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民族精神高考题

发布时间:2020-03-03 02:05:3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1、“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这句话可以用来表达文化的

A.包容性B.不平衡性

C.同一性D.时代性

2、孙中山“集毕生之精力以赴之,百折而不挠”地从事革命事业所表现出的民族精神是

A.善良朴实B.爱好和平

C.自强不息D.艰苦朴素

3、“信”是我国历史上儒家倡导的“五常”之一,今天我们仍然提倡“诚信”,表明传统文化具有

A.较大的包容性B.较强的保守性

C.相对的稳定性D.鲜明的民族性

4、《三字经》的英译本被联合国教科*组织选入“儿童道德丛书“加以推广。这表明: ①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已普及全世界②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③中国文化具有一定的世界影响④文体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5、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下列体现人与自然和谐思想的语句是

①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

②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

③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中庸》)

④德不忧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 (《沦衡》)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②③

6、2008年2月,江苏省教育厅积极落实教育部的要求,安排南京、苏州等8个市作为京剧进中小学课堂的首批试点市。开展京剧进中小学课堂活动的依据是

①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②传统文化是健康有益的③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源泉④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格萨尔王传》是藏族人民群众创作的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近千年来,它主要由民间艺人口耳相传。随着许多民间说唱艺人步入高龄,这部英雄史诗濒临失传。为使这一优秀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党和政府专门组织人力,拨出专款,抢救整理并出版了《格萨尔王传》。上述材料说明: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②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③中华文化得到各族人民的认同④中华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8、在《海峡西安建设》特种邮票中,有俩枚以“闽台缘博物馆”和“湄洲妈祖”为题材,展现了“闽台关系”地缘近、血缘奈、文缘深、商缘广和法缘久的特点。“五缘”显示了闽、台文化之间

①同根同源,一脉相承②相互交融,相互借鉴③独树一帜,独领风骚④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9、歌为心声。从“一条大河波浪宽”,到“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从“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到“我爱你,中国”,这些歌曲在人民群众中久唱不衰,重要原因在于它们: ①以现代的艺术形式表达了积淀于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情怀②以生动的艺术形象抒发了人们对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③以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表现了深沉饱满的爱国主义情怀④以特殊的音乐形式展现了为世人普遍认同的爱国主义内涵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0、在海瑞陵园的亭柱上,挂着海瑞写的一副对联:“政善民安歌道泰,风调雨顺号时清”。这副对联反映出海瑞:①崇尚以民为本的政治理念,具有积极的历史价值②强调执政为民的民主思想,具有超越时代的普遍意义③憧憬人与自然的和谐,体现了环境友好的发展观念④主张勤勉清廉的从正道德,具有净化官风的积极意义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1、夸美纽斯说:“凡是在知识上有进展而在道德上没有进展的人,那便不是进步而是退步。”这说明

A、知识比道德更重要B、加强知识与道德修养是无止境的

C、知识修养的根本意义在于道德修养D、知识与道德两者相互联系缺一不可

12、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广东人民创作了《赛龙夺锦》、《旱天雷》、《步步高》、《雨打芭蕉》等一大批富有岭南特色的经典音乐,享誉中外。这说明

①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②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③文化就是人类的精神产品④人民群众需要健康有益的文化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3、2006年5月,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春节、中秋、端午等传统节日,白蛇传、梁祝、孟姜女等传说榜上有名。国家如此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说明

①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②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只是为了经济利益③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④非物质文化遗产能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14、近年来,我国在世界许多国家成功举办了“中国文化周”、“中国文化月”、“中国文化年”等活动,受到普遍欢迎。这说明:①中国文化要成为世界文化的主流②文化交流能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③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④文化交流就是为了文化创新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15、2006年,广播影视文艺创作坚持“三贴近”原则,紧紧围绕建设和谐文化,着力推出了一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统一的精品。“三贴近”原则是指

①贴近群众②贴近社会③贴近生活④贴近实际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6、中国人待客时“聊备薄酒”的自谦,可能被外国人误解为“慢待客人”;西方人聚餐时各付各的账,往往被东方人视为吝啬小气;东西方用语习惯的不同,常常产生误解,闹出

笑话。这说明

A.文化的差异影响人们之间的交往B.文化的差异体现民族文化的优劣

C.文化的差异是不同意识形态的反映D.文化的差异是交往不可逾越的障碍

17就文化而言,“世界因不同而精彩,交流因不同而必要,创新因交流而迸发”。这句话所体现的关于文化的正确观点是

①尊重各民族的文明成果,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②世界上林林总总的文化,都值得我们弘扬

③文化交流促进各个民族的文创新④各国应在文化上相互借鉴,共同繁荣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8、“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台湾诗人的一首《乡愁》,在海峡两岸广泛流传,引起两岸同胞的广泛共鸣。这种激荡在两岸同胞心中的情感:

①表达了海峡两岸人民热切盼望祖国统一的心情②表明海峡两岸人民具有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③表明海峡两岸的所有人都赞同一个中国的原则④体现出爱国主义深深地植根于海峡两岸人民的心中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9、琼州胜景五公祠有副脍炙人口的对联:“只知有国,不知有身,任凭千般折磨,益坚其志;先其所忧,后其所乐,但愿群才奋起,莫负斯楼。”这副对联生动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中

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②公正廉明、崇尚平等的民主精神

③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超然胸襟④自强不息、坚韧不拨的顽强斗志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人们一直想知道孔子究竟长得什么样子,20、在今天如何对待包括儒家学说在内的传统文化,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应该

①以全面肯定的态度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②以辩证否定的观点分析传统文化 ③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把批判继承与创新结合起来④根据新时期的需要重新解读和构建传统文化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1、2006年中国举办的“俄罗斯年”,开展了俄罗斯文化节、教育展、文艺演出等200多项活动,规模前所未有;今年俄罗斯举办的“中国年”,内容丰富多样,大展中华风采。从文化的角度看,中俄互办“国家年”是两国:①文化传播的基本途径,扩大了各自文化的影响 ②文化融合的重要标志,标示着两国文化的趋同 ③文化上相互学习、借鉴,以实现共同繁荣的重大举措 ④文化相互尊重、加深理解、密切合作的具体体现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根本,核心价值体系的首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因为马克思主义是:

①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根本指针 ②判明各种文化真理性的主要标准 ③各种文化创新的动力和源泉 ④引领社会思潮的旗帜,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武器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3、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文化多样性”、“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内在联系是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文化多样性统一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 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不能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④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尊重文化多样性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24、(07年山东文综)自2001年文化部提出“把春节建成宣传中国和传播中华文化的新载体”以来,春节逐渐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和重视,春节文化在世界的传播

①可以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②是我国综合国力提升的体现 ③有利于消除世界文化的差异④能促进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5、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五四运动爆发90周年。某校高三(2)班同学通过主题班会、课外学习等活动,进一步了解了五四运动以来中华民族走过的风雨历程、社会主义新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特别是回顾不平凡的2008年,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精神的强大力量。大家商定开展以“弘扬民族精神,共建精神家园”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

(1)有同学跟帖认为,“只有参与重大社会实践活动,才能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者。”请你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

(1)中华民族精神在中华民族的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发展,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推动中华民族社会实践的精神动力。它不仅集中体现在重大社会实践活动中,也体现在人们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之中。因此,并非只有参与重大社会实践活动,才能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者。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志愿者活动在国际社会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在其影响下,我国的青年志愿者活动也走过了十几年的光辉历程。

从“乐善好施”的先哲古训,到“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无数仁人志士早已吟唱出人类道德情感的华彩乐章,当今,中国青年志愿者又高举“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旗帜,为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和发展世界现代文明谱写出崭新诗篇。

(1)根据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中华传统美德是如何发扬光大的。(7分)

答案:(1)①在学习和借鉴国外优秀文化中发展。②在继承传统文化中升华。③在顺应时代要求中创新。

27、(07年海南高考)H企业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形成了独特的价值观念、人才观念和团队精神,提高了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有力地支持和保障了企业发展战略的实施。

结合材料,从文化的作用和文化影响的特点,说明企业重视自身文化建设的意义。(8分)

①文化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企业通过自觉建设有自身特点的企业文化,可以使员工增长知识和才干,焕发积极的精神状态,在企业发展的同时实现人生目标。(4分)

②文化对人的发展有着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良好健康的企业文化可以使员工在这样的长期熏陶和凝聚下,成为企业发展的持久动力,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4分)

28、(07年广东高考信息卷)于丹,北京师范大学一位普通教师,把《论语》这一曲高和寡的阳春白雪,转化为和之者众的下里巴人。仅仅因为在央视开讲《论语》7天而迅即“红”遍全国,受到这么多人的喜爱和追捧,乃至成为一种罕见的“现象”。有人说,于丹的成功,关键在于她独特的讲述方式,朱熹也讲《论语》,钱穆也讲《论语》,当今中国,各高校各讲堂都在讲《论语》,为什么其他人没有掀起这样的狂潮?

辨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普及和传播在于高超而精细的技巧。(11分)

(1)于丹尊重了大众文化传播的规律,使用了恰当的方法和技巧,用市并百姓喜闻乐见的传播方式进行传播,这是她的讲座火起来的重要原因。(2分)但中华文化中内在的“现代因子”,才是当今中国传统文化热兴起的根源和奥秘所在。(2分)(如果学生答: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这是当今中华传统文化热的根本原因,也可以给2分)

(2)挖掘传统文化资源,使古老经典和现代精神结合起来,是“于丹现象”的一个重要启示。(2分)但对传统文化的现代性挖掘,还需要把握当代中国文化前进的先进性方向。赋予传统文化以现代内涵。(2分)

(3)一个通俗地讲解《论语》的节目,会引起如此火爆的反应,这是好事,但也需要警醒。(1分)好事是,可以看出民众并不满足于庸常的生活,对精神生活有着热切的追求;需要警醒的是,这种追星般的追捧跟真正的精神文明建设并不能等同。理性的态度应该是把传统文化的普及与传播引导到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中去,这才是普及和传播传统文化的目的。(1分)

(4)辨题的说法错把手段当目的,没有抓住问题的本质而是片面的。(1分)

29、2007年中央“—号文件”强调,要着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强化建设现代农业的科技支撑。根据以下材料答题。

表1目前中国与发达国家农业科技状况比较

农业科技贡献率(%)每万人农村人口农业科技人员数(人)

中国发达国家中国发达国家

4870801.7 40

注: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农业科技贡献率不到30%;目前中国农村劳动力中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12.4%

针对上表反映的我国农民科技文化程度状况,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原因。(8分)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会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可以帮助农民更好地掌握农业生产新技术,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4分)

②亿万农民群众是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可以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人才智力支持。(4分)

高考题

高考题

数学高考题

高考题三角函数

红楼梦高考题

历年高考题

高考题答案

高考题回放

高考题目录

高考题分析

民族精神高考题
《民族精神高考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