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吉狄马加部长调研汇报材料(定稿0

发布时间:2020-03-02 16:14:1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立足地域实际传承土族文化

——丹麻镇文化工作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首先对尊敬的吉狄马加部长一行莅临丹麻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本镇推动文化丹麻建设情况工作做一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丹麻镇的基本情况

丹麻镇位于互助县东北部,距县城20公里,以龙王山为界和国家森林公园互助北山相连,距黄教圣地佑宁寺23公里,总面积为154平方公里。全镇辖17个行政 村,5235户,总人口为23066人,聚居着汉、土、藏、回等四个民族。以土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41.3%。耕地面积79000亩,森林覆盖率为26%。主要种植小麦、油菜、洋芋。全镇海拔2470——4200米。地形地貌以高山为主,呈南低北高的狭长地形,属温凉气候,年均气温

3.5℃,年降雨量550毫米,最高气温30.2℃,最低气温-33.1℃。2006年丹麻花儿会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7年丹麻镇被评为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2009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011年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丹麻花儿会、千人安召舞已成为我镇乃至我县群众性文体活动的品牌和名片。

二、文化丹麻建设的成效及方法

(一)文化资源绚丽多姿

丹麻镇土族人口多,索卜滩村、索卜沟村、东家村、桦林村、

温家村等大部分土族村落都是土族的发源地,原生态的土族风情对研究和发展土族民俗文化有绝对优势;丹麻是一片文体活动的乐土,上至中国文联的送欢乐下基层慰问演出,再到中国土族纳顿节,再到西北五省(区)花儿演唱会以及我县的大型文化活动都在丹麻设立会场,可以说纯朴的民风吸引着省、地、县的各项文体活动落户丹麻;2011年丹麻镇被命名为国家级文明村镇,较高的文明创建水平让丹麻成为发展特色文化的热土。丹麻土族花儿会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因其原生态的花儿演唱,浪漫的花儿对唱吸引了周边地区乃至省内外的花儿爱好者,每当丹麻花儿会,省内的花儿歌手、花儿研究者、花儿爱好者云集丹麻镇,享誉省内外的丹麻花儿会成为丹麻旅游发展的金名片。

(二)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丹麻镇由于良好的群众基础和浓厚的文化氛围,每年由政府组织的大型文化活动和民间举办的庙会、集会使丹麻的文化活动好戏连连,精彩不断。每年元月份,镇党委、政府都要组织千人环镇赛;农历正月十四举办丹麻镇社火展演活动;农历六月六举办丹麻花儿会,结合丹麻花儿会举办农民文化艺术节;八月份举办丹麻镇文化中心户才艺展演活动;每年十月份对千人安召舞演员进行集中排练。除政府组织的大型活动外还有东家村的农民运动会,索卜沟村的鸡蛋会,东家村、桦林村、松德村的青苗转山活动,岔尔沟门村的灯影会,馒头寺的花儿会,白爪吉寺的庙会等传统的集会活动。另外,每年的西北五省(区)花儿会都要在丹麻设立分会场,我县的大型活动也都在丹麻设立会场。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农村文化活动的不断丰富,全镇17个

村,村村成立了文艺演出队,尤其是岔尔沟门村、山城村、索卜滩村、拉庄村的曲艺队组织有力,并能经常性开展活动,在活跃群众文化生活、宣传党的政策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文化设施不断完善

经过历届镇党委、政府的不断努力,丹麻镇镇村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2008年修建了丹麻文化广场,广场功能齐全,基本满足了镇政府组织的各项文艺活动。占地300多平米的镇文化服务活动站,设施完善,配备有图书室、电子阅览室、服装室、排练室,并能做到免费开放,极大满足了群众文化活动需要。到目前为止全镇共修建村级文化活动广场2个,今年结合党政军企共建示范村项目又在东家村和松德村修建文化广场;全镇17个村,村村都有文化活动室;有12个村创建了农家书屋,并对各农家书屋按标准配备了图书,做到了农闲时节免费开放;自2005年开始共创建县级文化中心户(文化大院)5个,镇级15个,各级文化中心户成为活跃群众文化生活的有力阵地。

(四)文化产业曲折发展

促进文化增收是历届党委、政府努力的方向,经过几年的探讨,我们已引资180万元建成了土族民俗接待点吐浑庄园,在东家村积极动员群众发展民族接待点5处,但由于客源、资金的限制,民俗接待发展缓慢。几年来,在索卜滩村、东家村建成土族刺绣基地2处,着力发展土族刺绣产业,增加了土族妇女的刺绣收入;今年以打造“中国土族盘绣之乡”为契机,建成了丹麻镇大学生村官创业示范基地——盘绣基地,但由于资金、市场、宣传等原因,文化创收收益较小。2008年创建了丹麻镇土族花儿艺术团,进行商业化运作,曾在我县部分地区及湟中县、大通县及甘肃省

部分地区演出,收到了一定的效益,但由于演出次数少,加之演员流动性大,巩固发展难度较大。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村级文化活动场所不足。到目前为止我镇17个村只有两个村拥有功能齐全的村级活动场所,今年正在修建两个村级文化广场,但其他村还没有文化活动场地,制约着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

(二)文艺专业技术人才缺乏。我镇文化岗位工作人员都是兼职文化干事,因知识结构等原因不能满足群众文艺活动和学习的需要,也不能创作本土文艺作品,近年来开展的各类文艺培训只能外请省、县文化馆的老师辅导讲座。

(三)文化产业发展后劲不足。经过几年的探索,我们通过政策扶持、招商引资,在丹麻创办了吐浑庄园、刺绣基地、花儿艺术团,但因市场、管理等原因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文化增收难度较大。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继续加大力度提高群众性文明创建的能力和水平,着力推进文明丹麻、文化丹麻建设。

(二)以举办传统丹麻花儿会为切入点培养和造就一批文化名人,使其逐步走上文化增收、文化致富的路子。

(三)积极探讨将“西北五省(区)花儿演唱会丹麻分会场”进行商业化运作,使其在有良好社会效应的同时产生经济效益。

(四)积极探讨具有丹麻特色文化、旅游的结合点和切入点,让丹麻有效融入到全县旅游发展的大圈子。

检察院职务犯罪调研汇报_0

部长来我局调研汇报

吉马集团公司简介

调研报告0

汇报材料0

先进事迹汇报0

政协调研汇报材料马学礼

马部长第三次例会讲话

马加爵案例分析

马加爵案件读后感

吉狄马加部长调研汇报材料(定稿0
《吉狄马加部长调研汇报材料(定稿0.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