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申论笔记总结

发布时间:2020-03-03 22:02:2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申论作答要领“主观问题,客观答案”,即申论是有客观答案的,不是所谓“意思大体对即可”更不是“写作文”;申论答案是来自于材料,将材料对应语言加工(抽取,归纳,调整主语、谓语关系等),而不是主观创作,一般文学功底好的,申论成绩并不好,因为申论和文学写作水平没有关系。申论杜绝个人看法,从材料中找答案,难点在于找的准,分类归纳成要点,组合答案逻辑严密。动笔答题之前要拿出3分钟看问题,然后拿出40-45分钟读材料,边读边画,画出答题时要用到的句子。找出的关键句子,词语就是答案的来源。 申论小题的写作技巧见下面例题的括号内备注,是老师针对各类问题的说明。 大申论写作技巧:

提示:莫要生搬硬套,格式都是浮云,关键是学会这样的线性思维的思路。改卷的都是高校教师、研究生甚至是本科生,平均一份试卷总共不超过两分钟的评卷时间,不要指望个人才华有多大施展,没人看、没时间看,被看到了就更惨了,因为申论考试大忌个人看法,看法只能来自材料。正如一个被录用的公务员的观点只能来自于上级文件、领导的知识,而不是个人的想法。

一、策论类文章

拟作动宾短语格式,类似人民日报那些文章的标题。 策论,题目就是关键的对策。

例如:落实优质服务型新机制,完成计生工作新任务。 认识黄河、了解黄河,全面弘扬黄河精神。 第一段 一般有三句话:

第一句,在什么背景下出现了什么样的问题。

第二句,介绍问题的宏观表现。相应的就引出了第二段的具体问题。

第三句,引用题目。例如“所以,我们要落实优质服务型新机制,完成计生工作新任务。” 第二段

引出具体的问题、危害、争议“针对以上问题,有一下对策。” (170字左右,结构严谨,不必求全)。 第三段 对策的内容

首先……(这第一条对策必定是照应题目当中的对策。例如“首先,我们要落实优质服务型的新机制……”)其次……;再次……;最后……。 四条对策,每条100字左右。加起来保持在450字。 第四段 意义作用

哪些成功的借鉴,为我们解决什么样的问题提供了成功的借鉴。(从材料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成功例子,印证我们的策略是切实可行的。) 100字左右。 尾段

一般有三句话:

第一句,针对这个问题,国家的宏观政策的一句话。从微观问题上升到宏观问题。 第二句,为达到国家的宏观要求,我们对策的相应目标。

第三句,引用题目。例如“所以,我们要落实优质服务型新机制,完成计生工作新任务。”也就是说第一段的最后一句和尾段的最后一句都是照应题目。

二、评论类文章(评论类文章就是让我对处理一个问题的两种不同做法进行评论)

标题

拟作动宾短语格式,类似人民日报那些文章的标题。 策论,题目就是关键的对策。

例如:落实优质服务型新机制,完成计生工作新任务。 第一段 一般有三句话:

第一句,在什么背景下出现了什么样的问题。

第二句,介绍应对问题,出现了这两种做法。相应的就引出了第二段的具体问题。 第三句,引用题目。例如“所以,我们要落实优质服务型新机制,完成计生工作新任务。” 第二段

这两种做法都符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满足了当时的要求。 第三段

先肯定第一种做法的价值,写完好处,写其不足。(第一种做法是过去的做法,过时的做法,不完善的做法。) 第四段

写第二种做法的不足,再提出其积极意义。(第二种做法是当下的做法,符合新时期要求的做法,要推广的做法。) 第五段 要把二者结合起来,发挥各自优势,杜绝弊端。 第五段,

提出落实第二种做法的具体对策。 200字左右。 尾段

一般有三句话:

第一句,针对这个问题,国家的宏观政策的一句话。从微观问题上升到宏观问题。 第二句,为达到国家的宏观要求,我们对策的相应目标。

第三句,引用题目。例如“所以,我们要落实优质服务型新机制,完成计生工作新任务。”也就是说第一段的最后一句和尾段的最后一句都是照应题目。 实例一:难度较大的国考申论(大申论题目为策略类) 2011年国考真题(关于黄河的开发和治理) 材料: 给定资料

1.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华夏文明的摇篮。黄河从青海源头,向东流经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等省区,在山东肯利县注入渤海,全长5464千米,流域面积75.24万平方千米。黄河流域是中国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几十万年以前,这里就有了人类的踪迹,新石器时代的遗址,遍及黄河沿岸。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黄河流域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黄河流域是我国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在世界各地大都还处在蒙昧状态的时候,我们勤劳勇敢的祖先就在这块广阔的土地上斩荆棘、辟蒿莱,劳动生息,创造灿烂夺目的古代文化。黄河流域四季分明,植被繁茂,山溪密布,旱有密布如网的河流之水,涝有山岗丘峦可退。这里有第一个能显示华夏文明的夏王朝宫殿群,还有商王朝第一个有宫殿的都城偃师商城和郑州商城。商王朝迁徙到安阳殷墟时,甲骨文字已是常用的规范文字。青铜器更显现了殷商王国政权的演化过程。文字和王权的出现,是黄河文明进程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中国”一词最早的所指也是黄河流域。

古往今来,黄河两岸演出了一幕幕威武雄壮的历史话剧,鼓舞着一代代中国人奋勇前进。黄河流域地灵人杰,涌现了许许多多伟大的历史人物,杰出唯物主义思想家荀况,著名的政治家蔺相如,优秀的军事家廉颇、卫青、霍去病,名垂千古的文化巨匠张衡、司马迁、杜甫、白居易、关汉卿以及为民族解放事业捐躯的杨靖宇、吉鸿昌……他们如历史长河中灿烂的群星,放射出耀眼的光芒,为推进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是黄河的骄傲,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黄河第一景观该是那闻名天下的壶口瀑布。黄河流经此地时,敛水成束,倾泻在三十多米深的石槽中,形似茶壶注水,正如古云“盖河漩涡,如一壶然。”在这里,黄河河床陡然收束并下陷,湍急的河水骤然被挤进狭小的空间,瞬时就形成了万马奔腾的局面。浪花飞溅,波涛奔涌,浑浊的河水被两岸的石壁无情挤压后,又反身冲向河水中央,形成了白色V字形的雪浪,翻滚着从壶口落下30多米深的谷底,愤怒的河水发出震天的怒吼,同时腾起了冲天的水浪和白雾。白雾中又幻化出了美丽的彩虹,若能在这里聆听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你定会觉得空前庄严神圣,热血沸腾……黄河在这里完成了她的交响乐中最华美壮丽的乐章。

北宋画家张择端的长卷《清明上河图》浓缩了中华古都的繁华盛况,弥散着浓浓的生活气息,这是世界绘画的瑰宝。陕西的秦腔、河南的豫剧承载着博大精深的黄河文化,唱出了黄河儿女的心声与愿景,世代流传。屹立在孟门山上的大禹雕像又会令瞻仰者忆起那惊天地、泣鬼神的治水英雄业绩……黄河之水从源头到入海口,汩汩滔滔,孕育着取之不尽的文化资源。 在黄河文化演进发展的历史过程中,黄河的治理开发与管理保护占有重要的地位。从某种意义上说,广大人民群众的治黄实践活动,是黄河文化发展的沃土和源泉,而黄河经济的发展又为黄河文化建设提供了雄厚的经济基础。

2.“母亲河”的水量并不丰沛,但却以占全国河川径流2.4%的有限水资源,滋养着全国12%的人口,灌溉着15%的耕地。60多年来,当代治黄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依靠已建成的防洪工程体系,“上拦下排,两岸分滞”控制洪水,战胜了花园口1万至1.5万立方米/秒的洪水7次,1.5万以上的3次,确保了沿黄地区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的安全;黄河流域已建成和在建的大中小型水库有3147座,全河引水工程已建成4600多处,引黄灌溉已由解放前的1200万亩发展到11000万亩,增长了8倍;黄河水的利用多达307亿立方米,为全国各江河利用率之首;60多年来,有计划地进行了三次人工改道,彻底扭转了历史上黄河口居民“十年河东,十年河西”的险恶局面;随着河口流路的稳定,黄河三角洲由过去一片荒凉变为富庶的鱼米之乡。此外,黄河流域丰富的旅游资源,也为当地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经济回报。但黄河毕竟是一条桀骜不驯的大河,从广义上说,黄河资源的开发利用就包含着对黄河的治理。为了抵御河患、造福人民,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就开始修建黄河大堤。黄河大堤承载了黄河的记忆,见证了黄河的沧桑,既记录了人类利用黄河、改造黄河、与大自然斗争的宏伟经历,又记录了黄河以其自然破坏力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和不幸;既传承了我国劳动人民治理黄河的事迹、成就和精神,又反映了人与自然相互斗争、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 但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黄河流域废污水排放量比20世纪80年代多了一倍,化工和矿业污染事件不断发生。黄河中下游几乎所有支流水质常年处于劣五类状态,支流变成“排污沟”,黄河污染触目惊心。“一碗河水半碗沙”,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之一。全国人大代表、黄河水利委员会负责人提交了《关于尽快立项建设黄土高原粗泥沙集中来源区拦沙工程的建议》,建议通过加大对黄土高原1.88万平方公里粗泥沙集中来源区的治理力度,来改善黄河水沙关系、延长水库使用寿命、减少下游河道泥沙淤积。据史料记载,从公元前602年至1938年的2540年间,黄河下游共决口1590次,改道26次。究其原因,主要是黄河携带的大量泥沙淤积河道。长期的淤积抬高,使黄河下游河道成为名副其实的地上悬河,黄河底床比河南开封市地面高13米,比新乡市高20米,“一旦堤防决口,就是灭顶之灾”。 3.长期以来,美国对密西西比河的开发活动主要是防洪和扩大航运,这两项耗费了巨大的财力、物力和人力资源,但水质问题却是影响着密西西比河全流域“健康”的一个关键性问题。美国地表水排放有毒废水量最大的有15个州,其中5个州分布在密西西比河沿岸。这里很多河段都达不到美国政府1972年颁布的《清洁水法》中有关适于鱼类生存和人们游泳方面的水质标准。调查表明,排入上密西西比河的许多化学物质来自农业生产过程中被污染的废水。虽然美国政府对密西西比河的治理十分重视,建设了大量工程,但计划中的工程仅完成60%左右,实际上只能勉强防御一般性大洪水。航运一直是上密西西比河重要的商业活动。明尼苏达州到密苏里州之间的河段建造了27座船闸和大坝,虽然极大地改善了航运条件,但很少考虑到这些大坝对整个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航运与其他活动的相容性仍是密西西比河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泥沙淤积是上密西西比河的主要环境问题,过量泥沙使水生植物的光透射性减少,并淤填在上密西西比河的回水区。上密西西比河的渠化、一系列船闸、大坝以及通航水库也形成了一个拦截冲刷泥沙的系统。湿地减少也是密西西比河流域各州的一个关键性问题。上密西西比河至今仍没有全面规划,近年才采取整体考虑的方式研究航运与环境的关系,但尚未根本解决整个上游流域的综合治理,发生严重水灾的可能依然存在。 科学家警告说,森林砍伐已经使亚马逊河众多支流的水文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干流受到影响只是一个时间问题。目前亚马逊河的7000条支流正逐渐干涸,另外肥料和农药也对这些支流的生态状况造成了很大影响。近年来,亚马逊地区的森林砍伐速度较以前加快,一些森林开垦为养牛场,还有很多林区则开垦成农田,进行大规模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种植。大豆的种植面积很大,而大豆如要在赤道地区生长则需要大量的肥料和浓度很高的农药,势必引发水质污染。为使亚马逊河免遭干涸的命运,巴西政府制定的一项法律规定,禁止农民砍伐沿河岸50米以内的森林;另一项法律则规定,只能伐20%的森林,其他80%的森林可以根据政府批准的林业管理规划有选择性地进行砍伐。但是,在这个面积超过整个欧洲的亚马逊地区,上述法律以及其他环境法规常常受到漠视。

埃及地处北非,是严重干旱缺水的国家,工农业及生活用水全靠尼罗河。曼扎拉湖位于尼罗河三角洲的北端,是一个长60公里,宽40公里的长方型湖泊,它对尼罗河的“健康”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每年埃及各地的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水几乎都通过5条水渠流入湖中。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因为人口激增,工业和农业及生活废水大幅增加,加上没有进行有效的治理,导致曼扎拉湖水质急剧恶化,湖里鱼类几乎绝迹,鸟类也大量减少,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面对严峻的现实,埃及政府对这里的生态环境进行了全面评估并得出了这样的认识:消除曼扎拉湖的污染,改善曼扎拉湖的水质,不仅对提高湖区周边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整个埃及也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曼扎拉湖治污工程于1992年开始实施,人工湿地的工程包括扬水站、污水沉降池、污水处理池、幼鱼池和养渔场等,2001年工程全部完工。经过人工湿地处理后的污水已经基本消除了其中的污染物质,如富氧物质的70%、总浮游物的80%、氮磷总量的50%和粪便的98%都已不复存在。记者在参观这一人工湿地工程时看到,污水源源不断地流入第

一、第二和第三沉降池,经过多次过滤和清污处理之后再引入幼鱼池,鱼池里的水清澈透明,鱼儿在池中悠闲地游动。经过鱼池流入曼扎拉湖的已处理过的水便不会再污染湖水。如今,这里的生态又恢复了勃勃生机。

4.“维持黄河的健康生命”是被广泛宣传的一句口号。黄河的健康标准是什么呢?通常说法有四条,即:堤防不决口,河道不断流,水质不超标,河床不抬高。初闻此话,似觉有理。但实际上这不能算作黄河自身的健康标准。从黄河的发育史上可知,在有人类之前的许多年,黄河曾是互相之间并不连通的四段,最下面的一段为三门峡所阻隔未能入海,那时它是一条内陆河,而此时黄河的生命非常健康,正处于它的蓬勃发育时期。在有了人类之后,黄河是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因此,若舍掉人类存续与黄河的相互关系,单讲黄河本身而言,黄河健康生命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三善”,即:“善淤、善决、善徙”,这是一个为几千年历史所反复证明的基本事实。否则,也就不会有25万平方公里的华北大平原,而这恰是几亿中国人安身立命的根本。自1946年黄河水利委员会指导治黄以来,黄河伏秋大汛没有决口,可谓“三年安澜”;其后几十年固堤防洪成了治黄的主要手段,成绩很大,但代价也很大,其结果是黄河河床不断淤高,这为未来埋下了很大隐患。

毛泽东同志历来重视水利建设,治理黄河更是他牵肠挂肚的一件大事。1952年10月,毛泽东第一次出京视察的地方就是黄河。他不无忧虑地问:“黄河涨上天怎么样?”毛泽东在水面比开封城高出三四米的黄河柳园口,感慨地说:“这就是悬河啊。”毛泽东接着指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借一点来是可以的。”南水北调这个雄伟的战略构想就这样被提出来了。毛泽东视黄河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他敬畏黄河,审慎思考着黄河的开发与治理,他没有留下“根治”之类的豪言壮语。在视察时只是殷殷嘱咐有关方面负责同志:“你们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1953年2月,毛泽东在外出视察的专列上就三门峡水库建设的时间、库区移民问题、黄河中上游的水土保持以及南水北调等问题与负责水利工作的有关领导进行了探讨。1954年冬,毛泽东在郑州火车站的专列上专门听取了治黄工作的汇报,并着重谈了水土保持和治理规划问题。1955年6月,毛泽东又听取了河南省委有关治黄工作的汇报。1959年,毛泽东在济南泺口又一次视察了黄河,并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人说不到黄河心不死,我是到了黄河也不死心。”

邓小平同志十分重视黄河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耍地位,对于黄河建设给予了亲切的关怀和支持。1980年7月23日,他来到花园口视察黄河大堤,询问黄河的汛期流量和防洪措施,在黄河主航道旁,仔细观察了黄河主流的流量,就防止泥沙淤积的问题与有关同志交换意见,他感慨地说:“维持黄河的现状,仍有相当大一部分地区和人口在特大洪水出现时有危险,因此,还是要搞小浪底水库,解决黄河中下游的汛期防洪问题。1999年6月21日,江泽民同志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治理开发工作座谈会,他在讲话中指出,进一步把黄河的事情办好,让古老的黄河焕发青春,更好地为中华民族造福。

在全国人民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黄河60周年之际,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治理事关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60年来,人民治理黄河事业成就辉煌,但黄河的治理开发仍然任重道远,必须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加强统一管理和统一调度,进一步把黄河的事情办好,让黄河更好地造福中华民族。

5.东汉永平12年,孝明帝令水利专家王景治黄(此前黄河已泛滥几十年)。王景受命于危难之际,率几十万兵士民工,修汴渠治黄河,历时一年,用费亿钱。自王景治河后,河行新道,维持了900多年未发生大改道,是时,汴渠成为东通江淮的主要水道。王景的主要工作是修建了自荥阳至千乘的黄河大堤,治理了作为东汉漕运主要通道的汴渠。王景治河后,黄河相对安澜800年,据分析与王景所选定的东汉故道河身较短、地势较低,因而行河路线较优有关;另外,“十里立一水门,令更相回注”所描述的可能是一种利用沿河大泽放淤的工程措施,这对于延长行河年限也有一定作用。以上所述主要是从治黄工程的角度看问题,但据黄河水文、植保专家的研究,王景治河至隋代的500多年间,为黄河史上又一阶段,其特点是黄河下游河患相对较少,在此期间,黄河中游地区大暴雨的记录较少,这一时期黄河下游有分支,两侧又有较多湖泊洼地;但其中更重要的原因就是那时黄河输沙量的减少,否则,王景所开新河道(如汴水),也会很快被淤积,从而使河床不断淤高,降低其泄洪能力。这一时期黄河输沙量的减少并不是推论,而是有以下诸条事实,即在这一时期有关黄河水清的记载较多,且有“黄河清复清”的民谣。这一时期黄河输沙量的减少主要归因于黄土高原人口减少,植被得到一定恢复。安史之乱后,农牧界线又迅速北移到河套以北,大片草原又变为农田,又一次加剧了水土侵蚀,黄河下游灾害增多。五代、两宋至元、明时期,农牧界线一直游移于陕北和内蒙之间,至清乾隆之后,农田植被更逐渐推移至阴山以北,这时整个草原几乎全部为当年栽培作物所取代,水土流失非常严重,陕北风沙加剧,黄河下游水患频繁。王景治河后黄河安澜800年,他的治黄思路和做法很值得今人研究与借鉴。

6.黄河担负着沿黄地区50余座大中城市和420个县的城镇居民生活供水任务,黄河污染给城镇居民供水安全带来巨大威胁。2003年,黄河发生了有实测记录以来最严重的污染,三门峡水库蓄水变成“一库污水”。三门峡水库自规划修建之日起便承载着国人“黄河清”的千年梦想。由于黄河下游难得一清,古人把“黄河清”作为一种瑞征。南朝萧统编选的《文选》中首次提出“黄河清而圣人生”的说法,后来逐渐演变成“圣人出而黄河清”的祈盼。面对黄河这样一条“善淤、善决、善徙”、水旱灾害频仍的河流,人们盼望圣主的诞生,以便带来“河清海晏”的太平盛世,也本无可厚非。在封建社会,许多大臣曾上书奏称黄河变清,如清雍正年间的河道总督齐苏勒曾奏称黄河变清,雍正皇帝非常高兴。然而,由于黄河治理的复杂性,在漫长的历史时期,“黄河清”从未真正实现,只是萦绕于人民心中的梦而已。当年,三门峡水利枢纽修建之时,美国巨型大坝的建设正如火如荼,胡佛坝、大古力坝相继而起,前苏联也先后在伏尔加河、顿河流域上建起高坝大库。因此,很少有人怀疑这样的构想:在黄河上建起一座大坝拦截泥沙,再附之以水土保持措施,从而既能让下游变清,又能综合开发。当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的一千多位代表面对修建三门峡水库这样一个承载着国人“黄河清”千年梦想的工程,一个“战胜自然的伟大计划”时,一致欢呼通过,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1999年8月以后,我国从黄土高原开始,开展了全国范围内的退耕还草还林,停止了坡地开荒,至2007年底,全国累计退耕面积约3.2亿亩。据估计,黄土高原要占到一半左右,这在治黄史上是一个历史性的大事件。回顾历史,在北宋年间,黄土高原上就出现了开垦坡地的记录,以后此况曾愈演愈烈,而在约一千年之后的今天,其坡地开垦终获停止,这无疑是一次惊天的大逆转,人们希望以往治黄的大困局将由此而全盘皆活。

7.为治理黄河而奔波半生的水利专家王化云同志在其回忆录《我的治河实践》中辛酸地叹道:“黄河不可能变清……黄河也不需要变清。未来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我认为应该建立在黄河不清的基础上。”资深黄河环保专家、1978年就曾经探访了黄河源头的Y某指出,黄河源头长期屡禁不止的盗猎、金矿开采以及过度的林区资源开发,导致了黄河源头的“美丽童话”正渐渐消失,保护黄河,关键是治理黄河源头的水和沙,因而,对黄河源头的保护就显得更为重要,假如黄河源头都受到污染,那么黄河的断流、污染就更难解决。文化学者R教授踏勘黄河源头时感慨万千,他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讲,认识黄河、了解黄河,是在寻找一种精神资源,寻找一种精神的依归;对于环保,R教授对“黄河区域的移民一定会带来黄河的污染”的说法则不予赞同,他说:“关键要看移的是什么民,人们的环保意识是决定黄河未来的关键因素。”中国地理学会M教授的观点也很明确:要重新认识黄河,为此,他引入了“大黄河”概念。他说:“如果狭义的黄河文化是指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耕文化,那么广义的黄河文化就应从大黄河的概念出发,将中原农耕文化和北方草原文化统一纳入黄河文化体系。”致力于黄河文化研究的Z博士提出了弘扬黄河文化的四个关键控制点:首先,深刻认识黄河文化的价值;其次,注重“黄河文化圈”的培养与维护;再次,注重文化创意融入生态旅游的一站式体验;第四是主动融入全球价值链。 问题一:(20分)

1、“给定资料4”写到:“黄河健康生命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三善‟,即„善淤、善决、善徙‟,这是一个为几千年历史所反复证明的基本事实。”请结合对这句话的理解,谈谈对黄河自身规律的认识。(10分) 要求:简洁、完整,不超过200字。

答:黄河的„三善‟具体指黄河泥沙淤积严重,经常决口,经常改道。黄河流域的污染和水土流现象严重,黄河携带的大量泥沙淤积河道,长期的淤积河道,使黄河下游的河道成为地上悬河,河道高出沿岸地势,由此导致黄河极其容易决口、改道。追其原因,既有地理气候因素影响,更主要的是因为人口激增带来的过度开发和植被破坏。正确认识黄河自身规律,是做好黄河工作的前提。(170字) (申论中有的问题需要解释一个词汇或者一句话,要首先直译,说明其具体含义,再讲一下原因,回答思路是:是啥,为啥;申论所强调的线性思维就是如此:是啥,为啥,咋办。解释词汇和句子不必设涉及怎么办的内容,那是最后一个题中需要回答的。)

2、“给定资料5”,介绍了汉代王景治黄的思路和做法。请概括王景治黄后黄河安澜800年的主要原因。(10分) 要求:简明扼要、条理清楚,不超过200字。

答:王景治黄的主要思路是:疏堵结合。具体做法是:

一、修建了黄河大堤,治理漕运主要通道汴渠;

二、选定了河身短、地势低的较优行河路线;

三、利用沿河大泽放淤的工程措施,延长了行河年限。王景治河后黄河安澜800年的主要原因:一,中游地区大暴雨少,下游有分支,两侧有湖泊洼地;二,黄河输沙量减少,泥沙淤积少,泄洪能力增强;

三、黄土高原人口减少,植被得到了一定恢复。(175字) (申论中90%的答案来自与材料的语言或材料语言的改编,只有10%的内容需要自己从材料内容推断得来,注意,是从材料中推断而不是你个人的积累。这个“疏堵结合”的思路是材料没有原话的,是需要从中推断提炼的,也是最有难度的,这个采分点很少有人能够答出来) 问题二:(20分)

“给定资料3”介绍了密西西比河、亚马逊河、尼罗河等流域出现的生态危机以及各国政府的治理措施。请对这些材料进行归纳,并说明我国治理黄河可以从中受到那些启示。 要求:内容具体,表述清晰,不超过300字。

答:

一、政府要修建水利工程,全面考虑工程对整个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全面规划,采取整体考虑的方式研究航运与环境的关系,以解决防洪、航运、水质、泥沙淤积、湿地减少等问题,从根本上解决流域的综合治理。

二、政府要限制森林砍伐以及肥料和农药的使用,并加强政策、法律的执行力度以解决河流水文状况变化、河流干涸等问题。

三、政府要重视湿地的作用。对工农业废水进行有效治理,对河流和湖泊的生态环境进行全面评估,控制污染,改善水质,全面规划对湿地的保护,实施对人工湿地的保护工程工程,保护湿地的生态环境。(240字) 问题三:(20分)

国家某部门拟编写一本以黄河为主题的宣传手册,,作为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材料。宣传手册由四个部分组成,依次为:“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与中华文明”、“黄河治理与黄河开发”、“黄河精神万古传”。请参考“给定资料”,分别列出每个部分的要点。(20分) 要求:(1)切合主题;(2)全面、表达准确、有逻辑性;(3)不超过400字 答:

“黄河之水天上来”:

一、黄河的流经省份、长度、流域面积等地理概况;

二、黄河因人类活动出现了„三善‟,即„善淤、善决、善徙‟,河床抬高,形成悬河;

三、黄河流域有许多诸如壶口瀑布的壮丽自然景观。“黄河与中华文明”:

一、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有许多遗址;

二、黄河流域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出现了许多都城、最早的文字以及众多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三、黄河流域有丰富的戏剧、绘画、雕塑等文化资源。“黄河的治理和开发”:

一、我国历史上有许多诸如王景治黄等开发和治理黄河的成功案例;二,国家历届领导人都十分重视黄河的开发和治理工作;

三、我们今天治理黄河有了很多新的思路和理念。 “黄河精神万古传”:一,认识黄河、了解黄河,挖掘黄河的精神资源和文化价值;二,推广大黄河理念,扩展黄河文化的内涵;三,继承发扬黄河精神,融入时代精神。 (375字) 问题四:(20分)

请参考“给定资料”,以弘扬黄河精神为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中心论点明确,有思想高度;(2)内容充实,有说服力;(3)语言流畅,1000字左右。

例文是我按照老师的指导和提纲写的。老师的一些提示:

材料中,关于开发治理黄河的内容很多,关于黄河精神的内容很少,于是很多同学开始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写黄河精神,这是一个误区,申论写作内容必然来自于材料。其实这个黄河精神就是在我们开发治理黄河的漫长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精神层面上的东西。满篇写精神就虚了,而且材料中也没有,要自己编;正确的思路应该是,从具体的开发、治理黄河,上升到黄河精神,内容也完全是材料中已经给我们的。所以申论的作答就是这样:主观问题,客观答案,答案就源自材料!

这是一篇典型的对策类题目,难度相对较大。

认识黄河、了解黄河,开发黄河精神资源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华夏文明的摇篮,但是近年来,黄河流域被过度开发。过度开发带来的环境污染、生态破环引发了黄河经济和文化价值的削弱,黄河流域的文化正在随之逐渐走向消亡。因此,我们要重新定位黄河,认识黄河、了解黄河,开发黄河的精神资源。 随着经济的发展,黄河流域受到过度开发: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导致黄河下游泥沙淤积,河床不断抬高,成为地上悬河,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污水排放量日渐增加,污染事件频发,给沿岸居民供水安全带来巨大威胁;流域生态环境的破坏带来的损失更是不可估量。随之而来的,必将是黄河精神的逐步消亡。针对这些问题,我必须采取以下对策。 首先,我们要认清黄河精神与人类在黄河流域活动的关系。人民群众的治黄运动,是黄河文化的沃土和源泉,黄河经济的发展为黄河文化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人类利用黄河、改造黄河,与大自然斗争的宏伟经历,传承者劳动人民治理黄河的精神,反应了人与自然既相互抗争又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

其次,我们要治理好黄河,把黄河的事情做好,实现黄河的可持续发展。例如在黄河上兴建防洪工程体系,确保沿黄地区人民群众和工农业生产的安全;加大黄土高原的治理力度,改善水沙关系,减少下游的泥沙淤积;开展“退耕还林还草”,停止坡地开荒,使治黄大局得到根本扭转。

再次,我们要推广大黄河的理念,将中原农耕文化和北方草原文化统一纳入黄河文化体系。在人民心中树立大黄河的概念,认识黄河、了解黄河,共同挖掘黄河的精神资源,找到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归依。

最后,我们要做好黄河文化的开发与保护工作。深刻认识黄河的文化价值;注重黄河文化圈的培养与维护;注重文化传承与发展;主动融入全球价值链。 譬如东汉王景治黄就取得了巨大成功:疏堵结合、修堤通渠,黄河安澜八百年,为我们开发治理黄河提供了很好的借鉴。这就要求我们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尊重黄河自身规律,在认识和了解黄河的接触上,开发和治理黄河。

黄河的问题必须处理好黄河精神传承、黄河流域经济发展、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三者的关系,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经济与文化的和谐发展。所以,我们要更加深入的认识黄河、了解黄河,开发黄河精神资源。

实例2:难度较小的省考申论,大申论题目为策略类 2010年辽宁省考真题(关于煤炭资源整合) 给定资料:

1.山西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工业生产基地,承担着保证国家能源供应,保证矿工安全,保护资源和环境的重任。在长期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由于历史的原因,形成了多、小、散、乱的格局。从煤炭整体开采水平上看,年产30万吨以下的煤矿占到70%以上,其中15万吨以下煤矿占到了60%。

具体来看,在资源回收率方面,中小煤矿平均只有15%。据测算,这意味着开采一吨煤要浪费6吨的资源,每年破坏资源20亿吨,每年因为煤炭开采造成环境总的损失大约有300亿元。在矿难方面,过去平均每年10人以上的煤矿事故有13起,其中乡镇煤矿占到70%,乡镇煤矿百万吨死亡率相当于国有重点大矿的17倍。因为开采秩序混乱,很容易滋生腐败。据煤炭和税务部门估计,前些年,山西煤炭实际产量在8亿吨,而每年的报表产量只有6.5亿吨.也就是说,每年有1.5亿吨左右是逃脱了监管的"黑煤",每年流失税费百亿元以上.这些问题不仅有损党和政府的形象,有碍国家的能源安全,也使山西省付出了高昂的成本和沉重的资源环境与生命代价。

2008年9月2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实施意见》,正式启动煤炭企业全面整合重组。省政府提出,到2010年底,全省目前的2598座煤矿将压缩到1500座内,兼并重组整合后的煤炭企业规模原则上不低于年产300万吨,单井生产规模原则上不低于年产90万吨,这也意味着将压减现有煤矿60%以上的规模。

2.朔州市煤炭资源十分丰富,有关方面在兼并重组过程中大胆探索,取得了许多成功经验,被人们赞誉为“朔州途径”。

拥有先进开采技术、管理经验和资金优势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是此次山西煤炭资源大整合的主力军,但实力雄厚的发营企业也不示弱。某焦化有限公司董事长贾老板说:“原来我公司21个小矿加起来才有120万吨的产能,现在整合了5个煤矿,产能达到620万吨!”某煤业集团是率先拿到证照的民营企业之一。该集团董事长阎老板告诉记者,资源整合为民营企业提供了做大做强的发展机遇。在朔州,既有像平朔这样的国有大矿,也有像金海洋能源集团这样的大型股份制企业,还有个人承包或者买断的煤矿。朔州坚决打破所有制界限,因地制宜,因矿制宜,顺利完成了资源整合。整合后国有煤矿36座,产能4460万吨/年,分别占全市的53.7%和51%;民营煤矿31座,产能4320万吨/年,分别占到全市的46.3%和49%。全市形成国有大型骨干企业和地方民营骨干企业各占半壁河山的煤炭格局。山西省煤炭工业厅负责同志说,我们不以所有制论英雄,更谈不上搞所有制和地区歧格局。整合重组只是手段,目的是提高煤炭业生产力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朔州以煤电立市,借助煤炭资源整合和产业升级改造,在煤炭生产领域重点抓淘汰落后产能,提高煤炭回采率。市政府采取强制措施,关闭了产能在90万吨以下的小煤矿,通过一系列综合节能措施,全市煤矿回采率由改造前的30%提高到75%以上,大大提升了资源的利用率。该市要求所有煤矿实行“挖1吨煤种一棵树”的“以煤补林”、“以黑补绿”政策,切实保证矿区生态的绿化和修复。近年来,植树造林一直以每年30多万亩的速度推进。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达22.8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52个百分点。按北方每公顷森林每天吸收1吨二氧化碳、释放0.73吨氧气计算,每年可多吸收二氧化碳1130万吨,多释放氧气820万吨,森林碳汇能力显著增强。

3.目前,大部分在山西投资煤矿的温州老板已经悄然离开山西,仅留下小部分投资者还在苦苦等待当地政府和国有企业的相关补偿。黄某是一位在山西省宁武县拥有3座小煤矿的温州投资者,他的三座小煤矿的年核定产量都是15万吨,全部属于要被并购的小煤矿。

此次参与宁武县“收编”小煤矿的国有企业主要是汾西煤矿集团,县政府和汾西集团希望与他就并购问题进行面对面谈判,早日结束并购工作。可黄某一直称自己在外地,没有时间。当地资产评估公司对各家小煤矿的资产评估结果显示,年产15万吨的煤矿资产基本上在4800万元左右。黄某说:“我这三个矿都是花大价钱从别人手里买来的。原来的矿主从别人手里买来时花了1亿元,1.8亿转给了我。按照这两年的利润情况,每年我都可以获得将近一个亿的收入,再挖3年,我就可以再获利4.5亿。按照以往的惯例,即使我将矿转让出去,也会加价50%左右出手。现在我却只能拿到1.44亿的补偿款,太亏了!”

针对一些煤老板关于政府过低评估其煤矿资产和补偿的质疑,有专家解释说,这是因为煤老板们没有核减应缴纳的煤炭资源价款的差额,还把对未来利润预期的收益要求和煤老板之间层层转包的私下交易成本也计算进去。我国宪法规定,矿产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国家有权力调整资源配置格局,并获得资源增值收益:采矿权人获得的采矿权是一种益物权,采矿权人对资源没有处分权。

山西省煤炭工业厅负责同志说,对于煤炭资源领域长期存在的违法违规经营、非法交易、“地下”协议和不正当利益,法律和政策都不予保护,当然也得不到相应补偿。

对于煤老板们的合法利益,省政府有关文件明确规定:被兼并的煤矿,凡是在2006年2月28日之后缴纳资源价款的,直接转让采矿权,兼并重组企业要退还剩余资源量的价款,并按照原价款标准的50%给予经济补偿;在2006年2月28日之前缴纳资源价款的,在退还企业剩余资源价款的同时,按照原价款的100%给予经济补偿。

4.山西省主要负责同志表示,2008年以来,山西以壮士断腕的决心,狠抓煤炭资源重组,整合后全省国有、民营、混合所有制煤矿企业的比例为2:3:5。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山西搞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是顶着很大压力的。当时社会上普遍担心山西煤炭资源重组后,难以保证全国煤炭供应,会出现“拉郎配”、“国进民退”等问题,事实证明,这些担心都是没有必要的。

目前,全省重组整合煤矿正式协议签订率达到98.5%,兼并重组主体到位率达到96%。2009年全省煤炭产量恢复到历史最高水平。一是煤炭产量逐月逐季增长。一季度月均3667万吨,二季度月均4966万吨,三季度月均5810万吨,四季度月均6000万吨以上,全年完成近6.2亿吨;二是在需求减少的情况下,煤炭行业经济效益保持稳定,对财政的贡献率继续提高;三是煤矿安全生产形式趋稳趋好。煤矿事故起数下降40%,原煤生产百万吨死亡率下降到0.328,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3。

5.煤炭企业向大型化、集团化发展和实现产业集中高效生产是世界煤炭工业发展的趋势,发达国家的煤炭企业已经形成了规模化开采和强大的企业竞争力。世界几个主要产煤国家市场集中度都比较高。澳大利亚排名前5位煤炭公司的煤炭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71%,南非前4位煤炭企业的市场集中度为62%,美国煤炭产量10亿多吨,排名前4的煤炭企业占了70%左右。

根据国家安监总局统计数据,我国最大的10家煤炭生产企业2007年产量总和约占当年国内煤炭总产量的25.6%;美国1家大型私营煤炭公司和煤炭年产量就在2亿吨以上,经占美国煤炭总产量的18%左右;俄罗斯1家大型煤炭企业年产煤2.5亿吨,占全国总产量的95%,由此可见,煤炭资源整合对解决我国煤炭企业集中度过低和无序竞争状况,具有重大意义。

6.专家A认为,无论是从资源产业的发展规律和世界潮流,还是从产业政策、现实需要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看,煤炭资源整合都是符合发展潮流和发展大局的,他说:“什么是科学发展观?其实并不复杂,尊重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就是科学发展。”

专家B说,我们很多人都是长期研究煤炭产业发展的,现在实施的这个政策,与我们多年来奔走呼号的目标不谋而合,煤炭资源重组,顺应了生产力发展和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实现了煤炭产业素质、核心竞争力和安全保障水平的巨大飞跃,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大举措。

专家C认为,从资源综合利用角度而言,单纯强调单位矿井规模并不科学,对于这种政府主导的资源整合,除了在法律层面需要商榷外,更要在操作中按照经济办事,建立起双方认可的准入和退出机制,特别是在补偿方面要做到充分、合理、及时。

专家D说,我经过你政府许可,你也给我发了采矿证,各方面的证照都齐全,却被列入到关的范围,那么这就跟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发生了矛盾,而且政府部门是层层有指标,有任务推进的,政府过多,过度干预经济,我认为这种做法值得商榷。

7、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作为山西经济的支柱,煤炭产业应当追求规模、效益和绿色。煤炭资源整合是场大进小退、优进劣退的改革。煤炭资源整合重组以来,许多企业把资金投向了阳光产业,特别是投到了新农村建设上。这不仅为企业赢得了更光明的未来,也在无形之中提升了山西企业和企业家的形象。

“一排排整齐划一的新式农居落成了;一群农民在县城出手就是30多万,一口气买走20多套高档沙发和20多台大尺寸液晶电视;打光棍多年的张二喜终于领回了媳妇。”郜则掌村村民们把幸福的源泉归根于搬迁。当地某煤炭集团公司决定对郜则掌村实施整体搬迁时,全村569口人不是不愿意,是不敢想。

很快,郜则掌村人搬进了新房,新砌的河道比原先漂亮而且实用,两公里长的水泥路由南向北穿村而过,60多个太阳能热水器组成的阵势让过路人感慨不已。曾经念书难、行路难、看病就医难、接受信息难、青年娶妻难“五难村”有了幸福的日子,就连村民的思想观念也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他们说,煤矿企业兼并重组也像老百姓搬家一样,环境换了,条件变了,“也要变出新生活呀!”

8、2010年1月2日晚23时19分,郑煤集团整合后的三元东煤矿发生煤与瓦斯突发事故,造成9人遇难,7人被困井下。三元东煤矿位于河南登封市白坪乡境内,年设计生产能力30万吨,属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这起事故是河南省不到5个月时间内发生的第五起重大煤矿事故,也是2010年第一起省属煤炭企业发生的重大煤矿事故。

2009年5月16日,同煤集团麻家梁矿井发生了死亡11人的重大安全事故。按照规定,该矿应该停产整顿,不得施工建设,但近日在同煤集团麻家梁1200万吨矿井建设施工点,记者看到的却是异常热闹的建设场面,传送带上大量煤炭正从井下运往煤场。

有关部门抽查发现,随着煤炭资源整合、煤企重组的深入,过去以中小个体煤矿为主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煤矿主体,已经转为以国有重点煤矿为主,其比例占到了75%以上。如何对国有大煤矿进行有效监察,已成为各级安全监察部门的当务之急。

9.2010年1月5日,国家能源局某负责人在“山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新闻通气会”上表示,山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符合煤炭工业的发展方向,同时也是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的重大举措,不但要在山西推广,更要在全国范围推进。

河南省煤炭资源整合方案提出,计划新建矿井规模不得低于45万吨/年;大力支持大型煤炭生产企业兼并重组中小煤矿,生产规模100万吨/年以上的骨干煤炭企业在不影响大型煤炭生产企业兼并重组前提下,可作为兼并重组主体,兼并重组相邻中小煤矿。

内蒙古自治区煤炭资源整合也已经展开。内蒙古提出,凡是新建的煤炭资源开发项目,单井的煤炭生产能力不得低于每年120万吨。新建的露天煤矿开发项目,每年开采能力不得低于300万吨。

山东省国资委提出,要积极稳妥地推进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力争打造10家左右具有较强竞争力和较高知名度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目前,山东省属煤炭企业共有7家,合计产能7500万吨。

10.这是发生在山西某市一桩令人费解的事。一家被视为拥有巨额市场价值的煤炭企业“东梁煤矿”,以“1万元”的价格被私人竞买者买下。而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在该企业挂牌出售的前一个半月,转让结果的文件已经出笼,且文件所述内容与最终的转让情况几乎完全一致。

据悉,该市某区经贸局将“东梁煤矿”的产权以1万元的价格转让给徐某个人。区政府对“1万元”的价格作了如下的解释:经评估,“东梁煤矿”总资产约3210万元,总负债约3209万元。净资产约1万元。对于这一转让价格,当地不少人认为“简直低得离谱”。区煤炭工业局某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坦承:“根据当时煤炭市场价格,1万元确实太低了。”他表示,在煤矿权属、企业性质存在争议的情况下进行改制转让“确有不妥”。

那么“东梁煤矿”到底值多少钱呢?记者为此专门采访了相关专业评估人士。他们认为,煤矿价值主要取决于煤炭储量。而记者在采访中却发现,“东梁煤矿”的煤炭储量有两个大相径庭的版本:来自山西省煤炭资源管理委员会等多个部门1988年的数份文件显示,“东梁煤矿”年生产能力21万吨,煤储量为1511万吨,而“东梁煤矿”2007年底作出的改制方案中称,煤矿年生产能力21万吨,储量229万吨。一些业内人士质疑,在煤矿开采的20年里,即便是每年按照21万吨足额生产,也就开采了420万吨,在煤矿转让时煤炭的剩余储量起码也还要有1000万吨,为何在改制方案中只剩下了229万吨储量?按照专业评估人士的算法,如果以储量1000万吨估算,按照当时煤炭保守利润每吨50元计,1000万吨大约价值5亿元,剩余60%的回采率,价值约3亿元,再加上“东梁煤矿”以“国有”身份上交1500万元的资源价款必须纳入转让价格,因此“东梁煤矿”的保守价值应为3.15亿元。

法律届人士和有关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均表示,煤矿转让主要包括实物资产与无形资产两部分。实物资产主要是指地上地下的建筑、设备等,无形资产主要是指采矿权。事实上,在煤矿的财产结构中,采矿权是重中之重,通常占总转让价格的百分之八九十。因此煤矿的转让实际上主要是采矿权的转让。就“东梁煤矿”而言,如果此次转让包括了采矿权,那转让价格就严重背离了煤矿价值,涉嫌造成国有资产重大流失;而如果没有涉及采矿权的转让,那么,这次交易就违反了国家有关政策,属无效交易。

11、煤炭工业发展研究中心某负责同志日前在公开场合透露了煤矿工业“十二五”规划的框架,他表示,“十二五”期间将优先建设大型现代化露天煤矿。到2015年,5000万吨以上的特大型煤矿产量要占全国总产量的65%以上

在煤炭产业结构调整方面,一是布局结构,空间布局将进一步转向西部;二是产业机构,继续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但重点是发展煤电;三是组织结构,继续向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方向发展;四是技术结构,大力发展机械化开采。 问题一:(15分)

认真阅读材料,简单概括山西煤炭资源整合过程中出现的几种主要争议。 要求:简洁,准确,200字以内

答:山西煤炭资源整合存在一下争议:

一、煤老板与政府关于评估煤炭资产和补偿存在争议,煤老板认为政府过低评估其煤矿资源和补偿,而政府认为矿产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国家有权调整资源配置格局;

二、煤炭资源整合尚需建立健全准入、退出机制和法律法规;

三、在政府是否过多过度干预经济方面存在争议;

四、煤炭资源整合没有减少矿难的发生,反而矿难频发;

五、煤矿转让的过程中存在不合理流程、评估不妥、固有资产流失等现象。 (195字) 问题二:(20分)

“给定资料7”提到,山西煤炭资源整合是场大进小退、优进劣退的改革,请结合资料内容,谈谈这一观点得出的主要依据。

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晰,具有针对性。300字以内。

答:山西煤炭资源整合大进小退、优进劣退的主要依据有:

一、“朔州途径”为山西煤炭资源整合提供了成功的借鉴;二,经过整合后,煤炭产量逐月增长,效益稳定,安全生产形势趋于好转;

三、煤炭企业向大型化、集团化发展和实现产业集中高效生产是世界煤炭企业的发展趋势;四,煤炭资源整合符合时代发展潮流和发展大局,顺应了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要求;

五、煤炭企业重组后,企业把资金投向阳光产业,为企业迎来了光明的未来,提升了山西企业和企业家的想象;

六、符合了国家“十二五”期间优先建设大型现代化露天煤矿的要求。 (246字)

(申论前面小题的评分是采点得分,即找到要点的关键词,这一点即得分,无关键词,不得分,具体内容、语言和要点顺序是无所谓的,找的是关键词和要点,关键词在材料中,所以,如果答案来自你自己的语言而不是材料中的关键词,那么极有可能你答的很好,却被给了0分,这在评卷严格的国考中经常发生,也是国考申论平均分在37分左右的原因。) 问题三:(25分)

结合“给定资料10中东梁煤矿被低价转让”这一事例,指出煤炭资源整合应从中吸取哪些教训?

要求:概括准确,条理清晰,具有针对性。300字以内。

答:煤炭资源整合应从中吸取的教训有:

一、要规范煤矿转让程序,建立煤炭资源储量公允的评估制度,杜绝先转让后挂牌等违规操作现象;

二、在煤矿转让过程中不仅要考虑煤矿的净资产,更要注意考虑煤矿的开采权等无形资产,防止不合理低价转让现象的发生;三,要建立一套合理公正的补偿标准,既要符合国家调整煤炭资源配置的要求,又要保护煤老板的合法利益;

四、加强对煤炭资源整合过程中各种行为的监管,防止出现暗箱操作、以权谋私的现象。

五、要建立健全准入、退出机制和法律法规,注意政府对经济干预的度,一切行为要限制在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 (252字) 问题四:(40分)

围绕“给定资料2”提到的“朔州途径”,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1,参考给定资料内容,自选角度,自拟标题; 2,观点鲜明,分析深刻,逻辑严谨,表达流程; 3,1000—1200字。

(这也是一片典型的对策类题目,但是对策在材料中相对上一篇黄河精神要清楚的多,难度相对较小。大申论的内容主干就是从前面小申论问题的内容,所以说申论要前慢后快,前面几个小题答得准确,大申论的写作中很多直接把前面的答案拿来用。而前面小申论答不好,后面的大申论也肯定写不好)

借鉴朔州途径,实现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

山西煤炭工业基地在长期为国家做出经济发展贡献的同时,也形成了多、小、散、乱的格局,引发了许多问题,造成了很大危害,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而煤炭资源丰富的朔州市,在兼并重组中大胆探索,打破所有制界限,实现了煤炭资源整合,取得了巨大成功,走出了一条“朔州途径”。我们要借鉴朔州途径,实现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就这样往下写就行,参照上一篇的行文思路。 实例三:大申论为评论性的写法

08年河南选调生考试真题(农村计划生育问题) 材料:

目前我国人口总生育率从20世纪70年代初的5.8‰下降到现在的1.8‰左右,进入了低出生率和低人口增长率的“双低”期,迈进了世界低生育水平国家行列。但由于人口基数大,适龄人口巨大,人口总数还没有达到高峰,人口数量还将持续增长。专家预测:到21世纪20-40年代中国将相继进入人口三大高峰:总人口在2020年至2030年至少达到15亿;劳动年龄人口在2020年达到10亿;老年人口在2040年也将达到3亿以上。对社会来说,这三大高峰的来临意味着,即使保持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有效执行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也并不会感到人口压力的缓解,住房、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基础设施等多方面的紧张状况将长期化。“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也表示,虽然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中国在未来基本上不会出现粮食危机,但过快增长的人口,会打破人口、耕地和粮食之间的微妙平衡,加大对粮食生产的压力。人口问题是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党和国家始终把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作为基本国策长抓不懈。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张维庆曾在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会议上强调,“十一五”时期,中国将坚持稳定现行生育政策不动摇,下最大力气做好稳定低生育水平工作。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颁布实施以来,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由过去的政策性行为逐步走上了法制的轨道,计划生育工作也逐渐地改变了以往强制粗暴的工作作风,取而代之为优质服务型的工作新机制。现阶段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低生育水平面临反弹的现实风险。如何适应新形势,解决基层计划生育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全面提高计划生育工作水平,仍然是当前各级基层党政领导和计生干部需要抓好的头等大事。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到了人口总数的70%以上,农村生产力还不发达,公共事业发展滞后,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群众生育意愿尚未根本转变,基层基础工作发展不平衡,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缺乏有效手段,稳定低生育水平面临诸多困难,人口结构性矛盾和深层次问题愈益突出,计划生育工作的难点和重点在农村,其工作更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熟悉农村工作的人都知道,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农村的计划生育工作抓得比较紧,人口出生率也保持在一个相对比较低的水平上。这与地方政府采取的约束机制紧密相关。当时,各级政府都把计划生育工作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标准,容不得基层工作人员有丝微的懈怠心理。为了完成计划生育工作,地方政府一方面从源头上着手大力宣传计划生育的政策和好处,改变农民的思想观念;另一方面实行了超严厉的惩罚措施,对违反政策生育的农民实施重罚,在有些地方已经达到使那些超生户常年在外流浪为生的地步。当时的计划生育措施虽然有很多不恰当的地方存在,但是却对农民构成一定的威慑心理,从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维持了农村较低的生育水平。

如今,政府对农村的计划生育工作进行了规范,许多以前基层工作人员能够采取的强制性约束手段都受到了限制,被禁止使用。计划生育“七不准”等新规定的出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但也使计划生育刚性措施削弱,这就在客观上导致农村的计划生育工作缺乏严格明确的制约机制,农村基层政权组织能够采取的多限于定期孕检以及事后的简单罚款约束,给计划生育工作带来相当大的难度。可以说,这样的制约机制是脆弱的,特别是在以村庄为单位的熟人社会是缺乏制约力的。

受几千年封建传统思想的影响,相当一部分群众重男轻女、多子多福、无男绝后等陈旧的婚育观念并没有根本转变,部分农民生育观念仍然落后。特别是近些年,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一些村民的生育观念出现逆转,重男轻女、多子多福的观念甚至在一部分年轻人中都很有市场。调查数据表明,仍有70%-80%的群众希望生育两个及两个以上子女,希望生男孩的人数是希望生女孩的3.45倍。近年来农村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为122.85:100,也就是每100个女性相对有122.85个男性,高于全国119.58的平均水平。而正常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应在103至107之间。某农户为逃避计划生育管理,举家外流,并在墙上涂写“头可断屋可扒,不生儿子不回家”,充分暴露了目前一些农民封建落后而且顽固的生育观念。安徽定远县农民王某1998年结婚后不久生了第一胎,是个男孩,按照规定不允许再生第二胎。但是随着孩子的长大,他觉得一个孩子不保险,又想要第二个孩子。他说:“我的孩子经常说他头疼,我担心他将来有问题,想再生一个保险。两三个孩子在农村也算能靠得住的家庭了。”于是一直在外打工的王某便把妻子也接出来,一边打工一边准备生孩子。2006年悄悄在外地生了“二胎”,如他们所盼又是一个儿子。用王某的话来说就是“现在我们家孩子算是不多不少,真正靠得住了。”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富民政策,加大了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而当前很多农村普惠政策,如征地补偿、最低生活保障、农村教育“两免一补”、改水改厕、沼气应用等都是按人头执行,这便出现了“多生子女多得益,少生不生子女吃亏”的客观现实,某超生农民算了这样一笔经济帐,计划生育奖励到60岁才有,而生孩子不但马上可以拿到拆迁补偿,而且孩子长到16岁就可以打工挣钱,很划算;也有超生户计算,减免的教育费可作为交纳违法生育孩子的社会抚养费,减免的农业税可作为孩子的生活费,等于没有增加负担就多养了个孩子。而对比超生孩子的收益,现行的计划生育优待政策由于补贴标准和兑现率低,激励作用在下降。如独生子女父母奖励也只有1000左右。这样的利益导向结果是,“少生快富”变成“多生快富”。同时,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民的生育欲望增长,传统生育观念再次主导部分人的思想,一些年轻人甘愿一时承担上万元的罚款也要多生、超生,使计生工作面临反弹的局面。

农村中近些年来出现生育观念的回归是农民在当前形势下“理性思维”逻辑的产物,是农民缺乏对自己未来生活特别是老年生活的稳定的心理预期。长期以来,农村的社会保障工作处于极其落后的境地,在局部地区还是一片空白。农民的生活、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需求主要还是以家庭为单位来进行制度设计的,基本上都是由农户承包的有限土地来承担。我国农村地区家庭养老模式的客观存在,引发了一系列问题。有关调查情况表明,农村独生子女家庭和多子女家庭比较,其“养儿防老”的保障水平在多数情况下,相对更低一些,生活水平降低。人们普遍反映,独生女家庭中一旦女儿出嫁,对父母的照顾就相当有限了,生活水平降低了。相反,如果家庭人多就力量大,保障功能自然实现得更充分。一些多子女家庭,能够共同承担“养儿防老”的任务:或采取老人到各个子女家轮流住;或采取子女凑钱共同负担老人生活费;还有分工负责的形式,即外出挣钱的子女出钱,老人身边的子女负责生活照料。调查统计显示,就独生子女家庭而言,“没有安全感”和“孩子太少,养老无保障”是生育选择不满意的最主要的原因,这表明计划生育家庭对以后的养老问题最为关注。

客观地说,国家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农村大力推进计划生育工作的同时,并没有建立有效的配套措施来帮助解决这些独生户的后顾之忧。2005年辽宁省曾对5个地区农村实行计划生育家庭生活状况开展调查,有关计划生育家庭参加养老保险情况是一组数据是:在12671户家庭中,仅有2741户参加了养老保险,占21.6%,而且资金来源绝大多数为家庭自付。在整个养老保险资金来源中,有99.3%由个人支付;仅余下0.7%还是由国家支付或个人和国家共同支付两部分组成,反映出政府部门对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养老保险的投入是很小的。现在,虽然国家在一些地方,开始针对独生子女的农民实施每人600元/年的社保资金,但仍难以解决他们的实际的生活困难,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强烈的比较效应。随着最早的一批独生子女开始走向社会,严格贯彻国家生育政策的部分农户的生活状况与周围的人相比没有大的变化,在贫穷落后的地方更是这样。这就对其他原本就是被动接受计划生育的村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们觉得国家并不能解决自己的养老问题,自己将来还是要靠子女生活,与其将对未来生活的希望放在政府那里比如放在自己的子女那里更有保证,更实在。同时,随着外出务工收入的增加,农民手中可支配财富的增加,单纯的事后罚款对于相对富裕的农民来说最多是暂时生活过得紧张一点。为了老有所养,超生给家庭生活带来的经济压力是可以承受的,也是值得的。这就促使农村传统的生育观念再次抬头,并开始发挥作用。而一旦有人树立“榜样”,就有可能逐渐演变为整个摄取村民共享的生育价值观,这就给农村计划生育工作造成巨大的潜在压力。 但如果仅仅只是农民自身的原因,后果并不可怕。问题是基层乡镇干部、特别是村干部在基于自身理性选择情况下可能出现的缺乏有效约束力的“寻租行为”。一些从事计划生育的人员乃至一些乡镇领导,为了自己小集体的经济利益,公开或半公开地向一些想生二胎的计划生育户明码标价,只要交点钱就可以生二胎。甚至有些计划生育干部竟动员辖区内的村长去主动寻找想交钱生二胎的农户。在这种情况下,村干部也乐得不去过多地干涉农民超生的事情,明明知道村民中存在非法生育的现象也不去制止,只是在事后向当事人收取几千甚至上万元的罚款。更何况在村落社区中,村民相互之间的社会关联度是比较高的,基层干部与村民之间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除非不得已,基层干部也不会刻意去为难“乡里乡亲”的村民,这就促成了基层干部的“寻租行为”。

刘支喜是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某村的计生村长,凡是村里的已婚女性,都要在他的安排下定期接受检查。2000年夏天的一个晚上,村民王某怀揣一万元钱找到了刘的家中,跪地要求刘某放他未出生的“儿子”一条生路,面对金钱的诱惑,想想村里很多人都在县城买了房,而自己还住在普通平房里,刘支喜犹豫了片刻便收下了钱。先例一开,越来越多想生儿子的村民找到了门路,只要到刘支喜那交上8000到1万便可以“平安超生”。2000年到2006年刘支喜在这条“发财路”上越走越远,他利用计生村长的职权,以权谋私,收受贿赂20余万元,不仅在县城买了套房,还保养起了情人。而他滥用职权的后果是造成该村六十余户计划外怀孕,计划生育工作严重失控,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阜南县袁集镇某村村支部书记常治海的儿子、村主任杨德保的儿子带头超生;两人还与村文书莫凤田、村专干朱亚敏一起,弄虚作假,用假数字上报;不仅如此,他们还对违反计生政策户只征收社会抚养费,而不落实政策措施,给整个计划生育工作带来了恶劣影响。2006年8月阜南县纪检、计生相关部门和袁集镇党委对这起重大计生违纪案件给予严肃查处。解散该村两委班子,由镇派驻工作组指导工作。给予村书记常治海留党察看一年处分;给予村主任杨德保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建议依法罢免其村主任职务;撤消村文书莫凤田支部委员、文书职务,建议依法罢免其村委委员职务;对村计生专干朱亚敏予以解聘。同时,包括镇党委副书记在内的9名镇干部也受到严厉处分。

茨沟镇黄鞍村村民张某与唐某(当时年仅16岁)从1982年开始非法同居。1995年,原村支书余某在收取张某好处费后,替两人隐瞒超生事实,在唐某的计生登记卡上填写已进行节育手术的纪录。1997年底,余某在拿到好处后又与镇原计生办主任方某合谋,为张某夫妇申请了二胎指标,导致该对夫妇再次超生。截止至2005年12月,23年间该夫妇连续生育9胎,其中3胎(2男1女)夭折,2胎女儿过继给亲戚。2006年4月,因涉嫌滥用职权罪的茨沟镇原计生办主任方某和原村支书余某近日被刑拘。负有领导责任的镇党委书记和镇长等11人分别受到免职、撤职等党纪处分。

村民的“理性选择”与基层干部的“寻租行为”交汇作用的结果就促使双方“合谋行为”的发生。在缺乏对双方进行有效的社会控制制约的情况下,自然就会引发村民的生育越轨行为,进而使农村的计划生育工作面临失控的危险。 问题:

1,假如你是村委会干部,上级领导到你村检查计划生育工作,请根据上述材料,整理一份汇报提纲。

要求:不考虑提纲格式,只列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产生原因,不超过300字。

答:农村计划生育工作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农村计生工作面临新挑战,低生育水平面临反弹。其原因如下:一。计生工作刚性措施削弱,计划生育工作缺乏严格明确的制约机制;

二、“养儿防老”等陈旧婚育观念还没有转变甚至出现回归,;

三、基层干部出现了缺乏有效约束力的“寻租行为”和带头违反计生规定行为,产生了极为恶劣的影响;

四、农村生产力水平还不发达,公共事业发展滞后,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缺乏有效手段,计生优待政策优惠低,农村居民养老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保障;五,强制性措施受到限制,基层只能采取定期孕检、事后罚款等简单约束措施。

(265字,要分清材料中哪些是问题,那些是原因,问题很简单,原因很复杂) 2,根据上述材料,就如何做好农村计划生育工作,向有关部门写一份报告。 要求:不考虑报告格式,分条列款的说明,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超过400字。 答:为做好农村计划生育工作,有以下对策:

一、从源头上着手大力加强计划生育宣传工作,改变农民传统落后的婚育观念,树立一种少生优生,生男生女都一样的科学生育观念;

二、提高计划生育优待政策补贴标准和兑现率,摒弃按人头补贴的做法,切实遵守保障计划生育政策家庭的利益;

三、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有效的配套措施解决独生户的养老问题,大力加强政府对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养老保险的补贴投入;

四、加强对基层乡镇干部和村干部的教育和监督,杜绝基层干部带头违反计划生育政策和“寻租行为”等现象;

五、在体现“以人为本”原则的同时,保证计划生育工作的刚性和适度威慑力,保证对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处罚力度。

3,《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颁布实施前后,农村计划生育工作有两种方式,请以《评农村计划生育工作的两种方式》为题,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议论文。 要求:中心明确,论据充分,论证深刻,有说服力。

评农村计划生育工作的两种方式

——落实优质服务型新机制,完成计生工作新任务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计生工作方式的转变,农村低生育水平面临反弹。相应带来了住房、教育、就业、社保、基础设施的紧张状况,粮食问题也面临风险。农村是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要立足“以人为本”的同时,确保计生工作的刚性要求,落实优质服务型新机制,完成计生工作新任务。

现阶段,我国计划生育工作正在逐渐由简单粗暴型转变为“以人为本”的综合服务型。这两种工作方式符合了各自时代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实际情况:前者在人口急剧增长、人口压力很大的时候有效的控制了人口数量;而随着社会发展,“以人为本”的综合服务型方式环节了计生工作带来的社会矛盾,维护了社会和谐。都满足了时代对计划生育工作提出的基本要求。 传统的强制粗暴的计划生育工作方式确保了计划生育工作的刚性要求,有效的控制了人口的绝对数量,虚弱了传统的生育观念,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维持了农村较低的生育水平。然而,这种方式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了人口外出超生等现象,损害了基层政府的形象,计划了社会矛盾和干群关系,影响了社会和谐。

在“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计划生育工作走入了优质服务型的新阶段,体现了和谐社会的具体要求,树立了优质服务型政府的新形象,缓解了多年来计划生育工作带来的社会矛盾。但同时也削弱了计划生育工作的刚性,导致了传统生育观念的抬头。 实现计生工作从强制粗暴型向优质服务型的管理方式的转变,体现我国新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和计生工作的新重点。我们要进一步加强计生工作的法制建设,在法制保证刚性的条件下改进农村基层计生工作者的行为,真正实现“以人为本”。

具体来说,我们首先要从源头上着手大力加强计划生育宣传工作,改变农民传统落后的婚育观念,树立一种少生优生,生男生女都一样的科学生育观念;其次,要提高计划生育优待政策补贴标准和兑现率,切实遵守保障计划生育政策家庭的利益;再次,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有效的配套措施解决独生户的养老问题,大力加强政府对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养老保险的补贴投入;此外,还要加强对基层乡镇干部和村干部的教育和监督,杜绝基层干部带头违反计划生育政策和“寻租行为”等现象。

新时期的计划生育工作要切实做到“以人为本”,按照建设服务型、法制型、责任性政府的要求,为国家解决好人口这个关系到国家未来发展的关键问题。所以我们要落实优质服务型新机制,完成计生工作新任务。 实例四:事例类材料的申论题目写法

2010年四川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郭明义典型事迹) 看一下第二题的答法。

1,请依据材料简要分析归纳,郭铭义的先进事迹从哪些方面体现出助人为乐的社会公德。 要求:准确精要,条理清楚,逻辑严谨,于眼睑及,200字以内。 答案略

2,郭铭义说:“有些同志说我傻,可是我自己没有一点做傻事的感觉。……为社会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绝地自己被党组织所信任,被群众所信赖,被社会所需要,就会感到很充实、很快乐、很幸福。”你怎么理解郭铭义的幸福观?请加以评述。 要求:观点鲜明,阐述具体,逻辑性强,语言流畅,500字以内。

答:郭铭义的幸福观是一种不以物质财富、个人享受为标准,而是以帮助别人、与人分享为快乐,在平凡而具体的工作岗位上从小事做起,以被党组织所信任,被群众所信赖,被社会所需要而快乐的高尚幸福观。

郭铭义的幸福观具体表现为:

一、不以物质享受为幸福标准。郭铭义夫妻的收入水平在鞍山市属于中上游,本可生活宽裕,但郭铭义选择了把自己的大部分收入省下来捐赠给需要帮助的人。

二、郭铭义是以帮助被人、与人分享作为自己的幸福。他多次献血,捐献血小板,给医院和患者提供了很大帮助,而对于捐赠所获得的赠品,诸如榨汁机、豆浆机等换成手表,赠与工友,这体现了一种分享的精神。

三、郭铭义选择了在评分的工作岗位上为集体、为社会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他无论在什么岗位,都冲锋在前、勇挑重任,在部队、在鞍钢,他都是技术业务标兵,经常超额完成自身工作。

四、郭铭义愿意从小事做起、为社会做出点滴贡献。他为路人发传单宣传捐献血小板,义务为工友搓澡,都体现了这种从小做起的精神。 郭铭义的善举和幸福观,影响着周围同志,让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助人为乐的队伍中来。 (450字)

3,如“材料8”所说,“郭铭义的精神正在以裂变的速度传播着”,“郭铭义精神裂变发出巨大的精神力量”。对此,你有什么领悟,受到了什么启示?请以“——也谈裂变的力量”为副标题,自拟题目,自选角度,联系社会生活和自身实际,写一篇800-1000字的议论文。 答案略

实例五:公文类题目的写法

2010年北京市公务员《申论》考试真题 看一下第二题公文类题目答法

1,根据给定材料,概括说明各种环境污染事件频发的主要原因。(20分) 要求:概括准确、语言简练,不超过200字。

答:环境污染事件频发的主要原因有:

一、企业缺乏环保意识、环保责任感淡薄,为追求经济利益不顾人民的生命健康;

二、政府监管力度不够,各项行动政策一阵风,缺乏持续性,制度留于形式,落实不到位;

三、发生污染事件之后,政府承担了相应的治疗、赔偿责任,为企业污染开绿灯;四,处罚金额不足以抵偿排污带来的经济利益。

2,XX市正在研究全面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精神,请依据给定材料为其撰写一份《关于进一步加强全民健身工作的意见》的内容提纲。(20分) 要求:分析措施建议合理可行、条理清晰,语言简练,不超过300字。 答:

关于进一步加强全民健身工作的意见

健康是人拥有强健体魄、乐观向上精神状态和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的一种状态,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可以使个人、国家、社会受益。然而,目前我国国民体制还存在很多问题:肥胖率高,国民体质“城镇高、乡村低,东部高、西部低”,青少年体质下降等。为全面改善过国民体质,促进全民健身工作,我们提出以下意见:

一、加强政府对公共体育设施的投入,做好公共体育设施的规划、建设、管理。

二、完善国民体质监测制度,制定相应管理制度来组织、管理、运作、协调。

三、加强对全民健身的宣传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学校体育教育的作用,让“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理念深入人心。

四、加强对健身指导人员和健身场所的监管,营造科学的健身环境。 (292字)

3,依据给定材料,谈谈发展经济、保护环境、保障健康三者的内在关系。(20分) 答案略

4,请围绕“健康是关系国家强盛、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大问题”写一篇议论文。(40分)800-1000字。 答案略

2010年国考地市级《申论》考试真题(海洋的健康)

二、2,A市市政府准备大力宣传推进进海水域污染的整治工作,请你结合给定材料,以市政府工作人员的身份,草拟一份宣传纲要。 要求:1,对有关宣传内容的要点进行提纲挈领的陈述; 2,体现政府精神,使全市各界关系、支持污染整治工作; 3;通俗易懂,不超过400字。 答:

关于我市推进海水域污染的整治工作的宣传纲要

我市自古被誉为“东方明珠”,然而近年来,由于污染、造纸、电镀等企业向海洋排放污水,水质、底质环境逐年恶化。我们面临着保卫“蓝色国土”,治理海洋污染的严峻形势。 海洋污染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工业废水中的化学毒质,对水产资源具有毁灭性的破坏;而我市的海湾都是自净能力差的内海腹地浅水湾,污染给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危害,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给人民群众的经济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危害,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为治理近海水域污染,政府将采取有力举措:组织勘察调查,制定年度治理计划,落实环保目标责任制和环保效绩考核制度;环保相关部门要要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控制近海濡染物排放;对企业加强监管,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征收超标污染费;好找全体市民共同参与到海洋保护运动中来。 (353字)

实例六:如何回答词语、句子解释类问题

2010年国考《申论》考试真题(海洋的保护与开发)

1,“给定资料1”提到,权威部门指出,如果再不果断采取措施,渤海将在几十年后变成“死海”。这里的“死海”是什么意思。(10分) 要求:准确、简明,不超过100字。

答:渤海是一个半封闭的内海,因为污染、过渡捕捞、填海造地、盲目攫取海洋资源等原因,导致了海洋生物大量灭绝,赤潮频发,渤海作为中国北方经济、社会生命线的地位岌岌可危,如不尽快治理,将逐渐成为“死海”。(97字)

申论总结笔记

申论培训笔记总结

申论课堂笔记

申论备考笔记

公务员考试个人申论笔记总结

公务员_申论笔记(内部资料)

918申论听课笔记

申论总结

申论总结

申论总结

申论笔记总结
《申论笔记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申论总结笔记 申论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