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第三章自测题

发布时间:2020-03-03 08:45:0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三章自测题

(请认真闭卷自测,自查学习本章的效果。不掌握理论,是难以实践的,何况,我们的理论本身就往往阐明了应如何实践;每题12分,卷面4分,总100分。)

一、为什么课程包含“传承性课程”和“体验性课程”?各自怎么理解?

答:教学不是知识的简单传递,而是学生认知结构的不断同化和顺应,知识必须在获取新鲜体验,或者运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独立思考而获得。因此,从固有属性分析,“课程”应该包含“课”与“程”两大部分。

所谓“课”,就是教学的课目,即人类认识客观世界而积累的优秀文化遗产,按事物的性质划分的各门学科,我们称其为“传承性课程”。其基本功能在于向学生传承人类积累下来的优秀文化遗产。从表现形态看,传承性课程是明显存在的、人类认识客观规律的各学科文本,可称为显性课程。显然,完成了传承性课程,就实现了“掌握知识”的教学目标。

所谓“程”,就是教学的流程,即学生在教师诱导下,独立地探究、体验课目的过程,我们称其为“体验性课程”。其基本功能在于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优秀文化遗产获得真切体验和直接经验。从表现形态看,体验性课程是需要挖掘、研究、创造出来的,可称为隐性课程。显然,切实完成了体验性课程,就实现了“发展能力”、“培养品德”的教学目标。

要掌握传承性课程,既要重视课程计划、课程标准、课本等相对稳定的文字性资料,我们称为“课程文本”;亦要重视运用有利于学生成长与发展,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课程文本的仪器、模型、音像材料、课件制品、图书报刊、人文景观、文史掌故、古今名人、博物馆所、风俗习惯、自然风光等等精神的、物质的素材、资料、工具、手段,我们称为“课程资源”。显然,体验性课程需要挖掘、研究、创造。课程资源则要检索、寻找、利用。完成这些工作,我们称为“课程开发”。

二、探究学习方式的基本构成包含哪些相辅相成的子过程?各自的组成要素是什么?它们相互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答:探究学习方式的基本构成的子过程:达标子过程,行为子过程,情意子过程,认知子过程 组成要素:

一、目标的控制调整子机制。为了实现学生自身的全面和谐发展,每个知识点的教学都有既定的目标,这些具体的三维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起着控制调整作用。显然,目标的控制调整子机制,反映了学生学习的达标过程。

(一)构成控制调整子机制的基本要素。反馈原理和同化理论在学生认知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而“反馈—同化”也就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于是,控制调整子机制是由一个基本要素组成:在行为上表现为“反馈”,在心理上表现为“同化”,完整地表现为“及时反馈,促进同化”。

(二)三维促发展,反馈终达标。在学生学习过程的运行机制中,目标的调整控制子机制正是要树立一个航标,使每一节课、每一个知识点,都要瞄准三维教学目标,并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简而言之:“三维促发展,反馈终达标。”这就是目标的控制调整子机制的具体表达,可称为目标学习。

二、情意的动力激励子机制

(一)学生学习的情意因素。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意识在认知的基础上一经形成之后,它就会对客观世界表现出一定的倾向性。意识的倾向性,称为情意(或称意向),从而构成与认知过程相对应的另一心理过程,即情意过程(或称意向过程)。属于这一范畴的心理活动有需要、注意、兴趣、情感、意志等情意因素。

(二)构成动力激励子机制的基本要素。教学活动总是通过一定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意过程,以激励学生进入学习过程。因此,情意的动力激励子机制,反映学生学习的情意过程。该子机制由一个基本要素组成:在行为上表现为“情境”,在心理上表现为“情意”;完整地表达为“创设情境,激发情意”。从认知过程来看,创设情境就是为了把认知信息转化为情化信息,进而促进了情化思维。可见,创设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情意过程,而且促进了认知过程的顺利完成。

(三)善于创设教学情境

(四)自觉创情境,始终含情意

三、行为的参与交往子机制

(一)构成参与交往子机制的基本要素。为了达到学习目标而采取的各种行动,谓之活动。学生五官并用,全身心投入整个学习活动,而获得的对周围事物的自我感悟,谓之体验。真正的学习行为,应该用整个身体去活动,用全部心灵去体验;在活动中强化体验,在体验中促进活动。因而,该子机制由一个要素组成:在行为上表现为“活动”,在心理上表现为“体验”,完整地表达为“全身活动,心灵体验”。

(二)强化体验是学生成长的必由之路

(三)体验为红线,思维为主攻

四、认知的执行操作子机制

(一)构成执行操作子机制的基本要素。1.积极探索,认真观察。2.精心研究,活跃思维。3广泛运用,加强迁移

(二)三个要素的性质。1.三个要素的因果层次性。2.三个要素的交叉重叠性。3.三个层次要素

(三)两大学习层次。学生的学习过程应该有节奏、有计划、有步骤地始终经历“探索”和“研究”两大行为层次,亦即“观察”和“思维”两大心理层次,由此推动学习活动向前不断推进。

(四)探索得资料,研究获本质 内在联系

探究学习方式实际上是目标学习、情境学习、体验学习、探究学习的和谐统一体。如图所示。

自觉创情境,始终含情意; 体验为红线,思维为主攻; 探索得资料,研究获本质; 三维促发展,反馈终达标。 图

四个子机制的整体性

三、教学情境有哪些主要形式?试结合你所教的学科课程,举实例阐明如何创设这些教学情境。 答:自然情境。体育课时是在室外,比如上篮球课就在篮球场,足球课就在足球场。这就是自然情景。 形象情境。上篮球课时给学生示范教学内容。

实验情境。跟某个学生一起示范所教授内容(如篮球传接球)。 问题情境。根据与学生示范的内容,提问学生发现或存在问题。 体验情境。讲解示范完教学内容后,让学生自己练习实践。 迁移情境。在练习几分钟之后,让学生比赛。

激励情境。在学生练习比赛之后,给学生一些肯定的语言,赞赏他们。

四、体验(活动)有哪些基本形式?试结合你所教的学科课程,举实例阐明如何实现这些基本形式。 答:体验(活动)的基本形式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体育教学中以篮球运球为例。

动手做。是指教学中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物。譬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亲自动手做教学实验,是一种五官并用的、全身心参与的体验形式。学生每人进行一次篮球运球。

动眼看。人们获得的外界信息,83%来源于视觉。可见,“看”在人们认识世界过程中的极端重要性。教学活动中的看,主要是指观察,它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并且有思维参与的高级知觉过程,因而又称为“思维的知觉”。教师在练习篮球运球的技术动作时,学生认真观察。

动耳听。就是依靠听觉获取信息。一方面是指听取教师讲授。我们反对满堂灌,并不反对教师讲授,这也是学生不可缺少的获得信息的渠道。另一方面每位学生都要在合作、交流、互动中,认真听取同学们的发言,用以充实纠正自己的见解。教师在讲解篮球运球的技术动作时,学生认真聆听。

动情读。是指在教师精心组织下,学生独立进行的阅读和朗读。 动口议。是指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的相互讨论、议论、辩论等交流、沟通、合作过程,是一种多向信息交流、多维思维相互撞击的重要形式。特别是在学生之间,他们思维特征相协调,语言特点相接近,相互议论有利于开阔思路、促进理解、活跃气氛、提高时间利用率、增强协作精神。针对教师讲解示范的篮球运球结合自己的练习,并相互观察,讨论一下别人与教师示范的动作有何区别,应该怎么去改正。

动笔写。是指完成书面体验形式。包括作业、读书笔记、观察日记、研究性学习的论文等。还要善于诱导学生写学习总结,以促进认知结构的同化或者顺应。

动脑思。五官并用,都要大脑来指挥。因此,在上述任何一种基本形式中,都贯穿了一个关键性形式——思,也就是,开动机器,独立思考。这里,要特别注意逐步培养学生善于思维创新。教师讲解的篮球运球技术动作,自己在脑海中有一个大概轮廓。

五、认知子过程的三个组成要素有哪些性质?为什么把它们称为三个层次要素?它们中最本质最基本的两大要素是什么?如何理解这两大要素?

答:认知子过程的三个组成要素的性质:1.三个要素的因果层次性

2.三个要素的交叉重叠性 为什么把它们称为三个层次要素

根据唯物辩证法来看待学习过程,不仅要看到整个学习系统处于不断变化、发展、运动之中,而且要承认系统在其发展的一定阶段,具有相对稳定性。否则,学习系统就不可捉摸,系统的属性和规律就无处寻觅。这就是因果层次性存在的理论基础,它反映了学习系统中每个要素存在的稳定性和它们之间发展变化的阶段性,有利于应用时分清学习层次,理顺学习步骤,促进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的提高。我们安排、设计的总是某一阶段的学习过程,因果层次性就显得非常突出。就是说,在认知要素的两种性质中因果层次性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因而,我们把反映学习这个特殊认识过程的学习心理要素称为三个层次要素,同时也正好与三个贯穿要素相对应,并且在理论上也有明显的区分度。

最本质最基本的两大要素

运用—迁移”要素,对应着认识论的“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而从三个层次要素本身来看,“运用”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再探索、再研究”的过程,或者说,“迁移”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再观察、再思维”的过程。由此可知,“探索”和“研究”,亦即“观察”和“思维”乃是三个层次要素中最本质、最基本的两大要素,我们称之为“两大学习层次”。学生的学习过程应该有节奏、有计划、有步骤地始终经历“探索”和“研究”两大行为层次,亦即“观察”和“思维”两大心理层次,由此推动学习活动向前不断推进。

六、探究学习有哪些种类?试结合你所教的学科课程,各举实例加以阐明。

答:

一、实践探究。“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这就是实践探究的哲学依据。因而,实践探究的理论思路,一般是通过实践探索和归纳研究两个教学层次去形成新概念、认识新规律的。

实践探究是中小学生学习时常用的学习认识过程。在实践探究中,思维加工一般均由归纳研究来完成。由于实践探索的具体形式相异,包括实验探索、体验探索、经验探索、形象探索,因此,实践探究又有四种具体表现形式:实验探究,体验探究,经验探究,形象探究。

二、理论探究。包括特例研究和迁移研究

七、如何理解探究学习方式的基本思路?具体如何实施?

答:探究学习方式要完整地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应该构建成达标过程、情意过程、行为过程和认知过程的内在整合体,也就是目标学习、情境学习、体验学习、探究学习所反映的三个贯穿要素和三个层次要素的和谐统一体。于是,构建成设计任何一个知识点的学生学习过程的基本思路,也就是诱思探究教学中学生学习时完整的行为和心理流程,称为“探究学习方式”。具体运用时,我们坚持有规律性,更有艺术性。 其一,所谓“有规律性”,这就是说,从整体结构来看,学生学习该知识点的认知过程遵循三个层次要素的因果层次性。要经历:探索观察层次、研究思维层次、运用迁移层次三个认识客观规律的认知层次。使学生在探索情境中观察事物,在研究过程中思维加工,在实际运用中升华开拓。教师则要善于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诱导学生以探索者、研究者的主体身份去认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这就是我们称其为“探究学习方式”的客观依据。

其二,所谓“更有艺术性”,具体有三层含义:

首先,三个贯穿要素的全程贯穿性。就是说,“创设情境,激发情意”,“及时反馈,促进同化”,“全身活动,心灵体验”均贯穿于学习过程的始终,也就是在观察、思维、迁移的任何一个层次要素中,均不可缺少,以便促进学生的认知结构不断通过同化与顺应而丰富、完整,更加符合客观规律。

最后,不可忽视层次要素本身的交叉重叠性。由于学生学习的内容是人类已经掌握而学生尚未认识的知识,因而,在具体安排学习活动时,要根据学习的需要,必要时比较灵活地安排认知过程,绝不能以一种死板的、僵化的顺序,千篇1律地去硬套先观察,再思维,然后再迁移。这样,才能避免使学生思维僵化,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发展,使学生的学习能够生动活泼地、健康地顺利进行。教学是培养人的事业,是做人的工作,因此,是与僵化、与形式主义不相容的。

八、如何理解“自主、合作、探究”的基本理念?它们间的相互关系如何?

答:1.自主学习。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就是“自主学习”。具体来说,就是在教师导向性信息诱导下,学生真正自主、合作、探究的“满堂学”。

2.合作学习。所谓“合作”,是指师生之间、特别是学生之间的各种互动学习,但都建立在学生个体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同时,每位学生都要养成认真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以吸收营养,丰富自己。可见,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有多种形式。

3.探究学习。从两大学习层次的渊源可见,所谓探究学习,实质上就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规律时,最本质、最基本的两大认知层次。既是认知过程,又是实践过程,是两者的和谐整体。从学生总的学习过程来看,它们在学习行为上可以表达为:探索、研究、再探索、再研究,如此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过程。或者在学习心理上表达为:观察、思维、再观察、再思维,如此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过程。其实,人的一生都在学习,这一学习过程就是从不间断的探究学习。

相互关系。就“自主”与“合作”的关系来看,学习是一件非常个人化的事情,讲学习,最后总要落实在个体学习上,离开了这一点,再热闹的学习也是形式大于内容,动机大于实效。何况,学生主体地位的核心特征是独立性,关键是思维的独立性,即独立思考。因此,“自主”是根本的,“合作”也是为了更好的“自主”,也就是通过“合作”,使每位学生在互动中更好地落实主体地位。因此,在“自主、合作、探究”基本理念中,“自主”是根本,“合作”是辅助,“探究”则是学习过程,是核心。可见,“自主探究”是“合作探究”的基础;“合作探究”则是“自主探究”的深化。

诱思探究学科论第一章自测题

第二章自测题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

《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第一章自测题

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第二章自测题

第一章自测题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

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第一章自测题(定稿)

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

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作业

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DOC)

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作业

《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第三章自测题
《《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第三章自测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