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永安市食品安全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2 06:19:5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永安市食品安全工作报告

永安市食安办 (2012年1月 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五年来,食品安全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树立科学监管理念,认真贯彻《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和省上工作部署,全市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自觉服从市食安委的组织协调,认真履职、分工协作、密切配合、狠抓落实,有效地防范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促使我市食品安全工作呈良好态势发展。

一、主要工作情况

五年来,全市食品安全工作严格按照“地方政府负责、部门分工协作、各方联合行动”的工作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和三明市的决策部署,把食品安全整治工作列入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切实加强农产品源头和食品生产加工、流通、消费四个环节的监管,加快推进标准认证、检测预警、企业信用、法制保障、宣传教育等体系建设,突出重点、狠抓落实,紧紧围绕“五类产品、一个行业”开展全面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仅去年一年,全市就组织了检查3723次,累计出动执法人员12278人次,查处各类食品违法案件67起,其中立案查处了55起,私宰肉11起;查获污染食品15.81吨,涉及总货值47.65万元,罚没金额6.94万元;累计建立索证、索票制度的企业1869家,建立自检制度的企业74家,城区698家餐饮业、学校食堂全面实行量化分级管理。据统计,目前已有3家食品单位通过A级评审、26户食品单位通过B级评审,市区食品生产经营单位2376户,其中生产加工企业31户,批发零售业1407户,保健食品经营企业30户,饮食服务业698户,集体食堂102户,固定食品摊贩108户;防蝇、防尘设施基本到位。

二、主要工作举措

1、领导高度重视,落实工作责任。五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将食品安全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每年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政府每年初常务会研究年度食品安全工作意见,分阶段布署了问题奶粉清查、“瘦肉精”、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学校食品卫生安全、腐竹质量安全等专项整治工作),对食品安全工作进行研究部署,并通过抓好三个确保,促使工作取得实效。一是组织上确保到位。根据人事变动,及时调整充实了市食安委组成人员,其他有人事变动的成员单位也及时作了调整,保证做到了领导不缺位,机构运转正常;二是工作上确保到位。每年初研究制定下发《永安市食品安全工作意见》,并及时下发了上级有关食品安全文件。在全市15个乡镇街道、228个村、29个居委会配备协管员30名、联络员261名,从而构筑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市、乡、村三级监管网络;年终市政府将对食安委各成员单位工作情况进行综合考评,并将食品安全工作列入市直各部门各乡镇(街道)年度工作绩效考评内容,真正使食品安全工作融入全局,摆上突出位置;三是经费上确保到位。为保证食品安全抽样检测任务的完成和食安委日常工作的开展,每年年初就将食品安全工作经费30-35万元,列入市财政预算,并已全额拨款到位,确保了经费早安排、早落实、早到位。

2、强化专项整治,突出问题得到及时有效解决。五年来,根据上级的统一部署,先后组织开展了多个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成效凸显。一是开展“瘦肉精”和生猪私宰专项整治。2011年6月3日凌晨,食安办组织市畜牧水产局、经贸局、工商局、公安局、卫生监督所等相关部门开展生猪私宰专项整治,检查发现位于永安市黄历村潘溪及桂口村邹坑的私宰场当事人涉嫌销售未经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检疫的猪肉,责由市工商部门依法当场对276公斤未检疫的猪肉进行行政处理;二是开展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组织各有关部门召开专题会议,认真贯彻落实全国严厉打击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电话电视会议精神,按照职责分工,开展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活动,突出落实了叶双瑜副省长指出“五小”行业整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专门成立永安市餐饮消费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精心组织认真部署,分别于2011年3月23日、5月

14、9月29日召开“打非”专题会议,市政府分管副市长、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卫生局领导分别就“打非”工作做出指示;组织对185家饭店、扁食小吃店、包子馒头店、卤味店、奶茶店和102建食堂等重点单位进行多次分类专项检查,现场抽检43份扁食馅和鱼肉丸、63份卤制熟肉制品样品,对现场发

2 现的问题下达卫生监督意见书责令限期整改,共责令改正15户,立案查处4起,向工商、质监、药监等部门通报协查各1次。市工商部门出动执法人数165人次,与质监、卫生、食品安全部门开展联合检查3次,检查食品添加剂经营户、餐馆、批发部等355户次,发放预警通知书28份;食安办组织工商、质监、药监、卫生、公安等相关部门开展农产品“打非”专项整治,进行坚决取缔无证照生产豆芽菜的小作坊,查处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生产豆芽菜的小作坊。2011年6月2日,在城区主要豆芽菜生产作坊进行检查。发现城区3家豆芽生产企业中有2家使用无根豆芽调节剂等行为,由由市电视台对生产现场和过程进行曝光,让广大市民知情,并责令限期整改,后续监管由由市农业局负责;三是开展“地沟油”专项整和加强餐厨废弃物管理。组织开展了“地沟油”整治和餐厨废弃物治理,采购快速检测试剂,在对餐饮单位食用油来源进行认真摸底调查的基础上,对我市城区698家餐饮服务单位食用油脂进货渠道、索证索票制度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并对可疑食用油进行快速检测达874份,截至目前未发现我市餐饮业有使用地沟油现象;四是开展腐竹质量安全专项整治。11月,组织质监、工商、卫生等3部门分别以辖内生产加工腐竹的企业(小作坊),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食品市场、超市,餐饮企业、单位食堂的腐竹生产加工、流通、餐饮消费环节等领域为重点,突出对腐竹生产加工企业违法添加行为和经营企业销售不合格腐竹行为开展了腐竹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期间,出动了执法人员266人次,执法车辆83台次,检查腐竹生产企业(小作坊)5家,经营户455户次,餐饮服务单位283户次,发出预警通知书11份,生产环节抽取样品4批次,未发现非法添加“吊白块”等违法行为,流通环节快速检测了腐竹22组样品均合格。对检查发现生产环节台账登记不全、记录简单、未配置相应精度计量器具难以准确控制添加剂使用量的腐竹生产企业2家,进行了现场指导并责令其立即进行整改;五是开展学校食品卫生安全专项整治。食安委组织牵头抽调市食安办、卫生局、工商局、教育局、卫生监督所等部门骨干人员组成联合检查组,对全市学校集体用膳食堂、饮用水、传染病管理以及学校周边食品安全工作进行了地毯式的专项检查。期间,共出动了检查人员120人次,检查全市城乡各类学

3 校、幼儿园94所食堂96家,抽取了学生奶4份,食用油18份进行检测;对存在问题、逾期未年审和未办理食品卫生许可证的均由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下达了限期整改意见;六是保健食品专项整治。制定下发了《永安市保健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实施方案》,重点开展了保健食品违法添加药物专项检查和保健食品标签、说明书内容专项检查,加强对公益讲座、健康诊疗、学术交流、会展销售等形式变相销售假冒伪劣保健食品行为的监管工作。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160余人次,检查保健食品经营单位50个品种260种次,其中国食健140种次、卫食健120种次;七是开展农村市场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市工商局结合辖内山区农村食品市场特点,以农村地区、城乡结合部、乡(村)镇、农村旅游景区景点为重点区域,以农村批发市场、集贸市场等市场为重点场所,以农村商场、超市和食品(杂)店为重点单位,以节日性、季节性食品和农村地方特色食品为重点品种,集中整治销售假冒、仿冒和“山寨”食品等违法行为。规范连锁配送和送货下乡经营食品行为,严格规范农村市场食品经营者的经营行为,建立健全经营者自律机制,切实保障农村食品市场消费安全。1-12月份,共出动执法人数128人次,检查农村批发部、食杂店、旅游景区食品店、集贸市场摊点365户次,发放预警通知书32份,下架不合格食品4.3公斤;八是开展乳制品市场专项整治。市工商部门按照省、市局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强化监管执法和检查落实工作,特别在严格乳制品(尤其是婴幼儿乳制品)市场主体准入、严格质量监管与抽样检验、严格规范经营行为等三方面基于前期清查的基础上,继续落实对问题乳粉的彻底清查、清缴、销毁、案件查办,务求干净彻底,切实保障流通环节乳制品市场消费安全。1-12月份,共出动执法人数98人次,检查乳制品销售店、食杂店276户次,发放预警通知书12份,立案查处2起案件,罚没金额0.40万元;九是开展打击假冒侵权酒类产品专项行动。市工商部门切实加强与质检、信息产业、公安、经贸、海关和卫生等部门的协调配合,依法履责。依法规范食品流通许可证核发行为,坚持先证后照,严把酒类等食品市场准入关;加强酒类市场的巡查,依法督促酒类经营者落实进货查验和记录制度;加强酒类商品注册商标专用权保护力度,依法查处销售假冒侵权酒类,假冒

4 酒类注册商标和仿冒知名酒类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等违法行为。对进入流通环节的预包装酒类,应有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出具的《卫生证书》。今年来,出动执法人数94人次,检查超市、商场、批发部等256户次,发放预警通知书15份,立案查处侵权酒类案件5起,案件估值5.797万元,罚没金额1.061万元;十是突出“三重”(即重要时段重点环节重点品种),大力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以元旦、春节、“五一”、“中秋”、“十一”等为重要时段,突出抓好粮油、肉品、蔬菜、水产品和副食品等节日性重点品种的检查,切实保障节日食品消费安全。同时有针对性地集中开展专项整治执法检查,做好博览会、展销会、省农运会食品安全监管,严厉打击销售不合格食品和扰乱食品市场秩序的违法行为。今年来,市工商部门出动执法人数226人次,检查集贸市场摊点、超市、商场、食杂店等435户次,发放预警通知书18份,下架不合格食品6.9公斤;另外,结合创卫创城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期间,市卫生监督所制定了4类71项综合管理制度,提出各类餐饮业卫生要求,形成《永安市餐饮业食品卫生管理暂行规定》,规范城区餐饮业管理;食安办明确了成员单位进行食品安全分环节整治职责,积极组织协调相关部门解决了创卫创城工作中食品安全的难点问题,督促相关单位制定落实创卫创城长效管理工作任务和措施,确保饮用安全。

3、加强检测监测,安全防范水平进一步提高。根据省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和“十一五”规划要求,制定了食品安全评价性抽验任务,将任务分解下达到食安办各成员单位,并配套补助抽样检测资金,确保抽样检测任务落到实处。1-12月份,全市共抽样检测主要食品7135件,经检测均合格。其中:畜牧业产品类:生产和流通环节的生猪“瘦肉精” 抽检2496个样,莱克多巴胺抽检2156个样,检出率为零;城区猪、牛、羊定点屠宰率均达100%;种植业产品类:蔬菜农药残留快检1348个样,水果农药残留抽检372个样,经检测均合格;水产品类:上市水产品及水发产品甲醛抽检347个样,经检测均合格;饮用水类:二次供水4项指标检测抽检15个样和市政供水管网末梢水质抽检54个样,其合格率均为100%;瓶(桶)装饮用水生产企业抽检21个样,经检测发现1个样不合格,不合格率达4.76%;加工食品类:酱油、食醋、鱼

5 露卫生指标市场抽检7个样品,豆腐及豆制品卫生指标市场抽检55个样,粮食复制品(挂面、线面、粉干)卫生指标市场抽检13个样,大米黄曲霉素B1市场抽检6个样品,肉蛋乳再制品卫生指标市场抽检21个样品,罐头卫生指标市场抽检46个样,糕点卫生指标市场抽检50个样,酒类卫生指标市场抽检4个样,食用油:黄曲霉素B1市场抽检5个样,经检测均合格,仅食用油:过氧化值市场抽检和酸值市场抽检各41个样,经检测分别发现2个样和1个样不合格,不合格率分别达4.87%和2.44%;餐饮业:餐具市场抽检2025个样品,经检测有66个样不合格,不合格率为3.26%,全市学校、企事业单位食堂、酒店、宾馆、旅社、饮食摊点各项卫生指标基本达到国家和省地要求,各类熟食摊点食品基本符合国家或省有关食品卫生要求,没有出现重大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

4、抓好“三网”建设,网络作用明显增强。市经贸、交通、供销等部门继续加强食品市场流通网建设,进一步深入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三绿工程”活动;市工商、质监、卫生、农业等部门充分发挥举报电话、监督员、协管员等作用,建立健全农村食品“群众监督网”,完善“12315”消费者维权网络建设;市食药监部门借鉴了尤溪县“国家级食品安全责任网建设试点县”经验,依托药品“两网”建设,乡乡建立了食品安全协管办,村村配备了信息员,加强了我市农村家庭宴席报备和卫生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

5、加强信息管理和宣传教育,群众食品安全意识提高明显。食安办一是加强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和综合利用,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作用。每月按时上报我市食品安全报表和工作情况,对各成员单位上报的相关信息,及时分析整理、汇总上报发布。今年来,组织上报的信息被各级采用12条,其中中国食品安全报4条,健康报2条,福建卫生报3条,永安要讯2条,魅力永安1条,加强市电视台“食品安全信息发布台”管理,发布食品安全信息11期;二是宣传升温,营造氛围。今年来,先后在永辉超市门口开展“3.15”食品安全知识及法律法规咨询宣传活动,并设置了咨询台,同时发放各类食品安全知识宣传单350余份,接受群众咨询170人(次);市农业部门充分利用农业信息网站、视屏会议、“155”服务热线、小册子、挂图、宣传单等进行广泛的正面宣传,

6 并利用墟天在各乡镇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7月份,在南门法制宣传一条街,开展法律宣传咨询活动;今年来,共印发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等宣传材料1600余份;市卫生监督部门编制了《永安卫生监督执法信息》,共发行19期,信息465篇;市质监局一是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介宣传食品安全相关知识、质量安全监管状况,今年来共在中国品牌、中国质量新闻网、三明侨报等媒体上宣传16条(次);二是利用“3.15”活动、食品安全宣传周、送法下乡等活动机会,送科技、送知识、送法律到农村消费者手中;三是对食品生产单位负责人、监管员、协管员展开了3次培训,进一步提升了监管人员的素质,进一步增强了企业负责人的主体意识;市工商局向社会各界广泛宣传了今年新出台的《食品安全法》,尤其以食品经营者和消费者作为重点宣传对象。让食品经营者了解《食品安全法》的重大现实意义,熟悉从事食品经营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及设定进货查验和记录、定期清理库存食品、召回和退市等基本制度和经营食品过失应负担的法律责任等。同时让消费者了解权益受到损害时如何获得救济、索取民事赔偿等具体内容的食品安全知识。通过这些宣传教育,普及了食品安全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增强了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责任意识,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市食药局7月份,组织了监管人员、生产经营者、消费者等107名参与省食药局“保健食品法律法规知识在线测试”;借助开展“职能惠民”活动,先后到燕北燕西街道、燕东街道新桥洋社区举办“保健食品”安全知识讲座;利用3.15消费者权益日、法制宣传日、召开动员会和科技宣传周等组织开展保健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活动和 “三进”活动,配合市食安办,翻印了国家9部门《关于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严格规范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使用的公告》3200余份,通过各社区、乡(镇)协管员、村信息员发放并张贴到每个保健食品经营企业、街道(村居)宣传栏;利用周末至市区闽东步行街开展法制宣传咨询活动,共计发放保健食品知识图册300余份,当场接受群众咨询100余人;借助开展“职能惠民”活动,深入到龙岭社区开展保健食品化妆品现场宣传咨询活动,当场答疑20余个问题;并且举办了以“健康伴我行”为主题的文艺晚会,通过歌舞、相声等文艺节目,

7 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了保健食品安全知识;利用各级报刊网站积极宣传保健食品监管工作开展情况。今年来,被各级报刊采用涉及保健食品的6条,其中《中国食品安全报》采用1条,《健康报》1条,《福建卫生报》1条,魅力永安1条、永安要讯2条;11月份,聘任乡镇街道药品协管员15名、村药品信息员228名为保健食品化妆品社会监督员并进行了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监管法律法规、保健食品广告监测等方面知识辅导培训。

6、部门各司其职,强化分环节污染治理力度。深入贯彻《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各有关职能部门严格按照职责分工,扎实抓好农产品源头、食品生产加工、流通、消费四个环节和“五类产品,一个行业”的污染治理。一是强化种植业产品安全监管和治理。今年来,先后开展了春季农资市场联合检查、种子市场专项整治、整顿和规范兽药市场等活动;实施日常检查78次,开展联合执法2次,共出动执法人员321人次,整顿农资市场34个次,检查农资经营企业223个次、农资产品1646吨,抽查农资标签935个,抽检兽药质量10个、种子质量15个,立案10起,结案8起,其中农药4起,兽药2起,饲料1起,种子1起,化肥2起。罚没金额2.7万余元;二是强化畜牧业产品安全监管和治理。通过“三加强”抓好养殖生产投入品监管,即加强对饲料生产企业及动物饲养场自配料的监督管理、加强对全市兽药经营店的监管、加强对动物饲养场的档案管理。发放告广大养殖场(户)严禁使用“瘦肉精”书1824份,今年来,出动了105人次检查饲料生产企业、兽药经营店。同时,在15个乡镇、街道开展了产地检疫工作,建立了15个动物检疫申报点,产地检疫开展面已达到100%,规模化饲养场产地检疫率达100%,农户散养畜禽产地检疫率达20%以上。共完成产地检疫生猪5.864万头,牛、羊0.336万头(只),禽121.67万羽,屠宰检疫生猪4.505万头,牛、羊0.436万头(只),检出病害动物0.0507万头(只、羽),全部按照规定进行了无害化处理。为进一步规范屠宰检疫行为,提高屠宰检疫质量,做到有宰必检;不漏检,不误检。强化凭畜禽标识、产地检疫证明、运载工具消毒证明入场待宰的索证登记制度,坚持个体检查和群体检查相结合,使得定点屠宰场生猪耳标佩戴率和持证率达100%,检疫率100%,出证率100%,

8 无害化处理率100%。并加强日常巡回检查,加大市场检疫监管力度,今年来共出动119人次,深入各乡镇市场、屠宰场等场所进行40余次监督检查。积极推进标准化养殖,提高动物标准化养殖水平。自2008年起,先后有19家生猪养殖企业申报了生猪标准化养殖建设项目,其中今年有3家申报福建省猪标准化建设项目,1家已经建成。三是强化水产品安全监管和治理。为确保我市水产品的安全、优质,大力宣传并开展水产品无公害的认证及认定工作,并严格按无公害标准要求,建立投入品进出仓记录及日常生产记录,并不定期进行检查。目前已通过无公害认证企业7家,通过有机论证1家。此外我们还积极开展水产苗种生产的专项整治行动,改善养殖环境,目前全市共完成标准化水产养殖池塘改造近千亩。同时,加大了对各环节的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力度,定期和不定期对各乡镇农贸市场、兽药经营店、渔业生产进行监督检查。检疫违法案件3起,共罚没金额0.75万元。四是强化加工食品安全监管和治理。1-12月,共对全市食品企业、小作坊、五类食品后厂部分巡查375家次,发现安全隐患20处,下达整改通知书20份,立案5起,现场处罚11起。同时注重抓好三个环节监管工作,即原材料环节的监管、生产过程控制环节的监管、仓储及出厂销售环节的监管。五是强化流通环节安全监管和治理。严把经营主体准入关,做好许可与监督管理工作。1-12月,共发放食品流通许可证1018份,其中企业80份,个体工商户938份。截至目前,我市流通环节食品经营户共有2631家(其中食品经营企业86户,个体经营户2545户,食品批发经营户59家)。其次是严格按照食品流通许可与监督管理要求,开展食品流通分类许可与监督管理工作,同时深入开展流通环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积级落实食品安全监管“八项制度”,切实保障食品市场消费安全。今年来,查获无照(无证)经营食品案件3起,案值总约5余万元,没收违法所得1.22万元,罚款3万元;市经贸部门主要以加强屠宰管理和酒类管理为重点抓好牲畜定点屠宰管理和酒类流通管理工作。今年来,依法开展日常检查200余场(次),联合工商、公安、农业、卫生、技监等部门执法大检查3场,共出动执法人员 800人次,车辆近200辆(次),查处违法经营案件15起,案值1.2万余元,行政处理15人,罚没违法金额0.5万元。大力营

9 造了良好的市场经营环境,有效地巩固了我市商务综合行政执法工作成果;六是强化餐饮业和食堂等安全监管和治理。加强了许可审查,规范卫生许可,对餐饮业卫生许可证办证条件进行认真审查,从组织管理、工艺布局、设施设备、个人卫生、加工环境卫生状况等各方面严格把关,严把卫生许可准入。1-12月份共受理申请材料1420户,核办证1364户。

三、存在问题及下步打算

一年来,我市食品安全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食品安全工作经费投入不足。如在农药残留检测、食品质量日常检测、综合组织协调等方面的经费还有所欠缺,农村“两员”没有固定补贴等,直接影响着食品安全工作的深入开展。二是检验检测设备不全。检验检测设备是确保食品安全的重要防控器材。某些大型设备一应俱全是不现实的,但基本的检测设备应该配齐,目前我市除对蔬菜农残、病死猪肉、餐具的检测和部分细菌检测外,诸如卫生监督现场快速检测设备、鲜牛奶抗生素、禽类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等检测均未能涉及。三是管理人员和执法队伍监管难度加大。随着食品产业的不断发展,食品安全也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街头巷尾的大排档等卫生状况较差;农贸市场的一些食品批发、零售企业(店)的索证索票等制度还不落实;农村和城乡接合部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薄弱、隐患多、食品安全监管网络还没有形成等。四是农村食品安全监管比较薄弱。随着城区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加大,一些不合格和问题食品向农村转移,有些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企业办在农村,直接影响着农村食品安全。在农村食品经营户中,还存在着“两账两票、一卡一书”制度未落实的现象等。今后,我市将以这次督查为契机,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有关法律法规和上级有关食品安全工作部署和要求,强化责任,创新机制,认真抓好食品安全整顿工作,为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需要,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而尽心尽力。

以上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永安市食品安全工作情况[推荐]

永安市建设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

食品安全工作报告

食品安全工作报告

食品安全工作报告

食品安全工作报告

食品安全工作报告

食品安全自查工作报告

食品安全工作报告6.27

食品安全工作报告7.18

永安市食品安全工作报告
《永安市食品安全工作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