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公安公文写作

发布时间:2020-03-02 22:47:3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公安公文写作

■第一:公文概述 第二:公安公文写作概论 第三:公文拟写的步骤 第四:报告的写法 第五:通报的写法 第六:请示的写法 第七:函的写法 第八:公安简报的写法 第九:公文的文风 第十:公文初学者如何上路 第十一讲:公安内勤应具备的素养

通过以上问题的阐释,让大家知道公文写作的一些基本的规范、规矩和规律。同时,也大家知道我们通常要写的简报、通报、请示、报告、函,等等,究竟是怎么个写法,写作时要注意什么,怎样才能把它写好,怎样让文章为工作、为事业服务。

第一讲:公文概述

公文的含义

一、公文是办理公务的文书 “公文”的基本含义是“办理公务的文书”,是各机关在公务活动中形成的具有特定效力和体式的文书。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在行使管理职权、处理日常工作时,都必须以公文为基本的工具。党组织所制定的方针、路线,要靠公文传达、贯彻;各级政府的政策、法令,要靠公文宣传、实施;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开展工作的种种方法、措施,也要靠公文进行布置、安排。

二、公文是具有直接效用和规范体式的公务文书

理解“公文”,只认识到“办理公务”还是不够的,公文还有两个基本性质:一是直接效用性,二是体式的规范性。

据此,我们可以说:公文是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在行使管理职权、处理日常工作时使用的,具有直接效用和规范体式的文书。

三、广义的公文和狭义的公文

有了以上认识仍然不够。人们使用“公文”这一语词时,赋予它的含义时宽时窄,我们还有必要对此作出区分。

广义的公文:外延十分广阔,除通用文书外,还包括法律、财经、文教、外交、军事、税务、工商等各种行业自己的专用文书。 狭义的公文:

2000年8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其中规定了13种行政公文。

1996年5月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其中规定了14种党的主要公文。

这两大类公文的文种彼此多数相同或近似,也有一些区别。这些公文文种都是在机关工作中使用频率较高的。

■公文的分类

目前,从行政文书使用的实际出发,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常见的有:

一、按公文的制发地及机关分:我国各地现在正在施行的公文,也就是现行的文书,有以下这些(内地的)

(1)党:1996年5月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决议、决定、指示、意见、通知、通报、公报、报告、请示、批复、条例、规定、函、会议纪要。(共14种)

(2)人大:2000年1月1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人大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公告,决议,决定,法、条例、规则、实施办法,议案,建议、批评和意见,请示,批复,报告,通知,通报,函,意见,会议纪要。(共18种)

(3)政:2000年8月24日,国务院,《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命令(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共13种)

(4)军:2005年10月2日,中央军委主席令,《中国人民解放军机关公文处理条例》(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命令、通令、决定、指示、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函、通告、会议纪要。(共12种)

以上只是国家行政机关使用的主要行政公文,还有相当一部分在机关工作中经常应用的行政公文,并没有包括进去。

二、按公文的特点和作用分,可以把它分为8大类50种:

(一)规范类文书:章程、条例、规定、办法、细则、规则。附:简章、制度、公约、须知,乡规民约。

(二)指挥类文书:命令(令)、指示、批复、决定。附:决议、指令、批示。

(三)报请类文书:报告、请示、简报、议案、调查报告。附:提案、建议。

(四)知照类文书:公告、通告、通知、通报。附:布告、声明、启事。

(五)实录类文书:总结、述职报告、会议纪要、讲话稿。附:会议记录、大事记、会议综述。

(六)计划类文书:计划、规划、安排。附:要点、方案、意见。

(七)信函类文书:函、专用书信。附:公务、电报。

(八)契约类文书:合同、协议书。

三、按行文方向分类:上行文(请示、报告等)、下行文(决定、指示、批复等)、平行文(函等)以及通行文(意见、会议纪要等)。

四、按文书来源分类:收进公文、外发公文、内部公文。

五、按内容处理要求分类:参阅性公文(参阅件)、承办性公文(承办件)。

六、按制发机关分类:党内公文、行政公文、群众团体公文、联合行文等。

七、按处理时间要求分类:特急公文、紧急公文、常规公文等。

八、按机密程度分类:绝密公文(绝密件)、机密公文(机密件)、秘密公文(密件)、普通公文(普通件)。

九、按公文的载体分为:传统纸质公文和电子公文(OA公文)。

这种分类方法也不是尽善尽美的,例如:述职报告,我们把它归入实录类,因它还含有很大的报请性成份。又如:通知,我们把它归入知照类,但在很多情况下又具有指挥性。但尽管如此,从写作角度来确定标准,仍不失为一种较好的分类方法,它有利于掌握各类行政文书的写作特点和写作要求。

公文的特征

行政文书是行政机关通用的一种应用文体,包罗的种类繁多,十分庞杂,但它毕竟与其他应用文体有着根本的区别。在写作中,我们必须从以下五个方面体现它的特点:

一、内容的政策性

公文内容的政策性强,这是因为它是代表着特定的机关讲话的,而且又具有一定的行政效力。不管是报告工作情况,还是请示某个问题,都是不能与方针政策相背离的。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制定工作计划或方案,也都要以方针政策为依据,为准绳。

二、行文的针对性

任何行政文书都是为着解决或者说明某个实际问题而写的,它都具有针对性。 上级机关下发的文书,不外是告知要处理的事项,或说明处理事物的方针政策,或说明处理的办法、措施、步骤等,都是直接指导工作的;

下级机关报请的文书,有的是汇报某项工作,有的是反映某种情况,有的是本单位无法解决或无权决定的问题,需要向上级机关请示以便使问题得到解决。例如一份情况简报,既是让上级领导了解下情,更好地指导工作,也是为了总结经验教训,交流信息,更好地开展工作。以上都说明它的针对性。

三、作者的法定性

行政文书是法定作者在法定范围内行使职权而制发的。这里的“作者”并不是指草拟文稿的某个机关工作人员,而是指行政文书的制发者,即某一级组织或单位(或其领导人)。行政文书只能由依法成立并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职权的组织或单位(或其领导人)来制作和发布,这就是行政文书作者的法定性。 写作者只能是“代笔”,即代组织写作、代单位说话、代领导立言,不存在个人独立的写作动机。

四、体式的规范性

行政文书在体式上都有严格的规范,表现在结、款式上具有较为固定的格式,而不同类型的文书又有所不同。 所以,在写作时必须体现出来,我们可以把它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在长期的实践中约定俗成的,形成了一套惯用格式。如:工作总结,不管怎么写,总离不开一定的要求和范围,即包括基本情况、成绩经验、存在问题和今后打算等; 另一类是国家用行政手段规定的,即把各种语文体的名称、作用和写作要求固定下来,以求得统一,这就是法定的格式。这一特点与其实用的目的有关,那就是为了便于拟稿便于阅读,便于存档。

五、语言的简朴性

“简”,即简约、精当、扼要; “朴”,即质朴、自然、平易。

根据处理事务的需要,语言要求简明扼要,不能罗嗦繁冗;要求明确实在,不能虚美华饰。

此外,行政文书的语言还要受到机关级别、权限和行文关系的制约。上行、下行和平行等文书,其用语也各有别。

公文的作用

一、颁布法规

公文“是依法行政和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

二、指挥管理

在党政公文中,命令、决定、决议、指示、批复等文种,就属于指挥、管理性的下行公文。

三、交流信息

下行文中的公告、通告、公报、通知、通报,上行文中的报告、请示,还有作为平行文的函,都有交流信息的基本功能。交流信息,一方面是上情下达,一方面是下情上达,另一方面是友邻单位互通情报。

有了公文作为信息流通的渠道,上下级机关都有可能做到耳聪目明,不至于闭目塞听。

四、宣传教育

决议、公报、公告、通报、会议纪要等文体,还有着很明显的宣传教育作用。例如“*”结束之后,党内以及全国对于如何认识和评价“*”意见不能统一,思想相对陷入混乱的时候, 党中央及时发布了重要文件《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通过大量的事实分析和严密论证,澄清了模糊认识,使全党和全国的政治思想很快走向统一。

五、商洽协调

地区与地区、单位与单位、团体与团体,需要加强联系,互相协商,互相帮助,协调工作。公文实现这一功能的主要文种是“函”,它可以在没有隶属关系的机关之间起到沟通、协调 的作用,使各个机关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协同处理、协作完成某项公务。

六、凭证依据

公文还有明显的凭证和依据作用。

上级发布的下行文,是下级机关开展工作的依据; 下级上报的公文,是上级决策的依据;

机关自己制作的公文,是自己开展工作的记录和凭证。

第二讲 公安公文写作概论

一、公安公文的概念

公安公文,是公安机关在日常行政管理和刑事司法及行政执法等工作中,形成和使用的有一定法律效力或法律意义和特定体式的书面文字材料。

二、公安公文的性质

公安公文,是公安机关行使法定职权和实施国家法律、法规的文字形式;是国家意志和法律效力的具体体现;是公安机关开展工作的依据和合法办案的书面凭证。

三、公安公文的特点

公安公文的内容,具有很强的政治性与政策法律性; 公安公文的作者,具有法定性与专任性; 公安公文的制作,具有程序性与作用的权威性; 公安公文的结构,具有程式性与体式的规范性。

四、公安公文的分类

按功能和运转范围,可分为行政公文与法律公文; 按行文关系可分为上行文、下行文和平行文; 按秘密程度可分为绝密、机密、秘密和普通公文; 按紧急程度可分为特急、紧急和常规公文。

五、公安公文的主题

(一)概念:公安公文的主题,就是通过公文的全部内容所表达出来的某种意图与目的。

(二)要求:正确性、鲜明性、深刻性、集中性。

(三)深化主题的方法:认真分析、选好角度,反复修改、提炼主题,认真组织、准确表达。

六、公安公文的材料

(一)材料的概念:是指经过搜集、整理、鉴别后用以说明主题的一系列事实和理论根据。主要包括客观事实(工作实践)和政治理论两大类。

(二)材料的客观性及来源途径:

占有材料的途径,主要有广泛积累和深入调查;

占有材料时要注意点面、纵横、正反、直接与间接相结合。

(三)材料的选择与使用:

选择材料要注意坚持服务主题、真实准确、典型深刻和新颖独特的原则; 使用材料要注意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对材料进行适当的加工改造。

七、公安公文的语言与表达方式

(一)语言的要求:一定要体现“十字”要求,即:准确、庄重、凝练、质朴、得体的主体要求。

(二)表达方式的运用:

公安公文,由于内容的需要及语体的制约,一般运用叙述、记述、议论、说明等四种表达方式。

叙述是指把人物经历或事物发展过程表述出来的一种表达方式,是最基本最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动态”的,重在“过程”的表述;

记述是客观地表述人、景、物在某一特定时间和空间内的、处于相对静止状态下的外观形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于它是“静态”的; 说明是对客观事物的性质、特征、成因、类别、功能等进行介绍、解释的一种表达方式,主要用于揭示事物内部的规律性特征及事物间的相互联系; 议论是指通过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评论,以表明某种观点和主张的表达方式。务必做到论点正确、鲜明,论据确实、充分,论证有力、符合逻辑。

八、公安公文撰写的基本要求

(一)领会意图、明确目的

这是指,在接到公文撰写任务时,要对领导的指示和要求进行认真地领会,并结合当前形势和工作实际进行全面地分析研究,以明确发文的目的,从而为正确、鲜明、深刻、集中地确立公文的主题奠定基础,这是撰写公安公文之前必须做好的重要的准备工作之一。

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在领导“交拟”撰写任务时,一定要认真倾听,必要时做好笔记;

其次,要有一个正确的方法。一是要结合工作实际对领导的指示和要求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研究;二是认真查阅与此有关的文件,结合其中的精神实质领会领导意图与发文目的;三是向其他同志虚心请教,共同研究,广泛讨论;四是深入实际,定向调查,分析问题,得出结论。

(二)确定主题、缜密构思

这是指,在正确领会领导意图、明确发文目的后对公文主题的确立、材料的使用和内容的安排等进行思考的过程,构思一定要缜密,要体现出严谨和实用的风格。

对公安公文写作的构思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确定文种和行文对象; 确定各格式要素的构成;

确定段落层次及其之间的衔接、转换与照应; 确定适宜的表达方式。

(三)拟定提纲、起草文稿

这是指,在前面几项准备工作完成之后,将认识、思考和构思的结果付诸文字的过程。

起草文稿要注意以下问题: 掌握政策,依法拟稿; 主题正确,材料充实; 行文有序,详略得当; 格式正确,语体庄重。

十、公安公文修改的基本要求

(一)思想重视、严谨细致

在公安公文的制发过程中,修改是确保其质量的重要环节,也是遵循写作基本规律的体现。因此,文稿起草完毕,一定要重视修改工作。

(二)把握大局、注重细节

公安公文的修改应本着“把握大局、注重细节”的原则来进行。具体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主题观点的修改; 内容材料的修改; 结构形式的修改; 语言表达的修改; 文面标点的修改。

(三)因文制宜、讲究方法

公安公文文稿的修改方法:通读法、广议法、冷放法。

做到“热写冷改,由粗到精”。写的时候,要“趁热打铁”,一气呵成,而不要拘泥文字,写写改改,这样很容易打乱写作思路。改的时候,则应采取“冷处理”的方法,平心静气,逐段逐句,仔细推敲,才能使文稿由“粗”变“精”,达到“多一个字累赘,少一个字不行”的精确程度。

第三讲:公文拟写的步骤

一、明确发文主旨

任何一份公文都是根据工作中的实际需要来拟写的。因此,在动笔之前,首先要弄清楚发文的主旨,即发文的主题与目的,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1、公文的中心内容是什么?比如,对于“相关工作的改善”,主要提出目前情况怎样?存在哪些问题,什么解决方式,需要哪些协助事项。再如,对于“请求事项”,要明确拟请上级机关答复或解决哪些问题,等等。

2、根据文件内容,准备采用什么文种?比如,汇报工作情况,是写专题报告还是写情况简报;针对下级来文所反映的问题,是写一个批复,还是一个带规定性质的通知等。

3、明确文件发送范围和阅读对象。比如,向上级汇报工作,还是向有关单位推广、介绍经验;是给领导、有关部门人员阅读,还是向全体人员进行传达。

4、明确发文的具体要求。例如,是要求对方了解,还是要求对方答复,是供收文机关贯彻执行,还是参照执行、研究参考、征求意见等。

总之,发文必须明确采取什么方式,主要阐述哪些问题,具体要达到什么目的,只有对这些问题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够落笔起草。

二、收集有关资料,进行调查研究

发文的目的和主题明确之后,就可以围绕这个主题搜集材料和进行一定的调查研究。当然,这也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并不是拟写每一份公文都要进行这一步工作。

例如,拟写一份简短的通知、公告,一般来说不需要专门做搜集材料和调查研究工作,在明确发文主旨之后,稍加考虑就可以提笔写作了。但对于问题较为复杂,还要进行具体的分析和归纳;

如拟订篇幅较长的文件,拟订工作计划、进行工作总结、起草规章、条例、拟写工作指示等,往往都需要搜集有关材料和进行进一步调查研究工作。 我们每次党代会的报告、市委全会的报告,其准备时间都有两三个月之久,要收集大量的资料,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逐步形成思路,心中有数了,才开始列出提纲,再写文稿。

总之,收集材料及调查研究,是一个酝酿的过程,是为了掌握全面的、大量的素材,了解问题的各个方面,然后经过分析思考产生一个认识的飞跃。

三、拟出提纲,安排结构

在收集材料的基础上,草拟出一个写作提纲。提纲是所要拟写的文件的内容要点,把它的主要框架勾画出来,以便正式动笔之前,对全篇做到通盘安排、胸有成竹,使写作进展顺利,尽量避免半途返工。从某种意义上说,提纲的水平,很多时候会定格文章的水平。

提纲的详略,可以根据文件的具体情况和个人的习惯、写作的熟练程度而定。篇幅不长的文件,可以大致安排一下文件的结构,先写什么问题,依次再写什么问题,主要分几层意思等。

篇幅较长、比较重要的文件,往往需要拟出比较详细的提纲,包括文件共分几个部分,每一个部分又分作几个问题,各个大小问题的题目和要点,要使用什么具体材料说明等。提纲的文字不需要很多,也不需要在文字上做过细的推敲。当然,需要集体讨论或送给领导审阅的提纲除外。

四、落笔起草、拟写正文

结构安排好后,要按照要求所列顺序,开宗明义、紧扣主题、拟写正文。写作中注意两点:

1、要观点鲜明,用材得当。也就是说要用观点来统帅材料,使材料来为观点服务。运用材料要能说明问题,做到材料与观点统一。

在写作当中,要注意明确观点,用语不能含糊不清,模棱两可、词不达意,似是而非。如果观点不明,就会令人不知所云。而只罗列材料没有鲜明的观点,则会使人弄不清要说明什么问题,不了解发文的意图 ,特别是情况汇报、工作汇报介绍。

2、要语句简练,交代清楚。拟写文件既要尽量节省用字、缩短篇幅、简洁通顺,又要注意交代的问题清楚明了。

五、反复检查,认真修改

初稿写出后,要认真进行修改。写文章,需要下功夫。自古以来,好文章都要经过反复修改的。

1、关于主题的修改。看主题是否明确,主题论述是否集中,主题挖掘是否深刻。

2、关于观点的修改。修改公文要考虑到观点是否正确,表达有无问题。

3、关于材料的修改。材料是文件的基础,有了正确的观点,还要通过适当的材料表现出来。

4、关于结构的修改。修改文件的结构,包括文件总体结构的修正,使全文更加严谨。

5、关于语言的精练。主要是修改不通顺的语句,不规范的字及标点符号。 修改工作要做到认真仔细,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和精益求精的精神。

第四讲:报告

我国古代,下级对上级的陈述性公文有“书”、“表”、“奏”、“状”等等;民国时期,下级对上级的陈述性公文有“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报告”基本上代替了“呈”。1948年1月7日,毛泽东写的《关于建立报告制度》,更严格地规定,地方和部队必须定期向中央报告工作情况。

党的机关1989年将其列入法定公文,行政机关1951年将其列入法定公文。

一、报告的用途

《条例》规定:报告“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办法》规定: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二、报告的种类

(一)按性质可分为综合报告和专题报告两种。

(二)按用途可分为工作报告、情况报告、答复报告、建议报告(党的机关用,包括呈报型报告和呈转型报告两种)四种。

三、报告的格式 ×××关于×××的报告 ×××:

(报告缘由)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报告事项) 以上报告,请审阅。

×××

×年×月×日

四、报告的写法

报告内容较多,“报告事项”部分可分序排列;报告内容单一,“报告事项”部分可一段到底,甚至可将“报告缘由”和“报告事项”两部分合二为一。] 下面看看报告的主体部分应该怎么写。

(一)综合性报告正文,或称总结性报告。机关单位都要在大会上作此种工作报告。

1.情况简述:工作时间、地点、背景、条件或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这种开头称为概述式。此外还有结论式(议论判断)、说明式(用“为了…”)等。百字上下。

2.成绩做法:这是主体。可以简要叙述一下工作过程。 成绩常常通过数字、比较、事实来表现。安排形式有条陈式、小标题式、阶段式和贯通式。 3.经验教训:要有观点、看法和规律, 又要有具体的典型事例以及理论分析。常常占五分之一篇幅。

4.今后计划。往往写成今后的工作计划。常常占三分之一篇幅。 各级各类行政机关每年都要作这种总结式的报告。

(二)专题性报告正文。着重汇报某项工作或某个问题, 特点是专项、特殊,一事一报。

1.概述情况。讲清工作开展情况,或问题发生的原委, 事项的起因和经过。 2.说明理由、做法和反映。或取得的成绩和经验, 或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或说明工作做法,或写出群众反映。

3.提出意见。写基本看法,解决问题的建议和办法。 报告要用事实说话,以叙述为主,叙议结合。

【结尾】一般用“特此报告”,“以上报告如无不妥,请批转各地执行”等习惯用语,有的不写。如有附件, 与请求相同写法。 最后写发文机关或个人,盖章,写发文时间。 说明:

1.“报告事项”部分,工作报告要写明成绩或经验、问题或不足、今后的任务和措施;

2、情况报告要写明“八个什么”——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什么事、什么原因、什么结果、什么问题、什么意见;答复报告要问什么答什么,不能答非所问。

3.结尾的习惯用语,还可写成“以上报告如有不当,请指示”、“特此报告”等。

第五讲:通报的写法

党的机关1989年将其列入法定公文,行政机关1951年将其列入法定公文。

一、通报的用途

《条例》规定:通报“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交流重要情况”。

《办法》规定: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者情况”。

二、通报的种类

按用途,通报可分为表彰通报(表扬通报)、批评通报和情况通报三种。

三、通报的格式 ×××关于×××的通报 ×××:

(先进事迹及评价、错误事实及定性或通报缘由) (表彰决定、处分决定或情况分析) (通报要求)

×××

×年×月×日

四、通报的写法

1.要选择典型的事件,要突出关键情节,要有鲜明的倾向。

2.情况通报的“情况分析”,要分序排列,抓住要害,严格控制“分析量”。 3.“通报要求”,要有较强的针对性,不能泛泛而谈;要明确具体,以便执行。

第六讲:请示的写法

我国古代的“奏”、“章”、“表”、“疏”以及民国时期的“呈”,除了汇报事项以外,常常还有请求上级指示的内容。

党的机关1989年将其列入法定公文,行政机关1981年将其列入法定公文。

一、请示的用途

《条例》和《办法》规定: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 请示与报告的区别:

①行文目的不同:报告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询问,请示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

②行文时间不同:报告可在事前、事中或事后行文,请示必须在事前行文。 ③内容含量不同:报告有综合性的,请示必须一文一事。 ④处理办法不同:报告不需复文,请示必须复文。 ⑤习惯用语不同。

二、请示的种类

按用途,请示可分为请求指示的请示(政策性请示)和请求批准的请示(事务性请示)两种。

涉及政策法规界限方面的疑难问题,遇有新情况、新问题无章可循,平行机关之间意见分歧难以统一,用请求指示的请示;

所办之事缺乏人力、物力、财力,对要解决的问题负有责任但又不在自身权限范围之内,提出某一事项的解决方案按法定程序报请批准,用请求批准的请示。

三、请示的格式 格式一:

×××关于×××的请示 ×××:

(请示理由) (请示事项)

妥否,请批复(示)。

×××

×年×月×日

格式二:

×××关于×××的请示 ×××:

(请示事项) 理由如下:(请示理由) 妥否,请批复(示)。

×××

×年×月×日 说明:

1.主送机关只能是一个(向主管机关请示),而且原则上不能越级。

2.结尾的习惯用语,还可写成“当否,请批复(示)”、“上述请示妥(当)否,请批复(示)”、“以上请示如无不妥(当),请批复(示)”等。 3.有的请示带有附件。

四、请示的写法

1.要把理由写得充分而必要,以增加上级批准的可能性。 2.必须“一文一事”。

同时,请示,只能是一文一送,主送单位只能一个,还有,只能对单位而不对领导本人。 第七讲:函

函,党的机关1989年将其列入法定公文,行政机关1981年将其列入法定公文。

一、函的用途

《条例》规定:函“用于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向无隶属关系的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等”。

《办法》规定: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

2000年,行政机关函增加了“答复审批事项”的用途。函作为主要文种之一,与其他主要文种同样具有由制发机关权限决定的法定效力。

在“请求批准”这个用途上,函与请示的区别:①行文对象不同:请示有隶属关系,函无隶属关系。②行文语气不同:请示敬重、恳切,函谦逊、委婉、不卑不亢、彬彬有礼。③结尾用语不同。

二、函的种类

(一)按行文可分为去函和复函两种。

(二)按用途可分为商洽函、询问函(答复函)和请求批准函(答复审批函)三种。

函有时也用来答复请示。主要是:收到请示的上级机关授权它的办公部门以复函的形式答复报送请示的机关。

三、函的格式

(一)去函的格式 ×××关于×××的函 ×××:

(去函缘由) (函请事项) (希望要求) 敬请函复。

×××

×年×月×日

(二)复函的格式 ×××关于×××的复函 ×××:

你×(市、县、局、所)《关于×××的函》(×〔 〕×号)收悉。关于××××××问题,答复如下:(答复事项) 特此函复。

×××

×年×月×日 说明:

1.去函结尾的习惯用语,还可写成“盼复”、“盼予函复”、“请予支持”、“特此函请查照”、“请研究函复为盼”、“请予大力协助是荷”、“特此致函,敬请函复”、“专此函答,希见复为荷”、“如果你们同意,请即复函”、“可否,请函复”等。 2.一般不用“此致敬礼”、“祝工作顺利”做结语(非法定公文之便函不受此限)。

四、函的写法

1.一函一事。如内容较多,可分序排列;如内容单一,可一段到底。 2.去函,事项要明确具体,提出要求应给对方留有余地,不要强人所难,有时可写出自己的看法、打算,以供对方抉择参考;复函,要针对来函提出的问题,明确作答,不能模棱两可,答非所问。

3.上行函,要表现出诚恳;下行函,要表现出谦逊;平行函,要表现出礼貌。 4.函有“四忌”:忌说套话,忌话空说,忌说假话,忌打官腔。

第八讲:关于公安简报

2007年,公安部要求全国公安机关切实抓好“三基”工作(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全国公安机关共立各类刑事犯罪案件474.6万起,其中,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的爆炸、放火、杀人、强奸、绑架等严重暴力犯罪进一步减少。但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行为却上升了23.8%,共查处764.5万起。

一、简报的概念

简报,就是情况的简明报道或简明报告。它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为及时反映情况、汇报工作、交流经验、揭示问题而编发的一种内部文件。是信息类公文中最重要、最常用的一种。

简报,又称:“动态”、“简讯”、“要情”、“摘报”、“工作通讯”、“情况反映”、“情况交流”、“××交流”、“××工作”、“内部参考”等。也可以说,简报就是简要的调查报告,简要的情况报告,简要的工作报告,简要的消息报道等。

“2007年,全国公安机关共立各类刑事犯罪案件474.6万起,其中,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的爆炸、放火、杀人、强奸、绑架等严重暴力犯罪进一步减少。但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行为却上升了23.8%,共查处764.5万起。”

二、简报的作用

1、反映情况。通过简报,可以将工作进展情况以及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及时反映给各级决策机关,使决策机关了解下情,为决策机关制定政策、指导工作提供参考。

2、交流经验。简报体现了领导机关的一定指导能力,通过组织交流,可以提供情况、借鉴经验、吸取教训,这样对工作有指导和推动作用。

3、传播信息。简报本身既是一种信息载体,可以使各级机关及工作人员,互相了解情况、汲取经验、学习先进、改进工作。

三、简报的特点

具有实、新、快、简、活等特点。

“实”是内容真实,这是新闻的第一性征。简报所反映的内容、涉及的情况,必须严格遵循真实性原则,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所有要素都要真实,所有的数据都要确凿。虚构编造不行,移花接木、添枝加叶也不行。 “新”指内容的新鲜感。简报如果只报道一些司空见惯的事情,就没有多大价值和意义了。简报要反映新事物、新动向、新思想、新趋势,要成为最为敏感的时代的晴雨表。

“快”是报道的迅速及时。简报写作要快,制作的发送也要简易迅速,尽量让读者在第一时间里了解到最新的现实情况。新闻界有个说法叫“抓活鱼”,时间拖久了,鱼不活了,味道也不鲜美了。

“简”是指内容集中、篇幅短小、提纲挈领、不枝不蔓。简报名目之前冠一“简”字,可以看出简洁对它来说是多么重要。

“活”是指主题选定灵活,取材范围灵活,表达方式灵活,篇幅长短灵活,等等。

四、简报的种类

可分为3个类型:

1、工作情况简报:主要用于反映工作中的动态和一般工作进展情况。

2、经验交流简报:专门用来简要介绍一些工作经验的简报。

3、会议简报:在某一会议召开期间,为交流观点、反映会议动态而编写的简报。

五、格式结构 简报的种类尽管很多,但其结构却不无共同之处,一般都包括报头、标题、正文和报尾四个部分。有些还由编者配加按语(介意),成为五个组成部分。

六、简报的写作要求

(一)抓准问题,有的放矢。简报应该围绕本单位的实际,反映那些最重要、最典型、最新鲜、最为群众关心、最需要引起上级注意的问题。那么,抓那些问题呢?

一是围绕领导(或上级)决策,抓“超前型”问题。在领导(或上级)进行某项活动或者将要讨论决定问题之前,搞小超前,努力收集与此有关的情况,经过筛选加工、研究提出可供领导(或上级)参考的建议和方案。

二是在领导决策(或上级)之中,抓“追踪型”问题。努力掌握决策贯彻执行的情况、各方面有什么反应、发生什么偏差,迅速地反馈给领导(或上级),使领导(或上级)能及时纠正偏差,使决策逐步完善。

三是要着眼大局,抓“小问题”见“大工作”。收集情况时,就要从全局考虑,从小处着手,深入上点,“解剖麻雀”,抓住有代表性的小问题,作推广放大的思考,挖掘和开拓更广泛深刻的涵意。

四是抓住并凸显新情况、新经验、新问题。在工作中,在打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稳定、确保一方平安的过程中,有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迫切需要领导(或上级)去认真研究和解决,制定符合实际的方针、政策和措施。所以,必须花气力积极地收集,捕捉这类信息,抓这类的问题,提供领导(或上级)参阅。 五是注意抓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对这类问题若不及时发现和注意解决,而任其发展,可能会酿成大问题,给工作带来不应有的损失。这些情况的收集并上报,是非常的价值的。

六是注意抓突发性、动态性的问题。如突发性的案件、事件。得到这类信息后,应迅速向领导报告。 这里要强调的是,要抓准问题,应注意四点:

1、从全局着眼。简报的作者必须站在单位领导的高度、全局的高度去观察事情、分析问题。一定要跳出自己工作岗位的“小天地”,放眼全局,做到“全局在胸”。

2、善于抓趋势。所谓趋势性问题,既不是偶然发生的问题,也不是个别的问题,而是反映事物发展的动向性问题。这种动向,有好的,也有不好的,不论哪一种,只要及时抓住,就能提炼出有针对性的好的简报主题。掌握了事物发展的趋势,了解了本单位工作下步朝着哪个方向发展,再去观察问题,就能是非清楚。符合事物发展方向的先进经验、障碍事物发展的不良倾向以及事物发展遇到的实际问题,都是撰写简报应该抓准的问题。

3、善于抓苗头。所谓苗头性问题,就是那些代表新生事物的先声、新创造的火花、新经验的先导,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采写简报应该对这种代表事物发展方向但还处于萌芽状态的苗头性问题予以高度的注意。不能只注意那些众所周知的典型性事物,还必须特别留神尚未引起人们注意的细小之事,认真剖析,放大比较,沙里淘金,抓出“小中见大”的带有典型意义的问题,用简报宣传、反映。

4、具备敏感度。所谓工作敏感,是指作者对于单位内外各种客观事物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预见事物发展进程的能力,以及能够及时、准确反映事物的能力。我们要抓准问题,从长远看,必须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工作敏感。工作敏感不是一日之功,它是长期学习、观察和实践的结果。

(二)材料准确,内容真实。简报作为加强领导和推动工作的重要工具,内容必须保证绝对真实、准确。否则,就会造成不良后果。

简报一是要准确。不允许对那些心理活动、环境、气氛等无形的事实搞“合理想象”。必须深入调查研究,不走马观花、浮光掠影,更不可“听风就是雨”,保证材料绝对真实可靠。也就是说,要做到简报所选用的任何材料,包括人名、地点、时间、情节、数字、引语、因果关系等等,都完全准确无误,没有丝毫的虚构、夸张、缩小和差错。特别在估计成绩和宣传先进时,更要严格把握分寸,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实事求是,恰如其分,留有余地。

二是要强调真实性。必须做到不为“迎合”而弄虚作假,不为赶“浪头”追时髦,不歪扭写作角度,不搞事态发展的“提前量”,必须忠实于事实,保证符合事物本来面貌。

(三)简明扼要,一目了然。简报的写作必须注意做到简短、明快,用尽可能少的文字说清楚必须说明的问题。

一是注意主题集中,一稿一事,不贪大求全。一份简报只抓住一个问题,不搞面面具到才能使简报的主题凝聚,篇幅短小,问题说得透彻。如果简报所涉及的内容较多,可以把想说的问题进行归纳、提炼,抓住最能反映事物性质的东西做主题,重点来写,其他则一概摒弃;也可以将可写的几个问题,各写一期简报分期介绍,一期一个重点,上篇1个侧面,千万不可使几个观点纠缠在一篇简报上。

二是注意精选材料,围绕主题精心挑选典型事例。简报所使用的材料和其他文章一样,总是以个别反映一般,不能也没有必要写尽事物的整体。因此,撰写简报之前,必须对材料进行分析研究,精心选择。凡是能够表现主题的材料,都要注意加以精选,不可轻易放过;凡是与主题无关的材料,即使十分生动,也必须忍痛割爱、坚决舍弃。选择材料还要注意选择典型材料。典型材料具有代表性,最能反映事物的本质。筛选出最能代表一般的典型材料加以使用,做到不堆砌,不罗列,不雷同,少而精。要通过材料的剪裁突出主题、缩短篇幅。使简报的主题充分而明确地表现出来,使简报的内容更加简洁。

三是注意既要求简,又要写清。简报求简,是在说明问题的前提下求简。“简”,应该是服从内容的需要,不能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四)讲究时效,反映迅速。简报是单位领导对一些问题做出决策的参考依据之一,也是单位推动工作的一个重要手段。简报的功能,决定了简报的撰编者必须讲求时效。

这就要求简报的撰编者思想敏锐、行动敏捷,做到“五快”: 对问题反应得快, 对材料分析得快, 对简报构思得快, 动笔写作成稿快, 签发、打印、发稿速度快。 还要把握好发稿的时机。

(五)内容实在,不空洞、不空泛。简报的写作既不同于文字作品,也不同于评论文章。文学作品的创作,靠刻划形象来表达主题思想;评论文章的写作,靠理论论证来阐述观点。用事实说话,是简报的主要特征之一,也是我们编写简报应该注意的一个重要问题。

下面,我们欣赏一篇文章,是一个简报,也是一个新闻。

题目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是毛泽东为新华社写的新闻稿,在1949年4月24日《人民日报》发表。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获港、鲁港地区,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21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2/3,余部23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得力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35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23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七、公安简报的写法 (一)标题

简报的标题跟新闻的标题有些类似,可分为单标题和双标题两种基本类型。 1.单标题

将报道的核心事实或其主要意义概括为一句话作为标题,如: 《**所查摆突出问题,研究“三基”建设上台阶方案》。 《**派出所等级评定通过省市公安机关考核验收》, 2.双标题

双标题有两种情况: 一是正题后面加副题。如: 《再展宏图创一流

——××派出所荣获全国一级派出所称号》

前一个标题是正题,概括事实的性质,后一个标题是副题,补充叙述基本事实。 二是正题前面加引题。如: 《尽责社会完善自身

**派出所开展“消防宣传五进”活动》

前一个标题是引题,指出作用和意义,后一个标题是正题,概括主要报道内容。 (二)正文 1.导语

导语就是简报的开头语,要用简短的文字,准确地概括报道的内容,说明报道的宗旨,引导读者阅读全文。

导语写作的总的要求是“开门见山”,一开始就切入基本事实或核心问题,给人一个明确的印象。

导语的具体写法可根据主题需要,分别采用叙述式、描写式、提问式、结论式等几种形式。

叙述式:用概括叙述的方法介绍简报的主要内容。

描写式:把简报里的主要事实或某个有意义的侧面加以形象的描写,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提问式:把简报反映的主要问题用设问的形式提出来,以引起读者的思考。 结论式:先将结论用一两句话在开头点出来,然后在主体部分再作必要的解释和说明。

这几种导语形式,各有所长,写作时可根据稿件特点选择运用。 2.主体

主体是简报的主要部分,它的任务是用足够的、典型的、富有说服力的材料把导语的内容加以具体化,用材料来说明观点。

主体的内容,或是反映具体的情况,或是介绍具体的做法,或是叙述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或是指出存在的问题,或是几项兼而有之,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没有固定的框框。

主体的层次安排有“纵式”和“横式”两种形态。纵式结构按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顺序来安排材料,横式结构按事理分类的顺序安排材料。如果内容比较丰富,各层可加小标题。 3.结尾

简报要不要结尾,因内容而定。

事情比较单一,篇幅比较短小的,可以不单写结尾,主体部分话说完就结束,干净利落。

事情比较复杂,内容较多的,可以写个结尾,对全文作一个小结,以加深读者印象。有些带有连续性的简报,为了引起人们注意事态的发展,可用一句交代性的话语作为结束,如“对事情的发展我们将继续报告”,“处理结果我们将在下期报告”等。

八、应咱们局政治处领导的要求,我给大家出个题目: 选写以下8个题目中的一个,要求小而深、短而厚、单且精。

1、如何应对新的利益格局变动造成的社会治安新问题。

2、如何整合基层警力、提高治安防控能力。

3、如何解决物价上升造成的社会治安新问题。

4、如何在乡村构建“打、防、控”一体化的基础平台。

5、围绕抓好“三基”,写一写本单位所做工作中的亮点。

6、针对今年局里的重点工作,写一写你单位工作中:最具创造性的工作,最具别的单位借鉴的工作经验,最值得在本系统推广的工作做法,等等。

7、你单位在履行工作职能中,做得最厚实、最强劲、最首创的工作。

8、你单位管辖的区域中,最重大的最需要引起上级注意的情况。

第九讲:公文的文风

一个人写的文,就代表这个人。文如其人,人像其文。一个人的文风,一个人文字,体现着一个人的个性、内涵、素养、格调、品味、气质,等等。

历朝历代,文风各不相同:

春秋时代,磅礴雄辩、锐利真淳的文风。 战国时期,纵横辟阖、雄奇峭拔的文风。 汉有汉赋,夸饰渲染、弘飞繁丽的文风 唐朝诗歌,词强理直、纯真豪迈的文风

两宋诗文,生涩险怪、慷慨激昂、雅丽多思的文风

在新的时期,公文的文风,体现着党和政府的工作作风,影响着学风,反映党风、政风,关系党和政府的形象,文风也折射着时代风尚。

培育良好的文风,对一个单位来讲,很是重要。可以讲,一个基层单位报到市局的材料的文风,就代表着这个单位的作风,这个单位的干警的作风。 毛泽东同志在《工作方法六十条》中说:“文章和文件都应当具有这样三种性质: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

他在批评一些“不讲究词章”的文件时说,“看这种文件是一场大灾难,耗费精力又少有所得,一定要改变这种不良风气。” ---毛泽东是有史以来唯一一个让资本主义的西方白人尝到失败滋味而自己始终不败的中国人,不愧 “顶天立地奇男子,焰古腾今大丈夫”

在风云激荡的20世纪历史舞台上,毛泽东不仅是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和军事家,而且是杰出的诗人和文章大家。他的文章、讲话和诗词,所产生的巨大的直接影响,其范围之广、时间之长,在中国历史上都是空前的。

毛泽东的写作,观点鲜明,理由充足,逻特性强,而且文采飞扬。 毛泽东的写作,都是说他想说的话,从不回避实质问题,更不会随波逐流。 毛泽东的文章讲究通俗,风趣幽默,借助于具体的语境和语势的触发,自然而然地涌出笔下。

毛泽东的语言,纯熟自如,出神入化,小学生都能看懂,但是,很多的文章大家的作品却都比不上他的文章的优美、精湛,气势磅礴,又文采飞扬。

毛泽东文章中有许多俗语,例如,“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等等,已经成为格言或警句。文章中的许多词语,例如“糖衣炮弹”、“放下包袱,开动机器”、“一穷二白”,等等,人们已不能单纯地从字面上理解它们的含义,而是已经固定下来,成为特殊比喻和借代性的成语了。

毛泽东飞扬的文采是建立在深厚的写作功底上的。伟人的思维、杰出的写作才华,使毛泽东在当代中国文坛上占据重要地位。他的文章深入生活,感化人民。在写作上,毛泽东不仅继承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写作风格,而又大大地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文风推入了一个极至的境地。他的写作不仅开创了一代文风,而又创造了一个新时代。

不同的时代,对文风有着不同的要求。马列主义文风的要求,就是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

当今的中国,在行政文书中,文风的具体要求应该是:

(一)准确

准确是指文章要真实、贴切、恰如其分地反映客观事物,并揭示其本质意义。具体指:

观点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材料真实可靠,经得起核实,无虚假错漏;不虚美、不隐恶。 语意明确,语言质朴,文气通畅,合乎语法逻辑,顺应事理; 格调郑重严肃、端庄得体,褒贬得当 语气轻重恰如其分。

(二)鲜明

鲜明是指作者对反映的客观事物要态度明朗,是非清楚,爱憎分明。即:文章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肯定什么,反对什么,歌颂什么,批判什么,要非常明确,决不能含糊其辞、模棱两可。

(三)生动

一个方面,生动是指公文能及时反映新事物,研究新问题,富有针对性、实效性,也就是指公文解决问题的需求性、互通情况的及时性、政策措施的切实可行性。

另一方面,是指公文也要讲究语言的文采,要有表现力、说服力、感染力。 1942年2月8日,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干部会议上所作的《反对党八股》的讲演,列举了党八股的种种罪状,其中的“空话连篇,言之无物”、“语言无味,像个瘪三”、“甲乙丙丁,开中药铺”,倒是言中了我们当今公文中的一个十分严重,却又未被充分认识的问题。这就是缺少文采,甚至根本没有文采,这成了当今公文的一个通病。

毛泽东的文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这样解释中国革命高潮要到来的:“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引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红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可以说,公文适当追求一些文采,写得更有思想性、艺术性,更具感染力、说服力,也是一个单位人员高层次、高水平、高品位、高素质的具体体现。

(四)规范

1、文种的规范

2、格式的规范

3、术语的规范

4、文字的规范

(五)简练

公文讲办事效率,一定要尽可能简单、明了,易读易懂。只有简洁明了,才有利于公务的进程。简练是语言在质朴、通顺的基础上,要求字数少,且说明问题有深度有力度,有高度的概括力。

■我国传统文论中说的炼字、炼句。以少少许,胜多多许 ;笔简意繁,文约事丰 ;春秋笔法,微言大义 ;句无余字,篇无剩言。

在写完文章之后,多加删改,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只需留下能说明问题的、表达主旨的就行,不要面面俱到,不忍“割爱”。

■例如,“来函收悉”四个字,要换成“来信收到,内容尽知”,文字多了一倍,意思却一点也没增加。要换成“你们的来信我们收到了,其中的内容经过阅读都已明白了”,公文中,如果这样说,那就是大煞风景了。

(六)朴实

平实、质朴,应是公文语言的基本风格。公文语言,要平直自然,是非清楚,明白流畅,通俗易懂。

第十讲:初学者如何写起

从1998年7月起,我开始接触公文的写作。回想自己从事公文写作的经历,感慨很多:既有挑灯夜战的艰辛和劳累,也有工作受到肯定的快乐和得意;既有自己写的文章被编入大型书籍后的成就感、自豪感,也有材料推倒重来的郁闷烦躁。特别是其中的酸甜苦辣,个中滋味,只有真正经历过的人,才能真正体会。

我想,对大家来说,都比较年轻,以后的路,还很长。你自己不可能永远待在内勤这个岗位。自己人生价值的实现,自己以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文字功力,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吃国家饭的人,若做不到“站起来能说”、“坐下来能写”、“走出去会办事”,那么,这个人,是很难在事业上走得更高、走得更远的。 有人说,现在,我真的不太会写,不知道怎么写,我不知道怎样才能在公文写作方面“入道”、“上路”。

解决这个总是,我想,可抓住以下几点,去用功去努力。

一、积攒“下锅米”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把它借用到公文写作中,“巧妇”即公文起草者,“米”就是平日积累的有用资料。

谁学习得多、积累得好,谁起草公文材料就省时省力。

公文写作许多情况下不是“有感而发、为己立言”,而是“奉命作文,代人立言”。 所谓“公文姓公,言不由衷,一声令下,笔快如风”,也就是说,不管你想写不想写,有感没有感,都得按时拿出来。如果平时没有积累,遇有紧急任务恐怕难以胜任,甚至会误事。因此,作为一个综合性机关的工作者,平时必须特别注意有关资料的积累。积累什么呢?

首先是素材的积累。这里所说素材,特指公文起草中可能会用到的资料。要时刻关注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关注公安系统的重点工作和中心工作,关注全市分安系统和本单位的管辖区域的重要社情、敌情,关注公安系统各级领导的工作思路和重要活动,关注人民群众的心声和呼声,等等,并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和所感及时记载下来,形成文字素材。久而久之,聚腋成裘,汇滴水以成大海,这些就装满了你素材的仓库,起草公文时就不愁没有“下锅米”了。

前几年,在市委党校,举办一个全市正科级干部培训班。那次培训,我负责组织拟定培训方案。在课程设置,大多安排河南省委党校和郑州市委党校的教授、我市的市级领导授课。只有一个是我市的某单位科级正职干部。但是,那几个教授的授课效果,很平常也很平淡。而那位科级干部的授课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博得满堂彩,效果非常好。他当时的授课是在晚上,两个小时的时间内,博得了

二、三十次掌声。后来,我问他是如何准备的,他让我看了他参加工作以来的剪贴本,厚厚的大本儿共有二十多本,上面全部是他剪贴的好文章及自己的批注和心得体会。这说明:只有平时善于积累,用时方可拿得出来。这位干部就是现任的市财政局局长,当时任市委党校党委书记、常务副校长。

其次是思想的积累。思想是公文的主旨、灵魂。写文章,写材料,其实就是写思想。做内勤工作的同志,要通过阅读文件、参加会议、参与考察、一线调研等多种渠道,及时捕捉闪现思想火花的新思路、新观念、新见解,并及时记载下来,形成自己的思想库。比如,在起草某个领导人讲话稿时,就可以从中找出领导人平时对某一问题的看法、意见等,甚至可以把它作为这个讲话的观点或一个标题。

还有语言的积累。文字工作者必须重视语言积累,在大量的阅读中多积累一些脍炙人口的名言警句、生动鲜活的群众语言等,如能在公文起草中恰当引用,就会使我们的公文材料增色不少。

二、学做“模仿秀”

在基层单位工作,无论上情下达,下情上报,交流情况,推广经验,都离不开公文。从一定意义上讲,做机关工作必须过文字关。对一些人来说,就要去模仿。

需要注意的是:作为公文初学者,学习借鉴范文进行仿写或改写,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允许的。话说回来,仿写只是练笔或者应急的一种手段,但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个阶段,每次动笔都靠模仿,不仿就不会写,写作公文每次都没有任何的创新,那就成问题了。这好比小孩学步,开始时可以借助学步车走路,但长大后必须独立行走。

三、勤练“手中笔”

鲁迅在谈自己的写作体会时曾说:“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一些公文写作“高手”,也坦言其过硬的功夫来自于坚持不懈地练笔。唯有坚持勤练笔,才能做到厚积薄发、倚马可待。

怎样才能有效地练笔呢?这就要求公文初学者:

首先,要“从读悟写”,养成读书的好习惯,认真阅读本专业书籍和公文写作及其它方面的书籍,不断扩大知识面,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和文化素养,并深刻领悟、细心体会公文或文章的写作技巧,真正把练笔建立在理解、吸收和积累基础上。

其次,要“常练常写”,如紧紧围绕一个中心,一种观点,一件事情,一个动态等,或记叙,或说明、或议论,多写多练。

再次,要“主动求写”,平时要作好公文写作的准备,一有任务即能“出击”,一旦承担下来,就要全身心投入,竭尽全力,用自己的最高水平写出合格的公文来。

四、写好“豆腐块”

很多人对写“豆腐块”文章不屑一顾,甚至存在偏见,认为反映不出水平,只有写出“长文章”才有份量,见功力。这实际上是一种误解。高品位的“豆腐块”、千字文,往往是数千言甚至上万言的凝练,能写短文章,不但是作者深厚文字功底和严谨学风的体现,也是一个人的治学态度和做人态度的体现。 当前,许多专家、学者强烈呼吁学术界端正文风,不仅要多写普通人看得懂的“小文章”,更要写好“小文章”。做学问的最高境界是深入浅出。这是一种境界。古今中外,不少流传千古的名篇,篇幅都不长,有的甚至是“豆腐块”。因此,千万别小看了“豆腐块”,真正要写好它,也是很不容易的。

接触公文写作不多的同志,最好先写一些简短的公文或小文章,比如,写个简报、请示、警讯之类的东西。

接下来,开始写一些难度稍大些的信息、情况反映、工作报告、总结、典型经验、事迹材料等。

总之,公文写作遵循“由小到大、从简到繁、由少到多、由粗到细”的规律,这是每个从事文字工作的同志都必须经历的写作过程。

五、蛋里“挑骨头”

一般理解,“鸡蛋里挑骨头”与“吹毛求疵”是同义语,比喻条件过于苛刻,故意挑剔毛病,寻找差错。如果用这种态度对待他人是不可取的,但用来对待自己的作品还是有可取之处。古人云:“文章不能一做便佳,须频改之方入妙耳”。大凡文章大家对自己的作品无不是改了又改,才拿出来发表的。公文作品不是哪个人的成果,往往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写成后免不了要反复修改,“一遍成”的公文材料是极少见的。修改既可以弥补一次思维的不足,又可以使公文材料逐步接近完善,使我们的写作水平不断得到提高。从这个意义上说,公文是“三分写、七分改”。

第十一讲:公安内勤应具备的素养

隔行如隔山。我对公安工作,对公安内勤工作,并不熟悉。我想,作为一个有志向、有思想的内勤,应具备以下素养: ■

(一)工作定位要有高度。

要有“身在兵位,胸为帅谋,心为事谋”的责任意识, 要善于从领导的角度和政治的高度,去思考内勤工作, 要围绕公安的工作大局及领导意图,去筹划内勤工作,

力求使内勤工作,与局里的的工作思路及领导意图,合拍共振相吻合! 力求使内勤工作,与新郑社会治安防控形势,合辙同向相适应!

(二)掌握情况要有广度。内勤工作要做好,就要深广泛地、深入地、全方位地掌握方方面面的情况。特别是要深谙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社情、敌情,还有部门的专业知识等。

(三)提高素质要有宽度。

内内勤工作是一个政治性很强的工作,而且是一项较复杂的工作,要求内勤工作者要做到:政治可靠、素质精良,知识储备要厚实、要宽广。这就要求我们,要勇于学习、加强学习。关于加强学习,我讲四个方面: ■

1、何谓学习

邓小平说:学习是前进的基础。说得很好。 我理解:

学习是一种责任,学习是一种工作,学习是一种使命,学习是一种生存状态,学习是一种生活方式。 学习是我们内勤的立身之本、成事之基、发展之源。 ■

2、为何学习

古人讲:“非学无以广才,非学无以明识,非学无以立德。”“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古今中外,凡成就大业者,都非常注重学习,注重知识的积累和运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周围,大凡工作出色者,都是热爱学习者。 我们的内勤工作呼唤我们,应比一般人多学一点,学早一点,学深一点、学透一点。我们学足了、学深了、学系统了,工作中就有了底气、有了力量、有了坚强的支撑。

3、学习什么。这就要: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学习什么,还要不断拓展知识面,做到“又红又专”,既精又博。 ■(1)要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 ■(2)要加强政情社情的学习。 ■(3)要加强文化知识的学习。

■(4)要加强警务知识的学习。 ■

4、向谁学习

■要向领导学,因领导一般都是很有学问的。

■要向群众学,因真正的知识来源于群众的实践与创造。 ■要向同志学,因每个同志的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要向书本学,因读书会使你系统地掌握很多知识。 ■要向报刊学,因现在的报刊的信息量越来越大。 ■要向实践学,因“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要向网络学,因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最为广阔和便捷的平台。 ■

5、怎么学习

很简单。做到“三个坚持”,就可以了。 ■在学习态度上要坚持一个“恒”字。“学贵有恒”、“学而不厌”。要下真功夫、苦功夫、细功夫,即使是“衣带渐宽”也“终不悔”,“为学消得”“人憔悴”也心甘情愿。 ■在学习过程中要坚持一个“思”字。“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有坚持边学边思,才能学有所得、学有所悟。

■在学习方法上要坚持一个“活”字。要灵活学习,“忙里偷学”、“活学活用”,把学习的收获化为工作的成果。

(四)辅政服务要有深度。

要跳出内勤工作看内勤工作、围绕大局中心干内勤工作,要不断提高内勤工作水平。

(五)日常工作有力度。这个世界上,能每天都轰轰烈烈干事业的人,很少,极少。大部分的人,都是每天在默默地做一些日常工作。然而,能日常工作每天都认真地负责地做,有力度、有声色地做好,那么,就会成就你的事业。

小结:

要做好内勤工作,要写好公安公文,要写好人生的大文章,就一定要做生活工作中的有心人。内勤,就要真正做到“勤”。平时要勤思勤想,勤听勤说,勤看勤问、勤写勤练。

功到自然成,皇天不负有心人。这个皇天就是你自己! 世界上最好的大学,就是自我教育! 世界上最好的老师,就是我们自己!

再最后,祝愿大家:身体健康、事业有成、天天好心情!

公安类公文写作

公安公文写作材料[推荐]

公文写作

公文写作

公文写作

公文写作

公文写作

公文写作

公文写作

公文写作

公安公文写作
《公安公文写作.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