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立足“四抓四做”,创建和谐宗教场所

发布时间:2020-03-01 21:28:4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立足“四抓四做”,创建和谐宗教场所

报慈寺位于公安县章田寺乡东南部风景秀丽的淤泥湖畔,东临虎渡河,南枕黄山头,西倚淤泥湖水,北望荆州古城,距今已有1936年历史,全寺占地15000平方米,现有僧众7人,现任主持为释慧净法师。

近年来,为创建和谐宗教场所,报慈村在上级宗教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下,致力于“四抓四做”,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抓恢复重建,做创建标准化宗教场所的开拓者 报慈寺自建寺以来,历尽沧桑,据《报慈寺志》记载,古寺先后有七次毁于战乱,三次毁于火灾。1944年,报慈寺被日本侵略军飞机炸毁,昔日临济祖庭,竟成一片焦土。后逐步恢复,不意“*”来临,古刹再一次毁坏殆尽。上世纪80年代,随着党的宗教政策逐渐开放,在县宗教部门的安排下,僧尼释常元于报慈寺原址开始恢复重建。当时由于报慈寺地处偏远,交通落后,生活条件相当艰苦,释常元靠着一个棚、一张席、一床被、一把锹、一担筐,凭着对宗教事业的奉献与热情,开始了长达20年的恢复重建之路。至2005年,在上级宗教部门的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大力帮助下,报慈寺建成了大雄宝殿、天王殿、斋堂、僧舍楼、**殿。2007年,鉴于僧尼释常元年老体弱多病,县宗教局聘任释慧净法师为报慈寺住持。在他的筹措下,报慈寺严格按照佛教场所的建筑要求,复建了灰亮禅师舍利塔(临济宗第四十一代传人)、法堂、禅堂,2010年开始筹建万善护国戒堂(公元1663年清康熙帝敕建“荆州报慈万善护国戒坛”,后毁),于2012年5月正式竣工。慧净法师接任报慈寺住持后,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联谊会等多种宣传途径向外宣传推介报慈寺悠久的历史、特有的文化、以及建寺的宗旨,从而感动一大批如本地企业家陈东山、深圳实业家刘秀英等热心人士,为寺庙恢复重建捐款、捐物,初步估算,至2012年社会各界为报慈寺捐资达300万元以上,从而使报慈寺建成了公安县规模最大,结构完整,配套设施完善的宗教活动场所。

二、抓文化定位,做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报慈寺因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母亲而得名。公元前6年,刘秀母亲为避杀身之祸,避难于荆州孱陵县东淤泥湖(今公安县章田寺乡报慈村),公元25年6月,刘秀称帝,当年10月,刘秀亲至公安,接回母亲,并诏令建**堂。公元68年,佛教传入中国。公元72年,汉明帝(刘秀之子)下诏改**堂为**殿,就地充田666亩,敕建报母寺,公元77年,汉明帝再次颁诏改报母寺为报慈寺,报慈寺名一直沿用至今。据史料记载,公元1663年,清康熙帝敕建“荆州报慈万善护国戒坛”,乾隆两次下江南,都专程取道荆州,驾临报慈寺。回顾报慈寺历史,刘秀为报母恩而建报慈寺,清时提倡以孝治天下,才有了康乾二帝对报慈寺的青睐。因此,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就成了报慈寺特有的文化底蕴,成为佛教文化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机融汇的结合部。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人们的物质生活日益丰富,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度却越来越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知恩、念恩、报恩的观念日益淡薄。因此,报慈寺在从事宗教活动时,大力宣传弘扬孝文化,采取打印、复制、刻录成碟等方式广泛传播佛教关于孝道的经典,如《地藏经》等,从而唤醒世人敬老爱老养老的良知,特别是近几年来,报慈寺多次邀请一些高僧大德,如台湾知名法师体慧长老、香港妙音法师来寺广弘孝道,组织信众交流,用自己的切身经历感化身边的人,引进学习外地传播传统文化好的经验和典范,启发人们对父母尽孝,对子女尽责、对社会尽力。孝文化的传播成为报慈寺一道亮丽的风景。

三、抓爱国爱教,做“人间佛教”思想的践行者

提倡“人间佛教”已成为当代佛教弘法利生的主流,具体表现尤以爱国爱教为重。一直以来,报慈寺把爱国爱教作为开展宗教活动的重中之重。认真制定爱国爱教教育活动工作计划,相应制定了严禁违反爱国爱教言行的“十不准”。每季度定期回顾和检查有无违反爱国爱教行为的发生。每年向上级宗教部门书面汇报开展爱国爱教教育活动的情况。经常性的邀请市、县分管宗教的领导现场指导如何开展爱国爱教活动。仅2012年上半年,市民宗局、县政协、县统战部、县宗教局主要领导多次亲临报慈寺进行工作指导。爱国爱教作为创建和谐宗教场所的主要内容,报慈寺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通过爱国爱教活动,使报慈寺成为宗教生活的福地。通过有效管理,确保活动正常合规,安全有序;通过宣传教育,提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完善的能力。今年5月初,报慈寺专门邀请台湾知名法师体慧长老住寺传法一个星期,主动向省、市、县民宗局及佛协报告申请,积极争取主管部门支持,并取得当地党委、政府的同意和协助。活动期间,当地公安部门专门派治安巡逻队维护秩序,确保人员安全。公安县佛协全体成员全程参与,从而确保了活动圆满成功。

二是通过爱国爱教活动,使报慈寺成为抵御渗透的防线。报慈寺采取有力措施,坚决维护合法活动,拒绝非法活动。不断优化场所的发展环境,将信众团结起来,如理如法地开展宗教活动,在上级主管部门的监管下,有效形成场所,信教群众共同组成的抵制防线。自觉坚持自主自办方针,不断强化抵御渗透意识,牢牢建立防范网络,确保非法活动零发生。

三是通过爱国爱教活动,把场所建成正面宣传的窗口。报慈寺通过组织广泛开展系列宗教文化活动,把场所建成文化交流的平台,使场所既成为信教群众过宗教生活的场地,也成为他们学习科学知识,进行法律培训,交流致富信息,开展文化活动的场所。报慈寺创办的《如是观》已发行10多期近10万册,深受广大信众喜爱。

四、抓行为规范,做知法守法的合格者

报慈寺在创建活动中,严格按照荆州市民宗局转发的《湖北省创建“和谐寺观教堂”考评办法》的要求,认真制定和落实相关规章制度,特别是从言行举止上抓起,争做知法守法的合格者。

一是制定并实施相关制度,其依据主要是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特别是制定了场所民主管理制度,完善了民主议事和决策程序,健全了民主管理机制,推行寺务、堂务公开,使场所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各项制度落到实处,较好地实现了民主管理、科学决策。按照《湖北省宗教事务条例》的要求,建立健全了人员、治安、消防、卫生等管理工作制度,特别是规范财务管理,依法开展宗教活动,提高管理水平。二是坚持制止不团结、不和谐的现象发生,经常性开展场所常住人员交心谈心活动,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目前,通过上级主管部门为场所3名困难人员解决了低保问题。坚决杜绝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渗透。严格规定场所内不得出现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宣传物品,场所常住人员严格实行请销假制度,做到去有踪,来有底。三是做到佛事活动文明健康,既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又符合佛教教义教规,同时又能满足信教群众的基本宗教需求。报慈寺关于佛事活动有专门的注意事项、活动管理办法以及僧众和信众基本情况登记、外来人员来访情况登记、重大宗教活动和突发事件处臵预案、重大事项的记载等。

报慈寺开展创建工作以来,一直得到上级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其创建活动成效显著,连续三年来被评为市、县优秀宗教活动场所。

“四抓四创”构建和谐新社区

宗教场所

四抓四强化

四抓四看

四抓四促

四创 立足岗位做贡献 申报材料

立足“四抓四求”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

四抓四看读书笔记

四抓四看心得体会

四抓阶段汇报

立足“四抓四做”,创建和谐宗教场所
《立足“四抓四做”,创建和谐宗教场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