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哈尔滨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建设规划

发布时间:2020-03-02 01:21:1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哈尔滨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建设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现代大教育观为理论基础,把文化素质教育和基地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贯穿学生培养工作的各个层面;坚持“三个面向”,结合学校实际,采撷人类文明精华,突出现代文明;营造浓厚的学术研究、创造性学习的校园文化氛围。

二、建设目标

本基地建设周期为5年,经过5年建设实现如下目标:

1、营造一种现代工业文明与人文精神融为一体的校园文化氛围;

2、形成贯穿人文精神的公共课、基础课、专业课和第二课堂的课程体系;

3、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4、编写10-15本文化素质教育基础教材和学术专著;

5、建成“精神家园”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网站;

6、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带动黑龙江省其他学校文化素质教育的开展。

7、通过国家评估验收,达到合格标准。

三、建设措施

基地建设,应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书本上和课堂上的知识同火热的社会生活相联系,使知与行相统一。在方式、方法上,采取多种形式,既有必修课,也有选修课和各类系列讲座;既有相对稳定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也有比较灵活的社会实践;既有第一课堂;又有第二课堂。在组织实施上,实行教务部门与教学部门、党团组织密切配合,达成共识,形成声势,注重效果,并在资金上给予必要的保障。

1、统一思想,达成共识

哈尔滨工业大学在办学模式上,长期以来受前苏联影响较大,强调专业教育。专业教育思想在师生和教学管理人员的头脑中根深蒂固,加之个别对文化素质教育理解的偏颇,认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是为中小学补课,加强文化素质教育会对专业教育造成冲击。文化素质教育首先遇到的阻力就是认识上的不一致。因此,思想认识的提高和教育观念的变革仍然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为了在广大师生和教学管理人员中统一认识、达成共识,拟在近二年采取二项措施:

(1) 在《哈工大报》和《教与学报》上继续办好“跨世纪大学生素质与能力的培养”专栏,对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问题展开广泛讨论和专题讨论。

(2) 继续开展全校性的“面向21世纪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研讨,把文化素质教育作为专门议题进行深入讨论。讨论的内容既涉及到对大学生进行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也涉及到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文化素质教育与教育观念变革关系等方面的理论问题。

2、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成立校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领导小组,由主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和主管学生工作的校党委副书记任组长,领导小组成员由教务处、学生处、校团委、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的领导组成。文化素质教育课程

1 建设和教材建设以教务处为主,校园文化建设和实践基地建设以学生工作部、校团委、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为主。

组 长:周 玉 李绍滨

副组长:武高辉 张秉奎 杨 韬 白晓东 秘书长: 杨 韬(兼) 组 员 : 陈 松 梁 宏 安 宁 王淑宾

3、系统规划,科学管理

理工科大学的文化素质教育属于通才教育。课堂教学是大学教育的主要手段,根据通才教育的特点和培养目标,首先要重视第一课堂的素质教育。从抓教学计划入手,在修订教学计划时坚持 “整体优化知识结构,培养创新意识,提高综合素质”的原则。“整体优化知识结构”是教学计划修订的重点和难点。要明确学科发展与社会进步对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立足培养目标,统筹教学过程全局,从学校培养目标、学科培养目标、课程教育目标的内在联系上优化课程结构,重组新的课程。从总体上要协调自然科学基础、技术科学基础、工程技术(专业技术)、人文社科的比重,实现理、工、文、管相互渗透。“培养创新意识”要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培养过程,重点在于加强实验环节的资金投入和实验方法、课堂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革,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进一步在培养模式中体现个性培养。“提高综合素质”,要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积极向上。在人文、社科、“两课”等教学环节中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推进教学内容、手段、方法的改革,理论联系实际、走向社会实践;要将第二课堂纳入教学计划,开办学科前沿讲座,创造院士、搏导为学生开课的制度。

文化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为确保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拟定文化素质教育由第一课堂、第二课堂二个方面七个部分组成。 (1)“两课”(必修课)和选修课(第一课堂)

“两课”和选修课旨在树立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审美观。

①把“两课”改革与文化素质教育统一起来考虑。“两课”在总学时不变的情况下,将两课置于人类文化大背景的基础上,以文化素质课程为铺垫,在比较中,突出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是人类文明的精华,突出马克思主义在人类文明中的核心地位。 ②选修课是理工科大学进行文化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限选课(每类6门课程,每类至少选修1门,每门课程24学时) ● 法学、社会学 ● 经济、管理 ● 文学、艺术 ● 哲学、历史

任选课60门左右,要求任选课至少选修2门。 (2)基础课(第一课堂)

基础课的素质教育旨在通过讲授科学中的人文精神,树立学生的大科学观。 (3)专业课(第一课堂)

2 专业课的素质教育旨在树立学生的大工程意识和大工程观。 (4)大型系列讲座(第二课堂)

①院士、博士生导师讲座

●每学期安排20位院士、博士生导师讲座,每周2讲。

●结合自己的研究领域,讲授本学科发展概况及进一步发展的生长点; ●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讲授科学研究的基本法;

●结合自己成长的经历,讲授如何树立科学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② “201讲坛”。

地点设在能容纳380人的X201教室,时间为每周五晚六点至八点半。开设6个系列的讲座:

●“走向世界”;

●“专家、教授谈热点问题”;

●“伟人风采”;

●“科技之光”;

●“学生论坛”;

●“名著、名片、名曲赏析”。 ③“教与学讲座”

聘请本科基础教学带头人,讲授公共课、基础课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每周1次。 (5)学科知识竞赛(第二课堂)

学科知识竞赛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协作能力、竞争意识的有效途径。教务处将全校性的竞赛规划成12种,分为限时和非限时二类。每种限时赛都有固定的时间。非限时赛,题目难度较大,在任何参考书上都找不到现成的答案,学生可以自愿组成攻关小组进行合作,寻求解答。这12种竞赛分别为: ●高等数学; ●数学建模; ●大学物理; ●物理实验; ●化学; ●电工电子; ●机械设计; ●力学;

●英语能力与讲演; ●计算机; ● 制图; ● 中文写作。

(6)科技制作(第二课堂)

哈尔滨工业大学现有实验室73个,其中基础课及专业基础课教学实验室23个。实验室房屋使用面积

3 57千平方米,其中基础课教学实验室使用面积12.8千平方米,占22.5%。理化楼,28千平方米,具有基础课实验条件。实验室实行对学生开放,确保科技制作的正常开展。科技制作旨在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协作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科技制作分为: ● 自动控制; ● 电子电工; ●航空、航天模型; ●机械设计与制造; ● 化学科技小制作; ● 物理科技小制作。

(7)社会实践(第二课堂)

社会实践目的在于使学生直接接触社会,从而了解社会,认识社会,服务社会。我校的社会实践活动,在组织形式上,分为组织引导自愿参加分散进行与统一组织集体行动二种方式;在实践内容上,分为社会调查型和社会服务型二类。 “两课”改革加入了社会实践环节,“邓小平理论概论”课把课堂讲授同社会实践相接合,深入农村和厂矿企业进行调查。

四、建设项目与经费投入

1、课程建设

重点建设20门课程:20门×1.5万元=30万元

2、教材建设

重点编写15本文化素质教育基础教材:15本×2万元=30万元

3、第二课堂

每年18万元(经常性投入)

4、图书

购买世界名著经典:20万元。

5、文化景点

文化长廊:10万元。

6、师资培训 5万元。

7、机动 7万元。 总计:110万元。

1999年投入30万元;2000年投入30万元;2001年投入20万元;2002年投入20万元;2003年10万元;

勤劳的蜜蜂有糖吃

哈工大教务处

4 1999年6月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工作总结

江西师范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申报报告

哈尔滨工业大学

北京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中期检查自北京大学教务部

学年第一学期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学期计划0905(推荐)

哈尔滨工业大学简介

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设计

哈尔滨工业大学校史

基地建设规划

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奖名单

哈尔滨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建设规划
《哈尔滨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建设规划.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