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轴对称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2 21:31:4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轴对称

凤县双石铺中学

崔钢

一、概述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9-31页的内容,12.1轴对称(第一课时)。

二、设计思路

指导思想:通过实物导课,让学生先对轴对称图形产生兴趣,通过学生动手、小组讨论的形式,经历“情景—观察

合作—探究

启发—诱导”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对轴对称图形更一步的理解,从而诱导得到轴对称的概念。而后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概念、定理对实际问题进行操作。

设计理念:本节课使用PPT演示文稿,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物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轴对称图形。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求知欲。通过一系列的课堂活动,积累学生的学习经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审美意识。

教材分析:轴对称是生活中广泛存在的一种数学现象,也是学生认识事物的重要手段之一。本节课是在初一图形平移基础上的进一步延伸。基于前面的知识,更进一步的让学生对图形世界有更多了解,把握简单图形之间的轴对称关系。

学情分析:在初一图形平移的基础上,对图形世界有更进一步地认识。学生通过质疑、观察、讨论得到轴对称的概念。进一步探索简单图形的轴对称特征,使学生学会触类旁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轴对称图形、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概念。了解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区别与联系。

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演示、动手操作等探究方式,进一步认识几何图形的本质特征。培养探究精神、实践能力、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动手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辅手段:PPT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教学重点:

通过对现实生活实例和典型图案的观察与分析,认识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会找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五、教学难点:

找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理解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区别于联系。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套,剪刀一把,三角板两幅。

七、教学过程

导课:

【师】大千世界丰富多彩,原因就是它包罗万象,包含丰富的图像世界。那么这一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其中的一类图形——轴对称图形。 授课:

【师】先看大屏幕(PPT演示文稿)。

问题:这些实物有没有一种美感?为什么?

【师】那我们能不能做出来类似的图片来?

活动一:把一张纸对折,在教师指导下剪出一个图案(折痕处不要完全剪断),再打开这张对折的纸,就剪出了美丽的图片(小树)。

活动二:观察PPT演示文稿中的半只蝴蝶,通过怎样的变化,才能得到一个完整的蝴蝶图片?(点击课件、屏幕显示)

归纳:类似上面两种类型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如果一个图形沿一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

轴对称现象无处不在,那么我们日常生活中,能不能找到对称的例子。现在同学们就从我们生活周围的事物中来找一些具有轴对称特征的例子?

【师】同学们回答得真好,大家举了这么多对称的例子,(点击课件出示图片2)现在我们来找一下10个数字、8个英语大写字母中有没有轴对称图形呢?

【生】动手操作,探究交流。第30页练习。

既然我们懂得了轴对称的特点,下面我们来自己动手完成一幅轴对称图形。

活动三:4人一组,用含有30°的三角尺作完成一幅轴对称图形?

问题:观察所做完成的图形,两个三角尺三个顶点与对称轴又怎样的关系?

结合第30页图12.1-3中的图形,你发现了什么?分组交流。(如下图)

板演:学生讨论得出结论: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

思考下面的问题:(小组讨论)

1、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吗?

2、如果把一个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个图形,那么这两个图形全等吗?这两个图形对称吗?

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有什么区别和联系?(PPT演示)

课堂练习:

1、第31页练习,那些是轴对称图形?

2、学生欣赏各国国旗(10幅),判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若是轴对称图形,找出它们的对称轴(PPT演示)。

3、生活中的实例图片(5幅),哪些是轴对称图形,若是轴对称图形,找出它们的对称轴(PPT演示)。

课堂小结:

1、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概念。

2、能识别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能找出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对称点。

3、了解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成轴对称的区别和联系。 课后作业:

1、写出5个是轴对称图形的字母?

2、写出10个是轴对称图形的汉子?

3、自己完成一幅轴对称图形?

思考:

写出“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这个命题的逆命题?逆命题成立吗?若不成立,请举出反例。

八、教学反思:

优点:

1、创设生动的情境导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新问题的求知欲。

2、新课标的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的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发散了学生思维,激发了学生对于新图形的探索欲望。

不足:个别学生没有充分的参与课堂教学,只对图形是否对称进行了分辨,

没能把对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进行彻底的分析和理解。

措施: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整个过程。把知识点

的区别与联系用实际物体来描述,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知识要点。

《轴对称》教学设计

轴对称教学设计

《轴对称》教学设计

轴对称教学设计

“轴对称”教学设计

轴对称教学设计

轴对称教学设计

轴对称教学设计

《轴对称》教学设计

轴对称教学设计

轴对称教学设计
《轴对称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