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关于自主学合作探究教学的相关学习

发布时间:2020-03-03 04:17:1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关于自主学合作探究教学的相关学习

最近几年学校开展并鼓励教师多开展探究教学模式,本人在教学过程中也有很多疑惑所以查阅资料进行了相关的学习并摘抄下面文字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对科学探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指出高中物理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探究能力”。但实际课堂教学设计与具体操作仍存在着对科学探究理解的偏差,使“探究教学”进入似是而非的误区, “探究”在本人也存在很多的疑惑,所以查阅资料进行了相关的学习

一、关于探究的几个重要概念

1、探究的含义:中文“探究”一词源于英文inquiry,其本意是“求索知识或信息特别是求真的活动;是搜寻、研究、调查、检验的活动;是提问和质疑的活动。”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对科学探究是这样表述的:“科学探究指的是科学家们用来研究自然界并根据研究所获事实证据做出解释的各种方式。科学探究也指的是学生构建知识、形成科学观念、领悟科学研究方法的各种活动。”在这里可以看出,学生的科学探究式学习活动和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活动有相似之处,但学生的探究学习绝不等同于科学家的探究活动。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有时也被人们称为“问题导向式”的学习,因此“问题”往往被视为探究式学习的核心。

2、探究的特征(要素):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2000年组织编写出版了一本专著,对科学探究式教与学的重要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比较有说服力的阐述,其中,将探究式学习的基本特征概括为如下五个方面的内容:⑴学习者围绕科学性问题展开探究活动。⑵学习者获取可以帮助他们解释和评价科学性问题的证据。⑶学习者要根据事实证据形成解释,对科学性问题做出回答。⑷学习者通过比较其他可能的解释,特别是那些体现出科学性理解的解释,来评价他们自己的解释。⑸学习者要交流和论证他们所提出的解释。我们通常把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归为探究的七大要素,原因就在于此。

二、课堂教学应该走出探究的三个误区

1、不要将探究理想化。如果理想化地理解探究,很可能会认为只有包含上述全部五个基本特征、且每一类学生的活动都具有高度的自主性和探索性才能称得上是探究学习。导致有些老师在组织物理教学的时候,总是试图把从问题的提出、证据收集方案的制订和实施到解释的形成、检验和结论的得出全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发现、由学生独立完成。

2、不要将探究形式化。在物理课堂教学中,以下几种现象都可称之为形式化的探究: ⑴教师热衷于分组实验,言必称探究,不管有没有必要,可行不可行,或随意地给一些人们早已熟知的教与学的形式贴上探究的标签。还会因无谓地浪费时间,而导致后面的知识来不及学习。总之,在组织学生进行探究的时候,千万不要忽略学生原有的基础,对过分容易的问题,我们大可不必强求学生探究,这也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理念之一。 “课堂内发生某一事件产生疑惑或露出兴奋的表情时等等。这些地方最容易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是真正体现科学探究的价值的地方。”

⑵教师以问代讲,一问到底。虽然课堂教学从来都离不开问题,新课程也特别需要学生带着问题学习,但关键是有些教师在课堂上提供给学生的大量问题要么思维含量极其低下,学生能脱口而出,要么空洞无边,让学生不知朝哪个方向思考,一脸茫然。显然,这样低劣的问题对学生的探究学习是没有任何帮助的,与探究“精神”背道而驰,这样的问题问得越多,只能使学生在课堂探究的歧途上越走越远。前面也提到,“问题”往往被视作是探究学习的核心,所以好的问题,是组织学生进行探究的关键,根据同行和专家们的研究,好的问题至少应该有以下几个特征:①要有启发性,通过层层递进关系的体提问,启发学生一步一步去探究“为什么”,把学生的认识逐步引向深化。②要有针对性,一方面,应针对重点,别引导学生在一些细枝末节上周旋;另一方面,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问题的难度和梯度,尽量接近学生的“思维区”,即“跳一跳,够的着”的问题,否则,过难、过易的问题,都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创新欲望。③开放求异性,可以通过“一题多解”等达到“殊途归一”的效果。在解答的过程中,可以设置诸如“还有其他方法?”“如果不?结果又将怎样?”的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和途径.

3、不要将探究“神”化。这里所说的把探究“神”化,指的是有些老师把探究的地位看得过高,认为学习物理就是学习探究的过程,探究是万能和“至高无上”的“神”,有了探究就有了一切,从而忽略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落实。具体表现在一些老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把探究过程的每一个细节都设计的近乎“完美”,但探究得到的结论,却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或者由于课堂时间的制约,导致探究只有过程没有结果,探究到哪里就停在哪里,更没有组织学生进行与探究结论相关的基础知识的必要训练。这种把传统教学的“重结论,轻过程”推向另一极端——“重过程,轻结论”,尤其在各级各类的公开课中更是屡见不鲜。

其实,任何探究活动都建立在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上,在一定的概念原理指导下,观察现象,形成问题,进行思考推理,使科学理论(探究结果)在探究中步步逼近真理。试想一下,如果学生连力的图示都不会画,怎么能够去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如果学生连什么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有哪些特征都不知道,又怎么去探究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呢?在物理学习中,每一次的探究结果往往都是下一次探究的基础,环环相扣,逐渐形成学生一个动态的不断完善的知识结构和策略体系。 以上摘抄的文字本人也有同感, 1不要将探究理想化 2不要将探究形式化 3不要将探究“神”化

本文作者说的特别好,探究教学也是基础教学,以人为本是教学的真谛,学生本

主体,教师主导是我们最值得思考的问题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

自主 合作 探究

“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案例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1]

浅议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之我见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简介讲解

“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教学案例

自主合作探究小结

关于自主学合作探究教学的相关学习
《关于自主学合作探究教学的相关学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