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工作总结

自主探究教学工作总结(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12-16 08:36:41 来源:教学工作总结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五自主”教学模式探究

王华平摘 要: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革的进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在探索思想品德课自主学习模式过程中,我们经过多年探索,反复实践,摸索出了自主阅读——自主讲解——自主评价——自主训练——自主探究的“五自主”教学模式。“五自主”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能有效实现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五自主”教学模式 学生 教师 王华平,男,重庆市万州区太龙初级中学,中学高级教师。 在全面推进新课改进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我们经过多年探索,通过反复实践,摸索出了一套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率的“五自主”教学模式,即:自主阅读——自主讲解——自主评价——自主训练——自主探究。学生在学习提纲指导下自主阅读,经过教师指导和同伴互助,在小组合作下自主讲解,在反思与感悟下自主评价,利用检测题有效进行自主训练,实现自主探究,最终形成自己独有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五自主”教学模式的运用流程

(一)自主阅读 1.学生要求。学生根据教师拟定的学习提纲,自主阅读教材,理清逻辑关系。阅读过程中,分清识读、精读、泛读。思想品德教材每一框的框题概括指出了本框的主要观点,识读框题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明确学习目标。思想品德教材的正文,是凸显课标要求的基本概念或基本的政治观点,这是教学的重点和主要内容,因此在阅读时要精读。同时做好勾画和记号,在重点语句下划线,关键词语加着重号,难点划双线,疑点打问号等等。教材中的相关链接、探究活动、名言警句等,是学习的辅助材料,通过泛读,弄清材料的作用。 2.教师要求。拟定学习提纲——采用问题的形式,根据三维目标,拟出学生阅读过程中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指导学法——指导学生寻疑找惑并作出相应符号标记,指导学生正确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把握学情——置身于学生中适时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解答学生疑问。 3.【课例1】现结合教学人教版九年级第四课第三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后面课例都以该框为例)时,在学生自主阅读时,教师出示学习提纲: 1.我国的资源国情是什么? 2.人类与大自然的正确关系是什么? 3.可持续发展的含义、要求是什么? 4.为什么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5.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目标是什么?

(二)自主讲解 1.学生要求。课文讲解由每个学习小组依序进行。担任课文讲解的学习小组,在全班学生自主阅读后对课文讲解。讲解前要写好讲学稿。讲学稿包括课题、讲学目标、小组成员分工情况、讲学过程、课内疑惑。完成讲学稿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资料查阅。可以到阅览室查询相关书籍,也可以上网查询,甚至可以借阅教师教学用书等资料。主要查阅课前导入的故事、歌曲、诗词、小品、视频材料等,课中问题的设置及回答要点,课后小结,对重点问题难点问题的举例阐释等等。第二,设疑答问。将思想品德课的课文内容设计成一个个问题,并概括出相应的答案要点。第三,撰写讲学稿。具体包括:课题导人——主要问题及答案要点——事例论证——课堂总结——存在的疑惑。 2.教师要求。教师的引导是否得法与讲解小组讲课的成功与否密不可分。教师要对学习小组的合作过程进行现场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和帮助。指导概括——听取学生对各种资料的价值分析,合理取舍,共同归纳出教材的主要知识点。帮助学生根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提炼出一个一个的问题,由学习小组概括出问题的答案要点。指导教法——导入的方法、讲解的方法、总结的方法、例证方法。指导教态——站立的姿态、说话的语态、面部的仪态。 3.【课例2】学生讲学稿如下:

(三)自主评价 1.学生要求。担任课文讲解的学习小组对课文讲完后,由小组长或者小组长指定一个成员代表本组进行自我评价。要总结出本组的亮点是什么,缺点是什么。从课前准备是否充分,层次是否清楚,仪态是否大方,小组内部是否团结协作等方面进行评价。其他学习小组选派代表进行评价,并对其存在的疑惑进行解答。评价要有具体的指向,要有新意和深意,重点放在找差距、点毛病上。 2.教师要求。教师评价及答疑在当堂展现。一来防止过后遗忘,二来帮助学生不断进行自我反思和感悟,激发思维活力。教师评价要精当,要多些建设性的点评。教师的答疑要抓住学生激烈的争议点剖析,抓住学生疑惑的共性的“盲点”点拨,抓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点科学指导,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紧扣热点的阐释。 3.【课例3】自主评价略

(四)自主训练 1.学生要求。学生完全独立、快节奏地按时完成。训练结束后互相评阅,然后将结果汇集到教师处,找出存在共性的“小组问题”“班级问题”,存在个性的“个体问题”。 2.教师要求。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编写设计的检测题要具有科学性和层次性。既有基础性内容,还要有能力性、拓展性内容,兼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感受成功的快乐。训练过程中,教师巡视学生的完成情况。训练结束后,对训练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及时反馈并给予帮助,教给学生解题的技巧,做到堂堂清堂堂结。 3.【课例4】自主训练题目略

(五)自主探究 1.学生要求。探究形式可以采用课内探究。利用小组讨论、集体讲座、师生对话、演示演讲、专题辩论、知识竞赛、编辑小报等方式,在课堂上当堂完成。探究形式也可以采用课外探究。以学习小组或者全班为单位开展课外活动,在社会大课堂中实践锻炼,懂得课堂上的思想品德知识与身边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进而了解社会,思考社会。如访谈、问卷调查、社会实践等形式。 2.教师要求。与学生一道分析探究题材。所选题材要具有针对性,切忌空和大;真实性,以事实服人;持续性,注重课堂以外的实践教育。让学生从思想品德的理论知识到现实的法制生活、伦理道德生活,从国情国策知识到耳闻目睹的现实社会的变化进行探究,在学生比较熟知和热门的环境中理解、感悟、合作探究。精心设计探究活动,认真组织,讲求实效,以尊重学生为前提,以激发兴趣为基础,以自主探究为核心。调控好节奏和时间,做到“收”“放”自如。探究完毕,教师及时予以总结评价,多给予鼓励性和建设性评价。 3.【课例5】自主探究题目是: 1.以循环经济为主题,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办一张手抄报,一周后全班展示、评比。 2.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访谈本镇酒厂有关领导,就可持续发展战略进行专访。(教师提前与酒厂有关领导联系专访事宜)

二、“五自主”教学模式的基本要求 1.建设学习小组是前提。学习小组的组建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进行分组,每组由4-6人组成。根据学生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格特点、性别等合理配置,形成互帮互助、相互合作的学习小组。小组内实行结对帮扶,采取一帮一的方式。 开展人员培训。一是对小组长的培训,明确组长职责,培养他们的组织、分工、协调、合作的能力。遇到困难的解决办法和措施(生教生;生问师、生问家长;图书查询、上网查询等);组内团结互助的措施(落实“一帮一”);组内辩驳解疑(组员间质疑互辩)等等。二是对小组成员的培训,加强自主学习的指导和团结互助的培养。将小组成员分讲解者、评价者、记录者、答疑者等角色。每隔一段时间进行角色互换。 完善小组评比。每月开展一次优秀学习小组的评比。主要从自主学习成果、交流发言、完成作业情况进行评比。自主学习成果,从小组在课堂交流的准确性、全面性、创造性方面评价;交流发言,从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准确性、科学性方面评价;完成作业,从独立性、准确性、整洁性方面评价。每期开展一次综合评比。从目标的实现情况、每个组员对小组的贡献情况以及组长的努力情况等方面评比.对表现优秀的学习小组予以表彰和奖励,从而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格局。 2.强化教师主导是关键。教师课前要认真备课、备学情,能够预设课堂中可能出现的一些情况以及准备采取的措施;课前要制定学习纪律,要求学生在小组活动中,注意倾听他人的发言,有礼貌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学会负责、尊重、倾听、分享、协调,学会欣赏他人和表现自己。课中的教师是引导者、激励者、参谋、主持人;课中要在各小组之间来回巡视,及时了解合作情况,对不能认真参与交流的学生及时加以引导,对学生争执不下或思维受阻不能深入时,及时介入或点拨。课后,教师反思课堂中的成功与失误,与相关学习小组成员进行交流沟通,对课堂中生成闪现的有效资源、独具特色的讲解、富有创意的想法及时引导和肯定。 3.培养学习能力是重点。“五自主”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读书的能力、讲解的能力、评价的能力、训练的能力、探究的能力。能力的培养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往往需要一学期乃至一学年,甚至更长久的时间逐渐地一步一步地锻炼而成。这期间,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引导学生,激励学生。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能力,尤其是部分学困生和性格内向的学生,多把机会留给他们,多把掌声送给他们,多把关爱传给他们。要让全体学生都能充分展示自己的特色,有的读书精彩,有的讲课生动,有的评价新奇,有的训练得法,有的探究独特„„日积月累,每个学生的能力都有普遍提高。还可以通过发挥学生的示范作用培养学生能力。利用小组长、优秀学生的骨干示范,增长其他学生能力。化他有为已有,通过不断观察、学习、总结他人的经验,逐渐培养自己的能力。学生的示范比教师的说教效用大得多,学生在参与学习相互学习的过程中,在优秀学生的带领下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学习能力自然会有提升。 实践证明:实施思想品德课“五自主”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有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终身学习习惯;同时也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营造宽松教学环境。 (责任编辑:刘丹)

推荐第2篇:“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教学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实验课教案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1)

数学一组 马吉琴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是0”。

2、能熟练掌握一位数笔算除法法则的基础上,学会正确、熟练计算“商中间或末尾有零的除法”。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两种情况。 教学模式:“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 教学准备: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明晰问题:

1、口算。28÷2= 240÷8= 32-0= 48+0= 0×2= 3×0= 0×9= 8×0=

2、不计算,直接说出下面各题的商是几位数。

2 292 6 358 7 2147 5 605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我们来看幅情景图“小猴子分桃子”

提问:

1、每只猴子平均分几个桃子?还剩几个?

2、如果再来三只猴子,每只猴子平均分几个桃子?再来8只呢?100只呢?198只呢?、、、、、、

三、实践应用,拓展思维:

1、桃子一个都没有了,其他3只猴子可以分到多少?谁会算?

0÷3=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启发学生想:根据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要求0除以3得几,就得想几和3相乘得0。

再让学生想一想:0÷2=?,0÷4=? 0÷5=?……

由此概括出: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得0。

2、出示例题6:李思家平均每月用电多少千瓦时? 309÷3=

(1)要求学生按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法则列竖式进行计算。 (2)当学生计算到十位时,教师重点指导:由于被除数是0,0除以3得0,所以十位要商0。0和除数3相乘得0,0减0得0。

(3)计算完毕后,向学生说明中间用3除0的那一步,可以省略。并要求学生用虚线圈起来。

(4)问:竖式中用3除0的这一步可以省略,那么,商十位上的“0”可不可以省略呢?为什么?(不可以省略,因为0起的是占位的作用)

(5)现在,我们把这题用简便写法完整的做一遍。(找一同学板演)

(6)学生口述,老师再板演一遍。重点强调简便算法。

(6)巩固算理:

①404÷4=11。讨论:这题的结果正确吗?商中的两个“1”

应在什么数位上?为什么?商的十位上为什么要写0?应该怎样改正?

②做一做:

402÷2 609÷3 汇报、交流

解决第二个问题:万青家平均每月用电多少千瓦时?

3、420÷3= 先由学生独立试做。 汇报、交流

明确:在除的过程中哪位不够商1就在那一位上商0占位。

4、试一试 750÷5 980÷7 对比两例题,今天学习的除法有什么共同点?(板书课题: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在计算中应注意什么?(课件出示)

四、课末检测,评价体验:

这节课,我们研究的是“商中间或末尾有零的除法”,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1)

例题6: 309÷3=

420÷3=

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得0

推荐第3篇:《月光曲》教学设计(自主探究)

《月光曲》教学设计(自主探究)

教学目标

1、从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传说中,让学生体会贝多芬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和爱,从而培养学生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并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

2、巩固刚学过的生字,理解谱写、传说、幽静、恬静、纯熟、陶醉等词语,通过描述画面进行语言训练。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初步学习在写实的过程中,展开适当的联想,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贝多芬吗?你对贝多芬有哪些了解? (生自由谈)

小结:贝多芬是德国著名的大音乐家。他的传世作品有许多。其中有一首非常著名的曲子叫《月光曲》(板书课题),传说中,关于这首曲子的谱成有一个动人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看看这首曲子是怎样创作出来的。

二、交流预习,以学定教

1、交流收获:

(1)同学们已经读了这个故事,那么谁能简单地说一说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在这个故事中,贝多芬为盲姑娘弹了几首曲子?(若学生答上一个问题时已说出,这里就灵活处理)哪一个自然段描写了贝多芬弹奏《月光曲》的内容?

2、质疑问难:在读书的过程中,你有没有遇到不明白的问题或是想进一步探究的内容?(根据学生问题的多少确定是直接交流还是小组讨论再交流)

3、梳理问题:确定重点要解决的问题并相机板书。

4、交流并明确学习方法:在平时的学习中,遇到问题你都用什么方法解决

1 / 4

呢?(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总结归纳出这节课将要运用的学习方法)

三、自主探究,读书感悟

(目标:引导学生在读书、思考、想象、交流等的阅读实践过程中,理解曲子创作过程,体会贝多芬的情感变化,并从中受到感染)

(一)了解弹奏月光曲之前的情境。

(目标:了解曲子创作过程,体会贝多芬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遇到知音后的激动,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并从中受到情感熏陶。)

1、抓住重点问题,引导学生读书体会,经历情感体验的过程。

我们知道贝多芬为穷兄妹俩弹了两首曲子,现在就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的前8个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他为什么要弹第一首曲子?又为什么弹完一曲又弹一曲呢?然后把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画出来反复读一读,试试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生自由读书,边读边体会。

3、师凭借问题引导学生谈体会,从中获得情感熏陶:贝多芬为什么要给盲姑娘弹第一首曲子呢?谁来谈谈自己的体会?

4、全班交流。

5、贝多芬怀着同情的心情给盲姑娘弹了一首曲子,那他为什么弹完一曲还要弹第二首曲子呢?你又从中体会到什么?

6、全班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灵活引导,可用交流引导体会,也可引导朗读盲姑娘的话体会等,使学生体会到贝多芬遇到知音时的激动)

7、谁还有不同的感受?

8、感情朗读盲姑娘和贝多芬的对话。

小结:通过刚才读书交流我们体会到,刚开始贝多芬是怀着对穷兄妹俩的同情来弹一首曲子给他们听的,可是接着他发现盲姑娘不仅非常热爱音乐而且非常懂音乐,他感到非常高兴、激动,于是产生了激情,要再弹奏一首。

(二)透过穷兄妹俩的联想,想象月光曲的内容,体会贝多芬感情的变化。

1、师:当穷兄妹俩听到这首曲子后,仿佛看到怎样的画面呢?请同学一边读课文一边画出有关的句子。

2 / 4

(学生边读边画出描写兄妹俩听着曲子产生的联想和想象的句子)

2、他们看到了什么?谁来读一读课文中的句子。

3、同学都来读一读这些句子,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试一试你能看到怎样的画面。(生再读书想象)(目的是凭借语言文字所描绘的画面,了解乐曲内容,为体会贝多芬感情变化奠定基础)

4、交流,读了这些句子,你看到怎样的画面?

5、穷兄妹俩听着这首曲子看到了这么美丽的画面!那这究竟是一首怎样的曲子?同学们想不想亲耳听一听?

6、播放音乐,教师感情朗读描写穷兄妹俩联想的句子,要尽可能使课文语言与音乐的旋律协调。

7、同学们都来读一读这些句子,试一试透过乐曲和穷兄妹俩的联想,你能体会到贝多芬怎样的感情?(继续播放音乐,学生读书)(目的:着重凭借语言文字,其次是音乐的烘托,体会到贝多芬感情的变化)

8、学生交流读后的体会。

9、让我们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读出音乐的旋律,读出穷兄妹俩的惊喜,读出贝多芬感情的变化,(齐读第九自然段)。(目的:使学生在感情朗读中情感达到高潮)

10、师引导齐读最后一段:穷兄妹俩被这美妙的音乐陶醉了,而贝多芬更是万分激动,飞奔回客店,连夜把这首曲子记了下来,由此成就了这首世界名曲——《月光曲》。让我们齐读最后一段。

四、回顾全文,加深认识

1、朗读全文,再次质疑

这是贝多芬即兴创作的一首曲子,里面不仅表现了贝多芬丰富的想象力,更体现了他的这种对盲兄妹对贫苦人民的高尚而真挚的情感。让我们再一起走进这个故事,有感情地读一读全文,再来体会一下贝多芬创作这首曲子的过程。同时,看一看还有没有新的问题。

2、师:同学们,学了这个故事,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生自由谈自己的感受)

五、课外拓展

3 / 4

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对《月光曲》的创作过程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对贝多芬这位闻名世界的音乐家也有了更深的认识。

课后,同学们可以再找一首贝多芬的曲子或你喜欢的其他曲子听一听,边听边像刚才这样展开自己的想象,然后把你想到的景象写下来,大家共同交流。也可以继续查找有关贝多芬的资料,将这位音乐家的故事记下来,再次感受世界著名音乐家的高尚品格和音乐才能。

4 / 4

推荐第4篇:《a_o_e_i_u_ü》教学设计(自主探究)

《a o e i u û》教学设计(自主探究)

教材分析:

本课共有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6个单韵母a o e i u û,以六幅生动的画面作为学习6个单韵母的载体。为了帮助学生记住发音,字母旁边还出现了带有音节的短句子。目的是在语言环境中呈现复习巩固本课学习的6个单韵母,进行初步的语言训练。

第二部分是6个单韵母的书写格式及笔画、笔顺,便于学生能正确抄写字母。 第三部分是要求认识的5个生字。

第四部分是声调符号和6个单韵母的四声。 教学目标:

1、学会a o e i u û6个单韵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写。知道单韵母有四个声调,认识声调符号,能带调读a o e i u û。

2、认识5个生字。

3、认识书写汉语拼音的四线格,学习使用四线格。

4、在观察画面,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学习韵母,使学习韵母、认识汉字、读句子有机结合,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

5、在学习单韵母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看、听、说、拼、写的习惯。教学重难点:

1、学会a o e i u û的发音,认识声调符号,能带调读a o e i u û。

2、o的发音及a o e i u û第二声和第三声。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准备:

第一课时: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字母卡片、词语卡片 第二课时:字母卡片、教学挂图

第三课时:字母卡片、小黑板、多媒体课件、情境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出示本课情境图。

1 / 7

1、看图引导学生说图意:看了这幅图,你想说什么?(觉得这儿很美) 美在哪儿?(树林、草地、小女孩儿、小河、小蚂蚁、大白鹅、小乌龟、小金鱼都很美)

2、师:山村的早晨实在太美了,让我们走进这美丽的山村里,看看小女孩儿和这些可爱的小动物在做什么?看谁的耳朵最灵,能听到好听的声音呢!我听到小女孩儿唱a的歌,公鸡唱o的歌。(师板书a和o并在黑板上贴“公鸡”一词)。

我听到大白鹅也在唱歌。(板书e,贴白鹅一词)

我仿佛听到小蚂蚁、小乌龟、小金鱼都在唱歌。(分别板书i u û,贴金鱼、吐泡泡)

(二)师领读a、o、e、i、u、û及认识“了”、“公”、“白”、“金”、“吐”5个生字。

1、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还很聪明。画面上的这些小动物我们都看到“了”师领读生字“了”。

2、现在一边看画面,一边跟老师读:小女孩唱歌a a a;大公鸡打鸣o o o并领读生字“公”。

3、大白鹅拨水e e e。认识生字“白”并用“白”说一句话。

4、一只蚂蚁i i i;一只乌龟u u u;金鱼吐泡泡û û û。认识并齐读生字“金”、“吐”。

5、看图再读词语,师指生读“公鸡、金鱼、白鹅、我们看到了”。

6、男女生对读。

7、我指你读。

师:刚才同学们读的真不错!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课a o e i u û。

二、自主探究,学会发音。

(一)学习“o”的发音。

1、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大公鸡怎样打鸣?自己学一学。指名学一学。 师:公鸡发出的喔喔声短一些,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字母“o”的发音。 音:出示卡片,讲解范读,发o音(嘴唇拢圆,舌头缩,舌面后部隆起),课件发音。

2 / 7

2、学生齐读后指名读。编顺口溜嘴巴圆圆o、o、o。

过渡:小女孩听到大公鸡的叫声,马上起床,走出家门来到小草地上,小女孩在干什么呢?

(二)学习“a”的发音。

师:小女孩这么早起来练发音,她学习多么刻苦啊!指着小女孩的头发“a”说,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字母a的发音。

1、学生试着发音。

2、师正音,范读(课件发音)。

3、嘴巴张大a、a、a,自由读。

(三)学习“e”的发音。

师:听到小女孩优美的歌声,连大白鹅也被吸引来了,还唱起了歌呢?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字母“e”的发音。

1、师示范读,学生跟读。(课件发音)

2、做手势读,嘴巴扁扁e、e、e。

3、全班齐读。

(四)学习“i、u、û”的发音。(课件发音)

1、指导发音“i”。(口开得很小,嘴角向两边展开) 女生练读,男生练读,全班跟随读。

2、用同样的方法学习u、û,发“u”时双唇尽力合拢成圆形;发“û”时双唇扁形接近闭合,前舌向硬腭升起,舌位高,舌尖千万别卷起。

三、自主探究,记忆字形。

(一)看图片记字形。

1、同学们,你们能把a、o、e、i、u、û的形记住吗?

2、书上的图能帮助咱们记住a、o、e、i、u、û的形,请大家看图,想一想,有什么新发现,同桌交流交流。(生互相交流)

3、谁愿意把自己的新发现告诉大家?上台指图说。

生:我发现小女孩儿的头像a、大公鸡打鸣这个圆圈像o、水中白鹅的影子像e、蚂蚁的头上一点像i、小乌龟的形状长得像u、小金鱼吐泡泡时长得像û。

师:说得好!你们还有什么好方法记住a、o、e、i、u、û呢?

3 / 7

(二)编顺口溜记字形。

1、谁能编一编顺口溜呀?我们一起编吧! 师:水中一只鹅,它的(指挂图)„„ 师生:倒影——e、e、e。

2、(继续指着o图)谁来编?

生(齐):一个圆圈o、o、o;一只蚂蚁i、i、i;一只乌龟u、u、u;金鱼撅嘴û、û、û。

四、趣味游戏,巩固新知。

1、我会读字母卡片,a、o、e、i、u、û。(巩固音)

2、摘果子。(巩固形)

3、猜一猜。(你指我猜)

五、归纳总结:扩展学习。

1、师: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

2、有兴趣的同学把书上的画用上今天所学的字母讲给爸爸、妈妈听。

第二课时

一、启发联想,学习声调。

(一)复习导入。

1、抽卡片认读a、o、e、i、u、û。

2、指导说各字母的笔画数。

(二)出示图画,提问:请同学们看看这几辆车各在干什么?(出示图画) 生:一辆车在平路上行驶。 生:一辆车在上坡。 生:一辆车下坡又上坡。 生:一辆车在下坡。

1、出示图片,想想车的走法与a的四声的联系。一声“—”,二声“/”,三声“∨”,四声“\”。

生:借图认识四声。

2、指导学生读四声,配合手势:汽车平平走üüü(一声平),上坡慢爬ááá(二声扬),下坡又上拐弯ǎǎǎ(三声拐弯),下坡快降ààà(四声降)。学生跟说

4 / 7 打手势。

二、熟读巧练,突破难点。

(一)出示带调的韵母:按顺序认、点认、开火车认。

1、i在标调的时候要去掉头上的小点。

û在标调的时候不能去掉点,因为û去掉点就和u一样,所以不能去点。

2、按无序读四声,特别注意二声、三声的读法;分小组认读,男女生比赛读。

3、结合日常生活的一些音和字进行练习。妈妈的“妈”( )娃娃的“娃”( ) 打仗的“打”( )头发的“发”( ) 滑坡的“坡”( )脖子的“脖”( ) 我们的“我”( )沉默的“默”( ) 歌声的“歌”( )河水的“河”( ) 口渴的“渴”( )特区的“特”( ) 衣服的“衣”( )阿姨的“姨”( ) 椅子的“椅”( )容易的“易”( ) 乌鸦的“乌”( )图片的“图”( ) 五个的“五”( )耽误的“误”( ) 小鱼的“鱼”( )下雨的“雨”( )

4、请学生当小老师领读。

5、组词说短语,巩固发音。ü阿姨好!ō噢,原来是他! á啊?你说什么?ï哦,是这样吗? ǎ啊?是怎么回事?î哦!我明白了。 à啊,我爱祖国!

ã飞蛾,额头;ī衣服,第一 ě恶心;í移动,阿姨 â饿了,凶恶;ǐ已经,蚂蚁 ì意见,文艺

5 / 7 ū房屋,乌云;ǖ淤泥 ú无数,无用;ǘ金鱼 ǔ五月,中午;ǚ下雨 ù大雾,动物;ǜ体育

三、总结归纳。

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习了6个单韵母的什么知识?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复习声调:

1、手势指导,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声降。

2、变换顺序抽读a、o、e、i、u、û的四声。

二、示范指导、正确书写。

1、出示四线三格。(小黑板)

2、生说出四线三格的各部分名称。

3、示范写字母(多媒体课件演示) a、o、e、i、u、û

学生书写并明白:6个字母主要占格的具体位置。 a:第一笔左半圆,第二笔竖右弯。 o:从左上起笔,一笔写成。 e:从里面中间起笔,一笔写成。

i:占上中格,先写竖,写在中格,上下顶格;再写点。 u: 占中格,先写竖右弯,再写竖,两笔写成。 û:占上中格,u写在中格,两点最后写,四笔写成。

4、学生练习写a、o、e、i、u、û,师巡视学生的执笔方法,写字姿势。

三、练读短语及句子,强化记忆。

1、出示情境图,学生再次看图自主说出有关短语及句子。公鸡喔喔叫白鹅水上游啊,我们看到了„„ 蚂蚁忙搬家乌龟慢慢爬金鱼吐泡泡

2、指名反复读公鸡、白鹅、金鱼等。

6 / 7

3、小组对读。

4、全班齐读。

四、活动与练习。

1、“看谁读得准”。让学生自主动手做卡片,同桌之间互相考一考。

2、“翻开字典找一找”。通过翻看字典知道有的单韵母可以单独成音节。还可以通过翻看字典认识“阿”和“鹅”。另外,学生还能说出自己在字典里看到了什么。

3、用鼠标选出书写正确的拼音。(课件出示练习)

五、伴教锦囊。

a、o、e、i、u、û的发音方法:发a时,嘴张大,舌头居中,舌面中间微微隆起。发o 时,嘴唇拢圆,舌头缩,舌面后部隆起。发e时,嘴半开半闭,嘴角往两边咧开,舌头后缩,舌根稍抬。发i时,口开得很小,舌面前部抬高,嘴角向两边展开。发u 时,双唇尽力拢成圆形,中间只留一个小孔,舌头后缩。发û时,双唇成扁圆形,接近闭合,舌头向前,接触下齿背。

普通话的声调:普通话的全部字音有四种基本调值。“—”是第一声,表示阴平调;“/”是第二声,表示阳平调;“∨”是第三声,表示上(shǎng)声调;“\”是第四声,表示去声调。

7 / 7

推荐第5篇:尝试教学自主探究演讲稿

尝试教学自主探究演讲稿

尊敬的评委,亲爱的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让思维在教学的路上闪光》

身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我一直希望在我的教学中能让孩子不惧怕数学,而且从心里喜欢数学,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发现数学的乐趣。高效而轻松的课堂是我们教师的梦想,也是学校、家庭、社会的希望所在。因为它一方面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另一方面减轻了教师的工作压力。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进行尝试教学的实践,让我感受非常深刻。现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做法和大家一起分享:

我们经常说散文的写作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其实在数学的尝试教学中,也可以让一堂课变得\"形散而神不散\".在数学课中通过课前旧知识的准备,到情境的引入再到问题的发现到最后问题的解决,其形式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让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到数学的学习活动中去。在讲授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采松果》一课时,我所看到的教案都是千篇1律的将加法和减法分开讲,我的脑海始终在思考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打破思维的桎梏。尝试教学的模式打开了思维的新思路。摒弃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来尝试练习,由情境引出相应的新知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抛出了这样两个问题:1.你想解决哪个问题?2.你想用什么方法去解决?在课堂中我没有进行过多的干涉,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同学很快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我请他上台展示自己解题思路。若有不足之处,可请其他同学补充说明,也可提出质疑再补充、再质疑,知道问题的解决。展示的同学可以将名字写在自己的成果之后,同时作为小老师讲授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在课堂活动中我没有急于评价,让同学们尽情发表意见,最后由我和学生一起整理归纳本课重点。尝试教学让我充分认识到教师应该充分的信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组织能力。这样会让学生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的主动性,也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课堂形式虽然散乱,但整节课学生都是有目的有意识地去探索。作为教师特别是新时代赶在教育体制改革洪流中的教师应该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能在你的课堂上能力得以施展和提高,()我想我们的课堂必将更加受学生的欢迎,而我们更加发挥了教师的授之以渔的作用。

按上述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动机相当强烈,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除了从课本得到解题的策略之外,更能从分组讨论中得到更多的解题的方法。虽然过程中充满了无限的可能,但最后的结果总是回归课程所讲的内容。

应用尝试教学模式后,我发现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增强,常能举一反三,不需要教师题题讲解,可节省时间,多让学生板演或共同订正。通过合作学习,大家都能彼此互相帮助,使程度不一的学生,都能渐趋靠近,有利于提高整体的学习成效。有人曾怀疑,在现有教材及紧张的教学进度下,为何费时地实施尝试教学法呢?我认为学生有了探索能力和自学能力,能够举一反三,自己学习,反而能提高教学效率,发展思维,形成能力。另外,我想不管哪种教学法都不能死板地单独使用,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唯有配合创造性、多元化的教学设计,才能培养出高创造力的学生。尝试教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兼具认知、情意、技能的良好的数学教学模式,值得大家试一试。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个由诸多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缺一不可,我们在实施课堂教学时要全盘考虑,使每个要素都得到优化,从而更好地发挥其整体的效能。实践证明,课堂教学又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创造是无止境的,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地进行创造,才能永葆教学生命的青春。让我们一起努力,为促进学生的身心沿着全面、健康、和谐、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轨道发展,共同创建一个高效而轻松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而不断探索前进。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完毕!

推荐第6篇:自主 合作 探究

自主合作探究

------试谈中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培养

四川省乐至县吴仲良中学唐胜前

摘要:培养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是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何培养呢?一是要改变传统的课程观,树立大语文教育观,这是基础;二是要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这是关键;三是转变传统的评价观念,这是保证。

关键词:自主 合作 探究;内容 方法 评价

教育部制订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呢?首先应转变观念。《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四条基本理念,其中第三条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进一步指出:“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可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那么,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这种学习方式呢?

一、教学内容的确定是基础

传统的语文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把自己孤立起来。新课标在课程建设上,倡导要有大视野,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

语文课程是与现实生活有着天然联系的课程,如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土人情、国内外的重大事件,学生的日常生活等,凡现实生活中有的且适合语文课程的,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如把国内外的重大事件引进语文教学内容,笔者在授《“两弹”元勋邓稼先》时,在谈到邓稼先为开创中国核武器设计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时,就与伊拉克战争联系起来,并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科学与和平。

— —

1教师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活动场所,为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奠定好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关键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首先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1.教师要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一方面教师要实行教学民主,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另一方面教师又要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的学习给予有力的指导、引导、辅导,使学生的学习成为有效的学习、高效的学习。

首先,教师要热爱每一个学生。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打动学生,用自己对祖国语文的热爱之情影响学生,必然会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其次,教师要善于创设学习语文的良好环境。如校园的文化长廊、语文组的专栏、教室里的墙报、校园文学刊物等都能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课堂上民主、宽松、愉悦、融洽的学习气氛;师生之间平等对话、无拘无束地交流;教师不断地给学生以提问、发表、交流、展示的机会,并及时给予肯定……这些都是非常适宜学生学习语文的环境,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形成。

再次,教师还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充分发挥出“导”的作用。教师要在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伙伴、学习方式的前提下来“导”,在“导”中重视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引导并教会学生独立思考、质疑问难,引导并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引导并激励学生在学习中能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如笔者在授《鲁迅自传》时,问鲁迅回国是“因为我的母亲和几个别的人很希望我有经济上的帮助”,到底谁帮助谁?大多数同学都认为是:母亲和几个别的人帮助鲁迅。我首先肯定,若按现在的语法习惯来理解是正确的,但从当时鲁迅本人及其家庭情况来看,应该是鲁迅的经济帮助母亲和几个别的人,只是当时的文法句式与现在不同。这些都有助于学生的探究性学习。

2.努力体现语文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正确处理好课内、课外的关系。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首先,教师要不断开发并合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等一切可以利用的语文教育资源,密切联系现实生活、联系学生实际,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大语文实践的机会。如笔者在授《范进中举》时,当学完课文,师生共同归纳出本文的主题是揭露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后,我设计了两个讨论题:①假如你生活在当时的社会,你对科举制度是赞成还是反对?②联系你的学习经历,谈谈你对现在的考试(半期、期末、中考、高考)的看法。并单独用一节课,按每四人为一小组分组讨论。讨论的气氛非常热烈,赞成反对的不相上下。我趁热打铁按不同意见把全班临时分成两个大组,展开辩论,气氛空前高涨。辩论双方理由充分、事例典型、妙语连珠,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第2题则要求同学们写在作文本上,老师评阅后,又及时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当今的各种考试,并告诉同学们,我们国家正在着手改变评价方式、改革考试制度,并激励大家要趁年少努力学好各科知识,以报效祖国和人民。

其次,教师要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改变过去“读死书、死读书”和讲授式、问答式等单调的形式为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如讨论、游戏、表演、展示、欣赏、评价等,让每个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交流、合作、展示的机会,使语文实践活动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使课内、课外有机结合。如笔者在授《变色龙》时,就让学生自编自演课本剧,并在课堂上表演。五名同学分别扮演警官、巡警、赫留金、将军家的厨师、独眼鬼五个角色,扮演警官奥楚蔑洛夫的动作、神态、语言都较成功,博得了全班同学的阵阵掌声。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锻炼了同学们的实践能力,还使同学们对小说的人物形象有了更鲜明、深刻的印象,有助于理解小说的主题,更有利于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培养。

总之,教师要通过有效的学习活动,通过师与生、生与生的交流,使学生不断进行自我组织、自我建构,在这种组织、建构中,逐渐提高语文素养,形成适合自己学习语文的方法。

三、评价方式的转变是保证

传统的评价观念是以单纯的考分为标准,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功能,重结果轻过程,严重影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禁锢了语文教学改革,不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形成。如何改革呢?

1.要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综合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2.考试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过程,使学生成长过程成为评价的有机组合部分。如学生平时表现和兴趣潜能、教师和同学的评价、自我评价和来自家长的信息等都应成为评价的依据。评价的形式要灵活多样,做到平时测验与期末检测相结合,口试与笔试相结合,开卷与闭卷相结合,分数与等级相结合。此外,还要灵活运用除考试外的多样化评价方式。

3.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更应重视定性评价。教师要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档案资料和考试结果进行分析,客观地指出学生的进步和不足,并提出建议。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多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采用激励性评语,尽量从正面引导。

4.转变教师传统的课堂评价方式,即对学生的回答给予简单的“对”或“错”的评价。新课程中出现的许多开放性问题,教师不能作简单的评价。如授《少年时代的毛泽东》时,针对少年毛泽东的“逃学”、“反抗父亲”,有同学认为是性格坚强的体现,值得学习;也有同学认为是不尊敬老师和父母的行为,不值得学习。对此,我们的老师能简单地说谁对谁错吗?

只有采用了正确的评价方式,才能保证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形成,使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加强合作交流,积极探索,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总之,教师要在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评价方式的转变上多下功夫,重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的培养,真正提高中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推荐第7篇:自主发现探究

自主·发现·探究

——《有趣的拓印》教学案例吴秀开

一、教学理念

探究性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的实践,突破了以往一般意义上的美术教学课,把学生的学习方式,引领到自主发现、自主探究的过程。本课正体现出这样一种教学思想:教学不以灌输知识为重,而是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着眼于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到解决问题,运用综合知识进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这是我国当前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美术课程标准的精神所倡导的,是新的教学理念在教育教学中的具体实践。

二、教材分析

《有趣的拓印》这一课是湘美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的内容。本课的设置是为了使儿童在活动中来认识、发现和体验实物纹理所具有立体感、浮雕感和形式的美感,在运用蜡笔等工具皴涂后就可以获得相应的形象,这种简单的方法是学生易掌握的。在本课的图例中展示的自然纹理和实物纹理,是为了引导学生去寻找发现更多纹理清晰的实物,教学中引导学生体验多种颜色、形式拓印,在作业中体现操作能力、创造力,使实物的纹理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呈现。

教学情景一:

(教师“变魔术”激趣导入后,学生兴趣盎然,让学生尝试表现。)

实践操作,自主探究 :

1.学生动手拓印。(教室伴随音乐)

结果:有的同学拓印成功,纹理清晰,有的却没有出现纹理。师:让我们来找找原因吧。

2.请拓印好的学生演示拓印过程。

生:把树叶反面向上放好,盖上纸,用手按好后,再用蜡笔平涂。

大家一起夸夸拓印成功的同学,并找自己失败的原因。

生1: 我的树叶是正面朝上了。

生2:我一涂,树叶、纸动了。

„„

3.质疑,体验纹理。

师:树叶为什么要反面朝上才能拓印出纹理呢?大家摸一摸树叶的两面,有什么感觉?

生:正面光滑一些,反面不平不光滑。

师:大家真聪明,树叶反面有许多纹理,是凹凸不平的,所以我们在拓印时只有拓印反面才能印出漂亮的纹理,而正面没有凹凸不平的纹理,就拓印不出花纹了,所以,我们印之前要仔细观察,只有在凹凸不平的纹理上才能印出来。

教学情景二:

师:大家除了用蜡笔拓印外,还可以用什么笔拓印也能让花纹展现出来呢?

生1:我今天没有带蜡笔,用铅笔侧着涂也可以印出花纹。 生2:老师,我还有更好的办法,把东西直接盖在橡皮泥上,也能印出花纹。

教师积极肯定学生做法。

教学情景三: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物品有美丽的纹理,都可以拓印出来。

电脑课件展示,让学生拓展思维。

师:大家觉得美吗?其实美就在我们身边,请同学们注意观察我们身边的物品,你看看哪些可以用来拓印?

师:下面大家可以选择你想拓印的物品,开始拓印吧。(学生自主创作)

„„

结果:同学们有的印出了课件展示的物品的纹理,有的同学非常善于观察,找到了身边的文具盒、水彩笔盒、矿泉水瓶盖子、钥匙、书包等物品上的凹凸图案,印下了各种美丽的花纹„„

几点启示:

一、培养一双会操作的手

“手是意识的伟大培育者,又是智慧的创造者。”动手操作体验是让学生由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必要手段。教学活动中,以学生操作为主,首先是学生尝试操作,感知拓印的基本方法,怎样用笔和怎样把握力量的轻重;其次是学生操作表现,在实践

活动中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另外在感受实物纹理凹凸特征时,也是由学生动手摸,感觉比较后说出来的,让学生直接体验到实物纹理所具有的凹凸感(立体感、浮雕感)。通过学生的操作和动手感知,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培养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美术课程标准》中提出“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责任感,并培养他们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这是《美术课程标准》提出美术课程的基本价值体现。本课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课件展示的图片——生活中的美丽纹理,开阔学生的眼界,拓展学生的思维,进一步让学生自主创作表现,这样学生自觉地用眼光搜索身边的带各种纹理的物品,收到了意外的好效果。同时,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三、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大胆探究的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是江泽民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谈话中关于人才素质、教育方向的精辟论述。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在该课教学活动中以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为主,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利用各种材料表现身边的美丽纹理,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首先,在尝试操作中,我没有用讲的方法去直接告诉学生怎样拓印,而让学生

自己动手尝试操作,在操作中自我体验,寻找、发现问题,通过交流、体验,总结找到正确的拓印方法,这样比教师讲更有效。其次,在学生掌握了正确拓印方法以后,我再提出:“除了用蜡笔还可以用什么拓印呢?”鼓励学生进一步思考、探索,尝试用各种材料,在实践中发现,拓印不止能用蜡笔,还能用铅笔、橡皮泥„„让学生单一的蜡笔拓印形式,得到更宽的发展,让学生更能体验拓印带来的乐趣。第三,在学生自主创作表现时,鼓励学生大胆以身边的各种带有美丽纹理的物品为底版,表现拓印身边的美丽纹理。教学效果出现了大量的纹理是教师在引导时没有展示的纹理,足以证明学生的观察能力、表现能力、探究能力得到了一定发展。

让我们尽力培养孩子们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勇于发掘孩子们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个性和谐的发展,努力培养创新型人才而尽自己之力。

推荐第8篇:自主探究学习

自主探究学习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运用已知去探索未知,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和做“主人”的能力。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尤为重要。” 而语文课程就是要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使他们成为知识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满足每个学生发展的基本需求。 

一、引导发现,注重自主探究的尝试性。

爱思斯坦曾说:“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发现是自主探究的开始。由于好奇是儿童的心理特点,它往往可促使学生作进一步深入细致的观察、思考和探索,从而提出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提出问题,自主合作探究,不仅仅是一个方式方法问题,而是一种教育观念的问题,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反映。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绝大多数教师已形成共识:只有坚持启发式教学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指出:“想让你的雇员、学生或孩子发展创造性智力的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将你自己树立成一个具有创造能力的角色榜样。”如果我们能营造一个积极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成为“问”的主体,成为一个“信息源”,那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被大大激发。因为学生提问题总是以自身积极思考为前提的。正因为这样,我们说教师与其“给”学生10个问题,不如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产生”一个问题。如“全世界粮食发生短缺”对这个问题世界各国的孩子理解大不一样的:非洲的孩子不知道什么叫做饥饿,因为他们一直生活在饥饿中;欧洲的孩子不知道什么是粮食短缺,因为他们一直生活在富裕中;美国的孩子不知道什么是全世界,因为在他们的心中只有美国;中国的孩子不知道什么叫当今问题,因为我们的孩子只知道答案,他们从来没有发现问题的习惯,没在老师面前说过“不”。

只有学生自己主动提出问题,主体作用才能得以真正的发挥,才能体现自主探究发现。因此,教师要随时注意挖掘教材中隐藏的“发现”因素,创设一种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使教学过程围绕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而展开。如教学《麻雀》,我讲到:“老麻雀奋不顾身地救小麻雀”从而体会了伟大的母爱,随即有一个学生胆怯的说:“课文里并没有说老麻雀是公的还是母的。”我微笑的表扬了这们同学敢于质疑,敢于提出不同的看法;这时其他同学的思维也被激活,大家再次深入读课文,通过小组讨论、探究、交流后,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亲子之情。” 

二、鼓励参与合作,追求自主探究的研究性。

1、创设条件,激发兴趣,提供自主探究的氛围。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未来社会呼唤具有个性和合作精神的人,需要创新型、探究型的人才。我们必须相信孩子,乐于为孩子提供“探究”所需要的时间和空间,并且给予积极的配合与指导。教学中,只有创设条件,提供他们主动参与的空间,自主探究的效果才能得到增强。当代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只有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对课堂学习才有一种安全感,才敢于真实地表现自己,充分表现自己的个性,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如教《曼谷的小象》时,学生提出:“小象的鼻子有哪些功能?”针对学生的质疑,组织学生开展“小象鼻子功能”的探究性学习。学生通过读课文、查阅资料,发现小象鼻子能“掀”——有“手”的功能;能“撬”——有“棍子”的功能;能“喷水”——有“刷子”……



2、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提供自主探究的动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每一个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应该有一定的选择探究问题的权力,如果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自己的喜好去探究,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肯定非常浓厚,探究也会更深入、更持久。如在作文课中,写你喜欢的一种小动物——蚂蚁,教师不急于让学生马上写,而是让学生到野外去观察、探究蚂蚁吃什么,为什么它的力气那么大?为什么能预报天气等问题?学生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津津乐道地探究着,课上探究得还不够,回家后他们继续研究。每个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充分行使了自己的权利,充分享受着探究的乐趣。



3、建立合作小组,提供自主探究的合作伙伴。

按照建构主义的教学论,学生是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建构对事物的理解,由于已有经验、文化背景的特殊性,学生对事物的理解会各不相同。合作学习能使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或批判,从而建构起新的和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也增强了集体精神和合作意识。所以,在自主探究前先建立合作小组,将不同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性别、个性的学生分配在同一组内,组成4人或6人的小组,促使合作学习小组形成“组内互助合作,组间相互竟争”的氛围。在自主探究中,各组进行有计划的合作学习,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

4、选择合适的问题,加强自主探究的实效性。

在语文教学中,可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运用探究性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探究性和发现的能力。如教《凡卡》这篇课文,我引导从“我没有指望了,我的生活连狗都不如”这句话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学生反复读这句话,并自主提出问题:“凡卡为什么会觉得自己连狗都不如? „连狗都不如‟表现在哪些方面?”有的学生提出:“文中几次提到狗,有哪些狗?”显然这些问题无法简简单单地回答,学生把文中联想部分和信的内容,“学徒生活”和“莫斯科见闻”串联起来自主探究,并进行讨论。他们发现:原来凡卡的遭遇不如爷爷身边的狗,狗可以得到主人的宠爱,无忧无虑;不如莫斯科城中的狗,它成为富人家的宠物,吃喝不愁。他们从而进一步体会到:凡卡确实过着连狗都不如的生活,这封信是他绝望中的呻吟,是对黑暗社会的强烈控诉。这样的讨论与探究,使学生提出的问题得出正确的答案,使主体参与落实到实处。探究的过程,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初步学会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 

三、放手实践,品味探究成败的过程性。

“落在猫脚里的夜莺是唱不出歌来的。”限制过多,指导过细,学生不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只有给予表现自我的自由,给学生以心灵的解放,学生才有可能自由表达。所以,自主探究要重过程,注重学生的“体验”,学生只有在参与探究过程中去深刻体验成功,体验挫折,体验合作,体验质疑,体验挑战,才能健康成长。只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条件,学生的表现会让我们去喝彩!即使探究失败了,对学生也是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的。如:教学《暮江吟》,学生在学诗句“一道残阳辅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时,同学提出“辅”字能否用其它动词呢?“瑟瑟”的意思是“碧绿”,能把“瑟瑟”换成“碧绿”呢?学生针对这两个问题进行深入自主探究。

当然,在多数探究中,教师要适时给予适当的帮助、引导,从而使探究在经历了一段努力之后有所结果,让学生体验到收获的喜悦和兴奋。否则,总是探究不出什么结果,学生也会丧失对探究的兴趣和信心。



四、张扬个性,培养自主探究的独创性。

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鼓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赞赏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适时地把他们的新想法,新创意,新探索引向主动学习,主动发展之中,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通过不同的途径,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这样不仅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开阔了思路,同时也促进学生养成善于求异的习惯,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贝费里奇教授说:“独创性常常在于发现两个或两个以上探究对象或设想之间的相似点,而原来以为这些对象或设想彼此没有关系。”人们在理解知识的过程中,习惯运用某种思维方式,便会产生定势心理。在教师的教学中,创造多样化的思维环境,提高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和广阔性。教师在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创设思维情境,千方百计地为学生提供创新素材和空间,用“教”的创新火种点燃“学”的创新火花,才能有成效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独创性。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保护儿童个性,千万不可以以成年人的所谓理智去律令孩子们。引导学生批判地接受前人的各种成果,形成不唯师、不唯书、只唯实的思想观念,不断超越自我,逐步形成自我发展的能力。如教学《坐井观天》时,教师讲到:“青蛙在井底不了解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当即有一顽皮学生抢白:“不对,青蛙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不敢出来;因为如今有很多人爱捉青蛙下酒,为保护自己的生命,尽管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还是不敢跳出来。”这时教师应加以引导,从而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使学生的个性得充分的发展。又如教《穷人》的结尾只写到“桑娜拉开帐子”便戛然而止,这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也给学生尽显个性的好机会。

推荐第9篇:《自主探究》读后感

《自主探究》读后感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教师进行教学后,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课堂教学的有效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任务或者教学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有效的课堂教学应当取决于课堂教学的内容与教学目标的设定及实现的程度,有效的课堂教学就是要追求学生学习的内容、发展程度与预设尽可能地接近。我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里仅从关注学生自主探究,提高课堂有效性方面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1、在问题情境中自主探究

探究性学习是以问题为主导,通过提出问题,促使学习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间制造一种不协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产生探究欲望,促使学习者学习,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促进学生开展积极主动的学习活动,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切入口。如:学习“圆的周长”一课,教师出示一个用铁丝围成的圆问:怎样量出这个圆的周长?(化曲为直)接着教师再出示一个圆形纸板,怎样测量这个圆形纸板的周长?(滚动法)又问:怎样测量圆形花坛的周长?(测绳)最后教师用一个带线的小球在空中转一圈,怎样测量这个小球转动轨迹所形成的圆的周长呢?还能用刚才用过的方法吗?不行,学生思考。下面我们一起研究圆周长计算的问题,学生自主探究。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设置一个个问题,引导学生经历由疑问到讨论到解疑再到疑问,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新知,思维得到有效的拓展,自主探究的欲望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

2、在操作活动中自主探究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对自己在数学实践中获得的知识最牢固,理解也最深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实践操作,让学生手、口、脑等各种感官参与学习,在活动中发展探究能力。如:“长(正)方体的认识”,我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有的学生把牙膏盒的面剪下来比较;有的在纸上描出长(方)方体的各个面进行比较;有的用尺量棱长……,学生通过剪一剪、量一量、画一画、比一比、说一说等实践活动,逐步了解了长(正)方体的特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动手动脑,直观感知长(正)方体各个面棱的特征。

3、讨论交流中自主探究

教学中,可以在教材重点、难点或易混淆的知识点处,发现或概括规律沟通知识间的联系时,解决开放性问题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促使学生在多向交流中自主探究,共同提高。如四年级“统计与可能性”分段整理数据,号鼓队买队服,服装分大中小号,身高120 -129厘米 做小号,130 -139厘米 做中号;140 -149厘米 做大号。你知道每种服装各买多少套吗?引导学生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明确要统计不同身高的人数,让学生自主探究整理统计的方法,讨论交流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再让学生对数据分段整理,填写统计表,得出解决问题的答案,这样在解决问题的策略上展开讨论,学生在交流中充分参与,互相启发,拓宽了解决问题的思路,也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里讨论的时机要安排在学生经过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后,讨论的问题要有思维含量和讨论的价值。教师要发挥引导点拨和激励作用,掌握好讨论的方向,逐步将讨论话题引向深入,使讨论能达到预期目的和预期效果。

4、在猜想验证中自主探究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分析比较学习材料,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对事物本质做出合理猜测,从而获得探究知识的线索和方法,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学习“三角形内角和”,先出示一块三角板上三个角的度数,学生求得每块三角板上三个角度数和都是180度,鼓励学生大胆猜任意一个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然后组织学生自主探究验证猜想,有的学生量任意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和是180度;有的学生把三个角剪下来拼成了一个平角;有的学生把三个角折成了一个平角;还有的学生长方形沿对角线剪下,每个三角形内角和的度数都是180度,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获得了知识。

5、在巩固练习中自主探究

教师设计练习不仅有利于学生巩固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及实践能力的培养。新课标要求教师应帮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如学习“比例尺”后,让学生测绘学校教学楼平面图,学习圆的知识后探究车轮为什么做成圆的,引导学生用圆的知识解释,让学生测硬币的直径等;学习圆柱和圆锥后,计算沙堆或稻谷堆的体积和质量,从中让学生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到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带来的愉悦和成功,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不仅仅体现在以上几个方面,自主探究教学的过程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交替循环的,在强调自主探究的同时不能排除包括接受式在内的其他学习方式。总之,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努力给学生创造自主探究的机会,让学生经历知识发生、发展、形成和应用的过程,使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提高课堂有效性,让学生获得终生可持

推荐第10篇:自主探究式

z自主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自主探究式教学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进入新世纪,以科技创新为基础,以经济全球化、停息化为主要特征的发展潮流,正把人类社会带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创新时代。现代教育现代教育必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使受教育者不但要学习知识与技能,而且首先要学会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是世界性基础教育改革的潮流,也是终身学习理论的具体实践。

自主探究式教学是对我国传统教育反思的结果。审视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过分注重教师的教,忽视了学生的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和手段滞后,教育内容琐碎,问题探索缺失,思维含量低;教育机械、沉闷、程式化,使学生失去了生命的灵气和学习的乐趣。这样的学习限制了思维,束缚了思想,背离了学习的本意和目的,既不符合人自身发展的规律,也不符合社会发展对人力资源开发的需要。实施自主探究式教学,改变过分强调“接受式”学习的现状,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使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能动性真正得到张扬和升华。

自主探究式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面对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生产过程日益智能化以及新科技革命带来的挑战,现代社会急需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个体创造潜能的发挥,首先依赖个体主体性的充分体现。弘扬人的主体性是现代教育最重要的特征。现代教育越来越重视每个人一生的发展,越来越关注每个学生潜能的开发和个性的发展。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也是跨世纪教育变革的根本任务之一。自主探究式教学可以改变学生在原有教育、教学条件下所形成的那种偏重于记忆和理解、立足于接受教师知识传授的学习方式,形成一种主动探求知识,并重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手段。

自主探究式教学是推进教师教学行为变革的重要方式。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师教学行为是新课改目标得以实现的桥梁和中介,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要具有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倡导并指导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主动体验、敢于创新,主动地自我发展;可见,新课程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相应变化,“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在对待教学关系上,强调帮助、引导;”“在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强调合作。”而“自主探究式教学”将有效地推进教师教学行为的变革。

自主探究式教学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有效手段。学生学习行为的转变,被看成是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和核心任务。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自主探究式教学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有助于牵引出学生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甚至生存方式的转变。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也会因此得到真正的张扬和提升。学生不仅将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且还将成为生活的主人,主宰自己命运的主人,将会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幸福的人。

自主探究式教学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理想选择。教学改革旨在打破传统教学束缚学生手脚的做法,遵循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观念给学生发展以最大的空间,并能根据教材提供的基本知识把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课堂教学选用自主探究式符合教学改革的实际,并能满足改革者的心理需要。可以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探究,在质疑问难中探究,在观察比较中探究,在矛盾冲突中探究,在问题解决中探究,在实践活动中探究,从而使班级教学焕发出生机勃勃的活力和效力。给教师提供了学习别人和对比自己的机会,也提供了认识自己和认识学生的机会,破除“自我中心”,促进教师在探究中“自我发展”。“自主探究式教学”便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理想选择。

自主探究式教学是实现我校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和保证。⑴深化课改研究成果的需要。我校研究过两项市级课题:《读报活动教学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作用与影响的实验与研究》、《农村小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与实验》。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取得了系列成果,这些成果需要推广和应用,还有些问题需深化研究;“贫二”子课题“农村小学教研新构想”在教研工作中得到实施并坚持不懈,但这种常规教的组织格局,需要注入深化研究的活力。⑵创建学校特色的的需要。作为市级“教学研究示范学校”、“教育科研实验学校”和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重点学校”,该课题将有助于创生其特色,深化其内涵。⑶发展学校理念的需要。我校提出的学校“培养目标”是:“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具有特长,适应未来学习和生活的现代中国人”;教学理念:“用教学科研创造教学辉煌,用教学新理念和高科技创造教学高效益”;学习理念是:“用科学的方法学习,用生命的灵气学习。”

探究性学习的研究,我国从上个世纪90年代就开始了。而与之相关的研究,国内80年代后期就已开始,如北京师大林崇德教授的“学习与发展”研究;东北师大附小“主体性教学模式”的探索;上海市课程发展研究所、课改综合研究课题组“培养学生的发展性学力与创造性学力的课改目标”;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科学研究所“小学生及幼儿创造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验”;四川广元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读报活动教学实验”;江西的“高中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研究”;江苏的“浅谈信息技术课程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四川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师教学行为的变革的理论与实践”;等等。这些研究,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的能力和习惯,推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及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转变,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等方面,从理论与实践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以上探索,或侧重于学生发展的“自主性”,或侧重于学生发展的“创造性”,对“自主探究式教学”的研究,仅侧重于模式的建构,针对农村教育现状开展的研究则更少。本课题与以上研究相比有以下突破:

1、强调自主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的整合;

2、探索在农村小学的现实背景下开展自主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和操作模式。

3、从理念到实践,对农村小学自主探究式课堂教学做更深层次的立体化研究;

鉴于此,对自主探究式教学进行研究,有效变革教师教学行为,努力提高教师教学能力,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广和深化课题研究成果,构建新的校本教研运作样式,全面推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就显得十分重要。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终身教育理论,“教育不在于获得有用的知识或技能而在于发展求知能力,不在于学习而在于达成理解,不在于获得信息而在于完成智慧。”未来的社会,需要的不是仅仅掌握了一定知识技能的工具化的人,而是具有求知能力和发展智慧的可持续发展的人。教育不再是仅仅为了适应就业的需要,教育将贯穿于学习者的整个人生,终身教育已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素质教育理论,素质教育是面向未来,立足新世纪的全面教育,是以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和谐发展的教育,“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应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认知心理学的学习和教学理论中的加工过程论、认知结构论。该理论非常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马斯洛·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管理心理学和强调实现人的潜力的最大发展,提出以人为中心,发展为本,注重激发师生的创造性和自主性。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调有意义的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主张建构性的学习、积累性的学习,强调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课堂教学活动应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现行教学改革更注重陈述知识的程序性,策略性教学过程。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认为,不要把人当作被动的接受者,应当把人当作自主参与与探究知识过程的人。实施自主创造教育,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自由、宽松、探究的思维空间,培养创新意识,调动学习的自主性。斯瓦布认为探究学习的过程,是在儿童对客观事物进行探究的过程中,通过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去自主探究,发展他们的探究意识和能力。社会学也认为极大地发展人的创造性和潜能的同时,培养人对社会的责任感,主体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实现自主探究学习知识是社会责任感的具体体现。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强调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习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为出发点,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学习的过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智育工作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于是,在教学中注重改革教与学的方式,发展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意识、习惯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便已显得尤为重要。

综上所述,我们从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及教学论等方面看出,实施自主探究式教学,有其丰厚的理论指导和支持,是本课题实施研究可借鉴的理论依据。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构想

(一)研究范围的界定

该课题的内涵包含着两层意思:第一层什么是农村,什么是自主探究式;第二层什么是自主探究式教学。

这里的“农村”是指:经济欠发达,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教育教学资源缺乏,设施设备简陋,班级容量较大,教师素质不高,学生知识面窄等,相对城市,区域性落差较大的广大地区;这里的“自主”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并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始终把学生的学放在教学的中心位置,学生要自觉主动地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探究”,就其本意来说,是探讨和研究。探讨就是探求学问,探求真理和探本求源;研究就是研讨问题,追根求源和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

“自主探究式教学”,就是以自主探究为主的教学。具体说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这里的“自主探究式教学”有如下几个主要特征:

1.它是以农村教育的现实为背景开展的教学研究,而非广义上的教学研究活动。

2.它是以自主、探究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及其相

互促进,并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本组织形式,而非唯一的教学方式。

3.它是适宜于多样化的科目和不同学段,并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活动形式,而非局限

于理科课堂,并针对个别优生的教学方式。

4.它是在辩证处理学生与教师有效指导下的教学活动,而非流于形式的花样翻新和表

面热闹。

5.它是对传统教学的扬弃,在于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式学习,而非对接受式学习的否定。

因而,本课题以农村教育的现实状况为背景,其研究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作为自主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导师,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浓度,评价探究的成败。学生作为自主探究式课堂教学的主人,自然是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明确探究的目标,思考探究的问题,掌握探究的方法,敞开探究的思路,交流探究的内容,总结探究的结果。由此可知,自主探究式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参与的活动,他们都将以导师和主人的双重身份进入自主探究式课堂。

(二)研究目标

研究成果目标:探索出一套适于农村小学课堂教学中开展自主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和操作模式,及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学校目标:构建新的校本教研运作样式,大力推进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教师目标: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转变教师教学行为,培养具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创新精神的新型学科骨干教师队伍。

学生目标:有效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三)研究内容

1、农村小学自主探究式教学目标的研究与实践。

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学观念转变的重要标志,是指导与形成小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依据。确立教学目标必须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必须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使每个学生都学会学习。一方面,课堂教学目标的确立应紧紧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另一方面,应正视和科学处理课堂中教学目标的“预设”、“预设生成”与“非预设生成”。

2、农村小学自主探究式教学实施策略的研究。

自主探究式教学围绕怎样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和加快新型人才培养这一主题,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和培养团结协作精神,为其终身学习、与时俱进奠定良好基础。其实施策略主要包括课前、课堂及课外实践活动三方面。

课前实施策略:教师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创新教学设计策略;学生预习、收集有关材料等的策略;

课堂实施策略:创设问题情境、提出探究问题、学生自主探究、教师解疑导拨及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策略等。

课外实施策略:学生投身社会实践的策略;开发和利用农村丰富的自然资源,促进新课程教与学的策略。

3、构建农村小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研究。

学校将以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从小善于创新,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为目标。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自主学习为途径,合作讨论为形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在实践过程中,贯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基本模式:激趣引题—独立探究—合作交流—研讨评价—拓展应用

课堂教学中的实际操作模式根据特定的学习者、具体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环境的不同做适当的调整,或创建新的课型模式。

4、自主探究式教学对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研究。

自主探究式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创新过程,而非学生在预设框架内机械被动的回应,教师在教学中会不断遇到新的疑问。要解决教师在课堂中遇到的实际教学问题,改善教与学行为,“实践+反思”的行动研究,将显得十分必要。行动研究的过程,将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引领教师走专业化之路。

5、自主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研究。

实施自主探究式教学,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扩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6、自主探究式教学推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研究。

自主探究式教学的研究,将有助于落实校本教研制度,促使学校走校本教研课改之路,提升新课改内涵,充实新课改理论,全面推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第11篇:小学自主探究学习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学习教学模式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参与实践是相当有必要的,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呢?现将有关做法介绍如下,供同行们参考并予以指正:

一、模式解读

模式基本流程:

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自主探究 相互交流 总结评价 巩固应用

1、创设情境、明确目标

教师采用启发讲解、以旧引新、设疑激趣等多种方式创设自主探究学习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同时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增强学习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学习新知识铺路搭桥。

2、提出问题、启发诱导

质疑是创新的开始,一个好的问题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教师要有意识的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并通过点拨、启发、引导,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让他们自主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使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3、自主探究、设疑质疑

我们要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围绕探究的问题,自己决定探究的方向,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探究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倡导探究、发现学习的方法,并在理解知识的同时提出问题,或由教师根据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或知识的关键处自我设疑挑战学生,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4、相互交流、合作探究

组织小组学习:通常同桌或四人异质小组对探究结果进行互相讨论、互相补充、互相学习,让每个同学都发表自己的见解,充分发挥生生间的互补作用,为全体学生,尤其为学困生提供更多的课堂参与机会,并将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全班共有的认知成果,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及合作能力。

5、总结评价、加深体验

评价,既有学生小组间的互评,又有组际的评价,还有教师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评价。评价的内容主要涉及两方面:一是对学生解决问题获取新知的思考方法的评价,重点是提炼出数学的思想方法;二是对学生思维的积极主动性进行评价。

6、巩固应用

7、拓展引伸 教师要以教材为依据,密切联系生活,以学生实际为出发点,以学生接受性为尺度,挖掘问题的多向性,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分层分类设计具有拓展性、开放性、探究性的练习,为每一层次的学生设计可选择的空间,促使学生人人都能参与、个个都有收获。

二、尝试实践

1、问题来源

有问才能探。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注重情境的创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多角度、多渠道引发出面临一种熟悉但又不能一下找出决策的探究问题,以促使学生去思索、去探究。

(1)设计探究问题

教师在研究教材中,设计一些探究问题,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主动探究新知。如教学“分数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时,先让学生任意说出一些分数,老师很快判断出哪些能化成有限小数,哪些不能,然后再让学生验证。“如何判断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这既是教师为学生设计的探究问题,同时也是学生自身的需要,学生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

(2)鼓励发现问题

比如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时,教师出示课题后,问学生你想知道什么?可能学生会提出如下问题:①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②怎样求长方体的表面积?③学习这些内容有什么用?这些问题让学生通过积极思考后来提出来。由于问题是学生提出的,他们的思维处于最佳状态,渴望将这些知识弄明白,因而能积极主动的探索。

(3)从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

如学习比的知识时,让学生思考:“比的后项不能为0”,为什么在球类比赛中会经常出现“2:0”、“3:0”?学习圆的认识时,让学生思考,看马戏团表演,观众总是围绕表演者形成一个圆形,这是为什么。由于学生急于想知道其中的道理,探究的热情就会涨高。

(4)在认知冲突中产生问题

如学习圆锥体积时,首先让学生用实验材料(圆柱、圆锥、沙子),把圆锥装满砂子往圆柱里倒,学生发现三次正好装满,说明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 1/3。这时,老师出示一组圆锥、圆柱,请同学们看老师的操作,老师的操作结果是:用圆锥装满沙子往圆柱里装,装了四次装满,这时学生傻了眼,这是为什么呢?产生了冲突,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圆锥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1/3,有一个重要条件,那就是等底等高。

(5)将课本的结论改为问题

课本中有许多结论,如果直接告诉学生,这对培养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无疑是无益的。为此,我们经常把课本中的结论改为问题,让学生去探究。如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这是一种结论,改为“三角形的内角和为什么是180度?”再引导学生找理由,探究这个结论的正确性,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第12篇:“自主探究”五步走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五步法”教学模式

一、课堂形态名称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的教学行为也在变化着,我校的“自主探究五步法”教学在于从观念上和教学机制上,立足于孩子们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孩子们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中。教师通过“自主探究五步法”教学课堂模式的设计,把教学的目标、任务,转化为孩子们个体的学习兴趣,自觉要求和实现学习目标,完成学习任务的自觉的能动的活动。

在课堂上,我们老师力求让孩子们自己去发现、讨论和解决问题,充分体现了孩子们的自主性。让孩子们以自学探究为主,在课堂中进行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形成地位平等、情感和谐的师生关系。我校的“自主探究五步法”教学其本质就是让孩子们“爱学”、“会学”、“善学”,体现以孩子们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让孩子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体,从而达到了教学上的真正成功!

二、理论依据:

1、素质教育理论

实施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现在我们所进行的一系列的教育改革都是为了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培养素质全面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那么如何实施素质教育,理论家和一些有识之士进行了诸多有益的探索,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可供借鉴的经验。而在如何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人们探索更多的是课堂教学改革。毕竟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这是人们的共识,也是理论家和实践者集中更多的精力探索研究的中心课题。从素质教育理论出发,课堂教学应该建构起的理论观念是什么呢?一是课堂教学不是单一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挖掘学科资源,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孩子们多方面的素质;二是在课堂教学中,让孩子们充分掌握自我发展的主动权,激发孩子们自身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创造性地进行学习。“自主探究五步法”课堂教学模式从整个模式的建构过程上看,都是为了充分体现孩子们是学习上的主人这一观念。在课堂教学中给孩子们更多自我探索、自我展示的机会,最大限度地培养孩子们的自学能力。这完全符合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的要求。因此我们有理由说“自主探究五步法”课堂教学模式是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产物。

2、新课程改革理论

新课程改革是我国面向21世纪所进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课程改革。这一改革打破了过去单一以教材改革为唯一目标的局限性,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标准及教学评价等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而这些新的要求都以关注孩子们的发展为中心,把孩子们放在了一个中心的位置。由此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教学改革要求。如在学习方式上更多地倡导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内容上,由封闭的课堂学习转为开放式的学习;在教学管理上,由专制转向民主;在教学评价上,由重结果转向重过程的评价方式。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维度提出了新的课堂教学结构。“自主探究五步法”教学模式应该说其精神实质与新的课程改革的要求是相一致的。这一模式首先解决了学什么,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孩子们自己思考,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以知识为载体的学习过程中发展自己的能力、丰富自己的情感。在这一教学过程中,给孩子们了更多的自学时间,不再是老师包办代替,孩子们有充分表达自己思想的机会。同时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互相合作、相互探索,孩子们创造性思维也得到了有效的培养。新的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实际上也是希望达到这样一种课堂学习的境界。“自主探究五步法”教学模式是符合新课改理论的。

3、田保华局长关于道德课堂的理论

田保华局长提出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1)有效地把握和利用课程资源,避免教学内容的泛化;(2)既要充分发挥孩子们的主体性,又要把握教师的引导性,避免教师使命的缺失;(3)既要追求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又要力求避免教学过程的形式化。

田保华局长也提出道德课堂的四个坚持:(1)坚持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基础,在此基础上追求三维目标的全面落实;(2)坚持教材是基本资源,灵活运用、扩展、开发、构建多种教学资源;(3)坚持真正“学生”的主体性,也就是教师主导下的主体性;(4)坚持以启发探究式教学为主,追求教学方法多样化。

在我校的教学模式探索中,课堂上留充足时间使孩子们自主探究,体验脑力劳动的快乐,充分体现了孩子们学习的主体性,同时,目标的确定,情景的导入等又在老师的合理引导下;我们重视三维目标的整合与制定,重视目标的达成度;这些都充分体现了田局长关于道德课堂的思想与要求。

三、教学模式:

具体的教学模式分为五步,分别是: 第一步、明确目标,激情导入(3分钟)

让孩子们明确目标、探索方法是我们课堂发挥孩子们主体作用的先决条件。要让孩子们乐学新知,教师首先要明确目标,一堂好课必须有一个恰当、实际的学习目标,我们的老师会根据学习目标来设计学习过程、选择教学手段、组织教学进程,也就是说学习目标对课堂教学有导向性作用。因此明确教学目标是第一步,孩子们的学就有了目的,我们的教就有了方向了。孩子们的情感、意志、行为也都能协同活动。当然不同孩子们对目标的达成度可以是不同的,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孩子们个性的发展。

如:我校葛丽娜老师在执教《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节课时,是这样制定学习目标的:

1.孩子们通过探索,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等活动,初步认识转化的方法,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分析、概括、推导能力,发展孩子们的空间观念。

制定的学习目标中,体现了孩子们的自主探索,注重三维目标的整合,体现了学习的过程性。

其次,创设情境,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根据不同学段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激情导入就是对外界刺激比较强烈心理反应的导入方法。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励孩子们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在教学中,我们把孩子们看成有思想、有个性,与自己完全平等的人,用尊重、爱护、理解等情感去感染他们学习的动力,让他们活泼、主动、愉快地学习,就可以激活他们对所学内容或事物的兴趣,产生学习的激情,提高的教学效果。

同样,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中,葛丽娜老师是这样创设情境的:石道中心小学五一班和五二班的清洁区形状不一样,五一班的是平行四边形,五二班的是长方形。五一班和五二班的同学都认为自己的清洁区面积大,到底是哪个班的清洁区面积大呢?该情境从孩子们身边熟悉的情境引出问题,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愿望。

第二步、自学质疑,自主探究(12分钟)

自学质疑是孩子们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自己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疑问。学习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样的学习,才能真正让孩子们在矛盾中积极的展开思维,才能发展思维能力,培养解决问题能力,激发智慧的火花,引发孩子们强烈的求知欲。

在教学中,我们的教师会创设多种自主学习的活动形式,打开孩子们思路,让课堂质疑充满生命力!教师会注意引导孩子们寻疑、质疑,鼓励孩子们提出问题;引导孩子们释疑,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交流等方式释疑;孩子们敢问爱问是培养的前提,会问善问是培养的关键。在课堂中,创设良好的质疑氛围,有利于孩子们创新能力的培养。孩子们依据学习目标,自觉地把注意力投向学习的重点上,用以往的学习经验和老师提供的学习方法主动探索,并能针对重点询问进行圈划、批注或质疑问难。我们教师此时的任务是巡视指导、了解学情,给予充裕的自学时间,培养他们的自学习惯和使用工具书的能力,及时收集自学中的信息,注重圈划批注质疑方法的指导,让孩子们主动学习,主动求解。

如:吕幸朴老师在教学《圆的面积》时,先安排学生自学课本上的内容,学生通过自学知道了圆的面积计算公式,但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呢?这就引发了学生的质疑,从而为自主探究奠定了基础。

自主探究:就是学生通过小组学习,按照教师提供的研究思路和研究用具,开展小组探讨,研究工作。学生借助基本概念,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形式开展研究。通过用眼看、手摸、耳听、口说等多感官的综合运用,全面感知所观察的事物,从中发现规律性的知识,帮助自己和同学们理解、掌握所学内容。

如:贾松枝老师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学生按照老师提供的材料(等底等高的圆柱容器、圆锥容器和沙土)和研究要求,让学生有序的开展实验研究,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最短的时间,达到最好的效果。

第三步、小组讨论,分享成果(10分钟)

组织孩子们进行课堂讨论,把握教材的重难点,越是教材的核心问题越需要孩子们自己去理解,去积极参与,进入角色,才能产生预期的效果。我们学校姚伟红老师在执教五年级《彩色的非洲》一课时就进行了有效的小组讨论,同时孩子们也在享受着一次又一次的成功。

姚老师先让孩子们默读课文后,让他们思考这样的问题 “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表现在哪些方面?文中又用了哪些精美的词句来具体描绘非洲的色彩斑斓?可以做一下摘记,然后小组同伴交流,因为先给了孩子们独立思考的时间,让每个孩子们都拥有了自己的一片思维空间,在此基础上交流想法,各抒己见,他们已经经历了分析、讨论、归纳、综合的思维过程,他们一下子就打开了话匣子,讨论得很是热烈;在分享成果时,我们发现孩子们已经把文章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并用学到的方法对文本的语言进行重新组合、处理,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孩子们学的也是不亦乐乎,发言更是精彩纷呈。

这样的教学不仅仅训练孩子们的思维活动,还培育孩子们的思维品质,乃至促进素质的整体提高,都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课堂讨论才真正发挥了其高效!

第四步、交流汇报,巩固拓展(10分钟)

姚老师在开展“交流汇报”这个环节的教学时,她给孩子们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让孩子们从大量图片中走进非洲,以孩子们当导游的形式来介绍非洲,就这样我们跟随着孩子们来了一次不同寻常的非洲之旅:感受到了七彩的骄阳蓝天;看到了彩色的动、植物世界;走进了非洲彩色的日常生活;又欣赏到了非洲彩色的艺术,仿佛我们也是彩色的非洲人,在感受“天”与“人”和谐。孩子们在介绍非洲的活动时,既领略非洲的风情,又感悟非洲的色彩斑斓。

巩固拓展就是让孩子们在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延伸,就是引导孩子们通过学习、讨论总结出的新的知识规律来发现探究新的问题教学环节,这是孩子们学习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拓展环节有比较多的形式:文本之间的拓展、向读的拓展、向写的拓展、向生活空间拓展、从原文本向超文本的价值空间拓展。如:有些课文学完之后,孩子们已深深地被课文中的人物感染,那么我们就要很好的利用这种情绪,及时对孩子们进行思想教育,影响孩子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五步、自我回顾,归纳总结(5分钟)

此时让孩子们自我回顾学习过程,加深孩子们对新知识的领悟,充实完善已有的认知结构,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拓宽孩子们的知识面,有利于孩子们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老师的归纳总结是紧扣教学内容,着眼于孩子们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巩固、完善、提升。不仅仅是梳理知识,强调技能,强调结论,更应强调思想方法产生的过程。总结归纳,对于独立的一堂课而言,可能是一个终点,但对于一段信息技术的学习而言,它可能是一个新的起点。在总结归纳时提出新的问题,留下悬念,激发孩子们探索创新的欲望,把总结归纳作为联系课堂内外的纽带,拓宽孩子们视野,拓展孩子们思维,由此及彼,由点到面,促进每一个孩子们的全面发展。

四、价值 “自主探究五步法”教学模式改变了“你教我学、你讲我听、你说我跟、教师牵着孩子们走”的局面,紧密结合新课程标准理念与教学策略,培养了孩子们探究发现的情趣、态度和习惯;培养了孩子们自主探究的基本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多种途径,孩子们的心智得到启迪,求知的欲望得到了实现。

第13篇:三三五自主探究数学教学模式

“三三五自主探究”数学

课堂教学模式

大金店镇第四小学 2017年9月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是目前小学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促进学生智能同步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要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关键在于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结合我校的三三五教学模式和自主探究的课堂模式,努力构建自主合作的高效课堂。三三五教学模式是指:三个到位,三个明白,五个环节。三个到位即:预习到位;预设到位、训练到位;三个明白即(三个检测):课前明白学生的预习情况,明白通过课堂学生获得新知的情况,明白课后有学生还需课辅导情况。五个环节即:明确目标——自学尝试——精讲互动——当堂检测——课堂总结。结合我校的教学实际,我们进行了“三三五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尝试。

一、模式的特点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遵循儿童身心成长规律,尊重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在自我实践中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增强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二、模式的理论依据

⒈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并不是被动吸收知识、机械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而是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经验在各种自主活动中构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再创造”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遵循知识形成的规律,为学生提供有结构的材料,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交流的过程中,实现知识与创造潜能的同步发展。

⒉主体性发展教育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活动,即主体活动,是个体自觉地与客体(活动对象)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人只有通过主体活动,才能对客观世界发生作用,才能主动地认识客观事实,并在这一过程中改进和完善人本身。

三、遵循原则

⒈主体性原则:根据“面向全体学生和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的思想,在课堂教学设计中,要把学生主体性发展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是特殊的个体,都需要给予充分的尊重和关怀,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学好数学,不存在绝对意义上的差生,只要为他们提供思考、探究、表现的机会,实施有特色的教育,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就能得到不同的发展。

⒉自主性原则:根据“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主动发展”的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观察、思考、动手的机会,把整个教学活动设计成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究。在各个环节上增加学生活动的内容和时间,在学生活动过程中,增大学生提出问题的时空,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⒊互动性原则:根据“师生互动能使教学达到动态协调发展”的教育思想,在课堂教学设计上首先要考虑学生的主动参与。只有参与才能互动,它是发展学生自主性的有效前提。在教学中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学生全员参与,做到“形入、情入、神入”,从而达到师生、生生之间处于和谐的互动状态。

四、“三三五自主学习式”课堂教学模式概述:

(一)、三个到位

1、预习到位: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所处的位置组织学生展开预习,就预习的方法予以指导,

2、预设到位:教师课前预设知识的生成,预设问题的设计。预设学生思维发展的动向。

3、训练到位: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合理安排训练的内容,难易适度,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训练理解掌握所学内容。

(二)、三个明白

1、课前明白学生的预习情况

课前教师通过各种形式进行检查,熟悉学生对即将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确定哪些内容在课堂上粗略带过、哪些内容需要进行详细的分析讲解。哪些学生在课堂上目标是拔高,哪些学生的目标是在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帮助下理解所学。

2、明白通过课堂学生获得新知的情况

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和变化,适时设计深入浅出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大胆的发言。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展示交流等教学环节的设置,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学习和接受情况,及时地调整教学策略,让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吃饱吃好。

3、明白课后有学生还需课辅导情况

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课后明白哪些学生还需要辅导,目的是不让一个学生掉队。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练习检测教学环节的安排,教师应对课后辅导的对象做到心中有数,及时查漏补缺,转变学困生。

五、模式的操作程序

其课堂教学结构模式是:知识铺垫→情境创设→出示目标→自学尝试→讨论交流→精讲互动→训练反馈→课堂总结。其优点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教师容易接受,掌握和运用,它可以克服课堂教学的“随意性”和“满堂灌”,并能做到有的放矢,引导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积极主动地构建知识体系。具体的从程序上可分为以下五个环节:

(一)明确学习目标。

1、知识铺垫到位。

①关注学生知识经验基础 。②关注新知识的生长基础。

2、巧设导语,创设学习情景。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课堂开头,不仅能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会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促使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所以,为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每节课的开头,都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巧设导语,创设情景,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产生学习动机,及早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3、出示学习目标。

导入新课后,立即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学生清楚本节课要学习什么,达到什么程度。学习目标要简明扼要,通俗易懂。有时,也可以让学生在预习中,初步感知学习内容,自定学习目标。

(二)自学尝试,讨论解疑

(1)凭借教材或多媒体课件进行自学,并尝试学生自己解决问题。通过教师的“导”和学生的“探”,引导学生“各自为战”认真读书,积极思考,激发探索问题的主动性,让学生始终围绕本节课重点要解决的问题,主动查阅教材、工具书、做实验,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尝试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2)对于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同桌商量互助,或“分组分群”讨论、或全班“你一言、我一语”等多种讨论形式、并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带头作用,多角度、多层次的辨析,尽可能的相互启发,消化个体疑点,教师迅速准确发现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疑点和难点。

(三)精讲点拨,归纳总结

对学生具有普遍意义的疑点和难点,教师可采用两种方式处理。一是点拨,让疑点不同的几个小组进行讨论,教师深入其间获取反馈信息,适时个别点拨;也可以采用“学生教学生”的办法,让已经解决问题的小组的学生当老师,面向全班进行讲解,教师适时点拨。二是精讲,教师抓住要点伺机引导,使讨论围绕目标步步深入、层层展开,一语道破天机,收到教与学的高效率。

(四)当堂达标,迁移训练

实践课堂教学目标,并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的过程。

(1)达标练习要限时限量,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收集学生答题信息,出示答案,小组讨论,教师讲评,重点展示解题的思维过程;

(2)针对学生训练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及时进行矫正,补充补偿练习,给学生针对性训练的机会;

(3)设计适量有梯度的作业。

(五)回扣目标,课堂小结

课的结尾,教师要引导学生变维(改变问题的维度)、变序(改变问题的条件、结论)等方式来发散式提出新问题,并将新问题链引向课外或后继课程。

做到:重点内容,概括归纳,梳理成线,加深学生印象;

指出:易疏忽的知识薄弱点,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

总之,“三三五自主探究” 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引导学生“主动求知,主动发展”,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第14篇:自主探究教学模式课题小

12012049 引导自主探究 培养语文能力

——阅读教学有效教学模式探究与实践课题研究小结

龙岩市长汀县童坊中心学校

张兴群

上学期,我校经过积极申报,承担了省级立项课题《基于语文实践的有效教学模式探究》的子课题——《阅读教学有效教学模式探究与实践》的研究

。自课题立项以来,我们协调组织,健全制度,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理论,编写、印发学习材料,深入课堂,调查研究,寻找我校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掌握实验的第一手材料。教师根据自己班级的教学实际,围绕学校确立的专题确定自己的小课题,并在实践中反思,取得了一些成效,为继续更深入研究。现做一个阶段性小结:

一、分析现状,找准方向

课题研究是为解决学校的教学,存在实际问题而研究的。如果脱离了校本研究,那失去了研究的意义,是流于形式,是无效的研究。因此,我们从教师的组成结构、教师的教学行为、方式、学生的学习状况等方面深入分析。我们发现:教师给与学生的时间和空间太小,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很好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自主意识不强、问题意识薄弱,探究能力差。现有的,阅读教学模式不能适应学生的语文发展。因此,通过研究‚构建‘引导自主探究,培养语文能力’新型的阅读教学模式‛,作为我校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从而有效提高阅读教学效率,落实好小学阅读教学目标,全面提

高语文教学质量。

二、成立机构,保障措施

根据课题研究的要求,我们成立了课题试验小组,制定了各种研究制度,在教师外出学习培训和资料购置等方面予以充分保障,定期组织研讨活动,教研和科研相结合,从案例中研究,从实践中发现和反思,积极参加县教学研讨活动,写出交流的案例、心得和反思。

三、学习理论,转变观念。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课题的实施需要明确的指导思想和可操作的方法,这些都需要我们课题组成员广泛地学习和借鉴。因此,我们针对课题研究的需要,学习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新课程需要什么样的教学观念》、《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及《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建构主义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等与课题相关的材料、理论专著,邀请专家作专题讲座,组织教师观看名家名师报告和课堂教学录像、外出观摩学习等。通过学习,提高了教师理论水平,转变了教育观念、并自觉地把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视为己任,积极撰写心得体会,努力改进教法,着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四、以点带面,逐步推开。

研究起始,我们先确定两个试验班开展小范围的语文学科的研究。经过一学期的实践后,开始向其他班级和其他完小辐射。一是班级、学校之间结成合作研究伙伴,边学习、边研究、边交流、边总结;二是请有关专家来指导,把教师与专家结合起来协同攻关。我们针对课题研究的重点,围绕“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观和学生观”、“探究

性课堂教学的基本特点”、“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等主题进行思考和研讨,并扎实开展形式多样的课题组活动。如:“磨课”研讨活动、课堂赛教、教研沙龙、教师美文诵读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使我校的教研工作更加有声有色,教科研氛围,愈加浓厚。

五、持续深入 提高效率

为使研究进一步地深入,提高研究效率,接下来通过研究着重解决如下几个问题:

1、根据自主探究学习的目标和课改的要求,根据新的课堂评价标准,加强教师的学习和培训。今后加强教师培训、进修、外出学习,并聘请专家讲座、指导课题开展。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研究水平和课堂教学水平,努力建设一支具有较高现代教育素质和教育科研能力的小学学科骨干教师队伍。

2、积极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和课题研讨活动,课题研究的重点仍放在课堂教学上,积极开展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并提高实效性为主的青年教师“校内研讨课”活动,加强对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

3、每周在中心校开展教学研讨活动、每学期开展全镇性教学研讨活动,个案跟踪要进一步抓紧抓实,并进行案例分析。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案例收集与分析,认真总结推广经验。

4、建议各课题组之间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交流先进经验,共同为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献计献策。

六、存在问题与困难

(1)多数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仍还有待提高,教师对教科研的基本过程,基本方法掌握不够。

(2)课题研究和实践过程中专家的有效指导不够。 (3)校内外,尤其是与校外相关的交流机会太少。

(4)自主探究学习应是培养学生一种学习习惯,习惯的养成越早抓成效越明显。所以应从低年级开始,养成好习惯,到高年级有些习惯,纠正起来很难。

(5)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要提高其实效性,都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学习自觉性。目前,对学习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效果不太明显,因此分化比较严重。

总之,回顾半年多来的课题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存在着许多问题,还有很多工作需要我们不断地完善。往后,我们继续以更新观念为前提,以课堂教学为重点,以案例研究为主线,加强研究,不断解决研究中的新问题。以课题研究成果指导课程实践,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第15篇:自主探究教学模式课题小结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课题小结

今年11月份,我校承担了重大课题《自主探究学习模式的研究》。自课题立项以来,我们协调组织,健全制度,在实践中反思,取得了一些成效,也需要继续更深入研究。现在做一个阶段性总结与大家交流:

一、确定自主探究式教学四步模式

1、创设情境,引入探索

教学在复习引入阶段要抓住新知识的起点,使复习铺垫做到新旧知识紧密联系,设置悬念,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这样,既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同时又使学生明确探索目标与方向。

2、探索新知、合作交流

学习新知阶段,教师要重视加强操作感知的指导和加强知识迁移的指导,善于为学生提供可探索的材料,让学生经历探索新知识的过程,引导学生自己想问题,导方法,做结论。发现新知识的规律,又注意启发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讨论交流,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的精神。

3、实践运用、拓展创新

在巩固练习阶段中,要求练习形式多样,层次分明,引导学生将获得的知识联系实际生活,将书本知识转为能力。

4、评价体验、总结延伸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根据学生目标要求总结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学习表现与学习体验,想提的问题,让学生向课外实践延伸,教师重视评价,关注过程,关注再现,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

二、取得的成效

1、课题研究促进了老师的学习和实践

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的学习和实践。老师在课题研究中反复学习了课程标准和相关的理论知识,重新认识了教师的角色定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实践中不断的反思。

2、课题研究使教师对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认识。

自主探究学习模式的研究主要来探讨课堂中怎样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变教师的灌输为学生主动地去以旧知构建新知,变接受的过程为探索发现解决的过程。

三、通过研究有以下几点思考:

1、创设平等自主的氛围是探究的先决条件

创设平等的师生关系时进行自主探究的先决条件。教师要敢于放手,把时间和空间放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氛围。但是仅仅放开是不够的。在一些文章中谈到:教师在实践自主探究教学方式时,开始积极性高,后来感觉效果不如原来的,慢慢回到过去旧的方式。我觉得根本原因不是这种方式的弊端,而是实践中出了问题,教师不仅仅要学会放,还要精心设计,培养学生的各种习惯和能力。例如小组

合作探究学习,怎样分组,组内怎样学习,如何有效利用时间防止无效的合作,怎样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如何在适当的时机“收”起来,引导学生有一个总的认识,这都是我们思考的问题。

2、探究的形式要与内容结合

自主研究教学模式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需要一些相应的形势作为支撑。例如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要设计让学生充分提问的环节,在探究过程中设计小组合作、辩论、表演等活动形式,没有形式学生就无法活动、探索,没有时间学生的思维就无法发散。但问题是如何利用好各种形式,关键是形式与内容结合好,避免空洞流于形式。学生提出问题要合理梳理,学生合作表演等活动要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把握。

3、教师的位置和作用

教师在课堂中如何把握自己的位置,这是令新课改中教师迷惑的问题。在我们课题小组在一块反复交流、相互听课之后,让我明白了课堂上老师不是省事了,而需要积极的与学生合作,给遇到位的指导,课前老师要深挖教材后才能做到这一点,课堂会因为老师和学生的深入学习而生动。所以,我觉得老师要在课外下大功夫,在课堂中才能起到点拨和帮助学生提炼的作用。

4、怎样融合探究理念与其他教学理念

课堂中,任何一种教学理念都需要和其他教学理念融合运用,这样才能不让自主探究的方法显得疲惫。教学中往往形成定式走向单

一。无论是什么名堂的教学方法,我们不妨追根溯源,找找他的理论

基础是什么,这样脑子中就明晰了。自主探究教学方式的运用也要融合其他的教学方式,包括接受性学习和情境教学、活动教学等方式。

总之,我校的课题研究刚刚起步,恳请各位领导和老师给与指导和帮助,

自主探究模式课堂阶段总结

岳春杰

第16篇:“自主―探究―体验―合作”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体验―合作”教学模式

【摘 要】论文紧扣新课程核心理念,阐述了以“自主―探究―体验―合作”为线索的实验探究教学模式。化学教学将倾向以实验探究、实验验证为主流的研究型学习模式课堂设计可按如下线索组织学习活动:“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实验→解决问题”。

【关键词】新课标;实验;探究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正是这种学科特点,决定了在化学众多教学模式中的“实验──探究”教学模式具有概括性强、应用广泛的特点,是诸多模式中构建和谐化学课堂最具优势和最有典型意义的教学模式,也是新教材的要求。苏教版新教材【活动与探究】栏目也确切告诫我们,该功能栏目的编写理念是:引领同学们积极投身实践活动,在“做中学”的自主探究中享受发现的快乐。[1]

一、“自主―探究―体验―合作”教学模式的提出

首先,创设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的学习情境,引出化学问题;其次,应用已有的化学知识探求问题的解决途径;最后,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

二、“自主―探究―体验―合作”教学模式的设计思路

高中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多样化教学方式,化学教学将倾向以实验探究、实验验证为主流的研究型学习模式课堂设计可按如下线索组织学习活动: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实验→解决问题”

“实验──探究”教学模式的实践

“实验──探究”教学模式是一种基于对实验教学功能全面开发,以学生能够发展为目标的探索性、发现性学习的探究教学模式。它的一般教学程序为: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价交流与合作。即通过实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依循科学的方法自主地进行探究,通过实验不断地发现新问题,通过实验去验证自己的理论假设,从中获取新知识,体验科学的思维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研究习惯。

首先,从需要解决什么到怎样解决问题,都尽量通过实验来展开,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运用实验方法来探究化学奥秘。

其次,在实验探究教学模式下,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活动。

再次,实验探究教学模式的特点,就是在没有结果的前提下,由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结论。我们更应该注重的是过程,是思维方法,是科学品质的培养。

最后,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技能的掌握、能力的培养、科学的实验态度的形成”三者的统一。

科学的探究模式应包含以下几个环节:

四、案例说明:

(一)引入:播放铝条加热的实验录像

引导学生发现铝条熔化但不下滴,引出氧化铝。

归纳知识点:铝被氧化成致密的氧化膜。

(二)探究活动设计

1.讨论

氧化铝属于什么氧化物?用反应来证明你的观点?

氧化铝与酸、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归纳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的概念。

2.讨论

请利用下列试剂设计几种制取氢氧化铝的方案: AlCl

3、NaOH溶液、氨水、盐酸。

通过思考、小组讨论、回答出方案:

①往氯化铝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②往氯化铝溶液中滴加氨水。

可进行适当的引导,由氢氧化铝的组成分析反应物所应提供的微粒。

3.探究实验

(1)探究实验一:实验室制氢氧化铝方案。

实验1:取少量氯化铝溶液,向其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

实验2:取少量氯化铝溶液,向其滴加氨水至过量。

通过探究实验得出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铝的最佳方案,以及氢氧化铝可溶于氢氧化钠的事实。

在黑板上记录相应的实验现象、结果,探讨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现象。书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反应式。

方案评价:引导学生客观地评价各方案的优劣。

意图: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和客观评价实验方案的能力,并由此得出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铝的方法。

归纳:铝盐能与碱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但最好用铝盐与弱碱溶液(氨水)反应来制备氢氧化铝。

(2)探究实验二:氢氧化铝的化学性质。

设问:通过实验探究一下它能否跟强酸反应。

小组实验:往实验2所制备的氢氧化铝沉淀中滴加盐酸。

记录学生实验结果,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归纳:氢氧化铝是否是两性氢氧化物。

(3)探究实验三:能否用偏铝酸盐制备氢氧化铝?

方案3:在偏铝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

方案4:往实验1所得偏铝酸钠溶液中滴入盐酸直至过量

学生活动:经过小组讨论和回顾从铝土矿中提取铝的反应过程得出方案3;分组进行方案4的实验

记录:在黑板上记录相应的实验现象、结果,探讨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现象。

方案评价:引导学生客观地评价各方案的优劣。

知识归纳:

本课总结:制备氢氧化铝的四种方案.并由四种方案的反应式归纳出Al3+、Al(OH)

3、AlO2-三种微粒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本课重点知识,加深学生记忆;进一步深化拓展,得出各微粒间转化关系,使知识更系统化。偏铝酸盐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但最好往偏铝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来制备氢氧化铝。

五、结束语

引导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及学生与教科书的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本课教学中还注重学习过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教师真正起到了学生学习“促进者”的作用,实现了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

参考文献:

[1] 王世存.《化学学习负迁移诊断及矫正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3月

[2] 毕华林《走向生本的教科书设计研究.――以中学化学教科书设计为例》.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4月

第17篇:自主学习探究活动教学设计

一、背景

新课程强调教学面对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生生合作、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这就要求新课程理念下必须有一种能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二、理论基础

自主学习是学生指导自己的学习,其理论基础为兴趣-动机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地理课外实践活动是不仅可以体现地理课堂的多样化,更是学生自主学习探讨,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方法与途径。因此,主要开展了两次实践活动,分别有三个班的地理兴趣小组完成。

三、实践探索

1、地理制作

地理制作有很多形式,如地理拼图,太阳系星球模型,还有一些自然现象演示模型等。根据初中地理知识及孩子的特点,开展了地球仪模型制作活动。其方如下:

(1)学生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仪构造

(2)了解地球仪知识:地球仪倾斜角度,经线,纬线等。

(3)材料准备:铁丝、乒乓球、铅笔、记号笔、彩笔、量角器、钳子等。

(4)分成小组,自己分工,开始制作。

学生通过地球仪制作,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空间想象力和创作能力,动手能力,对本来觉得枯燥无味的地球仪只是有了深刻的理解,增强了学习地理的兴趣。

2、地理测量

地理测量根据教学目的,组织,指导学生对事物进行观察和测量,以获得感性知识,巩固、验证已学习的知识。其方案如下

(1)知识准备:了解一天中平均气温的计算方法,必须在一天中测量四次:2时、8时、12时、20时。其中由于凌晨两点在午夜,所以有老师完成,其他的有地理兴趣小组成员完成。

(2)材料准备:温度计、笔记本、笔等。其中强调,由于没有百叶箱,温度计需在离地面1.5米的阴凉处。

(3)学生观测和记录。

记录

学生通过自己的观测和记录,了解了气温日较差,一天的平均气温、一周的平均气温,进而还可以深刻理解一月平均气温,一年平均气温的知识,达到了教学生生活中有用的地理,使学生学以致用。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学生表示收货巨大。有学生参加实践后感叹:“自主实践活动学习不仅让我们学习了许多知识,也让我们体会了团队合作中的合作精神,懂得了自主学习,使我们更贴近生活,了解生活中的许多事情和问题!”

第18篇:课题自主探究学习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提出:“教育应该较少地致力于传递和储存知识,而应该更努力寻求获得知识的方法(学会如何学习)。”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也反复强调:“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重在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关注学生的主动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这正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

自主探究学习,要求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自己的各种感觉器官,通过动手、动眼、动嘴、动脑,主动的去获取知识。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也成为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动力,是自身发展的基础。因此,学会学习,提高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是社会向人们提出的时代要求。学生除了找到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更要培养自身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培养创造能力。正是由于以上因素和目的,我们很有必要深入探讨研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理论和实践,把这一实验课题做出成效来。从而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自主创造,能真正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自主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根据问题收集事实、证据。

3、分析和处理信息,形成解释并对信息的可靠性作出评估。

4、表达与交流、修改与完善解释。

探究性学习是学生从问题或任务出发,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以获得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培养情感体验为目的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我们的教师对一些知识,尽力让学生去探究,自己去寻找问题,解决一些疑难。

第19篇:自主合作探究小结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小结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科研水平。

要想顺利的实施本课题,我们清楚的认识到必须转变教师“角色”意识。营造宽松、和谐、自主、活泼的学习氛围。教师必须从居高临下的主宰课堂的局面中解放出来,淡化自己的权威意识,增强自己的服务意识。我们在课题组学习中明确指出:要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合作、愉悦和融洽的学习环境,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表现空间”,让学生积极思维,任意表达,敢于标新立异。

二、积极探索教学环节的最佳方案,突出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有效途径

首先,从本课题组各学期实验教师的实验研究课中,我们不难看出学生被教师牵着走的现象明显少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多了。每节课的教学都力求做到:先尝试后讲解,先猜想再验证,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交流。其次,从教学形式上,重视小组合作研讨的学习方式。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题地位,必须积极探索班级和小组、个人多种方法相结合的组织形式,采用加强小组合作研讨学习的方式。本课题采用小组合作研讨的形式进行教学,一是: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二是:可以让学生尝试发现,体验到创造的过程,三是:学生在小组交流中全班交流过程,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借鉴,逐步完成对知识的认识,有时还会受同学的启发,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从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出发,为学生提供了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便于学生发现规律的探索性材料,给了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和探索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自身智力活动的内化这一特殊的认识活动去体验语文、感悟语文、领会语文。四是营造浓厚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氛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自主合作探究本是学生发自内心的客观需要。儿童好问便是这方面最有力的佐证。在实验研究过程中,只有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起学习需要,学生才能真正去调动自身的学习潜能,进行探究学习。 三,在具体的实施中,通过正面引导、树立榜样等手段给予落实。我做到:

第一,大力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从地图中获取大量的地理信息,是地理学习的基本方法之一。除了文字以外,尤其要重视图像的系统学习。地理课本中的各种地图构成了一个“图像体系”。这些图像包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通过学习这些图像可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第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做到凡学生能解决的坚决让学生解决,凡学生能独立发现的教师绝不暗示,多给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机会。

第三、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即指导学生怎样当学习的主人,怎样当好学习的主人。引导学生寻找学习的需要,激发学习的内驱力,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引导学生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清楚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的深度;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让学生明确学习的步骤;引导学生探索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掌握学习的规律;引导学生自我评价,使学生及时了解学习的结果;引导学生总结过去,使学生学会不断调整自我、超越自我。学习的兴趣和愿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学生具有好奇心,这正是追求知识的原始动力,是求知欲的嫩芽。他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往往会对某一事物特别感兴趣,并由兴趣发展为热爱,由热爱进一步发展为对真理的探索和追求。作为教师应顺应学生的心理,正确地引导他们多问的习惯,教师可作饶有风趣的讲解,并以丰富的感情色彩去组织学生的探索活动。切不可因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符合教师的意图或教师一时难以解答而置之不理,甚至加以压制。

总之,在新课改推进的今天,新课改的推进与开展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地理教学工作者应认清并勇挑自己肩上的重任,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不断去学习和探索。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方法,培养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培养大批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贡献自己的才智和力量。

第20篇:自主选择,主动探究

自主选择,主动探究——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启发性学习、创设情境、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教给学生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对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探究性学习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要注意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引导 探究性学习自主探究

小学语文

自主选择,主动探究——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新课程改革非常强调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倡导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指的是学生在科学课中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其核心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探究性课堂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具体说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探究式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教师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导师,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学生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主人,自然是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明确探究的目标,思考探究的问题,掌握探究的方法,敞开探究的思路,交流探究的内容,总结探究的结果。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呢?

(一)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启发式教学主要是教学过程中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的任务在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强调学生要有主动的、积极的、能动的学习状态,强调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创造。小学语文教师要通过一定的方式去引导学生就某个问题展开积极的思考,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分析判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1、运用多种启发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小学语文教师在引入年新课时,或介绍写作背景,或表情朗读,或巧妙设疑,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这时,一句隽永精警的名言,一则简短而寓意深刻的寓言,一首流传千古的古诗,甚至一片随风而落的秋叶,一双被岁月磨损的拖鞋„„,都能成为小学语文教师手中的道具。具体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以声、形、色等形象多方面多角度地吸引学生,穿插读、议、讲,在有疑难处点拨解答,于无疑处设疑深究,做到对课文有理解,对生活有感悟,在字里行间读出作品中的喜怒哀乐悲苦酸甜,加深学生对生活的认识。

2、把握恰当的启发时机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时机问题不仅在于教师对几个问题先后忽视顺序的安排,更在于对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的把握。有些小学语文教师提出问题后急于要求学生回答,没有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这样,学生没有经过过深刻的思考,没有结合课文内容做全面的剖析,这样的回答仍然是机械的。在教学中若能在讲述一些紧贴课文中心句和一些重点关键的语句提出种种疑问,无疑会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大大拓宽思维的范围,提深思维的层次。

3、要重视学生思考基础的储备

语文是一门表现人的思想情感的一门学科,缺乏足够的知识储备是无法维护正常思维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熟悉程度,对于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极为重要的。若没有充分的思考基础——语文基础知识和生活感受的积累,而欲展开有效的启发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探究,那是无法想象的,每一个教师都必须充分重视学生的思考基础的储备。重视学生思考基础的积累,是为了学生能够具备持久的阅读前景, 熟练运用多种的启发方式,则能让学生始终保持思维新鲜感,促使学生的探究性思维的形成,而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启发,可以获得更好的思维效果。

(二)创设情境,激活学生自主探究的思维

认知需要是学生学习中最稳定和最重要的动力。在学习一个新的知识点时,教师要创设认知需要情境,把学生的思维带入新的学习背景中,让他们感觉学习是解决新的问题的需要。产生一种积极发现问题,积极探究的心理取向,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从而诱发探究的意识,激活探究的思维。

1、创设认知矛盾的情境

在现今语文课本中,常常有一些感人的英雄事迹,而这些英雄常常有不同与常人的壮举。可以让学生利用本身固有的思维方式与英雄人物的事迹进行比较,探究矛盾根源。例如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篇课文是描述英雄人物邱少云的。教师在讲授这篇课文时,可以先启发学生回忆被火柴梗或蜡烛烧着时的感觉。再出示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即那些描述邱少云再烈火中烧却仍然一动不动的情节。为什么邱少云能忍住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烈火焚烧之痛呢?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疑问去探究。

2、创设认知冲突的情境

教师提供可选择的几种答案,使学生感到不知道该选择那一种答案才对,从而激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小学语文课文中有一些以物作为题目但实质上是写人的文章。对于这类课文的教学,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读课文题目,再出示被选答案: a 专门写人, b 专门写物, c 既写人也写物, d 表面写物实际写人。使学生的认知产生了冲突,教师便引导学生探究,到课文中找答案,并要求找到根据。

(三)让学生自主选择,激发其自主探究的兴趣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发现的学习。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创造性问题情境中,学生个体主动地去发现问题,并从不同地视角,通过不同的思维方式探求问题的解决方法。它最终表现为学生独立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权利,追求人性化、个性化,尽可能变教师的“指令性”为学生的“选择性”,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1、让学生自主选择探究目标

一个班几十个学生,因环境、条件、基础和个人爱好的不同,总存在着个体差异。探究性学习承认差异并力求通过教育手段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因此,一堂课或一项探究活动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或自主确立。但教师应把握学生自主性的“度”,避免过于自主而脱离了教学中心。2、让学生自主选择探究的内容

一篇课文值得探究的内容很多,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内容进行探究。在学习每一篇课文时,每位同学的兴趣着眼点均不同。有的同学喜欢朗读,酒曲探究课文该怎么读,怎样才能读出情,读出神;有的同学喜欢抓重点句体会句子蕴涵的意思,就去探究一篇课文中哪些句子含义深刻,该怎么理解;有的同学不明白课文某些情节,就会带着疑问去找答案,等等。总之,应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学习,提高阅读水平。

3、让学生自主选择探究伙伴

在课堂上,探究同一内容的同学可以组成临时探究小组,共同合作,这样每堂课的伙伴会不同,就有了多元的优势互补。课外的研究,学生更多地是愿意和自己喜欢的同伴共同探讨,商量一个大家都感兴趣的课题。

(四)巧拨妙引,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探究性学习提倡让学生自主探究,并不是放任自流。教师要巧妙点拨,相机诱导,在教学中教给自主探究方法。

1、围绕矛盾处质疑

小学语文教材中常常有一些看似矛盾其实合理的地方,引导学生围绕矛盾大胆质疑,是寻找探究切入点的方法之一。

2、扣住情境点换位

课文是作者对客观事物认识的产物和思想轨迹,我们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抓住自己感兴趣的地方,或借用文中角色,或引入相关角色,或充当某些角色,去换位思考。为了使自己进入那种文中所描述的情境中,当好工作人员这一角色,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研究课文,取得了较好地效果。

3、捕捉“空白”点延伸

课文是例子,更是艺术品,有许多“留白”之处。引导学生捕捉这些启人深思、促人挖掘的空白点,尽情发挥想象,是寻找探究之路的最好切入点。4、抓住模糊点探究

课文的语言具有模糊性,对课文的理解可以是多元的。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不唯书、不唯师,抓住文中的模糊点、交代不明处祛去探究,去探索,直陈己见。如何让学生确切地理解课文中的一些中心句,是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师可以让学生针对那些模糊点进行讨论 , 甚至进行辩论,不断提高学生的探究性意识。

5、挖掘定势点创新

思维定势是学生创新能力得以形成的潜在障碍。在探究性学习中,要引导学生挖掘教材中的思维定势点,反向思考,拓展空间,引发创造。小学课本中有一篇寓言故事叫《滥竽充数》。在教授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是不是都是南郭先生的错呢?让学生在研究、讨论中明白:如果齐宣王深入实际,了解实情;如果其他人出于善意,给予指出„„南郭先生就不会落到如此下场。所以,可以教导学生从逆向的角度来分析课文,提高其自主探究的能力。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辩证地处理学生自主与教师指导的关系,不仅强调学生要倾听教师,更要强调教师要倾听学生,珍视探究中学生的个人观念、独特感受和体验,并引导学生积极反思。同时,要特别强调学生之间的相互倾听、交流与合作。当然,不能认为探究式学习就是先进的、唯一的,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的学习方式就是落后的、过时的、应该抛弃的。实际上,不同学习方式各有所长,相互之间应该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不可偏废,应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及其相互促进。

自主探究教学工作总结
《自主探究教学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