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昼夜交替现象》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2 10:30:4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昼夜交替现象》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述:

《昼夜交替现象》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中的第一课时,是小学阶段学习地球的起始课。昼夜现象的形成跟太阳光的照射,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球体不断自转三个因素相关。本单元要让学生重演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基于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最终认识地球是如何运动的。

在这一单元中共有8课,前5课的教学内容,主要研究地球的自传,后面3课,研究公转和与地球运动相关联的现象:四季和极昼极夜。最终让学生认识到地球在逆时针自转和公转,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公转时由于地轴倾斜产生了四季和极昼极夜想象。而要让学生了解这些内容,必须从了解“地球的自转”开始,而本课《昼夜交替现象》正是研究地球自转最简单、最生活化的现象之一,因此本课起着统领本单元学习内容作用。

二、学情分析:

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科学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一种重要手段。因此有必要通过老师的指导,动手实践,实际观察,去探究昼夜交替现象形成的原因。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认识地球是不透明球体,在阳光的照射下会产生昼夜区别。知道昼夜交替有多种可能的解释。初步理解昼夜交替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

2、过程方法:

能结合生活体验,对昼夜现象作出自己的解释,能对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可能性进行猜想,能用模拟实验进行验证,并尝试利用已有知识对实验的结果进行质疑,引导学生认识到寻找更多的证据来验证假说的重要性。

3、情感体验: 让学生体验、感悟历史上科学家们对昼夜交替现象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与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史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设计模拟实验探究昼夜交替现象形成的原因;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现象和事实探究昼夜交替想象与地球、太阳的运动有关。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蜡烛、水彩笔 胶条、及时贴、乒乓球、手电筒、实验记录表、课件。 学生准备:定位器、手电筒、地球仪若干个,实验记录单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学习:

1、谈话:每天早上,太阳从东边冉冉升起,每天晚上,太阳又从西边落下„„就这样,白昼和黑夜交替出现。

2、思考:地球上为什么会有昼夜?昼夜为什么交替出现?关于昼夜,你知道哪些?还有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大家司空见惯、见怪不怪的生活现象中却蕴含着深奥的科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利用物体在交替运动情况下形成的现象,从而让学生感知什么是交替。

(二)、提出问题:

1、交流:地球上为什么会有昼夜现象?昼夜现象为什么交替出现?

2、解释:哪些情况可能出现昼夜交替?

①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②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③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④地球自转。

3、讨论:哪一种解释是正确的?我们怎样知道哪种解释是正确的呢?

(三)、实验探究:

1、演示实验:

(1)如果让乒乓球当作地球,手电筒当作太阳,被“太阳”照亮的一面相当于一天中的什么时间?(白昼),背着太阳的一面呢?(黑夜)。

(2)在“地球”上贴(或画)一个小纸人,怎样才能让小人在同一地点(例如贴小纸人的地方)出现昼夜交替现象?用实验的方法检验每一种假设。

设计意图:科学课程要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出发,特别是在提问的环节,这样有利于科学知识的生活化,因为,科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科学。站在他们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科学的重要性。

2、学生分组实验。

(1)对以上四种假设进行模拟实验验证,看这四种假设能不能解释昼夜交替现象,并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2)小组分工合作进行模拟实验。

3、交流汇报。分小组汇报研究结果。

设计意图:在学生自主探究之后,师生互动,共同探究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并验证4种假设中那些能形成昼夜交替的现象,为学生营造一个平等、和谐、互动的学习氛围,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同时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

在此过程中学生最终得到两种假设可以形成昼夜交替现象。此时我提出问题:昼夜交替现象到底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这样学生就会产生这样一个矛盾:一个自然现象,怎么会有两种不同的解释呢?在此矛盾的驱使下,学生会产生深入探究的欲望,这对于科学课程的有效进行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有效教学的体现,为下一步深入探究活动的开展创造的条件。

4、讨论:

这些解释你赞同哪一种观点?为什么?

设计意图:拓展延伸,了解人类探索地球运动的历史。“科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要让学生体会“科学”是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形成的。为此我利用多媒体向学生们展示了一段“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这样不仅丰富学生知识,拓展学生视野,了解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也激发了学生持续探究的兴趣。

(四)、小结: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很多情况都会使地球上发生昼夜交替的现象,昼夜交替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研究,同学们也可以查阅一下相关的资料,看看科学家是怎样研究得出结论的?把你们的资料和全班同学交流。

七、教学评价设计:

本课虽然达到了课前的预设的目的,通过教学活动,我体会到学生对于宇宙的神秘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但学生对于抽象的概念是很难理解的,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提出的问题、概念尽量以学生能够理解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因为我面对的毕竟是小学生,是培养孩子科学兴趣的阶段,还没有到达科研的层次。这样才能使小学科学课堂变得有效,否则会让学生认为“科学是高不可攀的,太难理解„„”这些消极的认识,这样不利于学生对科学的认知,更谈不上培养孩子“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这样的教学活动也不会有效。所以教师必须注意引导的方式和形式。

八、设计特色简述:

生活感知——提出问题——质疑猜想——实验研讨——总结结论——生活应用。这个教学策略和方法体现了“变”教给学生知识为教会学生学习,让学生大胆想,充分做,在获取感性认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独立获得知识和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课堂上,我指导学生采用看、问、想、做、说、看的方法。即:看——看现象;问——问不懂的地方;想——想实验的步骤和方法;做——做探究实验;说——说通过实验总结出的特点或规律;用——用所获的知识释疑,这样学生始终在老师的引导下动脑、动手、动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体现了在学习过程中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

九、板书设计: 昼夜交替现象

①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 ②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③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 ④地球自转

《昼夜交替现象》教学设计

昼夜交替现象教学设计

《昼夜交替现象》教学设计

《昼夜交替现象》教学设计

昼夜交替现象教学设计

《昼夜交替现象》教学设计

昼夜交替现象教学设计

《昼夜交替现象》教学设计

昼夜交替现象

昼夜交替现象教学设计(材料)

《昼夜交替现象》教学设计
《《昼夜交替现象》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