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对构建“和谐校园”的理解

发布时间:2020-03-02 07:37:5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对构建“和谐校园”的理解

自去年9月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正式提出“建立和谐社会”的历史目标以来,“和谐”,成为一个时期出现频率最高、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议论最多的一个词。“和谐社会”、“和谐社区”、“和谐校园”、“和谐人生”等等。那么究竟“和谐”的概念是什么呢?我们翻开词典,看看它们是如何解释的。《现代汉语词典》中“和谐”解释为:“配合得适当和匀称”;《辞源》解释为:“协调”;《汉语辞海》解释为:“配合得适当、匀称、协调”。和者,和睦也,强调和衷共济;谐者,相合也,强调顺和、协调,避免抵触、冲突。

“和谐”(harmony), 在古希腊语中(harmonia)的原意是将不同的事物连接或调和在一起,通常用于音乐,表示将不同的音调调和在一起成为音阶。如今,和谐的概念日益广泛,它已经作为一种思想、观念或价值成为世人追求的目标和方向。和谐的概念非常复杂,它是一个涉及人类各个活动领域的概念。和谐,作为描述客观规律性的概念就是规律;作为表达个体主观感受的概念就是美;作为表示主体和客体相互关系的概念就是融洽;作为阐述一种社会观念的概念就是价值观。正如音律和谐,能够弹奏出优美动人、无与伦比的乐章;色彩和谐,能够描绘赏心悦目、美仑美奂的画卷;人与自然和谐,能够带来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美好年景;自然环境和谐,能够孕育四季有常、万物葱茏的繁茂景象;社会和谐,能够造就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的大好局面。但深入理解,尽管和谐内涵丰富,外延广泛,得它还是存在一个最基本或最本质的内涵,那就是:规律性或无矛盾性,其外在往往表现为一种秩序,一种动态的平衡或均衡稳定的状态。

就人类社会而言,“和谐”可以说是一种极境。那么究竟要怎校才算是和谐社会呢?按照胡锦涛同志的提法,和谐社会就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现实生活追求和谐,社会发展呼唤和谐。学校,作为社会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构建和谐校园理所当然成为和谐社会一个重要内 1

容。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党中央顺应时代潮流和党心民意,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提出“和谐社会”这个新概念,并将和谐社会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四位一体”的目标,这是全党、全国人民的一项重大任务,是科学执政、安邦治国的重要方略,需要举国上下亿万人民的共同努力,学校自然也不能例外。此外,长期以来,在市场经济及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校目前普遍存在着师生之间、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之间不和谐的现象,严重影响国家教育方针的贯彻。因此,构建和谐校园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那么什么是“和谐校园”呢?那种“你好我好”式的一团和气,那种个性被压抑、矛盾被掩盖、问题被搁置的“稳定局面”就是和谐吗?回答是否定的。我们认为,和谐校园应该是一种以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协调发展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模式,是以校园为纽带的各种教育要素的全面、自由、协调、整体优化的育人氛围,是学校教育各子系统及各要素间的协调运转,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谐发展的教育合力,是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宗旨的整体效应。

怎样构建和谐校园?我想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学校与外部的和谐环境

学校与外部环境是相互影响的,相互促进的。学校通过向外输送人才以及自身的存在等对外部环境施加一定的影响;外部环境对学校的影响则要大得多,它的变化发展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发展。因此构建与外部的和谐环境,是构建和谐校园的一个重要方面。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具体来说,一是要协调好学校与社会的关系。学校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学院要发展,就必须要与社会保持和谐,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培养的人才要能为社会所用,能为社会作出贡献,如果我们培养的学生与社会格格不入,学校要想健康、协调地发展,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我们在专业设置上要充分考虑社会就业前景;在教学方法上要以社会需要为目标,加强学生的能力的训练,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二是要处理好与各级部门的关系。学校要发展,上

级部门以及兄弟单位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就目前而言,如果学院与上级部门如农业厅、教育厅、财政厅等的关系不和谐,学院要转制发展几乎是不可能的。与兄弟单位的关系也是如此,学院这些年来的发展,兄弟单位,尤其是周边单位都给予了不同程度的支持,如蚕种所、地化所提供学生宿舍,科干院给我们挂靠招生等,这些都与学院同这些单位之间的和谐关系分不开的。三是学校与家庭的和谐发展。这里的家庭既有教职工的家庭,但更主要的是学生的家庭。家庭与学校通过学生联系在一起,其共同的目标就是将学生培养成才。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学校要通过各种方式与学生家长建立经常性联系,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为子女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四是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让师生有一个好的教学环境,不断促进学院的发展。

二、构建学校内部各主体之间的和谐环境

学校领导、教职工、学生等诸要素共同构成学校的主体。构建和谐校园必须注重学校主体诸要素间的和谐发展,在提倡尊重、理解、宽容、公平、公正的和谐氛围中,增强学院的活力,促进学院的发展。院领导要在学院的发展方向、办学思想的形成等大的方面下大力气,要用自己的实力、活力、魅力去影响干部,影响师生形成共识的价值观、群体意识、行为规范等等。同学科的教师之间要摒弃文人相轻、同行是冤家的陋习,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不同学科的教师要打破画地为牢的学科壁垒与偏见,涉猎其他学科知识,改变自己单一的知识结构,走综合型教师发展之路。在教师和谐互动的正向氛围中,完善学校的合作机制,让教师充分认识到学校的兴衰荣辱都关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都关系到渴求发展的莘莘学子。教师与学生之间,要有尊重、民主、平等的观念。老师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抱负和志向、尊重学生的选择和判断、平等对待各种不同类型的学生;学生要学会尊重老师,尊重他们的劳动,平时要严格要求自己,上课不迟到、早退,尤其是不要讲话,打手机等。

三、学校各主体自身的和谐发展

建设和谐校园,要体现以人为本、以师生为本的原则,这是构建和谐校园最重要的方面。没有学校教职工、学生自身的和谐发展,构建和谐校园就是一句空话。如果他们自身都能和谐发展,校园和谐自然顺理成章。

教师的和谐发展,首先是要有一个好的身体,在日常工作中精力充沛,体格健壮,行动敏捷,体质健康。健康的身体是一切工作的保证。没有健康的身体,就难以胜任长期艰苦的教育工作。学校以及教师自身要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教师锻炼、提高教师身体素质,并使之制度化。其次,教师应培养良好的素质,如尊重每一个学生、对学生友善公正宽容、有耐心、兴趣广泛、仪表良好、品性良好、有幽默感、教学方法恰当、心理健康等。

学校的主要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因此和谐校园的构建最终是要落实在学生身上,只有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了,才谈得上校园的和谐。可以说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是和谐校园的一个重要标志,是评价和谐校园构建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尺度;学校要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同时在培养适应社会要求所必需的各种基本素质的同时,根据自身潜能、兴趣、爱好、特长等因素培养出具有鲜活个性的多样化人才,使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挥,特长充分展现,都能做到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

构建和谐校园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参与,大家都行动起来,共同奏响校园和谐的主旋律。

构建和谐校园

构建和谐校园

构建和谐校园

构建和谐校园

构建和谐校园

构建和谐校园

构建和谐校园

构建和谐校园

构建和谐校园论文

构建和谐校园 演讲稿

对构建“和谐校园”的理解
《对构建“和谐校园”的理解.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