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锦瑟》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2 23:15:4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李商隐诗两首 锦瑟》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了解李商隐的生平、创作特色和这两首诗的时代背景。

2、引导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3、了解诗中所用的典故,赏析并积累一些名句。

【重点难点】

1、训练诵诗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特点。 【学法指导】

读诗歌,和其他文学作品一样,首先应该了解的是诗歌的主旨感情,不管是字词的锤炼,还是意境的创造,都不能离开诗歌主旨而单独回答,因此我们读懂诗歌的第一步就是要分析诗歌的主旨。分析诗歌主旨感情可以通过:

(1) 利用标题、注释、作者生平经历的介绍等。

通常标题能揭示诗的内容和感情,能揭示诗的背景。

(2) 利用诗的诗眼、意象、意境把握诗情。

①从作品本身出发,抓“诗眼”。一首诗,总有一两句表现诗歌主旨的词句,这些诗句一般或议论或抒情。

②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诗歌常常是借景抒情或者托物言志,意象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感情意念的载体。只有在领悟意象的过程中,才能把握诗歌的内容,领会诗歌的主旨,进入诗歌的意境,感知诗人的感情。

第一部分

自主学习

一、常识导读

1、解析题目: 《锦瑟》

本诗选自《李商隐诗歌集解》。“锦瑟”是指绘有花纹的瑟,这里是对瑟的美称,诗题“锦瑟”是用了起句的头两个字。

《马嵬》

本诗以“马嵬”命题,重点写唐玄宗在马嵬驿被“六军”所逼,亲赐爱妃杨玉环死一事。马嵬驿是一个地名,在今陕西兴平县以西的地方。诗人咏叹这一历史事件的诗有两首,都是讽刺唐玄宗的,本篇是第二首。马嵬(wéi),地名,杨贵妃缢死的地方。

2、作者简介:

李商隐(813—约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晚唐诗人,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在词采华艳这一点上,与温庭筠接近,后世又称“温李”。李出身小官僚家庭。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绚的推荐,得中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他的诗歌创作中,写成了大量的抒情感怀的诗篇,尤以晚年的无题诗和咏史诗成就最大,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和《樊南文集》。

3、探寻背景: 《锦瑟》:这首诗大约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公元858年)。这年诗人46岁,

1

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诗的内容是回忆往事,情调低沉,诵读时要放慢速度,给人迷惘的感觉。这首《锦瑟》,题目依《诗经》旧例取自首二字,实际上也可视作“无题”诗;虽然旨意朦胧、笔调含蓄,但显然有所寄托。清黄叔灿《唐诗笺注》说:“此义山年登五十,追溯平生而作也。”可予认同。

天宝十五年(756年)6月,安史之乱爆发玄宗逃往四川,至马嵬(陕西兴坪),随行将士不前,杀了杨国忠,并坚决要求处死杨贵妃。不得已令其自缢而死。史称“马嵬之变”。《马嵬(其二)》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作,是一首政治讽刺诗。诗作以李隆基(唐玄宗)、杨玉环(贵妃 )故事为抒情对象,锋芒指向了李唐前朝皇帝唐玄宗。

4、李商隐名句集锦: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通话万里关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二、字词梳理 见《同步导学案》

三、整体感知

1、朗读体悟《锦瑟》,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情感基调来读这首诗呢?那个词能体现诗人的情感?

【参考】伤感哀婉;“惘然”

2、《马嵬》是一首什么题材的诗歌?写了什么?表达什么情感? 【参考】咏史诗,(诗歌中那句话可以看出这一历史事件?) 此日六军同驻马。借马嵬兵变的历史事件来批判讽刺唐玄宗。

第二部分

合作探究

一、《锦瑟》表现手法及情感探究:

1.提问: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了什么?这其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参考】.想到年已半百的自己,进而由\"锦瑟\"想到自己美好的青春时期. 2.比兴手法(以瑟起兴,造成一种迷惘的意境) 2.中间两联用哪些典故?这些典故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情调?留下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参考】

典故

情怀

明确:A.庄周梦蝶-----包含着美好的情境,却又虚渺的梦境

B.望帝啼鹃-----曾害过相思,有过殷切的思念

C.泣珠鲛人-----梦想和思想都破灭后所得的是满眼眼泪

D.玉暖生烟-----梦想和爱情破灭的迷惘

②.意境:朦胧,凄怨,迷离

③.感情:惆怅,伤感

(多读) 3.《锦瑟》是李商隐诗歌中最为难解的一篇,其主旨历来众说纷纭,有悼亡说、恋情说、自伤身世说等等。这首诗内容隐晦,意境凄美,语言华美,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可以说每一联都代表了一种情境,一种心绪,你能试着说说吗?

2

【参考】经过追忆往事,使人的情结,凝结在哪个词语上(惘然),作者为什么惘然(为此情)此情到底是什么情?请同学们就此探究诗歌主旨(参考课后练习一)

一般人认为此诗是一首写恋情的诗,是一个垂暮老人回首锦瑟年华所唱出的一曲哀怨凄美的歌。

二、《马嵬》表现手法及情感探究

《马嵬》一诗,前人评论说“讽意至深,用笔至细”,结合全文,说说从哪里可以看出“讽”意来?又是运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讽刺的?(学习从关键字入手,结合表现手法赏析诗句)

首联: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徒闻”具有讽刺意味(为什么徒闻?) 明确:所谓徒闻一是对神仙怪诞、生命轮回说的否定;二是“他生未卜此生休”,此生都没有保障,何谈未来,岂不“徒闻”?

颔联: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空闻”具有讽刺意味(明明听到,为什么说“空闻”?)

明确:明明听到,但是已经不再是往日宫廷鸡人报晓筹的声音,也就不再有往日的安然安逸所以“徒闻”,此外”虎旅鸣宵柝“本意说的是巡逻的警卫,可是”空闻“二字就将此否定,“虎旅鸣宵柝”显然不是为了保护皇帝,而是要发动兵变了。此为“空闻”的第二层意思。

颈联: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此日和当时的对比具有讽刺意味,尤其是一个“笑“字?(对比的作用?)

明确:颈联继续从对比的角度来写李、杨爱情悲剧的。玄宗以自己和杨妃的朝夕相处讥笑牛郎织女的一年一次的七夕相会,实则写出了玄宗迷恋情色,荒废朝政,致使战祸发生。“此日”指杨妃的死日, “当时”与“此日”对照、补充,不仅其意自明,而且笔致跳脱,蕴含丰富,这是倒转笔法,借牛朗织女相会反衬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政事。没有“当时”的荒淫,哪有“此日”的离散?而玄宗沉溺声色之“当时”,又何曾虑及“赐死”宠妃之“此日“!

尾联: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尾联的“如何”以及对比巨头讽刺意味(尾联“如何”和“为何”置换有和不同,对比和反问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为何主要是疑问的角度,如何则有质问的意味。所以“如何”和“为何”置换,就缺少质问反思讽刺批判的意味。

另外尾联以对比手法和反诘语气作结,寄托感慨,点明题旨,把批判的锋芒直接指向唐玄宗。作者在这里向世人发出冷峻的诘问:为什么当了四十多年的皇帝唐玄宗反不如普通百姓能保住自己的妻子呢?这一反问虽然含蓄却很有力,包含强烈的对比,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一方面是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保不住宠妃,另一方面是作为普通百姓的卢家能保住既“织绮”、又能“采桑”的妻子莫愁。前六句诗,其批判的锋芒都是指向唐玄宗的。这里更丰富了批判的内容。

3

小结:本诗主要手法是借历史事件来讽刺当政者,采用大量的对比、结尾的设问、以及开头的倒叙和“空闻”“徒闻”“如何”等委婉但是“讽意至深”的词语来增强表现力。

第三部分

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①—③题。

李商隐

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 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 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注解】古时有临别赠柳的习俗,其中一个原因是“柳”字谐音“ ”字。 ① 这首诗描写的对象是?

②怎样理解“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所表达的形象?

③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意旨?

【参考】 ①留、柳

②.柳花怒放,象雪一样在空中飞舞,扑动着青楼的酒旗。

③.答:作者借柳树轻盈多姿、缠绵多情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柳树的热爱。也反映了作者重情惜别的情怀。

第四部分

总结评价

李商隐的诗,以其缠绵婉丽、意味深长的风格,卓立于晚唐诗坛,颇受后人喜爱。可以说,晚唐诗以李商隐为代表,在盛唐诗、中唐诗之后,开创了唐诗的第三重境界。从中可以看出,第

一、随着时代的变化,诗人的心理由宏放开朗转为沉潜细腻,诗歌情感由清晰转为隐晦,气势由张扬专为内敛。

二、随着诗歌技巧的发展,语言由通俗平易变得越加雕琢遂密。

三、随着文人士大夫生活面缩小和对现实的失望,诗的内容由主要向外部世界摄取转为更多向内心体验搜寻

《锦瑟》教学设计

《锦瑟》教学设计

锦瑟教学设计

《锦瑟》 教学设计

《锦瑟》教学设计

锦瑟教学设计

《锦瑟》教学设计

锦瑟教学设计

《锦瑟》教学设计

锦瑟 教学设计

《锦瑟》教学设计
《《锦瑟》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