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设计

锦瑟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10-02 08:34:16 来源: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锦瑟》教学设计

《 锦 瑟 》教 学 设 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李商隐生平,创作风格,写作背景,进而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意义。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进而理

解李商隐诗歌的主旨。

3、情感目标:让学生体验诗人淡然伤感的情怀;培养学生探究合作精神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

1、理解《锦瑟》主旨;

2、了解当中所用的典故;

3、分析诗歌独特的艺术特点;

4、理解所学诗歌中的重点语句,进而感受诗人的情感,领略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

5、巩固鉴赏唐诗的基本方法;

6、在反复吟诵的基础上背诵诗歌。

三、教学难点:

鉴赏《锦瑟》凄迷的意境和华美的语言;体验其中淡然伤感的情怀。

四、教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具准备:媒体课件:利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的教学课件。

六、教学设计:

(一)导入

在上一篇课文《琵琶行》中,我们了解到琵琶女是如何通过琵琶声来讲述自己的悲惨身世,由此引起白居易强烈的共鸣,音乐总是能影响人的情绪,而今天我们要学习另外一首诗,同样也是谈到了一件乐器(瑟),它又引起诗人怎样的感慨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锦瑟》。

(二)关于“瑟”的介绍

★资料链接1——“瑟”的相关知识

(设计说明:出示相关知识和图片,为的是让学生对“瑟”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尤其是它的文化涵义需要了解,因为“瑟”在该诗中是一样不可或缺的乐器,它与诗的内容有关联。)

(三)作者简介

学生就自己搜集的关于李商隐的资料进行交流。教师对学生交流结果予以梳理,指导学生学会搜集信息、筛选信息、整理信息。

★资料链接2——走近李商隐

(设计说明:学生通过自主搜集信息、筛选信息、整理信息,再与屏幕上的资料进行参照,从而培养自己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也了解李商隐是一个什么样的诗人,为学习和理解该诗做铺垫。)

(四)题目解说

★资料链接3——题目“锦瑟”是一种乐器,一种说法认为本诗是一种无题诗,是取句首两字;另一种说法认为“锦瑟”与内容有关。这是一首广为传诵的诗。

(设计说明:给学生提供两种相反的观点,让学生选择哪种说法更恰当,并陈述理由,教师再总结,该诗不同于一般的咏物诗,并不是单纯地截取首二字与字面无关的无题诗,所写的内容确与“瑟”有关。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思考和分析问题。)

(五)写作背景

★资料链接4——作此诗时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

李商隐的诗语言清丽,感情哀怨,境界朦胧,解读极为不易。古来解此诗者有几十家,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设计说明:让学生结合写作背景更好地理解该诗的思想内容、意境和情感。)

(六)方法:学诗三步走

★资料链接5——读:倾情诵读,整体感知。

悟:感受形象,体味意境。

品:咀嚼涵泳,品味语言。

(设计说明:通过回忆学诗的步骤来巩固鉴赏诗歌基本方法,以便更好地鉴赏该诗。)

(七)整体感知

●活动一:诵读诗歌,初步感知。

★资料链接6——朗读录音。

1、学生听读,在听读中把握诵读节奏,感受诗的韵律,体味诗的意境。

2、指定一名学生结合刚才听范读的感受,说出诗的的情感基调,让所有的学生把握其情感基调:哀怨、感伤。

3、以小组比赛的方式各选一名学生诵读诗歌,老师及其他同学指出其诵读的不足或错误。

4、学生齐读,一起感受诗的情感和意境。

★资料链接7——每句诗的含义

5、学生结合注释齐读诗歌,了解诗歌内容,理解诗歌主旨。

(设计说明:通过多次朗读,让学生初步感知诗的语言美、意境美和情感美。)

(八)研读赏析

●活动二:感悟诗意,理解主旨。

引导:在读的过程中一定有所感悟,所以请学生来谈谈自己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从诗中捕捉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可就全诗内容谈,也可就其中一字一句的感受来谈。

1、学生交流阅读感悟,教师予以引导点评。

【参考】“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看到眼前锦瑟上的一弦一柱,就仿佛看到自己曾经有过的灿烂岁月、花样年华,这些可都是真情的付出,热血的凝铸。可恨可叹的是这些辉煌已成为过去,并且是如此短暂──单单是“五十弦”,为什么单单是“五十弦”呢?难道就没有别的什么可以选择了吗?诗人以“锦瑟”喻美好

的“华年”,以“思”引发“无端”之问,一上来就开门见山,点出自己对人生价值的深深思考。

【参考】“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对人生终极价值的思考不唯我独有:有着“鲲展翅九万里”远大志向的庄子,在梦中也不忘记对这个问题的探索,以致于梦生蝶翅,己蝶难辩;贵为人主的望帝死后仍化作嗓子出血也要叫个不停的杜鹃鸟,来诉说自己心中的疑惑。“蝴蝶梦迷”着“晓”字指明,使原本自迷自恋或徘徊彷徨之意转为富于幻想之境,是盼望旭日东升照亮自己的人生之路;“杜鹃心托”依“春”字点破,使旧有的怨恨怅惘之情化出勃勃生机之感,是希望春光永驻激励自己向前搏击奋斗。

【参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沧海中的珍珠只有在明月之夜,才能流下晶莹的泪花;蓝田下的美玉只有在日暖之时,才能升腾飘逸的烟霞。物犹如此,人当如是。“沧海月明”与“蓝田日暖”优美意境的创设,不仅仅是诗人精妙绝伦艺术素养的表现和挥洒,更是诗人回答人生价值的标准和尺度。诗人以物推人,拓展深化了诗作的主题,整篇的闪光点在此,魂亦在此。

【参考】“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追忆过去,尽管自己以一颗浸满血泪的真诚之心,付出巨大的努力,去追求美好的人生理想,可“五十弦”如玉的岁月、如珠的年华,值得珍惜之时却等闲而过;面对现实:恋人生离、爱妻死别、盛年已逝、抱负难展、功业未建„„,幡醒悟之日已风光不再。如泣如诉的悲剧式结问,又让诗人重新回到对“人生价值到底是什么?到底该怎样实现?”深深的思考和迷惑之中,大大增强了诗作的震撼力。

(设计说明:由于诗中的典故较难理解,故在讲解时侧重详细分析,以便学生较好地理解诗的意境和情感。)

2、小结诗歌内容:

锦瑟牵情,回首往事

往事如梦,感伤深沉

对月而泣,美梦如烟

追忆此情,当时惘然。

(设计说明:通过对该诗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对该诗的思想内容和情感能够准确地理解。)

●活动三:品味语言,赏析技巧。

引导:这首诗除了具有凄迷的意境外,还有哪些艺术特色?请同学们从它的语言特点,

感情基调等方面再作分析、讨论、交流。

学生结合具体的诗句谈谈诗的语言特点,感情基调等方面的艺术特色。

小结诗歌艺术特色:哀怨的基调

大量的用典

华美的语言

生动的比喻

凄迷的意境

(设计说明:学生通过对该诗艺术特点的归纳,可以看出该诗的艺术特色,另外可以 借鉴到今后的写作当中。)

(九)探究主旨。

引导:经过追忆往事,诗人的情感凝结在哪个词语上?(惘然)

引导:作者为什么而“惘然”?(为“此情”。)

引导:“此情”到底是什么情?请同学们就此探讨诗歌的主旨。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全班交流,教师引导点评。

(悼亡说、恋情说、自伤身世说„„)

● 活动四:再读诗歌,感受诗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

(设计说明: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讨论的方式,去多角度地分析该诗的主旨,只要能在诗中找到相应的依据或借助课外搜集的资料,能够自圆其说,教师要给予鼓励。其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能力。)

(十)练习

★资料链接8——名诗对接。

①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②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③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设计说明:通过问答,在学习本诗的基础上让学生巩固过去的知识,积累李商隐其它相关的名句,为今后的写作提供素材)

(十一)小结

这节课,我们走进了李商隐的情感世界,共同学习了他的《锦瑟》,尽管这是李诗中最晦涩的一首,但我们还是触摸到了这位才华横溢、命运多舛的晚唐才子的情感脉搏,这足以说明,只要用心体会,心灵总会相通。

背诵诗歌,再次感受诗韵诗意美。

(设计说明:在前面多次诵读的基础上,加深对该诗的理解,从而达到背诵的目的。)

(十二)作业

课下写一篇关于《锦瑟》的读后感,感受要深刻,立意和角度要有新意,题目自拟,可以是议论文或散文,字数不少于800字。

(设计说明:在理解该诗的基础上写一篇读后感,作为本课知识的巩固和延伸。角度可以多样,由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提高其写作水平。)

推荐第2篇:《锦瑟》教学设计

《锦瑟》教学设计

《锦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人论世,了解李商隐凄美的一生。

2、有感情地朗诵本诗,提高思索诗歌意旨,体味诗歌意境。

3、诵读鉴赏中感悟诗人的那一份“深情”与“痴情” 教学重点:

透过鉴赏感悟诗人的“深情”与“痴情”。 教学难点:

透过鉴赏感悟诗人的“深情”与“痴情”。 一课时

一、导入

(大屏幕打出)“笔头仙语复鬼语,只有温李无他人”这是大诗人元好问的一句诗,请同学们猜一猜,这里面提到的是哪两个人?(温庭筠、李商隐)由元好问的这句评价大家可以读出李商隐诗歌什么样的特点?(朦胧、幽渺、内涵多重、)经得住时间考验的作品才能成为永恒,李商隐的那一首首诗便穿越了唐风宋雨、明雪清霜,与我们会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他压卷之作——《锦瑟》。(板书)

二、教学过程

1、倾情诵读

古人强调“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诗歌阅读尤其这样, 反复诵读可帮助大家在有意无意之中感受诗歌的声韵美, 思索诗歌意旨, 体味诗歌意境, 把握诗人情感。可以说, 诵读是读诗的基础。下面我们就来朗诵这首诗,初步感受李商隐的情怀。

学生自由朗读、分组朗读(比一比哪组读出了感情、读出了韵味)、指名朗读、齐读

互相评析读的优缺点

读后请同学们谈谈你从诗中读出了什么样的情调和氛围。

提示:从“思”“梦”“泪”“惘然”等词可感知到,全诗笼罩着迷惘、凄美、哀伤的情调氛围。

2、鉴赏诗歌 (1)解题

★诗的题目是《锦瑟》,但也有人认为这是一首无题诗,你同意哪种观点?请说说理由。

(《诗经》《古诗十九首》题目的形式;全诗共八句,有两句写锦瑟,足可见锦瑟的重要性;听或看到锦瑟而触景生情)

★据史书记载 “太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悲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锦瑟之音即凄婉之音,“诗言志”李商隐借凄婉的锦瑟之音来表达内心的凄苦。

★我们也知道,李商隐的《无题》诗是最多的,大约有17首,哪位同学能背诵一下你所熟悉的无题诗吗?

★那李商隐为什么要写哪此多的无题诗呢?是真的不擅长命题吗?当然不是,那什么时候不起题目呢?(政治上陷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生活中痛失爱 1 《锦瑟》教学设计

妻,一连串的不幸对诗人的打击是巨大的,大痛则无言,大悲则无泪,无题诗所创设的朦胧的意境是需要读者细细地品味阅读的。)

(2)自由鉴赏

★请同学们再次齐读这首诗,思考:全诗的总纲是哪一联?(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律诗的尾联是诗人感情宣泄的闸口,这首诗最后写到:“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此情为何?

同《红楼梦》一样,自从《锦瑟》问世后就一直没有中断后人对它的研究,它迷离的氛围,跌宕的风致引得索解者乐此不疲,也许还没有哪一首诗歌能像《锦瑟》这样受到那么多的关注。元好问曾写诗云:“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清代诗人、学者王士祯也发出“一篇《锦瑟》解人难”的慨叹;但难解并不等于无解,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即便是无主题的乐章,我们也可以由“韵”而解“味”,感悟作者的那一份“深情”与“痴情”。

★请大家选出自己最有体一联或一句或一个意象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提示:诗中共有多少个意象?(锦瑟、华年、庄生、晓梦、蝴蝶、望帝、春心、杜鹃、沧海、明月、珠泪、蓝田、暖日、玉烟)由此可以看出,诗人的“情”是如此的刻骨铭心,大痛无言,无法言说,只能借意象来传递,在一首七律中能用如此多的意象实不多见。(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另提示:对情的理解。“情”不单单指爱情,由于人生阅历的不同,有时爱情时也可被解读成对事业,对万物的那一份执著、一分坚守、一份痴情。比如大家所熟知的柳永的《蝶恋花》中那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就被王国维借来形容“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中的“第二种境界”。 首联:

“未成曲调先有情”,首联即情感触发。

“无端”犹言“没来由地”,此诗人痴语,所设五十弦,正为“制造气氛”,以见往事之千重,情肠之九曲。

“一弦一柱思华年”,与白居易《琵琶行》中“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意蘊相近。

“思华年”之“华”,花也,如花一般的时光,正是生命中的无限春光呀!看到眼前锦瑟上的一弦一柱,就仿佛看到自己曾经有过的灿烂岁月、花样年华,终有一天,当我们用苍颜面对夕阳之时,是否也会发出这样的年华之思! 颔联:

有着“鲲鹏展翅九万里”的远大志向的庄子,在梦中也不忘记对人生终极价值这个问题进行探索,以致于梦生蝶翅,己蝶难辨。在这里诗人缀上“晓”“迷”二字,增添了梦之短促,醒后恍惚的情感暗示,说明即使是洞达人事者亦难摆脱美好事物消逝给人带来的迷惘。

锦瑟繁弦,哀音怨曲,引起诗人无限的悲感,难言的冤愤,如闻杜鹃之凄音,送春归去。

“望帝春心托杜鹃”一句,所展示的正是一幅笼罩着哀怨凄迷气氛的图画,象征着化为望帝冤魂的杜鹃,在泣血般的悲鸣中寄托着不泯的冤恨。传说西言有一种荆棘鸟,投身荆棘,用棘刺扎入血肉,以发出一种美丽的鸣叫,这种痛过之后的美丽给人的感受是惊心动魂的。

2 《锦瑟》教学设计

诗人的“春心”“春恨”(美好的愿望和伤时忧国、感伤身世之情)都寄托于杜鹃啼血般的凄苦哀怨之声。本句的句眼是“托”字,不但写出杜宇之托春心于杜鹃,也写出了诗人托“春恨”于悲鸣,暗示了寄托“春心”者的性质,真乃妙笔寄情。

可以说,这两句是义山用一生凝结而成的。 颈联:

沧海遗珠喻指被埋没的人才。

古人认为海中蚌珠的圆缺与月亮的盈亏相应,月满则珠圆,月亏则珠缺,故有“沧海月明”之说。在这句诗中,月、珠、泪,已然形成一个难以分辨的妙境,一笔而有如此丰富的内涵、奇丽的联想的,舍义山则实不多见。

“日暖玉生烟”化用了戴叔伦的话:“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诗人借此来象征自己平生所向往、追求的境界,正像“蓝田日暖玉生烟”一样,可望而不可即。它给我们以凄凉之感、悲痛之情。我们不禁想起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寸相思一寸灰”等名句,萦回在义山诗中那种热烈的绝望就会涌上心头。

这一联用“沧海珠”“蓝田玉”以自喻,写出了自己才华绝世,希冀用世,却不为世所用的悲剧一生。 尾联: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此情为何?除了惘然还是惘然,除了伤感还是伤感。

追忆过去,尽管自己以一颗浸满血泪的真诚之心,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去追求美好的人生理想,可如玉的岁月,如珠的年华,值得珍惜之时却等闲而过;面对现实:恋人生离、爱妻死别、盛年已逝、抱负难展、功业未建。这如泣如诉的悲剧式的结问,又让诗人重新回到对“人生价值是什么”是深深的思考和迷惑中,大大增强了诗歌的震撼力。

三、结课

最后我想用梁启超的一段话来结束今天的研读:坦率地说:“义山的《锦瑟》等诗,讲的是什么

推荐第3篇:锦瑟教学设计

《锦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并背诵该诗。

2、品味诗歌的意境,分析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 诵读诗歌,体会感情,品味意境 教学难点:4个典故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国古代诗歌浩如烟海,其中的名诗佳句多如繁星。人们也许并不知道它们出自何人之手,却能将其熟记于心,并千古传诵。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完成下面的诗句对接。

①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②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③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你能说出这些诗句的作者是谁吗?(李商隐)

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李商隐的代表作《锦瑟》。

二、总结李商隐坎坷的一生:党派之争、爱妻早亡、人生失意

三、看学案中的解题:本诗题旨一般认为,是他回首往事,对一生遭际坎坷而发的感慨。

四、整体感知诗歌,把握感情基调

1)你能从诗中找出表明主要内容的三个字来吗? 2)你能从诗中找出表明诗人情感的两个字来吗?

情感基调:诗的内容是回忆往事,情感惘然,情调低沉,诵读时要放慢速度,给人迷惘的感觉。

五、感悟诗意,理解主旨。

1、首联:

(1)无端的意思是什么?

(2)锦瑟本来就有那么多弦,这并无“不是”或“过错”,诗人却开始硬来埋怨它:锦瑟啊,你无缘无故有五十根弦,一弦一柱都使我回忆起美好的年华。这样开头用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首联以埋怨锦瑟起兴,引出对年华往事的追忆。写此诗时诗人年将五十,“无端”埋怨“锦瑟”,何尝不是指自己虚度五十个春秋。给人凄凉悲怨之感(借它起兴)。首联写诗人回首半百人生,想到青春不再,不禁百感交集。

2、解决学案中的预习题:中间两联用哪些典故?这些典故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情调?留下了一种怎样的意境?(难点)

① 庄周梦蝶-----包含着美好的情境,却又虚渺的梦境

② 望帝啼鹃-----曾害过相思,有过殷切的思念

③ 泣珠鲛人-----梦想和思想都破灭后所得的是满眼眼泪

④ 玉暖生烟-----梦想和爱情破灭的迷惘

意境:朦胧,凄怨,迷离

感情:惆怅,伤感

教师指导:

颔联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1)化用典故和传说,比喻一生坎坷,满腔幽愤和哀痛。用“庄周迷蝶”写出自己怀才不遇,理想破灭。用“杜宇啼春”写出自己无限的悲伤,难言的怨愤。借用庄周梦为蝴蝶的典故,言自己也曾如此沉迷于美好的境界中。望帝句说,自己要像望帝那样,把自己的思念交托给杜鹃。这一联给人以怅然若失之感。因为这美好感受只有梦境才有,这思念之情此生无望,只有等待之来世。 (2)运用象征。聆锦瑟之繁弦,思青春之往事:曾如庄子一般有过美好的梦想(蝴蝶象征), 也 如望帝魂化杜鹃那样执著的唱出自己的悲哀(杜鹃象征) 。

颈联用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用典故“珠有泪”和“玉生烟”,再写自己回首往事的感受——只有眼泪和迷茫(理想破灭的迷惘和悲伤)

前一句化用南海鲛人的典故,意在表明自己一生执着,然而不为人所知,美好的梦想,挚烈的思念无法实现,只有眼泪为伴了。后一句用玉埋在地下只见其烟,写自己求而不得的迷惘和悲伤,有一种恍惚隐约之感。

析:“珠”、“玉”乃诗人自喻,不仅喻才能,更喻德行和理想。诗人借这两个形象,表现自己具备卓越的才德,却不为世用的悲哀。

3、尾联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才感无穷怅恨!即在当时早已是令人不胜惘然,现在回想,旧情难却,只是一切都如隔世了!

六、诗歌内容:

(首联)锦瑟牵情,回首往事 (颔联)往事如梦,感伤深沉 (颈联)对月而泣,美梦如烟 (尾联)追忆此情,当时已惘

七、本诗特点——用典,是诗词曲赋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其主要特点是借助一些历史人物、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愿望或情感。典故用得适当,可以收到很好的修辞效果。能显得既典雅风趣又含蓄有致,可以使语言更加精练、言简意赅、辞近旨远。

八、作业:背诵默写《锦瑟》

推荐第4篇:《锦瑟》 教学设计

《锦瑟》教学设计

红河一中 白梅

【教学目标】

1、知人论世,了解李商隐凄美的一生。

2、有感情地朗诵本诗,提高思索诗歌意旨,体味诗歌意境。

3、诵读鉴赏中感悟诗人的那一份“深情”与“痴情” 【教学重点】

透过鉴赏感悟诗人的“深情”与“痴情”。 【教学难点】

透过鉴赏感悟诗人的“深情”与“痴情”。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名句导入:同学们知道下面几句诗吗? ①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②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③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总有一种莫名的被感染,你们知道这些诗句是哪位诗人写的吗?

二、李商隐知多少

1、旷世情种李商隐

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河南人。出身小官僚家庭,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 受牛党令狐楚赏识而中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后来又 被李党王茂元招为女婿,因此牛党认为他忘恩负义。牛党掌权后,他一直在政治上受到压抑,郁郁不得志 ,成了牛、李党争的牺牲品。46岁时便去世。 其诗,或抒发自己政治失意的痛苦心情,或反映晚唐的政治生活,或托古讽今以咏史,还有一类描写爱情生活的无题诗,最为后代读 1

者所喜爱。他的诗有独特的艺术成就,构思新 巧,词藻华美,想象丰富,风格婉转缠绵。但有的作品伤感情调比较浓重,用典过多,隐晦难解。有《李义山诗集》。

3、深山倾情李商隐

李商隐一生虽短暂坎坷,但感情的经历绝非寻常。

李商隐那时二十三岁,太和九年(公元835年)便上玉阳山东峰学道。而玉阳山西峰的灵都观里,邂逅了侍奉公主的宫女、后随公主入道的女子宋华阳,宋年青美丽,聪慧多情,两人很快双双坠入情网。两个多月后,这段超出常规的爱恋,终因不为礼教和清规容许而豪无结果,短暂的欢娱,无望的永好,只在李商隐的心中留下了永远的伤痛。他有些留传至今,荡心动魄的《无题》诗即完成于此时。

《无 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这些回忆前情的诗作。辞藻华丽,音韵悠扬,深情眷念,凄婉动人。运用比喻、典故和强烈对照的手法,抒写失意的爱情,失意的际遇,对爱情热烈的追求,失意的痛苦,怀春的惆怅与偷情的愉悦,执着的爱恋和绵长的相思。我们可以相信李商隐和女道士宋华阳的恋情既缠绵沉痛,又极其真诚的。李商隐的心灵深处永久留下了她的身影,终生难忘。他的一生都在这段回忆中怅惘与悲哀,直到李商隐晚年,还设法在长安与宋华阳相见。

4、伉俪深情李商隐

李商隐26岁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僚,并爱上王茂元之女。开成二年(公元837年),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时,李商隐和王家七小姐举行订婚仪式。正月初五, 2

举行结婚仪式。结婚后感情殊好。有一首思念爱妻的《夜雨寄北》,仍然为现代人称道,亦为之辛酸。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翦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婚后就陷入牛、李党争之中,令狐楚及其子属牛党,王茂元属李党。义山竟做了属于李党的王茂元的女婿,所以牛党的人,从此瞧不起义山。令狐说他背恩,更加嫌恶他。公元851年,李妻早逝,李商隐写了一些诗怀念她。逢着美景良辰,则怀念当时欢爱,而无时无刻不悲悼,见一花一草也要寓意兴悲,自此以后,李商隐每逢七夕必有一诗。直到四十五岁,壮年时即郁郁而殁。

李商隐一生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中求生存,备受排挤,潦倒终身。李商隐一生又为情所困,为情所累,留下了这么多哀婉艳丽的诗篇。真可谓:诗人不幸,诗歌幸。

5、锦瑟遗情

《锦瑟》 是李商隐诗集的第一篇,也是一道千古谜。这首诗辞藻华丽,用典殊多,晦涩难解,历来众说纷纭,无人能彻解。诗歌通篇追忆往事,以朦胧的意象表达诗人无限迷茫的心境,反复抒发感情破灭、理想成灰的无限感慨和遗恨,其中的爱情、怨恨、惆怅和迷惘,该是怎样的哀恸? 。

三、品味诗情

提升审美能力

1、倾情诵读

★导引:古人强调“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诗歌阅读尤其这样, 反复诵读可帮助大家在有意无意之中感受诗歌的声韵美, 思索诗歌意旨, 体味诗歌意境, 把握诗人情感。可以说, 诵读是读诗的基础。下面我们就来朗诵这首诗,初步感受李商隐的情怀。

学生自由朗读、分组朗读(比一比哪组读出了感情、读出了韵味)、指名朗读、齐读。

(1)互相评析读的优缺点。

(2)读后请同学们谈谈你从诗中读出了什么样的情调和氛围。

(提示:从“思”“梦”“泪”“惘然”等词可感知到,全诗笼罩着迷惘、凄美、哀伤的情调氛围。)

2、鉴赏诗歌 (1)解题

“锦瑟”:瑟,乐器名,有五十根弦,音节繁复;锦瑟,雕饰华美的瑟。 这首诗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公元858年),诗名取开篇两字“锦瑟” ,是一首广为传诵的诗。这年诗人46岁,罢官后回乡闲居,不久病故。诗的内容是回忆往事,情调低沉,诵读时要放慢速度,给人迷惘的感觉。本诗虽题为“锦瑟”,但并非“咏物诗”,只是以开头二字为题,借瑟起兴。

“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祠》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来一句一句叫我解释 , 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 。但我觉得他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须知美是多方面的 , 美是含有神秘性的。 —— 梁启超《中国韵文内所表现的情感》

学诗三法

读:倾情诵读,整体感知。 悟:感受形象,体味意境。 品:咀嚼涵泳,品味语言。

读读品品赏赏析析

1)模拟范读,自由诵读,体悟节奏与情感基调,

大致了解诗作内容。

2)你能从诗中找出表明主要内容的三个字来吗? 3)你能从诗中找出表明诗人情感的两个字来吗?

诗眼

内容之眼:思华年 情感之眼:惘 然

①首联:

“未成曲调先有情”,首联即情感触发。(借瑟起兴)

无端:平白无故,无缘无故。此二字乍看诗人似乎很无理地埋怨锦瑟,是诗人的“痴语”。

一弦一柱:借代每一声乐音。形容乐音繁复绵密。 思华年:追忆青春年华。此三字点出诗的主旨。

诗意解读:锦瑟呀,你为什么无缘无故要有五十根弦,每一音每一节都让我回想起美好的青春年华。

②颔联:

1、庄周梦蝶

一日,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自己非常快乐,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庄周。一会儿梦醒了,却是僵卧在床的庄周。他不禁纳闷:不知是我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我呢? 这则寓言是表现庄子齐物思想的名篇。庄子认为人们如果能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则无往而不快乐。化用这一典故包含了诗人美好却又十分虚缈的心灵寄托。

2、望帝啼鹃

望帝,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的称号。传说他因水灾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中,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啼声非常悲凄。 “杜鹃啼血”包含了诗人无限的悲怆、难言的愁绪与怨愤。

诗人用“庄生”梦中的浪漫神奇想像,把人人带、入美好的梦幻景象,令人神往;又用“望帝”把心托给“杜鹃”仿佛置身于“杜鹃啼血”的氛围中,意境朦胧凄迷更感受到别后的思念之深之苦之痛。

诗意解读:我曾经像庄子梦蝶一样沉迷在美好的梦境中,最终却只能像望帝那样,把自己的伤心托付给杜鹃泣血的哀鸣。

可以说,这两句是义山用一生凝结而成的。 ③颈联:

沧海遗珠喻指被埋没的人才。

古人认为海中蚌珠的圆缺与月亮的盈亏相应,月满则珠圆,月亏则珠缺,故有“沧海月明”之说。在这句诗中,月、珠、泪,已然形成一个难以分辨的妙境,一笔而有如此丰富的内涵、奇丽的联想的,舍义山则实不多见。

“日暖玉生烟”化用了戴叔伦的话:“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诗人借此来象征自己平生所向往、追求的境界,正像“蓝田日暖玉生烟”一样,可望而不可即。它给我们以凄凉之感、悲痛之情。我们不禁想起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寸相思一寸灰”等名句,萦回在义山诗中那种热烈的绝望就会涌上心头。

这一联用“沧海珠”“蓝田玉”以自喻,写出了自己才华绝世,希冀用世,却不为世所用的悲剧一生。

④尾联:

可待:岂待,哪里用得着等到。 当时:那时。 惘然:怅然若失了。

诗意解读:这种悲欢离合的感情岂待今朝追忆时才有,就在它发生的当时已经让我感到怅然若失了。唉,追忆逝水年华,一切都已恍如隔世了!

品味:既然此等情怀在当时就如此,那么今朝追忆此情又会惹起怎样的怅恨,怎样的哀怨,怎样的苦痛呢?

诗歌内容:

(首联)锦瑟牵情,回首往事 (颔联)往事如梦,感伤深沉 (颈联)对月而泣,美梦如烟 ( 尾联)追忆此情,当时已惘

诗的情感:追忆逝水华年、无果爱情的迷惘与感伤。

李商隐的诗语言清丽,感情哀怨,境界朦胧,解读极为不易。

后人对《锦瑟》的三种解读:

1、对亡妻的深情悼念(悼亡诗)

2、思念而不能相聚的痛苦(爱情诗)

3、作者的自伤身世(咏怀诗)

四、诗歌艺术特色: 哀怨悲怆的基调 朦胧凄迷的意境 扑朔迷离的典故 精美华丽的语言

五、课堂小结

梁启超曾经坦率地说:“义山的《锦瑟》等诗,讲的是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来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 美学家朱光潜也说过:诗人在一刹那中所心领神会的,便获得一种超时间性的生命,使天下后世人能不断去心领神会。这份美,这份神秘,与我们心灵深处的隐秘契合,它道出了我们想要说却又无法表达的情感。

推荐第5篇:《锦瑟》教学设计

《锦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品味诗歌的形象,理解内部结构;

2、理解诗歌写意的几种常用方法,掌握诗歌的基本的鉴赏方法;

3、理解李商隐诗歌的多种解法,品味命运多舛的晚唐才子的情感脉搏。

教学重点:掌握诗歌的基本的鉴赏方法:品味诗歌的形象。

教学难点:对本诗内部结构和思路的理解,以及典故的理解。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国古代诗歌浩如烟海,其中的名诗佳句多如繁星。人们也许并不知道它们出自何人之手,却能将其熟记于心,并千古传诵。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完成下面的诗句对接。(资料链接,名诗对接)

①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②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③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你能说出这些诗句的作者是谁吗?(李商隐)今天我们来学习李商隐的代表作《锦瑟》。

二、作者简介、题解

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出身小官僚家庭。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綯的推荐,得中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但有时用典过多,晦涩难懂。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晚唐重要诗人之一,和杜牧齐名,并称“小李杜”,他的诗多抒写时代离乱的感慨和个人失意的心境。主要是政治史、爱情诗无题诗。

这首诗不是咏物诗,而是无题诗,仅以首句的前两个字做题罢了,锦瑟意为装饰精美的瑟。

三、诵读诗歌,初步感知

1、请两名同学诵读诗歌,老师及其他同学指出其诵读的不足或错误。

2、学生听读,在听读中把握诵读节奏,感受诗的韵律,体味诗的意境。

3、学生结合注释译读诗歌,了解诗歌内容,理解诗歌主旨。

译文:这锦瑟毫无来由,具备了五十根丝弦,每根弦,每根弦,都使我想起逝去的华年。

地庄周在清晨的梦中,变成蹁跹的蝴蝶,是望帝将伤春的心事,寄托给哀鸣的杜鹃。

明月临大海,闪烁着晶莹的珠泪,蓝田的日光和暖,升腾起美玉的轻烟。

往日的那些情事,又何必今天追忆!就是在那时候,我也已经不胜惘然。

四、课文赏析

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看到眼前锦瑟上的一弦一柱,就仿佛看到自己曾经有过的灿烂岁月、花样年华。诗人以“锦瑟”喻美好的“华年”,以“思”引发“无端”之问,一上来就开门见山,点出自己对人生价值的深深思考。

颔联:“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对人生终极价值的思考不唯我独有:有着“鲲展翅九万里”远大志向的庄子,在梦中也不忘记对这个问题的探索,以致于梦生蝶翅,己蝶难辩;贵为人主的望帝死后仍化作嗓子出血也要叫个不停的杜鹃鸟,来诉说自己心中的疑惑。

颈联:“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沧海中的珍珠只有在明月之夜,才能流下晶莹的泪花;蓝田下的美玉只有在日暖之时,才能升腾飘逸的烟霞。物犹如此,人当如是。

尾联:“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追忆过去,尽管自己以一颗浸满血泪的真诚之心,付出巨大的努力,去追求美好的人生理想,可“五十弦”如玉的岁月、如珠的年华,值得珍惜之时却等闲而过;面对现实:恋人生离、爱妻死别、盛年已逝、抱负难展、功业未建„„,幡醒悟之日已风光不再。

四、探究能力: 提问:《锦瑟》一诗的主旨和情感是什么?

李商隐在月夜弹响了他的《锦瑟》。一曲凄婉的千古绝唱倾倒了后世无数的聆听者,历来也曾经引起过很多不同的解说和猜测,《锦瑟》一诗,境界扑朔迷离,情感深长绵藐,对于《锦瑟》一诗的主旨,历来歧见纷纭,确实是一个千古之谜。

咏瑟诗。有人以为这首诗的内容是咏“瑟”这种乐器的,言“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四句是分别写了瑟的适、怨、清、和四种乐调。

悼亡诗。认为诗人是在孤独凄凉中思念亡妻,躬自哀悼。

政冶诗。还有很多学者把它当做政治诗来读。并从诗人的经历中寻找蛛丝马迹,阐幽发微。

爱情诗。认为《锦瑟》是一首写恋情的诗,是一个垂暮老人回首锦瑟华年所唱出的一曲哀婉凄美的歌。

伤世诗。认为此诗的主旨是“怅触人生,情怀历乱”。它向读者传达的是一种人生的感受、感悟和迷惘之情。诗歌约作于作者晚年,当是他回忆往事,对一生坎坷而发的感慨,尽管描写委婉,旨意朦胧,但显然有其寄托。李商隐在诗中隐去了平生所历具体之事,以缘情造物的写法,含蓄委婉地从多个不同角度抒写了自己坎坷的际遇和哀怨感伤之情,痛惜华年流逝、抱负成空。

理想诗。认为此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思念和追求。

提问:这首诗在艺术上有什么特点?

构思新奇:开头写锦瑟诉说“一弦一柱思华年”思之殷切,思之缠绵。声声诉述思念之切。结尾句“当时惘然”“追忆此情”,使悲欢离合之情更令人断肠。可见作者构思之精巧。

巧用典故:“庄周梦蝶”,诗人借此典的虚缈的梦境隐喻年轻时沉迷的美好的情境。“望帝托鹃”,诗人借此以冤禽托写恨怀,亦表达殷切的思念。“沧海月明珠有泪”,计人借此把月珠泪合而为一,构成了一个朦胧的妙境,表达一种复杂的怅惘情怀,既有对其高旷浩净的爱赏,又有于其凄寒孤寂的感伤。“蓝田玉生烟”,诗人借此具有极高美学意味的理想景色,抒发一种对于高洁情感无法亲近的怅恨。

具有朦胧美:诗人用“庄生”梦中的浪漫神奇想象,把人人带入美好的梦幻景象,令人神往;又用“望帝”把心托给“杜鹃”仿佛置身于“杜鹃啼血”的氛围中,更感受到离别后的思念这深。梦中的朦胧美如一幅画,雾也朦胧,水也朦胧,美人鱼落泪,蓝田美玉在阳光下闪光,仿佛燃烧出缕缕轻烟,冉冉飘拂。

五、结束语:

这节课,我们走进了李商隐的情感世界,共同学习了他的《锦瑟》,尽管这是李诗中最晦涩的一首,但我们还是触摸到了这位才华横溢、命运多舛的晚唐才子的情感脉搏,这足以说明,只要用心体会,心灵总会相通。

板书设计:

首联

追思逝去年华

起兴

颔联

人生迷惘 年华流逝

用典

颈联

怀才不遇 理想难酬

用典

尾联

怅惘苦痛

抒情

推荐第6篇:锦瑟教学设计

《锦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探讨诗歌晦涩的内容,体会诗人哀怨、迷惘的情思。

1、了解李商隐及其诗歌创作。

1、学习诗歌中的艺术表现手法,培养诗歌鉴赏的能力。教学重点

1、了解李商隐的诗歌创作,体会其诗歌清丽的语言、哀怨的基调。

2、了解诗中的用典,体会诗歌朦胧的意境。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内容的晦涩和主旨的多义性。 教学方法

朗诵法、讲授法、问答法、研究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课前准备

1、预习《锦瑟》的朗读。

2、查找李商隐的相关资料。

3、圈画诗中难以理解的字词和句子。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中国文学史上,唐代的诗歌浩如烟海,唐朝的诗人灿若繁星。从初唐四杰,到盛唐李白、杜甫,再到中唐的白居易,既见证了唐朝的历史兴衰、时代变迁,也让我们认识了历代诗人文豪的不同情怀。到了晚唐,一颗明星在唐代诗坛上升起,他就是李商隐。他的一首《锦瑟》诗,让无数人煞费心思,绞尽脑汁,希望能从这首诗中更多地发现诗人,更深地理解旨意。于是 , 这首《锦瑟》便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的千古之谜。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探讨这一首诗。

二、作者简介 李商隐(812~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诗人,与杜牧齐名,称“小李杜”。他十六岁受东都(洛阳)留守令狐楚赏识,二十五岁时,李商隐得令狐父子之援而中进士,可就在这时,令狐楚染病去世。没了生活依靠的李商隐,一时茫然不知所措,恰也是这个时候,属于李党的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因爱慕其才,聘请他去府中掌书记,并且还把女儿嫁给了他。原先李商隐出自令狐楚门下,自然被归入了牛党的阵容;现在李商隐又成了李党的东床快婿。“忠臣不事二主”,而李商隐却如此轻易地“改弦更张”,是可忍,孰不可忍?于是,他的一生便始终伴随着牛党人的咒骂、诋毁、中伤,最终他也就成了那政治旋涡中的溺水者。终年四十六岁,可谓英年早逝。(介绍文学上的贡献及“牛李党争”)本诗《锦瑟》据考证是作于他逝世不久前,我们且来学习。

三、诗歌朗读

1、教师范读,请同学注意朗读朗读节奏和情感流露。

2、找同学朗读,教师作指导,情调低沉,诵读时要放慢速度,给人一种迷惘的感觉。同学齐声朗读。

三、诗歌赏析

1、通过诗歌朗读,总结本诗的感情基调。明确:感伤、哀怨

2、解读诗歌题目,确定诗歌体裁。

明确:看似“咏物诗”,其实不然,作者写锦瑟不像白居易写《琵琶行》中写琵琶女弹奏琵琶一般,在诗中只是一句概过。同学根据朗读,谈自己的理解。 诗题“锦瑟”,是用了起句的头二个字。旧说中,原有认为这是咏物诗的,但近来注解家似乎都主张:这首诗与瑟事无关,实是一篇借瑟以隐题的“无题”之作。(最后总结:学者周汝昌认为,它确是不同于一般的咏物体,可也并非只是单纯“截取首二字”以发端比兴而与字面毫无交涉的无题诗。它所写的情事分明是与瑟相关的。)

3、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1)、本诗以“锦瑟”开头,用了什么手法?

明确:“兴”: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 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即是用雎鸠鸟在河中叫起兴。如《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是“兴”的手法。用以兴起刘兰芝、焦仲卿彼此顾恋之情,布置了全篇的气氛。

“比”: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比喻,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五十弦”用来比自己年近五十。据考这首诗写于诗人46岁。

复习:诗经六义,“风、雅、颂;(内容上)赋、比、兴(艺术上)”。 (2)、“无端”: “无端”,犹言“没来由地”、“平白无故地”。此诗人之痴语也。锦瑟本来就有那么多弦,这并无“不是”或“过错”;诗人却硬来埋怨它:锦瑟呀,你干什么要有这么多条弦?瑟弦的多少原本是无从发问之事,于无从发问处发问,正表明情绪的强烈浓重,表明心中某种情绪积累已久、积累已深,迫切需要宣泄。

(3)、“一弦一柱思华年”: 华年,正今语所谓美丽的青春。一弦一柱可以看做是一音一节,扣住诗人心弦,引诗人深思,思念、追忆逝去的近五十年的青春年华。

(4)、首联是全诗起承转合中的“起”。

4、联系课后题第一题,整理信息。

明确:根据题意,我们能知道《锦瑟》这首诗晦涩难懂,深奥异常,同学根据自己的朗读理解应该深有体会,不知所云,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易懂通俗产生强烈的对比。于是学术界对诗歌的主旨也是众说纷纭,在中归结为“三说”。题中也说道本诗的写作特点使本诗成为李商隐的这首诗成为他的代表作,流传千古。

(凡是诗歌爱好者都对《锦瑟》津津乐道,学术界对这首诗解说也是意见不一,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就是诗中李商隐用的典故,使诗的意境朦胧,使诗产生多义。)

5、本诗最大的艺术特色就是用典,请找出诗中的典故,并给与概括。明确:(1)、素女的典故(锦瑟无端五十弦):

作者用此典故也是为了表达自己的伤感之情,由此联的下句“一弦一柱思华年”可以看出。因此《锦瑟》开篇就设定了伤感的基调。 (2)、庄周梦蝶 (庄生晓梦迷蝴蝶):

化用这一典故包含了诗人美好却又十分虚缈的心灵寄托。此联紧承上文“思华年”一语,写诗人回忆中的感受。这里用此以描绘变幻迷离的氛围,是诗人梦幻般的身世或者是追求、幻灭、迷惆的心灵历程的象征,至于具体指什么方面的心灵历程,诗人并未提及,我们也无非搞清的必要,总之这种朦胧隐约使人浮想联翩。

(3)、望帝啼鹃((望帝春心托杜鹃):

“杜鹃啼血”包含了诗人难言的愁绪与怨愤,无限悲怆!诗人借冤禽托写恨怀,既表达殷切的思念,又表达哀怨悲痛的情绪。 (4)、鲛人泣泪(沧海月明珠有泪):

此联诗人以深青色的大海和天上的一轮冷月为背景,塑造了鲛人泣泪成珠的形象。“沧海、明月、珍珠、泪珠”,这一连串凭借联想交融起的意象,幻化成了一个难以分辨的可望而不可即的极其哀婉的妙境。 (5)、暖玉生烟(蓝田日暖玉生烟):

诗人借此具有极高美学意味的理想景色,抒发一种对于高洁情感或美好理想只能远观、不能把握也无法亲近的怅恨,展现了诗人高洁的情感追求、执著的爱慕和无尽的哀思与怅恨。

(怎样解读诗中的典故?

1、读懂典故的原意。

2、典故在诗中的作用。) (诗中引入典故,一般作用是什么?

1、使诗歌语言精练。

2、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

3、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6、颔联“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1)、“春心托杜鹃”,“春心”,以冤禽抒发自己的恨怀,或正是听到锦瑟的音哀曲怨,勾起诗人逝去的美好青春而使诗人发出无限的惋惜伤怀。 (2)、“托”,不仅写出了杜宇托春心于杜鹃,也写出佳人之托春心与锦瑟,手挥目送之间,花落水流之趣,诗人妙笔奇情,以达到一个高潮。 (3)、本联直接首联,是全诗的“承”。

7、颈联“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1)、诗人的哀怨、感伤的情怀已在前两联抒发的尽致,在颈联,诗人宕开一笔,把诗人此时的心境融入到沧海月明和玉暖生烟的环境气氛中,阴阳冷暖、美玉明珠,境界虽殊,而怅恨则一。表明诗人对这份情怀是不敢亵渎、哀思叹惋的。也可以说,逝去的事物化为眼泪、只剩“玉生烟”的迷茫。再一次表达对逝去事物的怀念。

(2)、颔联与前两联有联系,但已经把诗转向环境气氛,属于“转”。

8、尾联“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一联意思极为明白 , 但要注意它行文上有一个“反跌”:“此情可待成追忆”犹言上面说的那番感慨哪里是到今日回想往事时才有 , 所以接着就补足一句“只是当时已惘然” 。言外之意是 , 当时既有怅惘之情,则今日追忆必定更加怅惘,的确是不堪回首了。)

①说明“此情”存在时间已经很长(扣“蓝田日暖玉生烟”一句,彼时见烟即已知玉存在,由此生情)。

②说明对“此情”的无奈:当时面对“此情”就无办法,今天面对“此情” 必定更加怅惘 , 的确是不堪回首了。如今更是镜中月,水中花,只剩下怅惘。 (再来看课后第一题,题中有信息提到本诗的艺术特色,我们来总结一下,本诗的艺术特色有哪些。)

9、艺术特色 (1)、抒情含蓄。中间两联追怀往昔,并没有指实年月日期和涉及具体的人事内容,而是化用了四个典故,营造出“庄生梦蝶”、“杜鹃伤春”、“明珠落泪”、“良玉生烟”四个静谧、清丽、迷离而含带凄伤的画面,以象征自己的遭际,寓托自己的心境,从而让读者去揣测、体认寄寓其中的心情意绪,去寻味、把握隐伏其下的情感内涵。情感内容虽隐约不明,感伤情调却明显无疑。 (2)、对仗工整。本诗所用四个典故,原本风马牛不相及,诗人立足于自身抒情需要而加以调度驱谴,使其马牛同栏而联姻对偶。从旨意看,四句诗既各自独立,又互相呼应。从形式看,则颔联以“望帝”对“庄生”、以“春心”对“晓梦”、以“托”对“迷”、以“杜鹃”对“蝴蝶”;颈联则以“蓝田”对“沧海”、以“日暖”对“月明”、以“玉生烟”对“珠有泪”,无论词性还是词语结构,都属对工稳,一丝不苟。尤其是以“蓝田”对“沧海”,甚是巧妙。“蓝田”本是地名,但作者却借其字面本义,以“田”对“海”(古人常以此两者相对,“沧海桑田”即其显例),以“蓝”对“沧”(“沧”字本义是青色),变借对为工对,由此可见李商隐择字用语的考究。

(3)、意境朦胧。此诗营造的四个画面,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清丽、静谧,而又如梦似幻,似雾中看花,水中望月。“庄生”句本就是描绘梦境,“望帝”句则是一个近似神话的虚幻传说,颈联两句虽有日月映照,但同时有烟雾弥漫、水汽蒸腾。画面的虚幻迷离,抒情的含蓄婉约,典故、象征、暗喻手法的兼举并用,使诗呈现出一种隐约朦胧、云裹雾障的意境,也使历来难以计数的读者于此探隐索微,留恋忘返,极富吸引力。因而,尽管人们对此诗旨意不甚了了,却依然为它的情调、画面、气氛、意境所吸引,吟诵于口而思索于心。这真是一个有意味的审美现象。

(由此可见,正是由于诗中化用典故,使本诗抒情含蓄、意境朦胧,使本诗成为千古之谜,但既然它被选入高中语文教材,我们就来学习探究一下。)

四、问题探究

根据诗歌的学习和赏析,谈谈大家对诗歌主旨的理解。 明确:根据“三说”,自由讨论,没有确定的答案,合理即可。

五、课堂小结

六、课后作业

1、背诵、默写《锦瑟》。

2、课下查找、阅读李商隐的诗歌,写一篇读书笔记。

七、板书设计

推荐第7篇:《锦瑟》教学设计

《锦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创作特色;

2.领会这首诗的意境、情感、主旨和艺木技巧。 重点难点:诗的意境、情感、主旨和艺木技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中国文学史上,唐代的诗歌浩如烟海,唐朝的诗人灿若繁星。但其中有一个诗人,他一不小心陷入了朋党之争,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这个诗人就是李商隐;他的一首《锦瑟》诗,让无数人煞费心思, 绞尽脑汁, 希望能从这首诗中更多地发现诗人, 更深地理解旨意,于是 , 这首《锦瑟》便成为中国诗歌史上“斯芬克思之谜”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探讨这一首诗。

二、对于李商隐,我们并不陌生,因为他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千古名句: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乐游园》);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无题二首(其一)》);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矩成灰泪始干(《无题》)。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晚晴》);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贾生》)。

三、作者简介

李商隐(812~858),字义山,号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诗人,与杜牧齐名,称“小李杜”。他十六岁受东玉溪都(洛阳)留守令狐楚赏识,二十五岁时,李商隐得令狐父子之援而中进士,可就在这时,令狐楚染病去世。没了生活依靠的李商隐,一时茫然不知所措,恰也是这个时候,属于李党的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因爱慕其才,聘请他去府中掌书记,并且还把女儿嫁给了他。原先李商隐出自令狐楚门下,自然被归入了牛党的阵容;现在李商隐又成了李党的东床快婿。“忠臣不事二主”,而李商隐却如此轻易地“改弦更张”,是可忍,孰不可忍?于是,他的一生便始终伴随着牛党人的咒骂、诋毁、中伤,最终他也就成了那政治旋涡中的溺水者。终年四十六岁,可谓英年早逝。(介绍文学上的贡献及“牛李党争”)

四、朗读指导

诗的内容是回忆往事,情调低沉,诵读时要放慢速度,给人一种迷惘的感觉。

五、典故补解

1、望帝啼鹃

望帝,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的称号。传说他因水灾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中,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又名子规,啼声非常悲凄。

2、良玉生烟

传说蓝田美玉深埋地下,不为人所见,但它那温润的精气却能透过泥土,烟雾般升腾到空中。

六、内容精析(师生互动,注意学生的自主、合作、交流) (一)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1、“无端”是什么意思?传达出一种怎样的情感? 无缘无故,没有来由,此有发问之意。瑟弦的多少原本是无从发问之事,于无从发问处发问,正表明情绪的强烈浓重,表明心中某种情绪积累已久、积累已深,迫切需要宣泄。

2、作者强调“一弦一柱”有何用意? “弦”“柱”与“华年”相联系,又与上文的“五十”相呼应,表明心中情感的强烈浓重。锦瑟弦多而音繁,则华年事多而情浓。强调“一弦一柱”,则表明每一件事都很值得回忆,每一件事都会引起强烈的感触。

3、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了什么?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明确】诗人由“五十弦”想到了年近半百的自己,进而由“锦瑟”想到了自己的青年时代。这其中运用了传统的比兴手法。既就锦瑟起兴引出年华虚度的伤痛;又是以锦瑟作比,含蓄表达怀抱利器而埋没于世的悲愤。瑟为锦瑟,制作精良,装饰华美;人为俊彦,饱读诗书,志气凌云。瑟无端制成了五十弦,人也不明不白地,将近半百了(李商隐只活到46岁,这里说“五十”是取其约数)。

4、作者为何由瑟入笔起兴? (幻灯片无,另讲) 或者是因为见到锦瑟而引起追忆;或者是因为听人弹瑟而触发感受;或者是因为亲自操瑟而引出心事。这里的不明确是“朦胧”特点的体现,也正是“朦胧”的好处:可以为欣赏者提供更广阔的欣赏品味的空间。

(二)颈联--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1、典故“庄生梦蝶”在这里可作怎样的理解? 体现世事的变化难测,难于把握。 表明美好梦想的幻灭,迷惑怅惘。曾经的追求终成幻影,曾经的美梦终于成空。……

2、典故“杜鹃伤春”在这里可作怎样的理解? 听瑟的感觉:听到锦瑟音哀曲怨,就如听到杜鹃鸟送春归去的凄婉之音。 伤逝与无奈:自己年华已逝,事事成空,今生今世恐怕再无转机;死掉之后,也只会如望帝一样留下无限悲凄。 不甘之情:望帝之心通过杜鹃之啼传达出来;鼓瑟之人一片心思通过音乐传达出来;我的一片心思则会通过诗作传达出来。不能将其轻弃。 惋惜之意:可叹望帝一片赤诚却是如此结局;可叹望帝一份“春心”只能以哀啼相告;可惜我们的心思总是只能以另一种方式传达。……

3、这两句诗体现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情绪? 梦幻 美好 迷离 怅惘 // 怨愤 哀怨 凄凉 悲苦 不甘 在颔联里诗人用“庄生”“望帝”两典似乎已将他的“华年之思”说得差不多了,往下确实难以为继,孰料诗人在瞬息之间视通万里,给我们展示了这两幅美好的画面,真可谓奇峰突起。前一幅以深青色的大海和天上的一轮明月为背景,塑造了鲛人泣泪成珠的形象。

(三)颔联--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1、典故“鲛人泣珠”在这里可作怎样的理解? 鲛人泣泪为珠;鼓瑟者因痛苦心事奏乐:美丽总是与痛苦相连; 月亮、珍珠、泪珠都是圆而亮的,前二者相映,原本美丽异常,加上泪珠,却构成了一种凄楚之美。 “沧海”极易令人想起“沧海桑田”的成语,有隐指今昔变化巨大之意;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曾经的痛苦,在今天回忆起来,都成为一种美丽。……

2、典故“良玉生烟”在这里可作怎样的理解? 或指美好时光,或指美好梦想,或指美好情缘,或指美好前途: 异常美好却无从把握,难于得到,甚或连踪迹都难于寻觅; 就如玉深埋地下却又露有痕迹一样,此情深埋心中却又时有显露; 可以意会却难以言传; 可以望见却难以企及。……

3、上下联各写出了怎样的意境? 空旷 寂寥 孤独 冷清 凄美 //美丽 朦胧 似真似幻 若即若离 (四)尾联--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1、“此情”呼应上文何处? “此情”与“思华年”相呼应。

2、“惘然”怎样解释? 惘然:失意的样子;心里好像失掉了什么东西的样子。

3、这句诗可作怎样的理解? (这一联意思极为明白 , 但要注意它行文上有一个“反跌”:“此情可待成追忆”犹言上面说的那番感慨哪里是到今日回想往事时才有 , 所以接着就补足一句“只是当时已惘然” 。言外之意是 , 当时既有怅惘之情,则今日追忆必定更加怅惘,的确是不堪回首了。) 说明“此情”存在时间已经很长(扣“蓝田日暖玉生烟”一句,彼时见烟即已知玉存在,由此生情)。

说明对“此情”的无奈:当时面对“此情”就无办法,今天面对“此情” 必定更加怅惘 , 的确是不堪回首了。

七、意旨的几种观点

苏 轼:咏瑟抒情

朱鹤龄:深悼亡妻

何 焯:自伤身世

程湘蘅:自序其诗

钱钟书:自寓创作 一般说法:

1、思念而不能相聚的痛苦

2、晚年追叙平生、自伤身世之辞 举例解说此诗:

1、自伤身世:锦瑟呀,你为什么偏偏是五十根琴弦呢?聆锦瑟繁弦的一音一节,都让我回忆起已逝的美好年华。音繁而绪乱,怅惘以难言。我曾像庄周梦蝶一样,沉迷在美好的境界中,最终只能像望帝那样,把自己无限的悲感和难言的冤愤,托付给送春归去带着凄音的杜鹃。我身世悲凉,像皎月落于沧海之间,明珠浴于泪波之界;我理想破灭,如蓝田山日光煦照,化山中美玉为气烟。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知无穷的怅恨?早在当时我已感到不胜惆怅。

2、思念而不能相聚的痛苦:一晃年已半百,回首当年,一言难尽,感慨万千。因为不能相聚,故而思念极深,真觉得此身为虚,而梦境才是真实的,即使杜鹃啼血也难表达我的相思之苦。明月生于沧海的时候,我的泪水如珠,蓝田玉山之上,那玉烟缕缕升腾,何尝不是从我心中飘出?我痛苦的相思,何须等到今日才有,就在我倾心于她的那一刻,我就已经感到惘然若失了。

八、艺术特色

1、抒情含蓄。中间两联追怀往昔,并没有指实年月日期和涉及具体的人事内容,而是化用了四个典故,营造出“庄生梦蝶”、“杜鹃伤春”、“明珠落泪”、“良玉生烟”四个静谧、清丽、迷离而含带凄伤的画面,以象征自己的遭际,寓托自己的心境,从而让读者去揣测、体认寄寓其中的心情意绪,去寻味、把握隐伏其下的情感内涵。情感内容虽隐约不明,感伤情调却明显无疑。

2、对仗工整。本诗所用四个典故,原本风马牛不相及,诗人立足于自身抒情需要而加以调度驱谴,使其马牛同栏而联姻对偶。从旨意看,四句诗既各自独立,又互相呼应。从形式看,则颔联以“望帝”对“庄生”、以“春心”对“晓梦”、以“托”对“迷”、以“杜鹃”对“蝴蝶”;颈联则以“蓝田”对“沧海”、以“日暖”对“月明”、以“玉生烟”对“珠有泪”,无论词性还是词语结构,都属对工稳,一丝不苟。尤其是以“蓝田”对“沧海”,甚是巧妙。“蓝田”本是地名,但作者却借其字面本义,以“田”对“海”(古人常以此两者相对,“沧海桑田”即其显例),以“蓝”对“沧”(“沧”字本义是青色),变借对为工对,由此可见李商隐择字用语的考究。

3、意境朦胧。此诗营造的四个画面,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清丽、静谧,而又如梦似幻,似雾中看花,水中望月。“庄生”句本就是描绘梦境,“望帝”句则是一个近似神话的虚幻传说,颈联两句虽有日月映照,但同时有烟雾弥漫、水汽蒸腾。画面的虚幻迷离,抒情的含蓄婉约,典故、象征、暗喻手法的兼举并用,使诗呈现出一种隐约朦胧、云裹雾障的意境,也使历来难以计数的读者于此探隐索微,留恋忘返,极富吸引力。因而,尽管人们对此诗旨意不甚了了,却依然为它的情调、画面、气氛、意境所吸引,吟诵于口而思索于心。这真是一个有意味的审美现象。

推荐第8篇:锦瑟教学设计

《锦瑟》教学设计:

主备人:何淑燕 何柳英

使用人:

知识目标:了解李商隐及其诗歌

能力目标:鉴赏这首诗,品味诗歌意境,从而领会诗歌美质。

情感目标与价值观目标:学习各诗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了解诗人的不同艺术风格。 重点:鉴赏本诗哀怨的基调、迷离的意境、清丽的语言。 难点:本诗的旨意

一、导入新课

中国古代诗歌浩如烟海,其中的名诗佳句多如繁星。人们也许并不知道它们出自何人之手,却能将其熟记于心,并千古传诵。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完成下面的诗句对接。

资料链接——名诗对接。

①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②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③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你能说出这些诗句的作者是谁吗?(李商隐)

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李商隐的代表作《锦瑟》。

二·知识积累

1、在课文中找到下列词语,借助工具书,给加点的字注音。

锦瑟(

弦(

)柱

惘(

)然

马嵬(

未卜(

宵柝(

晓筹(

驻(

)马

2、根据下列注音,在句子的空缺处填写正确的汉字。

⑴望帝春心tuō( 托 )杜鹃

⑵cāng(沧

)海月明珠有泪

⑶只是当时已wǎng(惘

)然

⑷空闻虎旅传xiāo( 宵 )柝

⑸如何四jì(纪)为天子

3、了解作者

学生就自己搜集的关于李商隐的资料进行交流。教师对学生交流结果予以梳理,指导学生学会搜集信息、筛选信息、整理信息。

李商隐,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他年轻时受牛党令狐楚赏识而中进士,后来又 被李党王茂元招为女婿,因此牛党认为他背恩负德。牛党掌权后,他一直在政治上受到压抑,郁郁不得志 ,成了牛、李党争的牺牲品。46岁时死在荥阳。

李商隐现存诗歌600多首,内容涉及比较广泛。有的抒发自己政治失意的痛苦心情,有的反映晚唐的政治生活,有的是托古讽今的咏史之作,还有一类描写爱情生活的无题诗,最为后代读者所喜爱。他的诗“比兴”取法《诗经》,“美人香草”效仿《离骚》,深厚沉郁得于杜甫诗歌的精髓,绚丽的想象、用语,则直接受益于李贺。诗中善用历史典故和神话传说,通过想象、联想和象征构成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李商隐的诗歌有独特的艺术成就,构思新巧,词藻华美,想象丰富,风格婉转缠绵。但有的作品伤感情调比较浓重,用典过多,隐晦难解。有《李义山诗集》。

4.关于《锦瑟》

《锦瑟》一诗,堪称李商隐诗集中的压卷之作。然而,对于这首诗的旨意,千百年来聚讼纷纭,莫衷一是。这首诗,如果从具有高超的艺术成就和具有丰富的多解性两方面看,可以说古代诗歌无一能比。元代的元好问就曾发出这样的感叹:“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意思是说,像《锦瑟》(以及受李商隐影响的宋初的西昆体诗)这样的诗固然好,可是就算东汉的大训诂学家郑玄再世,也只能望之兴叹,无力为它作注。清代的大诗人大学者王士祯也曾发出“一篇《锦瑟》解人难”(《论诗绝句》)的浩叹,可见这首诗的特异之处

三、赏析《锦瑟》

(一)教你方法:学诗三步走

读:倾情诵读,整体感知。

悟:感受形象,体味意境。

品:咀嚼涵泳,品味语言。

(二)诵读诗歌,初步感知。

1.请两名同学诵读诗歌,老师及其他同学指出其诵读的不足或错误。

听朗读录音。

2.学生听读,在听读中把握诵读节奏,感受诗的韵律,体味诗的意境。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3.学生结合注释译读诗歌,了解诗歌内容,理解诗歌主旨。

译文:锦瑟呀,你为什么偏偏是五十根琴弦呢?聆听锦瑟繁弦的一音一节,都让我回忆起已逝的美好年华。音繁而绪乱,怅惘以难言。我曾像庄周梦蝶一样,沉迷在美好的境界中,最终只能像望帝那样,把自己无限的悲感和难言的冤愤,托负给送春归去带着凄音的杜鹃。我身世悲凉,像皎月落于沧海之间,明珠浴于泪波之界;我理想破灭,如蓝田山日光煦照,化山中美玉为气烟。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知无穷的怅恨?早在当时我已感到不胜惆怅

(三)感悟诗意,理解主旨。

引导:我想大家在读的过程中一定有所感悟,现在就请同学们来谈谈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你从诗中捕捉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可就全诗内容谈,也可就其中一字一句给你的感受来谈。

1.学生交流阅读感悟,教师予以引导点评。

【参考】“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看到眼前锦瑟上的一弦一柱,就仿佛看到自己曾经有过的灿烂岁月、花样年华,这些可都是真情的付出,热血的凝铸。可恨可叹的是这些辉煌已成为过去,并且是如此短暂──单单是“五十弦”,为什么单单是“五十弦”呢?难道就没有别的什么可以选择了吗?诗人以“锦瑟”喻美好的“华年”,以“思”引发“无端”之问,一上来就开门见山,点出自己对人生价值的深深思考。

【参考】“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对人生终极价值的思考不唯我独有:有着“鲲展翅九万里”远大志向的庄子,在梦中也不忘记对这个问题的探索,以致于梦生蝶翅,己蝶难辩;贵为人主的望帝死后仍化作嗓子出血也要叫个不停的杜鹃鸟,来诉说自己心中的疑惑。“蝴蝶梦迷”着“晓”字指明,使原本自迷自恋或徘徊彷徨之意转为富于幻想之境,是盼望旭日东升照亮自己的人生之路;“杜鹃心托”依“春”字点破,

2 使旧有的怨恨怅惘之情化出勃勃生机之感,是希望春光永驻激励自己向前搏击奋斗。

【参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沧海中的珍珠只有在明月之夜,才能流下晶莹的泪花;蓝田下的美玉只有在日暖之时,才能升腾飘逸的烟霞。物犹如此,人当如是。“沧海月明”与“蓝田日暖”优美意境的创设,不仅仅是诗人精妙绝伦艺术素养的表现和挥洒,更是诗人回答人生价值的标准和尺度。诗人以物推人,拓展深化了诗作的主题,整篇的闪光点在此,魂亦在此。

【参考】“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追忆过去,尽管自己以一颗浸满血泪的真诚之心,付出巨大的努力,去追求美好的人生理想,可“五十弦”如玉的岁月、如珠的年华,值得珍惜之时却等闲而过;面对现实:恋人生离、爱妻死别、盛年已逝、抱负难展、功业未建……,幡醒悟之日已风光不再。如泣如诉的悲剧式结问,又让诗人重新回到对“人生价值到底是什么?到底该怎样实现?”深深的思考和迷惑之中,大大增强了诗作的震撼力。

2.小结诗歌内容:

锦瑟牵情,回首往事——往事如梦,感伤深沉——对月而泣,美梦如烟——追忆此情,当时惘然。

3.探究主旨。

引导:经过追忆往事,诗人的情感凝结在哪个词语上?(惘然)

引导:作者为什么而“惘然”?(为“此情”。)

引导:“此情”到底是什么情?请同学们就此探讨诗歌的主旨。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全班交流,教师引导点评。

(悼亡说、恋情说、自伤身世说……)

(四)品味语言,赏析技巧。

引导:现在让我们借助一段动画影片,来感受走进这首诗的意境。

1.flasn影片《锦瑟》.

学生观后结合诗歌及画面谈谈这首诗的意境。

引导:这首诗除了具有凄迷的意境外,还有哪些艺术特色?请同学们从它的语言特点,感情基调等方面再作分析、讨论、交流。

学生结合具体的诗句谈谈诗的语言特点,感情基调等方面的艺术特色。

小结诗歌艺术特色:哀怨的基调

凄迷的意境

华美的语言

(五)再读诗歌,感受诗意诗韵美。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走进了李商隐的情感世界,共同学习了他的《锦瑟》,尽管这是李诗中最晦涩的一首,但我们还是触摸到了这位才华横溢、命运多舛的晚唐才子的情感脉搏,这足以说明,只要用心体会,心灵总会相通。

五、布置作业:

请将今天所学进行整理,写成一篇赏析性的短文。

六·课外欣赏阅读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乐游园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课后练习.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惘然

妄想

冤枉

望尘莫及

亡羊补牢 B.疏浚

皴裂

逡巡

日月如梭

怙恶不悛 C.犄角

绮丽

崎岖

倚马可待

风光旖旎 D.弹劾

刻薄

隔阂

垓下之围

言简意赅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精粹

精络

精疲力竭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B.沧海

苍劲

沧海桑田

沧茫大地,谁主沉浮 C.即将

立即

若即若离

一言即出,驷马难追 D.挥毫

毫发

毫无二致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3.★★对下列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锦瑟无端五十弦

无端:不知原因,没有来由。

B.望帝春心托杜鹃

春心:指对青春、爱情、或理想的向往与追求。 C.庄生晓梦迷蝴蝶

晓梦:早晨将醒来前做的梦。 D.此情可待成追忆

可待:岂带待,反问之词。

4.★★★下面是对《锦瑟》首句“锦瑟无端五十弦”的理解,有误的是(

A.运用了比兴手法,由锦瑟生发了对自己人生的回忆。

B.“五十弦”喻往事繁多,其中也隐含已逝的年华很多。

C.由于诗人慨叹自己已年逾半百,才会有下文的忆旧的心理。

D.无端的锦瑟弦更长,音更优美绵长,有绕梁三日之神妙。 5.★★★下面是对诗中运用的典故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庄周晓梦迷蝴蝶”,庄周梦蝶,醒来以后,自己依然是自己,可蝴蝶却不知何往。“迷”是痴迷的意思。这个典故表达了诗人对美好境界的痴迷。

B.“望帝春心托杜鹃”,古代杜宇,国亡身死,魂化杜鹃,啼声凄婉。此典故表达了诗人如杜鹃送春归般的哀怨之情。

C.“沧海月明珠有泪”,明月之夜,沧海之间,鲛人泣泪,颗颗成珠。珠似水中月,月本天上明珠。此典故表达了诗人凄寒孤寂而又十分感伤的情怀。

D.“蓝田日暖玉生烟”,蓝田,产玉之山。在阳光的照耀下,蕴藏于其中的玉气冉冉上升,远察如在,近观却无。此典故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渺茫难即的惋惜之情。 A依次读“wǎng”“wàng” “ǎng”“wàng”“wáng”;B依次读“jùn”“cūn”“qūn”“suō”“quān”;

C依次读“jī”“qǐ”“q픓yǐ”“yǐ”;D依次读“hã” “k┓h㔓gāi”“gāi”。

2D点拨:A“精络”应为“经络”B“沧茫大地”应为“苍茫大地”C“一言即出” 4 应为“一言既出”。

3C点拨:晓梦:做梦醒来。

4D点拨:对“无端”理解错误。

5A点拨:表达了美好梦境破灭后的伤感之情。 教学反思

推荐第9篇:《锦瑟》教学设计

《锦瑟》教案

锦瑟教案

1、教学分析:本单元是诗歌单元,重点在于鉴赏诗歌方法的掌握和兴趣的积累。

2、学情分析:学生鉴赏诗歌倾向于对诗歌一种主旨的把握,《锦瑟》的多主旨为鉴赏诗歌丰富了内容,在此基础上培养诗歌鉴赏的方法和诗歌鉴赏的灵活性有很大帮助。

3、在落实知识点的同时,要注重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探究性学习的必要,在文学的熏陶中养成良好的审美情趣。解说:

凡读过此诗,并稍稍了解李商隐生平者,无一不在煞费心思,绞尽脑汁,希望能从这首诗中更多地发现诗人,更深地理解诗人。于是,这首《锦瑟》便成为中国诗歌史上“斯芬克思之谜”。所以走进作者,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所以我们以“名词对接”的方法导入新课。 一导语、

中国古代诗歌浩如烟海,其中的名诗佳句多如繁星。人们也许并不知道它们出自何人之手,却能将其熟记于心,并千古传诵。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完成下面的诗句对接。 ★名诗对接:(教师和学生一起完成)

①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②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③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大家能说出这些诗句的作者是谁吗?(李商隐)今天我们一起揭开《锦瑟》神秘的面纱。

二、作者简介:(见课件)解说:了解作者生平经历,以及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是我们鉴赏全诗的一个窗口,是我们了解作者创作风格和语言特点的一个基础。

三、教学生方法:赏诗三步 读:倾情诵读,整体感知。悟:体味意境,换位移情。品:咀嚼涵泳,品味语言。(让学生了解鉴赏基本鉴赏方法)

四、教师引导:教师

1、题解 “锦瑟”或名无题,题目“锦瑟”是取句着两字。是一首广为传诵的有人认为是缠绵悱恻的爱情诗,或有人认为可能别有寄托或悼念亡妻之外,大抵是表现封建士大夫隐秘难言的爱情生活。

2、品典 品典一:庄生晓梦迷蝴蝶 品典二:望帝春心托杜鹃 品典三:沧海月明珠有泪 品典四:蓝田晶暖玉生烟 (见课件)

五、课堂活动(师生互动)(解说:鉴赏诗歌第一步诵读)

活动一:诵读诗歌,初步感知。

1、学生听教师读,在听读中把握诵读节奏,感受诗的韵律,体

味诗的意境。

2、请两名同学诵读诗歌,老师及其他同学指出其诵读的不足或错误。

3、学生结合注释译读诗歌,了解诗歌内容,理解诗歌主旨。

活动二:理解主旨(探究性学习,理解解诗的换位移情法,这是这堂课重点)(解说,对多主题诗歌的理解和把握,学生结合时代背景及作者经历,和作者心灵的交流,换位移情,理解诗歌主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合作精神)

教师提示:常见的几种理解:

1、思念而不能相聚的痛苦;

2、亡妻的深情悼念;

3、作者的自伤。(解说:自由发言,言之成理,言之有据即可。让学生理解李诗的创作风格,理解诗歌因为不同的人,由于不同的知识结构,人生经历、理解的差异对诗歌主旨的把握不同,让学生从中明白诗歌鉴赏是重新走进,要灵活、要思考、要体味。) 活动三:(解说,诗歌的语言独具魅力,品味语言是一个审美的过程,赏析技巧是一个借鉴和学习的过程)

引导:这首诗除了具有凄迷的意境外,还有哪些艺术特色?请同学们从它的语言特点,感情基调等方面再作分析、讨论、交流。

学生结合具体的诗句谈谈诗的语言特点,感情基调等方面的艺术特色。 “沧海月明铸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重点句赏析

小结诗歌艺术特色:

1、哀怨的基调

2、凄迷的意境

3、华美的语言

活动四 :整体朗读(解说;再次感受诗歌诗韵诗意美,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小结并布置作业:(解说,突出重点用情感和古人交流,走进作者心灵世界,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和对课堂内容的巩固,锻炼文字表达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这节课,我们走进了李商隐的情感世界,共同学习了他的《锦瑟》,尽管这是李诗中最晦涩的一首,但我们还是触摸到了这位才华横溢、命运多舛的晚唐才子的情感脉搏,这足以说明,只要用心体会,心灵总会相通。

作业:请将今天所学进行整理,任选一主旨,写成一篇赏析性的短文。 板书如下 首联:年已半百,感慨万千(比喻) 锦瑟 颔联:思念至深,其苦难言(典故、传说) 颈联:沧海桑田,美玉生烟(典故、传说) 尾联:事过境迁,此情难待(直抒胸臆)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鉴赏方法

2、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理解的能力

3、理解李商隐诗歌的多种解法。

4、德育目标:培养学生探究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掌握诗歌的基本的鉴赏方法:换位移情 [教学难点]

对本诗内部结构和思路的理解。 [教学方法] 译写法,点读法。

教学目标:

1.了解李商隐及其诗歌创作。

2.了解此诗的艺术表现手法,品味诗歌的意境。

3.结合这首诗的多向旨意,学习开放性诗歌鉴赏的方法 4.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鉴赏这首诗,品味诗歌的意境,领会诗歌的美。

教学难点:结合诗的多向旨意,学会诗歌鉴赏中规范的语言表述。 教学方法:研讨点拨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以歌曲《别亦难》为背景音乐,营造氛围。全班一起背诵《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这诗作者是谁(李商隐)。他还有哪些有名的诗句,哪位同学能说说? ①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②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③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二、作者简介

那写出这些优美诗歌的诗人有着怎样的一生呢,哪位同学能介绍下?(由学生介绍,教师补充)

李商隐(813-858),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河南人。文学史上将其与杜牧合称为“小李杜”。一生仕途坎坷,因无意卷入朋党之争的漩涡,受到两派的打压、排挤,终身抑郁不得志。其情感经历也异于常人,年轻时曾有一场为世俗所不容的爱情,后与妻子琴瑟相合,但中年丧妻。四十六岁就悒郁而亡。他仕途的坎坷,情感的失意,性格的善感,导致其诗忧郁感伤,常慨叹个人的沦落和世运的衰微,揭示政治的黑暗。由于他多愁善感和复杂的意念,其诗常避实就虚,具有象征意味。其诗想像奇妙,词句精警,色彩浓丽,常镶嵌典故,意境朦胧。

创作《锦瑟》时诗人46岁,罢官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本诗借助典故、比兴、象征等手法,极耐人寻味„„

三、朗读指导:(3分钟) 读:倾情诵读,整体感知。

请两名同学诵读诗歌,老师及其他同学指出其诵读的不足或错误。 学生结合注释译读诗歌,了解诗歌内容,大致理解诗歌主旨。

总体内容:锦瑟牵情,回首往事——往事如梦,感伤深沉——对月而泣,美梦如烟——追忆此情,当时惘然。 [译文]

锦瑟啊,你为什么竟然有五十条弦?每弦每节,都令人怀念黄金华年。我心像庄子,在清晨为梦中变成蹁跹的蝴蝶而迷惘。又像望帝,将伤春的心事,寄托给哀鸣的杜鹃,沧海明月高照,鲛人泣泪皆成珠,蓝田红日和暖,可看到良玉生烟。悲欢离合

之情,岂待今日来追忆,只是当年发生之时,早已惘然。 然后教师范读。

诗的内容是回忆往事,情调低沉,诵读时要放慢速度,给人一种迷惘的感觉。 全班读。

四、鉴赏内容

感受形象,体味意境,品味语言,赏析技巧。

导:我想大家在读的过程中一定有所感悟,现在就请同学们来谈谈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你喜欢这首诗歌的哪一句或几句,你从诗中捕捉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可就全诗内容谈,也可就其中一字一句给你的感受来谈。(分组讨论后,形成个人的鉴赏文字,100字左右) -

学生交流阅读感悟,教师予以引导点评。 参考资料:

首联用的是民歌的起兴手法。大意是一晃年已半百,回首当年,一言难尽,感慨万千。此句给人以凄凉之感。颔联此联紧承上文“思华年”一语,写诗人虚度年华的感叹。

出句用庄周梦为蝴蝶典故事:昔日的理想和情思是那样美好,在回忆中又是如此真切,的确使人迷恋,暗含怀才不遇之情;而眼下的困顿状况只不过是一场梦。也可以另解:如果眼下的困顿状况是真,则昔日美好的理想和情思岂不成了虚幻的梦?这真是“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诗人已经完全陷入一种难言的境界之中了。对句用望帝魂化杜鹃事,则似乎表明了诗人对“华年”的一往情深,即无论是梦是真,他都不会让自己的“春心”(也就是他的美好理想和情思)自生自灭,即使他死去,也要像望帝那样借杜鹃的啼声唱出自己的悲哀。上下衔接自然,用典工巧。

颈联“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又给我们展示了这两幅美好的画面,前一幅以深青色的大海和天上的一轮明月为背景,塑造了鲛人泣泪成珠的形象。这是从民间传说中演化出来的,但作者翻出新意义。“珠有泪”,珠光、泪光融成一片,难以分清,它使人怅惘而又联想无穷。试想,鲛人在痛苦中哭泣,其泪却化为人们喜爱的珍珠,其中有多少情味可供读者品尝!。后一幅以蓝田秀丽的群山和温暖的阳光为背景,塑造了“玉生烟”的形象。玉沉埋在地下。那温润的精气却能透过泥土,烟雾般升腾在空中,为山增辉。这个想象来源于“石韫玉而山辉”,但诗人独走蹊径:从玉被掩埋这一面来说,那是很可悲的;从“生烟”这一面来说,却又使人感到欣慰,其中的况味也真是一言难尽。这两幅画面尽管色调不同,但是寄寓的怅惘、悲伤之情上是完全一致的。 尾联“此情可待成追忆”,犹言上面说的那番感慨哪里是到今日回想往事时才有,所以接着就补足一句“只是当时已惘然”。言外之意是,当时既有怅惘之情,则今日追忆必定更加怅惘,的确是不堪回首了。 艺术特色:

这首诗相当典型地体现出李商隐无题诗意象的空灵优美、扑朔迷离。如“沧海月明珠有泪”两句阴阳冷暖、美玉明珠,境界虽殊而怅恨则一;典故、象征、比喻三法兼用并举,不仅对仗工稳,而且造句精丽,词采斐然,月、珠、泪、日、玉、烟等

字的选用,无不给人以玉润珠圆的感受。

五、情感解析

梁启超在《饮冰室文集》有一段精彩的论述,他说:“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祠》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来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

参考资料:关于这首诗的旨意,有下面几种观点:

苏轼:咏瑟抒情朱彝尊:深悼亡妻何焯:自伤身世程湘蘅:自序其诗钱钟书:自寓创作

1、自伤身世说 何焯:“此篇乃自伤之词,骚人所谓‘美人迟暮’也。‘庄生’句言付之梦寐,‘望帝’句言待之来世。‘沧海’‘蓝田’言埋而不得自见;‘月明’‘日暖’,则清时而独为不遇之人,尤可悲也。”(摘自《李义山诗集辑评》)

2、悼念亡妻说 朱彝尊:“此悼亡诗也 .意亡者喜弹此 , 故睹物思人 , 因而托物起兴也 .瑟本二十五弦 , 弦断而为五十弦矣 , 故曰‘无端’也 , 取断弦之意也 .‘一弦一柱’而接‘思华年’ , 二十五岁而殁也 .‘蝴蝶’‘杜鹃’ , 言已化去也 .‘珠有泪’ , 哭之也;‘玉生烟’ , 已葬也 , 犹言埋香瘗 ( yì ) 玉也 .此情岂待今日追忆乎 ? 是当时生存之日已常忧其至此而预为之惘然 , 必其婉弱多病 , 故云然也 .” ( 摘自《李义山诗集辑评》 )

3、自比文才说 汪师韩:“锦瑟乃是以古瑟自况„„世所用者 , 二十五弦之瑟 , 而此乃五十弦之古制 , 不为时尚 , 成此才学 , 有此文章 , 即己亦不解其故 , 故曰‘无端’ , 犹言无谓也 .自顾头颅老大 , 一弦一柱 , 盖已半百之年矣 .‘晓梦’喻少年时事 .义山早负才名 , 登第入仕 , 都如一梦 .‘春心’者 , 壮心也 .壮志消歇 , 如望帝之化杜鹃 , 已成隔世 .珠玉皆宝货 , 珠在沧海 , 则有遗珠之叹 , 惟见月照而泪 .‘生烟’者 , 玉之精气 , 玉虽不为人采 , 而日中之精气 , 自在蓝田 .” ( 摘自《诗学纂闻》 )

4、恋情难忘说

古今解此诗者总不少于几十家吧,其结果自然就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有时想,与其胶柱鼓此锦瑟,不如重点取意境而不求甚解。我曾用这种办法试解:“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一晃年已半百,回首当年,一言难尽。“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曾经有梦想,曾经害相思。“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可是梦想和思情都破灭,所得只是眼泪和迷惘。“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现在回想,旧情难忘,只是一切都如隔世了。这样解,虽然近于六经皆我注脚,总比大力考索而把意境弄得支离破碎好一些吧?(摘自张中行著《诗词读写丛话》)

教师谈自己的观点:

我认为这首诗歌是追忆人生感慨爱情兼而有之的。 我们同学的鉴赏和一些名家“英雄所见略同”。有一些同学甚至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这些都非常好。“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文学作品阅读本就应该是读者充分

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阅读经验以及审美趣味等因素,通过联想和想象的方式。去积极感知、体验并补充作品的形象,从而把阅读的作品创造性地转化为带有读者个体色彩的更加具体、生动的“作品”。但是不得不说,我们同学的理解,虽然能有自己的个性色彩。但在表述上,却不够规范,让人听来缺乏合理性,不能自圆其说。近年来一些侧重考查考生古诗阅读鉴赏个性表达能力的开放题型渐渐在高考中在占了相当的比例,且分值较高,一般在5分-8分。此类题目一般不设置指向鲜明的标准化的唯一答案,而是要求考生在全面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运用高考古诗鉴赏的解题方法作出个性化的回答,而且大都要求评价诗人思想感情。那接下来,我们就结合高考诗歌鉴赏试题中的思想感情评价类试题来谈谈在做此类题型时如何规范自己的语言,让自己的表述更加合理。

六、开放性诗歌鉴赏中综合评价类题型的答题策略

这种题型的主要设问形式或标志性词语是“你认为„„”、“你是否同意„„,为什么”、“你觉得„„”等,或者在题干中明示“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等。 做此种题型的根本是审清题干,紧扣文本,规范表述。

(一)审清题干信息,明确亮出个人观点。切不可模棱两可,观点不清不楚。认真审题,抓住题干中的显信息和潜信息,明确要求作答的角度。关键看问号,做到问什么,答什么,要什么,给什么,忌乱答一通。

(二)紧扣文本,知人论世。知人论世

知人,即要了解诗人生平及主要作品风格。社会时代背景不同,诗人的身世经历不同,人生理想、价值追求及其审美习惯不同,都决定了作品的风格和情感主旨各有特点。 紧扣文本

1、把握意象意境的感情倾向

在回答表述时要就意象和意境来谈个人理解。诗歌中的意象意境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意旨,寄托着复杂的情感,暗示着深刻的哲理,承载着诗人强烈的主观色彩。所以,在表述中紧扣意象和意境的感情倾向是极为重要的。

2、用心揣摩字词的传神性

古人非常讲究语言的锤炼,而对诗歌的鉴赏也同样建立在准确理解诗歌语言的基础之上。特别是对诗歌中的一些传神的动词、副词、形容词和数量词等更要用心揣摩,因为开放性诗歌鉴赏的考查内容之一就是要求考生比较字词的不同的表达效果。所以,我们在回答表述时,关键一点就是要结合某些字词的传神性,来分析诗人的意旨。

3、结合表现手法的功能效果

在鉴赏和阐释时一定要明白诗歌整体或局部所采用的表达技巧,并能够根据不同的表达技巧准确阐释其不同的作用。

4、分析诗歌内容的关联

一定要理清诗歌前后所写的分别是什么内容,这些内容之间又有什么联系。

一般情况下,前后内容之间的关联主要表现为拓展、加深、提高等等。只有在明确了这些关联的基础上,对诗歌的阐释才不致于迷失方向。

(三)规范表述,条理清晰

规范表述 总体模式

诗的句(上阙或下阙),运用手法,起了______的效果,借助_____意象,描绘出情景(塑造了形象),语言___(语言风格)表达了__

_ 的内容,(内容)从而表现了诗人的思想感情。[思想感情] 条理清晰

注意表达的条理性、简明性。

1、最好依照题目提问顺序一问一问地答。

2、最好采用数字序号或字母分点来答

3、最好按照先总说(或具体分析)后分说(总说)的思路来答。

4、注意用语准确,书写规范。答题示例: 2004年辽宁卷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蝶恋花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2)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作过这样的整体评价:“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赏析。(5分)

①同意。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虽写了花之凋零,却又写了青杏新生,显示出生机与活力;

二、三句则又移向更广阔的空间,燕子轻飞,给画面带来了盎然生气,而绿水绕人家也饶有情趣,这样一来,人的心情也自然随之敞阔;末句虽言萋萋芳草,却以“天涯”起笔,意境开阔。总之,词的上片虽写“絮飞花落”的暮春之景,却处处可见旷达之语。

②不同意。起句写花之凋零,青杏酸涩,为整首词投下了悲凉的阴影;

二、三句写燕子翻飞、绿水绕人家,虽富情趣,也不乏暖意,但却是以乐景衬哀情;四句说柳絮飘飞,着一“又”字,则又表明词人之看絮飞花落,非止一次,伤春之感、惜春之情自然流出;“芳草”在古诗词中常用来写愁情,此处亦然,“天涯何处无芳草”即言愁情无限。因此,这首词中对“絮飞花落”等景物的描写,依然浸透着伤春之情,并非旷达之语。

七、小结

这节课,我们走进了李商隐的情感世界,共同学习了他的《锦瑟》,尽管这是李诗中最晦涩的一首,但我们还是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审美体会,通过联想、想像,对诗歌进行了再创造,或多或少地从不同角度触摸到了这位才华横溢、命运多舛的晚唐才子的情感脉搏。这说明,美是多方面的,文学作品是多向性的,文学作品本就需要个性化解读的。希望我们同学能化知识为能力,在今后的诗歌鉴赏中能紧扣文

本,个性化地去赏析作品。规范合理地抒发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八、作业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春兴 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这是一首思乡之作。有人认为该诗表现乡思的怅惘无奈、沉痛悲伤;也有人认为这乡思非但不悲,而且是一种心灵的慰藉,甚至还流露出欣喜愉悦。那么,你是怎样认为的呢?为什么这样认为?

推荐第10篇:锦瑟 教学设计

锦瑟 教学设计

长白山第一高级中学

高畅

一、教材分析

1.课程标准要求

按照“阅读——掌握内容——分析艺术特点”的鉴赏过程,使学生掌握赏析诗歌的方法,领会赏析的要领,培养热爱诗歌的情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情感。

2.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第七课,是唐代诗歌单元的第四课,这个单元的学习主要是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入诗歌情境,感受古代社会生活与古人的情感世界,领略古人的独特审美情趣,在朗读中提高对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感悟能力。

3.具体内容分析

诗题“锦瑟”是用了起句的头两个字,原有认为这是咏物诗,但它又不同一般的咏物诗,看似写物,实则表情。并在诗中引用典故,使诗文更有感染力。

二、学情分析

经过一年的高中学习,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理性思维也有所提高,但对古诗文的领悟力还比较欠缺,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创作特色,引导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过程与方法:训练诵诗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特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味诗人独特的人生际遇,认识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的本质,激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训练诵诗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特点。

五、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法、启发式谈话法和读法相结合,由浅入深、层层推进,从高度、广度、深度上开拓学生的思维,师生共同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六、教学用具

采用多媒体课件的方式辅助教学。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与作者简介

李商隐的诗,以其缠绵婉丽、意味深长的风格,高立于晚唐诗坛,颇受后人喜爱。早年的诗人,也曾有经世济国的伟大理想,写诗以关心民生疾苦,揭露现实政治的黑暗,对李唐王朝的没落衰微无限伤感。但是,仕途的失意,生活的困顿,政治斗争的残酷,使他逐渐淡泊功名,遗落世事,他自知忧天无力,回天乏术,就转而退守到个人的感情世界中。诗歌创作中,则写出了大量抒情感怀类的诗篇,尤以晚年的无题诗和咏史诗成就最大,本课选读的两首诗,就是其代表作。

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出身小官僚家庭。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绚的推荐,得中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他一

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

(二)有关《锦瑟》的评论介绍

⑴(《锦瑟》)此悼亡诗也。意亡者善弹此,故睹物思人,因而托物起兴也。瑟本二十五弦,弦断而为五十弦矣,故曰“无端”也,取断弦之意也。“一弦一柱”而接“思华年”,二十五而殁也。“蝴蝶”“杜鹃”,言已化去也;“珠有泪”,哭之也;“玉生烟”,葬之也,犹言埋香瘗(yì)玉也。此情岂待今日追忆乎?只是当时生存之日,已常忧其至此而预为之惘然,必其婉弱多病,故云然也。(清•朱彝尊《李义山诗集》评语) ⑵诗以锦瑟起兴,“无端”二字便有自讶自怜之意,此锦瑟之弦遂五十耶?瑟之柱如其弦,而人之年已历历如其柱矣,即孔北海所谓五十之年忽忽至也。庄生梦醒,化蝶无踪,望帝不归,啼鹃长托,以比华年之难再也。感激而明珠欲泪,绸缪而暖玉生烟,华年之情尔尔。不但今日追忆无从,而在当日已成虚负,故曰“惘然”。(清•杜诏、杜庭珠《唐诗叩弹集》评语)

(三)解词通义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不知什么缘故,锦瑟会有五十根弦,我现已年近半百,回首往事,历历在目,心情难以平静。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像庄周那样,我在清晨做了一场梦,梦见自己变成飞舞的蝴蝶;像古蜀国的望帝,把那幽怨的心事,寄托在杜鹃鸟的悲鸣中。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大海茫无际涯,明月照在苍碧的水面,鲛人的眼泪化成万千明珠;蓝田山的美玉,沉埋在泥土里,天晴日暖,生出袅袅轻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种种感慨岂待现在回顾追忆?它发生的当时我已经惘然失意,事后更何从追寻呢?

(四)思考讨论 1.《锦瑟》写的是什么内容?

【明确】第一联,毫无疑问是起兴之笔。锦瑟的五十根弦,象征诗人将近五十岁的人生(李商隐活了46岁)。瑟之发音,清幽哀怨,故借用之以示伤感。“一弦一柱”则兴寄遥深,感情凝重;“思华年”为全篇主脑,以下文字皆因此生发出来。第

二、三两联,是全诗的主体部分,也是诗人追忆的内容。但诗人究竟在苦恋什么呢?他表达得太委婉了,只是用了两个古老的典故来传达。“庄生晓梦迷蝴蝶”,说的是迷惘之情——他曾留恋的梦境。庄子“梦蝶”,不知哪种状态是真实的自我了。这里,诗人借用这个典故,表现了对美好情感的追怀,尽管那是当局自迷,尽管欢乐是那样短暂,但也足以让他珍惜一生一世。“望帝春心托杜鹃”,更转出一种凄凉悲慨的情调来——生而不能,死则续梦!这是怎样的悲哀啊,希冀以来生继今世,永结情缘。接着,诗意又转,柳暗花明,开出另一新的境界来:明珠在沧海月下泣泪,美玉在重山之上生烟,美好的事物总是遭到“嫉妒”,不能美满。这里是指佳人红颜命薄,还是指诗人才命相妨?(李商隐在《有感》一诗中说:“古来才命两相妨”,意为才气与命运不能两全)我们无从知晓。最后一联,以感叹作结。“此情可待成追忆”,表明作者到老还是很珍重这份“感情”的,无需“追忆”,分明已然在追忆。“此情”为单称表述,则大体可以推定前面所指为一件事。“只是当时已惘然”反迭前句,言当时身处其境,已是凄迷难辨,而今思之,更是如水中之月,镜中之花,捉摸不到了。全诗就在这种无限怅惘的情绪中结束,余音袅袅,言尽而意不止。

2.怎样理解《锦瑟》一诗的主旨和情感? 【明确】《锦瑟》一诗,境界扑朔迷离,情感深长绵藐,确实是一个千古之谜。所以,至今还有很多学者把它当做政治诗来读,并从诗人的经历中寻找蛛丝马迹,阐幽发微。李商隐一生,固然是在党争的政治派别夹缝中求得生存的,受过一些大官的恩惠,也因之被另一些人排挤,有过短暂的荣光,更有过长期的失意。但他在政治上的得失悲欢,未必用这样朦胧的

诗歌来表现,不能硬把中国古典诗歌“香草美人的传统”(以爱情隐喻君臣际遇)往这里套。否则,李商隐那些写爱情的无题诗,像“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之类的,都可以当做政治诗来读了。我们认为,《锦瑟》还是一首写恋情的诗,是一个垂暮老人回首锦瑟华年所唱出的一曲哀婉凄美的歌。其意境高远,感情真挚,可意会不可言传,可感悟不可支离,须从大处读之。

3.怎样理解《锦瑟》一诗的表现手法?

【明确】这首诗主要运用了象征的手法来表达情感。象征与比喻有共同之处,都有以具象表示抽象的特点,但它们也有不同之处。比喻像人间的桥梁,一般有两个硬性的端点,可以找出本体和喻体;象征则像天上的彩虹,物质表象所联系的对象不那么分明,主要靠暗示,带有更多游移不定的成分。像《锦瑟》一诗,无论是起兴的“锦瑟”,还是主打的“蝴蝶”“杜鹃”“珠”“玉”等,它们表现的情调可以猜想出来,但一追究其具体所指,就如坠人五里云雾了。也许,正是李商隐诗歌中表现出的这种意蕴深厚的朦胧美,才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近人梁启超曾说:“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词》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来一句一句的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他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

(五)课堂小结

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 当诗人以极度的虔诚,极度的劳累把自己的生命与诗境熔铸在一起时,我们体悟的就不只是意境之美,更是诗人的生命。

(六)布置作业

1.朗读背诵这首诗,深入体会作品情韵。 2.完成“研讨与练习”

(七)板书设计

锦瑟

李商隐

首联:年已半百,感慨万千(比喻)

颔联:思念甚深,其苦难言(典故、传说)

颈联:沧海桑田,美玉生烟(典故、传说)

尾联:事过境迁,此情难待(直抒胸臆)

第11篇:《锦瑟》_教学设计

《锦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品读典故,感悟情感。

2.学会鉴赏古典诗歌的技巧,提升审美鉴赏能力。3.培养学生对博大精深的古典文学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

1.理解典故与情感的关系。

2.领会迷离恍惚、深邃缠绵、美丽哀伤的意境。3.明确诗歌的主题。

三、教学难点

理解典故的用意,进而掌握诗歌主题。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考考聪明的你们:

相见时难别亦难, 。

春蚕到死丝方尽, 。

夕阳无限好, 。

何当共剪西窗烛, 。 身无彩凤双飞翼, 。

天意怜幽草, 。

今天,我们来学习李商隐的一首诗歌《锦瑟》。

(二)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这首诗,然后找学生读。

问:同学们 读懂了没有?

若没有,结合注释再读一遍,同学们互相交流一下。

然后从最简单的首联和尾联讲解。

(三)详细解析:

1、请同学们说一说首联的意思。

“往事不堪回首月明中。”人回忆往事,有的喜欢、高兴;有的不喜欢,悲伤。李商隐所回忆的是怎样的?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铺垫,结合典故和关键字,最后归结出首联的感情——悲。

2、接下来分析尾联。

谁来说一说,尾联是什么意思?有何深意?意思是现在回忆起来就更加悲伤,比原来还要悲伤,这种悲伤已经在我心中几十年了,所以每一次回忆起来都无限悲伤,哪里是现在才有呢?

抓住关键词分析尾联传达的情感——惘然之情。

(四)中间两联读不懂的原因是典故太多。因此,读懂这两联的前提条件是清楚典故的原意, 以及在本诗中的用意。

学生分析典故原意,然后共同分析在诗中的用意。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适当补充一些典故,比如望帝杜宇,沧海遗珠,海生和龙女, 吴王夫差的小女儿紫玉等等,有助于学生对诗意情感的理解。

整个过程全部由学生操作,教师引导,抓取学生分析的关键信息。

最后学生总结两联的共同点:美好的东西虚无缥缈,无法把握,遥不可及。 那么,再结合首联和尾联的感情,整体诗意就很明了了。

(五) 分析诗歌主题。

“此情”指的什么情?

学生分析讨论,发表自己观点。教师补充。

还有人说,这首诗既不是爱情主题,也不是追悼亡妻,他表达的是自己诗歌创作的特点。 说这首诗是李商隐整个600多首诗的“序”。这个观点是钱钟书学者提出来的。又有人说《锦 瑟》这首诗是一首政治诗,所表达的是自己一生当中不得志。还有人说,这首诗不能用具体 的内容概括它,它所包含的内容很多,既有对自己爱人的思念,也有政治不得志的怅然若失, 可能还有很多很多……我们不能把它定为某个具体的意思。所以,“一篇《锦瑟》解人难” 啊!

我们学习了盛唐诗人李白、杜甫以及中唐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李白诗风用四个字来概括, 叫做“豪放飘逸”,杜甫诗风用四个字来概括叫做“沉郁顿挫”,白居易诗风用四个字来概括,叫 做“浅易通俗”。今天我们来学习晚唐诗人李商隐的诗歌。李商隐诗风用哪四个字来概括呢? “凄婉曲折”“朦胧隐伤”“迷离晦涩”等等等。

(六)作业:

请同学们课下查找相关资料,写一篇随笔,题目是:《我心中的锦瑟》或者《我心中的李商隐》。

板书:首联 悲

颔联 迷 托 用典:原意 凄婉曲折

颈联 泪 烟 用意

尾联 惘然

第12篇:锦瑟教学设计

《锦瑟》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锦瑟》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册第二单元,是唐代诗人李商隐传世名篇,具有极大审美价值。

二、学情分析

本文的授课对象是高二的学生,经过初中和高一的学习,他们已基本掌握唐诗的形式特点,了解杜甫及其诗歌的风格。但要进入诗歌情境,感受诗歌的思想情感和审美艺术,还需要引导点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2、教学难点:

五、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

八、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多媒体课件展示)

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出身小官僚家庭。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的推荐,得中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

2、解题:标题“锦瑟”是什么意思?

“瑟”是一种弦乐器,“锦瑟”是装饰华美的瑟。

3、诵读诗歌

1) 第一次读:推选一位同学朗读,教师提点字音。 2) 第二次读:欣赏配乐诗朗诵,把握诗歌节奏。

3) 第三次读:全班齐读。

(三)赏析诗歌

1、全诗以“锦瑟”开头,是何用意?诗人借“锦瑟”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明确:以“锦瑟”起兴,感伤年华,追忆往事。此处无端发问“瑟为什么无缘无故有五十根弦呢?”用意是抒发自己无尽的感慨,感叹自己一晃年已半百,那每一根琴弦,每一根琴柱都如自己已逝去的美好年华,让作者思绪万千。

2、本诗用典奇特,结合注释找出全诗借用了哪些典故?诗人借这些典故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典故一:庄周梦蝶。诗人借此典的虚缈的梦境隐喻年轻时沉迷的美好的情境愿望。 典故二:望帝啼鹃。诗人借此以冤禽托写恨怀,亦表达殷切的思念。

典故三:南海鲛人。诗人借此把月珠泪合而为一,表达一种复杂的怅惘情怀,既有对其高旷浩净的爱赏,又有凄寒孤寂、梦想破灭的感伤。

典故四:玉暖生烟。诗人借此具有极高美学意味的理想景色,抒发一种对于高洁情感无法亲近的怅恨,表示美好愿望终如蓝田之烟云,可望而不可即。

四个典故的运用表达了诗人怅惘、悲伤的内心情感,营造了一种扑朔迷离的意境。

3、尾联是全诗的主旨句,“此情”指代了全诗的主旨,有人认为此“情”是思念而不能相聚的痛苦,也有说是对亡妻的深情悼念,还有说是诗人的自伤,你认为此“情”指的是什么?

4、总结诗歌的艺术特色

象征手法的运用。这首诗主要运用了象征的手法来表达情感。象征手法的运用,使诗歌表现出意蕴深厚的朦胧美。

用典雅致精工。李商隐的用典,不露斧凿之痕,达到了浑然天成的地步,不碍于他诗句的流利,情感的婉转。

基调哀怨悲愁。 意境迷离凄婉。 语言清丽隽永。

(四)拓展延伸:

秋是一个丰富的季节,秋是一个多愁的季节,秋也是一个充满想象的季节,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写下了许许多多伤秋、感秋或赞秋的诗文,谈谈你最喜欢的古今写秋的诗句,并说说为什么?

(五)作业布置:背诵《锦瑟》。

九、板书设计

十、教学反思

第13篇:《锦瑟》教学设计

《锦瑟》教学设计 马海荣 知识目标:了解李商隐及其诗歌

能力目标:鉴赏这首诗,品味诗歌意境,从而领会诗歌美质。 情感目标与价值观目标:学习各诗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了解诗人的不同艺术风格。

重点:鉴赏本诗哀怨的基调、迷离的意境、清丽的语言。 难点:本诗的旨意 课时:1课时 课堂内容:

一、导入新课

中国古代诗歌浩如烟海,其中的名诗佳句多如繁星。人们也许并不知道它们出自何人之手,却能将其熟记于心,并千古传诵。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完成下面的诗句对接。

①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②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③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你能说出这些诗句的作者是谁吗?(李商隐)

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李商隐的代表作《锦瑟》。

二、了解作者

学生就自己搜集的关于李商隐的资料进行交流。教师对学生交流结果予以梳理,指导学生学会搜集信息、筛选信息、整理信息。

李商隐,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他年轻时受牛党令狐楚赏识而中进士,后来又 被李党王茂元招为女婿,因此牛党认为他背恩负德。牛党掌权后,他一直在政治上受到压抑,郁郁不得志 ,成了牛、李党争的牺牲品。46岁时死在荥阳。 李商隐的诗歌,有的抒发自己政治失意的痛苦心情,有的反映晚唐的政治生活,有的是托古讽今 的咏史之作,还有一类描写爱情生活的无题诗,最为后代读者所喜爱。他的诗有独特的艺术成就,构思新 巧,词藻华美,想象丰富,风格婉转缠绵。但有的作品伤感情调比较浓重,用典过多,隐晦难解。有《李义山诗集》。

三、赏析《锦瑟》

读:倾情诵读,整体感知。

悟:感受形象,体味意境。

品:咀嚼涵泳,品味语言。

1.请两名同学诵读诗歌,老师及其他同学指出其诵读的不足或错误。

2.学生听读,在听读中把握诵读节奏,感受诗的韵律,体味诗的意境。

3.学生结合注释译读诗歌,了解诗歌内容,理解诗歌主旨。 四:讨论诗歌艺术手法:

1:通感四句(颔联、颈联) 李凭箜篌引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对比。

2:用典

庄生晓梦迷蝴蝶:

《庄子·齐物论》:“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商隐此引庄周梦蝶故事,以言人生如梦,往事如烟之意。

望帝春心托杜鹃:

《华阳国志·蜀志》:“杜宇称帝,号曰望帝。„„其相开明,决玉垒山以除水害,帝遂委以政事,法尧舜禅授之义,遂禅位于开明。帝升西山隐焉。时适二月,子鹃鸟鸣,故蜀人悲子鹃鸟鸣也。”子鹃即杜鹃,又名子规。

沧海月明珠有泪:

《博物志》:“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绩织,其眼泣则能出珠。”

蓝田日暖玉生烟:

《元和郡县志》:“关内道京兆府蓝田县:蓝田山,一名玉山,在县东二十八里。”相传美玉散发出青雾,远处可见,近处不能见。

四个典故各表达出人生的不同境遇,试着讨论那四种情感在里面。 五:讨论诗歌主旨。

引导:我想大家在读的过程中一定有所感悟,现在就请同学们来谈谈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你从诗中捕捉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可就全诗内容谈,也可就其中一字一句给你的感受来谈。 (1).学生交流阅读感悟,教师予以引导点评。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看到眼前锦瑟上的一弦一柱,就仿佛看到自己曾经有过的灿烂岁月、花样年华,这些可都是真情的付出,热血的凝铸。可恨可叹的是这些辉煌已成为过去,并且是如此短暂——单单是“五十弦”,为什么单单是“五十弦”呢?难道就没有别的什么可以选择了吗?诗人以“锦瑟”喻美好的“华年”,以“思”引发“无端”之问,一上来就开门见山,点出自己对人生价值的深深思考。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对人生终极价值的思考不唯我独有:有着“鲲展翅九万里”远大志向的庄子,在梦中也不忘记对这个问题的探索,以致于梦生蝶翅,己蝶难辩;贵为人主的望帝死后仍化作嗓子出血也要叫个不停的杜鹃鸟,来诉说自己心中的疑惑。“蝴蝶梦迷”着“晓”字指明,使原本自迷自恋或徘徊彷徨之意转为富于幻想之境,是盼望旭日东升照亮自己的人生之路;“杜鹃心托”依“春”字点破,使旧有的怨恨怅惘之情化出勃勃生机之感,是希望春光永驻激励自己向前搏击奋斗。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沧海中的珍珠只有在明月之夜,才能流下晶莹的泪花;蓝田下的美玉只有在日暖之时,才能升腾飘逸的烟霞。物犹如此,人当如是。“沧海月明”与“蓝田日暖”优美意境的创设,不仅仅是诗人精妙绝伦艺术素养的表现和挥洒,更是诗人回答人生价值的标准和尺度。诗人以物推人,拓展深化了诗作的主题,整篇的闪光点在此,魂亦在此。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追忆过去,尽管自己以一颗浸满血泪的真诚之心,付出巨大的努力,去追求美好的人生理想,可“五十弦”如玉的岁月、如珠的年华,值得珍惜之时却等闲而过;面对现实:恋人生离、爱妻死别、盛年已逝、抱负难展、功业未建„„,幡醒悟之日已风光不再。如泣如诉的悲剧式结问,又让诗人重新回到对“人生价值到底是什么?到底该怎样实现?”深深的思考和迷惑之中,大大增强了诗作的震撼力。 (2).小结诗歌内容:

锦瑟牵情,回首往事——往事如梦,感伤深沉——对月而泣,美梦如烟——追忆此情,当时惘然。 (3).探究主旨。

《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爱诗的无不乐道喜吟,堪称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讲解的一篇难诗。

1:有人说是写给令狐楚家一个叫“锦瑟”的侍女的爱情诗; 2:有人说是睹物思人,写给故去的妻子王氏的悼亡诗; 3:也有人认为中间四句诗可与瑟的适、怨、清、和四种声情相合,从而推断为描写音乐的咏物诗;

4:此外还有影射政治、自叙诗歌创作等许多种说法。千百年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体而言,以“悼亡”和“自伤”说者为多。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走进了李商隐的情感世界,共同学习了他的《锦瑟》,尽管这是李诗中最晦涩的一首,但我们还是触摸到了这位才华横溢、命运多舛的晚唐才子的情感脉搏,这足以说明,只要用心体会,心灵总会相通。

五、布置作业:

预习《马嵬》,熟读并背诵《锦瑟》 教学反思:

李商隐的一首《锦瑟》,历来笺注无数,一直到了当代,黄裳、张中行和王蒙这样的学人、作家仍对之一而再、再而三地猜测、解读。这是因为,短短的一首《锦瑟》,其颔、颈两联,择取的意象、表达的情感朦胧而凄美,很难得到鉴赏层面的唯一正解。

因而,我在教《锦瑟》的时候,曾经有过深深的犹豫——究竟是尽可能地告诉学生我所知道的资料,我个人的喜好,我所掌握的各种各样的读法和赏析视角,还是,把课堂的空间让给学生们呢?

经过前辈老师的精心点拨和我的再三思量,我选择了后者。语文课中,教师的“多”和“满”是必须的,但教师的“多”和“满”如何体现则是颇具艺术性的。在本课中,我选择了一种“节约”的上法,隐藏了作为教师的“我”所知道的那些文章和资料,而只给出了一个“留白”的问题——请同学们从诗句呈现的画面出发,解读诗歌可能包含的情感。 因为这个问题简单,所以同学们在回答时都有话可说;因为这个问题紧扣诗歌文本的特质(意象—情感),所以高中一年级的同学们都能调动自己有关古典诗歌的学习积淀来对诗句进行解读,又因为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针对颔联第一句作了一个示范性的解读,告诉同学们从文本出发,又不一定局限于文本,可以谈谈自己的生命体验,所以同学们所呈现的鉴赏视阈还是很宽广的。

在这些精彩的回答面前,我有时候会即兴作一些生发和点拨,这才认识到自己对这首诗歌的材料准备并没有浪费。

而课的最后,我对本首诗读法的总结,正好是之前同学们的解读过程的理性升华。

诗歌是感性的集合,是需要人仔细地去品读才能得出情感的共鸣,在这里的一堂课,也只是浅薄地赏析了。

第14篇:《锦瑟》教学设计

《锦瑟》教学设计

《锦瑟》教学设计

姜迎旭 教学目标:

1、知人论世,了解李商隐凄美的一生。

2、有感情地朗诵本诗,提高思索诗歌意旨,体味诗歌意境。

3、诵读鉴赏中感悟诗人的那一份“深情”与“痴情” 教学重点:

透过鉴赏感悟诗人的“深情”与“痴情”。 教学难点:

透过鉴赏感悟诗人的“深情”与“痴情”。

一、导入

(大屏幕打出)“笔头仙语复鬼语,只有温李无他人”这是大诗人元好问的一句诗,请同学们猜一猜,这里面提到的是哪两个人?(温庭筠、李商隐)由元好问的这句评价大家可以读出李商隐诗歌什么样的特点?(朦胧、幽渺、内涵多重、)经得住时间考验的作品才能成为永恒,李商隐的那一首首诗便穿越了唐风宋雨、明雪清霜,与我们会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他压卷之作——《锦瑟》。(板书)

二、教学过程

1、倾情诵读

古人强调“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诗歌阅读尤其这样, 反复诵读可帮助大家在有意无意之中感受诗歌的声韵美, 思索诗歌意旨, 体味诗歌意境, 把握诗人情感。可以说, 诵读是读诗的基础。下面我们就来朗诵这首诗,初步感受李商隐的情怀。 学生自由朗读、分组朗读(比一比哪组读出了感情、读出了韵味)、指名朗读、齐读 互相评析读的优缺点

读后请同学们谈谈你从诗中读出了什么样的情调和氛围。 提示:从“思”“梦”“泪”“惘然”等词可感知到,全诗笼罩着迷惘、凄美、哀伤的情调氛围。

2、鉴赏诗歌 (1)解题

★诗的题目是《锦瑟》,但也有人认为这是一首无题诗,你同意哪种观点?请说说理由。

(《诗经》《古诗十九首》题目的形式;全诗共八句,有两句写锦瑟,足可见锦瑟的重要性;听或看到锦瑟而触景生情) ★据史书记载 “太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悲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锦瑟之音即凄婉之音,“诗言志”李商隐借凄婉的锦瑟之音来表达内心的凄苦。

★我们也知道,李商隐的《无题》诗是最多的,大约有17首,哪位同学能背诵一下你所熟悉的无题诗吗? ★那李商隐为什么要写哪此多的无题诗呢?是真的不擅长命题吗?当然不是,那什么时候不起题目呢?(政治上陷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生活中痛失爱妻,一连串的不幸对诗人的打击是巨大的,大痛则无言,大悲则无泪,无题诗所创设的朦胧的意境是需要读者细细地品味阅读的。) (2)自由鉴赏

★请同学们再次齐读这首诗,思考:全诗的总纲是哪一联?(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律诗的尾联是诗人感情宣泄的闸口,这首诗最后写到:“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此情为何?

同《红楼梦》一样,自从《锦瑟》问世后就一直没有中断后人对它的研究,它迷离的氛围,跌宕的风致引得索解者乐此不疲,也许还没有哪一首诗歌能像《锦瑟》这样受到那么多的关注。元好问曾写诗云:“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清代诗人、学者王士祯也发出“一篇《锦瑟》解人难”的慨叹;但难解并不等于无解,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即便是无主题的乐章,我们也可以由“韵”而解“味”,感悟作者的那一份“深情”与“痴情”。

★请大家选出自己最有体一联或一句或一个意象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提示:诗中共有多少个意象?(锦瑟、华年、庄生、晓梦、蝴蝶、望帝、春心、杜鹃、沧海、明月、珠泪、蓝田、暖日、玉烟)由此可以看出,诗人的“情”是如此的刻骨铭心,大痛无言,无法言说,只能借意象来传递,在一首七律中能用如此多的意象实不多见。(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另提示:对情的理解。“情”不单单指爱情,由于人生阅历的不同,有时爱情时也可被解读成对事业,对万物的那一份执著、一分坚守、一份痴情。比如大家所熟知的柳永的《蝶恋花》中那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就被王国维借来形容“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中的“第二种境界”。 首联:

“未成曲调先有情”,首联即情感触发。

“无端”犹言“没来由地”,此诗人痴语,所设五十弦,正为“制造气氛”,以见往事之千重,情肠之九曲。

“一弦一柱思华年”,与白居易《琵琶行》中“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意蘊相近。

“思华年”之“华”,花也,如花一般的时光,正是生命中的无限春光呀!看到眼前锦瑟上的一弦一柱,就仿佛看到自己曾经有过的灿烂岁月、花样年华,终有一天,当我们用苍颜面对夕阳之时,是否也会发出这样的年华之思! 颔联:

有着“鲲鹏展翅九万里”的远大志向的庄子,在梦中也不忘记对人生终极价值这个问题进行探索,以致于梦生蝶翅,己蝶难辨。在这里诗人缀上“晓”“迷”二字,增添了梦之短促,醒后恍惚的情感暗示,说明即使是洞达人事者亦难摆脱美好事物消逝给人带来的迷惘。

锦瑟繁弦,哀音怨曲,引起诗人无限的悲感,难言的冤愤,如闻杜鹃之凄音,送春归去。

“望帝春心托杜鹃”一句,所展示的正是一幅笼罩着哀怨凄迷气氛的图画,象征着化为望帝冤魂的杜鹃,在泣血般的悲鸣中寄托着不泯的冤恨。传说西言有一种荆棘鸟,投身荆棘,用棘刺扎入血肉,以发出一种美丽的鸣叫,这种痛过之后的美丽给人的感受是惊心动魂的。

诗人的“春心”“春恨”(美好的愿望和伤时忧国、感伤身世之情)都寄托于杜鹃啼血般的凄苦哀怨之声。本句的句眼是“托”字,不但写出杜宇之托春心于杜鹃,也写出了诗人托“春恨”于悲鸣,暗示了寄托“春心”者的性质,真乃妙笔寄情。 可以说,这两句是义山用一生凝结而成的。 颈联:

沧海遗珠喻指被埋没的人才。

古人认为海中蚌珠的圆缺与月亮的盈亏相应,月满则珠圆,月亏则珠缺,故有“沧海月明”之说。在这句诗中,月、珠、泪,已然形成一个难以分辨的妙境,一笔而有如此丰富的内涵、奇丽的联想的,舍义山则实不多见。 “日暖玉生烟”化用了戴叔伦的话:“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诗人借此来象征自己平生所向往、追求的境界,正像“蓝田日暖玉生烟”一样,可望而不可即。它给我们以凄凉之感、悲痛之情。我们不禁想起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寸相思一寸灰”等名句,萦回在义山诗中那种热烈的绝望就会涌上心头。 这一联用“沧海珠”“蓝田玉”以自喻,写出了自己才华绝世,希冀用世,却不为世所用的悲剧一生。 尾联: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此情为何?除了惘然还是惘然,除了伤感还是伤感。

追忆过去,尽管自己以一颗浸满血泪的真诚之心,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去追求美好的人生理想,可如玉的岁月,如珠的年华,值得珍惜之时却等闲而过;面对现实:恋人生离、爱妻死别、盛年已逝、抱负难展、功业未建。这如泣如诉的悲剧式的结问,又让诗人重新回到对“人生价值是什么”是深深的思考和迷惑中,大大增强了诗歌的震撼力。

三、结课

最后我想用梁启超的一段话来结束今天的研读:坦率地说:“义山的《锦瑟》等诗,讲的是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来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这份美,这份神秘,与我们心灵深处的隐秘契合,它道出了我们想要说却又无法表达的情感。

第15篇:《锦瑟》教学设计

《锦瑟》教学设计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一中学

王柏林

【教学目标】

1、知人论世,了解李商隐凄美的一生。

2、有感情地朗诵本诗,提高思索诗歌意旨,体味诗歌意境。

3、诵读鉴赏中感悟诗人的那一份“深情”与“痴情” 【教学重点】

透过鉴赏感悟诗人的“深情”与“痴情”。 【教学难点】

透过鉴赏感悟诗人的“深情”与“痴情”。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了解李商隐)

一、结合注释朗读诗文,初步疏通文意

二、李商隐知多少

1、身世卑微李商隐

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生,出身小官僚家庭。曾三次应进士考,终得中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

2、旷世情种李商隐

李商隐诗现存约六百多首,大都以抒情婉曲见意,往往寄兴深微,想象奇特,余味无穷。尤其他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的诗,情思宛转沉挚,辞藻典雅精丽,摹写入微。能以典型特征的刻画和环境气氛的渲染,表达事物的内在神韵,寄寓诗人的情怀。还有一些诗篇激情荡漾,轻薄浮艳。这些对后世产生过巨大影响。但他的诗里往往是避实就虚,刻意求曲,打破了时空顺序,混淆了实虚境界,透过一种象征手法把感情表现出来。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锦瑟》 诗为李商隐自题《李义山诗集》的第一篇。

一首《锦瑟》诗,一道千古谜。历来无人能解,所以莫衷一是。元好问在《论诗绝句》说:“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王渔洋也有“一篇锦瑟解人难”之叹。 1

这首诗辞藻华丽,用典殊多,晦涩难解,众说纷纭。通篇追忆往事,反复抒发感情破灭、壮志成灰的无限感慨和遗恨,春宵一刻,轻怜蜜爱;双飞彩凤、血泪相思,其中的爱情、怨恨、惆怅和迷惘,该是怎样的哀恸?以朦胧的意象表达诗人无限迷茫的心境。

这首诗为李商隐46岁时所作,据说怀恋一个赠予锦瑟的女子。是令狐楚婢女也好,是当时贵人爱姬也罢。正如《玉溪生诗集笺注》说:

“吐词含味,妙臻神境,令人知其意而不敢指其事以实之。”,“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花,言有尽而意无穷”。

3、关于《锦瑟》

这首诗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公元858年),这年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诗的内容是回忆往事,情调低沉,诵读时要放慢速度,给人迷惘的感觉。

李商隐的诗风跟白居易截然相反,白居易的诗妇孺皆懂,而李商隐的诗虽好学深思之人读来也很费力,特别是他的无题诗,大多有一种朦胧的境界,不易得到确切的解释。尽管如此,如果单从艺术鉴赏的角度来读,它又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 本诗虽题为“锦瑟”,但并非“咏物诗”,只是以开头二字为题。李商隐的诗语言清丽,感情哀怨,境界朦胧,解读极为不易。古来解此诗者有几十家,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四、逐联翻译诗文并当堂背诵。

首联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锦瑟琴为何要有那么多的弦,每根弦发出的音乐都勾起我对青春年华时光的思念。

颔联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我曾沉迷于美好的境界之中,如庄周梦为蝴蝶;我有美好的理想和情思,如望帝把爱心和哀思托付于杜鹃

颈联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那眼泪止不住地流淌,在明月下已分不清哪是珠光哪是泪 光;那往昔生活的情景,犹如蓝田玉山上的玉烟,依稀可见。 尾联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种情思和感慨哪里是待到今日回想时才有,只是在事情发生的当时已经使人不已了。

五、诵读、记忆《锦瑟》

(自由诵读,结合注释或资料理解,为下节课作铺垫。)

第二课时(诗文鉴赏)

一、导入新课

“笔头仙语复鬼语,只有温李无他人”这是大诗人元好问的一句诗,请同学们猜一猜,这里面提到的是哪两个人?(温庭筠、李商隐)由元好问的这句评价大家可以读出李商隐诗歌什么样的特点?(朦胧、幽渺、内涵多重、)经得住时间考验的作品才能成为永恒,李商隐的那一首首诗便穿越了唐风宋雨、明雪清霜,与我们会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他压卷之作——《锦瑟》(板书)。

二、诗歌内容概括:(学生用8字概括) (首联)锦瑟牵情,回首往事 (颔联)往事如梦,感伤深沉 (颈联)对月而泣,美梦如烟 (尾联)追忆此情,当时惘然

三、用典简释。

1、庄周梦蝶

从前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自己非常快乐,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庄周。一会儿梦醒了,却是僵卧在床的庄周。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呢? 这则寓言是表现庄子齐物思想的名篇。庄子认为人们如果能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则无往而不快乐。它写得轻灵飘渺,常为哲学家和文学家所引用。

2、望帝啼鹃

望帝,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的称号。传说他因水灾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中,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啼声非常悲凄。

3、鲛人泣泪

《博物志》里有海中鲛人泣泪成珠的故事。

4、暖玉生烟

传说蓝田美玉深埋地下,不为人所见,它那温润的精气却能透过泥土,烟雾般升腾到空中。

四、用典的艺术效果。

首联

诗人以“锦瑟”喻美好的“华年”,以“思”引发“无端”之问,开门见山,点出自己因回首青春往事而引发的一声感慨。

“无端”,是没来由、平白无故的意思,锦瑟本来就有那么多弦,这并无“不是”或“过错”;诗人却硬来埋怨它:锦瑟呀,你干什么要有这么多条弦?这里含有睹物心惊、怨怅和无可奈何等感情。 华年,美好的青春年华。 聆锦瑟之繁弦,思青春之往事;青春已逝,清怨繁密的瑟音勾起对往昔美好岁月的回忆,音繁而绪乱,怅惘以难言。千重往事,九曲回肠,尽在瑟音中牵引出来

颔联

庄生晓梦迷蝴蝶,

颔联的上句,用了《庄子》的一则寓言典故,说的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栩栩然而飞„„浑忘自家是“庄周”其人了;后来梦醒,自家仍然是庄周,不知蝴蝶已经何往。

此句是写:佳人锦瑟,一曲繁弦,惊醒了诗人的梦境,不复成寐。庄周梦蝶故事本身就充满变幻迷离色彩,诗人在运用这一故事时,又突出一个“迷”字。“庄生晓梦迷蝴蝶”,即庄生迷蝴蝶之晓梦,“迷”字既形容梦境的迷离恍惚、梦中的如痴如迷,也写出梦醒后的空虚幻灭、惘然若迷。从表现诗人的悼亡之情来说,则写出了生聚时的美好短暂,死别后的痛惜伤感。“庄生梦蝶”包含了诗人美好却又十分虚缈的心灵寄托;

“杜鹃啼血”包含了诗人无限的悲感、难言的愁绪与怨愤。而“晓、春”又似乎蕴含了诗人对人生之路的光明与生机的一种期盼。

锦瑟繁弦,哀音怨曲,引起诗人无限的悲感,难言的冤愤,如闻杜鹃之凄音,送春归去。

颈联

“沧海、明月、明珠、泪珠”,这一连串凭借联想交融起的意象,幻化成了一个难以分辨的可望而不可及的又带有哀婉的妙境;珠生于蚌,蚌在于海,每当月明宵静,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珠得月华,始极光莹„„。这是美好的民间传统之说。月本天上明珠,珠似水中明月;泪以珠喻,自古为然。鲛人泣泪,颗颗成珠,亦是海中的奇情异景。如此,皎月落于沧海之间,明珠浴于泪波之界,月也,珠也,泪也,一化三,三即一,在诗人笔下,已然形成一个难以分辨的妙境。

“蓝田日暖玉生烟”代表了一种异常美好的理想景色,只是它只能远观,不能把握,也无法亲近。“蓝田日暖,良玉生烟”是当时流行的一种比兴象征说法,喻指“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之景。

传说春秋时,吴王夫差的小女儿紫玉爱慕韩重,并想嫁给他,但没有成功,因此郁闷而死。韩重从外地游学回来,前 4

往她的墓上哀悼。忽然紫玉现出原形,赠送明珠给韩重,并对他唱歌。韩重想抱住她,紫玉却像轻烟一般不见了。 过去生活的图景如同蓝田玉山上的缕缕玉烟,依稀可见,却可望而不可即。此联用阴阳冷暖的不同境界展现了诗人高洁的感情、执著的爱慕和无尽的哀思与怅恨。

尾联

如此哀怨怅恨的情怀哪里是现在回忆才感到的啊,在当时就已经令人惘然无措了。既然此等情怀在当时就如此,那么今朝追忆此情又会惹起怎样的怅恨,怎样的哀怨,怎样的苦痛呢?

华年所历的这种种情境何待今日闻瑟追思时才不胜怅惘呢,就是在当时即已使人惘然若失,惘怅不已了。“惘然”二字,概括“思华年”的全部感受,举凡迷惘、哀伤、寂寥、虚幻之情,统于这二字中包括。而何待追忆,当时已然的感喟则不但强调了华年往事的可悲,而且以昔衬今,加倍渲染了今日追忆时难以禁受的怅惘悲凉。

五、艺术特色 哀怨的基调 凄迷的意境 华美的语言

九、赏析拓展: 对《锦瑟》诗文抒发情感的解读 (要求学生各抒己见,谈谈诗人寄托的情感) 1、悼亡诗 参考信息:

朱彝尊:“此悼亡诗也。意亡者喜弹此,故睹物思人,因而托物起兴也。瑟本二十五弦,弦断而为五十弦矣,故曰„无端‟也,取断弦之意也。„一弦一柱‟而接„思华年‟,二十五岁而殁也。„蝴蝶‟„杜鹃‟,言已化去也。„珠有泪‟,哭之也;„玉生烟‟,已葬也,犹言埋香瘗(yì)玉也。此情岂待今日追忆乎?是当时生存之日已常忧其至此而预为之惘然,必其婉弱多病,故云然也。”(摘自《李义山诗集辑评》) ——对亡妻的深情悼念 2、爱情诗 参考信息:

从锦瑟二字着眼或说此为一女子之名,或说此为定情之物。如刘攽就认为其是令狐楚家的青衣。宋计敏夫《唐诗记事》则云“锦瑟,令狐之妾。”(9)苏雪林认为“锦瑟是商隐的爱情纪念物”。(10)郑绪平认为这是李商隐为其小姨所写。(11)此说纯粹为妄断,不 5

足为信。

3、自况诗

——自伤身世

何焯:“此篇乃自伤之词,骚人所谓„美人迟暮‟也。„庄生‟句言付之梦寐,„望帝‟句言待之来世。„沧海‟„蓝田‟言埋而不得自见;„月明‟„日暖‟,则清时而独为不遇之人,尤可悲也。”(摘自《李义山诗集辑评》) 比较合理的解释:本诗为李商隐晚年追叙生平,自伤身世之辞。如诗人执著一念的美好情感的破灭;或自己卓越才德不为世用的悲哀等。

4、政治抒情诗

参考背景资料:

他年轻时受牛党令狐楚赏识而中进士,后来又被李党王茂元招为女婿,因此牛党认为他背恩负德。牛党掌权后,他一直在政治上受到压抑,郁郁不得志 ,成了牛、李党争的牺牲品。46岁时死在荥阳。

注:这是开放式的话题讨论,学生各抒己见,自圆其说,有见地、有思想即可,教师要充分肯定,不可把自己的理解强加给学生,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思维能力,提升学业水平。

六、结课

梁启超曾经坦率地说:“义山的《锦瑟》等诗,讲的是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来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 美学家朱光潜也说过:诗人在一刹那中所心领神会的,便获得一种超时间性的生命,使天下后世人能不断去心领神会。这份美,这份神秘,与我们心灵深处的隐秘契合,它道出了我们想要说却又无法表达的情感。

第16篇:锦瑟教学设计

、《锦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文中重点词语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展开想象,体会诗歌表现的心绪与意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加深对历史典故和诗歌画面的理解,深入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理解历史典故及诗歌创设的画面。

2、难点:对诗歌主旨、诗人情感的把握。

三、教学时数:一课时

四、教学方法及手段:

诵读,翻译,质疑答疑,师生互动,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一、复习名句,情境导入。

(师生共读李商隐诗歌名句,教师朗读上句,学生朗读下句)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油始干。《(无题二道》其一)

2、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无题》)

3、何当共剪两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

4、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贾生》)

5、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柳》)

6、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

7、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乐游图》)

8、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二、学生简介李商隐及诗作

李商隐生活在唐帝国日趋衰败的晚唐时代,他对皇帝昏庸,宦官当权,藩镇跋扈,深为不满。因此,他热衷政治,企望革新。然而,在当时朋党倾轧中,他始终被排挤,于禄微位卑的幕僚生活中度过一生。他的友人崔珏在《哭李商隐》诗中说:“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袍未尝开。”李商隐于四十六岁抑郁而终。 李商隐现存诗歌600多首,内容涉及比较广泛。他的诗在艺术上,继承了屈原、李白、李贺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诗中善用历史典故和神话传说,通过想象、联想和象征构成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他诗中的“比兴”取法《诗经》,“美人香草”效仿《离骚》,深厚沉郁得于杜甫诗歌的精髓,绚丽的想象、用语,则直接受益于李贺。如果说李贺的诗偏于想象,那么李商隐的诗则重于象征。

三、学生诵读《锦瑟》

1、诵读形式:自由读、集体读、个人读。

一读:正音、解词。二读:理解全诗内容。三读:把握诗歌的情感脉络。

2、教师:这首诗内容是回忆往事,情调低沉,诵读时要放慢速度,给人一种迷惘的感觉。

四、师生合作,探讨诗歌主旨,把握诗人情感。

1、教师:对《锦瑟》这首诗的内容和感情的理解,历来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悼念亡妻王氏的,是一首悼亡诗;有人认为是怀恋令狐楚家名“锦瑟”的婢女的,是首爱情诗;有人认为是一首描写音乐的咏物诗;有人认为是感伤唐室之残破的;有人认为是懊悔少年风流的;有人认为是作者晚年追叙生平,自伤身世遭遇的,等等。你认为哪种理解更合理,请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讨论,自由发言)。

教师:钱钟书先生在他的著作《谈艺录》中,谈到了对《锦瑟》的理解。他认为是以“《锦瑟》喻诗,细味此诗,应是诗人自伤身世之作。”诗人带着浓重的伤感之情回顾平生,慨叹怀才不遇,年华虚度,遭遇坎坷,抒发了不堪回首的沉痛悲伤之情。诗人借琴瑟倾诉隐衷,表达心曲,其中往复低回的况味是极为复杂的。

2、分学习小组讨论理解诗歌,每个小组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一联,然后推选一位代表发言。 (1)教师:《锦瑟》文字锦锈华美,书面意义易于理解而内容极其深奥,历来有“一篇锦瑟解人难”的说法。 (2)指名学生翻译全诗。

(3)学生分组讨论,代表发言。

(重点表述) 首联:慨叹年华已逝。 颔联:表现了诗人无限的悲感、难言的怨愤。

颈联:表现了诗人爱慕高尚的执著。

尾联:收束全诗,说明了那种怅惘的苦痛心情。

3、通过多媒体课件,师生进一步探讨诗歌内容,把握感情脉络。

(1)A、学生理解首联内容;

B、首联运用民歌的比兴手法。诗人用瑟起兴不是没有原因的,瑟本是可以演奏各种情调的乐器,但人们往往喜欢把它跟哀怨的情调联在一起,给人一种凄凉悲怨的感觉。

(2)A、学生理解“庄生迷蝶”、“望帝托心”典故的内容。

B、这一联紧承上文“思华年”一语,写诗人回忆中的感受。昔日的理想和情景是那样美好,在回忆中又是如此真切,确实使人迷恋,而眼下的困顿状况只不过是一场梦。

(3)A、学生理解“海月珠泪”、“蓝田玉烟”典故的内容。

B、诗人用“海月珠泪”和“蓝田玉烟”的典故,写了两幅美好的画面。前一幅以深青色的大海和天上的一轮明月为背景,塑造了鲛人泣泪成珠的形象。鲛人在痛苦中哭泣,其泪却化为人们喜爱的珍珠,其中有多少情味可以让我们品读!后一幅以蓝田秀丽的群山和温暖的阳光为背景,塑造了“玉生烟”的形象。这两幅画图尽管色调不同,但在表达作者怅惘悲伤之情上是一致的。

(4) “尾联”内容比较明白,让学生通过朗诵理解。

五、课堂小结

(学生讨论发言,教师归纳)

1、内容:诗人用“锦瑟”起兴,追忆变幻若梦的身世,怀才不遇的遭遇,抒发惆怅失意的感情。

2、艺术个性:运用典故,比兴、象征等手法,写出了笼罩全诗的一层浓重的哀伤低回、凄迷朦胧的情调,反映出一个衰微时代中正直而不免软弱的知识分子典型的悲剧心理。诗中的蝴蝶、杜鹃是象征,珠、玉属比兴,诗人用它们创造出了空灵清丽,幽婉哀怆的艺术意境。

《锦瑟》唐·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第17篇:《锦瑟》教学设计

江苏省阜宁中学 孔雪梅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李商隐的生平和艺术创作特点。

2、学习从宏观上把握诗歌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能力目标:

1、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歌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2、理解李商隐诗歌的多种解法。

情感目标:品味诗人独特的人生际遇。

【教学重点】体会李商隐诗歌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李商隐诗歌的多种解法。 【教学方法】研读法、讨论法

一、导入新课

名句填空(多媒体课件展示)

①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②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③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这些诗句都是千古传诵的名句,难怪同学们都耳熟能详。这些诗句均是出自朦胧诗人李商隐之手。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朦胧诗的代表作—《锦瑟》。

二、李商隐知多少

1、身世卑微李商隐

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生,出身小官僚家庭。曾三次应进士考,终得中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

2、旷世情种李商隐

李商隐诗现存约六百多首,大都以抒情婉曲见意,往往寄兴深微,想象奇特,余味无穷。尤其他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的诗,情思宛转沉挚,辞藻典雅精丽,摹写入微。能以典型特征的刻画和环境气氛的渲染,表达事物的内在神韵,寄寓诗人的情怀。

3、深山倾情李商隐

李商隐一生虽短暂坎坷,但感情的经历绝非寻常。

李商隐那时二十三岁,便上玉阳山东峰学道。而玉阳山西峰的灵都观里,邂逅了侍奉公主的宫女、后随公主入道的女子宋华阳,宋年青美丽,聪慧多情,两人很快双双坠入情网。两个多月后,这段超出常规的爱恋,终因不为礼教和清规容许而豪无结果,短暂的欢娱,无望的永好,只在李商隐的心中留下了永远的伤痛。

我们也知道,李商隐的《无题》诗是最多的,大约有17首,哪位同学能背诵一下你所熟悉的无题诗吗? 他有些留传至今,荡心动魄的《无题》诗即完成于此时。

《无 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这些回忆前情的诗作。辞藻华丽,音韵悠扬,深情眷念,凄婉动人。 ★那李商隐为什么要写哪此多的无题诗呢?是真的不擅长命题吗?

当然不是,那什么时候不起题目呢?(政治上陷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生活中痛失爱妻,一连串的不幸对诗人的打击是巨大的,大痛则无言,大悲则无泪,无题诗所创设的朦胧的意境是需要读者细细地品味阅读的。)

抒写失意的爱情,失意的际遇,对爱情热烈的追求,失意的痛苦,怀春的惆怅与偷情的愉悦,执着的爱恋和绵长的相思。我们可以相信李商隐和女道士宋华阳的恋情既缠绵沉痛,又极其真诚的。李商隐的心灵深处永久留下了她的身影,终生难忘。他的一生都在这段回忆中怅惘与悲哀,直到李商隐晚年,还设法在长安与宋华阳相见。

4、伉俪深情李商隐

李商隐26岁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僚,并爱上王茂元之女。开成二年(公元837年),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时,李商隐和王家七小姐举行订婚仪式。正月初五,举行结婚仪式。结婚后感情殊好。有一首思念爱妻的《夜雨寄北》,仍然为现代人称道,亦为之辛酸。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翦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5、锦瑟遗情李商隐

《锦瑟》 诗为李商隐自题《李义山诗集》的第一篇。一首《锦瑟》诗,一道千古谜。历来无人能解,所以莫衷一是。这首诗辞藻华丽,用典殊多,晦涩难解,众说纷纭。这首诗为李商隐46岁时所作,据说怀恋一个赠予锦瑟的女子。是令狐楚婢女也好,是当时贵人爱姬也罢。 通篇追忆往事,反复抒发感情破灭、壮志成灰的无限感慨和遗恨,春宵一刻,轻怜蜜爱;双飞彩凤、血泪相思,其中的爱情、怨恨、惆怅和迷惘,该是怎样的哀恸?以朦胧的意象表达诗人无限迷茫的心境。

三、学诗三步走

读:倾情诵读,整体感知。 悟:感受形象,体味意境。 品:咀嚼涵泳,品味语言。 (1)解题 ,诵读。

★诗的题目是《锦瑟》

★据史书记载 “太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悲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锦瑟之音即凄婉之音,“诗言志”李商隐借凄婉的锦瑟之音来表达内心的凄苦。

倾情诵读

整体感知

(2)悟:感受形象,体味意境。 诗中写了哪些典故? 描绘了怎样的意境? 给我们怎样的感觉?

(3)品:咀嚼涵泳,品味语言。 ①首联:

以锦瑟起兴,引出对“华年”往事的追忆。 “无端”犹言“没来由地”,此诗人痴语,所设五十弦,正为“制造气氛”,以见往事之千重,情肠之九曲。

“思华年”之“华”,花也,如花一般的时光,正是生命中的无限春光呀!看到眼前锦瑟上的一弦一柱,就仿佛看到自己曾经有过的灿烂岁月、花样年华,何尝不是指自己虚度的多个春秋,给人以凄凉悲怨之感。 ②颔联: 化用典故,比喻诗人一生的坎坷,以及他的满腔幽愤和哀痛。 可以说,这两句是义山用一生凝结而成的。

③颈联: 写诗人具有卓越的才徳,却不为世所用的悲哀 沧海遗珠喻指被埋没的人才。 这一联用“沧海珠”“蓝田玉”以自喻,写出了自己才华绝世,希冀用世,却不为世所用的悲剧一生。

④尾联: 导引:“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情感大家有了初步的分析:时光追忆中的伤痛,怀念、无奈、迷茫。

这如泣如诉的悲剧式的结问,又让诗人重新回到对“人生价值是什么”的深深思考和迷惑中,大大增强了诗歌的震撼力。

小结。

(首联)锦瑟牵情,回首往事

(颔联)往事如梦,感伤深沉

(颈联)对月而泣,美梦如烟

(尾联)追忆此情,当时惘然

四、讨论

后人对《锦瑟》的解读:

1、思念而不能相聚的痛苦(爱情诗)

2、对亡妻的深情悼念(悼亡诗)

3、作者的身世自伤(咏怀诗) 讨论,认为是哪一种

五、李商隐诗的用典

导引:李商隐诗的用典,素以用典工整适切著称。尤其是《锦瑟》用了很多典故。用典可以加大诗句的内涵,提高诗句的品位,铸造出诗歌典雅、厚重的意韵;还可以借题发挥、“借尸还魂”,为我所用,创出古典新义来。以《锦瑟》而论,如果不引庄周梦蝶,又如何在七个字中传达出诗人对自我认定的迷惘呢?如果不引望帝啼血,又怎能表现出那种生可以死,死可以生——生死不渝的情感呢?可以说,用典是李商隐刻意追求的一种表达手段,更兼他锤炼得好,融贯得好,所以不露斧凿之痕,达到了浑然天成的地步,所以不碍于他诗句的流利,情感的婉转。

当诗人以极度的虔诚,极度的劳累把自己的生命与诗境熔铸在一起时,我们体悟的就不只是意境之美,更是诗人的生命。

六、结课

梁启超曾经坦率地说:“义山的《锦瑟》等诗,讲的是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来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 美学家朱光潜也说过:诗人在一刹那中所心领神会的,便获得一种超时间性的生命,使天下后世人能不断去心领神会。这份美,这份神秘,与我们心灵深处的隐秘契合,它道出了我们想要说却又无法表达的情感。 七.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蝶恋花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2)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作过这样的整体评价:“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赏析。(5分) ①同意。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虽写了花之凋零,却又写了青杏新生,显示出生机与活力;

二、三句则又移向更广阔的空间,燕子轻飞,给画面带来了盎然生气,而绿水绕人家也饶有情趣,这样一来,人的心情也自然随之敞阔;末句虽言萋萋芳草,却以“天涯”起笔,意境开阔。总之,词的上片虽写“絮飞花落”的暮春之景,却处处可见旷达之语。

②不同意。起句写花之凋零,青杏酸涩,为整首词投下了悲凉的阴影;

二、三句写燕子翻飞、绿水绕人家,虽富情趣,也不乏暖意,但却是以乐景衬哀情;四句说柳絮飘飞,着一“又”字,则又表明词人之看絮飞花落,非止一次,伤春之感、惜春之情自然流出;“芳草”在古诗词中常用来写愁情,此处亦然,“天涯何处无芳草”即言愁情无限。因此,这首词中对“絮飞花落”等景物的描写,依然浸透着伤春之情,并非旷达之语。

八、板书设计

(首联)锦瑟牵情,回首往事

(颔联)往事如梦,感伤深沉

(颈联)对月而泣,美梦如烟

(尾联)追忆此情,当时惘然

追忆华年的迷惘与感伤。

第18篇:《锦瑟》教学设计

《李商隐诗两首 锦瑟》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了解李商隐的生平、创作特色和这两首诗的时代背景。

2、引导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3、了解诗中所用的典故,赏析并积累一些名句。

【重点难点】

1、训练诵诗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特点。【学法指导】

读诗歌,和其他文学作品一样,首先应该了解的是诗歌的主旨感情,不管是字词的锤炼,还是意境的创造,都不能离开诗歌主旨而单独回答,因此我们读懂诗歌的第一步就是要分析诗歌的主旨。分析诗歌主旨感情可以通过:

(1) 利用标题、注释、作者生平经历的介绍等。

通常标题能揭示诗的内容和感情,能揭示诗的背景。

(2) 利用诗的诗眼、意象、意境把握诗情。

①从作品本身出发,抓“诗眼”。一首诗,总有一两句表现诗歌主旨的词句,这些诗句一般或议论或抒情。

②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诗歌常常是借景抒情或者托物言志,意象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感情意念的载体。只有在领悟意象的过程中,才能把握诗歌的内容,领会诗歌的主旨,进入诗歌的意境,感知诗人的感情。

第一部分

自主学习

一、常识导读

1、解析题目: 《锦瑟》

本诗选自《李商隐诗歌集解》。“锦瑟”是指绘有花纹的瑟,这里是对瑟的美称,诗题“锦瑟”是用了起句的头两个字。

《马嵬》

本诗以“马嵬”命题,重点写唐玄宗在马嵬驿被“六军”所逼,亲赐爱妃杨玉环死一事。马嵬驿是一个地名,在今陕西兴平县以西的地方。诗人咏叹这一历史事件的诗有两首,都是讽刺唐玄宗的,本篇是第二首。马嵬(wéi),地名,杨贵妃缢死的地方。

2、作者简介:

李商隐(813—约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晚唐诗人,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在词采华艳这一点上,与温庭筠接近,后世又称“温李”。李出身小官僚家庭。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绚的推荐,得中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他的诗歌创作中,写成了大量的抒情感怀的诗篇,尤以晚年的无题诗和咏史诗成就最大,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和《樊南文集》。

3、探寻背景: 《锦瑟》:这首诗大约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公元858年)。这年诗人46岁,

1

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诗的内容是回忆往事,情调低沉,诵读时要放慢速度,给人迷惘的感觉。这首《锦瑟》,题目依《诗经》旧例取自首二字,实际上也可视作“无题”诗;虽然旨意朦胧、笔调含蓄,但显然有所寄托。清黄叔灿《唐诗笺注》说:“此义山年登五十,追溯平生而作也。”可予认同。

天宝十五年(756年)6月,安史之乱爆发玄宗逃往四川,至马嵬(陕西兴坪),随行将士不前,杀了杨国忠,并坚决要求处死杨贵妃。不得已令其自缢而死。史称“马嵬之变”。《马嵬(其二)》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作,是一首政治讽刺诗。诗作以李隆基(唐玄宗)、杨玉环(贵妃 )故事为抒情对象,锋芒指向了李唐前朝皇帝唐玄宗。

4、李商隐名句集锦: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通话万里关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二、字词梳理 见《同步导学案》

三、整体感知

1、朗读体悟《锦瑟》,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情感基调来读这首诗呢?那个词能体现诗人的情感?

【参考】伤感哀婉;“惘然”

2、《马嵬》是一首什么题材的诗歌?写了什么?表达什么情感? 【参考】咏史诗,(诗歌中那句话可以看出这一历史事件?) 此日六军同驻马。借马嵬兵变的历史事件来批判讽刺唐玄宗。

第二部分

合作探究

一、《锦瑟》表现手法及情感探究:

1.提问: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了什么?这其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参考】.想到年已半百的自己,进而由\"锦瑟\"想到自己美好的青春时期. 2.比兴手法(以瑟起兴,造成一种迷惘的意境) 2.中间两联用哪些典故?这些典故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情调?留下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参考】

典故

情怀

明确:A.庄周梦蝶-----包含着美好的情境,却又虚渺的梦境

B.望帝啼鹃-----曾害过相思,有过殷切的思念

C.泣珠鲛人-----梦想和思想都破灭后所得的是满眼眼泪

D.玉暖生烟-----梦想和爱情破灭的迷惘

②.意境:朦胧,凄怨,迷离

③.感情:惆怅,伤感

(多读) 3.《锦瑟》是李商隐诗歌中最为难解的一篇,其主旨历来众说纷纭,有悼亡说、恋情说、自伤身世说等等。这首诗内容隐晦,意境凄美,语言华美,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可以说每一联都代表了一种情境,一种心绪,你能试着说说吗?

2

【参考】经过追忆往事,使人的情结,凝结在哪个词语上(惘然),作者为什么惘然(为此情)此情到底是什么情?请同学们就此探究诗歌主旨(参考课后练习一)

一般人认为此诗是一首写恋情的诗,是一个垂暮老人回首锦瑟年华所唱出的一曲哀怨凄美的歌。

二、《马嵬》表现手法及情感探究

《马嵬》一诗,前人评论说“讽意至深,用笔至细”,结合全文,说说从哪里可以看出“讽”意来?又是运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讽刺的?(学习从关键字入手,结合表现手法赏析诗句)

首联: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徒闻”具有讽刺意味(为什么徒闻?) 明确:所谓徒闻一是对神仙怪诞、生命轮回说的否定;二是“他生未卜此生休”,此生都没有保障,何谈未来,岂不“徒闻”?

颔联: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空闻”具有讽刺意味(明明听到,为什么说“空闻”?)

明确:明明听到,但是已经不再是往日宫廷鸡人报晓筹的声音,也就不再有往日的安然安逸所以“徒闻”,此外”虎旅鸣宵柝“本意说的是巡逻的警卫,可是”空闻“二字就将此否定,“虎旅鸣宵柝”显然不是为了保护皇帝,而是要发动兵变了。此为“空闻”的第二层意思。

颈联: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此日和当时的对比具有讽刺意味,尤其是一个“笑“字?(对比的作用?)

明确:颈联继续从对比的角度来写李、杨爱情悲剧的。玄宗以自己和杨妃的朝夕相处讥笑牛郎织女的一年一次的七夕相会,实则写出了玄宗迷恋情色,荒废朝政,致使战祸发生。“此日”指杨妃的死日, “当时”与“此日”对照、补充,不仅其意自明,而且笔致跳脱,蕴含丰富,这是倒转笔法,借牛朗织女相会反衬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政事。没有“当时”的荒淫,哪有“此日”的离散?而玄宗沉溺声色之“当时”,又何曾虑及“赐死”宠妃之“此日“!

尾联: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尾联的“如何”以及对比巨头讽刺意味(尾联“如何”和“为何”置换有和不同,对比和反问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为何主要是疑问的角度,如何则有质问的意味。所以“如何”和“为何”置换,就缺少质问反思讽刺批判的意味。

另外尾联以对比手法和反诘语气作结,寄托感慨,点明题旨,把批判的锋芒直接指向唐玄宗。作者在这里向世人发出冷峻的诘问:为什么当了四十多年的皇帝唐玄宗反不如普通百姓能保住自己的妻子呢?这一反问虽然含蓄却很有力,包含强烈的对比,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一方面是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保不住宠妃,另一方面是作为普通百姓的卢家能保住既“织绮”、又能“采桑”的妻子莫愁。前六句诗,其批判的锋芒都是指向唐玄宗的。这里更丰富了批判的内容。

3

小结:本诗主要手法是借历史事件来讽刺当政者,采用大量的对比、结尾的设问、以及开头的倒叙和“空闻”“徒闻”“如何”等委婉但是“讽意至深”的词语来增强表现力。

第三部分

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①—③题。

李商隐

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 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 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注解】古时有临别赠柳的习俗,其中一个原因是“柳”字谐音“ ”字。 ① 这首诗描写的对象是?

②怎样理解“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所表达的形象?

③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意旨?

【参考】 ①留、柳

②.柳花怒放,象雪一样在空中飞舞,扑动着青楼的酒旗。

③.答:作者借柳树轻盈多姿、缠绵多情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柳树的热爱。也反映了作者重情惜别的情怀。

第四部分

总结评价

李商隐的诗,以其缠绵婉丽、意味深长的风格,卓立于晚唐诗坛,颇受后人喜爱。可以说,晚唐诗以李商隐为代表,在盛唐诗、中唐诗之后,开创了唐诗的第三重境界。从中可以看出,第

一、随着时代的变化,诗人的心理由宏放开朗转为沉潜细腻,诗歌情感由清晰转为隐晦,气势由张扬专为内敛。

二、随着诗歌技巧的发展,语言由通俗平易变得越加雕琢遂密。

三、随着文人士大夫生活面缩小和对现实的失望,诗的内容由主要向外部世界摄取转为更多向内心体验搜寻

第19篇:《锦瑟》教学设计

《锦瑟》教学设计

湖北省恩施自治州职业技术学院陈元娟

《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性,爱诗的人无不乐道喜吟,堪称最享盛名。但《锦瑟》作年不详,意境朦胧,就像一个大大的谜团,增加了学生鉴赏的难度。因此,教师有引导学生鉴赏的必要。

本着遵循认知规律、遵循鉴赏基本原则,教学中宜深入浅出、以读带赏,全方位调动学生学习新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鉴赏、评价能力。

一、名句导入,激发兴趣

实践表明,由已知切入新课,既容易唤起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望,又有助于帮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知识体系。名句是经过时间的洗涤,被历代人所激赏的前人的智慧的结晶、语言的精华。由熟悉的名句导入,既可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自豪感,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进一步品味,也可唤起学生积累新知识的渴望,可谓一举多得。

李商隐的许多诗句已被广泛使用,学生早已耳熟能详,如:“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等。

二、简介作者,奠定鉴赏必备条件

“言为心声”,诗文总会不可避免地打上时代烙印,刻上作者个人遭遇的印迹。了解诗人简况,是鉴赏诗歌的必要准备。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出身于小官僚家庭。十七岁就以才华受人赏识,二十五岁中进士,入朝做官。不幸卷入朋党之争,政治上始终遭到排挤,在党争的夹缝中生存,奔走于四川、广西、广东等地,做些幕僚工作,很不得志。他的个人生活也很不幸,结婚不到十二年,爱妻便去世。就在那短暂的十二年中,由于诗人到处飘泊,也不能和妻子常常团聚。

他本有“欲回天地入扁舟”的抱负,却终身潦倒,得不到实现的机会,因此心情抑郁苦闷,四十五岁卒于郑州。存诗约六百余首。由于时代混乱、个人失意,诗中往往流露出浓浓的感伤情绪。李商隐的诗不仅在唐代诗坛、而且在我国古典诗歌史中,都占有一席之地,颇有影响。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艺术性极高的无题诗,基调凄凉伤感,音调和谐婉转,遣词用字严谨,对仗工致,用华丽的词藻构成生动优美的形象,传达出深刻真挚的感情,耐人寻味,想象丰富,构思精巧,语言优美,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锦瑟》取诗首二字为题,就属此类。

三、读读背背,初步感悟诗歌大意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诗歌阅读尤其这样,反复诵读可帮助学生在有意无意之中感受诗歌的声韵美,思索诗歌意旨,体味诗歌意境,把握诗人情感。可以说,诵读是读诗的基础,读诗而不能背诵,等于不读;能背诵,则日后必有所领悟。

鉴赏中,给学生充分时间让学生朗读、背诵,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能力,结合教材注释、手边资料,在读读背背中进行初步鉴赏(语言、节奏、韵律等),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鉴赏诗歌也须“有的放矢”,不可毫无目标,漫无边际,要在学生自读前(或阅读中)明确提出:1.领悟诗歌情感基调;2.通过想象联想再现诗中意境;3.找出并思考诗中的四个典故、五个比喻的用意。

四、涵泳探讨,美读鉴赏诗歌

李商隐的诗,即使好学深思之人读起来也觉吃力,特别是他的无题诗,大多有一种朦胧意境不易得到确切的解释,但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诗重含蓄,《锦瑟》为人们提供了多种解读方式的可能,如锦瑟说、爱国说、悼亡说、自伤身世说等,耐人寻味,正是诗的价值所在。引导学生鉴赏,可就诗论诗,不必寻求统一的答案,只需结合晚唐时代背景、诗人经历,把握诗歌情感基调,用自己的语音去再现诗中意境,把玩诗歌清丽语言即可。

1.把握全诗情感基调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由此我们可以把握住这首诗是抚今追昔,书写困扰诗人多年的“惘然”之“情”。朗读时宜放慢语速,以低沉语调再现哀怨、怅惘、迷离。

2.“未成曲调先有情”,首联即情感触发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锦瑟啊,你没来由的有五十根弦,每一弦每一柱都在追忆曾经的年华。诗人所以有这样的感慨,正是被“情”困扰多时,此时把“锦瑟”作为情感的触发点,寄寓自己的情思。此联既是起兴,又是用比,行文十分巧妙。吟诵时,一定要先酝酿情感,才能读出哀怨的语调、深深的迷惘和无限感触,才不会是空穴来音。

3.陷入沉思,发出无限感慨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曾经有过的以往和美好的愿望,有如“庄生梦蝶”一样清晰,令人留恋,使人沉迷,让人惆怅。即使它不能实现,但“我”心依旧,假如死去也要像“望帝”化作杜鹃啼叫不止。此二句诗语言虽简洁,却蕴意无穷,巧妙用典,令人深思。读时应以痴迷、陶醉、无限眷恋、无限执著的语气来再现,语速、声音由厚重、舒缓到激昂、悲切。

4.以清晰语音,再现美丽、朦胧、凄清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明月高悬,青青的广漠大海,鲛人泣泪成珠,清冷月光、晶莹珠光、明亮泪光交织一片,让人怅惘而又联想无穷;蓝田日光秀丽,阳光温暖,白玉生烟,玉埋地下却精气升腾。“沧海遗珠”“蓝田美玉”,虽然珍贵,却被人遗忘,令人悲伤、惋惜,但其终究是珠宝美玉,又令人庆幸、欣慰。读时应读出苍茫之感,毫无依托,无限爱怜,无限悲伤之情。

5.戛然而止,余韵无穷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情哪里是追忆往事时才有,只是当时就已令自己迷惘。今日追忆必定更加怅然,实在不堪回首。行文浑然一体,情感愈加浓郁。朗读时宜表现出欲罢还休,荡气回肠,有如空谷回音,余韵无穷。

五、课外延伸

1.寻找诗人足迹

《锦瑟》中还有许多未解之谜,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可启发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了解诗人生平,品读诗人其他作品,寻找相关资料,自己打造解读的金钥匙。

2.与诗人对话

“学以致用”,把死知识变为活水之源,不容忽视。对文学作品,我们应采取“拿来主义”,建议学生写写鉴赏文章,是为“与诗人对话”。 ——陈元娟:《<锦瑟>教学设计》,《阅读与鉴赏(教研版)》,20

07年5期

第20篇:锦瑟教学设计

锦瑟教学设计

武威七中

张万峰 1教学目标

1.领会诗歌美好的意境。2.学会解读诗歌的基本方法。 2新设计

一、导入课文:

二、解读诗歌 诵读:吟咏诗韵 研读:把握诗意 品读:品味诗情 赏读:体味诗境 悟读:读懂诗人

三、课堂小结:如何读诗

四、朗读结束,品味诗韵 3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能感受到《锦瑟》的美,却无法说清“美”从何来,本课教学旨在引导学生学会读诗,读出诗歌的意境美。 4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体会诗中蕴藉的情感。2.学会解读诗歌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诗中蕴藉的情感。

5教学过程 5.1 第一课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

一、导入课文:

繁星璀璨的唐代诗空中,除了李白、杜甫之外,还有一颗放射着神异凄迷之光的明星,那就是李商隐。虽然他没有李太白的飞扬不羁,也没有杜少陵的博大深厚,但他所特有的那一片幽微窈眇、扑朔迷离的心灵之光,在参横斗转,月坠星残的迢迢银汉中,无疑也是一种前无古人的永恒!他的“无题诗”拨动了许多人的心弦,特别是他的这一首——《锦瑟》。 活动2【讲授】解读诗歌

(一)诵读:吟咏诗韵

听读配乐诗朗诵《锦瑟》,进入诗歌情境。 初读诗歌:

1.一起听读这首诗。提问。

问:用一句话说说你刚才读这首诗时候的感受。有什么最直接的感受?

2.PPT展示梁启超的一段话:读读这个人的感受,看看大家有没有共鸣。

义山(李商隐,字义山)的《锦瑟》……,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来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他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

——梁启超

(二)研读:把握诗意

1、读诗题:

PPT读诗先读题。什么叫“锦瑟”?

明确:课下注释。有花纹的瑟。琴很美。不好。感情不一样。更吸引人。感情都由锦瑟触发的……

我们来查一点资料,看看会不会理解的更全面一些。PPT 典故:《世本》:“瑟,庖犧作,五十弦。” 《汉书·郊祀志》:“泰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PPT) ”李商隐弹奏的瑟是多少弦的?五十弦,那个让泰帝悲禁不止的五十弦的瑟,因此,我们知道,锦瑟虽美,但琴声悲戚。所以,明白了,诗题似乎可以为诗歌的解读指引一个方向——

2、读字面:

压缩诗歌,把握结构——

问:我们把这首“七律”压缩成七绝,五绝,三言,会是什么样?

明确:PPT(1)“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2)五绝:“锦瑟五十弦,弦柱思华年。此情成追忆,当时已惘然” —→

(3)三言:“五十弦,思华年。成追忆,已惘然” 用自己的话把这首诗的大致意思说出来——青春年华流逝后对自己青春年华的追忆;时间流逝,对以前的回忆。

(三)品读:品味诗情 惘然——从何品出

无端、一弦一柱、可待、只是、已

(四)赏读:体味诗境 化典抒情——

压缩后的诗还会引起历代文人墨客的赞美和猜想么?

我们仔细看看,诗里所追忆的“那时”是什么样的?诗中所谓的“此情”到底指什么情?

展示中间两联,《锦瑟》引起无数人的猜想的,就是这两联。大家挑一句你最有感受的,说说自己读到它时的最直接的感受。读诗,直觉很重要。课下已有典故的注释,结合典故,你有会产生什么样的感受。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1.学生回答,老师补充。

▲“庄生晓梦迷蝴蝶” (“庄生梦蝶”) 典故:课下注释。生谈谈初读感受。

师补充:李商隐的诗歌喜欢用典,常常逐句用典。而且常常化用典故,这些典故一经他的化用,就成为他自己的语言。而呈现出一个全新的意象。 庄生梦蝶:先看课下注释。有没有看不懂的字词。解释。李商隐曾在他的另一首诗里用过这个典故。他在《秋日晚思》中曾说:“枕寒庄蝶去”,梦蝶,蝴蝶,是一种美丽、多姿多彩的形象,蝴蝶的翅膀是彩色的,蝴蝶飞舞起来,高高下下,有很多的姿态,而且是活泼、飞动的,很自由,很美。“去”是什么意思?“去”即离、逝,枕上觉着冷,因为庄蝶美梦已经离我远去。所以“庄生梦蝶”代表美梦。因为是“梦”,所以,美则美矣,却是虚渺的。 晓梦:庄生梦蝶。“迷”字是李商隐加的,“晓”字也是李商隐加的。“晓”是说天快要亮了,“晓梦”是破晓以前的梦,这是言梦之短,因为天很快就要亮了,人马上就要醒了。人们常说“夜长梦多”,夜长,你爱做多少梦就做多少梦,所以“晓梦”极言其梦境之短暂。所以,(联想)《金刚经》上说“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就是说一切都是这么短暂,像露水一样就化了,像闪电一样就过去了,像梦幻一样转眼就清醒了,如同水上的水泡一样转眼即逝。

迷:当他梦为蝴蝶的时候,是多么美丽、多姿多彩,所以他已经完全沉溺、迷恋于这种美好的感情。可是这种感情,如同梦一样,而且是像破晓的梦一样,这么短就醒了。

它也可以是迷失,迷恋和迷失都表达生命中一种不清醒的状态,觉得那么真实的眼前景,怎么就成了不真实的了,那些曾经有过的情感难道都不曾存在过么?

所以,生命是那样的美好,又是那样的令人茫然。 ▲“望帝春心托杜鹃”(“望帝托鹃”) 典故,课下注释。生谈谈初读感受。

望帝托鹃:“杜鹃”,冤禽。啼血,有恨,写恨怀。此情,非同一般闲情琐绪,其中自有一段奇情深恨在。

春心:所谓望帝变成杜鹃,是神话中原来就有的,但我们常说“杜鹃啼血”“望帝托鹃”李商隐在这里却强调望帝是因为“春心”不泯,什么叫“春心”?课下注释。伤春之心,“伤春”,伤心春的即将逝去。为何伤春?春的即将逝去好比说美好韶华的即将流逝。“春心”还有什么意思么?

李商隐另外有一首诗,题目也叫做《无题》,他说“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他听到荷塘外有了轻轻的隐隐的雷声,“东风”,乘着春风而来,是春雷。春雷把草木唤醒了,把昆虫也唤醒了,把所有的生命、感情都唤醒了,把你所有隐藏在心里边的东西都唤醒了。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是“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他说,你心里边的感情也跟花一样开放了。但是,你那份随着春天觉醒的感情不要与花争着开放,“春心莫共花争发”,因为你把这么热烈、深刻的感情投入进去,你最后只落得“一寸相思一寸灰”,你每一寸相思、最终都会燃烧成灰烬。可见,“春心”在李商隐的诗里边还可以是相思。望帝生的时候相思,死了以后把相思之情托于杜鹃,生不能以,死也相随。

颔联:我们再回到《锦瑟》这首诗中来,“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人生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是那么短暂,但我为之追求和向往的心“生”梦为“蝴蝶”、“死”化为“杜鹃”,永远不会泯灭。 ▲“沧海月明珠有泪” (“沧海珠泪”)

典故,课下注释。生谈谈初读感受。看“沧海珠泪”,我们可能会有一些联想。读诗,直觉很重要,联想更重要。

海月:钱起的咏瑟名句不是早就说“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吗?所以,瑟宜月夜,清怨尤深。所以,这句诗可能有清怨之音。 对于诗人来说,“沧海月明”这个境界,李商隐曾经写到“只将沧海月,高压赤城霞”。他对“沧海月明”这个境界,一方面十分爱赏它的高旷皓净,一方面又感伤于它的凄寒孤寂:所以,这其中有一种复杂的难言的怅惘之怀。

珠:课下注释。鲛人的泪珠,晶莹光洁,但却是泪珠所化。

再有:“沧海遗珠”:《新唐书·狄仁杰传》:“仁杰举明经,调汴州参军,为吏诬诉黜陟,使阎立本召讯,异其才,谢曰:‘仲尼称观过知仁,君可谓沧海遗珠矣。“沧海遗珠””’,喻野有遗贤。这一成语,在当时脍炙人口。所以,在诗人笔下,珠非常珠,乃明月珠、沧海遗珠,月亦非常月,是“沧海月”。稀世奇宝,而郁沉海底,能不令人感到痛心吗?故曰“有泪”。

所以,美好的事物却总有令人落泪的遭遇。 ▲“蓝田日暖玉生烟”(“蓝田生烟”) 源出,课下注释已经说的很清楚了。但是他说“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见也是引用,也许是古籍失传,难觅出处。我们查一下,看是不是有比他更早的类似说法。 蓝田生烟:

晋代文学家陆机在他的《文赋》里有一联名句:“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说的是“山,之所以倍增光辉,不是因为它本身绽放光彩,而是因为其中蕴藏着美玉;水,之所以更加秀媚,不是因为它本身清秀,而是因为水里蕴含着珍珠”,所以蓝田山上日暖而玉气迷蒙。那么高远,那么美丽,那么温暖。远察如在,近观却无,可以说,这代表了一种异常美好的理想景色,但它却是不能把握、也无法亲近的。

颈联两句所表现的,是阴阳冷暖、美玉明珠,境界虽殊,而怅恨则一。“沧海月明”所表现的是一种寒冷的感觉,“蓝田日暖”所表现的是一种温暖的感觉;“沧海”是海,“蓝田”是山。那就是说,无论是日,无论是夜,无论是冷,无论是暖,无论是海,无论是山,没有一个地方、没有一个时刻能够完全得到那么美丽的东西,因为这美丽似乎总跟悲哀和失落结合在一起的。

2、按照我们的分析,我们把整首诗歌的意思整理一下?PPT (1)锦瑟啊,你怎么会有这么多根弦,一弦弦,一声声,都勾起我多少的往事?

生命中那些让我生死相随的美好啊,都那么让人迷恋又令人茫然。

就让我停留在美好之中吧,可是所有的美好又都和悲哀相连。 仔细想想,那些美好哪里只是今日才成为回忆?当时我就感到它正离我远去。

3、同时认识一下,其他的解释:

(2)一晃年已半百,回首当年,一言难尽。 曾经有梦想,曾经害相思。

可是梦想和情思都破灭了,所得的只是眼泪和迷惘。

现在回想,旧情难忘,只是一切都恍如隔世了。——张中行 大家觉得如何?

(五)悟读:读懂诗人 读背景:

如果我们知道诗人的身世,也许感受就会更加准确一些:

PPT李商隐,才华横溢,少有文名,抱负远大,受到当时权贵令狐楚的赏识。但26岁时,他与节度使王茂元的女儿相爱成婚,从此开始了一段至死不渝的爱情。但娶王氏使他不幸卷入党争的漩涡,从此仕途坎坷,壮志成灰。

李商隐,天生敏感,除此之外,他有很多的精神创伤:科举考试屡试不中;后经恩师儿子的推荐得中进士,这份人情帐后来成了他巨大的精神负担,牛李两党的党争之中,双方都将他视为忘恩负义之人;政治上“一生襟抱未曾开”,与妻子感情笃深却在三十九岁盛年痛失爱妻。……这些在别人的身上可能会转而为激愤或尖刻,但李商隐,天性敏感又懦弱内向,这个日薄西山的时代和坎坷多舛的命途一齐向他逼迫,把他逼回内心,种种混乱的心绪混杂在一起融合成了欲哭无泪莫可名状的悲凉。 因为对李商隐身世的了解,所以就有了对《锦瑟》各种各样的解读:

明确:PPT悼亡说:“归来已不见,锦瑟长于人”(《房中曲》)。这写于妻子去世后一年,诗人回到家,只见锦瑟不见人,睹物思人,感叹无情之物却长命于有情之人。根据《房中曲》的暗示,有人认为,《锦瑟》就是一首“悼亡诗”。 政治说:政治上,美好的怀抱却终无实现的机会(《安定城楼》:“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等我建立了显赫的功绩,而后归隐江湖) 艺术说:(李商隐是诗人,虽然他活着的时候,没有人认为他是诗人,但他在诗歌艺术上却有极高的造诣,唐以后历代都有不同的诗派对李商隐诗歌有不同的接受,所以,有人认为这首诗写的是诗家之景、音乐说——整首诗讲的是演奏锦瑟的意境)。

自慨说:李商隐的一生有爱情生活,有政治生活,有艺术追求,且这首诗又写于诗人临死前,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认为,这首诗是他对自己一生的总括?且在《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中曾说“锦瑟惊弦破梦频”,锦瑟之声频频惊醒美梦,大约有“黄粱梦觉”之情。所以,又有了“自慨说”。 大家也可以判断这些说法,比较我们之前的抓住意境来解读,哪种更好?为什么?

从意境来解读比坐实了对应某一件事来解读,诗歌内涵要来得更丰富。所以有人认为,对这首诗的最好解释就是不解释。这是不是也证明了一句话:外在静止,才能使内心得到最大的丰富? 所以,对这首诗、对李商隐越是了解,就越是无法给出一个准确的意义,所以金·元好问说:“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金·元好问”《论诗三十首》)

活动3【讲授】课堂小结

如何读诗:

读标题——读字面——读情感——读诗境——读背景

想象——联想 锦瑟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锦瑟

1第一课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

一、导入课文:

繁星璀璨的唐代诗空中,除了李白、杜甫之外,还有一颗放射着神异凄迷之光的明星,那就是李商隐。虽然他没有李太白的飞扬不羁,也没有杜少陵的博大深厚,但他所特有的那一片幽微窈眇、扑朔迷离的心灵之光,在参横斗转,月坠星残的迢迢银汉中,无疑也是一种前无古人的永恒!他的“无题诗”拨动了许多人的心弦,特别是他的这一首——《锦瑟》。 活动2【讲授】解读诗歌

(一)诵读:吟咏诗韵

听读配乐诗朗诵《锦瑟》,进入诗歌情境。 初读诗歌:

1.一起听读这首诗。提问。

问:用一句话说说你刚才读这首诗时候的感受。有什么最直接的感受?

2.PPT展示梁启超的一段话:读读这个人的感受,看看大家有没有共鸣。

义山(李商隐,字义山)的《锦瑟》……,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来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他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

——梁启超

(二)研读:把握诗意

1、读诗题:

PPT读诗先读题。什么叫“锦瑟”?

明确:课下注释。有花纹的瑟。琴很美。不好。感情不一样。更吸引人。感情都由锦瑟触发的……

我们来查一点资料,看看会不会理解的更全面一些。PPT 典故:《世本》:“瑟,庖犧作,五十弦。” 《汉书·郊祀志》:“泰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PPT) ”李商隐弹奏的瑟是多少弦的?五十弦,那个让泰帝悲禁不止的五十弦的瑟,因此,我们知道,锦瑟虽美,但琴声悲戚。所以,明白了,诗题似乎可以为诗歌的解读指引一个方向——

2、读字面:

压缩诗歌,把握结构——

问:我们把这首“七律”压缩成七绝,五绝,三言,会是什么样?

明确:PPT(1)“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2)五绝:“锦瑟五十弦,弦柱思华年。此情成追忆,当时已惘然” —→

(3)三言:“五十弦,思华年。成追忆,已惘然” 用自己的话把这首诗的大致意思说出来——青春年华流逝后对自己青春年华的追忆;时间流逝,对以前的回忆。

(三)品读:品味诗情 惘然——从何品出

无端、一弦一柱、可待、只是、已

(四)赏读:体味诗境 化典抒情——

压缩后的诗还会引起历代文人墨客的赞美和猜想么?

我们仔细看看,诗里所追忆的“那时”是什么样的?诗中所谓的“此情”到底指什么情?

展示中间两联,《锦瑟》引起无数人的猜想的,就是这两联。大家挑一句你最有感受的,说说自己读到它时的最直接的感受。读诗,直觉很重要。课下已有典故的注释,结合典故,你有会产生什么样的感受。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1.学生回答,老师补充。

▲“庄生晓梦迷蝴蝶” (“庄生梦蝶”) 典故:课下注释。生谈谈初读感受。

师补充:李商隐的诗歌喜欢用典,常常逐句用典。而且常常化用典故,这些典故一经他的化用,就成为他自己的语言。而呈现出一个全新的意象。 庄生梦蝶:先看课下注释。有没有看不懂的字词。解释。李商隐曾在他的另一首诗里用过这个典故。他在《秋日晚思》中曾说:“枕寒庄蝶去”,梦蝶,蝴蝶,是一种美丽、多姿多彩的形象,蝴蝶的翅膀是彩色的,蝴蝶飞舞起来,高高下下,有很多的姿态,而且是活泼、飞动的,很自由,很美。“去”是什么意思?“去”即离、逝,枕上觉着冷,因为庄蝶美梦已经离我远去。所以“庄生梦蝶”代表美梦。因为是“梦”,所以,美则美矣,却是虚渺的。 晓梦:庄生梦蝶。“迷”字是李商隐加的,“晓”字也是李商隐加的。“晓”是说天快要亮了,“晓梦”是破晓以前的梦,这是言梦之短,因为天很快就要亮了,人马上就要醒了。人们常说“夜长梦多”,夜长,你爱做多少梦就做多少梦,所以“晓梦”极言其梦境之短暂。所以,(联想)《金刚经》上说“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就是说一切都是这么短暂,像露水一样就化了,像闪电一样就过去了,像梦幻一样转眼就清醒了,如同水上的水泡一样转眼即逝。

迷:当他梦为蝴蝶的时候,是多么美丽、多姿多彩,所以他已经完全沉溺、迷恋于这种美好的感情。可是这种感情,如同梦一样,而且是像破晓的梦一样,这么短就醒了。

它也可以是迷失,迷恋和迷失都表达生命中一种不清醒的状态,觉得那么真实的眼前景,怎么就成了不真实的了,那些曾经有过的情感难道都不曾存在过么?

所以,生命是那样的美好,又是那样的令人茫然。 ▲“望帝春心托杜鹃”(“望帝托鹃”) 典故,课下注释。生谈谈初读感受。

望帝托鹃:“杜鹃”,冤禽。啼血,有恨,写恨怀。此情,非同一般闲情琐绪,其中自有一段奇情深恨在。

春心:所谓望帝变成杜鹃,是神话中原来就有的,但我们常说“杜鹃啼血”“望帝托鹃”李商隐在这里却强调望帝是因为“春心”不泯,什么叫“春心”?课下注释。伤春之心,“伤春”,伤心春的即将逝去。为何伤春?春的即将逝去好比说美好韶华的即将流逝。“春心”还有什么意思么?

李商隐另外有一首诗,题目也叫做《无题》,他说“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他听到荷塘外有了轻轻的隐隐的雷声,“东风”,乘着春风而来,是春雷。春雷把草木唤醒了,把昆虫也唤醒了,把所有的生命、感情都唤醒了,把你所有隐藏在心里边的东西都唤醒了。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是“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他说,你心里边的感情也跟花一样开放了。但是,你那份随着春天觉醒的感情不要与花争着开放,“春心莫共花争发”,因为你把这么热烈、深刻的感情投入进去,你最后只落得“一寸相思一寸灰”,你每一寸相思、最终都会燃烧成灰烬。可见,“春心”在李商隐的诗里边还可以是相思。望帝生的时候相思,死了以后把相思之情托于杜鹃,生不能以,死也相随。

颔联:我们再回到《锦瑟》这首诗中来,“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人生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是那么短暂,但我为之追求和向往的心“生”梦为“蝴蝶”、“死”化为“杜鹃”,永远不会泯灭。 ▲“沧海月明珠有泪” (“沧海珠泪”)

典故,课下注释。生谈谈初读感受。看“沧海珠泪”,我们可能会有一些联想。读诗,直觉很重要,联想更重要。

海月:钱起的咏瑟名句不是早就说“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吗?所以,瑟宜月夜,清怨尤深。所以,这句诗可能有清怨之音。 对于诗人来说,“沧海月明”这个境界,李商隐曾经写到“只将沧海月,高压赤城霞”。他对“沧海月明”这个境界,一方面十分爱赏它的高旷皓净,一方面又感伤于它的凄寒孤寂:所以,这其中有一种复杂的难言的怅惘之怀。

珠:课下注释。鲛人的泪珠,晶莹光洁,但却是泪珠所化。

再有:“沧海遗珠”:《新唐书·狄仁杰传》:“仁杰举明经,调汴州参军,为吏诬诉黜陟,使阎立本召讯,异其才,谢曰:‘仲尼称观过知仁,君可谓沧海遗珠矣。“沧海遗珠””’,喻野有遗贤。这一成语,在当时脍炙人口。所以,在诗人笔下,珠非常珠,乃明月珠、沧海遗珠,月亦非常月,是“沧海月”。稀世奇宝,而郁沉海底,能不令人感到痛心吗?故曰“有泪”。

所以,美好的事物却总有令人落泪的遭遇。 ▲“蓝田日暖玉生烟”(“蓝田生烟”) 源出,课下注释已经说的很清楚了。但是他说“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见也是引用,也许是古籍失传,难觅出处。我们查一下,看是不是有比他更早的类似说法。 蓝田生烟:

晋代文学家陆机在他的《文赋》里有一联名句:“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说的是“山,之所以倍增光辉,不是因为它本身绽放光彩,而是因为其中蕴藏着美玉;水,之所以更加秀媚,不是因为它本身清秀,而是因为水里蕴含着珍珠”,所以蓝田山上日暖而玉气迷蒙。那么高远,那么美丽,那么温暖。远察如在,近观却无,可以说,这代表了一种异常美好的理想景色,但它却是不能把握、也无法亲近的。

颈联两句所表现的,是阴阳冷暖、美玉明珠,境界虽殊,而怅恨则一。“沧海月明”所表现的是一种寒冷的感觉,“蓝田日暖”所表现的是一种温暖的感觉;“沧海”是海,“蓝田”是山。那就是说,无论是日,无论是夜,无论是冷,无论是暖,无论是海,无论是山,没有一个地方、没有一个时刻能够完全得到那么美丽的东西,因为这美丽似乎总跟悲哀和失落结合在一起的。

2、按照我们的分析,我们把整首诗歌的意思整理一下?PPT (1)锦瑟啊,你怎么会有这么多根弦,一弦弦,一声声,都勾起我多少的往事?

生命中那些让我生死相随的美好啊,都那么让人迷恋又令人茫然。

就让我停留在美好之中吧,可是所有的美好又都和悲哀相连。 仔细想想,那些美好哪里只是今日才成为回忆?当时我就感到它正离我远去。

3、同时认识一下,其他的解释:

(2)一晃年已半百,回首当年,一言难尽。 曾经有梦想,曾经害相思。

可是梦想和情思都破灭了,所得的只是眼泪和迷惘。

现在回想,旧情难忘,只是一切都恍如隔世了。——张中行 (3)The Zither by Li Shangyin Why should the zither sad have fifty strings? Each string, each strain evokes but vanished springs: Dim morning dream to be a butterfly; Amorous heart poured out in cuckoo\'s cry.In moonlit pearls see tears in mermaid\'s eyes; From sunburnt jade in Blue Field let smoke rise! Such feeling cannot be recalled again, It seemed long-lost e\'en when it was felt then.——Tr.Xu Yuan-zhong 以上三种,大家觉得如何?

(五)悟读:读懂诗人 读背景:

如果我们知道诗人的身世,也许感受就会更加准确一些:

PPT李商隐,才华横溢,少有文名,抱负远大,受到当时权贵令狐楚的赏识。但26岁时,他与节度使王茂元的女儿相爱成婚,从此开始了一段至死不渝的爱情。但娶王氏使他不幸卷入党争的漩涡,从此仕途坎坷,壮志成灰。

李商隐,天生敏感,除此之外,他有很多的精神创伤:科举考试屡试不中;后经恩师儿子的推荐得中进士,这份人情帐后来成了他巨大的精神负担,牛李两党的党争之中,双方都将他视为忘恩负义之人;政治上“一生襟抱未曾开”,与妻子感情笃深却在三十九岁盛年痛失爱妻。……这些在别人的身上可能会转而为激愤或尖刻,但李商隐,天性敏感又懦弱内向,这个日薄西山的时代和坎坷多舛的命途一齐向他逼迫,把他逼回内心,种种混乱的心绪混杂在一起融合成了欲哭无泪莫可名状的悲凉。

因为对李商隐身世的了解,所以就有了对《锦瑟》各种各样的解读: 明确:PPT悼亡说:“归来已不见,锦瑟长于人”(《房中曲》)。这写于妻子去世后一年,诗人回到家,只见锦瑟不见人,睹物思人,感叹无情之物却长命于有情之人。根据《房中曲》的暗示,有人认为,《锦瑟》就是一首“悼亡诗”。 政治说:政治上,美好的怀抱却终无实现的机会(《安定城楼》:“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等我建立了显赫的功绩,而后归隐江湖) 艺术说:(李商隐是诗人,虽然他活着的时候,没有人认为他是诗人,但他在诗歌艺术上却有极高的造诣,唐以后历代都有不同的诗派对李商隐诗歌有不同的接受,所以,有人认为这首诗写的是诗家之景、音乐说——整首诗讲的是演奏锦瑟的意境)。

自慨说:李商隐的一生有爱情生活,有政治生活,有艺术追求,且这首诗又写于诗人临死前,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认为,这首诗是他对自己一生的总括?且在《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中曾说“锦瑟惊弦破梦频”,锦瑟之声频频惊醒美梦,大约有“黄粱梦觉”之情。所以,又有了“自慨说”。 大家也可以判断这些说法,比较我们之前的抓住意境来解读,哪种更好?为什么?

从意境来解读比坐实了对应某一件事来解读,诗歌内涵要来得更丰富。所以有人认为,对这首诗的最好解释就是不解释。这是不是也证明了一句话:外在静止,才能使内心得到最大的丰富? 所以,对这首诗、对李商隐越是了解,就越是无法给出一个准确的意义,所以金·元好问说:“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金·元好问”《论诗三十首》)

活动3【讲授】课堂小结

如何读诗:

读标题——读字面——读情感——读诗境——读背景

想象——联想

锦瑟教学设计
《锦瑟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