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人力资源总结

发布时间:2020-03-03 03:44:5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人力资源总结

转眼间自己从事人力资源工作也有几年时间了,在这几年里,通过不断摸索,在做好人力资源基础性工作的同时,从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和人力资源制度化建设等方面不断强化,开拓视野,及时了解集团内部其它项目公司及同行业公司动态,总结经验,做出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为下一步更好的开展人力资源奠定基础,现总结如下:

一、协助做好公司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以适应公司中长期战略发展需要

公司成立之初,人力资源管理基本属于人事化管理,都是非专业化人力资源管理,随着公司规模不断的扩大,集团业务的向外扩展,现有的管理模式不能满足公司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为了让公司能跟上集团2020年整体规划布局,更好的发展,我们在结合公司现状,现有管理模式上,制订全局性计划,使公司能在持续发展中保持较强的竞争力,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的保证和服务,为有序运营提供坚实的后盾。

首先,做好青年干部的长期性培养规划,满足公司长期、健康发展需要。

其次,做好基层员工培训,争取掌握多一门专业技术,一人多能。 第三,做好中层管理人员职务轮换规划,让每个中层干部能到其它部门的不同管理岗位进行轮流学习,得到不同的体验,为经后在较高层次上任职做准备。 第四,做好人才的“五才培养”即求才、识才、用才、奖才、育才。

求才:1)外部引进人才,根据整体发展规划,结合岗位说明书和任职资格条件,通过使用不同人员招聘方法和人员选拨工具,从各对口高校和面向社会挑选优秀人员加入公司。

2)内部选拨人才,通过对关键岗位的适岗性评估、交叉任职、竞聘上岗等方式,建立公司内部人才管理库,有效建立内部人才流动机制。

识才:通过人才测评、绩效评估、动态激励等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的建立,真正发现人才、做到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让。

用才:推广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了解人性的特点,满足必要的需求,支持员工的发展,让员工对自己在企业中的努力方向和发展方向是明确的,从而在工作中表现出较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奖才:建立一套适合培养我公司核心价值观和核心竞争力的激励体系,建立多渠道分配形式,如价值分配形式、荣誉、再培训教育及发展、资金、福利、股权等。对于对公司贡献大的管理者及员工给予奖励股权的激励。对于超额、创新成果的奖励,可奖励年终分红。对于有突出绩效,参考任职资格水平,可考虑晋升。对于突贡献的员工和工作态度优秀员工授予荣誉称号,设立创新荣誉奖。

育才:建立基于人力资源战略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培训开发体系。其中有两大核心:首先考虑公司战略与经营目标对人力资源的要求,其次考虑员工自生的职业生涯发展要求。育才四大环节,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计划制定、培训活动组织实施、培训效果评估。

通过构建中长期人力资源规划,对内培养人才,对外吸纳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不断提高公司人力资源水平,满足公司总体战略发展的要求。最终实现员工、公司、客户及社会利益一致基础上的企业经济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二、人力资源培训方面

1)确定培训目标:每年初确定公司及员工个人目标,帮助员工结合企业及自身发展规划,编制合理的、有针性的,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培训计划。由于公司属于高危行业,培训计划偏重一线员工,基础操作规程,安全规程等。

2)制订培训计划:根据公司不同部门运行要求,要求各部门根据工作任务、工作职责制订不同时限的长、中、短期培训计划,溶入整体培训计划中。同时做好管理继任者培训项目,以便为公司未来的组织战略和管理发展提供人力资本方面的储备和保障。

3)培训方式:结合公司特点,不断探索,选择合适培训方式。如外聘专业技术及管理人员,针对现有部门及公司急需提升方面进行专业培训,针对本行业其它公司出现问题,分组进行讨论,寻找合适自己公司的解决方法,通过不同角色扮演,让参于者对不同问题进行分析点评。

4)鼓励员工利用上班之余时间,学习集团老总推荐书籍,如《责任胜于能力》、《执行》等,并结合自身实际岗位情况写心得体会。鼓励员工根据不同岗位要求,通过学习考试取得不同专业职业资格证书。

4)积极参加集团组织各类专业培训,如工程管理培训、生产运营培训等,吸收集团或其它项目公司好的经验做法,并及时得到转训。

5)培训评估及考核:每次组织培训,对培训前、中、后进行评估,为培训项目及培训价值的提升提供依据。同时对接受培训的人员,须接受培训考核,考核的方式以笔试、口试为主,技术人员以现场操作为主。考核不合格者,公司再次对其进行培训,对第二次考试仍不合格者,公司将予以辞退。

通过培训管理,不断修正和调整培训计划,让员工和公司在共同发展和提高的基础上,符合公司仍至集团未来发展的总方向、总目标和总任务。

三、人力资源开发方面

1、企业文化建设

由于集团提出打造百年企业的口号,因此必须建立高绩效文化以满足公司长久发展、树立公司形象,激励、凝聚员工。首先通过聘请讲师开展《公司企业文化》、《问题解决的五个要领》、《 “亮剑”文化》和《讲师授课技巧》等方面内训,分组研讨和发表演讲,让参训人员将所学内容与工作实际相结合,充分领悟集团企业文化重要性和工作内容。其次,聚焦最重要的几个企业文化转变点,将工作重心聚集在少数几个点上,促使每个员工聚集于最有利于实现目标的转变上,如建立公开和诚信的企业文化,树立员工“能做到”的责任心等。最后,对企业文化转变工作和企业改进工作进行整合。由于大多数员工工作都很忙碌,无自我认知规划,因此我们将企业文化转变工作与企业目标结合起来,公司引进销售激励项目和训练项目,以便让员工取得更好的业绩,帮助形成公司人力资源开发的企业文化。通过采取不同措施,对企业文化持续不断的培育,使企业整合能力、执行能力、更新能力得到提升。

2、建立“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

公司为员工提供广阔的发展平台,员工根据自身能力的大小公平竞争。我公司不仅根据个人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规划,在集团内向其它项目公司进行人才推荐,同时通过对不定期对中基层员工适岗性评估,决定是否适合本岗位要求,决定晋升或降级。现阶段已完成5名管理人员推荐至其它项目公司、3名中层管理人员晋升、1名中层管理人员降级。

3、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公司重视并尊重人才,对表现优秀的员工,公司根据制订的激励措施及时给予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奖励。

4、建立公平透明的绩效考核程

绩效考核作为评定员工薪酬、晋升等的重要依据,公司每月对每个部门及每个员工组织考核,要求考核人员对于考核中扣分项目进行原因说明,将个人考核做到公正、客观,同时结合集团给公司下达的财年目标,对各部门进行月度考核。

5、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 公司内部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让员工认同公司价值观,每位员工都能以一个平等、客观的姿态去参与到工作的讨论和执行中,保证沟通的畅通性,进而保证企业的活力。

四、招聘方面

由于公司薪酬水平在同行业及本地来说都没有优势,因此每年离职人员较多,招聘任务较繁重,因此我们采取多种形式的招聘方式相结合:

1、内部招聘

中高层管理人员基本上从内部进行选拔和培养,若内部没有合适的人选,则采用外部招聘的方式从外部招聘人员。

内部招聘的主要采取建立人才储备库、发布职位公告、内部晋升三方面进行。

2、外部招聘

公司虽然薪酬水平不高,但因工作比较稳定,社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都能及时上交,并且本行业较为热门,因此,外部招聘还是有一定的竞争力的,我们每年都会对外招聘一部分员工补充到公司相关部门。外部招聘主要手段是校园招聘和社会招聘。一般在2-4月份毕业季时到专业对口学校进行校园招聘、11-12月份举办校园招聘洽谈会,同时依托集团与相关学校签订长期招聘合同,确保各类型人员高质量、高效率的招聘,满足公司发展需求。社会招聘方面,通过有选择性地参加人才招聘会、在报纸上发布广告招聘信息以及网站招聘三种形式,招聘中高层管理人员。

五、薪酬福利方面

薪酬、福利和社会保险、劳动关系等工作是人力资源的一项日常工作,为了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团队协作能力,打造以公司为家的公司文化,我们每年都会修了新的薪酬管理规定,近期将工资级别修订为7档21级,参加社会统筹保险,逐步实现制度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现阶段做好如下工作:

1、每月督促各部门负责人及时完成对员工的线上考核,确保每月准时下发工资。

2、每季度在规定时间内为员工办理各类社会统筹保险,同时针对高危行业特征购买相应的商业保险。

3、每季度定时下发各类员工劳保用品。

4、统计每月员工生日,给予员工不同生日补助。 虽然取得一些成绩,但工作仍然存在不足:

1、自身业务能力和专业技能方面有待提升。由于属于非科班出身,因此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技能日新月异的情况,有时候显得力不从心,原有相关工作经验及知识不能满足工作需求,导致工作质量及效率受到相应的影响。

为适应公司整体发展需求,提高公司行业竞争力,针对公司现状,结合自身发展,下一步将从以下几点开展工作:

1、加强自身专业技能学习。通过到不同公司交流、到专业学校进行实操性培训,不断提升自身管理水平。

2、针对员工流动性大的现状,首先日常工作中加大与各部门联系,深入到员工当中,了解他们想法,及时进行上下沟通;第二,通过培训提高员工知识面,同时扩大企业文化宣传力度,丰富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提高员工的集体凝聚力,提升员工归属感,减少一部分员工的流失。特别是针对一些优秀大学生,要求各部门负责人除日常工作流程上的帮扶外,还应该从工作心态、生活、情感上有所了解,增强他们对公司的认同,以便为公司培训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

3、进一步完善各项人事制度,加强工作的严密性,提高工作的实效性,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思想,学习时事新闻及文明服务、礼仪礼貌等与各部门相关的专业知识,进一步协助部门提高本部门管理水平,使人力资源部的工作提高一个层次。

虽然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几年时间,但随着集团和公司的业务发展,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自己只有通过在不断学习进步中提升自我工作能力、工作绩效,在不断与公司实际发展结合中做好改革与创新;不断地向专业化、正规化发展而努力,为我们公司的百年企业的目标实现而努力。

如今已经越来越难定义阿里巴巴了。

14年前,它还只是由18个人初创的电子商务公司,而今已经成长为一家横跨电商、金融、无线通信等多种业态的 “产业生态圈”,旗下坐拥10余家子公司,而其眼中最重要的资源——“阿里人”(员工)已经扩容到24000人。

与此同时,阿里作为行业“搅局者”和“颠覆者”的形象却愈加鲜明,其“开放、创新”的文化标签也日益深入人心。可以说,正是这样的企业文化使阿里能够跨业态掀起一场革命,甚至可以说,处于如此庞杂的产业生态中,这样的企业文化与管理就是公司的生命。

在阿里巴巴人力资源副总裁卢洋看来,互联网产业是“只有第一,没有第二”的产业,“不能吃老本”。在这种情况下,“自下而上的草根创新才能够使企业保持持续的活力,背后需要的就是开放、透明、能够让员工保持充足自主性的文化。”

不过知易行难,很多企业文化更多地被困于文本规章之中,长期束之高阁,如何使其成为行之有效的管理工具?而企业在超常规的高速膨胀过程中,如何保证企业文化的向心力?文化管理需要企业哪些制度和体制上的匹配?请看本期案例——

1、文化为王:主张开放与分享

2013年9月10日,阿里巴巴宣布成立网络通讯事业部,由“旺信”和“来往”组成,9月23日,即对外推出新一代即时通讯软件“来往”,成为其成立网络通讯事业部后第一次产品的升级亮相。 台前精彩亮相,幕后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据卢洋回忆,无线业务团队刚刚成立的时候只有20个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要提升到事业部,仅靠外部招聘是不现实的,因此当时的策略就是从各个子公司快速抽调,结果仅仅一个礼拜的时间,100个人就从各个业务部门集结完毕,而且前提是充分尊重了业务主管以及员工的个人意愿。

“如果整个公司的文化是纯业绩导向的话,那么山头主义的事情就很容易发生,每个部门都只考虑个人利益得失,那么成熟业务对新业务的自发支持是很难实现的。”卢洋说,正是基于阿里巴巴的文化土壤,新兴业务才能迅速成行,否则集团业务越复杂,内部协同性就越难以实现。

文化建设一直是阿里巴巴发展的重中之重,2001年,强调“简单、激情、开放”等价值观的“独孤九剑”在阿里内部被奉为圭臬;2003年,阿里巴巴更是“争议性”地把价值观纳入到绩效考核体系中来,而且占到50%的权重,甚至有时候会更加畸重。在阿里的招聘历史上曾多次出现由于价值观,而把一些精英人才拒之门外的案例,依照卢洋的话来说,原因就是“如果跟我们价值观不相吻合,一个人能力越大,那么进来之后对组织的破坏力也就更大”。

其实,阿里巴巴的文化很简单,与互联网的基因一致,就是开放、分享, 在卢洋看来,这种企业文化不仅能够应对由于业务持续庞杂所可能引发的“大组织病”,而且能够保证一些有利于公司发展的先进制度得以真正实施。

为了激发员工工作的自主性,优化体系内的人力资源流转,阿里巴巴对转岗制度做了调整:以前都是部门主管点头之后员工才可以转换工作,如今只要接收方同意,原部门主管就要无条件放行。

“这个制度并不难想到,但是真正在企业内部实施就很困难,如果不是企业文化中的包容精神能够被各个主管真正接纳,那么制度很容易就会妥协于现实业务发展的需求。”卢洋说。

也正因此,在瞬息万变的互联网环境下,在多个行业掀起变革的阿里巴巴持之以恒的就是企业文化。据卢洋透露,阿里巴巴正在构建面向未来的企业形态,这将完全有别于现有的组织模式,而得以有效运转的关键还在于开放和分享的企业文化。“这是永远不会变的,其他的都是方式方法、战术层面的东西,后者是需要不断创新的,但是文化的根是固定的。”

2、即使是毒草,也让他长在阳光下

不过“强大”的企业文化如何才能摆脱被束之高阁的尴尬,成为有效的管理工具?阿里巴巴的策略是虚事做实,也就是通过各种形式设置,各种程序动作使员工能够看得见、感受得到、理解得了。

“阿里味儿”就是阿里巴巴强化企业文化的一个阵地,事实上,许多公司都不乏这样的设置,但是阿里巴巴的这个内网却有不一样的味道。在这上面,员工可以直言部门主管的待遇不公,可以质疑公司的某项政策规定,甚至是集团高管走马上任也会被反对“围攻”。用阿里一位员工的话来说,可以讨论任何事情而无论层级,发表任何观点而不论对错;即便是高管的观点也经常被员工“减芝麻”。(“减芝麻”表示不同意)

形成这样的氛围听上去并不困难,“就是让员工相信他可以这样做,其实大家看的就是高管的言行和回应。”卢洋说。

这样的例子随时随处可见,在阿里的历史上,一位被高管辞退的员工发帖历数前者的不公正,帖子发布后引发了大量同事“一面倒”的声援,但随后高管及时回应,说明原因和意见,也获得了跟帖支持,最终在两方意见“针锋相对”的情况下,由CEO陆兆禧出面,把HR的负责人、当事员工和主管都叫到一起公开讨论,而且现场情况同步直播给所有员工。

“一切管理上的问题,包括管理者的不成熟,员工的不理解,这些都没有什么不可以说的。”卢洋说阿里坚持的原则是“即使是毒草,也要让他长在阳光下”。也正是在这种潜移默化的培养中,每位员工都能以一个平等、客观的姿态去参与到工作的讨论和执行中。

在阿里的另外一个安排中,项目推进以“共创会”的形式进行,“可能老板本身就有想法了,但还是要先把问题抛出来,让大家共同参与,经过几轮之后形成的结论,有可能跟老板最初设想相同,也有可能优于最初的想法。”上述员工介绍说,“这样带来的好处就是,由于是大家共同参与得出的结果,因此员工的理解对项目的理解,包括项目未来的执行上都会更顺利。

也正是这些做法使得阿里开放、透明的企业文化被员工真正地接纳和吸收,有效地激发了员工的创新能力。“这些设置在其他公司也可能存在,是不是能够做实才是关键。”卢洋说。 价值观的量化就是“做实”的有效的路径,阿里广为人知的“六脉神剑”很简单,即客户第

一、拥抱变化、团队合作、诚信、激情、敬业,但每一项都有具体的解释和详细的内容,而且与绩效考核能够一一对应,比如“激情”一项就定义为“乐观向上,永不放弃”,这包括5个方面,喜欢自己的工作,认同阿里巴巴企业文化;热爱阿里巴巴,顾全大局,不计较个人得失;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日常工作,碰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永不放弃,不断自我激励,努力提升业绩;始终以乐观主义的精神和必胜的信念,影响并带动同事和团队;不断设定更高的目标,今天的最好表现是明天的最低要求,前述员工介绍,“1分的激情是什么样的,6分的激情是什么样的这些都有具体细则,在做绩效考核的时候,员工就要依次举出自己的工作案例来跟考官说明。”

尽管有了丰富的延展和充分的考虑,但是工作中的复杂性不是有限的文本所能涵盖的,卢洋也表示“价值观就算设置量化的指标,但毕竟不是纯科学的,但是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做实了,所以管理者和员工会投入时间和精力围绕价值观去做更多的事情。”阿里的管理者定期会跟员工做工作复盘,届时就可以针对价值观的具体细则“有章可循”,沟通中往往会发现双方对某一方面的认知是不同的,而这才是阿里认为最重要的,“实际上是促进了双方的有效沟通,在观点碰撞和意见互换中使大家对价值观的理解更加透彻,借此做实企业文化,真正的学问在这里。”卢洋解释说。

类似的方式不胜枚举,但在卢洋看来都不是最重要的,“工具也好,方法也好,都是解决问题战术层面的问题,真正要去找的话不难;真正决定性的是出发点,有了这个前提,就算今时今日没有好的办法,尝试没有成功,但是最终也会找到。”

3、收放自如:管理不是一种控制

对于阿里而言,一切规章和制度的出发点是“调动每一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员工的能量能够最大化地释放出来”。

不过另一个问题随之而来,解放员工是否跟管理是天然相悖的?“管理不能想象成一种控制,那是工业文明时代的思维,因为标准化流程的情况下强调的是管理效率;但是互联网时代技术革新层出不穷,这个时候就要最大化地激发员工的自主性。”卢洋表示,在当前的产业环境下,人力管理应该彻底地转换思路,这样才能形成全体员工的集思广益,避免单纯“顶层智慧”所带来的创新瓶颈。

阿里充分满足了员工的施展空间和创新冲动,“赛马”就是很好的一个例子,员工只要有好的想法和创意就可以提交到阿里的项目委员会,经过审批之后,员工就可以放手去做,集团会为其配备人手、资金,甚至还有期权,阿里很多好的项目都是通过“赛马”成立的;在阿里的历史上,就有刚刚转正的员工提交的项目脱颖而出,之后扩容成五六十人的团队,闯入该领域内全国第一梯队。

不仅鼓励员工的自由创作,而且阿里对此给予极大的耐心和包容,这样的政策并没有职位大小高低之分。

“放任”的结果往往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有些案例甚至让阿里内部员工也有点难以置信,比如刚刚入职的一位员工“不务正业”,耗时8个月痴迷于与自身业务关联不大的技术难题,部门主管也欣然接受,而这对于双方来说都是一种“冒险”:员工毫无突破,高管难辞其咎。但最终,员工的技术方案被纳入全球性的技术标准里。

“对于员工的培养不是简单依赖于一个完整的培训体系,后者是必要的,阿里也一直在做各种方面各种类型的培训。”卢洋认为,这些培训只是企业员工培养的基本动作,而更关键的在于员工自主性的培养,“我们整个制度是鼓励创新,而且是容错的,给员工一定的空间,实战中的磨炼对其成长是最有帮助的,员工在这个过程中,享受到成就感,享受到成长的快乐”。

这使得阿里文化中所强调的“快乐工作”成为可能,不仅是小的制度安排,在整个晋升体制上,阿里也同样奉行“自由”原则,比如阿里员工的晋升并不是由主管决定,而是结合一年的工作情况自己来判断决定,如果认为自己到了晋升的某一个层次和水平就提交晋升申请,由各个部门的资深同事来进行考核,员工做述职报告,评委来投票决定。

不过,自由而活跃的“分子”如何纳入到整个组织的有机体中?员工自主性如何与企业的需求相匹配?这就需要给“自由”加一个前提,比如,晋升请求是自己提出的,但是判断的标准是透明公开、具体而微的;转岗是没有主管限制的,但是存在一些硬性条件:首先就是在现有部门至少待够一年,其次就是绩效考核达到一定的水平。“这样就避免员工因为逃避而转岗,保证真正优秀的人才流动起来,这样才是‘活水’。”卢洋说。

4、HR坐镇:2/3出自业务部门

正如接受采访的阿里员工所强调的,阿里巴巴的文化管理之所以成行,是一系列的体制和制度共同作用完成的,而在这个体系中,HR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可以说,阿里巴巴的HR是其文化管理的操盘手。

不同于很多公司中HR的定位,后者基本上是帮助业务部门完成简历筛选,其角色更多是偏功能性、辅助性,而在阿里,HR属于一个战略性的部门,其角色定位简单地概括为四点,就是HR跟业务在一起,能够成为业务的伙伴,伴成长,能够推文化,能够促沟通。

要达到这样的预期,HR就必须能够熟悉和了解部门业务和员工的需求,因此阿里的HR团队构成也很多元化,500多人中的2/3来自于技术、产品、运营等各个业务部门,而只有少数是来自专业的HR出身。

这样的HR能把阿里的“家事”料理得细致周密,小到日常文娱,大到晋升庆祝,HR都能体贴入微地考虑到员工的需求,阿里每年的“家书”计划会给所有员工的家属寄出一份个性化定制的期刊,其上详细介绍了该员工一年的工作情况;而在阿里设定的“一年香,三年醇,五年陈”的员工成长轨迹中,部门也会在关键成长时期第一时间为员工送上鼓励,比如到第五年的时候,HR会提前发邮件提醒部门主管,后者会像庆祝生日一样为员工做准备。

在“人性化管理”之外,阿里的HR也不乏铁腕的角色。可以说,除了大部分公司HR的常规动作,阿里的HR责任更重,首先要在面试中对员工的价值取向进行严格审核,避免发生“用人部门急于开展工作而忽略价值观考察”的情况;而在日常业务开展过程中,阿里的HR也有一个特殊的设计,会给各个业务部门配置专人,进行现场督导巡视:跟员工谈心交流,看是不是存在文化上的问题,使组织符合阿里的方向发展。正如前述员工所比喻的,阿里的HR就像一个毛细血管一样,深入到每一个业务。“即便部门业务发展良好,但是可能违背了阿里的价值观,那么HR也会跳出来提出质疑。”

人力资源总结

人力资源总结

人力资源总结

人力资源总结

人力资源总结

人力资源年度总结

人力资源实习总结

人力资源试用期总结

人力资源个人总结

人力资源个人总结

人力资源总结
《人力资源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