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读 《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发布时间:2020-03-02 03:45:4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知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

——读《给教师的建议》

刚刚升入五年级,发现孩子们长大了、懂事了。以前你争我抢、告状、调皮的现象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团结、互助、合作。孩子由活泼、好动、乐于表达演变成稳重、内敛、不善言辞。每件事情都有他的两面性,物极必反。课堂上,你争我夺积极发言,如今,变得沉默寡言了。十

二、三岁的孩子应该这样吗?

最近,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本书,书中每一条建议都充满教育智慧,事例生动、分析精辟,启人深思。“你们是否观察到(或者从别的教师那里听说过),儿童有时候对教师的话抱着一种爱听不听的、无动于衷的态度?譬如,您给儿童讲述一件很有趣的事,可是他目光黯淡,木然地坐着,您的话并没有触动他的心。您完全有根据为此而感到不安:这种对于词的冷淡和不易接受性,是学习上的一大缺点,如果这个缺点扎根很深,一个人就会对学习越来越疏远。”读到这,令我大为震惊,长此下去,不得了!找到其根源所在迫在眉睫。

“儿童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原因之一,就是知识在他们那里常常变成了不能活动的‘货物’,积累知识好像就是为了‘储备’,而不能‘进入周转’,知识没有加以运用(首先是用来获取新的知识)。”孩子们所学的知识,一半是理解掌握,一半是死记硬背。那些不经常运用的知识很容易忘记。在教学和教育工作实践中,在许多教师看来,“知识”这个概念就意味着会回答提出的问题。这种观点就促使教师

对学生的脑力劳动和能力做出片面的评价:谁能把知识储藏在记忆里,一旦教师要求,立刻就能把它“倒出来”,那么他就被认为是有能力、有知识的学生。这在实践中会造成什么结果呢?其结果就是:知识好像脱离了学生的精神生活,脱离了他的智力兴趣。掌握知识对学生来说变成了一件讨厌的、令人苦恼的事,最好能够尽快地摆脱它。

如何改变现状?“必须首先改变对‘知识’这一概念的实质的看法。知识——这就意味着能够运用。只有当知识成为精神生活的因素,占据人的思想,激发人的兴趣时,才能称之为知识。知识的积极性、生命力,——这是它们得以不断发展、深化的决定性条件。而只是不断发展、深化的知识,才是活的知识。只有在知识不断发展的条件下,才能实现这样的规律性:学生掌握的知识越多,他的学习就越容易。”

遗憾的是,在实践中常常是适得其反:每向前一年,学生就感到学习越来越困难。

请大家努力做到,使学生的知识不要成为最终目的,而要成为手段;不要让知识变成不动的、死的“行装”,而要使它们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在集体的精神生活中、在学生的相互关系中、在精神财富交流的生动的、不断的过程中活起来,没有这种交流,就不可能设想有完满的智力的、道德的、情绪的、审美的发展。

怎样才能实际地做到这一点呢?

在低年级,从教学的最初步起,知识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词,更确切地说,就是词里面所反映的现实的周围世界;词在儿童面前展现出新的、在他入学以前完全陌生的那许多个方面。儿童在知识的梯子

上攀登时,使他迈出最初的、在我看来也是最宽阔的步伐的,就是通过词来认识世界。让词在儿童的意识里活起来,欢蹦乱跳,使词成为儿童借助它去掌握知识的工具,这是多么重要啊。如果你想使知识不致变成不动的、死的行装,那就请你把词变成进行创造的最主要的工具之一。如果词不是作为一种创造的手段而活跃在儿童的心灵里,如果儿童只是记诵别人的思想,而不创造自己的思想并用词把它们表达出来,那么他就会对词采取冷淡、漠不关心和不易接受的态度。

在经验丰富的教师的实际工作中,教学和教育的这一方向性体现为: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也就是说,进行生动的创造,借助词去认识周围世界的事物和现象,并且与此联系地认识词本身的极其细腻的感情色彩。

数学方面,通过精心的备课,向学生渗透知识源于生活,运用知识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学会举一反三,做生活的强者。

一、导入环节情境的建设。上课伊始,把学生引入一定的生活情境中,发现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激发学生想解决的热情。在今后的生活中遇到如此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二、学习过程中的新旧联系。学习运用其他的基础知识,来学习较复杂的难点。比如:在学习体积单位换算“1立方分米=()立方厘米”时,借助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盒子内能放多少个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动手摆一摆,一横行摆几个?一竖行摆几个?

摆几层?共摆多少个?从而知道,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以此类推,

3、75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又运用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的换算方法,高级单位向低一级单位换算换算,需要乘他们间的进率。这又渗透“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知识。乘上1000等于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

三、学习方法的收获。下课之前,都要进行知识的梳理总结,问孩子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应该引导由简单的知识收获向学习方法,怎么学到的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延伸。例如:在学习《长方体的认识》一课,谈收获时,学生说“我知道了正方体的特征。”“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我发现了长方体顶点、面、棱的特点。”于是,我追问“你是怎么发现的?”“借助实物来观察。”“通过动手操作,比一比、数一数、量一量、剪一剪等方法。”掌握学习的方法,以此来解决类似的问题,拓展知识面。这就是知识的再发展。

知识既是目的,又是手段。使思想在活动、在丰富,使儿童养成思考能力,于是他们体验到一种无法比拟的思考的乐趣和认识的享受,引导他们变成思想家。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有感

读给教师的101条建议有感

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有感

读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有感

读给教师的建议第九条有感苏建平

读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

读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

读 《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读 《给教师的建议》有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