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万钢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20-03-03 21:29:1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万钢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日期:2011年01月13日

同志们: 这次全国科技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总结回顾2009年工作,研究部署2010年工作。昨天,胡锦涛总书记亲自出席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并为获奖者颁奖,温家宝总理在讲话中明确提出“科技创新不仅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强大武器,也是经济持久繁荣的不竭动力”,这既是对科技支撑措施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充分肯定,也是对科技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和要求。刘延东国务委员对这次全国科技工作会议非常重视,专程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过去一年的科技工作,并对今年的工作提出了要求。我们要深刻领会中央领导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 下面,我代表科技部做工作报告。 

一、2009年科技工作回顾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各地方、各部门和全国科技界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扎实工作,共克时艰,为保增长、保稳定,扭转经济增速下滑趋势、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做出了切实贡献,科技事业取得新进展。 (一)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科技支撑发挥了重要作用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科技部多次召开党组会和部务会,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整改措施的落实,组织科技界,会同经济界、产业界,认真分析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深入研究科技支撑措施,及时向国务院提出建议,使科技支撑措施成为中央一揽子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务院关于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后,各地方、各部门和科技界认真学习,统一思想,积极将《意见》的精神和要求,贯彻落实到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各项工作部署中,使科技创新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按照国务院领导的要求,科技部牵头召开了科字口部门(单位)联席会议,研究提出了科技界落实《意见》的共同行动方案。教育部制定了发挥高校科技支撑作用的意见。中国科学院提出了面向企业开放研发资源、组织服务团队等一系列措施。中国工程院拓展了“院士行”等活动。自然基金会与企业和地方政府共同设立了支持技术创新的联合基金。中国科协在企业深入开展了“讲理想、比贡献”活动。

国务院各部门按照《意见》的分工,积极行动部署。科技部会同发改委、财政部加快了重大专项实施的调整工作,组织对重点任务的专题调研,并积极协调、加强督导。工业和信息化部、卫生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农业部、国家能源局等重大专项牵头单位,以及《意见》确定的45项任务的牵头单位,积极落实配套支撑条件,加快推动各项任务的启动实施。

各地方也高度重视,把落实《意见》精神和各项措施,作为本省市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举措和重点任务,结合本地的科技、资源和产业优势,运用财税、金融等政策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一些省市专门制定了本地“关于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

目前,《意见》的各项支撑措施顺利推进,成效明显。 1.加快了重大专项实施步伐,取得阶段性成效。

实施重大专项是培育和发展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大举措,也是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和提高我国竞争力的重要措施之一。按照《意见》要求,对重大专项实施计划进行了调整,加快了已有较好基础、对扩内需能够产生直接作用、近两三年内能够形成进入市场任务的实施进度。2009年民口9个专项共启动2597个项目/课题,安排中央财政经费518亿元,已拨付139.43亿元。专项实施已初显成效,取得了一批阶段性成果。完成TD-SCDMA增强型试验芯片和设备研发并启动业务应用示范;成功开发3000米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数控重型桥式龙门五轴联动车铣复合机床已进入用户现场装配;90/65纳米12英寸刻蚀机a样机已交用户进行考核验证;新型流感药物“磷酸奥斯他韦”被作为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国家储备药物。 2009年11月,刘延东国务委员主持召开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民口)组织实施推进会,对重大专项的组织实施起到了重要的督促、指导和推动作用。通过各方面努力,重大专项组织实施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行政和技术两条线的管理体系初步形成,建立了第一行政责任人和专职技术责任人制度。产业联盟和技术标准组织参与机制正在积极推进,企业在实施重大专项中的牵头作用更加突出。凝聚了一批活跃在国内相关领域科研和生产一线、有海外工作学习经历的优秀人才和团队,为专项实施注入了新的活力。

2.加快推广应用了一批先进技术和产品,在“保增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各地方、各部门积极落实《意见》任务,加大先进技术和产品的推广应用力度。863计划、支撑计划和政策引导类计划等国家科技计划也及时做出调整,对已有工作基础、对重点产业振兴和扩大内需具有重要带动作用的一批科技项目加大了支持力度。一批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取得进展。加快了高速列车关键技术及装备的开发,350km/h动车组的国产化率达到80%以上,京津、武广高速客运专线开通运行。新一代可循环钢铁流程工艺技术取得突破,依托曹妃甸工程建立了洁净钢生产平台,实现了转炉功能的优化组合,每条生产线平均每年节约50万吨标煤。TD手机产业化取得重大进展,全国已有550多万个用户。 现代农机装备、粮食丰产工程、食品加工、动植物育种等技术研发、集成和示范推广,有力地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口推广了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水稻、小麦、玉米三大作物丰产技术和生产模式,推广面积达1.6亿亩,创造了双季稻平均亩产1355.2公斤、黄淮区小麦玉米两熟平均亩产1770.5公斤的高产纪录。 3.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为“调结构”做贡献。

2009年9月,温家宝总理召开三次战略性新兴产业座谈会,听取了经济、科技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并就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了重要指示。科技部积极落实温总理指示精神,按照标本兼治、近期和长远相结合的原则,在积极实施扩内需、保增长的科技支撑措施同时,着眼于结构调整和长远发展,加大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力度。 一是突破了一批核心技术。在新能源领域,解决了风电机组整机自主设计和关键零部件瓶颈技术问题;攻克了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等技术。在电动汽车方面,攻克了大容量铿离子动力电池关键技术,取得了“新一代整车控制器”、“两档变速器”等一批成果。在生物医药领域,组织工程皮肤已获得我国第一个产品证书,开始进入产业化阶段;成功研制了新型疫苗及抗体药物和蛋白质药物。在节能环保领域,成功研发燃煤电厂双相整流烟气脱硫成套技术与装备。在生物育种领域,转基因水稻已完成相关安全性审批,标志着我国生物育种取得重大进展。

二是启动实施了“十城千辆”、“金太阳”、“十城万盏”等一批科技应用示范工程。通过对用户实行财政补贴政策,推动了电动汽车、光伏太阳能、半导体照明等产业化进程。电动汽车已在13个城市的公共服务用车领域进行推广应用示范,20个不同类型的纯电动轿车取得产品公告,财政补贴约10亿元。国务院已决定进一步扩大示范应用范围,将示范城市扩大到20个,并选择5个城市开展对个人购买电动汽车进行财政补贴的试点。21个城市开展了半导体照明试点,100多个太阳能工程项目获得国家财政补贴约20亿元。

4.着力满足改善民生的科技需求,为“惠民生”做出切实贡献。

改善民生既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扩大内需、促进内生增长的内在要求。在人口健康、节能减排、公共安全、城镇宜居环境建设等民生领域,重点部署了一批重大技术及产品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如在世界上率先研制出甲流疫苗,对有效防控甲流发挥了重要作用。截止到2009年底,全国接种人数已超过4400万。启动了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约11.6万科技特派员深入农村,围绕73个科技特派员创业链,开展创新创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积极贡献。成功举办了2009中国国际节能减排和新能源科技博览会,促进了节能减排技术推广应用,增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振兴经济的信心,胡锦涛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参观了展览,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5.积极推进技术创新工程的实施,加大了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 加快推进技术创新工程是国务院《意见》中的一项重要措施。科技部联合相关部门出台《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总体实施方案》,江苏、浙江、安徽等地方启动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加快了技术创新工程的实施步伐,有效地促进了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

一是积极推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探索以企业为主体的新型技术创新和研发组织模式。通过试点,引导联盟规范发展,围绕振兴重点产业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部署推进联盟构建。目前,国家已认定了数控机床高速精密化、半导体照明等20个联盟,各地方构建的区域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已超过100个。 二是建设面向企业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支撑服务。一批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的建设和认定工作正在加紧推进。

三是加大创新型企业建设力度,引导企业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已达469家,各地方创新型试点企业达到3000多家,这些企业正在成为技术创新的生力军。

四是实施了“科技人员服务企业行动”,帮助企业破解技术难题。各地方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对企业的技术创新服务。广东实施了“百校千人万企省部企业科技特派员创新工程”,甘肃启动实施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百团千人”行动。国家科技计划已安排经费6.4亿元,天津、上海、江苏等14个省市也安排财政专项经费7.67亿元,用于支持科技人员结合企业实际需求提出的研发项目。据统计,全国将有10万以上的科技人员深入企业服务。

按照《意见》“今明两年财政科技投入1000亿元,用于各项科技支撑措施的实施”的要求,科技部会同财政部等相关部门,在去年科技总预算没有增长的情况下,既保证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又积极调整投入结构,一是重大专项调整出500多亿元,用于支持加快实施的任务;二是调整国家科技计划的预算安排,将2009年和2010年两年预算的80%(约260亿元),用于落实《意见》的相关任务,2009年已落实140亿元左右;三是积极引导各地方加大对《意见》各项任务的财政科技投入。通过上述调整,保证了《意见》各项任务落实的经费投入。 (二)科技工作全面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取得新进展 2009年,科技工作坚持自主创新,全面推进《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科技规划纲要》)的落实,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取得新突破。2009年,我国内地发表国际科技论文预计突破10万篇,占世界份额接近10%;发明专利申请量有望达到30万件,其中国内发明专利申请22万件,较上年增长13%;专利的大幅增加活跃了技术市场,全国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金额预计达到2800亿元,较上年增长5%。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重大成果,量子通讯技术取得突破,在合肥建成世界上首个基于量子加密技术的电话网;在世界上第一次获得由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PS细胞)制备的活体小鼠,((Nature》杂志评论称,“中国科学家为克隆成年哺乳动物,开辟了一条全新道路”。前沿技术研究方面攻克了一批核心关键技术,我国首台千万亿次高效能计算机“天河一号”研制成功,巩固了我国在高性能计算方面的国际地位;流化床甲醇制丙烯(FMTP)工业技术开发成功,实现了煤制烯烃技术的突破;我国自主研制的载人潜水器成功下潜到1109米海底,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实现1000米级载人深潜的国家。

科技基础设施和条件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2009年,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建63个,总数达到320个,其中依托企业的94个;6个国家实验室试点建设工作加紧推进;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建36个,总数达到232家;有26个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已验收或正在建设;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台站达到105个。开通了“中国科技资源共享网”,867万份自然科技资源、140TB的科学数据、21.5万种科技图书、1.7万种西文科技期刊以及1.2万台套大型科学仪器的信息实现共享;建成了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生物种质资源库等一批重要实物平台,科技资源整合共享的网络体系初步形成。

科技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2009年,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预计达到5100万人,其中大学本科以上的达到2200万人。全国R&D人力投入预计达到225万人年,其中研究人员总量达到121万人年。通过“千人计划”,积极推进高端人才引进工作,依托重点创新项目、重点实验室和高新区等平台,已成功引进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176名。

科技投入稳步增加。据初步统计,2009年我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预计达到5700亿元,比2008年增长23%。财政科技投入继续稳步增长,2009年中央财政科技拨款达到1461亿元,较上年增长25.6%。中央财政科技投入极大地带动了地方财政、企业、社会的科技投入,财政科技拨款中,中央和地方的投入比例接近1:1,科技投入的结构正在发生可喜变化。 2.自主创新环境明显改善

加大《科学技术进步法》的贯彻落实力度。研究起草了《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等,细化和落实《科技进步法》有关配套政策措施。各地方开展了科技进步条例和配套法规制定或修订工作。如厦门市、沈阳市修订通过了科技进步条例,重庆市发布了《重庆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等,在科技投入、高新技术企业和科研机构税费减免等方面都有了新的突破。

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初步形成。《科技规划纲要》配套政策制定任务基本完成。截止到目前,国家已制定出台了78项细则,各省市共出台了570多个政策文件,涵盖投入、税收、金融、政府采购、知识产权、人才、科普等各个方面,科技政策逐步向创新政策转变,政策着力点从研发链向创新链拓展。一批政策已经发挥明显成效,如全国已有近一半的省市执行了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极大地激励了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科技金融迈出实质性步伐。积极推动科技金融改革创新试点,重点解决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联合银监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支持的指导意见》。积极推动设立种子、天使、创新、创投等基金,引导通过贷款担保、信用质押、风险补偿基金等多种方式,对不同发展阶段的中小企业提供不同方式的支持。目前,金融资本在科技领域的放大效应逐步显现,创业风险投资管理资本总量超过1400亿元。特别是创业板的推出,拓展了中小企业上市融资的渠道。此外,面向高新技术企业的科技保险试点工作顺利开展,北京、天津等12个试点城市(区)已经推出了14个险种,全国实现科技保险风险保额1077亿元,同比增长57%,约有1600家高新技术企业参与了科技保险。 高新区等科技园区建设步伐加快。省级高新区升级工作进展顺利,湘潭和泰州两个省级高新区已被批复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使国家高新区总数达到56个。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武汉东湖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工作正式启动。绵阳科技城、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取得新进展。2008年国家高新区共实现工业增加值1.25万亿元,2009年预计增长巧%以上,占全国比重将超过10%。在汽车、船舶、装备制造等产业和新材料、新能源、现代服务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认定了86家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新批准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35家,总数达到108家,成为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2009年38个国家农业科技园通过了综合验收和认定,园区核心区面积达68万亩,入驻企业3960个,实现总产值1427.8亿元,培训人员超过100万人次,成为发展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

国际科技合作进入新阶段。科技外交在国家总体外交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政府间科技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与美国签署了《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合作议定书》,实现了两个突破:一是中美两国政府首次共同制定联合研究计划和任务,二是中美两国首次共同出资支持双方产学研合作。启动实施“中欧科技伙伴计划”,标志着中欧科技合作新机制的形成。推出“中非科技伙伴计划”,拓展了对发展中国家的科技合作。

内地与港澳台的科技合作与交流积极推进。2009年香港4所高校的4个实验室,成为国家重点实验室香港伙伴实验室,伙伴实验室达9个;内地与澳门在中医药、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等领域的科技合作日趋活跃;福建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合作基地、厦门对台科技合作与交流基地,推动了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 科技奖励改革工作迈出了新步伐。全面落实新修订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实施细则》,进一步改革推荐评审机制,完善改进评价指标体系。对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成果,对在基层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加大了奖励力度。在营造创新环境和造就创新人才方面,科技奖励的导向性得到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获奖的项目占今年进步奖的36%,4名来自基层的普通工人、农民获奖,累计获得国家科技奖励的已达14名。

科学技术普及和创新方法工作成效显著。科技部联合中宣部、中国科协等19个部门,以“携手建设创新型国家”为主题,成功举办2009年科技活动周。全国共举办各类科技活动3万余项,向基层赠送各类科技资料近3000万份,举办各类科技报告会、讲座、研讨会17000余场(次),开放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科普场馆、基地近2000所,参与公众突破1亿人次。科技列车行、青少年科普创作室等,已经成为具有社会影响力的科普品牌。先后批复12个省市开展创新方法工作试点,开展了技术创新方法培训和推广工作,累计培训4万余人。科研仪器设备自主创新取得较大进展。 3.科技工作统筹协调明显加强。

科字口部门会商机制在国家科技宏观管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09年,科字口部门召开6次会商会议,就《科技规划纲要》执行情况评估、重大专项组织实施、“十二五”规划制定、科技人才队伍培养、科技评价体系与科研诚信体系建设等重大问题进行沟通和协商,加强了工作的衔接。

部省会商机制促进了科技资源的集成和优化配置。科技部与部分省(区、市)建立了部省会商机制,通过部省领导共商共议,准确把握地方发展需求与国家重大科技部署的结合点,统筹配置中央和地方资源,实现上下联动,推动了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部际合作取得积极成效。与国家知识产权局就科技工作落实知识产权战略进行会商,共同推动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与发改委等14个部门联合实施应对气候变化科技行动,与铁道部联合组织实施京沪高速铁路科技专项行动,与公安部、交通运输部联合实施道路交通安全科技专项行动,与卫生部等部门联合实施全民健康科技行动等,这些专项行动进展顺利。部际合作促进了资源整合,催生了一批面向行业的重大创新成果。 4.地方和部门科技工作成效显著。 地方科技工作各具特色。一是打造本地区的特色优势产业。江苏以科技创新“八大工程”为重点,加快发展新能源等新兴产业;辽宁举全省之力,建设装备制造业等区域特色产业基地;江西实施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力争做大做强10个产业;山西整合科技资源,支撑煤炭产业转型升级;大连启动生态科技城建设,全力打造高端产业基地。二是加大科技服务能力建设。据统计,目前60%的省市设立了科技平台建设专项资金。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重庆“检测超市”,海南“农业科技110”等已成为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科技平台服务品牌。三是探索科技金融结合新模式。天津设立了创业风险投资种子资金;北京多家金融服务机构联动,以知识产权质押形式,累计向29家企业发放3.1亿元贷款;湖北率先建立了科技计划企业保荐制度。四是县市科技工作扎实推进。840个县(市)获得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62个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县(市)。很多省市重视并加强基层科技机构和队伍建设。上海市杨浦区、湖北省武汉市、江苏无锡市等在机构调整中进一步强化了基层科技管理机构的职能和作用。

部门科技工作进展显著。公益行业专项的稳定支持,推动了水利、卫生、农业、气象、环保、质检等11个行业的科技工作,2009年安排487个项目,拨款近10亿元,已累计安排经费50亿元。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国家产业技术政策》,积极推进技术改造,推广应用先进技术。国土资源部在矿产资源综合勘查方面,取得一批重大技术突破,新增了一批资源靶区。国家广电总局加快下一代电视广播系统的应用示范,已为200万个家庭提供了数字媒体信息服务。 同志们: 回顾2009年科技工作,我们深感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英明决策的结果;是各地方、各部门大力支持、密切配合的结果;是全国科技界扎实工作、奋力拼搏的结果。我代表科技部,向各有关部门和地方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为科技事业付出心血和努力的各级科技管理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奋斗在科技工作第一线的广大科技工作者表示崇高的敬意! 回顾2009年科技工作,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下,科技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进一步确立。在各级党委和政府大力推进下,部省会商推向深入,部际合作不断加强,科技工作的重要地位进一步提升。科技与经济结合更加紧密,科技成果快速推广应用,科技能量极大释放;资源整合、开放共享步伐加快,产业基地和科技金融快速发展,为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注入活力;高校、研究院所科技人员深入一线,青年科技人员得到成长,企业科技人员担当重任,大学毕业生创新创业,科技人员成为经济建设生力军。科技融入了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支撑引领作用得到充分体现,科技事业跨入发展的新时期。 我们的体会是: ——融入主战场,意味着科技进步要更加受到经济界的关注,科技必须更加贴近经济、贴近市场,不断拓展工作的新领域、新空间,支撑经济发展。 ——融入主战场,意味着科技要更多的理解经济运行规律,特别是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要掌握发展规律,超前部署,把握发展环节,创新商业模式,造就人才团队,引领经济发展。

——融入主战场,意味着人民大众对科技的高度期望,必须更加贴近民生,关注民生需求,加强生态环境、人口健康、公共安全等领域科技创新,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发展。

——融入主战场,意味着自主创新能力快速提高,必须进一步创新机制,把发挥人的创造性摆在突出位置,推动资源整合和开放共享,加强统筹协调,形成推进科技发展的合力。

——融入主战场,意味着需要更多面向未来的战略技术储备,必须进行前瞻性部署,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提高知识和技术的供给能力。 

二、关于当前形势与2010年科技工作总体思路

做好2010年的各项工作,必须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认真分析国际形势变化的新趋势新特点,深入研究国内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准确把握科技发展的机遇与挑战,确定科技工作的思路和重点。 (一)关于当前科技工作面临的形势

总体上看,2010年经济科技发展的环境将好于去年,但仍然面临严峻挑战。 1.世界范围的结构调整为我国科技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当前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政治格局发生新变化,世界多极化前景更加明朗。金融危机导致主要经济体需求与供给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全球资源与市场的争夺不断加剧,世界经济增长模式面临深度调整。围绕气候变化等焦点问题的博弈更加激烈。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变化会议,既反映出全人类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愿望,又凸显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的综合较量。一方面过去发达国家那种以过度消耗资源和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方式已不可持续,另一方面又要保证发展国家的发展空间,削除贫困,实现联合国新千年发展目标。气候变化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转变发展方式势在必行。 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危机往往伴随着新的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全球正在进入空前的创新密集时代,抢占战略制高点的竞争更加激烈。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在应对金融危机的同时,都着眼未来和长远发展,把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作为突破口,积极实施新的科技和人才战略,力争重塑国家竞争优势。谁把握了发展趋势,谁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更加有利的地位。

世界范围的结构调整为我国加快发展提供了难得契机,但我们必须认识到,机遇稍纵即逝。必须紧紧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新科技革命中有所作为,在国际竞争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2.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为我国科技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实施的一揽子计划和政策措施已取得初步成效,我国经济回升向好的态势已经明朗。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结构性、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进一步凸显:投资率偏高和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使得高度依赖扩大投资和出口的增长格局难以持续;国内能源资源环境瓶颈制约以及生产要素成本上升,意味着传统的外延式扩张模式难以为继;经济发展技术含量不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的后劲和动力不足;人口健康、食品安全、生产安全、环境保护等问题日益突出,与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的要求不相适应。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表面上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道路已刻不容缓。我国经济社会已进入必须以创新促转型、以转型促发展的新阶段。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科技工作,并把科学技术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更加注重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进一步增强经济增长的活力和动力。温家宝总理在《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讲话中指出,科学技术决定民族兴衰和国家命运,要依靠科学技术实现中国可持续发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始终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这赋予了我国科技工作新的历史使命,也将为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提供巨大动力。我们必须紧紧抓住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和关键环节,加快做出前瞻性、战略性和全局性部署,坚定不移地推进自主创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 3.当前我国科技工作面临着诸多新挑战。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国科技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科技事业取得长足发展。特别是《科技规划纲要》实施以来,自主创新战略深入人心,国家科技实力进一步增强。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能够把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和发挥市场机制有效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结合起来,为科技事业的繁荣发展提供重要的政治保障。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科技工作仍面临诸多的挑战和困难:重大专项全面启动实施,开局良好,同时专项组织的责任体系和顶层设计亟待加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专项实施的举国体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科技规划纲要》中做出全面部署,一批核心技术得到攻克,同时对其发展规律的认识还有待深化,主攻方向需进一步凝练,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还存在壁垒和障碍。企业的创新意识显著增强,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得到强化,同时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总体上还比较薄弱,产学研结合机制需进一步完善。民生科技工作稳步推进,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等取得新进展,同时与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的要求还有差距,支持力度需进一步加大。科技自身实力不断增强,在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掌握了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同时缺乏世界级的科技领军人才,科技基础条件和持续创新能力需进一步加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逐步推进,地方科技投入不断加大,同时基层科技工作存在削弱趋势。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科技发展的环境进一步改善,同时自主创新政策措施需进一步落实,宏观管理和统筹协调能力需进一步加强。

总之,当前我国科技发展仍处在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要增强必胜信念,找准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点,明确主攻方向,努力做好科技发展和改革的各项工作,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关于2010年科技工作的总体思路

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要继续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坚持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结构调整、转变方式,更加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改善民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科技部党组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研究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科技工作的思路和重点。

2010年科技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科技规划纲要的战略任务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科技支撑措施,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中心,以支撑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着力突破核心关键技术,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发展民生科技,着力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更好地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推动我国走上创新驱动的发展轨道。

做好2010年科技工作,必须着力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把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科技全面发展结合起来,实现科学发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企稳向好势头是当前科技工作的首要任务,事关国家发展全局,要进一步落实《意见》的各项任务和支撑措施。同时,着眼长远,全面推进《科技规划纲要》实施,推动我国科技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是把促进结构调整和增强科技自身能力结合起来,增强发展的后劲。支撑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是今年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快关键技术和系统集成的研发以及成果的推广应用,提高经济发展的科技含量。同时,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特别是加强技术科学领域的基础研究,强化科技自身能力建设,增强长远发展的积累和后劲。

三是把推动自主创新和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结合起来,培育新的增长点。要提高研发能力,努力在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方面和系统配套环节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同时,把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按照产业发展规律,打通关键环节的壁垒和障碍,抢占发展的制高点。 四是把科技支撑经济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结合起来,提高发展的协调性。科技工作既要把解决经济发展中的重大瓶颈问题作为优先任务,又要运用科学技术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是把技术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结合起来,增强发展的动力。破解科技发展难题,体制机制是关键。必须创新体制机制,抓住科技发展中的突出矛盾,进一步消除制约技术创新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以改革促发展。 

三、关于2010年科技工作重点

根据以上思路,为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的各项任务,2010年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扎实推进重大专项实施,推动重点领域跨越发展

按照国务院的总体部署和刘延东国务委员在重大专项(民口)组织实施推进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创新和完善市场条件下的举国体制,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作用,全力推进重大专项的实施。

一是进一步突出重点。继续把扩内需、保增长的任务作为实施的重点,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扎实推进。同时,重大专项涵盖了新能源、信息、生物医药、生物育种、节能环保、新材料和先进制造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众多领域,一方面说明了党中央、国务院超前部署的战略眼光,另一方面又要求我们加强各关键技术之间的系统集成和产品创新,力争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能源环保、先进制造等四大板块,尽快掌握核心技术,加强应用示范和市场推广,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二是进一步完善组织管理体系。进一步抓好统筹协调工作,加强专项之间的协调衔接,提高决策和办事效率。充分发挥第一行政责任人和专职技术责任人的作用,保证每个层次都有专人负责。探索地方进一步参与专项实施的机制与模式,做好专项实施与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对接工作。加强专项实施的全过程监督评估,逐步实现监督评估工作的制度化。

三是进一步创新实施机制。鼓励企业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承担专项的产品开发和产业化任务,促进产学研用的结合。通过专项实施,培育一批创新意识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形成一批面向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撑服务平台。 四是做好“十二五”实施计划的编制工作。《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民口)“十二五”发展规划》,将于今年上半年完成制定工作。各专项要结合各自的特点和当前的形势要求,充分听取相关部门和地方的意见,研究制定各专项的“十二五”实施计划,并提出相应的配套政策建议。

(二)强化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工作,积极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把高新技术发展及其产业化工作的重点,放在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选择有基础、有条件、有优势的方向,加大培育力度,尽快形成产业规模。

一是确定主攻方向。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在掌握核心技术的基础上,更加重视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的系统配套。在推进风能、太阳能技术进步的同时,更加关注并网输配、智能控制等后续环节;在发展煤基/生物质天然气的同时,关注生物脱硫、生物制藻、合成气沼气提纯,以及成套系统;在核能发展的同时,加强安全技术标准和人力资源建设。在强化电动汽车关键部件开发的同时,更加注重系统集成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小型乘用车和大中型客车应用示范及市场推广。在突破以“三网融合”为基础的智能感知网、物联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关键技术的同时,推进成套装备开发和标准体系研发应用。数控机床、深海装备、大型飞机、高速列车等要形成完整的功能部件研发和配套能力。

二是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充分利用已有的财政、税收、金融、政府采购等政策,强化支持。根据产业发展规律和需求,研究制定新的政策措施,打通制约市场培育和产业发展的壁垒和障碍。要关注和研究商业模式创新,制订与之适应配套的政策措施,这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取得市场成效至关重要。 三是充分发挥国家高新区的重要载体作用。以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形成区域经济增长极为主要任务,强化高新区的集聚、辐射和带动作用,推动国家高新区“二次创业”。国家高新区要主动转型,聚焦1一2个产业,促进产业聚集、构建公共平台、推进科技金融、汇聚创新人才,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载体,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三)全面推进技术创新工程,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加大对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实施的支持力度。突出抓好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和创新型企业三大载体建设,着力在创新主体、创新要素、创新机制和创新服务上下功夫,切实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是发挥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继续探索联盟建设与发展的体制机制,促进产学研用和大中小企业的紧密结合。支持联盟加强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提高产业共性技术供给能力,支撑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 二是增强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的服务能力。加强与部门和地方的联动,重点在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确定一批技术创新服务平台进行试点示范。支持平台的服务能力建设,突出平台的资源整合与开放服务功能。 三是扩大创新型企业的示范带动效应。依托创新型企业,新建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和国际科技合作示范基地,支持创新型企业的研发能力建设。创新型企业要在行业、区域发展中发挥技术创新的先锋作用和先进技术的辐射作用。 四是鼓励有条件的省市开展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工作。继续推进江苏、浙江、安徽技术创新工程试点,推动山东、四川、黑龙江等省市完善试点方案,鼓励试点省市结合优势特色,创造性地实施技术创新工程。 (四)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把建设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积极引导科技要素和现代生产经营要素在农村一线集聚,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服务能力。

一是继续加强农业科技攻关,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大新品种选育,培育现代种业。加强粮食丰产、农机装备等重点领域技术的研发力度,提高农业现代化生产水平和生产效率。加快食品加工、生物质综合利用等重点涉农产业技术进步,培育和发展现代农业产业链,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二是加大农业科技成果的集成示范和推广应用力度。继续推进星火计划、农业成果转化资金、科技富民强县专项的实施,充分发挥特色产业基地、农业科技园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强农村清洁能源、农村宜居、农村饮水、农民健康等技术的集成开发和推广应用,形成一批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模式,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拉动农村消费需求。

三是推动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继续推进科技特派员、农业专家大院等专项工作,加强对农民科技合作组织、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等的引导,大力发展农村科技创业服务中介机构,加强农村科技人才培训,加快构建信息化、社会化农村科技服务体系,促进农村科技创业,提高农村生产组织化水平。

今年的重点任务是作物新品种的培育和推广应用,培育壮大种业企业。要通过加强生物育种新技术研发和新品种推广应用,推进种业企业成长壮大。同时要关注产业模式创新,通过技术交易等多种方式,促进高校、研究院所的研究成果向龙头种业企业聚集。通过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推广应用新品种,支持种业企业开展新产品筛选和创新,形成核心竞争力。

(五)大力发展民生科技,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把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摆在科技工作的重要位置。加强民生领域的关键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既能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又能有效拉动消费,促进内生增长。

一是加强人口与健康领域科技工作。重点推进重大疾病防治、医疗器械国产化等工作,继续实施全民健康科技行动,重点面向农村、社区基层推广适用诊疗技术和产品,面向公众推广适宜健康的知识和技术。

二是推进公共安全领域科技工作。加快建立食品安全、生产安全、防灾减灾等公共安全技术支撑体系,加强重大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事故、灾害的检测监测,研究开发保障公共安全急需的仪器、设备及装备,建立公共安全保障和应急技术平台。

三是继续推动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科技工作。重点加强能源高效转化、建筑节能与节能新材料、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等技术研发。充分发挥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示范区)的实验载体和基地作用,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加快实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科技专项行动,加强气候变化机制研究,加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技术开发。

(六)强化创新基础条件建设,大力提高科技持续创新能力

一是继续稳定支持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强化支持新兴学科和弱势学科,推动学科交叉,完善学科布局。瞄准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在纳米、干细胞、蛋白质、量子调控等领域,加快实施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的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在关系国家未来发展和战略必争的重点领域,部署一批重大前沿技术研究项目。要特别关注技术科学领域的基础研究,加强对提高产品可靠性、耐久性、精度保证性起深层次作用的结构、疲劳、振动、噪声、摩擦、系统失效机制等规律性、理论性,基础研究。

二是加快科技创新基地建设。继续推进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台站等研究试验基地建设,加强科研仪器设备自我装备能力;进一步完善“中国科技资源共享网”,推进科技资源调查工作,加强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科学数据共享中心等综合实验服务基地建设,引导和支持大型科学仪器、科学数据、科技文献、自然科技资源等向社会开放服务。 (七)加强基层科技工作,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一是加快培育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加强科技资源空间布局,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根据资源享赋、产业结构、人力资源和创新环境等不同区域特点,结合城镇化建设,大力支持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培育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二是积极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区域内部及区域之间创新要素的流动,推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在合肥等城市开展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在不同区域选择若干城市进一步开展试点工作,探索建设创新型城市的不同模式。支持重庆等统筹城乡科技改革与创新试验区建设。继续开展科技支疆和科技援藏工作。

三是切实加强基层科技工作。加强基层科技工作是统筹城乡发展和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是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和提高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国家科技工作和地方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县(区)市科技管理机构是基层科技创新的重要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要切实巩固和加强基层科技工作,夯实基础。

保障县市科技管理机构、人员到位,不断改善其工作环境和条件;加强对县市科技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基层科技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基层科技管理和服务机构的重要桥梁作用,加强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推动城镇化建设和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八)加大人才培养和激励力度,建设科技人才队伍

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战略,把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积极创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机制和良好环境。

一是加强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进一步统筹项目、人才和基地建设,充分依托国家重大人才培养计划、重大科研计划和创新基地建设,加强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的培养和积聚,特别是要为中青年优秀人才的成长和发展提供舞台。 二是大力吸引海外优秀人才。继续通过“千人计划”,大力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支持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建设,落实好相关配套政策,用好人才。

三是加强科技管理干部队伍建设。根据新时期加强科技管理干部能力建设的实际需求,以提升实效为重点,继续开展科技管理干部培训工作,拓宽干部实践锻炼和交流渠道,提高科技管理干部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 (九)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营造自主创新的良好环境

政策落实、机制创新和环境营造是促进自主创新的重要保障。

一是抓好重点政策的落实。进一步推动包括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大学科技园税收政策、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等重点政策的落实。完善评估指标体系,加强对政策落实的监测评估,建立长效机制。

二是研究制定适应新形势的政策措施。加强与经济、财税、行业管理等部门的政策协调,研究制定进一步促进产学研结合、促进技术转移、完善科技评价和奖励等新的政策措施。各地方、各部门要结合自身的实际和特点,在新体制、新机制、新政策等方面先行先试,在重点政策上先行取得突破,形成示范试点效应。 三是继续深化科研院所改革。完善公益类院所分类改革相关配套政策,加强公益科研机构绩效考评,加快现代科研院所制度建设。加强转制科研院所创新能力建设,充分发挥其行业技术的骨干和引领作用。

四是深入推进科技金融结合。继续深化与金融部门和机构的合作,继续推动扩大信用质押、贷款担保、科技保险等试点工作。加强引导,使更多的金融资本投入科技创新,完善支持中小企业的多层次科技金融体系。 (十)扩大科技对外开放,提升国际科技合作水平

创新合作方式,深化合作机制,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使国际科技合作更紧密地融入国家整体外交战略,更紧密地服务于国家自主创新战略。

一是构建高水平的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和网络体系。依托国内一流科研机构或创新型企业,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联合研发中心,形成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国际合作平台。加强平台与项目的结合,充分发挥平台在对外科技合作中的作用。

二是进一步拓展对外科技合作渠道和方式。继续支持科研机构和企业“走出去”,与世界一流科研机构开展高水平实质性合作研发,鼓励在互利共赢、合理分享合作研发成果的基础上,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组织和支持一批与国家科技发展需求密切相关的国际合作项目。将“对俄科技合作专项”模式适时推广到其它国别。

三是完善国际科技合作机制。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与国家科技计划等的统筹协调,整合资源,优势互补,有效衔接。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国际科技合作实际需要和特点的组织管理体制,提升国际科技合作快速反应能力。加强和深化双边、多边国际科技合作,形成领域集中、重点突出、成果明确、互利共赢的国际科技合作新机制。

四是充分利用世博机遇,吸收世界各国先进技术。今年5月,举世瞩目的世博会将第一次在中国上海举行。在国务院世博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下,科技部、上海市等共同制定和实施了世博科技专项行动,通过长达5年的努力,世博会上将展示和应用新能源、电动汽车、节能建筑、环境保护、智能电网、新一代移动通讯、安全保障等一大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新技术、新产品,向全世界展示中国科技的创新成果。各参与单位要倍加努力,做好运行保障工作。

另外,世博会也是世界各国科技大比拼的舞台,要组织科技战线,特别是企业的参与,了解各国科技发展的理念和创新成果,做好交流、沟通、学习和引进消化吸收工作。

(十一)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提高科技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贯彻落实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科技管理的理念、方式,努力提高科技宏观管理水平和科技公共服务能力,推动科学发展。 一是加强科技工作的统筹协调。进一步完善科技工作的会商机制和沟通协调机制,促进科技政策与经济政策的统筹协调,中央和地方科技资源的统筹配置,科技创新与体制创新的统筹部署,形成目标统

一、分工协作的科技工作新格局。 二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宏观管理,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发展规划、政策引导、环境营造和公共服务等工作上。优化科技计划体系,创新管理方式。坚持依法行政,加强制度建设和监督管理,提高行政效率,推进科技管理的法制化进程。加强战略研究和技术预测工作,持续推进创新方法研究和应用,积极推广技术路线图等方法,提升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三是加强科技管理的基础性工作。进一步完善科技计划项目库、专家库建设,形成科技计划全流程信息化管理平台,促进信息的共享共用。完善科技统计指标体系,加强统计数据的分析和应用。

今年是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工作的实施年,要将R&D资源清查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严把数据质量,确保清查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加强科技评估机构、评估队伍及能力建设,完善评估指标体系,丰富评估方法,使科技评估工作制度化。各省市、各部门要在科技统计、科技评估经费和人员队伍建设方面切实给予保障。

进一步做好科学普及工作;加强科研诚信制度建设;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切实加强科技系统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加强科技经费监管,提高科技经费使用效益。 同志们: 2010年是完成“十一五”规划任务、为“十二五”开局奠定基础的一年。制订“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是今年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各地方、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结合本地方、本部门发展和改革的实际,部署启动和组织好本地区、本部门“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的研究制订工作。

“十二五”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是落实《科技规划纲要》、建设创新型国家进程中承上启下的重要时期,也是积极适应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深度调整的重要时期。目前,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和刘延东国务委员的指示,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的研究制订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中。 第一,关于国家“十二五”科技规划工作思路的考虑。 制订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的基本原则,重点考虑“五个坚持”:坚持以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统筹安排科技工作,促进科技与经济更紧密结合;坚持以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为核心,全面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大力提升科技自身的持续发展能力;坚持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依靠制度创新激发科技创新的热情和动力;坚持更加开放、更加广阔的国际视野,将国际科技合作融入国家外交,实施科技发展国际战略;坚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大自主创新政策支持,实现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 “十二五”科技发展的战略取向,将努力体现“四方面根本要求”:体现创新驱动发展的根本要求,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中的核心作用;体现绿色发展的根本要求,把突破能源、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放在突出位置,让科技引领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体现改善民生的根本要求,把惠及民生作为科技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使科技创新的成果惠及亿万人民群众;体现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根本要求,进一步扩大科技开放,更加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

第二,关于制订国家“十二五”科技规划的部署安排。

国家“十二五”科技规划制订工作按照《科技规划纲要》执行情况的检查评估、“十二五”科技发展思路专题研究、规划纲要起草等三个阶段安排。其中,《科技规划纲要》执行情况的检查评估从去年7月启动,将于今年3月完成总体评估报告;“十二五”科技发展思路专题研究去年8月启动,目前已经形成战略研究报告初稿,预计将于今年3月份完成;规划起草工作将于今年3月正式启动,起草过程中,将用半年左右的时间广泛征求各方意见,争取在年底前完成规划文本的起草工作。

第三,关于制订国家“十二五”科技规划的工作机制。

将借鉴《科技规划纲要》编制的成功经验。一是请高层次专家为科技发展思路研究咨询把关,提升规划研究的战略层次;二是面向国务院主要产业、经济、行业部门和各地方,征集事关国家未来发展的重大科技需求;三是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吸收各方面研究成果,努力把国家“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的研究编制过程变成统一思想、集思广益、凝练共识、大力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进程的重要过程。

总之,“十二五”科技规划应是积极适应世界科技发展环境新变化的五年规划;应是积极应对国内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五年规划;应是全面落实创新型国家建设要求的五年规划。这就要求我们在制订规划时,要打破以往的思维定式,针对“十二五”时期国内外发展环境变化的新特点,必须在发展上有新思路,在编制方法上有新突破。 同志们: 2010年是国际形势和经济发展最为复杂的一年。对科技工作来说,是充满挑战、充满机遇的一年。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开拓创新、真抓实干,推动我国科技工作再上新台阶。 谢谢大家!

科学技术部部长万钢同志在全国基础研究工作会议上讲话

科技部长徐冠华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万钢部长在全国科技特派员工作会议暨农村科技创业行动启动仪式上的讲话

在全国县(市)科技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

万钢

万钢

在山东省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市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集团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万钢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万钢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