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分析包法利夫人形象

发布时间:2020-03-03 09:14:1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分析包法利夫人形象--理想转嫁和现实超越

摘要:“爱玛”和“包法利夫人”是一个女人的两个称谓,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意义:个性、激情与贤妻良母。这两个角色都由她一人扮演。在她内心及外在表现上都发生了强烈的冲突。但也正是这种冲突表现出了她丰富而复杂的性格特征,即“二重组合型”性格。她有着女性的一切特质,她追寻着理想的爱情和生活,正属于女性主义中“女性理想”范畴。为此,她只能采用第三种理想实现方式:理想转嫁。不满现实生活的平淡和无爱情的婚姻,她试图超越现实去寻找理想的生活和爱情,对于一个有激情和活力的女性而言,有其内在合理性

一、“包法利夫人\"与“爱玛\"的角色之争

在这部著作中,福楼拜讲了一个女人的故事,她 有两个称呼:“包法利夫人”和“爱玛”。在西方,女子 出嫁后随夫改姓是几千年来的习俗,爱玛也不例外。 当她嫁给包法利医生后,人们就称她为“包法利夫 人”。但这两个称谓对这个女人来说代表着不同的 意义。“爱玛”和“包法利夫人”是两个不同的角色。 由同一个女人在同时扮演两个不同的角色时就必然 会造成角色的冲突,也正是这种冲突导致爱玛矛 盾复杂的性格,这种性格正如刘再复先生说的“二重 组合型”性格,也称对立型性格,就是性格内部具有 深刻矛盾性。

[2](P288)

1.作为“女儿”的爱玛和作为“母亲”的包法利夫 人 爱玛出生在19世纪中期的法国,少女时代的爱 玛被送进了修道院,那里有超尘脱俗的圣歌、圣画, 还有浪漫的种子。“修女们在训戒时,反复拿未婚 夫、丈夫、天国的情人和永恒的婚姻这些概念作比 较,在她的灵魂深处唤起意想不到的柔情”,[1](P438) 还有一肚子浪漫故事的老姑娘在修道院出入。这些 种子在她心中发芽生根,她展开丰富联想,去勾勒她 的梦。“她的气质是多愁善感型的,而非艺术鉴赏型 的,她寻求的是感情,而非景物。”[1](P440)幻想终究 是幻想,渐渐地她对修道院的生活感到腻烦,院规与 她的性情格格不入,父亲只好把她接回家。 人都是要成长的,因为结婚,爱玛成了“包法利 夫人”。作为“包法利夫人”,她不得不面对现实,作 一个妻子、一个母亲。包法利夫人要做母亲了,这时 书中是这样写的:“爱玛起初惊异万分,接着巴不得 快快分娩,好尝一尝做母亲的滋味。”„(P496)可以看 出,这时依旧是爱玛的角色占上风,她又在幻想了; 做母亲的滋味如何呢?她盼望生个儿子,希望他替 自己出口气,而“女人呢,则经常受到束缚,缺乏活 力,任人摆布„„”[1](P496)所以,她在想像中对孩子 有母爱的成份。但是现实是需要物质的,不光是感 情,由于家境窘迫,不能按她的意思买一个吊式摇 篮、一顶粉红色小绸帐和绣花的婴JLOI~,因此,她索 性什么也不做了,因为她所想的不能实现!这时,她 宁愿做爱玛。由此看出,爱玛是有母爱的,但在她心 中总有想像在作怪,一旦这个想像不能实现,角色之 争肯定是“爱玛”得胜。

2.作为“妻子”的包法利夫人与作为“情人”的爱 玛 。

情感是最能体现“爱玛”与“包法利夫人”角色之 争的。走出修道院的爱玛指望是体验一下浪漫迷情 的真实。结婚仅仅出于对新生活的热望,或者也许 是由于这个男人的存在而起的刺激,她深信自己得 到了那种不可思议的爱情,后来才怀疑自己是不是 弄错了。可是走出教堂的爱玛已无法改变作为包法 利夫人的命运了,因为神圣的仪式冠以另一个称谓 便给这个人今后的命运定了位,爱玛成了包法利夫 人。

爱玛的角色虽然换成了包法利夫人,但爱玛仍 然是爱玛,“包法利”只是别人的姓。然而,尽管这只 是别人的姓,爱玛毕竟已不再纯粹为爱玛了。她开 始试图作一个“包法利夫人”。“她每天趴在窗口,目 送包法利外出行医,然后飞去一吻。”[](P465)在这 里,她是一个完美的妻子的形象。可是丈夫的贫乏 无知,没有浪漫情调的缺点,使她越来越难真正做包 法利夫人了。爱玛的影子又追上来进入了她的脑 子,她依然相信离开现实,浩渺无

边的广阔领域有那 祥和幸福的伊甸园。所以“在她的灵魂深处一直期 望意外发生”,“好像沉了船的水手”,“睁大一双绝望 的眼睛”,仍在“遥遥寻找白帆的踪影”。[1](P467)于是 她在人前不免流露出时而爱玛、时而包法利夫人的 情愫,两个称谓在空间上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双方微妙而深刻的矛盾和纠葛。

爱玛虽成了包法利夫人,但在福楼拜笔下,真正 的转变仍是那么困难,她宁可去做众人诅咒的堕落 的女人,在肉欲的快乐中沉沦,也不愿成为众人赞誉 的贤妻良母。当初爱玛嫁给查理完全出于一念之 差,出于一种错觉,她以为他就是书中的理想情人。 但后来她发现他一无所知、一无所教、一无所期,她 便恨起他来,恨得那样刻骨铭心。她不爱他了,他是 套在她脖子上的枷锁,但有个声音却居高临下地宣 告:你应该爱你的丈夫!她究竟在为谁守节?她究 竟在为谁活受罪?于是她拒绝了,依然以爱玛的原 则在继续寻找爱情,寻找另一种存在的方式。她一 面让自己的情欲充分燃烧起来,追求她未曾享受过 的爱情,努力地做爱玛的梦;另一方面又屈从于道 德,屈从于“包法利夫人”这个称谓,在追求中怀疑 着、摇摆着。她在体验到爱情时感到幸福,而在意识 到自己是包法利夫人时又感到痛苦;她许身给罗道 耳弗后,一方面觉得罗道耳弗是她在世上惟一的幸 福之源,另一方面又觉得自己有罪恶感,遂试着去发 现丈夫的优点,帮丈夫医治病人。这时,她的情性与 妻性在矛盾中展现,也就是两个角色的冲突表现着 她丰富的内心世界。在她深层的情感世界里,感性 与理性,痛苦与欢乐,情性与妻性,爱与道德互相搏 斗互相交织。

二、作为“女性\"的爱玛

不论是作为爱玛还是作为包法利夫人,我们必 须首先承认一点:爱玛是女性。她具有女性的个性 特征,也有女性的追求和理想。

爱玛婚姻的特点可以这样概括:有热烈追求的 女人加不懂感情、无生气、天资迟钝的男人。爱玛不 堪忍受枯燥的、无激情的的家庭生活,她要获得爱, 要实现心中的理想和追求,必然要转嫁第三者,或儿 女或情人。心理学家阿德勒说,父母看似为儿女着 想,实际上是希望子女能实现自己未能实现的理想, 从成功的孩子身上得到慰藉和心理满足。爱玛希望 生一个儿子的想法,也是这种心理。因为“她过去毫 无作为”,而“男人少说也是自由的,他可以尝遍热 情”,[](P496)所以当她发现生下来一个女儿时,“她 转过头,晕过去了”,[](P496)寄希望于儿子的理想顿 时破灭了。如此一来,她只有寄托于情人了。

从伦理观念来说,她背叛了自己的丈夫,抛弃了 家庭,她的行为可以归于伦理范畴的“恶”。然而,评 价艺术形象应从审美的角度去看待。爱玛追求理想 的方式是理想转嫁型的。爱玛对情人的一再追求, 实际上是对生活、爱情的追求,因为爱玛终究是希望 情人能带来不同于粗鄙现实的理想生活。所以,归 根到底,她寻求情人,一方面是对丈夫、对生活的不 满意的一种表现,对非理想生活的一种叛逆,另一方 面则是想把情人当成理想转嫁的载体。 爱玛寻求情人的动机是试图超越现实。从美学 悲剧性看,她的本质就是自我保存和自我超越的欲 望。就自我超越而论,她本能地追求更好的生活,即 更适合自己理想的那种生活,这种对理想的生活的 欲求,本质上讲又是一种对于现状的不满足的超前 意识和欲望。爱玛在这种动机支配下的行动,必然是在平庸无奈的生活中一次又一次挣扎、反抗,一次 又一次寻求理想的转嫁和寄托。因此,爱玛的悲剧 和全书的魅力就在于她反抗的意识和对生命无休止 的追求。

当然,我们在肯定爱玛这个形象的积极因素的 同时,也应看到她的局限,那就是对追求和抗争还缺 乏理性认识。因此,她的生活只是一连串的谎话,好 像面网一样,用来包藏她的爱情。最后,只能用一句 宿命的遗言:什么也不要怪罪,预示了抗争的终止, 并以自杀否定了自己的人生追求,否定她错误的转 嫁。所以,我们既要肯定爱玛理想的转嫁方式是女 性理想实现的一种途径,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其中的 不足。

三、爱与欲

福楼拜说,爱玛是一个通常所见的女人。也就是 说,爱玛是一个具有通常人的生命活力,同时也激荡 着种种欲望的人,是芸芸众生中一个物质的、肉身的 人。她的种种欲望,激发了她对生活的无穷想像与渴 望,具体表现为对“爱”与“幸福”的追求。她向往“爱”与“幸福”,而这在她的生活中却不存在。她不接受这 个事实,不承认这种现实,她不满足于包法利医生和 她的婚姻及那种枯燥乏味的生活。她对现实具有叛 离心态。其实,她所想像的“幸福”不过是福楼拜所说 的“属于虚伪的诗”,也即由肉身欲望激发并借助幻想 营造出来的传奇世界。她明明生活在现实的环境,欲 望却盲目地把她引升到传奇的世界。她一味地听凭 欲望的驱使,试图让“爱”永远充满疯狂的激情,甚至 认为“爱”就是激情,于是她就不断去寻找爱与幸福, 享受快乐,这也是她的悲剧因素之一。

爱玛人生理想主要体现在对爱情理想的追求 上。真正的爱情是灵与肉的结合,所以爱玛的性要 求,对爱情的一再追寻有其合理性。爱玛不满于现 实婚姻中无爱无激情的现实,她试图超越这些,正是 爱的引导,把她推向了赖昂、罗道耳弗的怀抱。所 以,她对情人的爱是真诚的,由爱欲导致的性欲是无 可非议的。她虽然背叛了家庭,背叛了丈夫,但她却 是在努力地试图超越现实、超越自身,这是一种向上 的进取,是那种自以为得到的“理想爱情”。因而,在 精神上,她是真诚地爱着对方的;在性关系上,她没 有将性作为交换金钱或地位的工具。美国的黑泽尔 ·E·巴恩斯在其存在主义伦理学著作《冷却的太阳》 中认为:如果性快乐是共享的,自由赋予的和以欣赏 性态度接受的„„如果双方都没有纯粹地利用他人 或被他人所利用的这种神秘感受,那么,人们就似乎 找不到任何理论上的理由来说明为什么这种关系是 不诚的。[3](P414)所以爱玛的这种以爱为基础的性爱 是正常的,有其合理性的内含。

这部小说之所以具有经久不衰的魅力,其中重 要的一点就是塑造了爱玛这个文学形象。而历年 来,我们对她批判的同时仅施以同情又未免太简单 了。我们还应看到,爱玛身上蕴藏的某些合理性因 素暗合了读者心理:她的活力、激情、追求、性要求, 不仅是她个人的,也是女性的,人类共有的。正是爱 玛身上蕴含有普遍性,所以不仅是作者,甚至每个人 都可以说:“包法利夫人就是我”。当然我们在肯定 女主人公身上合理因素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 其中的不足,也就是她悲剧中的主观原因,诸如激情 中的无理性,抗争中的不觉醒,追求中的个体性。

[参考文献]

[1][法]福楼拜.福楼拜精选集.包法利夫人[M].谭立德编

选.李健吾译.山东:山东文艺出版社,1999.

[2]刘再复.性格组合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6.

[3][美]黑泽尔·E·巴恩斯.冷却的太阳:一种存在主义伦理

学[M].万俊人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

包法利夫人形象浅析

包法利夫人性格分析

包法利夫人

包法利夫人

《包法利夫人》

包法利夫人

包法利夫人

《包法利夫人》

包法利夫人

包法利夫人

分析包法利夫人形象
《分析包法利夫人形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