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中国改革开放亟待突破

发布时间:2020-03-02 16:38:4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由上海自贸区成立引发的对改革开放的思考

回顾历史——改革开放在一片争议中提出并实行

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于1978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一条“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战略决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这个决策的成效之一是改变了中国长期以来对外封闭的情况,令中国大陆向世界开放,同时大幅度提高了国内人民的生活水平,改善了国际上的形象,使中国大陆进入了经济高速发展时期。

然而,改革开放的提出和实施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很多人以为,改革开放实际上是在走资本主义道路,并且担心我国的民族工商业会受到国外资主义的竞争而走向灭亡。

纵观30多年的历程,中国的改革开放经历了三次大的争论。第一次发生在1981年到1984年,争论围绕着计划和市场的关系展开。第二次发生在1989年到1992年,争论的焦点是市场经济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第三次集中发生在2005年。这一年有人称为“改革反思年”。2004年8月,郎咸平发表文章,指出国有企业改革导致了国有资产流失和少数人致富。2005年5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表研究报告,称中国医疗体制改革基本不成功。尔后出现了对教育产业化的质疑或者说对教育改革的质疑等等。这些汇合称反思改革的浪潮。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中国改革开放性质的反思(姓资还是姓社) 长期期以来,由于受“左” 的思想影响,人们习惯于将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这种思维模式如同精神枷锁,使人们不敢越雷池半步。

2、对中国改革开放方向的反思(是市场化多了还是改革不到位)“姓资姓社”成为人们的思想羁绊和评价改革开放的成败得失的标准。

3、对中国改革开放策略的反思(是公众参与的还是精英决定或利益集团左右的)这次争论从2004年“郎咸平旋风”开始,一直延续到十七大。这个争论有个大背景。这就是,多年来GDP高速发展,既取得了光辉成就,也造成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和成就相比,虽然是第二位的,但也非常严重。近年来,很多人都在议论新的三座大山:医疗、教育、住房。除了这三座大山之外,还发生了一些重大灾难性事件比如山西黑砖窑事件等,再加上一系列恶性腐败案,还有国企改革、征地拆迁中的问题等,导致怨气丛生,凸现了城乡差别、两极分化、腐败成风、环境恶化及借改革之名寻租营私等诸多问题。

分析现在——上海自贸区成立,改革开放新的突破

中国30多年改革开放成就举世瞩目。大国正在崛起,中国一步步走向富强,迎来中国历史上的空前盛世。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我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一直快速发展,年均经济增长率达到9.4%。为此,世界著名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认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可以称为世界的一个模式或范例,中国经济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功,对世界经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我们在看到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它所受到的根本约束。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约束,有的人认为是资源约束,有的人认为是需求约束,这主要归因于我国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中国经济亟待转型,已是各方共识。 2013年9月29日上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将正式挂牌,标致着中国改革开放取得新的突破,成为改革开放新的起点。

从全球经济的大形势来看,上海自贸区的设立意义重大。 当前经济全球化虽然在发展,但多边贸易体制遇到很多障碍和困难,多哈谈判没有取得新的突破,区域贸易协定则在加强,特别是由美国推动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谈判中,中国有被边缘化的危险。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在利用外资方面的政策竞争在加剧,一些国家的成本要素优势逐渐显现,而中国的优势在下降,资本向外转移已经出现苗头。

从国内看,各级政府的管理效率难以提高,沿海地区该用的优惠政策都用完了,这些政策向中西部地区推进后,东部地区的吸引力逐步下降,经济发展缺乏新的增长点。

相对于上世纪80年代的经济特区建设、上世纪90年代的浦东开发开放和2001年中国加入WTO,上海自贸区的建设将迎来中国第四波以开放促改革的契机。上海自贸区试点建设,是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战略的重大探索。从此次试验区的名字———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就足以看出中央对上海的殷切期望。上海的试验事关国家层面的战略部署,肩负着探索中国对外开放新路径和新模式的重任。上海自贸区的建设,将给全国层面的开放战略、改革推进、产业升级、企业发展等带来难得的战略机会。

从中央政府的角度看,建立上海自贸区最关键的不是政策优惠,而在于制度建设,通过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自贸区将成为制度创新的试验田。正如上海市有关方面此前所表示的,自贸区建设的重点是制度创新,而不是政策优惠。改革的核心是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按照政府“法无授权即禁止”、市场“法无禁止即可为”原则,建立“有限政府”、服务型政府。这个原则本身就是观念的颠覆性转变,必然带来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根本性变化。

在现实层面,转型需要的动力,简言之就是放权、减税。这四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如果整体推进,一些既得利益集团的反对、相关部门的阻力,都不是短期所能迅速化解的。以自贸区的形式,开个制度创新的改革口子,阻力会小很多。自贸区搞好了,外部自然就会谋求与之接轨,可收“以开放倒逼改革”之效。上海搞好了,其他地区跟进,改革红利即可顺利扩散。

展望未来——跨越式发展需要更加全面的开放

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70年代末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是有其深刻的国内和国际两方面的背景。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中国的开放却是不完全的开放,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互联网和世界没有连通的国家,贸易保护依旧存在,人们总是担心民族品牌,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就像当年改革开放人们担心中国的工商业一样。如今国人猛然发现中国成为了世界的加工厂,我想着正是中国部完全开放的结果。如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离不开世界总体和平、周边总体稳定这样的大环境,离不开对外来资金、管理、技术及其他优秀文明成果的吸收学习。改革与开放紧密相连,邓小平一方面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开放政策都叫改革,另一方面,又把改革政策也称为开放改革。对外开放一起成为新中国最鲜明的特点。

有人担心,上海自贸区的建设有可能会“引狼入室”,打击我们竞争力较为薄弱的产业。所谓“狼来了”并非杞人忧天,我们此次改革的确会面临巨大的风险和挑战。但是我国要跳过“中等收入陷阱”,完成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就必须勇敢地迎接这些挑战。

从世界经济自由化进程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面临的现实需求来看,建立自由贸易区,既是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寻求综合配套改革突破口,通过带头示范作用,引导中国经济迈向世界一流水平的战略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国履行加入WT O承诺、提升国际竞争力、应对周边国家和地区竞争、建立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在亚洲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需要。由于目前中国的各类园区是“境内关内”,经济自由化程度跟不上,以致园区作用下降,虽然为了补充功能而建立了各种园区,但仍未能解决问题,表明建立自由贸易区事宜应提上日程。

随着世界经济重心东移和中国和平崛起,中国仍需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创新利用外资方式,鼓励外资投向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区域协调发展和科技创新领域。从而在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上,释放国际影响力,提高国际竞争力。因此,坚定不移地实现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更进一步对外开放,在更大范围内、更宽领域和更深层次上,扩大开放程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依托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和发展,努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自由贸易区也在持续地创新发展。在参与全球经济贸易一体化进程中,中国若要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就应该有自己的自由贸易区。上海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程度最高的城市,而且已开始后工业化社会的某些进程,是率领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城市。党中央、国务院对上海发展航运中心提出进一步的要求,为了使上海能在我国新的历史时期,在发展和改革开放中起领先、示范和带动作用,在上海浦东新区试点建立和发展自由贸易区是非常必要的。

十二五亟待突破的核心技术

中国改革开放

新农村建设中亟待突破经济瓶颈的思考

中国改革开放之我见

中国的改革开放

浅谈中国改革开放

我国冷链物流发展亟待突破三大瓶颈

中国改革开放 成就斐然

中国电力工业改革开放大事记

中国改革开放的变化

中国改革开放亟待突破
《中国改革开放亟待突破.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