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农学概论课程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2 16:10:0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农学概论课程教学设计

字体: 小 中 大 | 打印 发布: 2006-7-04 16:23 作者: edu 来源: 查看: 620次

内容提要:本文依据教学设计的程序,通过对农学概论课程内容、结构及学生情况的分析,针对其特点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目标及支持策略。 关键词:网络课程 农学概论 教学设计

一、引言

在教学信息化、教育产业化迅速发展的今天,网络教育凭借它独有的优势以空前的速度扩展着,它的触角已经深入到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教育之中。各高校也纷纷开始了对网络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推动着网络教育的发展。

对于农业院校来说,开办一些农林类专业,不但极大地拓宽了学生选择专业的范围,更是给我国广大的中、小城市及农村的接受远程教育的学员带来了福音。

那么在现阶段,如何根据农科专业的特点及其学习者的现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系统设计,并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持,还是一个需要探索和实践的新课题。下面笔者仅就农学概论课程在教学设计方面的构想做一论述。

二、课程分析

农学概论是农科非农学专业学生的一门综合性的专业基础课。作为一门概论性的课程,其作用在于引领学生入门并介绍农科专业学生应掌握的必要的背景知识和横向知识,特别是综合性农学知识的介绍并阐明其间的联系。因此强调的是综合性以及农学基本知识和原理的介绍,而不是其中某一学科内容的深入细致讲解,而对于具体生产问题和技术问题的讲解,则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操作流程图。

课程内容具体地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育种、土壤与耕作、作物栽培要点、作物病虫草害的防治。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大致平行的,在讲解顺序上沿用了传统的编排顺序,同时补充了农业推广实践中最迫切、最需要实施的内容——种子工程。

以上分析使我们了解到农学概论学习内容的范围、深度并揭示了学习内容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利于教学策略的制定,以便于保证我们在具体实施教学手段时达到教学内容最优化的目标。

三、学习者分析

参加高起专层次农业推广专业学习的学生与其他参加远程教育的学生有着许多相同特点:

1、学习目的明确。成人学习者有着强烈的对专业知识的需求,通常是带着本职业的实际需要和工作中的问题参加学习的,其目的性强,学习针对性也强。因此在教学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避免将学校的课堂搬家,而是将知识点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使学习者充分了解学习的实际价值。

2、实践经验丰富。参加学习的学生年龄在20~40岁的人数占学习总人数的90%以上,学习者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因此在学习中看待问题、学习知识的角度与切入点会与在校生有所区别,他们更注重知识的应用价值。因此,在设计中应重视并利用这种“经验资源”来组织教学活动,使原有的实践经验与新的学习内容建立联系,增强学习效果。

3、学习能力相对较差。绝大多数参加远程学习的学生是在被动学习的环境中长大的,而新的网络学习方式对他们以往的学习经历和学习习惯都是很大的冲击。要他们改变多年形成的学习方式和习惯,形成严格自律的自学方式,这需要相当一段过渡期、适应期。同时,由于他们是在职学习,用于学习的时间有限,更要求他们有较高的学习效率。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应注意对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及学习程度的监控。

另外,农学概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对于一部分来自城镇的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缺少农村生活的体验,没有农业生产方面的感性认识,学习中会遇到种种困难。这也提醒我们在教学设计中要注意不能因为是概论性质的课程,就只顾构建框架而对内容泛泛而谈、浅尝辄止,而是需要通过提供农作物、农用机械的照片等手段增加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感性认识;通过讲解具体案例,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使这部分学生充分体会到学有所用,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四、课程目标

该课程的教学在于使学习者通过各章节的学习,对农作物生长的基本要素及生产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加强对农学范围内的推广内容的了解与把握,并能较深入地了解两项生产实践中的技术:引种推广、种子生产和加工。 各章节的教学目标具体如下。

育种部分:通过学习,使学生从理论上了解育种来自于植物的遗传变异,了解几种最基本最常用的育种方法;实践上重点了解“杂交育种”的方法、程序。

土壤与耕作部分:理论上了解土壤肥力的组成及其各相的存在形式,了解耕作的原理及规律;实践上要了解土壤耕作的内容和轮作、换茬等应用方式方法。

作物栽培要点部分:理论上了解几种主要作物的需肥、需水的规律;实践上了解几种主要作物的施肥、浇水的时期、量、方法等。

作物病虫草害的防治部分:要学生了解几种主要作物的病、虫、草害的防治的意义、方法;要求树立在防治病、虫、草害过程中的环境保护,保持农田的生态环境(平衡)的观念,以免造成未来环境的恶性循环。

种子工程部分:要了解种子生产(包括原种的生产)、种子加工(清选分级、肥药拌种、种子包衣等)、种子贮存等的技术要点;了解种子生产、加工、贮存的原理。

五、教学策略及媒体选择

通过对学习者特点及学习内容的分析,我们在基于MEC格式的视频讲授课件和基于WEB方式的辅助自学课件中,采取以下教学策略并提出须注意的重点,在实际操作中加以强调。

1.在教学内容的呈现上,将教师的讲义分别以两种形式呈现给学生。

一种是视频讲授课件中讲义区的内容,与教师的讲授进度一致,同步呈现。类似于课堂教学的板书,但更有条理性,便于学生对照讲解内容进行学习和记录。同时,系统支持多种文件格式,如JPG、AVI、ASF等,所以除了传统的文字讲义外,对于图表、动画及录像等在传统教育的电教教室中才能实现的内容可以很轻而易举的呈现给学习者,使理论知识和直观的感性认识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对于农学中的具体实践程序以及大田参观等环节更是可以方便的由授课教师实地拍摄录像的形式呈现给学生。

另一种就是在WEB页上呈现给学生。学生可以随时打开网页进行浏览,教学辅助课件的界面比较友好,功能齐全,便于拷贝和下载,还可以随时到该课程的bbs答疑栏目中提出问题,利于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互动交流,也更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

其中,在视频课件的教师讲授部分,要注意的是:①在课程的绪论及授课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就需要使学生认识到该课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价值及意义;同时,不能只顾系统的讲授知识点,而是在此基础上教给学生注重各生长要素之间的相互依存、协调发展的关系,教给学生一种专业的思维方式,因此在知识的呈现方式和呈现顺序上要注意时机的选择和把握,做到有张有弛;②要考虑到学生的固有知识水平,以原有知识为起点,与新知识建立起相联系的知识体系,使学生自发自觉地从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中提取有关联的旧知识来“固定”或“类属”新知识。这是教师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结构的过程。在讲授中,注意运用“先行组织者”来引导学生学习。这样,即不会使学生觉得所学内容太难而丧失信心,也不会因为内容过于简单而掉以轻心,从而激发学习动机。 2.营造友好的网络文化学习氛围。

传统教育下的学生在学校里有强大的心理支持,即在一个群体中的归属感。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相比,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失去了面对面密切的接触,缺乏校园文化氛围以及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影响,这些因素对于学习心理和学习效果同样有很大程度的影响。那么参加网络教育的学生除了听课、自学之外,还有更多的学习需求,比如疑难问题的切磋、实践经验的交流、同行之间的促进等等。

为此,帮助学生建立起“集体”是必要的、必须的。当农学概论课程开课后,在web的bbs论坛中就会增加一个以“农学概论”为名的论坛,学生们可以通过个人用户名登陆论坛进行讨论和交流,任何与课程相关的问题都可以在此提出并得到解答。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在论坛中发起主题讨论。同时,教学站在促进沟通,加强联系方面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适时的组织一些讨论及一定次数的教师面授等。 3.加强对学习过程的监控。

参加远程教育的学生学习自由度相对大得多,那么加强对学习过程的监控在保证学习效果、学习质量方面就成为必要。对此,在学期的开学初、期中、期末,必要时在各部分内容结束时,在辅助教学的WEB平台上设置阶段测试,以敦促学生及时复习并要求相应的测试达到一定的正确率。对于有实践操作或参观实习要求的部分,则要求学生向教学站提交实验或实习报告,教师通过抽查的方式实施监控。

六、学习效果评价

在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的时候,既要参照既定的教学目标,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基础、实际的学习条件以及学习过程等因素。网络教育评价的目的不是选拔或者竞争,而是在普及知识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一个较客观的评价标准,使学生正确认识学习的进度及程度。

1、日常的测评。开学初和期中在web页上分别发布上半学期和下半学期学习内容的作业,作为各章节的日常测评,便于学生掌握自学的进度,同时也是作为监控手段要求学生必须达到一定的作业合格分数才可以进行期末考试的预约。

2、期末自测。讲授课程播放完毕后,在网页上发布该课程的期末自测题2套,便于学生根据学习中的漏洞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这类测评完全用于学生自测,不记入学生总成绩。

3、期末考试。对应于各章节讲授的知识点及具体的教学目标进行考查。对于教学目标中的实践性要求则根据学生个人的具体需要在工作实践中完成自检。

通过以上对农学概论课程的教学设计,我们可以与教师一起在教学实践中有的放矢的开展工作。相信随着教学设计水平的提高,我院的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质量一定能够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建民主编,《农学概论》,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7年 2.乌美娜主编,《教学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

3.王靖、刘志文,《网络课程设计中的教学系统设计》,《中国电化教育》,2002.9 4.闫寒冰、许林,《网上课程的设计策略》,《中国电化教育》,2002.8 本文作者: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蔡蓉

农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农学概论

农学概论

农学概论论文

农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农学概论实习论文

农学概论专题总结

艺术学概论课程教学设计实施方案

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总结

中医药学概论课程教学设计与资源整合

农学概论课程教学设计
《农学概论课程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