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农学概论专题总结

发布时间:2020-03-02 10:03:5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农学概论

作物:指野生植物经人类不断地选择驯化利用,演化而来的具有经济价值的栽培作物。 分类:粮食作物:禾谷类;豆类;薯芋类

1 工业原料作物:纤维类;油料类;糖料类;其它

绿肥及饲料作物:苜蓿、紫云英、草木犀

药用植物:红花、甘草、麻黄、雪菊、枸杞、雪莲等

温度:喜温玉米、水稻

耐寒冬小麦

对光的反应力:长日照油菜、麦类

短日照玉米、棉花、大豆

中性日照

定日照甘蔗

对co2的反应力:C4玉米、高粱

2、对环境的适应性C3

对光的喜好:喜光棉花

耐阴大豆、红薯

对水分的喜好程度:水生:绿萍

耐涝

耐旱高粱

高度进展:高秆(高粱)、矮秆(豆类、麦类)

根系:直根系、须根系

作物产量:单位土地面积上作物产品的重量。

生物产量:作物生育期间生产和积累的有机物的总量。

作物产量组成经济产量:栽培所需的主产品量。

经济系数: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比率(生物产量/经济产量)。

作物产量的构成因素 :玉米穗数、穗粒数、粒重

棉花亩株数、单株结铃数、单铃重

提升作物产量潜力的途径:①选育高光效优良品种

②改革耕作制度

③采用合理的栽培技术措施

④提高光合效率

⑤控制逆境

生长阶段时期:生长期、稳定期、缓慢期。

生育期:作物出苗到成熟所经历的天数。

生育时期:作物受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的影响,在外部形态和内部生理特征上发生显著变化

的时段。

单作型:一年一季一熟

种植模式单作多熟:一年坐收两次

复种:同一田块上一年内按顺序种植2季或以上的作物。

复种指数:全年收获面积与占耕地面积的百分比。

休闲:指在可以种植的季节只耕不种或不耕不种的方式。

单作:同一田地种植一种作物的种植方式。间作:同一田块上同年内分行或分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物。

混作:在同一地块上同期混合种植两种货款两种以上的作物。

套作: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

轮作:同一地块上按一定顺序轮换种植不同作物的方式。

倒茬:不同作物间的轮换种植方式。

轮作作用:①均衡利用土壤水分和养分

②改善土壤理化性质,调节土壤肥力

③减少作物的病虫草害

④消除作物中的有毒有害物质

连作:在同一田块上连年种植形同作物的种植方式。

小麦专题

发育阶段:春化阶段、光照阶段

春化:小麦种子萌动后,需要一定时期持续的低温条件,这一时期称为春化阶段。 分类:

冬性品种:0~5℃,经≥30天才能完全春化。

按时间长短和温度高低半冬性品种:0~7℃,经15~30天进入春化阶段。

春性品种:0~12℃,经5~15天进入春化阶段。

光照阶段:是小麦一生中对光照长短最敏感的时期。

反应迟钝型:8~12h光照,经16天以上

按光照时长分反应中等型:12h光照,经24天

反应敏感型:>12h光照 30~40天

从地下分蘖节处长出

小麦分蘖壮苗的标志

有利于小麦越冬

小麦的背地性曲折:在小麦的生长过程中,由于趋光生长作用,小麦会在弯曲部位继续生长。 提高小麦穗粒的途径:①科学运用肥水

②适当控制群体发展

③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增加光合生长率

④保证拔节期间有良好的有机、无机营养水平,减少小穗、小花的退

化。

小麦产量构成=亩穗数*穗粒数*粒重

土壤准备:齐、平、松、碎、净、墒

种子准备:确定小麦品种类型:选良种种子发

芽试验

等行距条播:24行(1.5cm行距)不利于中耕施肥,不是与高产麦的条播。 宽窄行条播:条宽20cm,窄10cm,行相互间隔,精细的田间管理有利于中耕、

施肥、喷药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避免冷、碱,滋生杂草

机械播种:播行端直,下籽均匀,播深一致,覆土良好;接行准确,播后镇压,

行距稳定,田边整齐。

冬麦中期田间管理的主要任务:在前期管理的基础上,实施以水肥为中心,按苗情进行合理

促控。

中期田间管理的主要措施:①追肥:重施拔节肥;酌情施孕穗肥。

②灌水:灌好拔节水、孕穗水

③喷施矮壮素

④化学除草

⑤防治病虫害

中期小麦生长的特点:①匍匐转向直立,随后拔节

②分蘖逐渐停止,数量达到最多

③主茎和大孽生长加速,并向成穗方向发展

④小分蘖叶数少,无自己的根系,生长逐渐停止,成为无效分蘖⑤中等蘖视条件即可向成穗发展,又可无效蘖发展。

冬季前及冬季田边管理

主要任务:促使全苗、匀苗、齐苗、壮苗有足够的分蘖,确保安全过冬。

初生根、次生根、叶片数量增多

小麦的越冬期:年前气温2℃时,小麦停止生长,直到年后2℃出现小麦再现生长,年前2℃

与年后2℃之间的时间,称为小麦的越冬期。

主要措施:查苗补种、因苗管理、临冬前追肥、适时冬灌、越冬保苗

玉米专题

玉米栽培亚种

马齿型:粒似马齿,扁平,顶部成熟后凹下去。穗大,产量高,含直链淀粉多,品质差。 硬粒型:粒小,圆形,色泽光亮,含支链淀粉多,品质好,产量低。

爆裂型:用于加工爆米花。

甜质型:粒皱缩不平。

蜡质型:籽粒全是支链淀粉,粘性大,无光泽。

甜粉型:籽粒上部都是支链淀粉,下部都是直链淀粉,作为育种材料。

粉质型:籽粒、果穗外形似硬粒,籽粒内全部是直链淀粉,适合做淀粉和酿酒。 有桴型:籽粒外有稃壳,顶部有芒,属原始类型。

大喇叭口期:50%玉米棒三叶开始甩出但未展开,心叶丛生,上部中空,上部展开叶与未展

开叶之间,在叶鞘部位能能抹出发软而有弹性的雄穗,叶外形如喇叭时,称为大

喇叭口期。

进入此时期,必须进行灌水和施肥。

生育期:从出苗到籽粒成熟期间所经历的天数。

生育阶段:出苗期——拔节期——抽穗期——吐丝期——开花期——成熟期

若玉米籽粒尖端未有黑层,则仍处于灌浆期。

玉米根的组成:初生根——吸收水和养分供给植株

次生根——拔节

气生根(支持根)——抽雄、孕穗;要求供给多的营养;固定

玉米的秃顶缺粒的防止途径:①选用杂种优势强的丰产品种;

②加强田间管理,合理密植;

③充分供应水肥,尤其是在抽雄、扬花期不能遭遇高温干旱;

④实施人工辅助授粉,结合化学调控。

秃顶原因:高温时花粉失活,无法正常受精。

播前准备:①选好地,施好肥,灌足底墒;

②选用优良品种,进行种子处理;

③确定合适的密度和播种方式。

播种的质量要求:①播行端直 ②下籽均匀 ③播深一致 ④播种量准确 ⑤接行准确 ⑥行距

一致

苗期管理的中心任务:保证全苗、齐苗基础上,控制地上部分生长,使玉米有较好的发育。 中耕和分苗:控制苗期水肥,使土壤疏松、根系下扎。

穗期管理中心任务:水肥合理运用,合理追肥和灌水

灌水2~3次,头水:拔节前后;二水;头水后10天;三水:二水后10~15

天。

棉花专题 亚洲棉(中棉):抗病、抗旱、抗虫

非洲棉(草棉):铃小,圆形,表面光滑,无凹点,产量低,品质差,抗旱,

早熟

棉花的栽培种陆地棉:源自美国,纤维细长,品质好,占棉花总产量的90%以上。 海岛棉:品质很高

棉花的生育特性:

(一)喜温好光

(二)无限生长习性,株型可塑性大

(三)再生能力强,结铃具有自动调节性

(四)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间长

毛籽:轧击纤维之后,表面覆盖有短绒的种子。

光籽:无短绒覆盖的种子。

端毛籽:一端或两端有短绒覆盖的种子。

籽棉:棉籽和种壳上的纤维,统称为籽棉。

皮棉:籽棉脱下纤维,称为皮棉。

衣分:皮棉占籽棉的百分率。

籽指:百粒棉籽重量。

※棉花蕾铃脱落和保蕾的途径

1、蕾铃脱落的规律

⑴蕾铃脱落比例:落铃率高于落蕾率,比例约3∶2;

⑵蕾铃脱落的日龄:一般现蕾后10~12天脱落最多,20天以上的大蕾脱落较少;开花后3~8

天幼铃易脱落,10天以上的脱落较少;

⑶蕾铃脱落的部位:一般下部果枝蕾铃脱落的较少,上部果枝脱落多,远离主干的蕾铃脱落

较多,立主干近的脱落较少;

⑷蕾铃脱落时期:初花期以前很少脱落,以后逐渐增多,开花结铃盛期达到最多,以后逐渐

减少。

⑸不同品种类型蕾铃差异:陆地棉脱落率高,中棉次之,海岛棉最低。

2、蕾铃脱落的原因

⑴生理脱落:①有几养料不足或分布不当

②激素的作用: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促生长)

乙烯、脱落酸(抑制生长)

③外界条件对生理脱落的影响(环境条件、栽培技术)

⑵病虫害:刺式口器 间接造成植物枯黄,叶绿素损失。

⑶机械损害及其他:干热、干旱——受精不良,蒸腾作用增强。

3、保蕾保铃的途径

⑴选用成铃性强、抗性强的高产优质品种;

⑵改善水肥条件,及时供应水肥;

⑶合理密植,做好化学调控、整枝等工作;

⑷加强病虫综合防治,减少田间作业的机械性损伤;

⑸防止高温、干旱、大风等自然灾害。

棉花的施肥技术:⑴增施有机肥

⑵重施基肥(犁地前施的肥料)

⑶合理追肥(磷肥利用率低,易被土壤固定)

棉花灌溉要求:播前储备灌溉;生育期灌溉

棉花的调控技术

人工整枝和化学调控

化学调控:通过调控植物内源激素水平来控制植物生长发育。

1、缩节胺的调控

⑴原理:缩节胺是一种植物生长延缓剂,在棉株体内能阻碍赤霉素的合成,改变赤霉

素的含量水平和内源激素系统平衡,因而可以定向控制茎、枝、叶的生长,有效

地抑制棉株纵横伸展,定向诱导棉株生长发育。

⑵主要生理作用:①可有效延缓主茎和果枝节间伸长

②具有显著的促根效应

③可以调节棉叶功能(提高偶叶片中叶绿素含量)

⑶缩节胺化学调控的原则:①早、轻、勤

②分段化调

③化学调控与肥水调控结合

④因时、因地、因苗调控

2、乙烯的使用

催化细胞成熟,使棉花吐絮集中。

使用要求:①在枯霜前15~20天使用

②喷施前连续20天温度达20℃以上,且在中午喷施

③80%的棉铃铃期在40~45天

④喷洒均匀,尽可能喷在棉铃上

3、棉花“矮、密、早、膜”技术路线(栽培技术内涵)

矮:在合理密植的前提下,控制棉花的株型,达到棉花紧凑矮壮,茎粗节短(措施:适当推迟头水时间,及时打顶,施氮肥)

密:合理密植 栽培技术路线的基础,针对新疆气候,结合棉花品种特性,培育密

度高、分布均匀、生长整齐的高产群体,增加单位面积的总铃数。

早:针对新疆棉区无霜期短,热量资源相对不足的与侯特点,选用早熟品种,采

取促进生长的方法,力争壮苗早发,早现蕾开花,早结铃吐絮,实现棉花早熟、

优质、高产。

膜:地膜覆盖栽培是实现棉花早熟的总要条件,由于地膜覆盖的增湿保墒效应,

增强了土壤微生物的活力,加速土壤有效养分的氧化,增加棉花根系的生理功

能,促进地上部分的生长发育,为早结伏桃、多结伏桃创造条件。

在“矮、密、早、膜”栽培技术体系中,“密”是核心,只有合理密植,才能获得高产;

“矮”是前提 ,矮密结合能充分利用土地和空间;“早”是充分的利用生长季

节和经济用水;“矮、密、早、膜”是充分利用新疆光热水土资源,达到高产

高效优质的手段。

水稻的三性:感温性——水稻因温度高低的影响而改变其发育转变,缩短或延长生育期的特

性。

感光性——因日照长短影响而改变其发育转变,缩短或延长生育期的特性。基本营养生长性——进入生殖生长之前,在高温和短日照处理下,都不能缩短的营养生长期,这种特性称为基本营养生长性。

分蘖期落水晒田的作用

⑴促使后期分蘖加速死亡,使养分向效分蘖集中,提高分蘖成穗率;

⑵抑制部分生长,使糖类在茎秆和叶鞘中积累,增加半纤维含量,增强抗倒伏能力;⑶促使根部发育,提高根系活力;

⑷疏通土壤空气,排除土壤中的有毒物质,改善土性。

农学概论

农学概论

农学概论论文

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总结

农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农学概论实习论文

农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农学概论课程教学设计

农学实习总结

农学实习总结

农学概论专题总结
《农学概论专题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