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第三讲之一盛唐山水田园诗人(王维部分)课堂笔记

发布时间:2020-03-03 06:14:1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三讲 盛唐诗坛之

(一)

——山水田园诗人

引言:盛唐诗形成标志及兴盛原因

1、标志:开元十五年“声律风骨始备”

 “夫文有神来、气来、情来。……开元十五年后,声律风骨始备矣……既闲新声,复晓古体,文质半取,风骚两挟,言气骨则建安为传,论宫商则太康不逮。”—— 殷璠《河岳英灵集序》

 风骨:情辞劲健

 兴象:情与景相融且时带比兴意味

 形象与感兴结合;言近旨远

2、盛唐诗艺术特点

 严羽《沧浪诗话》: “盛唐诸公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意境)

 《答吴景仙书》:“盛唐诸公之诗,如颜鲁公书,既笔力雄壮,又气象浑厚。” (气象)  笔力雄壮:指语言劲健有力;

 气象浑厚:指感情浓郁、内容充实。

盛唐气象

 袁行霈:所谓“盛唐气象”,着眼于盛唐诗歌给人的总体印象,诗歌的时代风格、时代精神:博大、雄浑、深远、超逸;充沛的活力、创造的愉悦、崭新的体验,以及通过意象的运用、意境的呈现、性情和声色的结合而形成的新的美感“( 《盛唐诗歌与盛唐气象》) 

 指一种美学风貌(以“雄壮浑厚”为主),与诗歌内容不能简单等同

 分两类:一类是感动激发,希望趁时而起,建立功业;一类针对自身所受到的不公平的待遇和社会上的不公平现象发出怨怼之词。(余恕诚)

盛唐诗兴盛原因

 “以诗赋取士”之进士科的兴起

 长安成为乡贡文士集散地,各种松散的才子型诗人群体争奇斗妍,诗坛活跃

 百官兴建“休沐”之郊馆山池,地主多有”别业”  池园文会的集体吟咏与山程水驿间的个人放歌

 每逢节假日,“所游地推曲江最胜……朝士词人有赋,日即流传京师”(《唐音癸签》)  流连光景而寄意玄远的六朝精神被唐人看好

一、王维

1  王维(701—761),字摩诘。(《维摩诘经》 )祖籍太原祁,其母崔氏,笃信佛教。  多才多艺,精通诗、书、画、音乐等,有《山水论》(南派)  今存诗400余首。较好版本(清)赵殿成的《王右丞集笺注》,附生平及诗画评论资料。(上海古籍,1984)

生平及创作概况

 (1)“少年欲亢飞” (《偶然作》其三)

 薛用弱《集异记》 :维未冠而有文名,又精音律,妙能琵琶,为岐王所重。维方将应举,求王庇借。王遂引至公主第,使为伶人。维奏新曲号《郁轮袍》,为公主所激赏,乃为之说项,维遂得高中。

 努力仕途

 曾向宰相张九龄献诗求汲引

 开元二十四年 张九龄罢相,李林甫任中书令,沮丧但未退出仕途

 开元二十五年,曾奉使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幕,后又以殿中侍御史知南选  半官半隐的生活

 对功名热情向往,人生态度积极进取;明朗刚健、雄浑的诗风  代表作:《少年行》、《观猎》、《使至塞上》、《送元二使安西》等  (政治诗、边塞诗 )

(2)“中岁颇好道” (《终南别业》 )

 天宝中:官职逐渐升迁。安史乱前,官至给事中

 日益厌倦当时官场,却又恋栈怀禄;随俗浮沉,长期半官半隐生活

 营建辋川别业,写作大量山水诗

 代表作:《辋川集二十首》、《终南别业》等,诗境日益空灵、寂静。

(3)“晚年惟好静” (《酬张少府》)

 陷贼,以药下痢,装喑,迫为伪给事中

 《凝碧池》 “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  乾元中,迁……中书舍人,转尚书右丞

 《旧唐书》:“在京师,长斋,不衣文采,日饭十数名僧,以玄谈为乐……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颂为事。” (南宗禅)

 三十丧妻死,独居三十余年,茕独无偶,暮年无子

 隐遁事佛,山水田园诗为主

游侠边塞诗

 大都具有慷慨激昂的情调,洋溢着壮大明朗的情思和气势,表现了那个时代人们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热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前期积极进取的精神。

 王维的游侠诗可以《少年行》四首为代表,边塞诗主要有《老将行》、《观猎》、《使至塞上》、《陇西行》等。

2

使至塞上

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吴天。 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 “单车”:轻车,随从少,仪节规格不高 。

 属国:典属国的简称。汉代称负责外交事务的官员为典属国,此处诗人自称。  孤烟:赵殿成注有二解:一云古代边防报警时燃狼粪,“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散”。二云塞外多旋风,“袅烟沙而直上”。

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孤” :景物的单调

 “直” :劲拔、坚毅之美

 “圆” :落日而有亲切温暖、又苍茫的感觉

 构图美:空间阔大,层次丰富

 线条美:寥寥几笔,线条极简约、有力,概括性极强;如在目前

 王国维 :“千古壮观”之名句

观猎

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先声夺人) 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流水对)

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瞬息千里,轻快) 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射雕手”典)

 中两联一气流走,承转自如,有格律束缚不住的气势

 章法之妙:首尾回环映带,体合五律  用典浑化无迹 :诗中藏三地名而使人不觉

山水田园诗

 田园诗,如《渭川田家》、《新晴野望》等,主要是描写农村生活的纯朴美好,抒发自己的归隐之情。

 山水诗,如《山居秋暝》、《终南山》、《汉江临眺》等,主要是描写山水景物,借景抒情。

 《辋川集》中的一些小诗,如《鸟鸣涧》、《鹿柴》、《竹里馆》、《辛夷坞》等,主要是描写一种幽冷、寂静的境界,是禅宗思想的艺术体现,情调比较低沉。

田园诗

.《渭川田家》 (核心:归)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3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 《诗经·邶风》“式微式微,胡不归”。

• 式:语气助词。微:(日光)衰微,黄昏或天黑 。

这首诗是描写田家闲逸的。诗人面对夕阳西下,夜幕降临,恬然自得的田家晚归景致,顿生羡慕之情。

山水诗 山居秋暝

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以物芳明志洁) 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以人和而望政通 )  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 王维《献始兴公》:“宁栖野树林,宁饮涧水流,不用坐梁肉,崎岖见王侯。”

 《楚辞·招隐士》说:“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 (反用其意)

宁静、秀美、富禅趣之绝句

 鸟鸣涧

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 人闲:外界无烦扰,内心的宁静

 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无枝可依。

 以动衬静,富有生机而不枯寂;盛唐社会的安定,诗人内心的平和。

 讨论:

1、“人闲”或“人间”(桂花落)?

2、“桂花”还是“月光”?

 《作品选》p45  社科院《唐诗选》(1978)

 参考论文:

 《的桂花》(郭锡良《文史知识》2002年第4期)

 《就“人闲桂花落”训释说治学《古典文学知识》2010年第4期(复旦教授汪少华)  《“桂花”不是“月光”兼评对“桂花”的两种训释(刘璞《文学评论》1983年第1期)

鹿柴

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正写、反衬;声)  返景入深林,复照菁苔上。(反衬)

4

 前两句:以听觉写空寂;自然界声音与人声对比  后两句:以视觉写幽静。

 返景:微弱、短暂;小片光影与无边幽暗的对比,冷暖色调的对比

 诗、画乐的结合:听觉、视觉、诗意

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点

1、“诗中有画”  ⑴构图美。

《送綦qí毋潜落第还乡》:“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 前人曾评曰:“带字、当字极佳,非得画中三昧者,不能下此二字。”

《渭川田家》、《山居秋暝》,将个别的景象,统一在一种意境之下,以传达某种思虑和意念

 (2)色彩美

 《积雨辋川庄作》:“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 《辋川别业》:“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色彩相衬)

 《送邢桂州》: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色彩相生)(参考教材第198页)  《鹿柴》:反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光色作用)

 善于将各种色彩、光线和谐地配合,使之彼此对照映衬,逼真生动地表现自然界的形形色色,组成完整和谐的画面。

山中

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原无雨,空翠湿人衣。

 以一片空濛的山岚翠色为背景,突出的点染了清溪、白石、红叶,他们互相映衬,构成一幅远近有致、色彩鲜丽、富于实感的水彩画。

 (3)层次美。  《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 《新晴野望》:“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 《终南山》、《汉江临眺》  《田园乐》:“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

 善于表现景物之间的层次感

 (4)线条美

 《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直的孤烟,圆的落日,横贯大漠边缘的地平线,蜿蜒曲折的长河。四种不同的线条,勾画出雄浑壮阔的塞上风光。

5

   

 (2)声响与画面结合,形成有声有色的胜境

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 (3)以动衬静

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 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山居秋暝》)

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鹿柴》)

3、空明宁静的意境美

 空明宁静中,充满生之乐趣、生活的爱意

 以眼前景所构成的静谧世界,充满了自由、和谐、友爱和潇闲

 《鸟鸣涧》、《山居秋暝》等

 日照松间,泉流石上,虎兽心善,鸟禽天真,在深层次上象征了没有纷争竞斗的社会理想。

4、以禅入诗,富于禅意与禅趣

 《终南别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流露出一种恬淡随缘的心境。

 《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

“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 。

 ⑵描写幽静的环境,追求寂静的境界。

 王维喜欢写静,静的境界,静的氛围,以传达自心的澄净无染,身世两忘。  通过禅定,使心澄静,使心处于寂灭(无生无灭)的虚空状态,以达到物我冥合的“无我”之境。作者就把这样的境界以诗境来表达,使诗具有禅趣

 以《辋川集》二十首为代表

绝句传唱

 王维许多诗可以入乐以歌,著名的如《送元二使安西》(《阳关三叠》)

2、注重音响处理,使诗歌具有音乐美

(1)善于捕捉一般人难以察觉的大自然的音响、声音。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鸟鸣涧》)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秋夜独坐》)

 “兴阑啼鸟换,坐久落花多。”(《从岐王过杨氏别业应教》)

 三叠之说:每句再叠;每句三唱,应三叠之说;句首不叠,而每句再唱。东坡论三叠调法,以三说为是。证曰:乐天《对酒歌》“相逢且莫推辞,听唱阳关第四声。注云:“第四声,劝君更进一杯酒。”

 唐朝末年,梨园弟子仍相沿唱王维绝句

地位与影响

 唐代宗《批答王缙进集表手敕 》:

 “卿之伯氏,天下文宗,经历先朝,名高希代,时论归美,诵于人口。” (地位)

 中唐:大历诗人钱起等

 晚唐:司空图:“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 南宋:严羽“学诗如参禅”的诗学观

 清代:清王士祯的“神韵说”、“神韵诗”

(二) 李白的乐府、歌行

 乐府:多为拟古之作(149/122)  借古题写时事;以古题抒己怀

 均能曲尽拟古之妙;且富于创新意识“复中有变”

 赏析

 《将进酒》(《蜀道难》、《行路难》、《梁甫吟》……)  《远别离》(《上之回》、《丁都护歌》、《侠客行》……)

 参考:葛晓音《论李白乐府的复与变》(《文学评论》1995,2期)

开篇:两组排比长句

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 登高纵目,故借以起兴 ;想落天外,“自道所得”,语带夸张 。

 上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一涨一消,舒卷往复君不见

 对比:“黄河落天走东海” (短促的单句)  空间范畴的夸张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 悲叹人生短促,而不直言自伤老大,却说“高堂明镜悲白发”,一种搔首顾影、徒呼奈何的情态宛如画出。

 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间事,把本来短暂的说得更短暂,与前两句把本来壮浪的说得更壮浪,是“反向”的夸张。  时间范畴的夸张 。

 巨人式的感伤:悲感已极,不堕纤弱

7 夸张:时间、空间。

正向、反向。

 比喻: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 。

 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形出生命的渺小脆弱。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 情绪由“悲”——转作“欢”、“乐”。

 未直写杯中之物,而用“金樽”“对月”的形象语言出之,不特生动,更将饮酒诗意化 。  未直写应该痛饮狂欢,而以“莫使”“空”的双重否定句式代替直陈,语气更为强调 。  用乐观好强的口吻肯定人生,肯定自我 ,大写的“我” ——人的价值宣言。

 从貌似消极的现象中露出了深藏其内的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积极的本质内容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 豪情万丈,深蕴骨中。

 “曩者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上安州裴长史书》)

 描绘了一场盛筵 :痛快的筵宴,豪壮的诗句。

 非“菜要一碟乎,两碟乎?酒要一壶乎,两壶乎?”而是整头整头地“烹羊宰牛”。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旨句

化用曹植《名都篇》“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之句。)

内在情感线索:由狂放转而为愤激

 “钟鼓馔玉”意即富贵生活(富贵人家吃饭时鸣钟列鼎,食物精美如玉,“钟鸣鼎食”之家)  富贵“不足贵”,乃出于愤慨;“古来圣贤皆寂寞”二句亦属愤语。

 “陈王”曹植于丕、叡两朝备受猜忌,有志难展,备受诗人同情。

 此诗开始似只涉人生感慨,而不染政治色彩,其实全篇饱含一种深广的忧愤和对自我的信念。诗情所以悲而不伤,悲而能壮,即根源于此。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 诗情再入狂放,且愈来愈狂 。

 “主人何为言少钱”,既照应“千金散尽”句,又故作跌宕,引出最后一番豪言壮语。  将宾作主的任诞情态 :诗人不过是被友招饮的客人,却气使颐指,提议典裘当马 ;浪漫色彩极浓。  快人快语,非不拘形迹的豪迈知交断不能出此。

与尔同销万古愁 。

 诗情至此狂放至极,令人嗟叹咏歌,直欲“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 与开篇之“悲”关合,而“万古愁”的含义更其深沉。这“白云从空,随风变灭”的结尾,

8 显见诗人奔涌跌宕的感情激流。 。

 通观全篇,开端为大开,此为大合;大起大落。

诗歌章法

 通篇以七言为主,而以

三、

五、十言句“破”之,极参差错综之致;诗句以散行为主,又以短小的对仗语点染(如“岑夫子,丹丘生”,“五花马,千金裘”),节奏疾徐尽变,奔放而不流易。

 《唐诗别裁》:“太白七言古,想落天外,局变自生,大江无风,波浪自涌,白云从空,随风变灭”  “读李诗者于雄快之中,得其深远宕逸之神,才是谪仙人面目”,此篇足以当之。

总结

 《将进酒》五音繁会、气象万千。

 它笔酣墨饱,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诗篇具有震动古今的气势与力量。表现豪迈诗情,同时又不给人空洞浮夸感,其根源就在于它那充实深厚的内在感情,那潜在酒话底下如波涛汹涌的郁怒情绪。

 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有气势,亦有曲折,纵横捭阖,力能扛鼎。

蜀道难

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始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兀豕,冰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常咨嗟!

《蜀道难》主旨蠡测 罪严武 讽章仇兼琼 讽玄宗幸蜀

言险著戒,非专指一人一事 送友人入蜀

即事名篇,别无寓意

寄托作者功业难成,仕途坎坷的感慨 反映诗人忧国之思,揭露时弊

歌颂山川的奇险和壮丽

(此篇主旨古今争论不休——研究热点如何作文章?)

对《蜀道难》的写作背景,从唐代开始人们就多有猜测,主要有四种说法:甲、此诗系为房琯、杜甫二人担忧,希望他们早日离开四川,免遭剑南节度使严武的毒手;乙、此诗是为 9 躲避安史之乱逃亡至蜀的唐玄宗李隆基而作,劝喻他归返长安,以免受四川地方军阀挟制,丙、此诗旨在讽刺当时蜀地长官章仇兼琼想凭险割据,不听朝廷节制。

这首诗最早见录于唐人殷璠所编的《河岳英灵集》,该书编成于公元753年(唐玄宗天宝十二载),由此可知李白这首诗的写作年代最迟也应该在《河岳英灵集》编成之前。而那时,安史之乱尚未发生,唐玄宗安居长安,房琯、杜甫也都还未入川,所以,甲、乙两说明显错误。至于讽刺章仇兼琼的说法,从一些史书的有关记载来看,也缺乏依据。章仇兼琼镇蜀时,虽然盘剥欺压百姓,却不敢反叛朝廷,相反一味巴结朝中权贵,以求到长安去做京官。相对而言,还是最后一种说法比较客观,接近于作品实际。

一般认为,这首诗很可能是李白于公元742年至744年(天宝元载至天宝三载)身在长安时为送友人王炎入蜀而写的,目的是规劝王炎不要羁留蜀地,早日回归长安。避免遭到嫉妒小人不测之手。

本诗可大致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蚕丛及鱼凫”到“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主要写开辟道路之艰难。诗人从蚕丛、鱼凫开国的古老传说落篓,追溯了蜀秦隔绝、不相交通的漫长历史,指出由于五位壮士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才在不见人迹的崇山峻岭中开辟出一条崎岖险峻的栈道。强调了蜀道的来之不易。

第二部分,从“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到“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主要写跋涉攀登之艰难。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两层。前八句为一层,强调山势的高峻与道路之崎岖。先例举了六龙、黄鹤、猿猱这些善于飞腾攀登的鸟兽面对蜀道尚且无可奈何的情况,以映衬人要攀越蜀道谈何容易;又特地选择了秦地突出的高山青泥岭加以夸张描绘,显示蜀道之高耸入云,无法通行。“问君西游何时还”以下为第二层,描绘了悲鸟、古树、夜月、空山、枯松、绝壁、飞湍、瀑流等一系列景象,动静相衬,声形兼备,以渲染山中空旷可怖的环境和惨淡悲凉的气氛,慨叹友人何苦要冒此风险入蜀。

第三部分,从“剑阁峥嵘而崔嵬”到“不如早还家”,由剑阁地理形势之险要联想到当时社会形势之险恶,规劝友人不可久留蜀地,及早回归长安。这部分亦可分为两层。前五句为一层,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一夫荷戟,万夫趑趄。形胜之地,匪亲勿居”语句,突出剑阁关隘险要,后六句为一层,以毒蛇猛兽杀人如麻暗喻当地军阀如凭险叛乱则将危害百姓,规劝友人早日离开险地。

全诗主要由以上三部分组成,至于在诗中三次出现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两句诗,则是绾连各部分的线索。它使全诗首尾呼应,回旋往复,绵连一体,难解难分。

《蜀道难》是汉乐府旧题,属于“相和歌辞”中的“瑟调曲”。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四十引《乐府解题》说:“《蜀道难》备言铜梁、玉垒(都是四川山名)之阻”。自梁简文帝至初唐张文琮,曾有不少人用此题目写过诗。李白此诗,虽然也沿用了乐府旧题描写蜀道艰难,但内容较前有所丰富,思想意义也比较积极。

无论从哪个艺术角度衡量,《蜀道难》都堪称是李白的代表作。它集中体现了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和作者的创作个性。

首先是感情强烈。开篇伊始,作者就以“噫吁贼!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强烈咏叹,奔腾直泻,抒发出他对蜀道高峻艰险所感到的惊愕、感慨,而后,在诗的中间和结尾,他又两次重复了这一咏叹,将自己的强烈感情笼罩全诗,给人以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感觉,读来令人心潮激荡。

其次是夸张极度。夸张是诗人常用的艺术手法,然而,李白的夸张与众不多,他往往把笔下的事物夸张到极度,而且动辄用“千”;“万”等巨额数词来形容修饰。如“白发三千丈”、“飞流直下三千尺”、“轻舟已过万重山”等脍炙人口的诗句,都是典型的例子。就《蜀道难》而言,他的夸张也到了登峰造极、无以复加的地步。人说登天最难;而他却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成语有云,谈虎色变,他却道“蜀道之难”,“使人听此凋朱颜!”民谣相传,“武功太白,去天三百”,到他笔下竟成了“连峰去天不盈尺”。为了强调秦蜀交通阻隔时间之久远,他说是“四万八千岁”,为了突出青泥岭山路之盘曲,他说是“百步九折”;而为了显示蜀道之高耸,他甚至夸张说连为太阳驾车的六龙至此 10 也要掉头东返„„这些极度的夸张,虽不符合事物实际,但却有力地突出了蜀道之艰险雄奇,突出了它不可攀越的凛然气势。

再次,想象丰富奇特。李白在这首诗中的想象力是惊人的,超越时空限制,不受任何约束。从蚕丛开国、五丁开山的古老传说到“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的可怕现实,从六龙回日之九重云霄到冲波逆折之百丈深渊;既有“百步九折”、“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各种图景展现,又有“悲鸟号’、“子规啼”、“砯崖转石万壑雷”诸般音响激荡;甚而至于还有“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的切身经历、实地感受。凭借神奇的想象,作者具体描绘出了蜀道峥嵘崔嵬的面貌,生动渲染出了它阴森幽邃的氛围,使人如身临其境,耳闻目睹。欧阳修曾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太白落笔生云烟”(《太白戏圣俞》),形象地说出了人们读《蜀道难》后所得到的艺术感受。

应该注意的是,作者还将神话、传说与他的奇特想象和恣意夸张结合在一起,使三者相辅相成,交融为一体。这是李白诗浪漫主义风格的一个显著特征,也是本诗艺术上的又一特色。在这首诗里,作者采撅了蚕丛开国、五丁开山、子规啼恨的古老传说及六龙回日的瑰丽神话,把它们编织在他对蜀道艰难的奇特想象和夸张描绘之中,为笔下的山岭石栈涂抹上一层古朴悲凉而又神奇迷离的色彩,使整首作品散发出浓郁的浪漫气息。需要指出,这些神话、传说,既是作者想象的内容,也是他恣意夸张的体现,三者是互为表里,难以拆分的。

最后,谈谈《蜀道难》句式的灵活多变与语言的奔放恣肆。李白生性豪放不羁,写诗也喜欢用句式自由、叶韵宽松的歌行体,以便任意驰骋才气,表达胸中起伏多变的强烈感情。这首诗是七言歌行,句式以七言为主,又掺杂以四言、五言、六言、八言等,短者仅三字,长者达十一宇,长短不等,错落交接,时而散漫,时而整齐,随心所欲,又舒卷自如。再从语言来看,既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匀称整饬,也有“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的散漫舒展;既有“枯松倒挂倚绝壁”之精炼凝重,也有“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之流畅轻快,“危乎高哉”一句同义反复,是故作。重笔以提起气势:“噫吁喊”三字选用虚词,乃无心弄巧却别具风致,且又以由川方言入诗„„奔放恣肆,毫无规范可循,冲口而出,却又无施不宜,对内容的衷达与情感的抒发起了富有成效的辅助作用。

山水田园诗人

盛唐山水田园诗

浅谈盛唐山水田园诗

王维及山水田园诗

本科毕业论文 王维山水诗歌

浅析盛唐山水田园诗的特征

盛唐诗歌之山水田园诗赏析

盛唐诗坛三巨星(王维、李白、杜甫)

第四讲 盛唐边塞诗

盛唐与中晚唐山水田园诗比较

第三讲之一盛唐山水田园诗人(王维部分)课堂笔记
《第三讲之一盛唐山水田园诗人(王维部分)课堂笔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