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牧童》教案 (详)

发布时间:2020-03-03 20:14:3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5.古诗词三首

备课时间:2014年3月16日 上课时间:2014年3月20日 上课班级:五(3)班 设计理念:

古诗语言凝练,意境悠远,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精华。怎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激起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进入古诗那优美的意境呢?我确定了这样的教学思路:“淡化诗意,品析诗句,反复诵读,领悟诗情。”着力体现三个方面。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牧童、蓑衣、鸡笼、莲蓬”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牧童》。 3.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的方法,感知诗词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4.通过古诗词的学习,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教学重点:理解诗词意思,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感悟诗中童年的快乐、田

1 园生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方法及手段:图文结合,引导学生朗读、想象。 教学手段:品读感悟,讨论交流。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谈话:

同学们,人们都说,童年是(无忧无虑)的、是(无拘无束)的、是(自由自在)的、是(天真烂漫)的。对,那对于现在正身处童年的我们正经历着人生的美好季节,一切都是新鲜的,一切都是美好的。童年的我们,正赶上了科学技术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所以,我们的童年更是(丰富多彩)的、是(多姿多彩)的、是(五彩斑斓)的。可是,你们想知道一千多年前的儿童,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吗?有许多喜爱儿童和富有童心的诗人,他们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作品,在他们的诗词中,我们就能清晰地看到千年以前的孩子的生活情景。那这节课就让我们乘着诗词的飞船,穿越时光的隧道,去分享古代儿童生活的乐趣吧!

2、板书课题:(

5、古诗词三首

牧童)

3、教师在板书时让学生回忆背诵一遍清代诗人袁枚写的古诗《所见》。引出本课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吕岩。(板书:【唐】吕岩)

2

4、介绍作者。(原名叫做“吕岩”,是唐代人。吕岩考过科举,做过县令。后来唐代暴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时局动荡,吕洞宾就带家人躲入山中修道。最后不知去向,传说他已经得道成了神仙。)

二、整体感知课文、熟读课文。

1、检查预习。课件出示本课生字,学生熟读生字。(全班读、男、女生轮流读)

2、课件出示课文,学生熟读。(全班读、男、女生轮读、赛读)

3、指导学生划出停顿符号,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本诗一共有4行,每行有7个字,每行的节奏可划为

二、

二、三。

三、图文结合,感知诗词大意

1.教师边画简笔画,边讲解诗意。(草铺横野六七里) 放眼望去,原野上草色葱茏;好像是谁给大地铺上了一层厚厚的绿毯。多么茂盛的小草啊,看上去就给人一种平缓舒服的感觉。那作家是怎样用优美的诗句把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表现出来的呢?(草铺横野六七里,)对,诗句中的一个“铺”字把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表现出来了。

2、教师板书:(草铺横野六七里)请同学们根据画面理解诗意。

3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句。要求读出视觉上的感受。(可全班读、分男、女生读、指名读。)

4、教师边画简笔画,边讲解诗意。(笛弄晚风三四声) 晚风吹拂着草木,侧耳倾听,晚风中传来了时断时续、悠扬飘逸的牧笛声。还没看见牧童,却先听到了那悠扬悦耳的牧笛声,真的给人无限美好的想象空间。看到这些情景和听到这动听的笛声时,作者又是用哪句诗来把风中笛声的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传达出来的呢?(笛弄晚风三四声)

5、教师板书:(笛弄晚风三四声)

是的,其中,诗句中的一个“弄”字把风中笛声的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给传达出来了。当然,这里的“六七里”和“三四声”不是确指的数字,只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和乡村傍晚的静寂,作者才这样写的。

6、请同学们根据画面理解诗意,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诗句。要求读出听觉上的感受。(可全班读、分男、女生读、指名读。)

7、出示课件,巩固前两句诗的意思。

8、教师边画简笔画,边讲解诗意。(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师:(过渡语)是谁的心境那么轻松闲适?是谁的笛声那

4 么悠扬动听?(牧童)(教师出示牧童图粘贴在黑板上。)请大家观察牧童图片,牧童吃饱饭以后已经是黄昏了,他连蓑衣都没有脱,就躺在地上开始欣赏明月了。(教师出示月亮图粘贴在黑板上。)此时,作者怎样妙笔生花,把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的呢?(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9、教师板书:(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10、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

11、出示课件,巩固后两句是的意思。

四、全文小结: 同学们,学习了这首《牧童》,我们看到了一幕幕古代儿童的生活情境;我们听到了一声声悠扬悦耳的笛声;我们闻到了一阵阵清新的乡土气息。《牧童》一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给我们描绘了一幅鲜活、生动的牧童晚归休憩图,表达了作者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之情。(课件出示主题思想)

五、吟唱古诗,加深记忆。

过度语:古典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瑰宝,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值得我们长久,反复回味的。为了传承和弘扬中国博大精深的古典诗词文化,我们学校已经提出用吟唱古诗词作为课题研究,我校的领导和老师给了我们大力

5 的支持。特别是音乐老师和美术老师,教会了我们用歌声把古诗吟唱出来,用美术把古诗配上优美的图画画成手抄报,是吗?那现在就需要我们五(3)班的每一位同学都积极的参与到我们学校的课题研究中来。我们的成功来自于每一位同学们热情、积极地参与。现在我们就用动听的歌声把我们美好的童年大声地唱出来吧!

六、全课小结:

同学们,是啊。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首歌,歌里有我们的幸福和欢乐: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童年是一首诗,诗里有着鲜明的主题和欢快的节律。童年,是充满纯真和情趣的时光,也是令人留恋和难以忘怀的时光。让我们为我们美好的童年歌唱吧!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用歌声把《牧童》吟唱出来,用美术把《牧童》画出来。 课后反思:

6

《牧童》公开课详案

《牧童》教案

牧童教案

牧童教案

《牧童》教案

牧童教案

牧童教案

牧童教案

牧童教案

牧童教案

《牧童》教案 (详)
《《牧童》教案 (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牧童详细教案 牧童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