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牧童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21:37:0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普安县南湖街道三板桥小学语文教研组

任课教师:董家洪任课班级:五(任课时间:

2) 2017年7月 《牧童》教学设计

执教时间:2017年7月13日 执教班级:五年级(2)班

执教课题:古诗词三首《牧童》 执教人: 董家洪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2个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词的意思。

3、体会古诗的意境,丰富学生情感,从诗句中感受童年的快乐。

4、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牧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并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教学过程

一、以古诗《所见》导入,激发兴趣

让学生诵读古诗,并认识古诗中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的特点。

(让生大胆说出:如对仗工整、押韵、可展现一副画面、可表达作者的情感等)。得出顺口溜: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呤的道理。

二、新知教学

(一)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古诗,读通顺,读流利。

2、小组齐读古诗、互评、互相正音。(注意强调“蓑”“牧”字的读音和写法)

3、结合草原情况进行环保的法制教育(让学生深入的进行练习,此是教学重难点之一)

4、再自由读诗,并分出节奏,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生朗读、齐读、师补充纠正、视频朗读)

铺:铺开。

弄:逗弄。

饱饭:吃饱了饭。 蓑衣:棕或草编织的外衣,用来遮风避雨。 卧月明: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

(二)、再读古诗,交流学习

1、研读第

一、二句诗。利用工具书和学习资料进行“小组学习”。

(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交流讨论。)

诗的第一句话写 所见 ,第二句写 所听 ,分别从 视觉 和 听觉 上给人感受,对“六七里”和“三四声” 进行对换品味。

最后得出:只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和乡村傍晚的静寂。

学生归纳诗句含义: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

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牧童声悠扬的笛声。

2、研读第

三、四句诗。利用工具书和学习资料进行“小组学习”。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交流讨论。)

诗的三四句写 吃饱饭的牧童休息 的情景,塑造了一个 无牵无挂 、自由自在 的牧童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重点抓住“卧”字进行理解,大胆提高学生想象的空间,结合躺、爬、睡等字来对比得出

“卧”的好处(此是重点)

学生归纳诗句含义: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3、对比“铺”和“弄”的好处

三、品味意境(想象画面,体会情感)此由师生共同归纳得出。

四、对比理解。师注意板书

五、归纳小结:师生共同完成

童年生活的乐趣和对美好童年生活的无尽怀念。

六、作业安排:

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板书设计:

5、古诗词三首

牧童

(唐)吕岩

自由

自在

无限向往和追求 卧

悠闲

古诗词三首《牧童》之教学反思

首先、这首诗生动地描写了牧童放牧晚归后那种安然与恬淡,自由自在与惬意的生活。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这生动的一幕,是由远及近出现在视野里的。课堂中,我让学生通过自读,指名读,齐读,想象等方式让学生理解诗的意思,最后积累描写儿童的儿童诗。以学生自己童年时光的幸福和美好,激发学生探究古时候的儿童是怎样度过自己童年的兴趣。

其次、教学中紧紧围绕抓字眼、明诗意、多诵读、悟诗情这几个学习古诗的一般过程教学。首先全诗以“悠闲”这个诗眼,将诗读出三个层次:诗的韵味(节奏),读出“悠闲”,读出“渴望”。然后抓住“悠闲”一词,引导学生找出从哪里体会到这种悠闲,找到“弄”、“卧”“铺”,体会到牧童能够弄笛是一种悠闲,能够不脱掉蓑衣就躺下望月是一种悠闲,能够在这种悠闲的环境中做这些事也是一种悠闲。这样,学生就能不断抓住相应的字眼品味到了古诗所传达的意境。

总体来说,从今天的课堂表现来看,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学生能入情入境地读诗,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的画面,有部分学生能创造性地表达。学生的朗读水平也有明显提升。经过多遍各种形式的朗读,学生应该已能脱离文本背诵古诗了,但是因为课前估计不足,对课堂的节奏把握不够精准,致使检查背诵这个环节没有在课堂上展示出来。

古诗词《牧童》之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古诗《牧童》。学习古诗,不仅让学生了解了丰富多彩的祖国文化,丰富学生的语言,发展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诗学素养。今天我将以浅薄而又真诚的见解,谈谈我对《牧童》这一课的教学构想。

一、说教材

《牧童》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组第五课《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诗。本组教材是以童年为专题来编排教学内容的。《牧童》是唐代诗人吕岩所作,吕岩也就是民间传说中的八仙之一吕洞宾。整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儿童晚归休憩图:草场、月夜、笛声、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画,使我们的心灵感到宁静。全诗意境优美,用词活泼,情趣盎然。生动的表现了牧童悠闲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单元的目标和学生的学情,以及古诗教学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目标:

1、熟读并背诵古诗,感知古诗大意。

2、使学生体会到诗中画面的优美意境,并从中感悟到诗人对悠闲自在、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向往。

3、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感受中华语言的精妙。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诗通俗易懂,所以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体会到诗中画面的优美意境,并从中感悟到诗人对悠闲自在、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向往。”同时这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四、说教学过程

我主要从以下四个环节展开教学。

(一)音乐引入,走进《牧童》

课前,我先播放了一首悠扬的笛子独奏《小放牛》,让学生欣赏。随后引导学生想象画面,并由以前学过的古诗《所见》引出课题《牧童》,并板书。

这样的安排,简洁明快,不但消除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又让学生从音乐中感受到一种笛声所特有的美感,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课堂基调,课堂教学也因学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

(二)三读古诗,品味意境 歌是唱出来的,诗是诵出来。诗只有用心朗诵,才能彰显它独特的韵味。在此,我采用了“诵读法”,设计了三“读”环节:

1、一读字正腔圆

学生初读本首诗时,我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诗句。重点读写 “蓑”字,突破读写的难点。

2、二读抑扬顿挫

在学生读准读通诗句的基础上,我告诉学生:诗歌更讲究节奏,读诗要读出它的抑扬顿挫,读出它的变化,才能读出它的美。

3、三读诗中意境

通过以上两个环节的练读,学生大多已能熟读古诗,并初步感知古诗大意。此时,我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读——品读古诗。我鼓励学生,不仅要读懂诗意,还要想象画面。

“三”读古诗环节,我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的主体地位。用不同形式的读,调动学生学习古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读出层次,读出诗韵,读出诗情。

五、说板书设计

牧 童

蓑 铺

自由

自在

文化

悠闲

我的板书简洁明快,一目了然。“自由自在、悠闲”二词彰显了诗人的内心情感,是教学内容的精华体现,也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点睛之笔。

六、说预期效果和教后反思

课前,我预期的效果是学生能较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熟练背诵;深入理解文本,与关键字词对话,想象其中的画面,体会到诗中画面的优美意境,并从中感悟到诗人对悠闲自在、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向往。

《牧童》教案

牧童教案

牧童教案

《牧童》教案

牧童教案

牧童教案

牧童教案

牧童教案

《牧童》教案

牧童短笛教案

牧童教案
《牧童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牧童详细教案 牧童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