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19秦兵马俑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3 02:40:0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19* 秦兵马俑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3、凭借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图片资料,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和古代人民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4、学习课文4—7节写实与想象想结合的方法,仿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

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图片资料,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和古代人民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4—7节写实与想象想结合的方法,仿写一段话。

一、谈话揭题

1、板书:兵马俑。指名读。知道“俑”是什么吗?(①古代用木头、泥土等制成的偶像,供陪葬用(指图片)师:这偶像是根据士兵、战马等的形象制作而成,就叫兵马俑。(齐读“兵马俑”)

2、这些兵马俑的主人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秦始皇,所以这支地下军队被称为秦始皇兵马俑,简称秦兵马俑或秦俑。(补充板书:秦)齐读。

3、1978年,法国前总统希拉克参观完兵马俑博物馆,说(出示:不看金字塔,不算到埃及;不看兵马俑,不算到中国)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什么?(预设:①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而兵马俑就代表着中国;②兵马俑非常了不起)

4、一位作家发出这样的赞叹(出示第一节,齐读)

这句话中的哪个词也告诉我们秦兵马俑的“了不起”?(举世无双、享誉世界) 兵马俑到底有何魅力?课文会给我们答案。

二、检查预习,梳理脉络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板书:19*)昨天,同学们已经预习过了,咱们先来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课文中有许多四字词语,我们再次来确定它们的读音) A、身着短甲

撒开四蹄

战车千乘

指名读。评:这三个词中都有个多音字。“乘”指什么?(古时称四匹马拉的车一辆为一乘)齐读。

B、头戴鹖冠

身披铠甲

足登长靴

指名读。正音“鹖”,一种好斗的鸟。“鹖冠”,插上鹖鸟尾部羽毛的帽子,咱们在村子里的戏台上见过类似的帽子,是大将身份的象征。在文中,这三个词都是描写秦俑的穿着。齐读。 C、颔首低眉

若有所思

目光炯炯

1 指名读。这三个都是描写(神态)的。齐读。 D、南征北战

久经沙场

所向披靡

指名读。这三个词跟什么有关?(战争)再请个声音响亮的孩子读读,把它们读得有气势。评:你读“所向披靡”时显得特别有气势,敌人一见你肯定落荒而逃。齐读。

4、预习单第4题,找出一句最能说明兵马俑特点的句子。你摘录的是? 指名回答。评:你找到的是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出示: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①齐读。师:这句话告诉我们,兵马俑有三大特点,其中之一是(规模宏大),之二是(类型众多),之三(个性鲜明)。(板书:规模宏大

类型众多

个性鲜明)

②(指板书)快速浏览课文,找找具体描写兵马俑“规模宏大”的段落,描写“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又分别是哪些自然段? 交流:板书:2

4、

5、

6、7

③小结:就是这样一句话,既是对上文第2自然段的概括,又是下文第

4、

5、

6、

7、8自然段的总起,这样的句子叫(过渡句),过渡句独立成段,又叫过渡段。这句话几乎把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一网打尽。孩子们,在学习类似这样结构的文章时,找到过渡句就能帮助我们迅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感悟课文,激发自豪感 A、研读“规模宏大”

1、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特点之一,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从哪个句子体会到兵马俑规模宏大,用横线划出来。

2、交流。

出示:a、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近20000平方米,差不多有五十个篮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八千个。

①师:咱们把目光再聚焦,句中的哪个词带给你“宏大”的感觉?(预设:① “20000平方米”,用数字说明面积大,这是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板书:列数字)20000平方米到底有多大?接着往下看,“差不多有五十个篮球场那么大”,篮球场大家都很熟悉,咱们试着在脑海里勾勒出一个篮球场的大小,再在旁边摆一个、两个、三个、四个,这是五个篮球场的大小,这样的十倍就是俑坑的面积。此时,你想说什么?小结:用我们熟悉的一个事物做对比,从而突出新事物的特点,这种说明方法叫作比较(板书:作比较)②“八千个”,又是一个数字。

②谁能用朗读来告诉我们兵马俑的规模宏大?自由读。指名读。评:你特别强调了几个数字,让人一听就印象深刻。齐读。

③听你们读得那么起劲,老师也来试试。

师读“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20000平方米,有五十个篮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八千个”。这样行吗?为什么?(预设:这些数据只是作者的估计,用上“近”“差不多”“近” 2 表达更准确)

出示:b、在三个俑坑中,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有14260平方米;坑里的兵马俑也最多,有六千多个。(数字用红色表示) ①师:显然,这句话是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②我们用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齐读。评:你的眼睛里写上了一个个惊叹号。 师:还有哪个句子也告诉我们兵马俑规模宏大?

3、小结:简单一句话,第二节每一句话都告诉我们,兵马俑规模宏大。这叫围绕中心。 B、研读“类型众多”

1、过渡:领略了整个兵马俑坑的宏大规模,下面,让我们走近些,把目光集中到其中的一个兵马俑上。

2、请大家自由默读课文4—7自然段,思考: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类型的俑?是从哪些方面向我们介绍这些俑的?

3、交流。用圆圈圈出“将军俑”、“武士俑”、“骑兵俑”、“马俑”。从哪些方面向我们介绍这四种俑的?

(预设:①身材,(师追问:比如哪个词?)“身材魁梧”,文中写到了陶马“形体健壮”,咱们给“身材”换一个更贴切的词——“身形”(板书:身形);②穿着,(师追问:比如——);③动作,比如——④神态)

4、过渡:对兵马俑的身形、穿着、动作、神态的描写,是作者实实在在看到的。浏览一下红颜色的部分,我们发现这是作者的(想象)。老师来读读这些描写想象的词句,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着听着,你好像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师范读。

5、交流。(预设:我好像看到将军指挥士兵奋勇作战;好像看到骑兵正准备跨上战马) 小结:作者运用写实与想象相结合的方式来刻画兵马俑,动静结合,这支大部队瞬间就活了。

6、用你的朗读让兵马俑动起来吧。师生合作读。老师读描写看到的部分,大家读描写想象的部分。

评:你们的朗读好像让我看到了战场上扬起的烟尘,听到了战马的嘶鸣声。 C、写话练习

1、师:有人说,最美不过跪射俑,因为出土时,它是最完整的。我们仿照4—7自然段的写法,从(指板书)身形、穿着或神态、动作等方面选取最重要的几个特征展开描写,再融入自己的想象,把它介绍具体。

2、学生自由练写,师巡回指导。

3、交流。评:①你“单膝跪地”的动作描写特别传神;②想象部分很好地表现了跪射俑的威猛。

4、小结写法:孩子们,将来的某一天,你来到兵马俑博物馆,你将会看到更多的俑:军吏俑、驭手俑、百戏俑、立射俑„„俑的类型如此众多,为什么文中只列举3种兵俑?是呀,写文章讲究“事不过三”!太多就显得累赘了。

3 D、研读“个性鲜明”

1、过渡:欣赏了一个个不同类型的俑,让咱们走得更近些,去感受它们轻微的呼吸声。

2、出示第八节。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这一节,作者主要是从哪个方面介绍兵马俑的?

3、交流。(神态)

4、文中列举了4种神态的兵俑(投影出示第二句)。师:老师把它变一变,你瞧,它就成了一首小诗。咱们再次合作着读一读。

5、质疑:文中有个省略号,省略了什么?你想送给这些兵马俑什么词?(预设:“栩栩如生”、“神态各异”、“惟妙惟肖”)

6、小结:总之,“千俑千面”,俑坑内,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兵俑。 E、研读第9自然段

1、过渡:(指板书)秦兵马俑就是这样的(规模宏大),就是这样的(类型众多),就是这样的(个性鲜明),怪不得在文章的结尾,作者这样自豪地说——

2、出示第9节。齐读。

3、怪不得作者在文章开头称赞它“举世无双”,怪不得希拉克说(齐读)“不看金字塔,不算到埃及;不看兵马俑,不算到中国”。

四、拓展

1、师:这节课的最后,我们去看看课文最后一幅插图——彩绘铜车马。 (出示链接)师朗读。

二号铜车属于小轿车类型。车主既可以坐乘,也可以卧息。躺在宽敞、舒适、豪华的车舆内,完全可以享受到一种“软卧车”的舒服感,即使远行千里也可以消除长途颠簸的疲劳。 铜车马总共由3462个铸件组成,其中铜铸件1742件,金铸件737件,银铸件983件。总重量达1241公斤,其中金铸件3公斤多,银铸件4公斤多。至今,铜车马上的各种链条仍转动灵活,门、窗开闭自如,牵动辕衡,仍能载舆行驶。

2、老师怎么知道这些的?网上来的。课外,请同学们搜集有关秦兵马俑的资料,可以是图片、对联,也可以是故事、传说,从中感受世界遗产的魅力。这也是老师留给同学们的课外作业。

板书

19 秦兵马俑

规模宏大(2)

作比较

列数字

类型众多(4—7)

身形

穿着

个性鲜明(8)

神态

动作

19 秦兵马俑 教案

19秦兵马俑

19秦兵马俑

19 秦兵马俑

19秦兵马俑

19、秦兵马俑

19秦兵马俑

19秦兵马俑 说课稿

19秦兵马俑说课稿

19秦兵马俑 预习清单

19秦兵马俑教案
《19秦兵马俑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