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教材分析说课

发布时间:2020-03-02 08:31:5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教材分析:

《友谊的回声》这首歌曲以回声作比喻,表达了对友谊的赞美、珍惜追求。歌曲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一个由三个乐句组成的乐段,表现了孩子们不仅是在向大自然发出呼唤,更是对友谊的炽热的追求。第二段落音乐转为平稳,表达了对友谊的赞美,前一乐段末句在这里再现,突出了“友谊是美好的”这一主题。

教学目标:

1、学习用甜美的声音演唱《友谊的回声》,在音乐的感悟下去探索发现大自然的奥秘。

2、聆听无伴奏合唱《回声》,感受音乐中力度的强弱变化表现的回声在空旷、静谧的山谷中时隐时现的回荡。

3、结合自己生活中的经验探索感知音的强弱。

教学重点:在听、想、唱、创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逐步体验回声这一自然音响的独特魅力。

教学难点:创编并运用音乐中力度的强弱变化表现回声。

教材切入点:聆听无伴奏混声合唱《回声》,感受回声这一自然现象。

教法:通过启发引导,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运用欣赏法、对比法、启发式教学法、鼓励法、交谈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运用现代化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增强直观性,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教师主导作用,二者相互结合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学法:感受乐曲的艺术形象,通过欣赏、感受、游戏、讨论、演唱、体验相结合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电子琴、旋律条、图片等。

教学流程:

一、聆听感受

1、欣赏歌曲《回声》

问:在歌曲中听到了什么声音?

你能给这首歌曲起一个名字吗?

2、介绍歌曲:

《回声》是一首无伴奏合唱的世界名曲,是十六世纪以来的一首经典合唱曲。

3、复听:

边看教材中的歌词边欣赏歌曲。

问:听了这首歌曲,使你联想到了什么?

介绍歌曲的演唱形式:这首歌曲的演唱是采用一支只有几个人的小型合唱组间隔一小节追随一个大的合唱组,形成声音力度强弱的对比,生动的表现了回声在空旷、静谧的山谷中时隐时现、时强时弱的回荡。

[设计意图:根据主题内容把学生引入一个带有回声的山谷中,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产生兴趣,积极参与,并能产生相关的联想、想象。]

二、情景创作

1、问:你们知道回声是怎样产生的吗?(声音在传播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现象。)

[设计理念:从学生生活中的事情入手,引起共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同时为下一步学好歌曲做铺垫。]

2、学唱旋律:

3、回声游戏:

①请一名同学模仿全体同学的声音。

师生互评:是否有回声的效果。

②请一组同学模仿另外三组同学的声音。

师生互评:是否有回声的效果。

③请两组同学模仿另外两组同学的声音。

师生互评:是否有回声的效果。

小结:①人数差距 ②演唱技巧

[设计理念:通过游戏,使学生在不同的体验中感受回声的不同效果。教师通过对即时的信息反馈进行评价,对学生模仿的效果予以肯定和表扬,培养了学生的成功感与创新精神。通过学生间互评,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力。]

4、为学唱的旋律加上力度变化,并演唱。

5、小组创作:

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旋律设计一句话,表现回声的效果。

[设计意图:以探索自然界(回声)的音响为创作主题,充分发挥学生想像力和思维潜能,通过探究性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三、综合表现

1、欣赏歌曲《友谊的回声》。

刚才,我们做了回声的游戏,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首歌曲《友谊的回声》。

2、问:歌曲的速度、情绪?

3、再次欣赏歌曲,指导学生随音乐轻声哼唱歌曲旋律。

[设计意图:反复聆听、哼唱歌曲,使学生熟悉歌曲的曲调,减轻学习的难度,为学唱旋律做铺垫。]

4、学唱歌曲旋律:

①教师范唱歌曲旋律。

②随教师轻声视唱歌曲的旋律。

③随琴演唱歌曲的旋律。

5、学习歌词:

①把歌词以诗歌的形式展现出来,请一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②全体学生按女声、男声、合这一要求朗读歌词。

[设计意图:注重音乐与相关学科的整合,帮助学生提高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

6、随音乐轻声填词。

7、完整演唱歌曲。

8、问:为什么称“友谊的回声”?

这首歌曲以回声作比喻,表达了对友谊的赞美,同时告诉我们要珍惜身边的友谊。

四、扩展升华

1、问:除了回声部分有力度变化外,还可以根据歌词加入哪些力度变化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歌曲及力度变化的理解,为歌曲加入适当的力度记号,鼓励学生对音乐有独特的见解,激发学生创作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2、教师按照学生设计的力度变化演唱歌曲。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五、师生在愉快的歌声中结束全课。

《树叶儿飘飘》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歌曲《树叶儿飘飘》是苏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首歌曲,这首歌曲曲调优美,具有描绘性,拟人化的歌词充满童趣。前四节写景,描述树叶儿飘飘的情景。歌词用拟人化手法寄情于燕子、蚂蚁和小鱼。曲调以切分节奏描绘“飘飘”的动态,用模进表现荡高后飘落,然后节奏均匀地盘旋运动,归于主音。插入的“噢!噢”在高音区的属音上,孩子聪明的领悟引出因好奇产生的潜在疑问的回答。后五小节的旋律是从前面四小节变化出来的,用巧妙的比喻赞美树叶有情。洋溢着人与自然的友情与关怀,感人至深。

(二)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第一课时,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也为本单元后面的学习作了铺垫。可见,本课在这单元中起到了启下的作用,处于十分关键的地位。

(三)学情分析:由于小孩子的天性是好玩、好动、好奇,他们的认知活动都是以兴趣和好奇为载体的。因此,创造音乐课堂的愉快情境尤为重要。针对以上情况,我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四)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感受秋天的美丽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

2、“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用优美的歌声表现歌曲的情绪,并能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处理歌曲。

3、“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自主、合作、探究”这一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合作精神。启发学生积极自主地体验音乐。

(五)教学重难点

根据《音乐新课标》确立的阶段目标和中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重点:

1、教学重点:学生能用优美的歌声表现歌曲的情绪。

针对三年级学生自我感知能力欠缺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难点:

2、教学难点: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处理歌曲。

二、说教法、学法

1、

说教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必须靠教师的启发、指导,“教”为“学”服务。只有充分发挥学科特点,才能收到良好效果,教学时应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采用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在学习时保持主动、愉快的心境。基于以上原因,我设计了以下教法:

1、

兴趣引入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的开始,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和学生进行友好的问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情境创设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创设一定的场景,以引起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在本课中我创设了燕子、蚂蚁、小鱼歌唱比赛的形式,提高了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

3、

视觉图象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学习和感受本课内容。如:我在欣赏歌曲时,以MTV动画的形式表现歌词的内容,帮助学生直观明了理解歌词。

4、

引导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层层递进,帮助学生了解思考什么样的声音、情绪适合体现这首歌曲,进一步体验音乐情感的直觉性,体现了积极的师生、生生互动,营造了轻松、自由、平等的课堂气氛。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5、

积极评价法: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评价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以贴五角星的方式有机结合学生自评、互评、师评等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并用眼神、笑容、给予学生适时的鼓励。

2、

说学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给学生如何学习的启示。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线”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确定如下学法:

1、

听唱法:音乐是听觉的艺术,离开了“听”,音乐就不存在了。我让学生从听入手,逐步锻炼他们的自学能力,音乐鉴赏力,总之,只有自己学会了,才是素质教育的目的。在本课中,我让学生听歌曲范唱、教师范唱,来提高学生的听力和对音乐的感知、鉴赏能力。

2、

自主学习法:新课程提倡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学习和处理歌曲这个教学过程中,我充分渗透了这一教学理念,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和自主探究的方式来教学歌曲,不仅为学生创设了宽松、民主的氛围,还增强了学生学习音乐的自信。

3、创造法: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让学生敢想敢试。如:我在处理歌曲时,引导学生自己创编声势动作,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意识。

三、教学过程设计

本堂课我针对教学目标,为这堂课的每个环节都作了精心设计,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使技能训练渗透于艺术感受中,贯穿于音乐实践中。下面我对课的流程作简单的陈述。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课伊始,我采用了师生问好的形式,营造了一个和谐氛围,接着我又出示填字游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一种积极参与的精神状态,从而为新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聆听歌曲,体验感受

1、欣赏歌曲,初步感受

教学要具有鲜明的形象性,从直观入手,使学生如临其境,可见可闻,产生真切感,我利用学生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将歌曲的内容通过多媒体用画面的形式呈现于学生眼前,画音结合,使学生很快进入歌曲的审美情境中,唤起他们的形象思维提高想象能力。在这里,我播放歌曲MTV动画,引导学生对歌曲进行初步欣赏。

2、师生问答,初学歌曲

为了让学生能轻松愉快地学会《树叶儿飘飘》这首歌,我巧妙运用师生问答开始了新歌教学:燕子、蚂蚁、小鱼看到飘落的叶子,它们是怎么做的呢?你能用歌声来回答老师吗?师唱问:树叶儿飘飘,荡到天空,燕子看见了,会做什么?生唱答:衔在嘴中。师唱问:树叶儿飘飘,落在草丛,蚂蚁看见了,会做什么?生唱答:抬到洞中。师唱问:树叶儿飘飘,落在水中,小鱼看见了,会做什么?生唱答:放在头顶。通过这一问答,学生很快学会了歌曲的第一部分。

3、模唱歌曲,完整学歌

当学生感知歌曲情绪后,引导学生用LU轻声哼唱歌曲第二部分,使学生熟悉旋律为加词学唱打下基础。引导学生用优美的声音完整演唱歌曲,表达歌曲情绪,给唱得好的一组贴五角星,增强小组合作精神,达到良好的效果。

4、歌曲处理,丰富效果

通过以上环节的教学,接下来进入处理歌曲环节,在这里我采用引导法、自主学习法、创造法等方法来处理歌曲,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歌曲的体验中,对歌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准确地表达了歌曲情感,达到寓思想教育于音乐教育之中。在这个环节中,我利用回声处理歌曲,通过树叶儿“沙沙”声为歌曲伴奏,增加歌曲厚度,达到丰富歌曲的效果。

(三)、情感表达,体验乐趣

1、分组创新赞美秋天,比如:诗歌、散文、唱歌、乐器、舞蹈等等。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秋天的喜爱,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体验期中的乐趣。

2、分组完成扮秋天:秋天的果树、秋天的天空、秋天的树林、秋天的田野,四幅秋景图。最后,在《树叶儿飘飘》的音乐声中走出教室。

本方案的设计,力求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着眼于学生的主动发展,通过充分的音乐实践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音乐素养。从目标的提出、到过程的安排、学习方法的确定、乃至学习成果的呈现,都让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更多的实践性、更浓的创造性。当然,措施付诸实施,还需要老师的爱心和慧心,教学永无止境,我相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说课标说教材

说课标说教材

说课标说教材

说课标说教材

说课标说教材

说课标 说教材

说课标说教材

说课标说教材

说课标说教材

说课标 说教材

教材分析说课
《教材分析说课.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说课教材分析 说课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