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科学技术史》学习心得

发布时间:2020-03-03 21:26:2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科学技术史》学习心得

——浅谈科学技术的两个主要推动力

人力资源管理一班

41016004 陈培刚

还记得上次选课时,我曾不止一次的在“社会学”和“科学技术史”这两门课程中间徘徊,最终,抱着对科学技术的神秘的遐想以及本身对科学技术与生俱来的痴迷,我走进了李蒙老师的课堂。众所周知,李蒙老师是一位既可爱又美丽的大姐姐,一个学期以来跟随着这位知心活泼的大姐姐,我深刻的体验了“哲学式”科学技术史的魅力,之所以称之为“哲学式”科学技术史是因为李蒙老师总是以哲学的视角加之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剖析近千百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可谓生动有趣之极,这也是我强烈的希求李老师能够继续保持的特色!

总的说来,一个学期的学习让我对科学技术史有了初步的大概轮廓,并且形成了最初的简单的理论体系,但是我想这是远远不够的,翻开张密生教授主编的《科学技术史》,首先映入眼帘的“内容提要”中有这样的一段话:“科学技术是一门研究科学技术历史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它以科学技术发展的史实为基础,以史论结合、薄古厚今为原则,„„。理解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从中我们可以大致窥探出作者的深刻意图:以史为鉴,古为今用,从研究历史上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规律来指导当今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变革,并力图普及富有时代感的科学技术知识。由此我又联想到李老师让我们进行的课堂展示,我选择的展示课题是“汽车魅影——奥迪汽车公司简介”,在我整理资料的过程中,我就

被奥迪公司乃至整个德国汽车工业甚至是德国经济的严谨、细致、贴心、创新等因素所深深折服,再回过头来反观一下我国的汽车工业乃至是整个国民经济,我就不仅感叹:科学技术的发展确实是需要合适的土壤!

但是,到底什么是所谓的合适的土壤呢??我国现在是否具备或者应该怎样培植这样的合适土壤呢??经过我的思考,初步得出一些浅薄的个人观点,我想这最主要的要归咎于两个推动力:一个是大力发展现代教育,确立“教育立国”;一个是建立专利保护制度,确立“创新激励”。下面我将从“德国、日本现代教育对科学技术的有效推动”、“西方现代专利制度对科学技术的创新推动”两个方面来具体阐述我的观点。

一、德国、日本现代教育对科学技术的有效推动

众所周知,德国和日本是世界上两个教育极度发达,现代教育建立较晚但是发展特别迅猛的国家,并且德国和日本两国的教育现代化与科学技术、经济的现代化基本同步进行,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下面我将分别说明德国和日本的教育现代化如何有效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德国

德国是当今世界的发达国家之一,它的现代化进程是国家现代化的一个典型。然而,在历史上,德国曾以四分五裂、落后保守著称,直到19世纪才迅速崛起,在短短几十年实现了国家统一,完成了工业革命,较快赶上了英法等国,并一跃而为欧洲大陆头号强国。德国

现代化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惊人的成就, 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关键之一是德国十分重视教育,在国家统一后尤其如此。历届政府大力推行教育改革,促成了经济的发展,民族的形成,国家的统一和现代化的顺利进行。

德意志第二帝国建立后,为适应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发展的需要,1872年通过了对学校的监督法,取消了1854年以来阻碍教育发展的各项规章制度,关闭教会以外教师活动的牧师团体,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教育体系,具体如下: (1) 实行普遍义务制教育; (2) 中学的发展及壮大; (3) 中等技术教育的兴起和进步; (4) 技术高等学校的出校和发展;

(5) 重视大学里的自然学科教育,强调教学与科研相结合,重视自然科学的研究并及时把科技成果转化到生产中; (6) 教育发展与立法保障和社会力量办学相结合。

由上可见,德国实施了全方位、立体化、多功能、专业性相结合的教育体系,因而,首先是推动了教育的转型,促进了现代教育的形成和发展,其次是教育改革与工业化相匹配,促进教育和工业化的双向进步,从而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因而,从19 世纪30 年代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约80 年中,德国顺利实现了国家工业化。在这一过程中,教育发展与工业化并驾齐驱。一方面,教育事业得益于工业化提供的强大物质基础和对科技

知识、人才需要的刺激,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另一方面,教育发展战略的适时调整也为德国工业化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人才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保障,使德国在工业化国家中能够后来居上。

日本

日本是现代化里程最短的国家。1870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只有英国的13%,1950达到的英国的46%,20世纪60年代末超越英国和德国,1987年超越美国,此后始终位于世界前列。可以说教育在日本现代化中功不可没,正如日本前首相吉田茂在《激荡的百年史》一书中所说:“教育在现代化中发挥了主要作用,这大概可以说是日本现代化的最大特点”。

日本的现代教育发端于1868年的明治维新,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就提出了“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三大政策,并采取了教育先行的发展战略,本着“和魂洋才”, 即“日本的民族精神与西方的科学技术相结合”的根本方针,将发展教育的重点放在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方面,尤其在初等教育方面,引进欧美教育理论与方法,大大提高了国民素质。此时的日本还通过大学的建设,培养了许多高级建设人才,为此,日本以全体国民为对象而实施的初等义务教育和以培养少数英才为对象的有限的高等教育,造就了大量熟练的劳动力和管理干部,为日本成功地进行技术引进和技术变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战后,日本作为战败国,生产能力濒临末日,工业生产急速下降,科技水平直线下滑,但是,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日

本的经济迅速复苏,此时,日本也强调实施“吸收型的技术引进”的科技发展战略,为此,日本的教育发展战略顺应着科技发展战略进行了重大变革,首先迅速增加教育经费,其次,在教育结构的变革上,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和各种结构的高等教育,教育的这一战略部署,适应了日本社会政治、经济和科技的发展,适时地为产业界提供了大量的、高质量的劳动力,提高了企业劳动生产率,并为消化引进技术提供了大量科技人才。

70年代中期以来,日本的GDP和人均GDP在世界上名列前茅,对外贸易的巨大顺差和债权国地位反映了日本后工业竞争力的强大。但不能不看到的是此时日本的生产和发展仍严重依赖国外的资源和市场,科学技术缺乏独创性。此外,80年代的日本已拥有世界70%以上的先进科技成果,寻找继续引进的科技成果已显困难,就迫使日本逐步走上“科学技术立国”, 即推行“自主创新”的科技发展战略。“自主创新”科技发展战略的确立,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是:

●教育担负着培养人才的使命,培养的目标从强调大量培养平均水准较高的擅长应用与开发的人才和工程技术人员转到加强培养富于创造、开拓精神、从事基础研究的人才,对于过去那种适合于培养模仿型人才的教育制度要予以彻底变革。

●为了适应科学技术加速发展的趋势,使就业人员跟上时代的要求,必须打破传统教育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大力发展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

为此,日本在与“自主创新”战略关系密切的高等教育改革上,

使之相互开放,并向社会和国际开放;改革和充实研究生院,使研究生多样化,制度灵活化,把8所帝国大学逐渐改造成为以培养研究生为主的大学,提高高层次研究人员的数量和质量,为日本实施“自主创新”科技发展战略提供必要的基础。另外,进入80年代,为适应面21世纪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日本提出实现终生学习社会,建立终生学习体系的战略目标,强调继续教育、终生教育的发展。

从上述简要的历史回顾中不难看出,日本教育与科技协调发展的第一特征是:教育发展与科技发展互相适应,教育结构同科技发展战略相匹配。这样就为科技进步以及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而有效推动了科学技术的长足、稳定的发展。

二、西方现代专利制度对科学技术的创新推动

技术创新是从发明创造到科技成果实现商业化的过程。西方专利制度发展史显示了专利制度对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专利制度能够实现对技术创新激励作用的关键在于它是关于产权界定的制度。专利权是私人财产权,也是人们对其发明创造享有的独占权。对这种产权进行界定将大大激发人们的创新活力。因此,专利制度是一种最有效的创新机制。

英国是欧洲工业革命的发源地,也是世界上实行专利制度最早的国家。1624年,英国颁布了堪称现代专利法鼻祖的《垄断法》。由于专利制度的实施,极大地刺激了英国工业的发展,使之成为当时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美国也是世界上专利制度建立较早的国家之一,它于1790 年颁布了美国第一部《专利法》。这部专利法是世界

上自有专利制度以来的最系统、最全面的专利法,正如美国总统林肯预言的那样:“专利制度就是给天才之火添加利益之油”。正是由于这部专利法的实施,给发明创造之火添加了精神和物质的利益之油,使美国涌现出了一批像爱迪生、爱因斯坦这样的天才发明家,也使美国成为世界上的专利大国,它每年专利申请量约占世界总量的五分之一左右。正是由于美国成功的实施了专利制度,使一个仅有200多年历史的年轻的国家发展成为当今世界拥有最先进技术和最强经济实力的国家。

日本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专利制度始建于1885 年,至今不过一百多年的历史。但日本却是世界“技术立国”的典型代表。日本于1902 年加入确定工业产权制度的国际框架的巴黎公约,并力求完善专利制度,以真正完善从国外引进技术的体制。到1930 年,外国人的专利高达35 % ,这些国外引进的技术对扶植日本本国技术起到很大的作用。二战后,日本产业、经济陷入大混乱,濒于崩溃的日本技术水平要想缩小与以美国为中心的先进国家的差距几乎是不可能的。对此,日本在完善专利制度的同时,从欧洲等国引进技术,并致力于自主技术的开发与创新。从1955 年至1975 年,日本GNP(国民生产总值)、引进技术与专利数这三个指标按同一方向增长更加意味深长,也就是说,日本在这一阶段的创新政策是:依靠完善的专利制度,力图引进先进的技术,通过掌握吸收消化引进技术而进行自主技术的开发和创新,使经济得到了全面、持续的发展。进入70 年代,日本技术出口额超过了技术进口额,进入了真正的自主开发和技术交

流时期。而且日本在1975 年至1984 年十年间,在美国获得专利数已超过英、法、德三国在美国获得的专利数的总和。专利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使日本易于引进外国技术,因此,就可能掌握、改进和继续开发这种技术,并推动日本本国的发明。日本权威人士认为,专利制度是对日本经济发展的作用是很明显的,战后日本经济增长的60 %以上是技术进步的结果。

法国是继英、美之后较早建立专利制度的国家,于1791 年制定了第一部专利法;德国于1877 年颁布了第一部专利法,并在世界上首创了实用新型保护制度。由于法国和德国成功地实施了专利制度,使得它们相继步入了世界科技与经济强国之列。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已经有170 多个国家和地区实行专利制度,这说明实行专利制度已成为一种世界湖流,当今世界的年专利申请量已突破100 万件,它在各国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由以上分析和各国的回顾可见:专利制度有效推动了西方先进工业国家的工业化,当然也就大大推动了它们自主创新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步伐,可以说专利制度的创新激励对于西方各大工业国的崛起和长足发展功不可没。

结语

由以上分析可知:现代教育和专利保护制度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最主要的两个创新推动力,也是各个技术大国和经济大国赖以建立、生存和发展的有效根基,因而,我国在促进和平崛起,建设世界经济和科技大国的过程中,也要立足于自身的实际和经验教训,借鉴发达国

家的发展经验,培育富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教育体育,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自身的专利制度和产权制度,使之切实推动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创新,为我国的和平崛起和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贡献力量。

主 要 参 考 文 献

1、

2、

3、

4、

5、周小粒、姜德昌,《近代德国的教育改革和现代化》,东北师大学报,1999年第4期。

廖正衡等主编,《中日科技发展比较研究》,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2年。 厉以宁,《教育经济学》,北京:北京出版社,1984年2月。 袁泳,《知识产权与技术、文化创新》,北京大学报,1997年第5期。 李祖超,《日本的教育现代化之路及其对中国的启示》,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年6月,第25卷第3期。

科学技术史

科学技术史

科学技术史资料

科学技术史论文

科学技术史论文

科学技术史论文

《科学技术史》读后感

科学技术史书目

科学技术史论文

科学技术史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史》学习心得
《《科学技术史》学习心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