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惊弓之鸟说课稿

发布时间:2020-03-03 15:16:1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惊弓之鸟》说课稿

一、说教材:

这篇课文是一个成语故事,讲述的是古时候有个射箭能手叫更羸,他观察了天上飞的一只大雁后,不用箭,只拉一下弓,就使大雁掉了下来。原来这是一只受过箭伤、孤单失群的雁,一听到弦响就吓得从天上掉下来了。“惊弓之鸟”这个成语因此得名,比喻受过惊吓后,遇到一点儿情况就害怕得不得了。这则成语故事语言生动、形象鲜明。全文共九个自然段,按照先果后因的顺序展开叙述,先写更羸提出不用箭,只需拉弓就能使大雁掉下来;然后写更羸试了一下,大雁果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最后以环环相扣的说理,分析推断虚发雁落的原因,是一篇很有说服力的推理文章。更羸之所以能做出这样的正确分析和判断,是因为他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他看得认真、听得仔细,并且能够把看到的、听到的和自己的实践经验结合起来进行思考。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乐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兴趣和习惯。教学的重点是联系上文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要把着眼点放在引导学生理解、体验更羸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上。这也是教学的难点。

二、说设计理念

构建语文学习型课堂,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自主互助的学习氛围中愉快地学好知识,形成语文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保持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和信心,能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语文,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高。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惊弓之鸟、魏国、射箭、打猎、大雁、拉弦、悲惨、愈合、裂开”等词语,懂得“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学生自学,小组讨论,揣摩“惊弓之鸟”其中蕴含的意思。

情感态度价值观:从课文的学习中受到启发,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

四、说教学重难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联系上文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要把着眼点放在引导学生理解、体验更羸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上。

五、说学习方法:

1.认真读课文,把预习时画出的本课生字、新词,多读几遍直到读准为止。

2.用加一加,换偏旁的方法识记生字,写一写本课的生字和词语,并把它们记住。

3.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再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并能够同桌分角色朗读课文。

六、说教具学具的使用:

使用多媒体课件

七、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文明的伟大民族,在浩如烟海的文学世界里,有一颗永不磨灭的璀璨明珠,那就是——成语。成语对于我们的口头和书面表达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我们以前学过那些成语呢?

看图猜成语:盲人摸象、守株待兔、闻鸡起舞等。 板书:《惊弓之鸟》

通过预习,你知道“惊弓之鸟”中的“鸟”指的是什么吗?(大雁) 介绍关于大雁的知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由朗读课文,检测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学生交流识字,写字情况。 指导书写“弓”“弦”“射”

别看弓字拐弯多,只有三笔记心窝。先写横折加一横,竖折折勾一笔过。

3.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几个人物?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切入课文,朗读感悟

1.学习第一自然段,理解:射箭能手

师:不用箭,只拉弓,大雁就离奇地掉下来了,谁有这个本事?

生1:更羸。

师:文中有一句话直接介绍了“更羸”,看谁的眼睛最明亮,最快找到句子!

(学生汇报,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

师:读读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

生2:“古时候”,离我们现在有很长的时间。

师:再读读,你还读懂了什么?

生3:更羸是魏国人。

师:这里的魏国是指战国时期的一个国家。谁还有发现。

生1:有名的射箭能手。

师:更羸是射箭能手,说明他射箭特别……(引导学生理解“能手”)

生2:他射箭的本领高强。

生3:他射箭的水平很高。

生4:他射箭的本领很厉害。

师:有的老师教学特别优秀,叫——

生5:教学能手。

师:种田特棒的,叫——

生6:种田能手。

师:刚才我们看到那位同学写字很好,他就是我们班的——

生齐答:写字能手。

师:谁能给这句话换个说法,使句子意思不变?

生: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是更羸。比较记忆“赢”和“羸”

师:名的解释有:1.名字。2.名义。3.名声、名望。4.量词。5.说出。“有名的名”的解释是(名声、名望 )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理解词语,运用词语。初步知道更羸是一位射箭能手,并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能手”,既培养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也有利于对文本内容的深入理解。] 2.自读自悟:分角色朗读2-8自然段,注意读好对话的部分

师:下面让我们好好认识一下这位射箭能手。请同学们分角色朗读读第2到8自然段。注意不同人物语气,看谁是咱们班的读书能手。

(学生汇报:1个当魏王,1个当更羸,1个当旁白,组长当裁判)

师:你们觉得他们读得怎样?

生1:我觉得更羸读的比较好,对魏王说话应该用尊敬、有礼貌的语气。更羸是一位有名的射箭能手,读的时候应该更加自信。

生2:我比较喜欢当“魏王”的同学,他读出了“魏王”当时的“大吃一惊”。

生3:当“更羸”的同学如果能再自信一点就更好了。

师:看来大家都有自己的思考,下面请一位魏王再来读第三自然段。

师:谁来评一评?

生4:他读出了怀疑的语气。

师:这神奇之事果真发生了。

师:此时魏王的表情是——

生齐答:“大吃一惊”。

师:你有试过“大吃一惊”吗?想想自己当时的表情、动作。

师:你就是大吃一惊的魏王,你会怎样读(课件:只剩魏王说的话),自己先试一试。

(三个学生到讲台前汇报读书。)

生1:“啊!”“真有这样的本事!”(学生的“啊!”声音拖长,大声。“真有这样的本事!”语气上扬,感觉魏王仍在怀疑。)

生2:“啊!”“真有这样的本事!”(学生的“啊!”声音短促,几乎没有声音,但嘴巴张得很大。“真有这样的本事!”平缓的。感觉魏王沉浸在当时的情景中。)

生3:“啊!”“真有这样的本事!”(学生拍了一下大腿,皱着眉头说“啊!”。“真有这样的本事!”语气肯定,佩服。感觉魏王心服口服。)

师:你为什么这样读?

生1:魏王不敢相信大雁真的掉下来了!

生2:魏王当时都目瞪口呆啦!

生3:魏王觉得太难以置信了,特别佩服更羸!

师:看来不同的魏王有不同的表现,只要我们注意对话中的提示语,标点符号,就能朗读得更好!想当魏王的同学请起立,自己读吧。

师:看来“更羸”真有这样的本事!

师:他上演的神奇一幕,谁来读?

(课件出示:第5自然段。)

师:你为什么能读得这么好?

生4:边读边想象当时的画面,就像放电影一样。

师:读书想画面,这是一个很好的读书方法。

师:在中国的汉字里,一个字能表达多种意思。在这里,“直”字出现了两次,这两个直字的意思就不相同,谁来说说你的看法。

生5:第一个“直”字:大雁心里害怕,就一个劲儿地往上飞(打手势:逃命)拼命、使劲、用尽全力。

生6:第二个“直”字:大雁是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打手势:垂直,笔直)

3.合作探究:

(1)更羸怎么知道不用箭就能把大雁“射”下来?

更羸看到大雁_________,分析出__________________; 更羸听到大雁_________, 分析出____________________;

于是又进一步分析出,大雁听到________,心里________,就会拼命____________,结果伤口______,大雁就会自己掉下来。

(2)更羸之所以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是因为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着用上“因为……所以……”这样的关联词帮我们表述得更清楚。 5.学了这篇课文,请你说说“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 被弓箭吓怕了的鸟。

“惊弓之鸟”用来比喻人受过惊吓后,遇到一点儿情况就 害怕得不得了 。

四、课后拓展

1.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2.多读一些成语故事。

3.小练笔:更羸我想对一你说

《惊弓之鸟》说课稿

惊弓之鸟说课稿

惊弓之鸟 说课稿

惊弓之鸟说课稿

《惊弓之鸟》说课稿

《惊弓之鸟》说课稿

《惊弓之鸟》说课稿

《惊弓之鸟》说课稿

《惊弓之鸟》说课稿

惊弓之鸟说课稿

惊弓之鸟说课稿
《惊弓之鸟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