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习题集3第三章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学

发布时间:2020-03-01 16:49:1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三章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学

一、填空题

1、人文主义的最基本特征,是以为中心,反对以为中心。

2、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不仅仅是古希腊、罗马文艺和学术的复兴,更是___________文化的崛起。

3、被誉为文艺复兴时期“文学三杰”的作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4、彼特拉克的抒情名作主要表达以为中心的人文主义精神,形式以为主。

5、“我不想变成上帝„„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来说就够了。这是我所企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这是______________曾说过的话,他被法国史学家勒南称为“第一个近代人的呼声”。

6、法国人文主义文学的两种倾向是以_______________为代表的平民倾向,和以_______________为代表的贵族倾向。

7、薄伽丘的代表作是,它开创了欧洲的样式。

8、拉伯雷著名的长篇小说是,其中的父子巨人是和,小说里展现作者乌托邦式社会理想的地方是_______________,其院规是“_______________”。

9、西班牙最著名的流浪汉小说是。

10、的剧作奠定了西班牙民族戏剧的基础,他在其最优秀的剧本中描写了西班牙农民的抗暴斗争。

11、《堂吉诃德》是塞万提斯最重要的作品,其矛头指向和。

12、欧洲最早表现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作品是英国的。

13、乔叟的代表作是,其中故事绝大部分用体写成。

14、英国“大学才子派”中最有才华、成就最大的剧作家是,其代表作是。

15、被称为莎士比亚的“诗的遗嘱”的是剧。

16、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是、、和。

17、莎士比亚悲剧代表作《哈姆莱特》中,与的矛盾冲突是主要情节线索。

18、福斯塔夫这个形象出现在莎士比亚的历史剧《_______________》和喜剧《_______________》中。

19、莎士比亚戏剧中最复杂的三大人物典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20、莎士比亚历史剧、喜剧、传奇剧、悲剧的代表作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附:第三章填空题答案

1、人;神

2、资产阶级

3、塞万提斯;莎士比亚;拉伯雷

4、《歌集》;以个人爱情幸福;十四行诗

5、彼特拉克

6、拉伯雷;龙沙

7、《十日谈》;短篇小说

8、《十日谈》;卡冈都亚;庞大固埃;德廉美修道院;“做你所愿意做的事”

9、《小癞子》

10、维加;《羊泉村》

11、骑士制度;骑士小说

12、托马斯·莫尔;《乌托邦》

13、《坎特伯雷故事集》;诗

14、马洛;《浮士德博士的悲剧》

15、传奇;《暴风雨》

16、《奥塞罗》;《哈姆莱特》;《李尔王》;《麦克白斯》

17、哈姆莱特;克劳狄斯

18、《亨利四世》;《温莎的风流娘儿们》

19、夏洛克;哈姆莱特;福斯塔夫 20、《亨利四世》;《威尼斯商人》;《暴风雨》;《哈姆莱特》

二、选择题

1、( )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

A、英国 B、西班牙 C、意大利 D、法国

2、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学的主潮是( )。

A、英雄史诗 B、教会文学 C、骑士文学 D、人文主义文学

3、彼特拉克的《歌集》的主要形式是( )。 A、温柔的新体 B、十四行诗 C、无韵诗 D、韵诗

4、“英国诗歌之父”是( )。

A、莎士比亚 B、乔叟 C、斯宾塞 D、勃朗宁夫人

5、龙沙属于( ) A、七星诗社 B、贡哥拉诗派 C、大学才子派 D、玄学派

6、《十日谈》是一部( )。

A、民间故事集 B、长篇传奇 C、框形结构的短篇小说集 D、诗歌集

7、文艺复兴时期的名著《十日谈》的核心思想是( )。 A、反对个人主义 B、宣扬“幸福在人间” C、倡导英雄主义 D、宣扬封建迷信

8、西班牙剧作家维加的戏剧《羊泉村》表现的是( )。 A、人民反抗封建暴行斗争最后取得胜利的故事 B.、封建地主巧取豪夺,农民流离失所的故事 C、教会神职人员伪善堕落被揭穿的故事 D、仆人机智勇敢保护新娘贞洁的故事

9、塞万提斯的代表作是( )。

A、《小癞子》 B、《汤姆•琼斯》C、《堂•吉诃德》 D、《巨人传》

10、构成堂吉诃德性格喜剧性的主要因素是( )。

A、他对社会的冷嘲热讽 B、他立志铲除人间罪恶却屡遭失败 C、他企图恢复过时的骑士精神 D、他对封建神学思想的猛烈抨击

11、莎士比亚剧作中,有一段关于“金子”的名言,马克思在《资本论》里曾引用它说明货币的本质。这段名言出自剧本( )。

A、《李尔王》 B、《暴风雨》 C、《雅典的泰门》 D、《威尼斯商人》

12、莎士比亚在《亨利四世》和《亨利五世》中塑造的理想君主的形象是( )。

A、哈利王子 B、亨利五世 C、亨利四世 D、亚瑟王

13、莎士比亚早期创作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是( )。 A、一出阴沉的喜剧B、一出乐观的喜剧 C、一出乐观的悲剧D、一出阴沉的悲剧

14、莎士比亚悲剧中最富喜剧色彩的一部作品是( )。 A、《雅典的泰门》 B、《罗密欧与朱丽叶》 C、《李尔王》 D、《威尼斯商人》

15、莎士比亚悲剧中的麦克白杀死国王,目的是( )。

A、报杀父之仇 B、伸张正义 C、满足权欲和野心 D、雪夺妻之恨

16、“脆弱啊,你的名字就叫女人”,这句话出自莎士比亚的( )。 A、《温莎的风流娘儿们》 B、《威尼斯商人》 C、《哈姆雷特》 D、《罗密欧与朱丽叶》

17、信奉犹太教的高利贷者夏洛克凭借契约,坚持要在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心脏附近割“一磅肉”,虽有多人劝说,虽被许诺数倍偿还那3000块钱也动摇不了他的决心。其最根本的原因是( )。

A、犹太人与基督徒之间的民族仇恨

B、基督徒在商业买卖中对犹太商人的歧视和排斥 C、夏洛克的女儿与一个基督徒私奔加剧了夏洛克的仇恨 D、安东尼奥借钱给人不取利息妨碍了夏洛克放高利贷

18、英国作家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莱特》最根本的戏剧冲突是( ) A、人与自然的矛盾

B、人的独立意志与不可抗拒的命运之间的矛盾 C、人文主义的美好理想与充满罪恶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D、民族解放的要求与腐败的封建统治之间的矛盾

19、福斯塔夫这个形象最早出现在莎士比亚的剧作( )中。

A、《亨利五世》 B、《温莎的风流娘儿们》C、《亨利四世》 D、《第十二夜》 20、最早提出“莎士比亚化”这个命题的是( )。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毛泽东

21、“知识就是力量”是( )的名言。

A、拉伯雷 B、培根 C、马洛 D、笛卡尔

22、塞万提斯的“在监狱里诞生的孩子”指的是( )。

A、《伽拉苔亚》B、《堂·吉诃德》C、《惩恶扬善故事集》、D、《奴曼西亚》

23、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是一部( )。

A、写实小说 B、田园小说C、幻想小说 D、流浪汉小说

24、莎士比亚的《雅典的泰门》是一出( )。 A、具有强烈反封建意识的爱情悲剧 B、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的悲剧 C、气氛最阴暗、可怖的悲剧 D、揭露资本主义金钱作用的悲剧

25、《威尼斯商人》中的鲍西娅是一个( )。 A、具有叛逆精神的艺术典型 B、人文主义的新女性 C、具有积极进取精神的代表 D酷爱自由、纯洁善良的女性

附:第三章选择题答案

1、C

2、D

3、B

4、B

5、A

6、A

7、B

8、A

9、C

10、C

11、C

12、B

13、C

14、B

15、C

16、C

17、D

18、C

19、C 20、A

21、B

22、B

23、C

24、D

25、B

三、名词解释题

1、七星诗社

16世纪中叶出现在法国的以龙沙为首的贵族派人文主义诗人社团。由龙沙等六位人文主义作家和他们的老师希腊语学者多拉七人组成,因号称七星而得名。《保卫与发扬法兰西语言》是七星诗社的宣言。其成员的创作具有明显的脱离实际、轻视民间文学、迎合宫廷趣味的贵族倾向,但在诗歌理论和诗歌语言改革方面,对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

2、流浪汉小说

流浪汉小说是16世纪中叶产生在西班牙的一种新型小说。这种小说以流浪汉等下层人物为主人公,多采用自传体的形式写成。作品通过主人公不幸流浪谋生的经历广泛反映社会现实,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文主义思想,具有反封建反教会的意义。《小癞子》是这种小说的代表作品。西班牙的流浪汉小说在刻划人物、反映现实和结构艺术上,对欧洲小说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大学才子派

大学才子派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一批戏剧家。他们出身于中产阶级,受过大学教育,具有深厚的古典文化修养和进步的人文主义思想倾向。他们的戏剧创作不仅继承了前人的成果,而且在内容和艺术形式上颇有创新,促进了伊丽莎白时代戏剧的发展和繁荣,为莎士比亚的戏剧成就奠定了基础。这派戏剧作家的代表是马洛。

4、福斯塔夫式的背景

“福斯塔夫式的背景”是恩格斯在给拉萨尔的信中提出的。福斯塔夫是莎士比亚在《亨利四世》和《温莎的风流娘儿们》中塑造的形象。他是一个破落的骑士,在封建制度没落时期由贵族社会跌落平民社会,上与太子关系亲密,下与强盗、小偷、流氓、妓女为伍。通过他的活动,莎士比亚展示了上至宫廷,下到酒店、妓院等广阔的社会背景,再现了“五光十色的平民社会”,为塑造人物和展开戏剧冲突提供了广阔、生动、丰富的社会背景。这是莎士比亚现实主义艺术的重要成就。恩格斯称赞这种背景,是希望作家们以莎士比亚为榜样,在广阔复杂的社会背景中塑造典型、再现生活。

5、莎士比亚化

“莎士比亚化”是马克思所提出的莎士比亚戏剧创作中的现实主义美学原则。即要求作家善于从现实生活出发,展示广阔的社会背景,给作品中的事件和人物提供真实而富有特点的典型环境;正确处理事件、人物和环境的关系,通过丰富、真实而具体的情节描写,塑造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广泛而深刻地反应现实关系,注意反映演变和发展着的历史内容,同时强调把作者的倾向、见解,在情节和人物的描述中隐蔽而自然地流露出来,要求做到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悲剧与喜剧的巧妙结合。

6、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是14世纪至17世纪初期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发动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它是封建制度开始解体、资本主义关系形成过程中的产物,首先出现在意大利。在文艺复兴运动中,资产阶级借用古希腊、罗马文化中的人文主义和现世思想,来反对封建统治和教会神学,以建立适应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意识形态。文艺复兴运动以人文主义作为思想武器,在意识形态和文化科学领域取得了空前伟大的成就,是人类思想文化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对欧洲和世界文学艺术以及自然科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7、乌托邦

意译为“乌有之乡”、“极乐岛”、“仙乡”、“乐土”。指不存在的地方或虚构的国家。16世纪英国思想家托马斯·莫尔在名为《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全书》(简称《乌托邦》)的著作中,虚构了一个乌托邦岛上的理想国,描写了依靠“人类的良心”而建立起来的理想的社会制度。后来,人们就用乌托邦来称呼那些没有现实基础的理想社会制度的空想学说。

8、十四行诗

音译为“商籁体”,是欧洲的一种格律严谨的诗体。最初流行于民间,后为文人所采用。最初兴起于意大利,以后流行于英、法、德诸国。彼特拉克是最早的十四行诗的作者,并使这种诗体臻于完善,称为“意大利体”或“彼特拉克体”,由两个4行和两个3行构成。16世纪初,英国诗人魏阿特和萨利把这种诗体移植到了英国,改为3节4行1节2行对句,其韵脚排列又有多种变化。莎士比亚是英国十四行诗中成就最大者,被后人称为“莎士比亚体”或“伊丽莎白体”。19世纪初,俄国诗人普希金在诗体小说《叶普盖尼·奥涅金》中创造了十四行诗四音步抑扬格的“奥涅金诗节”,使十四行诗由抒情变为叙事。

四、简答题

1、简析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

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它并非是为了复活古代的奴隶制旧文化,而是为了摆脱中世纪封建神学的束缚,借用古典文化遗产,加以批判继承,建立资产阶级新文化,以适应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导演出历史新场面的需要。也就是说,古典文化仅仅是资产阶级新文化的借鉴,是流而非源。新文化的社会渊源只能是新兴资产阶级生产关系的产生和发展,是这一时期的阶级抗争和科学实践的反映。18世纪中期法国启蒙运动的精神领袖伏尔泰正式把“文艺复兴”作为一个新文化运动,第一次对文艺复兴予以深刻的说明:“文艺复兴的重大意义不在复古,而在于创造。”

2、人文主义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形成的资产阶级思想体系,其基本内容是: 以人权反对神权,以人性反对神性,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认为主宰宇宙的是人而不是神。

以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以现世幸福反对来世思想,认为人人可以追求财富和幸福,提倡爱情、婚姻自由。

以理性反对蒙昧主义,认为“知识就是力量”,提倡发展人的聪明才智。 以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希望强大的王权消除封建贵族和国家的统一。

3、堂吉诃德的性格特征及其典型意义?

堂吉诃德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形象,其性格特征是喜剧性格与悲剧性格的奇妙结合。作为喜剧性格,他脱离实际,把幻想当作现实,企图凭借已被历史淘汰的骑士精神去弘扬社会正义和社会平等,结果只能被现实所嘲弄与抛弃。作为悲剧性格,他具有为实现人类的正义理想而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卓越精神,他对理想社会的执着向往和对社会罪恶的深刻批判,都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思想光辉。

性格的矛盾性具有深刻的典型意义:它是处于新旧交替时代的西班牙现实社会矛盾的反映;也是西班牙人文主义者处于既有崇高的社会理想,又无实现这一理想的现实手段的矛盾状态的反映。因此,堂吉诃德是西班牙人文主义者的典型。

4、简述桑丘·潘沙的形象。

桑丘·潘沙的形象与堂吉诃德既对立又补充。这是西班牙农民的典型形象:勤劳、善良、机智;又有小生产者狭隘自私的一面:目光短浅、贪图小利。他的游侠并非建立什么功勋,只为发一笔意外之财,一改变自己的处境。他本性善良,同情那些与他地位相仿因而备受欺凌的人,与堂吉诃德接近。在海岛当“总督”时:断案如神、执法无私,爱憎分明,光明磊落。公爵本想愚弄这个普通农民,不料却使他得以施展才智,证明了自己的高贵。堂吉诃德为之奋斗一生没有做到的,桑丘做到了。后来桑丘由于受不了贵族们的捉弄离了职。他说:“我赤条条来,又赤条条去,既没有吃亏,也没有占便宜,这是我同其他总督不同的地方。”桑丘非常实在。堂吉诃德所取的成语是“干什么事,成什么人”这样抽象的正义或真理。桑丘所取的成语是“一个人有多少钱,值多少价。”他求的衣食,做官只为发财,发财是为老婆儿女打算,也就是为一身和一家人的生活。他会不错失时机,“如果谁给你一头小母牛,快拿了栓牛的绳子赶去。”他跟堂吉诃德主仆一场,虽然挨揍挨饿,毕竟也发了几注小财;虽然只做得几天官,也够他一辈子吹卖的。他回家见了老婆第一句话是“老婆,我带钱回来了,这是大事!”堂吉诃德是个失败者,桑丘是个成功者。桑丘的成功也许是侥幸,堂吉诃德的失败却具有必然性。

5、《十日谈》的基本主题是什么?

《十日谈》中的主要人物是商人、手工业者、农民、诗人和艺术家,与但丁笔下的帝王、教皇、骑士、圣者有异。其主要主题:

一、反教会,揭示教会僧侣的虚伪性与欺骗性。第一天故事二“扬诺劝教”有提纲挈领之效,突出了全书主题的基调。巴黎真正商人扬诺,其友亚伯拉罕,犹太人,同样忠实信诚,信奉犹太教。扬诺唯恐友之灵魂以后将堕地狱。故力劝弃犹太教,改奉天主教。苦劝之下答应访罗马教廷。所见所闻无一利之。教皇、红衣主教、神职人员,均贪色淫乱之徒。甚者反人道、眈溺男风,外则贪吃贪财,买卖圣位、圣体。至巴黎,亚答:教廷里均一班无恶不作之坏东西,罗马则为容纳罪恶之火炉。然基督教居然不但未被推翻,反而日渐强大。其中定有神灵保佑。故觉得其可能是真神圣、遂求仪式洗礼。

二、肯定爱情自由。第四天故事一,美满可爱的姑娘莉莎贝达与兄弟经营的店铺里一个叫罗伦佐的小伙子暗中相爱。后被发现,三兄弟设计杀之,埋坑里,莉日夜思念。梦见罗,明示。翌日,郊外见尸体,割头,用布包好,埋在花盆中。花得泪水与香水浇灌,长得枝叶茂盛。兄弟们夺花盆,后莉日夜哭泣,哀恸而死。

三、提倡人欲的天然合理性。第四天开头,叙述一故事。一心信奉天主教的腓力,丧偶后带着不满两岁的幼儿上山修行,多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他的儿子除了父亲外,没见过第二个人。18岁时,腓力见他平时侍奉天主十分殷勤,料想带他去浮华世界走一遭,大致也不会迷失其本性。父子俩遂下山来到佛罗伦萨,可巧遇到一位衣着华丽、年轻漂亮的姑娘。儿子颇为好奇,立问:“这是个什么东西?”“我的孩子”,腓力回答:“快低下头,眼睛盯着地面,别去看它们,它们全都是祸水。”又说:“她们是绿鹅。”儿子不留念那众多的新鲜事物:皇宫、宅邸、母牛、马匹,却冷不防对老子说:“亲爸爸,让我带一只绿鹅回去吧。”一个青年本能认为,他进程这天所接触的许多新鲜事物中,最美最迷人的就是“绿鹅”。腓力恍然大悟,原来自然的力量比他的教诲要强大得多,深悔自己不该带儿子进城。作者议论:“谁要是想阻挡人类的天性,那可得好好儿拿点本领出来呢。如果你非要跟它作对不可,那只怕枉费心机,到头来还要弄得头破血流。”

6、《乌托邦》是一部什么样的作品?

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部具有广泛影响的宣传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杰作,分为上下两部。用作者和航海家两人对话的形式写成。上部莫尔以自己亲身的见闻,揭露了当时英国君主统治下社会的黑暗,对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英国农民的悲惨生活,尤其是“圈地运动”所造成的“羊吃人”的惨状进行了深刻的描绘,以激起读者的愤慨和同情。下部借航海家之口,畅谈一个为外人所不知的乌托邦海岛上的理想生活。作者所描写的“乌托邦”海岛,是个没有暴政、法律、战争和宗教狂热的社会,这在人类思想史上是第一部描绘空想社会主义理想的小说。作为文学名著,《乌托邦》语言优美,讽刺深刻,情节奇妙,想象丰富。

7、简述莎士比亚喜剧的特点。

喜剧题材:虽然只有个别来源于英国现实,但是全部喜剧都蕴含着丰富的现实内容,“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永远是„„快乐的英国”。

喜剧主题:歌颂爱情与友谊,赞扬个性解放,支持婚姻自主和争取个人幸福的权利。表现了人文主义的理想;肯定人生,激发起人物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为之奋斗的决心,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对封建阶级的道德观念与偏见的胜利。

喜剧的主人公:多为男女青年,以女主人公的形象最为突出,最为鲜明。女性是莎士比亚喜剧中幸福与秩序的动因,因此他们的作用极其重要。女性不仅起决定作用,在数量上也比其他类型的戏剧多。那些绝妙的女性人物全都是天生丽质、光彩照人,她们感情崇高,才智非凡,心地善良,意志坚强。她们显然是作者理想的化身。与《十日谈》、《坎特伯雷故事集》中的女性放荡纵欲不同,莎翁笔下女性贞洁、忠贞,甚至连温莎的风流娘儿们也不例外。

喜剧情节结构:往往形成“一见钟情——好事多磨——终成眷属”的模式,常常采用误会、巧合、圈套、女扮男装(或相反)等表现手段,增强了剧本的喜剧效果。

喜剧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洋溢着明朗、欢快的抒情气氛,是一种浪漫抒情喜剧。

8、简述莎士比亚悲剧的特点。

第一,悲剧的基本主题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及理想的破灭。人文主义的理想与现实社会中邪恶势力之间的矛盾构成戏剧的主要冲突。

第二,剧本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严峻的社会批评意义。描写了新旧交替时代的社会现实,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的社会问题;批评的锋芒既指向封建势力,也指向资产阶级的罪恶。

第三,塑造了一批具有人文主义思想的正面人物,描写他们所代表的弱小的先进力量与强大的邪恶势力所进行的悲剧性斗争,以及他们的毁灭和他们道义上的力量。

第四,矛盾冲突激烈,既有悲剧主人公与其对立面的冲突,也有悲剧主人公内心的冲突。

第五,情节集中,结构严谨,情雕悲愤沉郁,语言优美、凝炼、准确。

9、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艺术特色有那些?

莎士比亚戏剧创作艺术精湛,特色鲜明,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1)情节的生动性与丰富性。莎士比亚的戏剧往往是多重情节线索。《哈姆莱特》有三条为父复仇的线索,哈姆莱特为主,雷欧提斯和小福丁布拉斯为副。场面丰富、五光十色的“福斯塔夫式的背景”,增添了情节的丰富生动。

2)塑造了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莎士比亚笔下的人物性格多具有多面性和复杂性,如著名的三大复杂形象哈姆莱特、福斯塔夫和夏洛克。莎士比亚善于运用对比、独白等手段来展现人物性格特征和心理活动状态。

3)莎士比亚的语言丰富而富于形象性。他的戏剧语词丰富,表达方式多样,人物语言个性化。他还善于运用比喻和隐喻,寓意深刻而又形象、生动。

10、《威尼斯商人》的基本主题是什么?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喜剧的代表作,其基本主题是通过安东尼奥同夏洛克的冲突以及巴萨尼奥同鲍西娅的爱情纠葛,揭露和谴责了高利贷者夏洛克的贪婪、吝啬、冷酷和惨无人道,歌颂了人文主义者的仁爱原则和青年人为争取爱情自由而斗争的行为及男女之间真诚的爱情、无私的友谊,展示了慷慨、无私、真诚、仁爱同吝啬、贪婪、嫉妒、仇恨、残酷之间的斗争。由于作品成功地塑造了夏洛克这个高利贷者的形象,因此这部喜剧带有更深刻的社会意义。作品还通过冲突双方都利用法律为自己服务的事,客观上暴露了资产阶级法律的本质。

11、莎士比亚历史剧《亨利四世》中的福斯塔夫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福斯塔夫虽然是历史剧中的人物,却很少有哪个喜剧人物能与之媲美。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喜剧效果多半靠手段(巧合)和气氛获得,而福斯塔夫的喜剧效果却由于性格本身的魅力所致。列夫·托尔斯泰说过:“福斯塔夫或许是莎士比亚唯一自然而典型的人物形象。”这是一个英国封建社会解体时期没落的骑士阶层的典型形象。吹牛说谎、招摇撞骗、欺诈抢劫、好吃好色,不受任何道德约束,集一切恶行于一身。生性幽默,爱开玩笑,并以能为人们提供笑料而自豪。构成他生活主要内容的是酒与女人。普希金:“他的主要特征是纵情声色。大概从青年时代起,以粗野和低级的方式追求女性,就是他最关心的事情„„他所需要的是强烈的西班牙葡萄酒、丰富的午餐,以及供养情妇用的金钱。”但福斯塔夫并非一个简单的小丑,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普通民众的情绪,对王权和财富集中的不满。作者以这一形象为中心,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五光十色的平民社会”,以史实诗般的广阔规模深刻而全面地反映了英国当时的社会现实。——“福斯塔夫式的背景”。

12、简述莎士比亚悲剧作品的野心家形象。

与前期喜剧男女形象与小丑形象相比,悲剧中出现了形形色色的野心家形象。如克劳狄斯(《哈姆莱特》)、伊阿古(《奥塞罗》)、麦克白夫人(《麦克白》)、爱德蒙(《李尔王》)。他们均是极端的利己主义者,为了个人私欲,使用任何狠毒卑鄙手段,践踏人性的美德,他们是过渡时代的产物。伊阿古只是为了私利才离间奥/苔的关系;爱德蒙杀兄、夺父财产,爬入上流社会;麦克白夫人是恶的化身:“只要我想要,我就不说我不敢”。莎翁通过他们深刻揭露了新旧交替时代社会的罪恶。这些野心家是悲剧的重要根源,说明“善人”面对新的社会恶势力,靠人文主义者显然永远不能解决。悲剧的结局是悲壮而非悲伤,他赞扬人性的胜利,谴责人性的伦丧,虽然找不到改造社会的方案,但不失改造社会的勇气。

13、为什么说哈姆莱特是人文主义者的典型形象?

哈姆莱特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典型形象。理由是:(1)在人文主义中心威登堡大学读书,受人文主义熏陶,形成了对人类、人生、爱情、友谊等的人文主义观点。(2)他肯定人的价值和力量,认为“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3)以平等真诚的爱与友谊取代尊卑贵贱的封建等级观念。(4)为人正直,多才多艺。奥菲莉娅说他是“朝臣的眼睛„„时流的明镜,人伦的雅范,举世注目的中心。”可见,哈姆莱特从仪表、神态到思想、才能都符合人文主义的理想。

14、简述《奥塞罗》中的野心家伊阿古形象。

伊阿古是资本原始积累时期极端利己主义的冒险家野心家的典型。他利用奥塞罗轻信的弱点,以极其狡诈的手段使奥塞罗相信凯/苔奸情。一箭双貂。可以夺取凯之职,又可毁掉奥塞罗的事业前程和幸福生活,是欧洲文学两面派的祖先。伊阿古这种极端利己主义的思想,奸诈欺骗的手段和冒险的精神,正是资产阶级发展初期掠夺时代的产物。这是一种新的社会罪恶,奥、苔在争取爱情自由、反对封建势力的斗争中能够挺身而出、取得胜利,然而在伊阿古这种新型冒险家的手中却失去了自己的识别能力,遭到毁灭,说明资产阶级极端利己主义对于生活中美好事物更是一种可怕的力量,更具有破坏性。

15、简述《麦克白》中麦克白的形象特征。

《麦克白》(1605),取材于荷林西德的《编年史》,写麦克白篡夺王位的故事。是莎翁最阴暗的一部,也是谴责人性伦丧的悲剧,是一部“犯罪心理学史”,是莎翁心理描写的杰作。悲剧的主题是谴责统治者个人野心的罪恶。麦克白在全剧中经历了四个阶段:(1)胜利的麦克白;(2)转变的麦克白;(3)罪恶的麦克白;(4)孤立的麦克白。一开始,麦克白是一武艺高强,忠于君主的将领,是国家的栋梁、民族的英雄,此时,在其精神世界中,正面品德(善)占主导地位。但当他的夺取最高权位的野心勃发之后,便开始走上堕落的道路。莎翁以心理描写巨匠的手笔,深刻地刻画了麦克白内心善与恶的激烈搏斗。麦克白并非一天生的恶魔,当他犯下弑君的罪行,他身上原有的道德感便使他处在极度的精神痛苦之中。他不断感到内疚,不断谴责自己。不过他无力自拔:“以不义开始的事情,必须用罪恶使它巩固”。如此逐步失去天良,手段越来越残忍,内心也变得越来越冷酷,越来越空虚,越来越绝望,全无一点支撑自己的力量。个人野心终于使一个具有英雄品格的人物变成了杀人的魔王,最后完全孤立,众叛亲离,受到应有惩罚。

16、哈姆莱特的性格特征及其悲剧根源是什么? 哈姆莱特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典型形象。他的一个性格特征是忧郁。哈姆莱特回到丹麦后,一系列意外事故的出现,打破了他的幻想,人文主义者视为珍宝的生活理想化为泡影,使他变得忧郁、苦闷,但忧郁不是哈姆莱特的天性,而是理想与现实矛盾、理想破灭产生的一种精神状态。

哈姆莱特另一个性格特征是犹豫。他把报父仇同拯救国家结合起来,按照人文主义的理想来改造现实。然而在强大的邪恶势力面前,尽管他不断探索寻找途径,却始终处在决定行动而不知如何行动的矛盾之中,这就形成了他行动上的犹豫延宕。

其悲剧根源是:客观上,反动势力过于强大。哈姆莱特是封建社会内部出现的少数先进人物的代表,他与克劳狄斯的斗争,反映了先进人物同社会恶势力的斗争。但是处于萌芽状态的先进力量同强大的封建邪恶势力抗争,必然导致悲剧结局。主观上,是哈姆莱特所代表的人文主义者的局限所致。他同情人民的苦难,人民也对他有好感。但他既不相信暴力,又不相信群众,孤军奋战,而且不能摆脱宿命论等旧思想的残余。因此,哈姆莱特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也是人文主义者的悲剧。

17、堂·吉诃德是个可笑、可爱、可敬又可悲的艺术典型,试论这一形象的矛盾性。

堂·吉诃德是个满脑子骑士幻想而又具有人文主义思想特征的可笑而又可敬的矛盾复杂形象。

他是个满脑子骑士幻想的不切买际的幻想家的典型。理想与现实脱节,主观与客观分离是其主要特征。受流行的骑士小说的毒害,他迷上了骑士道,试图恢复过时的骑士道。因而,虽然动机良好,但行为却极其荒唐,效果也极坏。吃尽了苦头。出够了洋相。

同时,他还是一个具有人文主义特征的可敬的人物。他有渊博的学识,崇高的理想,有为真理和正义而献身的精神。他打起仗来勇往直前,无所畏惧。且道德高尚,诚实守信。他心目中的骑士道实际上也是他的人文主义理想的载体和寄托。

当时的西班牙社会没有提供实现其理想的土壤,因而造就了这个可笑而又可敬的矛盾形象。

这个形象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他,既讽刺了不切实际的幻想家,也表达和寄托了人文主义理想,同时.还表达了对当时西班牙社会的苦涩理解。

五、论述题

1、试述文艺复兴时期西欧文学艺术繁荣的原因。

1)欧洲人自己发现是个“人”,促进了人的智识与情感的解放。

中世纪社会组织比较简单,罗马帝国皇帝俨然为欧洲元首,教皇则为全欧洲精神上的主宰。教权高于一切,教皇大权独揽,凡是社会上一切重大事情和婚丧喜庆等小事,教会都可干涉,人们必须绝对服从。一个人与教会的意见稍有出入,即为大逆不道,必受严刑重罚,异教徒或被焚,或终身监禁,或受烙刑,或遭鞭笞,或削鼻割耳,其惨状景象,达到极致。宗教组织提倡“无知乃信仰之母”,因而禁止人们对天文、地理、物理、文学、医学、教育等学问自由研究,否则生命不保。图书馆被焚,异教文明销声匿迹,生活沉滞萎靡,凄凉之情亘古未见。有思想的人们,在这样教权暴虐的势力下,势必寻求对生活态度革命的方法。那时恰好来了机会,即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的灭亡。君士坦丁堡本是承继希腊学术自由研究精神的唯一地点,一旦陷入土耳其人手中,居住在那里的希腊学者不得不避难到意大利的佛罗伦萨。他们在佛城开设私塾,授希腊古学,借以维持生活,不料其结果竟然促成了欧洲人民生活上的自觉。故而,当欧洲人发现了自己也该有作为“人”的要求与欲望,不该为希伯莱思想所束缚时,群体便觉醒了,自觉实现“古学复兴”,于是被埋藏多年的希腊思想渐渐印入人们眼帘,乃至风靡一时。

2)欧洲人扩大了世界,发现了更大更新的世界。

当时的环境使人们于“人类的发现”之外,还发现了“新的世界”——新大陆。这也是资本原始积累过程,对黄金欲望的升腾引发人们的冒险精神,探索东方的新航路,这一过程为当时出现的小说家、艺术家开扩了眼界,增加了知识,开启了智慧,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活素材。

3)教权逐渐衰落,强大的世俗政权的建立,刺激人们对文艺的要求。 原先各国政权颇受教皇牵制,到了那时,商业逐渐发达,人们自己有能力组织有力的国家。而宗教改革运动渐次酝酿。事实上,教皇无法统揽政权,日耳曼民族已建成英、法、德等强大的世俗政府,各有统治者治理。新的世界让人们憧憬。

当然,人的灵魂的解放要依靠宗教改革(德之马丁·路德);自文艺复兴运动浩浩荡荡地开放了各种新学识、新思想和新机会的门户后,人人要求着从上帝(教会)的束缚中自由解放出来,实行信仰自由(新教)。欧洲自从文艺复兴以后,罗马教皇在公众的信仰上,已被怀疑,甚至动摇,宗教改革后,教皇的权威被路德等人彻底打倒。这一举动真使欧洲人重见天日,大方光明。假如没有路德,那近代的科学和民主思想,恐怕不易产生。我们讴歌近代文明,不能不归功于宗教改革,对文学史影响甚众。

4)各国特有的表达自己个性的言语与文字,成为继承古代文化遗产以创建民族文学的必要手段。

新的事物、制度、科学发现和形成,使一般有思想的学者或人民因着生活的习惯与需要,创造了各个国家特有的言语与文字,以表现他们自己的个性。加之人们对教皇不满,势必追溯到前贤的思想与创造,于是诞生了复兴希腊文化的信念。

5)中国发明创造的传入西方,成为文艺复兴运动迅速发展的必要前提。 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经过阿拉伯人西传,在西欧各国广泛使用推动了西欧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与发展。马克思说:“火药、罗盘、印刷术——这是预兆资本主义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罗盘打开了世界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却变成了新教的工具,并且一般地说变成科学复兴的物质手段,变成了创造精神发展的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推动力。”也就是说,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等技术发明改变了欧洲的历史,引发了那里的“思想革命”、“政治革命”、“商业革命”,从而使欧洲率先进入资本主义时期,并飞速向前发展。

2、试述莎士比亚戏剧创作三个时期的基本特征。

第一时期(1590-1600)是莎士比亚人文主义思想和独特创作风格形成期。由于作者第一次从乡村到伦敦,进入了有着高度文明、生气勃勃的大都市,内心唤起了从未有过的新奇、憧憬与兴奋的感觉,产生了进取、奋斗的力量。再由于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国内高涨的爱国情绪的感染,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王权巩固,其心情自然是愉快、新鲜向上的。对一切事物的看法是美好的、天真的,到处都是春天、阳光、诗意的和谐。这种对生活有着朦胧向往的乐观主义气氛和情绪,是他这时期的创作基调,也是他的喜剧和历史剧多产的原因,即使他这时期创作的悲剧,也渗透着乐观精神。本时期剧作有:历史剧9部、喜剧10部、悲剧3部。历史剧代表作《亨利四世》(上下)。

第二时期(1601-1607)是莎士比亚创作最辉煌的时期。正值伊丽莎白统治的最后几年,詹姆斯一世接位初期。封建贵族与市民之间的对立,政治斗争日益激化,尚未消亡的旧世界的邪恶与新兴资产阶级的损人利己相互交织,社会生活大大逆转,正义进步的力量受到压抑,面对人民贫困与社会不平,莎士比亚的人生感受不同了,人文主义理想产生了危机。所以作品深刻反映出这种理想与残酷现实之间的矛盾,反映作者内心经历的痛苦与悲哀。此变化除了社会原因外,还有作者个人的原因。如年龄增长,个人的遭遇与艺术的成熟等因素,十年生活的阅历和观察,作者更敏感,思想更成熟,感情更深刻,认识更深化,站得更高,现实主义创造方法也更加完善。揭示社会黑暗与人性的阴暗面,成为本时期创作的基本主题。悲愤与阴郁成为主要基调。主要作品是悲剧: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以及《雅典的泰门》等。3部喜剧也带有悲剧性质《特罗伊罗斯和克瑞西达》、《终成眷属》、《一报还一报》。

第三时期(1608-1613)。作品的主要特色是富于童话式的想象,充满对未来的憧憬,远离现实生活,最大程度地表现了分离、流亡,团圆、和好,与原谅的浪漫情节,具有传奇性质,故名传奇剧。它们把我们从阴暗悲惨的血腥的悲剧世界,一下子带进了阳关灿烂、春光明媚的神话般的天地世界里去。作者仿佛有恢复了年轻时候的心情,精心描绘着他心目中的理想世界,到处是美满与幸福。这一变化正反映了作者人文主义理想与现实之间不可弥合的距离。他无法解决生活中尖锐复杂的矛盾,只得用浪漫主义的象征手法,把自己的向往化为美丽的幻想,以寄托自己的希望,并给人类远景描绘一幅美丽的图画。这是莎士比亚对人类前途充满信心的表现,相信年轻一代会过上一种全新的、人们从没有过上的美满幸福生活。主要左右是传奇剧《辛百林》《冬天的故事》《暴风雨》(“诗的遗嘱”)。剧情往往发生在一个幻想的神奇的环境中,主人公先遭难后幸福,解决矛盾的方法往往是一些偶然的因素,甚至是魔法的力量。最后,敌对双方互相宽恕,互相和解,大团圆结局告终。

3、结合作品内容分析莎士比亚笔下的李尔形象。

李尔从一个最高统治者变成一个卑贱的流浪者,地位在变,性格也杂变。莎翁正是通过李尔的改过自新,体现一种人性复归的思想。

李尔王,从一个“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专横暴君,到无家可归的贫民,以后又成了阶下囚,直至心碎而死。其思想情感经过了多次剧变,才完成了“李尔否定李尔”的全过程。

第一次剧变:不认三女儿(身居高位,刚愎自用)及驱逐肯特(忠言逆耳),专横任性到失去理智(理智上最爱三女儿,也知肯特为忠臣)——暴君的父亲

第二次剧变:诅咒大、二女儿,首次跌下最高权位,使他无法忍受,产生“复仇”心理——复仇的父亲

第三次剧变:由可怜自己(雷电颂)进而可怜别人进而同情“穷人”,批判自己,产生质的变化——自省的父亲

第四次剧变:因流浪发疯而清醒,进而批判强权。质变完成,已由暴君变成一具有人文主义思想的人——人文主义者的父亲

第五次剧变:跪向三女儿,向她忏悔、求她宽恕——赎罪的父亲

第一次到第四次剧变是从自己与“穷人”关系上反省,第五次剧变则是从伦理关系上否定自己的过去,经过两次“否定”。他既否定了作为暴君的过去,又否定了作为家长制代表的过去,从而完成了“李尔否定李尔”的全过程。但李尔得出了“人”是可怜的两脚动物的结论,说明对人生是悲观的。三女儿死,万念俱灰,心碎而死,这最后一次思想剧变,可见他仍然是一个失败者。

李尔的悲剧(非死不可):内因在于他专横,以自我为中心,后又陷入虚无主义,所谓“咎由自取”。外因在于恶势力造成,而“馅媚”是置他于死地的毒药,他最后失去三女儿,即使、失去赎罪的机会,失去生活与精神的支柱。李尔之所以是悲剧形象,意即,等到他明白要自我否定,重新做人时,条件已不许可,大势已去。

4、试述《威尼斯商人》中莎士比亚对夏洛克形象的塑造。

夏洛克与哈姆莱特、福斯塔夫一起被评价家认为是莎翁戏剧人物中最为复杂的三大典型。据有关资料介绍,在莎士比亚时代,居住在英国的犹太人并不多,这一民族矛盾并不太激化。当时居住在伦敦的犹太人过着相当舒服的生活。1594年洛佩兹事件,引发人们的反犹情绪。马洛的剧作《马耳他的犹太人》(1592)中,主人公便是一个恶毒的犹太人,名叫巴拉巴斯,他在米饭里放进毒药,企图把女修道院中的人全毒死。此剧恰好迎合了当时的公众情绪。于是再度拿来上演。1594年便上演十五场。莎剧可能受此影响。

关于夏洛克形象的常规理解:一方面是个高利贷者,吝啬、贪婪,心狠手辣,另一方面又是受侮辱的犹太人,敏捷机警,果断沉稳,其反对种族压迫和宗教歧视,是坚决积极的。

作者对此人物的态度,既同情又批判。作为嗜财成性,利欲熏心,伺机报复的高利贷者,莎翁是批判的,这是主要倾向。作为受种族压迫和宗教歧视的犹太人,莎翁又是同情他的,不赞同安东尼奥对夏洛克的粗暴行为。莎士比亚突出了同时代人的种族偏见与宗教偏见,这是一大进步。

夏洛克又被称为欧洲文学四大吝啬鬼之一(阿巴贡、葛朗台、泼留希金)。相比之下,夏性格富有立体感。他吝啬,贪欲(狠毒),不过不虚伪、比较直率。他的哲学是:“只要不是偷窃,会打算盘总是好事。”追求的是“象母羊生小羊一样地快快生利息。”他之所以恨安东尼奥,因为后者借钱不取利息,影响了他的放债收入。他之所以坚决割肉,置安于死地,因为在他看来,“只要威尼斯没有他,生意买卖全凭我一句话了。”他的仆人吃不饱,受不了他的虐待,要找新的主人(巴萨尼奥)。女儿因他的吝啬贪心,不愿呆在地狱般的家里,跟情人私奔了。三幕一场,杜伯尔去热那亚打听他女儿的下落,回来向他报告时,使他痛心的,主要不是因为失去了女儿,而是他的女儿带走了他的钱财珠宝,还要为寻找她而花费更多的钱财。当听说自己女儿在热那亚一晚花去80块钱时,心疼得发了疯:“那一颗金刚钻就是两千块钱,还有别的贵重的珠宝。我希望我的女儿死在我的脚下,那些珠宝都挂在她的耳朵上;我希望她就在我的脚下入土安葬,那些银钱都放在她的棺材里!”(三幕一场)。

5、有人说,堂·吉诃德是一个“崇高的疯子”,你是如何理解的?试做阐述。 堂吉诃德是一个异常丰满而又复杂矛盾的艺术形象。他身上既有幽默可笑的言行,又有严肃认真的思考;既荒谬绝伦,又崇高伟大;既有悲剧性又有喜剧性;既是个疯子,又是个理想主义者。是一个“崇高的疯子”,可笑、可敬汇于一身。

一方面,他是个脱离实际、眈于幻想、疯疯癫癫的骑士。现实世界在他头脑里均被幻想代替而失去了真面目。不管碰到什么样的假想对手(酒囊、羊群、风车),均学习骑士单枪匹马地乱砍乱杀,从不计较双方的力量对比,敢打敢拼,毫不怯懦。但无情的现实使他折断骨头,摔坏牙床,闹出无数笑话。而又从来不从失败中吸取教训,认为这是妖人所施的魔法,不让他有立功的机会。可见这既是骑士小说的毒害,也展示了他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献身的精神。关键就在于采取了错误的方法,妄想在16世纪封建社会已趋衰亡的时候,恢复过时的骑士制度,以游侠骑士单枪匹马打天下的办法去解救人民,决定其行动往往出于善良的动机,遭致可笑的甚至有害的结果,自己成了一个受人嘲笑的滑稽古怪的人物。

另一方面,从堂吉诃德的主观动机来看,他又是一个动机纯真善良、疾恶如仇、勇于牺牲的无私无畏的社会改革者。这是可敬的一面。他所理解的骑士道,除了为心上人服务等荒唐的东西外,就是要扫除一切罪恶,使人间重归公正与和谐。他的同情心是在那些手压迫、受欺负者一边的。因此,在他的骑士道精神的外衣下,包含着许多人文主义的思想内容。这是因为作家在此形象身上寄托了自己的理想和愿望,有时甚至借他的嘴来发表议论,批判西班牙封建社会的种种不合理现象。况且,堂吉诃德清醒时是一个谈吐高明,见识渊博的学者,一个热情的人文主义思想的传遍者。即其社会理想是建立在没有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太平盛世。其清醒时,对社会的批判、对法律、道德、文学艺术的远见卓识,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作家所追求的理想。

总之,堂吉诃德就是这样一个复杂的艺术典型。他可笑、可悲,又可爱、可敬。既是一个眈于幻想、行动盲目的喜剧性人物,又是一个理想与现实脱节,高尚的动机而做出无益的行动的悲剧性人物。

6、人文主义文学在艺术上有哪些主要特色?

人文主义文学艺术上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在文艺与现实的关系上,人文主义文学主张文艺必须反映现实生活,反对把文艺当作宣传宗教教义的工具。莎士比亚认为,“最好的戏剧不过是人生的一个缩影”。戏剧的“目的始终是反映自然,显示善恶的本来面目,给它的时代看一看它自己演变发展的模型。”彼特拉克、薄迦丘、拉伯雷、塞万提斯、莎士比亚等人文主义作家的创作,体现了现实主义原则。

第二,在文艺的社会功用方面,反对和驳斥封建教会给世俗文艺强加的两大罪名;说慌、伤风败俗。强调继承贺拉斯“寓教于乐”的传统。

第三,在题材和语言上,提倡大力创新,要求语言生动活泼。要哟最能反映社会生活的小说来代替梦幻小说,以抒情诗代替赞美诗,以民族戏剧来代替宗教剧、神秘剧,提倡悲喜剧结合,语言上要用人民喜闻乐见的各地方言(民族语言)来代替官方的拉丁语写作。

第四,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注意运用现实主义的手法,在矛盾的冲突和发展中塑造人物,并注意个性和共性的结合,使人物形象生动、具体、鲜明。拉伯雷笔下的巨人形象,塞万提斯笔下的吉诃德先生和桑丘,莎士比亚笔下的人物形象系列,都是最好的说明。

第五,在艺术表现上,人文主义作家在自己的作品加进了丰富的幻想成分、夸张的手法和浪漫主义的因素,这方面,拉伯雷《巨人传》、塞万提斯《堂·吉诃德》以及莎剧中均有鲜明体现。

7、以《罗密欧与朱丽叶》与《梁山伯与祝英台》为例,比较中西古典爱情悲剧的异同。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莎士比亚的悲剧,《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古典悲剧。两者都是爱情悲剧,展现的都是情投意合的恋人之间的美好感情被外部强大势力毁灭的悲剧,两者虽同为爱情悲剧,但却有很多不同之处。

从中西方文化差异来看,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家庭的关系上,中国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家庭为本位,注重个人职责和义务,属于依附人格;西方强调征服自然,个人本位,注重个人自由和权利。热情奔放,大胆追求世俗生活,注重享受生命,爱情至上。具独立人格。文化上的差异带来中西人在处理爱情问题上诸多不同点。

其一,表达爱情的方式不同。中国人含蓄、隐蔽,常常“借物抒情”“借景抒情”。《梁》中有一个著名情节——“十八里相送”,祝英台用了6个比喻暗示梁自己是个女人,但是梁山伯就是不明白祝英台的意思,这是多么可笑,两人同窗三年,情投意合,可在两人分手的时候,还没有向对方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以致错过了求婚时机。西方人则炽热、明确,《罗》中,罗密欧在舞会上遇见朱丽叶,马上被其吸引,罗密欧邀请朱丽叶跳舞,两人情投意合,晚上罗密欧又爬墙到朱丽叶的窗前倾诉衷肠,于是两人决定一起争取自己的幸福。

其二,相爱的过程不同。中国人清醒、理智,先相知再相爱,梁祝同窗三年,引为知己,后来知道祝英台是女人遂生爱情,中国人把人为压抑自己的爱视为美德;西方人狂热、无顾忌,先相爱再相知,罗朱两人是一见钟情,对双方的为人并不了解。

其三,争取爱情的态度不同。中国人被动、无力的。梁祝两人自觉不自觉地承认封建伦理道德,他们也认为私定终身是不对的,需要明媒正娶。父母之命也是不能违抗的,所以他们在知道祝英台订婚给太守之子之后,别无办法,根本没有抱着反抗的意思,只能听天由命。西方人则主动、毫不妥协地,罗密欧杀死表兄,第二天就到教堂私自结婚,根本没有经过家长的允许。

其四,悲剧成因不同。《梁山伯与祝英台》是社会悲剧。他们肯定传统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地婚姻制度,最终双双徇情。《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个人悲剧。罗密欧的急躁性格,偶然事故产生了悲剧,如果神父的信能顺利到达罗密欧的手中,如果罗密欧没有自杀,等到爱人醒来,悲剧就不会发生。

其五,结局不同。《梁山伯与祝英台》结尾是大团圆,梁祝化蝶,虽死犹生,这符合中国人的审美习惯,但有违悲剧的本质精神;《罗密欧与朱丽叶》结尾是彻底毁灭,真正意义上地悲剧。

8、比较哈姆雷特和堂•吉诃德的思想性格

莎士比亚和塞万提斯生活在同一时代,他们笔下创造出的两个人物——哈姆雷特和堂.吉诃德,他们是同一时代的产儿,他们的思想性格有许多相似之处。

他们都是人文主义的思想典范。年轻的哈姆雷特曾在德国人文主义中心威登堡求学,人文主义的教育使他认识到人的伟大,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他平等待人,追求真正的爱情,当他遭受一连串的打击后,他的思想更深邃了,他不停思考,他看到社会的黑暗,他的复仇不仅仅是个人恩怨,更是要建立起一个符合人文主义理想的社会。堂吉诃德虽然不善于思考,但却以自己疯狂的举动实践自己拯救乾坤的思想。“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恩不能被打败”。勇敢面对失败,不失人的尊严,这种对人性的高度赞扬正是人文主义的要义,他有美好而崇高的信念——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正是与中世纪骑士的区别所在。另外,他清醒时是一个谈吐高雅、学识渊博的学者和人文主义的热情传播者。

两者在同社会斗争时,在某一时期都采用了疯癫的方式,这是历史的必然。莎士比亚创作《哈姆雷特》正处于伊丽莎白女王统治时期,英国从“快乐英国”的“黄金时代”笔直堕入“黑铁时代”。人际关系冷漠,金钱成了联系人际关系的纽带,而此时的西班牙统治阶级奢侈荒淫,盘剥人民,用宗教钳制人民的思想。

他们变革的思想超越了时代,周围的人无法理解他们,哈姆雷特是孤独的,他只能独白、自语,黑暗的现实压得他透不过气,他只好以发疯的形式倾吐心声。堂吉诃德的周围的人都是爱他的,但没有一个人能理解他。 两者的行动都以失败告终,他们的失败说明人文主义理想的虚幻。

外国文学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欧洲文学3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绘画 教案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ppt

元明文学练习题集

3第三章

第四章十七世纪欧洲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2”习题集

文学3

习题集3第三章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学
《习题集3第三章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