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项目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程_图文.

发布时间:2020-03-02 19:10:4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四章 项目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程 4.1饮用水源地分布情况

项目区内村民饮用水主要为井水和自来水,基本上每户1个水井,大部分村民通过泵提升至屋顶水箱,或加压进加压水箱,实现压力供水,少数村民通过手摇提升井水。

据此,项目区内集中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对象为xxxx ,其中xx 也为xx 县城饮用水源,示范区位于县城上游。分散饮用水源地保护对象项目区域内地下水。

4.2饮用水源地保护措施

(1 完善水源保护制度,加强水源地监管

完善地方法规标准体系,建立水源地保护和执法监督力度。建立水源地管理机构,可由乡镇水务站、农村水管员开展监督检查。

建立健全环境执法与监督体系,加大执法力度。一级、二级水源地保护区禁止新批畜禽养殖申请,对已存在的畜禽养殖达不到零排放的限期停产。已有的规模化养殖场必须采取零排污工程技术,对于养殖散户位于连片整治排污收集受益范围内的进行集中收集处理,对于受益范围外的散户考虑采用生态补偿的措施,禁止畜禽养殖废物的排放进入饮用水源中。

建立健全引用水安全保障体系和应急机制,在特殊情况下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或城乡供水联合调度方案。

地表水水源保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水源保护区内不应从事捕捞、网箱养鱼、放鸭、停靠船只、洗涤和游泳等可能污染水源的任何活动,并应设置明显的范围标志和禁止事项的告示牌。

②水源保护区内不应排入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其沿岸防护范围内,不应堆放废渣、垃圾,不应设立有毒、有害物品仓库及堆栈。不得从事放牧等可能污染该段水域水质的活动。

③水源保护区内不得新增排污口,现有排污口应结合村庄排水设施整治予以取缔。

④输水渠道和用作预沉池(或调蓄池 的天然池塘,防护措施与上述要求相同。 地下饮用水水源保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水源井的影响半径范围内,不应开凿其他生产用水井。保护区内不能使用生活污水灌溉和施用持久性或剧毒性农药,不应修建渗水性厕所、污废水渗水坑、堆放废渣、垃圾,不得从事破坏深层土层活动。

②雨季应及时对周围半径50米范围内修建隔离带,防止浅层地表污水渗透进入水井。

③渗渠、大口井等受地表水影响的地下水源,防护措施应遵照地表水水源保护要求执行。

(2 加强污染综合防治,开展流域综合整治

以小流域为单元,强化水源地、涵养区以及山区丘陵等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与建设,构筑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实现污水、垃圾、厕所、河道、环境5项同步治理。

加强农村污水治理,建设农村污水处理设施。优先考虑再生水回用于农业灌溉。教育和引导农民科学使用化肥农药,鼓励农民采用物理方法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

实施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废水废物处理,推进乡村工业结构调整,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加快污染治理和工业企业调整搬迁,优化产业结构。

加强垃圾管理,在项目区居民垃圾任意丢放到水体旁边,严重污染了水源。农村生活垃圾建立专门的垃圾收集系统进行分类收集,解决生活垃圾随意堆放的问题。 (3 建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标志

根据《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的要求,在各个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设置保护区标志,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标志包括饮用水源保护区界标、宣传教育牌、警示牌。加强对饮用水源的保护。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破坏、擅自改变保护标志和界标。

4.3 项目区饮用水源地建设内容及投资

根据项目区水源地的类型不同,拟采用不同的工程措施进行保护(表5-2)。 地表饮用水源地的保护措施:项目区的地表饮用水源主要为xx 。主要通过加强流域的综合治理,从总体上改善水源地水质,通过设置标志牌、宣传牌、警示牌、界桩加以保护。

主要保护措施如下:xx 江沿岸村庄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畜禽养殖等污染的综合治理(具体方案见污染整治工程相关章节);在xx 山泉周边及上游,按照饮用水源地保护标准国家标准设置标志牌、宣传牌、警示牌、界标的设置。

地下水源地保护的工程措施:示范区内水井水质普遍较好,但存在养殖废水废物、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污染地下水的较大风险。主要措施包括设置标志牌、宣传牌、警示牌、界桩加以保护,和针对污染的综合整治工程(具体方案见污染整治工程相关章节)。

表4-1 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程概况

本示范区涉及到饮用水标志类型主要包括图5-2,5-3,5-4,5-5所示的4类警示牌,教育宣传牌,标示牌。

图5-2 饮用水源保护区图形标

图5-3 界标正面与反面示意图

图5-4 饮用水源保护区道路警示示意牌

图5-5 分散饮用水水源地取水点保护标志

第五章 项目区生活污水整治工程 5.1雨污收集工程 5.1.1基本原则

(1)农村雨水收集。农村雨水宜利用边沟和自然沟渠等进行收集和排放,通过坑塘、洼地等地表水体或自然渗透进入地下水系统。

(2)农村污水收集。新建集中住宅尽量采用雨污分流;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并且建有污水排放基础设施的连片村庄,采用合流制收集污水;对于人口分散的连片村庄,采用边沟和自然沟渠输送,也可采用合流制。

5.1.2实施方法 不同工艺适用范围:

①污分流制:采用村庄为xxx 等10个村,合计11处污水集中处理系统,所在地明显城镇化,已统一建设安置小区,可实现雨污分流。

②雨污不完全分流制:采用该体制的为xxx 村以及上述10个村居住分散的居民点,生活污水通过分散的小型污水处理系统后与雨水一起通过沟渠排放至水体。

管、渠建设方法:

雨水应就近排入水体,沟渠宜采用暗沟形式,断面一般采用梯形或矩形,排水沟渠的纵坡不应小于0.3%,沟渠宽度一般在200-300mm ,深度一般为250-400mm 。

污水管道管径一般为D150-300mm ,生活污水接户管埋深不宜小于0.3米;卫生间冲厕排水管径不宜小于100毫米,坡度宜取0.7-1.0%;生活洗涤水排放管管径不宜小于50毫米,坡度不宜小于2.5%。

5.2生活污水处理工程

5.2.1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简介

目前国内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处理技术比较多,从工艺原理上通常可归为两类:第一类是自然处理系统,利用土壤过滤、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来处理污水,又称为生态处理系统,常用的有: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土壤渗滤净化系统、氧化塘等;第二类是生物处理系统,又可分为好氧生物处理和厌氧生物处理。好氧生物处理是通过动力给污水充氧,利用好氧微生物菌种吸收、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常用的工艺有: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厌氧生物处理是利用厌氧微生物的代谢过程,在无需提供氧气的情况下把污水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和少量的细胞物质,常用的工艺有:沼气池、普通厌氧消化池、厌氧滤池、UASB 升流式厌氧污泥床等。

(1)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污水湿地处理系统分自然和人工湿地处理系统,自然湿地就是自然的沼泽地,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是一种基于自然生态原理,将污水有控制地投配到生长有芦苇、香蒲等沼泽生植物的土地上,利用植物根系的吸收和微生物的作用,并经过多层过滤,来达到降解污染物、净化水质的目的。

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工艺简单,运转维护管理方便,工程投资少,运行费用低,运行稳定,对进水负荷的适应性强,能耐受冲击负荷,出水水质良好;缺点是占地面积大,易受气候影响。

有条件的村庄,应充分利用现有的农田灌排渠道与附近的荒地、废塘、洼地和沼泽地等,建设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2)土壤渗滤净化系统

土壤渗滤净化系统是一种基于自然生态原理,将污水有控制地投配到经一定构造、距地面约50cm 深和具有良好扩散性能的土层中,投配污水缓慢通过布水管周围的碎石和砂层,在土壤毛管作用下向附近土层中扩散,土壤中有大量微生物,污水中的污染物质被过滤、吸附、降解。由于负荷低,停留时间长,水质净化效果非

常好,运行稳定。地下土壤渗滤净化系统建设容易,维护简单,基建投资少,运行费用低。整个处理系统处于地下,不影响周围景观,不产生臭气。

分散的几户或十几户人家有合适土地时可采用地下土壤渗滤净化系统。 (3)氧化塘处理系统

氧化塘系统的污水净化过程类似于天然水体的自净过程,主要通过污水中的微生物代谢活动和塘内水生植物、生物的共同作用,使有机污染物得到降解。通过在塘中种植水生作物,进行水产和水禽养殖,形成人工生态系统,不仅去除污染,而且可收获水生作物和水产,使污水处理与利用结合起来,实现污水的资源化。

氧化塘系统具有基建投资省,年运行费用低,管理维护方便,污泥产生量少,能承受污水水量大范围波动等诸多优点。不足之处就是面积大、污水处理效果受季节、气温、光照等自然因素影响较大,容易产生臭味。

对于农村相对集中的居住区,可以考虑利用已有的池塘、洼地建设氧化塘。 (4)庭院式小型湿地处理系统

庭院式小型湿地系统由三格式化粪池+人工湿地系统组成,简称“四池净化系统”。生活污水在化粪池厌氧发酵后进入小型人工湿地,利用植物根系的吸收和微生物的分解,以及湿地系统的过滤作用,来达到降解污染、净化水质的目的。

庭院式小型湿地具有占地面积省,维护方便,运行稳定可靠的优势,但投资相对高于集中污水处理系统的投资。

对于村庄布局分散,或者地形条件复杂,污水不易集中村庄,可采用庭院式小型湿地处理系统。

(5)好氧生物处理系统

好氧生物处理系统是污水处理中最常用的一种处理技术。好氧生物处理工艺众多,各有优缺点,选择时要根据实际情况仔细论证和比选,注重经济适用。

好氧生物处理主要有微生物悬浮生长型(活性污泥法及其变型)和微生物附着生长型(生物膜法)。活性污泥法主要有传统工艺、A 2/O法、氧化沟法、SBR 法及其变型、AB 法等;生物膜法主要有塔

式生物滤池法、生物转盘法、接触氧化法、移动生物床法等。适合于浓度较高的小型污水处理的常用工艺主要有SBR 法、A 2/O法与生物接触氧化法等。

A 2/O工艺由厌氧、缺氧和好氧三段组成,功能明确,界线分明。但是 A 2/O存在以下不足之处:由于存在两次回流,内回流比达到100~400%,外回流比为50~100%,需要大量的回流设备及管路闸阀系统,而回流泵的运行需要耗费大量电能,因此A2/O工艺运行费用相当高;需要初沉池,二沉池,构筑物数量增多,相应设备增加,土建与设备费用增大。

生物接触氧化法是一种介于活性污泥法与生物滤池之间的生物膜法工艺,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污水处理工艺。移动生物床是一种新型的高效率的生物膜处理工艺,但目前该工艺采用的填料主要依赖进口,造价昂贵;生物接触氧化法也称淹没式生物滤池,具有操作简单,处理效率高,运行稳定等特点,它也具有处理效率高、产泥量少等优点。但填料作为微生物的载体是生物接触氧化池的核心,其特性对接触氧化池中生物固体量、氧的利用率、水流条件和废水与生物膜的接触情况等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是影响生物接触氧化池处理效果的重要因素,但针对浓度较高的废水还须增加后续工艺才能达到较高的出水水质。

SBR 是序列间歇式活性污泥法的简称,是一种按间歇曝气方式来运行的活性污泥污水处理技术,又称序批式活性污泥法。与传统污水处理工艺不同,SBR 技术采用时间分割的操作方式替代空间分割的操

作方式,非稳定生化反应替代稳态生化反应,静置理想沉淀替代传统的动态沉淀。它的主要特征是在运行上的有序和间歇操作,SBR 技术的核心是SBR 反应

池,该池集均化、初沉、生物降解、二沉等功能于一池,无污泥回流系统。 (6)厌氧生物处理系统

我国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开展生活污水厌氧生物法的开发和研制工作,许多形式各异的无动力或微动力的低能耗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得到应用。如无动力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采用无动力厌氧生物膜技术,工艺流程简单,不耗能,全部埋于地下,也无需专人管理。目前较小规模的生活污水处理使用“四池净化”工艺即可达到较好的效果,“四池净化”是将厌氧化粪池与小型人工湿地相结合的工艺。与好氧生物处理相比,无动力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技术设备的基建投资略高于好氧处理,无日常运行费用的支出。厌氧生物法目前技术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生物处理效率较低,尤其表现为氮磷去除率很低,一定程度上限制其应用。

5.2.2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比选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比较见表5-3。 表5-3 主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比较

表5-3从出水水质、脱氮效果等10个方面,对人工湿地、氧化 塘处理系统、庭院式小型湿地系统、好氧生物处理系统和厌氧生物处理系统,进行比较全面比较,人工湿地处理系统、氧化塘系统及庭院式小型湿地系统均具有稳定性高,出水效果好的特点,同时具有管理简便,运行成本低优势。项目区大部分村庄中不具备污水集中处理的条件,因此选择庭院式小型湿地系统作为项目区主要的污水工艺;

在村民相对集中,具有污水集中处理条件的xxx 采用人工湿地和氧化塘作为污水集中处理工艺。

5.2.3生活污水处理方案

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需根据治理区域范围内村庄布局、人口规模、地形条件、污水集中收集难易程度、土地资源、周边水面分布、经济条件、种养结构等基本情况,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案和工艺。对治理区域范围内村庄布局分散、人口规模较小、地形条件复杂、污水不

易集中收集的连片村庄,宜采用无动力的小型净化槽技术、庭院式小型湿地处理技术、户用污水净化池等分散处理技术和设施。对在土地资源相对丰富、气候条件适宜的农村,鼓励采用集中自然处理技术,如氧化塘技术、人工湿地技术等;对村庄布局相对密集、人口规模较大、经济条件好、旅游业发达的连片村庄,宜采用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和人工湿地等集中处理技术,其中,位于饮用水水源地保护

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环境敏感区域的村庄,须按照功能区水体相关要求及排放标准处理达标后排放。

本项目涉及2个乡镇12个村,33357人,根据多户农户家庭生活污水以及处理设施进行抽样调查每人每天用水量为100 L,污水量按照80%计算,每人每天生活污水排放量为80 L ,项目区每天排放2668.56t 。通过实地调查,在示范区内的xxx 等10个村均有1-2个村落适合于采用集中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其他村庄适合采用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具体情况见表5-4。

表5-4 项目区污水量及其处理方法

xxx 水体是项目区干流,下游为拟申报自然保护区的xxx ,了确保水体质量达到《GB3838—2002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以上标准,处理后的生活污水应该达到生活污水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二级标准。处理后生活污水排放主要控制指标如下:CODCr :100 mg/ L,BOD5:30 mg/ L,SS :30 mg/ L,TP :3

mg/ L,TN :25 mg/ L ,pH :6-9 ,粪大肠菌群数:104个/L。处理后的污水还需经过农田、洼地进一步净化,才能排入xxxx 水体。

对于不处于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范围内的村庄,处理后的生活污水应该达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排入农田或洼地进行进一步的净化。处理后生活污水排放主要控制指标如下: COD Cr :200 mg/ L,BOD 5:80 mg/ L,SS :150 mg/ L,TP :5mg/ L,TN :12mg/ L ,pH :5.5-8.5 粪大肠菌群数:104个/L。

5.2.4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系统

A .上街村集中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1)项目简介

xxx 为xxx 镇政府所在地,总人口为3584人,该村人口居住集中,养殖散户较少,污水中COD 浓度相对较低,排水管网较为完善,污水排放口位于xxxx 交汇处附近,对xxxx 水体造成了较大污染,亟需治理,因此,采用接触氧化法处理,其工艺流程如下图:

污水

图5-6 “水解池—接触氧化—人工湿地”工艺流程图 (2)工艺说明

项目点污水管网较为完善,污水自流至格栅井,经调节沉淀池初步沉淀处理后进入水解池,水解主要用于低浓度废水的预处理,其主要作用是提高废水的可生化

性,降解一定的COD ,以利于后续的好氧处理;经水解后的污水,进入接触氧化池,用鼓风机在填料底部曝

气充氧,空气能自下而上,夹带待处理的废水,自由通过滤料部分到达水面,空气逸走后,废水则在滤料间格自上向下返回池底,活性污泥附在填料表面,并受到上升气流的强烈搅动,不断更新,去除大部分的有机物;接触氧化池出水经沉淀后进入人工湿地,进一步降低有机物含量,使污水达标排放。 (3)工艺参数

xxx 村能纳入本系统的户数为362户,1481人,总污水量=1481×80/1000=118.48m3,设计流量为140 t/d。

① 格栅槽 :设置人工格栅对污水中的较大漂浮物进行去除。 设计参数: 池体结构:地下式砖混结构。 内空尺寸:2m×0.6m×1m 。 配套设备:人工格栅一台。 ② 调节沉淀池:

对污水进行沉降,降低进水解池的污水的悬浮物。 设计参数: 池体结构:砼护坡,池底防渗。 内空尺寸:5m×3m×3m 。 ③水解池: 对污水进行厌氧降解,降低进入人工湿地污水的污染物浓度。 设计参数: 池体结构:地下式砖混结构。 内空尺寸:5m×4m×4m 。

④ 沉淀池采用竖流式沉淀池,对接触氧化池混合液进行泥水分 离,上清液外排,污泥定时抽入干化池。 设计参数:

池体结构:半地下式钢筋砼结构。 内空尺寸:3m×3m×4m 。

配套设备:污泥泵一台,型号:WQ10-10-0.75,Q=10m3/h,H=10m,

N=0.75kw。 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水力负荷为0.24-0.30m 3/m2·d ,设计深度为0.6m ,湿地床的坡度2%。人工湿地植物考虑芦苇、茭白、水葱、菖蒲、香蒲、灯心草、美人蕉等种类,可选择一种或几种植物作搭配栽种,必须要有完备的防渗措施,防渗层的渗透率要低于10-6cm/s,防渗层宜采用黏土层,也可采用聚乙烯薄膜等其他建筑工程防水材料,本设计采用防渗薄膜。

设计参数: 湿地面积:400㎡。 (4)投资概算 表5-5 xxx村污水处理站投资概算表 水量140t/d

第六章 项目区生活垃圾整治工程 6.1 垃圾处理技术比选

目前,国内外生活垃圾处理方法有卫生填埋、焚烧、堆肥和资源化综合利用四种,由于我国垃圾处理水平还很低,资源化综合利用还没发展起来,垃圾的处理方式主要有填埋、堆肥、焚烧。

(1)填埋法。卫生填埋技术起步于20世纪30年代,经过60多年的研究和发展,各国在卫生填埋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开发出成套的技术和设备。

目前,卫生填埋仍是各国广泛采用的垃圾处理方式,例如美国占63%,英国占80%,德国占46%,日本由于土地资源紧缺而没有大量的空余土地供填埋使用,主要以焚烧为主,但填埋仍占20%左右。填埋也是我国生活垃圾主要处理方式。这主要是因为填埋法处理费用较低,垃圾处理前基本上不需要分类,且技术、工艺操作要求低。但是,我国长期沿用的填埋场,约80%属于简易填埋场,基本上没有环保措施。因此存在很多问题:垃圾中的微小颗粒、粉尘和垃圾填埋气体污染空气,并且填埋气体中的C02和CH 4常在温室效应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未经分选的垃圾直接进行填埋处理,是资源的极大浪费;多年累积的垃圾己经侵占了大量土地资源,目前要选出合适的垃圾填埋场地已经很不容易,且填埋造价也逐年增加;由于垃圾混合填埋不分类,造成的最为棘手的问题是填埋场渗滤液是一种极难处理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很难达标排放。

(2)堆肥法。垃圾堆肥技术的科学探讨始于1920年,20世纪30 年代在欧洲一些国家开始大规模应用堆肥技术处理垃圾。

近些年来,发达国家在抑制垃圾填埋处理量的同时,大力提倡和推行高温堆肥法处理生活垃圾。我国垃圾堆肥处理技术应用的历史较长。从最初的农村利用人畜粪便和农田废弃物就地沤肥生产农家肥,发展到采用厌氧或通风好养堆肥解决垃圾出路问题,到了20世纪90年代以后,开展了生活垃圾制生物复合肥的研究。但是,由于堆肥机械设备及技术水平较低,难以保证设施正常、稳定运行:其次,进入堆肥系统的垃圾没有进行细分选,有机质和养分含量偏低,杂质含量高,远远达不到有机肥标准,只能作为土壤改良剂使用。

(2)焚烧法。垃圾焚烧技术始于19世纪术,但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得到广泛应用。

近年来,国外的焚烧技术发展较快,中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也正相继开发使用。焚烧具有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程度高的特点,焚烧技术可以把垃圾燃烧产生的热量变成蒸汽,用来发电,同时可以使垃圾体积减少80%~90%。因此在一些发达国家,尤其是经济发达而土地资源紧张的国家受到欢迎,并且所占比例呈逐

年上升趋势。但是,不是任何垃圾都可以焚烧的,在不提供辅助燃料的条件下,垃圾能够保持稳定自燃的基本要求是低位热值大于4180kJ/kg,含水率低于55%。而且垃圾焚烧存在二次污染问题,焚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和烟气,如果条件控制不好,未经分选的含氯塑料等物质还会产生剧毒物质二噁英;垃圾焚烧处理成本较高,几乎是其他处理方式的5~10倍,限制了它在发展中国家的应用。

根据本项目点的特点,本项目示范区采用“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模式对垃圾进行分类集中,其处理方式为可再生垃圾回收利用、厨余垃圾和生物质垃圾堆肥处理、其余不可回收垃圾填埋处理和有害垃圾专门处理等。

6.2农村生活垃圾综合整治模式

项目区农村生活垃圾综合整治模式采用:户分类—村集中—乡镇转运—县处理转运模式,工艺流程图(图5-8)。

图5-8 生活垃圾转运工艺流程 6.2.1户分类 1)垃圾分类原则

户分类是农村生活垃圾整治的基础,根据示范区目前的经济状况、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环境卫生现状,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清单,如表5-3所示。示范区内分类垃圾处理原则如下:

a .可回收垃圾如金属、塑料、玻璃等放入可回收垃圾桶内进行回收循环使用。

b .不可回收垃圾如无机垃圾、厨余垃圾、生物质垃圾等放入不可回收垃圾桶内,定期清理。

c .有害垃圾,如电池、医疗垃圾、农药瓶等放入特殊垃圾池。 表5-16 生活垃圾分类、种类及推荐分类收集工具

2)户分类方案

由于xxx 县项目区农村人口密度大,垃圾产量一般较大,按照每人每天产生垃圾1.2 kg计算,项目区内每天产生垃圾达到40.03 吨,每户配置一套垃圾桶(含1回收垃圾桶和1个不可回收垃圾,单价200元),实物图如图5-9。

(20L )

可回收垃圾桶(80L ) 不可回收垃圾桶 图5-9 分类垃圾桶

各村产生的垃圾及预算见表5-17。

6.2.2村集中

垃圾收集采用定点、定时上门收集。主要是将各户垃圾收集桶中的垃圾收集至垃圾车,然后再运输至村垃圾收集池。在各个村内设置垃圾收集池,按照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技术规范,每50-100户配一台保洁车,按每120户配1台保洁车

(每台单价1200元)和1名保洁员。共需68辆保洁车和68名保洁员,每100户配1个垃圾箱(6m 3,每个单价2100元)。另外,每个垃圾箱配特殊垃圾收集池1个(每个单价3000元),收集池划分为四格,分别收集装盛农药瓶、医疗垃圾、废旧电

池和其他有毒垃圾。该类垃圾定期清理、消毒及其他特殊处理。保洁车和组用垃圾箱实物图如5-10。

保洁车 组 用垃圾池

图5-10 保洁车和组用垃圾池

村集中保洁车、村垃圾收集池和特殊垃圾池及预算见表5-18。

6.2.3村到乡镇垃圾转运

根据村的分布和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技术规范,拟安排平均每21个垃圾箱配置1辆垃圾转运车,三天一次。垃圾收集车由乡镇统

一、合理调配,将分类垃圾分类运到镇垃圾中转站,垃圾中转站建设在安平镇。主要设备及费用如表5-19所示。

表5-18 村到乡镇垃圾转运主要设备及预算

5.6.6人员配备

在人员配备方面,聘用保洁员时,优先考虑低保户、困难户、有劳动能力(能适应岗位要求)的残疾人员及“五老”人员,司机优先安排退伍军人。根据村人口数或分拣处理场覆盖人数确定配备保洁员,负责清扫村内公共场所、清运垃圾箱中的垃圾到垃圾分拣场,并进行分类处理,做到设施精简,低成本,高效率地完成垃圾处理工作。

示范区生活垃圾治理工程的主要运行费用为保洁员工资与垃圾收集运行费用。保洁员工资按800元/月,司机人员工资1000元计算,垃圾收集车每次运行费用100元,中转车每次按照150元,每3天收集1次,1个月10次计算。

第七章 项目区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治理工程 7.1国内外畜禽养殖粪便处理技术

目前国内外处理畜禽粪便的方法很多,较为常见的有 ①生物法:厌氧消化、好氧消化;② 化学法:药物混凝沉淀、高压高温法、湿式氧化处理;③ 粪便污泥自然处理法等。

(1)厌氧消化处理:厌氧消化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粪便中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质等,在缺氧的条件及微生物的作用下,有机物可转化为甲烷。

(2)好氧处理法:利用好氧菌进行消化的过程,称之为好氧消化。好氧消化的速度较厌氧消化快,但需要大量氧气,要消耗能量。

(3)药物混凝沉淀法:在粪便中加入适量化学药剂,使粪便发生絮凝作用,并通过沉淀分离。该方法的投资及运行费用较高。

(4)高温高压处理法(湿式氧化法 :粪便中的有机物,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经过约1小时连续不断地氧化分解可达到较好的处理效果。

(5)高温堆肥法:将粪便按一定比例掺入垃圾中,应用高温堆肥的方法进行处理。

7.2国内农村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技术 ⑴、养殖污染物“上山下乡”

对于山区的养殖散户,可以采用上山下乡技术方案,即粪尿全部排入传统的沤粪池发酵,发酵后变成液态肥,到山上浇灌果树、茶园、油茶园等,下乡则浇灌稻田、菜地等,实现污染物减量排放。

⑵、种养平衡技术

在农业生态系统中,氮磷等养分一般按土壤→植物→动物→土壤的途径流动,构成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最简单形式。其中动物排泄物于放牧条件下直接返回土壤,或于集约化条件下经农业施肥进入土壤。如果进入农田的动物排泄物超出了作物对养分的需求,便存在向环境流失的危险。因此,可用现有规模条件下畜禽养

殖产生的N、P 量,除去采用一定技术消减的N、P 量,来计算剩下的N、P 量对土地面积的需求量。对比现有土地量,看是否能够满足对畜禽粪养分的消纳的要求。

该技术要求种植面积与养殖规模协调一致,每头猪需要一分地的农田进行消纳。

⑶、多功能生物活性垫料及其配套技术方案

多功能生物活性垫料零排放养猪及其配套技术是以锯末、谷壳等有机物作为垫料(50公分厚),在垫料中加入添加剂(2公斤/平方米),内含有高活性的有益菌群和微量元素及杀虫、灭卵中草药、粪尿重金属钝化剂,对猪粪尿进行即时快速发酵、分解、吸附、杀虫、灭卵、钝化等作用,长期保持栏舍干爽洁净,气味清爽,无蚊蝇滋生,不需用水冲洗,内外环境得到全新的改善。该方法可增加生猪运动量、吸收有益营养物质,有利于提高免疫力和肉质。垫料可使用一年以上,

猪出栏后,垫料可加工成优质有机肥,实现生猪养殖废弃物零排放。从根本上解决了养殖业发展用地“瓶颈”和环境污染,对保护环境、减少成本,提高养猪效益、改善猪肉品质等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图5-11 多功能生物活性垫料 ⑷、生态能源型技术方案

该技术利用沼气池作为物质转化单元,畜禽粪便、废水在沼气池内经厌氧消化处理和沉淀或固液分离后,沼渣、沼液作为优质有机肥料用于绿色食品生产;沼气作为一种能源用于发电或燃用。使养殖废物得到能源、肥料多层次的资源化利用。主要模式有:

a . 畜禽粪便—沼气(燃用)—稻、菜、果、鱼生态技术 b . 畜禽粪便—沼气(发电)—稻、菜、果、鱼生态技术 ⑸、有机堆肥处理技术

主要模式有:①自然好氧堆肥法,该技术是利用微生物分解粪便中的有机物,是好氧发酵的一种。堆肥发酵后,畜禽粪便中易分解的有机物大部分被分解。既抑制了臭气的产生,又分解了对作物不利的

物质。②工厂化生产有机肥技术,该技术即将养殖粪便作为规模化有机肥生产的一种原料,实现养殖废物的综合利用。

7.3项目区畜禽养殖污染整治方案

7.3.1项目区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艺选择方法

项目区养殖户的规模、位置、地形地势条件均有差异,工艺选用时应因地制宜,采用最合适的治理模式。在所有的治理技术中,首先考虑种养平衡,每亩农田和耕地可消纳10头猪场产生的养殖废弃物,只有养殖户用地消纳不了的部分再考虑后续废水处理系统,此技术不仅减少了化肥用量,减少了养殖户投入,还可起到改良土壤,发展生态经济。

1 养殖规模小于20头的养殖散户产生的污染物较少,根据种养平衡技术原理,只需有2亩以上的田地即能消纳猪粪量,一般农户家均能满足此要求。因此,该类型养殖户可将“种养平衡”技术和 “上山下乡”技术有机结合,粪尿全部排入传统的沤粪池发酵,发酵后变成液态肥,到山上浇灌果树、茶园,下乡浇灌稻田、菜地,实现污染物减量排放。

2 养殖规模20头以上的生猪养殖户,采用能源生态型(物质循环利用型生态系统 技术,建设沼气+稻、菜、果、鱼系统,粪尿进入沼气池发酵,发酵后的沼液、沼渣先贮存起来,用于稻、菜、果、鱼的施肥,剩余无法消纳的沼液进入后续的污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理,使之达到处理要求后再排入周边水体。后续污水处理工艺根据实际情况可采用氧化塘、人工湿地、人工湿地+氧化塘等工艺。

3 养殖规模20头以上,用地非常紧张,无法建设人工湿地或氧化塘,且周边种植面积较少,无法消纳养殖废弃物的,需采用多功能生物活性垫料技术,建设零排放猪舍,从源头上实现污染减排的目标。

4 临近水库、饮用水水源地、居民聚集区、交通要道的养殖户,需采用多功能生物活性垫料技术,实现零排放。

7.3.2项目区养殖污染治理工艺设计

1)、20头以下养殖散户“上山下乡”技术 ①工艺流程:

②工艺流程说明:

养殖粪、尿全部进入传统的沤粪池,经发酵后变成液态肥,施用于果园、茶园、稻田、菜地等地方,使粪、尿变废为宝,减少化肥的施用量,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和显著的环境效益。 ③工艺参数

池体结构:地下式砖混结构,钢筋砼盖板。 池体容积:4-8m 3。 数量:建设数量为753套。 2)、20头以上能源生态型技术 ①工艺流程:

有机肥厂(如果有) ②工艺流程说明:

经干清粪后的粪、尿进入沼气池,经发酵后产生沼液和沼渣,分别贮存在沼液池和沼渣池中,供果园、茶园、稻田、菜地等地方使用,减少化肥的施用量,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和显著的环境效益;无法消纳的过量沼液进入后续的人工湿地处理系统(或氧化塘处理系统,或人工湿地+氧化塘处理系统),经处理后的清水对外排放。20头以上采用干清粪工艺,干粪入堆粪间处理和处置,可以供果园、茶园、稻田、菜地等地方使用,如果有有机肥厂,可以送有机肥厂。 ③氧化塘数量、规模统计与数据分析

对已有水塘可改造成氧化塘的情况进行统计,确定具体工艺的选用,氧化塘足够大的直接采用氧化塘工艺,氧化塘较小的采用人工湿地+氧化塘工艺,无氧化塘可利用的采用人工湿地工艺,对于20-50头小型养殖户采用种养平衡技术。

表5-22项目区养殖户水塘情况统计表

④工艺参数 沼气池系统设计:

池体结构:地下式钢筋砼结构+砖混结构。

设计规模:按养殖规模分为12型、30型、50型、70型和100型五种规格。 12型沼气池系统、20-50头: 设计参数:

沼气池:12m 3,地下式钢筋砼结构; 沼液池:4m 3,地下式砖混结构; 沼渣池:2m 3,地下式砖混结构; 初沉池:1.5 m3,地下式砖混结构; 堆粪间:3㎡;地上式砖混结构。

30 型沼气池系统、50-100 头: 设计参数: 沼气池:30m3,地下式钢筋砼结构; 沼液池:8m3,地下式砖混结构; 沼渣池:4m3,地下式砖混结构; 初沉池:2 m3,地下式砖混结构; 堆粪间:4 ㎡;地上式砖混结构。 50 型沼气池系

统、100-200 头: 设计参数: 沼气池:50m3,地下式钢筋砼结构; 沼液池:12m3,地下式砖混结构; 沼渣池:6m3,地下式砖混结构; 初沉池:3 m3,地下式砖混结构; 堆粪间:6 ㎡,地上式砖混结构。 70 型沼气池系统、200-300 头: 设计参数: 沼气池:70m3,地下式钢筋砼结构; 沼液池:16m3,地下式砖混结构; 沼渣池:8m3,地下式砖混结构; 初沉池:4 m3,地下式砖混结构; 堆粪间:8 ㎡,地上式砖混结构。 100 型沼气池系统、300-500 头:

设计参数: 沼气池:100m3,地下式钢筋砼结构; 沼液池:20m3,地下式砖混结构; 沼渣池:10m3,地下式砖混结构; 初沉池:4 m3,地下式砖混结构; 堆粪间:10 ㎡,地上式砖混结构。 废水处理工艺参数: A、种养平衡型 设计参数:此类型养殖户一般养殖规模为 20-50 头,根据种养平衡技术原理,养殖户只需有 2-5 亩田地即能消纳养殖废物。经过干 清粪,剩下的猪粪尿经沼气池发酵后的沼渣、沼液完全可在农户自家 消纳。 数量:56 套。 B、人工湿地型(即沼气池+人工湿地): 50 型人工湿地系统、50-100 头: 设计参数: 人工湿地:50 ㎡,深度 0.5m,种植芦苇、美人蕉等植物; 数量:14 套。 80 型人工湿地系统、100-200 头: 设计参数: 人工湿地:80 ㎡,深度 0.5m,种植芦苇、美人蕉等植物; 数量:8 套。

150 型人工湿地系统、200-300 头: 设计参数: 人工湿地:150 ㎡,深度 0.5m,种植芦苇、美人蕉等植物; 数量:10 套。 200 型人工湿地系统、300-500 头: 设计参数: 人工湿地:200 ㎡,深度 0.5m,种植芦苇、美人蕉等植物; 数量:3 套。 C、氧化塘型(即沼气池+氧化塘): 对现有水塘进行清理、修整,局部种植水生植物,见表 5-23。 数量:5 套。 3)、多功能生物活性垫料技术 ①工艺流程: ②工艺流程说明: 养殖粪、尿全部进入多功能生物活性垫料床,利用垫料床内的微 生物对猪粪、尿进行分解,使用过程中只须按时对垫料床进行翻动, 使粪、尿尽可能均匀地与微生物接触,更换的垫料可加工成有机肥。 ③工艺参数

结构型式:半地下式砖混结构,垫料区设防雨棚,底板做防渗处 理,周边设排水沟保持垫料层干燥。 需用面积(室内原猪舍改造型):1.1 ㎡/头; 需用面积(室外新建型):0.5 ㎡/头。 ④项目区多功能生物垫料型 7.3.3 项目区养殖污染治

理投资概算 A、20 头以下养殖散户投资概算 表 5-26 小型养殖散户污染治理投资概算表 说明:散户整治比例按 80%实施,20 头以上按 100%实施,沤粪 池容积根据养猪数量为 4-8m3,取费时平均按 6m3 计算。

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饮用水水源地如何保护

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管理办法

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与管理

水源地保护工程建议

莱州市四措施推进饮用水水源地保护

龙里县县城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管理办法

保护饮用水水源地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水源地保护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水源地保护制度

项目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程_图文.
《项目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程_图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