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研究现状综述

发布时间:2020-03-03 02:37:1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研究现状综述

姚胜卓

【摘要】大学时期是人生的重要阶段,大学生学业、就业压力大、人际关系紧张等诸多因素直接引发相应的心理问题。心理问题的产生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甚至造成悲剧。近年来,我国学者对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本文对近几年的相关文献和研究成果进行了综合分析。

【关键词】五年来大学生心理问题研究综述

近年来,在大学校园里,大学生休学、退学、自杀、犯罪等现象屡见不鲜,有心理障碍的人数也在逐年增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越来越多人们的关注,并成为高校学生管理的重点工作。如今,我国学者对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了大量详细的调查和分析,为了更好的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本文检索了近几年关于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相关文献个研究成果,进行了研究分析。

一、心理健康的标准和定义

什么是心理健康?对心理健康的概念,历来有不同的观点,各个学者的看法不一样。

李彬认为心理健康是一种是一种持续良好的心境,个体在这种状态下,其认识活动、情绪反应、意志行动处于积极状态,而且具有正常的、适应的调控能力,并能充分发挥其身心的潜能。

李宝利、牛东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是指大学生在正常发展的潜能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表现出良好个性、良好的处世能力和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心理特质结构。

魏学庆、唐瑶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一种状态,即对人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困难,心理都不会失衡,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

综上所诉,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虽然学者们对心理健康的概念未作一个明确的界定,但我们对此也有了大概的轮廓,即人在对待问题时的一个良好状态。其他学者并未提到此观点。

二、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及其特点

综合各位研究者的成果可以得出,目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学业问题、情绪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焦虑问题、情感问题、性健康问题和大学生生活适应问题。学业问题包括学习压力大、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机功利化。情绪问题包括抑郁、情绪失衡。人际关系问题包括人际关系不适、社交不良、个体心灵闭锁。焦虑问题包括自我焦虑、考试焦虑。情感问题包括爱情困扰、友情困扰。性健康问题包括生理适应不良、性心理问题。大学生适应问题包括生活能力弱、自立能力弱的情况和大学生对挫折心理承受力弱。其中人际关系和感情问题成了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首要问题,占绝大部分。

此外,李建认为当代大学生心理上自我调适能力差,是“被宠坏的一代”,由于应似教育的弊端,使学生们易养成依赖性和惰性,到大学后独立面对、解决问题和困难时,就不知该怎么办,于是会陷入心理的困境。

管永红、高玉敏认为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发展、道德观念等产生的影响日益扩大,大学生们热衷于把网络当成派遣的对象,网络心理问题出现了一个新的发展趋势。

结合相关资料,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呈现出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综合裴学进和李宝利、牛东的文献可知,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分布特点:

(一)频率分布特点:调查表明,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人员就学生咨询中最常见的问题做出回答,排在前几名的内容是:人际关系84%,恋爱问题57%,神经症44%,学习问题36%和情绪问题36%。

(二)年级分布特点:参加心理活动健康教育活动的人数中,低年级人数明显多于高年级。且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问题呈现某种规律性,集中表现为一年级的适应问题、二年级的人际交往问题、三年级的恋爱情感问题、四年级的择业就职问题。

(三)性别分布特点:男生咨询的问题比较分散,且各项比例均较低,而女生多集中于在人际交往和恋爱、情感问题上。

(四)地域分布特点:城市学生涉及的心理问题较广泛,但比例均较低;而农村学生的问题则多集中于人际交往、自卑情绪和环境适应等。

(五)性质分布特点: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性质研究显示,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分布以多数发展性心理健康问题为主,少数障碍性的心理健康问题为辅,即在大学生心理问题中,真正患有神经症的少数,多数人主要表现为适应不良和情绪低沉。

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复杂、多变,具有独特性。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入学习,家长的过渡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得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识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问题。影响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综合各位研究者的成果可以发现,大学生心理问题大致可分为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个人因素,其前三者为客观因素,个人因素为主观因素。

一、社会因素是造成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

王迪认为由于高校扩招,目前我国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就业压力大。部分同学没有形成正确的择业观,因此找工作时屡屡受挫,自尊心受到很大打击,而长产生焦虑的情绪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周航认为在经济全球化,社会多元化,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新事物、新思想、新潮流极大的冲击了传统的价值体系和道德规范,对于涉世不深的大学生而言,更是容易受到社会上唯利是图、钱权交易、职业道德败坏等风气的影响,从而产生愤世嫉俗、消极厌世等不良心理。

马俊玲、葛蓉认为由于基础教育在我国城乡和东西部地区存在着差异,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收费制度的实施,拉大了城乡之间的差别,使得部分贫困大学生产生自卑心理。而面对的一些不公平的就业竞争,没有任何可以依靠的力量,加剧了他们生存与发现的孤独无援的心理。

二、家庭因素也是引起大学生心理的问题的重要因素。

彭艳飞、李春生认为不当的家教方式也引发大学生心理问题,有的家长强迫学生念自己不喜欢的学校和专业,以致上学后对大学没感情,对学习没兴趣,甚至退学。

周航认为,受到传统思想影响的不少家长,在对子女的教育上往往只重视智力教育,没有将培养心理素质渗透到其中,忽略了他们健康人格的培养,在教育方法上大多采用粗暴的方式方法,易使子女形成敏感多疑、自卑易怒、抑郁焦虑等不健康的心理。

王迪认为,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父母的教育方式是溺爱型,导致子女形成以自我为中心、利己、骄横和情绪不稳定,难以与他人相处,从而产生心理异常。

邵俊英认为大学贫困生的特殊家庭环境使得他们的心理年龄远远超过了他们的生理年龄,许多情况使他们忧虑和紧张,贫困生存在着将来如何通过自己成就改变家庭经济状况的压力。

三、学校因素对大学生心理的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

彭艳飞、李春生指出,个体所处环境的巨大变迁也会使个体产生心理应激。大学生从中学走进大学,生活环境的变迁、新人际关系的适应、新学习内容与学习方法和语言表达能力与未来发展定位等。都极大地影响大学生们当时的心理状况。

王迪认为,近来高校持续扩招,不断加大力度进行校园硬件建设,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学生教育的重视,课程设置不科学,重知识实践,缺乏培养学生正确应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周航认为学校教育的的失误也会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应试教育的影响根深蒂固,学校对学生身心健康重视得不够,高校普遍把高等教育作为大学生未来走向社会的准备,对学生的思想、心理等方面的教育和引导被摆在了必要的位置上。工作滞后,从而使一些学生心理问题加重。

魏学庆、唐瑶认为大学生学的是专业知识,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部分学生由于方法不当导致成绩不理想,因而产生挫折感。

李彬认为校园文化的影响,如出国热、打工热、考研热等,会使学生心情浮躁、急于成功,出现追求眼前利益等现象。

四、大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的影响。

彭艳飞、李春生认为当今部分大学生本身存在着严重的人格缺陷,偏执、强迫、自负、多疑等不良人格,都会产生心理问题,甚至还会使人产生暴力倾向和行为。

周航认为大学生心理素质普遍比较脆弱,思维模式单

一、情绪易失控、抗挫力差,一个小小的困难都有可能把他们的精神击垮。

李宝利、牛东认为认为大学生生理发育已经成熟,渴望与异性接触与交流,在恋爱的同时会带来一系列的复杂的微妙的情感体验,容易导致情绪焦虑的病态心理,特别是感情受挫后的报复、轻生心理。

李殿录认为大学生受自我焦虑的影响,如长相、胖瘦、高矮等,有的学生总感到自己的先天条件不够理想,因而非常自卑。

马俊玲、葛蓉认为一些贫困生不能正确看待自身的贫困,对自卑弱势归因的偏差,加剧了贫困生自卑妥协心理的形成,不少贫困生对自己目标、抱负偏高,而对挫折的容忍力又偏低,极易造成心理问题。

管永红、高玉敏认为网络对大学生的心理发展、道德观念影响日益扩大,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不利。少数人过分迷恋网络游戏,出现心理承受能力过低、人际交往障碍等问题。

王迪认为,许多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等毛病会在人际交往中屡屡受挫,出现自卑、对周围充满敌意等心理症状。

四、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大学生是未来的国之栋梁、社会建设的主力大军。正确认识心理问题,培养一种健康的心理生态,不仅是大学生自身的长远要求,也是社会的迫切需要,对于预防和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研究者们提出以下一些观点:

彭艳飞、李春生从学生的角度指出,

一、大学生应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正确认识自我。其次提高对挫折的受挫能力。

二、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有规律地学习、锻炼、休息,科学用脑,避免用脑过度引起神经衰弱。

三、加强自我心理调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造环境,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

四、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大学生应培养多种兴趣,发挥潜能,维护身心健康。

五、求助心里老师或心理咨询机构,获得心理咨询知识,提高其精神生活质量和心理效能水平。

王迪认为,

一、高度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观。

二、对学生开展抗挫折教育,培养学生树立坚强的意志。

三、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住渠道的作用,

1、开啊好哦心理健康教育课。

2、建立专业门的心理咨询机构,对心里弱势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和帮助。

3、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完善心里普查和干涉机制。

四、加强学资队伍建设,提高学生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业务水平,强化就业指导工作。

五、加大贫困学生的助学工作力度。

裴学进指出,

一、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科,首先,心理学基础理论;其次,健康心理(包括心理咨询学)基础理论;再次,高等教育基础理论。

二、编制(修订)评定大学生健康状况标准,其一,编制全新的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评定标准。其二,修订已有评定心理健康状况的标准,建立大学生常模。

三、规范评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实践操作。首先,宏观层面的规范;其次,中观层面的规范;最后,微观层面的规范。

魏学庆、唐瑶提出大学生心理问题必须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同时入手。主观方面,大学生可以进行健康心理自我营造。首先要了解自我及悦纳自我,其次要注意控制情绪及保持愉快心境。最后要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客观方面,其一,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其二,对大一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其三;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其四,充实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其五,营造氛围以优化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

管永红、高玉敏指出要加强对新生的精神关心和心理疏导,正确利用网络文化,提高对网络的心理控制能力,重视网络道德教育,优化网络环境,开展网上心理咨询,积极解决好困扰学生的心理问题

邵俊英针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提出,

一、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咨询,指导贫困生学会运用积极有效的心理防卫机制,首先,要注意指导贫困生正视贫困,引导他们立志在贫困中崛起。其次,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学体系,

二、引导贫困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价值观。

三、要使勤工助学与成才教育有效结合,使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和综合能力。

周航认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秀学校、家庭、社会三者教育的有机结合。作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学校在密切关注学生成长的同时,还要和家长和社会保持联系和适时的沟通,全面反馈学生身心状态,加强家庭和社会的沟通,形成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合力。

李宝利、牛东还指出,人际交往是大学生融入社会的必修课,要帮助学生形成乐观向上的豁达人际交往态度。另外大学生在恋爱问题上自主性强、重感情、易冲动等,因此正确引导学生处理恋爱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很有必要。

参考文献:

1、裴学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中的问题探释思想教育研究

2007.5

2、王迪大学生心理弱势群体健康问题研究陕西师大学(社会科学版)研究生论文专刊2008.4

3、李宝利、牛东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对策研究教育发展与研究

4、彭艳飞、李春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及对策信息科技2010.5

5、周航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对策湖南第一邮农学院学报2010.5

6、李殿录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研究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9.2

7、魏学庆、唐瑶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职业教育

8、李建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教育探索

9、李彬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09.8

10、管永红、高玉敏网络文化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学术纵横

11、马俊英、葛蓉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及对策潍坊学院学报 2009(6)

12、邵俊英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网络财富

13、黄月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研究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6

14、战新军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科技信息2007(12)

15、黎云羲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探析及对策研究社科纵横2007.8

当代大学生恋爱心理研究

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现状研究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论文

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研究综述

当代大学生职业规划的现状研究

当代大学生诚信问题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研究

当代大学生恋爱问题的研究

农村公路研究现状综述

大学生心理现状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研究现状综述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研究现状综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