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国内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受众心理分析

发布时间:2020-03-03 21:28:4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国内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受众心理分析

一、节目悬念俘虏下的受众心理

1、先期议程设置,环环紧扣受众心理

从一定程度上讲,“议程设置”,集中体现在电视节目中对各个环节的设置上。尤其是在真人秀节目中,环节的设置是较为突出且必不可少的一个层面,它决定着节目的“游戏规则”和发展方向,搭建起了整个节目的阶梯和框架。

拿湖南卫视推出的“快乐男声”这一选秀节目来说,其主体分三轮进行,第一轮海选,节目组从国内6个中心唱区、分唱区和11个网络唱区以及一些海外唱区中选出前120强选手,进入第二轮总决赛突围赛,在激烈的竞争后,选出前11强进入总决赛,最终角逐出冠亚军,期间又有积分赛、挑战赛、复活赛等各类赛事,环环紧扣。

那么,在如此紧凑的环节设置下,观众就会自觉不自觉地紧随观看,特别是在前期观看中,若选定了某一自己欣赏的选手,那么在选手晋级与否,最终获胜的是谁等这些悬念的牵引下,便会更加的关注这一节目的进展。

2、拟态环境下,受众的身心参与及情感共鸣

其实许多时候,观众收看真人秀节目其实就是在寻找一种情感上的寄托。一首歌,一段独白,一个幽默话剧,似乎就是你所想去表达的感情,节目里的评委与观众也是你情感的聆听者,心里话的倾诉对象,而真人秀节目的情感表达又往往要比电影电视剧里的更加直接和贴切,这就使得真人秀节目成为了观众们的一个情感宣泄的绝佳平台。

因此,很多喜欢看真人秀节目的人,经常会和着节目中的选手一起欢唱、一起舞蹈、甚至是一起哭、一起笑,直到最后,那个被他选定且一直追捧的选手几乎成为了他自己的化身,节目里所发生的一切,似乎就在他身边,让他感觉到节目里的环节就是为他设置的,他在参加这么一个比赛的过程。

于是,选手在表演时能否做到最好的一面,选手的参赛作品是否能受到评委的认可,选手的表现能否得到观众们的支持,也就自然而然成了让他最为牵挂的一件事情。那么,当节目的旁观者变为了节目的亲身参与者,而节目的悬念也就在这种心理作用下,被进一步的放大,吊足了观众们的胃口。

3、打破刻板印象,重塑受众期望

在大家的印象中,弱势群体是怎么样的一批人,老弱病残是吧。那当这些孩子或是残疾人参加真人秀节目时,大多数的观众又是抱着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在收看呢。

真人竞技,优胜劣汰,在这样一个残酷的舞台上,观众所追捧的大都是多才多艺的帅哥美女们,他们有魅力,有气场,卓尔不凡。但是,这也反向预示着,当舞台上有黑马杀出时,也定然会让大家耳目一新。真人秀节目也正是在某些情况下,充分运用这一受众心理,让一些有着一技之长的,大家印象中的弱势群体一鸣惊人。这种360度的逆向悬念,则将节目效果推向一个新的高峰,带给受众更多意外之喜和刺激感。

比如说《出彩中国人》中的小龙女组合,《中国达人秀》中的盲人脱口秀大叔。

二、社会现实利益占据下的受众心理

1、虚假信息包围中的真实追求

记得前不久有一个小组的同学讲到了假新闻这么一个选题,那么受众既然批判虚假,就会去追求真实。

前面说到了,真人秀节目要比一般电影电视剧中的情感表露更为真实和贴切,在电视剧电影都热衷于“苦情戏”的这么一个时代,我们要去追求真实,就需要一个相对应的平台,而真人秀节目,为我们找到了一个突破口。

在这么一个舞台上,选手只需要把真真正正的自己展现在大家面前,不用去矫揉造作的表演谁,真实就是这一节目最大的亮点。而且在直播的条件下,允许我们去直面真实,参与互动,自然也就成为了节目吸引人的魅力所在。

在这么一个信息时代,太多的信息点都需要我们去鉴别,去求证。但是,到头来,只会让我们在其中疲于奔命,信息本身所要传达的意义就变得让人不愿再多去理会。于是,真人秀节目凭借其直观的真实,博得了许多观众的喜爱。就像现在层层包裹的月饼,还没有简单包装的月饼更受顾客欢迎一样。

2、财富名望的强烈刺激

对财富与名望的追求,是大众的共同心理,面对名利双收的真人秀节目,大众的热情也必然较高,节目制作方也正是考虑到了这一点,便不断在决赛奖励上加大筹码,使观众在紧张刺激中享受赌徒一般的快感。

比如《中国达人秀》冠军将获得与蔡依林全球巡演的表演机会,以及签约Fremantle Media公司成为国际艺人,并获得在拉斯维加斯演出一个季度的合约。且每一场的晋级选手也将获得1000至10000元不等的奖励。

有了这些奖励,原本在内容上就相当精彩的真人秀节目更是如虎添翼了。社会大众喜好名利,那么,拟态环境下,也将进一步追捧自己喜欢的真人秀节目,对他们来说,看到自己支持的选手获奖,也会有感同身受的成就感,真人秀节目也就更牢固的抓住了受众的心。

3、身份阶层变动的巨大冲击

首先我们了解一点资料:

李宇春出生于四川成都一户普通家庭,父亲是一名铁路警察,母亲照顾一家人的生活。

曾轶可出生于湖南省常德市的一户普通家庭,父亲是大学老师,母亲是一名医生。 吴莫愁在参加《中国好声音》前,只是一名普通的大一学生,父亲是自由歌手,

母亲是英语教师。

社会要稳定,一定要有一些能够让上下阶层转换变动的机制和途径,毕竟有句老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是吧。那么,在封建社会呢,是通过科举考试,来达到这一效果,而现在呢,我们除了高规格的国考之外,是否需要一些新的全民性的途径呢。真人秀节目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个不错的答案。

在现如今巨大的生活压力下,很多人都想要出人头地,当发现真人秀节目可以让一个人的身份地位发生巨大变动后,便对真人秀节目饱含热情,有一技之长的,甚至跃跃欲试,于是众人对真人秀节目的关注度也便越来越高,真人秀节目也便成功的俘获了这么一批受众。

三、社会风气包围下的受众心理

1、使用与满足心理

在现如今快速的生活节奏下,更多大众会选择将自己空闲时的娱乐和体育活动转向室内,且大多借助网络、电视来弥补这一需要,那么,受众选择一定的电视节目,实际上是为了满足一部分的生理及心理需求。

比如,张宏树老师讲课时曾说过,在参加工作前就特别喜欢打篮球,而现在就比较喜欢通过电视来观看NBA之类的赛事。话说回来,那么,许多本身特别喜欢唱歌、跳舞、表演的一些大众则就把注意力转移到了文艺类节目上,而如火如荼的真人秀节目也势必会引起这些受众的注意。

于是,面对可能的老、中、青各类受众群体,真人秀节目也在求新求变,尽力扩大自己的平台,以满足受众的需求。比如借助与纪录片在真实诉求上的紧密联系,推出了老少皆宜的《爸爸去哪儿》等栏目。当然这是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2、猎奇心理

好奇心人皆有之,而大众的猎奇心理却成了真人秀栏目组俘获受众的一大法宝。

真人秀场,观众关注的正是选手们与众不同的一技之长,而这些技艺,好在哪儿,奇在哪儿,是迎合受众猎奇心理的关键所在。

另一方面,猎奇心理还表现在“求新”上,当舞台上的选手以真实身份参加节目,参与表演,对被各种虚假的戏剧情节侵蚀的观众来说,确实是一种耳目一新的展现。

如今,“新”与“奇”已经成为了观众十分在意的一个标准,真人秀节目对这一标准的充分拿捏,也就是它成功的一个良方。

3、从众心理

人的社会是人际关系的社会,任何人都无法完全脱离繁杂的人际关系而独立存在。那么,从众心理也就成为了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比如在我们的大学寝室这样相对集中的环境中,几个人的兴趣爱好很有可能传染式的发

展到全寝室,比如,大家挚爱的英雄联盟是吧。

于是,在绝大多数受众群体中,同一的兴趣爱好也是极有可能产生的。因此,部分人对真人秀节目的喜爱,也将会影响到周边的人,从而形成了现在真人秀节目大行其道的局面。

4、崇拜心理

追星是一个不再新鲜的话题,之所以说它不再新鲜,是因为它已经深深植根于年轻一代受众们的心里,那么崇拜也便顺理成章的占据了大众心理的一席之地。

前面说到了,大众对财富名望是孜孜以求的,经常有人会说,世界上,一定有另一个我,过着我想要的生活。

那么,我们在观看真人秀节目中的这些新生代明星们的成长历程时,对他们的才艺是崇拜的对他们即将获得的名利是崇拜的,这一心理上、追求上的契合,也就成为了我们收看真人秀节目的重要因素。

电视真人秀节目策划方案

电视真人秀节目策划方案

电视真人秀节目策划方案

电视真人秀节目策划方案

国内首个整容真人秀节目程式分析

电视栏目受众心理分析

电视栏目受众心理分析

《非你莫属》职场真人秀节目分析

电视娱乐节目受众心理的社会学探寻

网络媒体的受众心理分析

国内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受众心理分析
《国内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受众心理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