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研修学习总结

发布时间:2020-03-03 12:40:4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2012年全省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研修学习总结

朱天玉

根据中组部、中宣部、中央党校、教育部、财政部、解放军总政治部《关于印发〈2010—2014年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工作规划〉的通知》(中宣发【2009】32号)和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委党校、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关于印发〈2010—2014年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工作规划〉的通知》(豫宣通【2010】11号)要求,经组织安排,我于2012年6月到省委党校进行了为期25天研修和参观考察学习,此次研修学习时间虽短,但学习及考察内容却是丰富多彩的,使得研修人员各有收获,感触颇深。对于我个人来讲,我认为这次研修班的举办意义深远,因为本次研修班学习的内容全面贯彻了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河南省第九次党代会会议精神,使广大学员在理论知识方面得到更多的充实和更新,视野上更加开阔;使今后开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目标任务更加明确。同时,从课堂听专家的理论讲解到新农村社区参观考察都让我收获颇丰,使我进一步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深刻地体验了新农村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效。现将这次党校研修班学习的心得体会归纳如下:

一、强化理论学习,提高理论认知水平

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赵素萍在出席开班式讲话中指出,搞好研修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的迫切需要,是培养高素质哲学社会科学科研队伍的迫切需要,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需要。必须进一步廓清市场经济条件下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领域存在的模糊认识,更加注重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在培养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上作出贡献。让我深刻的领悟到做为一名高校“两课”理论教师责任之重大,不仅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工作经验,而且还要具备与时俱进的、开阔的新视野,新知识。接下来,我聆听了省人大副主任曹维新题为《探索一条特色之路,共谋引领“三化”大计》的专题报告,报告紧紧抓住新型城镇化引领这个重点,回答了什么是新型城镇化、为什么要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新型城镇化的切入点在哪里、新型城镇化会带来怎样的效果等问题,对全面把握新型城镇化内涵、推动“三化”协调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梁周敏教授对《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进行了重要阐释,分别从文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文化建设的重大问题、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文化大发展三个方面阐述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文化在提升国家软实力方面的重大战略地位,文化建设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以及如何推动文化的大发展等内容。还有王桂兰教授、王喜成处长、省文联主席二月河、中国社科院王伟光院长等专家学者分别对“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社会价值和责任担当”、“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我的文学创作西路历程”、“关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等理论问题观点进行了深刻的论述,有理有据,深入浅出,内容极为生动,听后让我感触深邃,收获颇丰。这不仅使我在理论知识方面得到极大的更新与充实,而且在对党的重大战略理论认识上也更加深刻。

结合专家学者所讲的内容,我认为要做好教学科研工作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审时度势,坚定信念,就是面对国内外当前错综复杂的形势,作为高校“两课”教师要准确把握党和国家重大战略方向,深刻领悟战略决策精神内涵,时刻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不动摇,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二是全面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强化执行能力,就是针对教学科研中存在的问题,要根据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拿出行之有效的方案与计划,贯彻下去并做到全面准确、得当有力;三是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开拓创新能力,就是要认真学习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深刻领会内在的精神内涵,以改革的精神,在原有的经验基础上积极尝试,做到与时俱进、科学合理,不断开拓,增强自我创新能力;四是强化学习实践能力,就是要学以致用,每个人不仅要把学习当成是毕生的任务,更重要的是把所学理论运用于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把教育教学科研工作做的更好,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与时俱进。

二、通过研修学习,强化加快发展的使命感、责任感

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赵素萍在出席开班式讲话中强调,全面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九次党代会精神,社科理论界要不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要在大力推动文化改革发展上狠下功夫。要紧紧围绕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和文化强省的重大问题,推出一批有价值有分量的研究成果。要在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上狠下功夫。要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加大对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力度,深入开展“走转改”活动,发挥好哲学社会科学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功能。要把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作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基础,建设高素质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为全面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提供学理支持和理论支撑。因此,我们高校“两课”教师作为知识分子阶层,是推动文化建设和改革的一支重要力量,要时刻把握时代形势主题,为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不懈奋斗。

一是坚持文化建设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马克思主义是开创和引领党的文化建设思想的理论基础。作为人类思想历史上最伟大的成果,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提供了最先进、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回顾党的文化建设思想发展的历史,我们看到,正是有了马克思主义,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才被注入先进的时代内涵,并取得了巨大成就,并为社会进步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相反,何时歪曲、僵化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指导,文化建设就会遭遇挫折,因此,推动文化建设最根本的就是必须坚持不移地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用发展着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引领文化发展。

二是坚持文化建设以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宗旨。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目标导向和必然趋势。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共产党宣言》里构想的未来美好社会是自由人的联合体。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具有极其丰富的内涵,包括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人际关系和生存空间、外在表象和内心世界,这些都离不开文化的支撑。从“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到先进文化、和谐文化等,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对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追寻和写照。文化具有极强的渗透性和持久性,时刻影响着人的精神风貌和生活习惯。必须将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作为文化建设的最高追求和最终目的,用文化开启智慧、温润人心、涵养人生、营造和谐。

三是坚持文化建设必须充分利用传统文化资源。河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文化底蕴十分深厚。优秀的中原文化涵盖了“有容乃大”的天下精神,“天人合一”的和谐精神,“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而不同”的包容精神,及“精忠报国”的爱国精神,为当代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和精神涵养。只有充分利用传统文化资源,才能使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文化建设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才能使我们的文化建设具有河南特色,秉赋河南作风,彰显河南气派,为河南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总之,“学无止境”,经短暂的研修学习自身虽有所收获,但不能毕其功于一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加强理论实践学习,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在自己平凡的教学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为了发展教育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研修学习总结

研修学习总结

研修学习总结

研修学习总结

研修学习总结

研修学习总结

研修学习总结

研修学习总结

研修学习总结

远程研修学习总结

研修学习总结
《研修学习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