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春酒》教学设计与反思

发布时间:2020-03-03 23:00:5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春酒》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琦君的生平经历,理解她的乡愁。

2、朗读课文,品味细节描写,理解语言生动传神、“于细微处见真情”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品读课文,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家乡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体会细节描写在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方面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文章中的风俗美,人情美,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体会感情,品味语言。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乡怀旧之情。

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引导学生谈谈自己过年时的热闹场面,营造教学氛围。

2、朗读教学法:教师采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3、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从小到大,我们都是伴随着这些年年依旧的节日,和亲人一起度过的。在这些传统节日中,同学们最盼望的是什么节日呢?为什么?(学生畅所欲言)

老师最喜欢春节,因为春节时,可以一家人齐聚一堂,说说笑笑;可以走亲访友,重温旧日的回忆;还可以看贴春联、燃烟花,热热闹闹,喜气洋洋。

但每个地方过年的风俗又不尽相同,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琦君的《春酒》,看看浙江温州一带人们过年有哪些风俗,作者在其中传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二、明确学习目标:

1、体会文中情。

2、品味语言美。

三、初感乡情:

1、自由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美。

2、待学生读完文章后,引导学生整理文章内容(包括:哪些人、哪些事)和情感。

明确:

人物:母亲、“我”、阿标叔、乡邻乡亲(营造了温馨和谐的“人情美”。)

事件:围绕“家乡味”,回忆儿时在故乡时过新年、喝春酒、喝会酒(展现了浙江温州一带的“风俗美”)。

3、你从文章中读出了怎样的情感?

明确:思乡怀旧、热爱家乡的民俗风情等均可,可以不作深入评价。

在学生回答中顺势提问: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这样的情感的?

引导学生关注文末的“家乡味”(顺势板书:“家乡味”)

四、品味语言的乡情美

文中浓浓的乡情乡味作者是怎么抒写出来的?文中哪些语句能表达作者对家乡的特殊情感?

教师指导:边读边品,可以从修辞手法、描写方法等角度入手品味语言中的情感美。 学生自由读文,圈点勾画出最能表现乡情乡味的语句,作上批注,品味文章语言美。 交流展示。

(一)、关于母亲的细节(母亲是记忆中最深刻、最温柔的怀念,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传达出对母亲深情赞美与怀念

请发言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自我评价或小组同学评价。(语速、语调、重音)

(二)、关于童年的细节(童年是记忆中最美好、最甜蜜的记忆。)——表达出对童年、对乡情的美好回忆

请女生读,读出无拘无束的可爱情态来。男生评(关键是语调)——表达出对乡邻乡亲随和亲密的深深眷恋

请一个小女生朗读,读出小女孩的稚嫩可爱,读出回忆时的甜美。

(三)、关于风俗人情 (阿标叔) 的细节(甜不甜家乡水,亲不亲家乡人。乡情是记忆中最醇厚、最温馨的怀念。)

(四)、引导小结本文语言生动传神的特点:

1、设喻奇特形象

2、善于运用细节

五、走近作者,品读乡情:

1、介绍琦君的经历:

琦君,1918年出生,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台湾著名女作家。1949年赴台,曾任

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在台26年后定居美国。著名的电视连续剧《橘子红了》就是根据她的同名小说改编的。

琦君出版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堪称一位写童年故事的圣手。包括《烟愁》、《细纱灯》(获中山文艺创作奖)、《与我同车》、《留予他年说梦痕》、《琦君寄小读者》、《琴心》、《菁姐》、《七月的哀伤》以及《琦君自选集》等。

琦君笔下一切的美好已成了她的心灵寄托,在现实中难以企及。如此至纯至美的心灵家园在她的绝大多数作品曾出现,常年漂泊的琦君曾这样深情地说过:“像树木花草一样,谁能没有一个根呢?我若能忘掉故乡,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可以看出,她是个超凡脱俗的心灵家。

2、品读乡愁:

(1)、身在异国他乡的作者是怎么寄托她自己的思乡情的?(自制八宝酒)

(2)、儿子品出的春酒的味道与“我”所品出来的相同吗?为什么?

(3)、朗读最后2段:带着浓浓的乡愁来朗读,读出醇美的思乡情。

六、总结乡愁:

一杯春酒,承载了故乡人邀饮春酒的民俗风情,蕴蓄着故乡人情的淳厚与温馨,还记下了“我”的童真童趣,母亲的贤惠慈爱,阿标叔的淳朴善良„„这杯酒,弥漫着的是作者浓浓的“乡愁”啊!

七、当堂训练(仿写乡愁)

师:每个人都有故乡,对故乡都有一份难以忘怀的记忆。鲁迅先生对平桥村的社戏与罗汉豆念念不忘;朱自清对父亲买橘送别的背影无法释怀;而琦君,对母亲所酿造的“八宝酒”魂牵梦萦。这些故乡的人事景物,触动了多少游子无尽的乡愁啊!那么我们呢?我们对故乡又会有什么样的记忆呢?也许有一天,我们也会背上行囊去远方追寻自己的梦想,到那时,我们会惦记故乡的什么呢?

仿写示例:

乡愁是老屋门前的小河,轻轻诉说着儿时不尽的欢乐;

乡愁是,。

乡愁是,。

学生完成仿写练笔后,进行交流展示。然后引导归纳写作方法:抒写乡愁,我们可以借故乡中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人、事、景、物来传达,化无形为有形,使乡情变得具体可感。

八、欣赏《乡愁》

台湾诗人余光中和琦君有着相似的经历,都是年轻时离开大陆去了台湾,都是“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啊!一首《乡愁》道出了诗人对故乡对祖国的深切怀念。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首《乡愁》。

九、布置作业:

推荐阅读:琦君的《故乡的桂花雨》、琼瑶的《剪不断的乡愁》和萧乾的《枣核》

板书设计:

19、春酒(琦君)

人物:母亲、阿标叔、乡邻乡亲、“家乡味”事件:过新年

喝春酒民风人情美

喝会酒

教学反思:

《春酒》是一篇表达“乡愁”主题的散文作品。作者琦君以儿童的视角观察生活,以富有童趣的语言述说对童年、对母亲、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本文的教学紧扣“乡愁”展开:初感乡情——品味乡情——理解乡情——总结乡愁——仿写乡愁——欣赏《乡愁》。教学步骤环环相扣,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对于学生难以体会的“乡愁”这样一种情感,我通过引导学生品读课文中精彩的细节描写语句,联系作家的生活背景等环节让学生深入浅出地去理解去感受。同时注意在教学中渗透写作方法的积累,通过仿写环节的设置使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在这一节课上,我比较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有针对性地训练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不过在引导学生方面做得还不够,说的偏多了,如能时时注意做到“引而不发”,那么对学生理解领悟能力的提升将更有好处。

《春酒》教学设计及反思

《春酒》教学设计及反思)

《春酒》教学反思

《春酒》教学反思

春酒教学反思

春酒教学反思

春酒教学设计

《春酒》教学设计

《春酒》教学设计

春酒 教学设计

《春酒》教学设计与反思
《《春酒》教学设计与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