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多变的天气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教案示例三

发布时间:2020-03-02 04:44:2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多变的天气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教案示例三

http://www.daodoc.com

教学建议

【天气及其影响】

1.这一部分的教学有两种方案可供选择。其一,先通过阅读图3.1理解天气,然后通过活动理解“天气与人类息息相关”;其二,先通过活动理解“天气与人类息息相关”,然后通过阅读图3.1理解天气。

2.天气的教学主要应抓住“怎样描述天气”和“天气的特点”,不要求了解严格的天气概念。 正确描述天气,既能加深对天气概念的理解,又是一项基本技能。在阅读图3.1时,要把视野放开,引导学生从更多的方面认识天气。第一,图中只表现了晴、风、冷三种状况,相应地要补充阴、雨(可扩大到雪、雹等降水形式)、热三种状况。第二,在“阴晴、风雨、冷热”之外,还应补充其他天气状况,如雾、扬尘等。第三,可及时让学生描述上课时教室外的天气状况。

天气特点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举例说明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是“短时间”,可从某一时刻、一天、几天等不同的时间尺度举例说明。某一时刻如“现在正在下雨”,一天如“今天很闷热”,几天如“这几天阴雨连绵”。第二是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不同,如“东边日出西边雨”、“十里不同天”等。第三是同一地方不同时刻的天气有变化,如夏天暴雨前后的天气变化、冬天寒潮前后的天气变化等。

3.活动中材料A说明了天气与交通的关系,材料B说明了天气与生活的关系,材料C说明了天气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材料D说明了天气与军事的关系。其他方面可让学生补充,如天气与工业生产、工程建设、商业活动、旅游活动、休闲娱乐等的关系。

学生补充资料(图3.2E),可在前一节课后安排,由学生在课外搜集。

活动最后要求学生写篇小短文,可在课堂上写,也可在课后写;应引导学生围绕“天气与人类息息相关”这一主题,综合写也可,就某一方面展开写也可。

【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1.在各种媒体的天气预报中,以电视天气预报最引人注意,并且,了解电视天气预报也是本部分教学的重点,因此,“明天的天气怎么样?”的教学,建议按下面的顺序进行:电视天气预报(活动1~3题)──其他媒体的天气预报(图3.4和活动第4题)──归纳天气预报的作用和主要内容──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图3.3)。

2.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一般先出现卫星云图,因此活动先从认识卫星云图开始。教学由此开始,也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动第1题主要通过引导学生读图3.5完成。因为学生还没有具体的区域知识,读此图过程中,只要求学生能按图示解释,分清陆地和海洋,并在图上指出哪些地方可能是晴天、阴天或雨天:无云的地方可能是晴天;有亮白色云的地方可能有雨;有灰白色云的地方可能是阴天。

活动的第2题是为第3题做准备,在让学生熟悉常用的天气符号后,介绍了用天气符号表示天气变化的方法。题中天气符号所表示的天气变化情况依次是:晴转阴;小雨转中雨。

活动第3题通过模拟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主持人的形式,使学生熟悉天气符号,看懂城市天气预报图。教学时可把图中所示的13个城市分成6组,每组分别找1~2位学生播报。每组播报后,再找1~2位学生(未参加播报的)评判。

3.在了解了电视天气预报后,可引导学生思考:还可以从哪些渠道获得天气预报?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读图3.4了解报纸上的天气预报;看活动第4题了解从互联网上可获得天气预报和气象知识。活动第4题可作为选学内容,由学生课外选做。

4.引导学生综合报纸和电视天气预报内容,归纳出一般情况下“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内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的情况”。然后,再结合图3.4中箭头拉出的框解,使学生了解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等概念。在熟悉了天气预报内容和有关知识后,学生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思考“为什

用心 爱心 专心

121号编辑

1

么要进行天气预报?”(天气预报可让人们及早做好准备,充分利用有利的天气,避免和预防不利天气的危害。)

5.最后,让学生读图3.3概括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观测—接收数据—处理资料、制图—分析判断—做出预报。对图中涉及的设备和具体技术性问题,不必细究。

在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中,需要制作和分析天气图。由此,引导学生看“阅读材料”,使学生对天气图的起源和作用有所了解。

【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1.图3.9的教学,主要是使学生根据污染指数判断各城市的空气质量状况,进而比较各城市空气质量的优劣(这一日)。如有可能,老师可摘录前一天中央电视台主要城市空气质量日报中一些城市的空气污染指数,让学生判断其空气质量状况。对于有关概念,如空气质量、空气污染指数、首要污染物等,不要求学生掌握;对于各城市空气质量差别的原因,也不必细究。

2.活动部分涉及农业生产、交通、生活、居住等四方面与空气质量的关系,要求学生就其中一个方面谈自己的看法。四个问题都是开放式的,可引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教学时切忌以某一标准要求所有的学生,而应注意保护每个学生探讨问题的积极性;同时,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产生污染物污染空气,使空气质量下降,反过来又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为此,人类应该控制生产和生活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以创造美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

用心 爱心 专心

121号编辑

2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多变的天气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教案1 新人教版

人教版 七年级 上册地理第三章第一节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

七年级地理上册 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上册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一节天气与气候 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 第三章天气和气候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36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课时2教案

多变的天气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教案示例三
《多变的天气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教案示例三.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