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商业银行管理

发布时间:2020-03-02 09:01:3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淮北师范大学信息学院

商业银实务论文成绩:

论文题目

商业银行强化资产管理的现实意义

专业:08经济学

学号:20081842020

姓名:贾本成

指 导 教 师:孙富安

2011 年 10月 29 日

商业银行强化资产管理的现实意义

摘 要

随着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推进实施,银行业的管理重点从传统的资产负债管理逐渐转变到以风险计量和风险优化为核心的全面风险管理上。经济资本作为现代银行风险管理的核心技术,是银行实施全面风险管理的有效途径,可以保证银行能够有效抵御所面临的风险。新资本协议提出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等三大风险,并给出相应的风险管理方法和措施,其本质 就是推动商业采取经济资本管理的模式。银行资本是商业银行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一个银行所具有的资本的数量,资本的配置和结构是否合理就决定了银行运行是否稳定。在世界性金融危机频发,过度的金融创新导致信用膨胀以及风险放大的现状下引入经济资本管理的理念,有利于我国商业银行强化资本约束意识,提高自身对风险管理的水平,从而推进金融改革的深入开展。

关键词:商业银行;经济资本;模型构建;虚拟经济;资本管理;

强化资产管理的实质内涵:

最低资本要求是巴塞尔协议的核心内容,它要求商业银行在持续经营的全过程中,必须时时刻刻地将资本充足率保持在8%以上,并通过监管当局的监督检查和强调公开信息披露的市场纪律等外部手段增强资本的硬约束。最近颁布并实施的《新办法》体现了这种审慎监管的要求,其实质内涵就是,在强化资产管理的基础上,逐步化解我国银行业系统性的金融风险,保证商业银行实现健康、稳健、可持续发展。

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理论认为,银行经营损失可以分为三类,分别为预期损失、非预期损失和异常损失。其中,预期损失要充分计提资产准备,直接列支成本,但不能算作资本;非预期损失,由于不能直接量化,就必须用资本作准备,覆盖非预期风险,巴塞尔协议要求用相当于风险资产8%的资本来覆盖。《新办法》正是集中体现了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理论的核心思想,要求商业银行在进行严格的贷款五级分类并计提足额的资产准备的基础之上,保证资本充足率不低于8%。

从宏观经济金融形势看,我国银行业目前存在著两大问题,一是不良资产率较高,资产准备计提不足;二是贷款增速过快,未来金融风险不断积聚。本质上而言,这两大金融问题,最后总是集中体现在银行资本严重短缺问题上。

《新办法》试图改变银行资本的软约束状态,要求商业银行必须在2007年以前将资本充足率提高到8%以上。为了尽快实现达标,我国商业银行必须改变传统的规模增长战略,用科学的发展观改造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实现效益、质量和规模协调发展。在资本硬约束的条件下,对于商业银行来说,首先要严格限制贷款规模的过快增长,推进银行资本有偿占用,在资本增长和资产增长之间

取得有效的平衡;其次要切实改善资产质量,实现有质量的资产增长,避免由于经济周期、信用风险所带来的资产损失严重侵蚀银行的资本基础;第三要积极推进综合化经营,培植新的利润增长点,通过内部的资本积累和外部的资本融资尽快弥补银行资本缺口。

一、虚拟经济、泡沫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涵义

实体经济是指物质产品、精神产品的生产、销售、及提供相关服务的经济活动,不仅包括农业、能源、交通运输、邮电、建筑等物质生产活动,也包括了商业、教育、文化、艺术、体育等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服务。

虚拟经济是指相对独立于实体经济之外的虚拟资本的持有和交易活动。虚拟资本是市场经济中信用制度和货币资本化的产物,包括银行信贷信用如期票和汇票、有价证券如股票和债券、产权、物权及各种金融衍生品等。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经济的货币化程度不断加深,金融活动占总经济活动的比例也越来越大,金融深化的程度日益提高,其结果是资本证券化和金融衍生工具大量创新。由于证券市场和金融衍生工具交易中存在大量的投机活动,金融市场的交易额和金融活动本身的产值迅速增长,形成规模不断扩张的虚拟经济。

泡沫经济是指虚拟经济过度膨胀引致的股票和房地产等长期资产价格迅速的膨胀,是虚拟经济增长速度超过实体经济增长速度所形成的整个经济虚假繁荣的现象。其形成过程为一种或一系列资产在一个连续过程中陡然涨价,价格上涨的预期吸引了大量新的买主,这些新买主一般只是想通过投机获取价差、牟取利润,而对所买卖的资产的实际使用价值或盈利能力不感兴趣;由于新买主的不断介入,价格节节攀升,形成泡沫经济现象;一旦价格上涨的预期发生逆转,价格暴跌,泡沫破裂,便引发金融危机并导致整个经济衰退。历史上著名的泡沫经济案例有1636年发生的荷兰郁金香泡沫、1791――1720年发生的巴黎密西西比泡沫、在伦敦发生的南海泡沫等,近年来发生的典型的泡沫经济案例拉美地区的金融危机、东南亚金融危机、日本金融危机等。

二、虚拟经济的特征

虚拟经济是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以服务于实体经济为最终目的。随着虚拟经济迅速发展,其规模已超过实体经济,成为与实体经济相对独立的经济范

畴。与实体经济相比,虚拟经济具有明显不同的特征,概括起来,主要表现为高度流动性、不稳定性、高风险性和高投机性等四个方面。

1、高度流动性。实体经济活动的实现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即使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其从生产到实现需求均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但虚拟经济是虚拟资本的持有与交易活动,只是价值符号的转移,相对于实体经济而言,其流动性很高;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股票、有价证券等虚拟资本无纸化、电子化,其交易过程在瞬间即刻完成。正是虚拟经济的高度流动性,提高了社会资源配置和再配置的效率,使其成为现代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2、不稳定性。虚拟经济相对实体经济而言,具有较强的不稳定性。这是由由虚拟经济自身所决定的,虚拟经济自身具有的虚拟性,使得各种虚拟资本在市场买卖过程中,价格的决定并非象实体经济价格决定过程一样遵循价值规律,而是更多地取决于虚拟资本持有者和参与交易者对未来虚拟资本所代表的权益的主观预期,而这种主观预期又取决于宏观经济环境、行业前景、政治及周边环境等许多非经济因素,增加了虚拟经济的不稳定性。

3、高风险性。由于影响虚拟资本价格的因素众多,这些因素自身变化频繁、无常,不遵循一定之规,且随着虚拟经济的快速发展,其交易规模和交易品种不断扩大,使虚拟经济的存在和发展变得更为复杂和难以驾驽,非专业人士受专业知识、信息采集、信息分析能力、资金、时间精力等多方面限制,虚拟资本投资成为一项风险较高的投资领域,尤其是随着各种风险投资基金、对冲基金等大量投机性资金的介入,加剧了虚拟经济的高风险性。

4、高投机性。有价证券、期货、期权等虚拟资本的交易虽然可以作为投资目的,但也离不开投机行为,这是市场流动性的需要所决定的。随着电子技术和网络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巨额资金划转、清算和虚拟资本交易均可在瞬间完成,这为虚拟资本的高度投机创造了技术条件,提供了技术支持。越是在新兴和发展不成熟、不完善、市场监管能力越差,防范和应对高度投机行为的措施、力度越差的市场,虚拟经济越具有更高的投机性,投机性游资也越容易光顾这样的市场,达到通过短期投机,赚取暴利的目的。

三、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内在联系

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是相对独立的两个经济范畴,二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虚拟经济的产生源于实体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无论虚拟经济发展多快、规模多大,其根本是为实体经济服务,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没有实体经济,则虚拟经济将无从谈起,即实体经济是第一性的,虚拟经济是第二性的。同时,实体经济的发展又离不开虚拟经济。虚拟经济中的货币、资金、电子货币、股票、债券、ABS等金融工具,已经渗透到实体经济的各个环节,实体经济的正常运转和快速发展,离不开虚拟经济的支持,落后的虚拟经济会成为快速发展的实体经济的障碍。

2、银行等金融机构信贷扩张过度,金融资产质量低下,大量呆账、坏账的存在是引发泡沫经济的重要原因。银行等金融机构在追逐高利率的利益驱动下,放松金融监管和金融审查,银行信贷过度扩张,大量信贷缺乏必要的可行性论证,贷款抵押品手段非常软弱,许多贷款以被高估的股票和房地产作抵押,当泡沫经济迸裂,股票和房地产价值回归其合理

强化资产管理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在资本软约束的环境里,强化资产管理将对商业银行产生较大的冲击和深远的影响。从短期看,强化资产管理将给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带来一阵短痛,使得我国银行业出现行业性的资本短缺问题,并迫使商业银行实施彻底的变革转型和大规模的兼并重组;从长期看,强化资产管理将会彻底改变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引导商业银行从传统商业银行模式向现代商业银行方向挺进,最终保证商业银行能够实现效益、质量和规模协调发展。

1、强化资产管理将深刻改变银行的经营理念。在经营理念上,尽管许多银行家在理论上比较认同效益、质量、规模协调发展的重要性,但由于缺乏资本的硬性约束,在实践中却容易演化成\"规模至上\"的经营理念,单纯片面地追求规模扩张。《新办法》调整风险资产的风险权重和计量方法,并将专项准备和当年利润剔除出资本,使得\"规模至上\"的经营理念在实践中突出地表现为资本严重短缺。同时,通过一系列的奖优罚劣措施,迫使商业银行改变传统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走效益、质量和规模协调发展之路。

2、强化资产管理将激励银行不断完善内部管理。《新办法》对银行的内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银行要制定资本充足率管理的规章制度,完善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识别、计量和报告程序,定期评估资本充足率水平,并建立相应的资本管理机制,加强对资本评估程序的检查和审计,确保各项监控措施的有

效实施。《新办法》将从根本上激励商业银行高度重视资本管理,开发和建设先进的资本信息管理系统,完善资本充足率和经营风险的识别、计量和报告程序,以最大程度地满足资本监管的要求。

3、强化资产管理将引导银行走向综合化经营。为了在2007年之前弥补资本缺口,尽快满足资本充足率达标的要求,商业银行必须以资本市场为主要运作平台,开展综合化经营,分别从分子、分母两个角度,提高资本充足率。从分子角度,商业银行要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实施资本市场融资(比如发行股票、次级债和可转债等),补充银行资本。从分母角度,商业银行要限制存贷款规模的过快增长,并积极将战略重点由传统的存贷款业务向以资本市场为基础的中间业务转移。从长期看,商业银行的综合化经营,将导致其角色定位由传统的融资中介向新型的服务中介转型,并因此推动我国金融体系由商业银行主导型向资本市场主导型转变。

4、强化资产管理将导致银行业加快兼并重组进程。《新办法》加大了对资本充足率的监管力度,对资本不足的银行,银监会将限制其资产增长速度和市场准入,并根据其风险程度及资本补充计划的实施情况,有权要求商业银行停办除低风险业务以外的其它一切业务,停止审批商业银行增设机构和开办新业务;对资本严重不足的银行,银监会还可以要求其调整高级管理人员,依法对其实行接管或者促成机构重组,直至予以撤销

参考文献:

[1]董积生,汪 莉.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经济效益分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 2006,

(10)•

[2]李 阳,殷剑峰.应对流动性过剩的两个基本战略[J].中国金融, 2007, (3)•

[3]连建辉.流动性过剩:当前金融运行中 面临的突出问题[J].财经科学, 2006, (4).

[4]张 阳.如何找准商业银行流动性的最佳切合点[J].现代商业银行, 2006, (4)•

[5]谭雅玲.应对流动性相对过剩势在必行[J].现代商业银行, 2006, (4)•

[6]陈彦斌,马莉莉.中国通货膨胀的福利成本研究[J].经济研究,2007,(4).

[7]汪红驹.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8]龚 六堂,邹恒甫,叶云海.通货膨胀与社会福利损失[J].财经问题研究,2005,(8).

[9]张晓峒.计量经济学软件EViews使用指南[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

商业银行客户管理

[商业银行管理][总结]

商业银行管理111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

商业银行管理总结

商业银行管理复习资料

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管理方案

商业银行静音管理

商业银行经营学管理

商业银行管理
《商业银行管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