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资金整合方案

发布时间:2020-03-03 03:36:5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某某区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整合工作方案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整合各类资源,切实加大公共财政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支持力度,逐步建立起保障我区农田水利建设投入的长效机制,特制订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整合工作方案。

一、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整合的重要意义

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的安排和使用具有很强的政策性、资金来源的综合性、投资目标的稳定性、投资方式的多样性,整合农田水利建设资金不仅非常必要,而且对促进“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有利于规范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分配程序,提高资金使用的科学性和透明度,切实加强对资金监督管理;有利于促进政府及部门转变职能,克服“缺位”和“越位”现象,节约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能;有利于资金的统筹安排和使用,增强资源配置合理性,集中力量办大事,发挥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的整体效益,更好地缓解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资金供需矛盾,促进农业的发展和农民增收。

二、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整合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整体效益为目的,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整合的要求,以县为主和多级次整合相结合,以农业农村发展规划为依据,以主导产业、优势区域和重点项目为平台,以切实提高农田水利建设资金使用整体效益为目的,通过建立政府领导,部门配合的协调机制,整合各部门,各渠道安排的农田水利建设资金,集中力量办大事,逐步建立分类科学、配置优化、使用高效、分工明确、管理规范、运行安全的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管理机制。

(二)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创新机制,提高效益的原则。坚持上级扶持政策不变、项目资金管理权限不变、资金来源渠道不变,通过创新投入方式、放大投入效应,最大限度地提高项目和资金的使用效益。二是坚持集中使用、突出重点的原则。整合优化各类财政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发挥所有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的积聚优势,集中财力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支撑带动作用大的重点项目。三是坚持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原则。围绕优势产业,突出重点项目、重点区域,集中投入,滚动投入;在政府统筹规划基础上,由各项目管理部门根据规划确认的对应项目,分步组织实施。四是坚持政府引导,多元投入的原则。以财政投入为引导,构建多元投入机制;尊重农民意愿,充分发挥农民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三、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整合的范围

农田水利建设专项资金一般按资金性质进行整合。农田水利建设专项资金根据性质,大致可分为六类:①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水利建设基金、土地资源开发整治资金、高产农田建设资金、产业化经营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农技推广资金等;②管理服务类,如农村公益事业“以钱养事”资金等;③灾害救助类,如特大防汛抗旱资金、动植物疫病及有害生物防治经费、农村救济费等;④生态资源类,如退耕还林资金、天然林保护资金、生态林保护资金等;⑤农村生活类,包括农村改水、改厕、扶贫搬迁、农村基础教育、医疗卫生和文化方面的支出;⑥农民收入类,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资金、“两减免三补贴”资金等。

除救灾资金及因其他特殊情况不宜整合的资金外,相同性质的农田水利建设专项资金无论是预算内,还是预算外一般应属于整合范围。特大防汛抗旱、突发动植物疫病防控等救灾资金不宜整合,应按照财政支持救灾抗灾应急预案要求,及时拨付救灾抗灾资金,保证救灾抗灾需要,并积极探索和建立抗灾救灾资金绩效考评办法。但是灾情事前防御和重建中适合项目管理的资金仍可纳入资金整合范围。面向农民的各类直接补贴,包括粮食直补、良种补贴、退耕还林现金补助、林业生态效益补偿等补贴资金,可实行“一卡通”方式整合发放,减少发放中间环节,降低行政成本,确保农户直接受益。

四、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整合的投向

第一,发展现代农业。立足山区实际,坚持走“一业为主多元开发”之路,在不放松粮油生产,保证粮油总量稳定、品质提高的同时,发展壮大以茶叶为重点的特色产业,加快建设茶、桑、药、栗、畜牧、水产等优势农产品产业板块,构建具有鲜明特色区域产业布局,提高特色产业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坚持用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培植一批农产品加工型龙头企业,建设一批区域性和县级、市级、省级龙头企业。大力发展专业经济合作组织、专业大户和经纪人队伍,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

第二,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从农民急需解决的问题入手,按照轻重缓急,逐年分步实施。围绕改路、改水、改厕、改厨、改圈,通水、通电、通路、通沼气、通信息的“五改五通”工程,支持改善农村生态环境,通过巩固完善天然林保护、生态公益林等生态工程,扶持设施农业,解决水库渠道、涵闸泵站、路桥塘堰、电力通讯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第三,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支持农村教育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完善义务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和农民后续教育体系。支持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着重改善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室的就医条件。支持农村文化建设事业投入,着重抓好农村文化室、科技示范户、中心文化户和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支持科技服务体系和农村“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

第四,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贯彻《农村土地承包法》,在保障农民土地承包权益的前提下,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保障失地农民基本养老生活补助,探索失地农民养老保险与社会保险并轨机制。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完善城乡贫困群体大病医疗救助制度。落实“两免一补”和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筹措农村特困人口救助和农村社会保障集中供养资金,致力改造农村贫困户危房,建立易地扶贫搬迁与退耕还林项目相融合的长效扶贫机制。

五、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整合的措施

实行“五个一工作法”,积极稳妥推进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整合工作。

(一)加强领导,强化协调,实行一套机制运行。整合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必须加强领导,强化协调和管理,确保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整合工作的顺利进行。一是建立健全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整合工作的领导机制。县政府成立“县财政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整合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县长担任,副组长由分管农业的副书记、常务副县长、分管农业的副县长担任,成员由发改局、财政局、审计局、扶贫办及各农田水利建设部门的主要领导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财政局长兼任。整合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本着“政府引导、集中使用、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提高效益”的原则,制定出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分年度实施计划,确定项目资金投入地点,负责整合项目的统一上报、批复下达。二是建立整合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的协调机制,使整合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成员单位各负其责、各司其职,整体联动,协调推进。在外部协调上,整合农田水利建设资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分别负责项目的考察论证、计划编制、组织实施、检查验收、费用支出审核等工作,财政局负责核拨资金、会计核算和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在内部协调上,在财政局成立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整合协调小组,建立“局长亲自抓,分管局长牵头抓、责任股室具体抓、相关股室配合抓”的新机制。三是建立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的投入机制。按照“多予、少取”方针,积极贯彻落实《预算法》、《农业法》及相关要求,加大县级财政对“三农”的投入,逐步建立财政对“三农”投入稳步增长的长效机制。

(二)加强龙头,强化基础,实行一盘棋规划。规划是经济发展的龙头,是资金整合的源头。围绕投得准,捆得紧,用得好,必须坚持从规划入手,从源头着手,开展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整合工作。一是全面实施英山县“十一五”发展规划。围绕发展壮大茶桑药栗四大支柱产业、退耕还林、农田水利、交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八个重点,制订年度计划,分年度按步骤实施,确保农业和农村投入。二是认真落实扶贫开发规划。根据《县扶贫开发规则(2001-2010年)》,落实156个重点村的财政扶贫项目参与式规划和120个重点村老区建设项目参与式扶贫规划,集中力量,一个村一个村的扶持,帮助这些贫困村和农村贫困人口解决生产生活困难和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凡未纳入规划的地方不再投入扶贫开发资金和以工代赈资金。三是科学编制新农村建设规划。围绕新农村建设,由财政出资,免费向全县309个村提供新农村建设规划,并按照新农村“20字”的要求,扎实抓好10万农户数据库、产业化项目库、基础设施建设项 目库等“三库”建设,整体谋划、有序推进新农村建设。

(三)加强统筹,强化服务,实行一个口子整合。围绕服务“三农”,推进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整合工作服务项目、服务基层,确保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围绕项目转,全面提高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整合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实行级次整合。除救灾救济资金、农户或个人直接受益的补贴资金及因其他特殊情况不宜整合外,对上级项目资金、本级支农资金、部门专项资金以及各类社会融资进行分配环节和使用环节整合。二是实行项目整合。强化农田水利建设资金项目管理,实行“四个统一”,即统一上报项目,所有向上级申报的项目由有关部门与财政局联合行文申报;统一项目批复,所有对下安排的项目,由有关主管部门与财政局联合发文安排,任何单位不得擅自调整和更改计划;统一组织实施项目,所有项目建设进行公开招投标,实行合同制管理,由项目建设主管部组织实施,并将项目建设合同书报财政局备案。统一检查验收,所有项目竣工后,由项目建设主管部门与财政局一起组织专班,对项目进行验收,对不合格的工程,除不能报帐拨款外,还要由主管部门责令施工单位或项目单位限期整改,直至验收合格。三是实行资金整合。按照性质不变、渠道不变、统筹安排、集中使用的原则,把财政支农资金与以工代赈资金、扶贫开发资金、交通建设资金等各种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捆绑起来使用,切实解决多头管理、多层次拨付的现象。同时,采取拍卖、租赁、承包和收益权抵押等方法广泛吸纳民间资本和社会资金,与财政农田水利建设资金一起实行集中定点投入。对社会团体、法人、个人投资的建设工程,参照民办公助的形式,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方式给予适当补助奖励。

(四)加强监督,强化管理,实行一个平台拨付。依托县乡联网的国库集中收付网络,将所有农田水利建设资金都纳入国库集中收付这个平台统一对外拨付,推进各种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直达商品或劳务供应商和农村居民个人,确保各种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真正落实到项目、到产业、到农户。在此基础上,严格推行“五制管理”。一是实行资金报帐制管理。项目实施单位根据项目实施合同、项目实施计划和项目施工进度,提出用款计划并附报帐凭证,经有关主管部门审核后,按规定程序报财政部门审批,办理拨款业务。二是实行分期分批拨付制管理。对农田水利、交通建设、水土保持等基础设施项目,由项目实施单位提出预拨资金申请,报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审批后拨付资金。项目启动资金一般不超过30%,项目初验合格后,拨付财政投资的55%,次年复验合格后予以全部付清。对于初验或复验不合格的工程项目,停止报帐,经项目实施单位返工整改,再次验收合格后才能报帐,其整改费用财政不予支付。三是实行审计跟踪制。每个项目竣工后,财政部门会同审计部门,抽调人员、组织专班,对整个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跟踪审计。凡截留、挤占、挪用、套取、贪污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的责令收回,并视其情节对直接责任人交由有关执法执纪部门依法依规予以处理。四是实行绩效考评制。运用定量考评和定性考评相结合的办法,按照项目完成数量、质量、项目实施的经济社会效益进行考核和评估,明确奖惩措施和办法。五是实行项目公示制。凡是上级补助资金、项目建设资金和以奖代补资金,在项目所在地将项目建设的内容、投资额度、资金来源、建设方式、工程质量标准等内容进行公告、公示,实行阳光操作,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

(五)加大投入,大办实事,实行一个长效稳健投入机制,围绕新农村建设,加大对“三农”的投入,确保财政支农投入实现“三个高于”,即财政支农资金增量高于上年,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高于上年,财政对农业资金投入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的幅度。针对农村建设和发展实际,集中财力,抓好中低产田改造、大别山珠茶生产和翻身垸有机茶开发、20个标准化村级卫生室、万名科技带头人培训等几件实事,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难点、热点问题,让广大群众在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现代农业项目资金整合方案

池州市涉农资金整合方案

整合资金实施方案

支农资金整合研究

支农资金整合汇报

社区建设资金整合

整合方案

大通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使用方案

鹤壁市涉农资金整合实施方案

强力整合资金打造精品工程

资金整合方案
《资金整合方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