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对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0-03-01 17:33:0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对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摘要]本文试着从加强教学理论学习、有效组织课堂、设问、及时进行教学评价、自觉进行教学反思等方面,探讨了新课标下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升语文课堂内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等。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教师专业成长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实施建议”中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很强的实践性。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贯彻和落实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教学实践中,本人以为:广大教师要“针对高中语文课程的特点实施教学”,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入手,提升语文课堂内涵,实现教学相长。以下即为本人的些许思考

众所周知,学生语文整体素质的提高,主要依赖于平时的积累而渐进的,以致语文学科常被多数学生无辜地视为众多学科中的“鸡肋”。他们以为:花费再多的时间和精力也是枉然,不可能取得什么进展了。这样,多数师生也就采取了较消极的学习策略。再加上社会普遍功利意识负面作用影响:语文学与不学一个样,反正大差不差;语文在考试中争不了更多考分,不如去学其他学科更见效;只是为了在考试中获得好的分数而已,而真正热爱语文的学生不多等等导致衍生出当前语文教育教学中突出的问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差;学生厌学情绪严重。

一、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内涵。

什么是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呢?钟启泉教授认为:“有效教学研究最终的衡量标准是“学生成长”,而这种成长将不单单用成绩高低来作为衡量标准,教学的有效性就是要关注学生的发展。有效、高效的教学就是就是要竭力使学生获得充分发展,内容包括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和谐统一发展。一句话,有效性课堂教学应该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进展、有收获,有提高。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指通过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的语文知识、文化、文学、审美、情感和思想、人文素养等等都获得了“成长”,培养了学生终生受益的语文素养。

二、研究探索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现实意义。

高中语文作为主课,又是高考必考科目,对考生的升学总成绩影响举足轻重,是一门举足轻重的基础学科。由于高中语文知识博大精深,主要靠学生平时积累,试题灵活性、弹性较大,因而学生应试成绩的提高相对其它学科较慢。再加上社会普遍功利意识负面作用影响:语文学与不学一个样,反正大差不差;语文在考试中争不了更多考分,不如去学其他学科更见效;只是为了在考试中获得好的分数而已,而真正热爱语文的学生不多等等导致衍生出当前语文教育教学中突出的

1问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差;学生厌学情绪严重。许多学生虽然接受了十多年的语文教育,但其语文基本功底差,根本谈不上有一定的语文素养,语文教育不仅没有体现出工具性的特点,没有达到工具性的目的,没有培养出学生终生受益的语文素养。

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与新课程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设计是完全一致的。

作为坚守在语文教育教学第一线的老师,本人深深的感到:“再也不能这样教、再也不能这样学”,在现实的社会条件下,我们必须正面高考制度是种客观存在,如何才能更好地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呢。从目前的研究与实践来看,语文教学要从保证、提高有效性入手,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整合,积极探索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教学,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和意义,使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使得语文课受学生欢迎,语文老师受学生欢迎,吸引广大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从而实现语文课程标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发挥育人功能,培养学生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并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三、实现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有益尝试。

1、精讲巧练、严密组织。

教师上课若随意,课堂练习活动组织无序,放任自流,想到什么讲什么,教学情节颠来倒去,教学活动松松垮垮,忽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课堂上看不见任何有效的操练活动,用一些显而易见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表面是全体学生参与,实则出现图形式、凑热闹、放而难收的低效局面,造成了教学时间无情、无效流失,毋庸置疑,这样的课堂是少、慢、差、费的课堂。

把每一节课准备好,深挖教材,精心设计,并严格执行,力争上好每一节课。上课过程中竭力为学生创设一个探索、质疑、讨论、创造的平台。在长期的探索中,本人以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有计划地将每节课45分钟划分为四个阶段,即10分钟的读说训练,15分钟的导读点拨,10分钟的质疑答疑,10分钟的巩固训练。

2、问题引领、激活课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

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美国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布鲁纳认为:应当尽可能使学生牢固的掌握科学内容,还应当尽可能使学生成为自主且自动的思想家。他要求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教师或教材提供的材料,像数学家那样思考数学,像历史学家那样思考历史,亲自去发现问题的结论、规律,成为一个“发现者”。“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能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情感体验。当学生面对某一问题情景时,这一特定的事物环境能够吸引并维持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探究的兴趣,促使他们积极的运用逆向思维、创造性思维去寻求解决问题策略,从而成为积极主动的学习探索者。

所以教师不仅要于善于提问,还要教会学生提问,鼓励他们大胆质疑,提出问题是有效课堂教学的核心。教师如把知识创设成各种生动有趣的情境,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置有梯度性的问题,所设置问题注意要体现重点难点,难易程度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诱导学生思考,训练学生思维。对鲁讯先生的《祝福》小说的鉴赏,高中生普遍受自身的性格、经历、学识以有语文素养等影响,加上文学作品本身的深刻内涵和语言张力,易造成阅读中困难,解读任一文学作品虽有“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之说,但哈姆雷特还是哈姆雷特,不可能变成麦克白。由此本人以为教师在引导学生鉴赏鲁讯先生的《祝福》时,可考虑提出系列问题:祥林嫂叫什么名字?小说中有没有写到鲁镇的人们对她的称呼?(大家都叫她祥林嫂,大家仍然叫她祥林嫂„„)课文中有哪些动词形象地凸现出祥林嫂的坎坷经历与悲惨遭遇?请大家找出并作简要分析;祥林嫂的婆婆要“嫁”她是关心她的个人生活吗?这种“嫁”实际上与“卖”差不多,大家再找找,课文中还有能反映祥林嫂的命运的动词吗?祥林嫂总是在失去丈夫之后就失去了家,这反映出一个什么问题?祥林嫂为什么要捐钱呢?她真的有罪吗?她捐的钱赎了罪吗?祥林嫂不是改嫁给了贺老六,为什么没有改称“贺大嫂或老六嫂”而始终称为祥林嫂,是鲁迅先生的疏漏?还是他的有意之笔?祥林嫂在鲁四老爷家最后的命运是怎样的呢?„„通过创设如上系列“小步距”问题富有激活性,积极引导学生谈看法、摆见解,给学生充分考虑的时间与遐想的空间,引导学生相互启发,寻求言之有理的见解。如上问题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会有助于激发学生

兴趣。学生通过自读质疑、小组讨论分析解疑等方式,充分发挥其学习自主性、积极性,自觉走进文本、理解文本、感悟文本,真正实现读文—品文—赏文。

3、讨论介入、有效引导。

创造心理学研究表明:讨论、争论、辩论,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发展。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自学之后,把心得体会、看法意见或对疑问的解答写成书面,作好交流准备;然后组织交流,先小组,后全班,既可推选代表,也可以自由发言。教师的任务是组织发言,认真倾听,作启发性的总结发言,对有创新性的发言给予赞扬性评价,对不能“自圆其说”的意见指出其不足。甚至有时可以让各种意见并存,互相启发。引导学生的思考逐步深入文本。

本人在教学曹禺著名的话剧《雷雨》时,先安排学生欣赏课文中周朴园与鲁侍萍对话的部分,然后提出思考问题:周朴园到底爱不爱鲁侍萍?学生讨论发言。认为周朴园不爱鲁侍萍的理由有:“在大年三十的风雪之夜赶走了鲁侍萍和他们刚刚出生三天病得奄奄一息的儿子” “周朴园为什么说是你的第二个儿子,难道这不是他的亲生骨肉”“双方相认之后,周朴园想到的是鲁贵有可能就此事进行敲诈,想到的是自己的利益,却不是三十年前伤透了心三十年中吃尽了苦的鲁侍萍”“周朴园留恋金钱地位,抛弃爱人幼子”;认为周朴园爱鲁侍萍的理由有:“她为什么不再找到周家来”“你的第二个儿子不是已经抱走了么?这表明这件事周朴园当时可能并不知情,周朴园每年都记得鲁侍萍的生日,如果没有真爱只有愧疚很难做到”“周朴园真爱鲁侍萍—至少三十年前这份爱是真挚的,周朴园不得不听从父母的安排,连鲁侍萍都说‘那是你们老太太看着孩子快死了,才叫我带走的’”“鲁侍萍离开周家后周朴园费尽心机培养他们的大儿子周萍,难道不是这种爱的延续吗”等等。这样,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引导,通过学生踊跃发言,学生进行讨论、合作、交流,促进学生在进行讨论过程中学会了相互交流与合作,在进行讨论、争论、辩论过程中深入思考文本、感悟文本,使学生在合作的环境下,思维得到有效训练,形成了对周朴园与鲁侍萍之间的矛盾冲突有了清晰的认识,对周朴园的人物性格及其复杂的人性有了较深入的理解,从而使学生走近戏剧文学、初步学会“品”戏。

4、课堂训练、反馈巩固。

5、整合教学资源、确保优质高效。

教师运用多媒体促使视听结合,深研教材,找准疑点、难点,制作出优秀的课件,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和优势,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获取的外界信息中,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显然增加视觉、听觉信息量是多获取信息可取的方法。而计算机多媒体教育在此方面得天独厚,CAI手段恰恰在视觉、听觉效果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笔者在教学《守财奴》一文时,要求学生课前查阅作者的生平以及中外文学作品中有关吝啬鬼的资料并加以整理,且阅读巴尔扎克的长篇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了解相关的故事情节。然后课前投影展示世界文学史上的四大吝啬鬼:莫里哀——《悭吝人》—阿巴贡—“我找不到我的钱呀,跟着就把自己吊死”;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夏洛克—“不还我钱,就割你肉”;果戈理—《死魂灵》—泼留希金—“为了拾一些钉子,我累弯了腰”;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葛朗台—“人生就是一场交易”。李健吾先生曾评价说:这四个吝啬鬼都写得非常好,其中最生动最逼真的、可以说是吝啬鬼中的吝啬鬼的就是葛朗台。那么,葛朗台究竟是一个怎样贪婪、吝啬的形象呢?这样,通过凭借鲜明对比,形象逼真的画面拓展语文教学的信息通道,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视觉和听觉具有感知的时效性、共同性和统一性,强化了学生对实物实景的视听感受,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如上开展课堂教学,充分地开发了语文资源,使得语文学习的内容不再局限于课本,扩大了语文课堂教学容量。

俗谓“行者常至,为者常成!”本人相信只要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善于思考勇于实践,凡是有利实现课堂教学效果提高的实践都去尝试,激活语文课堂,赋予语文课堂真正的开放性,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效地学习, 在学业上有进展、有收获,有提高。他们的语文知识、文化、文学、审美、情感和思想、人文素养等等都获得了“成长”,培养了学生终生受益的语文素养。那么,我们必将迎来新课程改革的累累硕果。

综上所述,打造只能适应解答各种语文题型的学生,绝非多数语文教师所愿。但在当前考试制度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也得为学生准备好应考“敲门砖’’,在应考复习阶段通过各种模拟训练既系统地复习了各个知识点、打造了学生的应试技巧,又注意利用朗诵来促进学生

的知能迁移、切实提高其语文能力。

对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再思考

对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浅析

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对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的认识

对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看法

对如何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对音乐课堂教学中有效性评价的思考

对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对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