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浅谈“寒门再难出贵子”

发布时间:2020-03-03 21:19:2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浅谈“寒门再难出贵子”

文/江南

我个人认为“寒门再难出贵子”这种社会现象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是从双方所处的家庭环境,教育环境,还是社会环境来看,穷人家的孩子和富人家的孩子都有很大的差距,并且随着中国贫富差距的加大,我个人认为这种差距还将进一步加大。除去像马加爵,药家鑫等极端的个案,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我的观点:

一、从家庭环境看,首先富人家的孩子基本上不用为生活生计而发愁,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去思考,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相反的穷人家的孩子大多都早早辍学为生计而奔波,他们没有过多的时间去关心生计以外的事,这也就造成了穷人家的孩子往往只重眼前,功利心更强,对钱看的更重。无数的事实证明一个人能有多大的发展往往与他的眼光远近成正比。由于生活富足,在面对同等诱惑时富人家的孩子的抗诱惑能力往往比穷人家的孩子要强一点,沉迷于网络和游戏的也比穷人家的孩子要少的多。

其次,中国的社会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社会,家庭的富裕程度很大程度上能影响一个孩子心理的发育方向,富裕带来的往往是自信和自豪,贫穷带来往往是谦虚和自卑。有对比就会有差距,当穷人的孩子在听富人家的孩子们谈论吃喝,穿衣打扮的时候,我所陈述的观点不言而喻。尤其是对一个有自卑心理而又出身贫穷的孩子来说,那将是对自尊及自信的“重塑”。我个人认为穷人家孩子的自卑,一部分来自自己,部分来自于家庭,家庭部分主要来自于父母的言传身教。

此外在父母的教育方面我认为一个叫程毅南网友说的很好,他说“在父母教育方面,穷人家的父母经常会问孩子:跟其他小朋友玩得好不好,有没有朋友,在学校有没有听话——他们更重视孩子对规则的遵守、对环境的适应;富人家的父母经常会问孩子:这个问题你怎么看,你有什么想法——他们更重视孩子的智力成长和主见。”除此之外,富人家庭更注重多样式,多元化,和特长化教育,穷人家庭更加注重成绩的高低,往往忽视对孩子的特长和天赋的培养。双方父母教育理念的差异很大程度上造成双方子女思想上的差异,思想上的差异进而会造成行为上的差异,行为上的差异直接造成了他们未来发展方向的不同。

二、从教育环境来看,富人家的孩子占有更多更优质的教育资源。首先是在正式教育上是名校名师,接着是各种各样的培训班,特长班,兴趣班。晚上回家还有特聘家教。这一切都使他们与穷人家的孩子相比视野更加开阔,观念更加开放,思维更加多元化。富人家的孩子学习好的自然可以进一步接受更高等的教育,学习不好的可以通过关系,通过自主招生,可以出国留学等等途径获得进一步接受教育的机会。而对于穷人家的孩子来说,除了努力学习,参加统考外别无它法。

人大附中的高中老师如此教育学生“不好好学习,不好好学习你就等着上人大吧”,而对于绝大多数寒门学子来说,他们的梦想仅仅是能读大学,匮乏的教育资源让读大学都是一种奢望。我个人感觉中国式的教育已经成为“金钱式”的教育,换句话说也就是优质的教育必须有与之想等价的金钱来支持。在教育上“穷者越穷,富者越富”的两极化的趋势愈发的明显,这是教育的悲哀,也是国家的悲哀。

三、从社会环境方面来看,中国的社会是人情的社会。以家庭为节点的社会关系网和以个人为节点的人脉网以及以血缘为纽带的亲情网在很多时候发挥着无法替代,无与伦比的作用。社会关系网,人脉网以及亲情网的紧密程度、联系程度、复杂程度、广博程度,顺畅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家庭或个人的“软实力”的重要指标。这笔无形的资产给个人和家庭所带来的价值是无可估量的。根据我的个人感受,越富有的家庭这三个的“网”的结合度,复杂度,和顺畅度越高,“三网合一”趋势越明显。富人家的孩子所拥有的人际网优势是穷人家的孩子所无法比的。穷人家的孩子从一开始就输在了起跑线上,因为他们的父辈甚至父父辈就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了。

凡事都有其两面性,穷人家的孩子和富人家的孩子相比虽然有如此多的劣势但优势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穷人家的孩子更懂得珍惜,更容易满足,所以他们的幸福感和成就感更强,人性的品质是金钱所买不到的。其次是他们更懂得感恩,他们大多都已领略了生活的残酷,能切身的感受父母的不易。他们更加的自立自强,他们抵抗挫折的能力更强。再加上父辈们传承的朴实,坚毅。只要脚踏实地一定能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知识和观念可以学习,但是品格却很难再塑造。

在学习理念上,穷人家的孩子相对于富人家的孩子更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习惯。“先天”的不足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来弥补。虽然输在了起跑线上,但不一定会输在终点线上,龟兔赛跑就是最好的例证。尽管家庭和出身没能提供足够大的平台,但是只要敢想、肯干,自己完全可以给自己创造平台。这时所面临的的选择就是“是沉默还是变革”。如果选择变革,那就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习惯,只有身处的层次越高,能带来变革的可能性才越大;如果选择沉默,就算自己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无论如何也必须改变后代的命运。

在自卑心理的克服上,我只想借用一句广告语来阐述我的观点“真正的荣耀来自内心”。 对于走出贫困的一部分人,可以依靠自己、可以依靠学习来改变自己及后代的命运。对于没能走出贫困的一部分人,就必须依靠外力来帮助他们改变观念进而改变命运。而改变观念必须要靠两点:一是教育,二是财富。这就必须依靠政府和社会的力量。 下面我将就促进教育公平表达一下我的看法 促进教育公平的必要性

从长远看,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属于年轻的一代,属于大多数年轻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不是少数人的未来,而是大多数人的未来。优质的教育资源不应该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而应掌握在大多数人的手里。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尤其是优质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是教育对国家的不负责任,对民族的不负责任,对未来的不负责任。

从短期看,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是对广大穷苦人民,对广大寒门学子的不负责任,是教育对人民的不负责任。人才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为宝贵的财富,但由于优质的教育资源的集中,很多人本可以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本可以有更好的发展,本可以为社会做更多的贡献;很多人本可以是国家更宝贵的财富,然而现在他们只能是“人力资源”,有些甚至成为社会的负担;我们的社会本可以更稳定,全民素质本可以更高,人民本可以生活的更富足。 促进教育公平相关措施

措施分长远措施和短期措施,我个人更倾向于短期措施,不是因为我急功近利,而是穷人家的孩子等不起,人生能有几个“曾经年少”,国家和民族等不起,未来等不起,时间多拖一会,人才的流失就多一个,人才损失就会更进一步。

我个人认为促进教育公平的关键在于促进教育资源的流动,尤其是教育人员的的流动。教育资源的流动,应该是有倾向性的流动,向普通地区,贫困地区倾斜流动。优质教育的推行关键是得留得住优质的教育人员。 从国家和政府的角度

一要想在贫困地区留住人才,应该激励性政策和强制性的政策并举。

第一提高贫困地区的教师待遇,贫困地区教师的工资待遇最低也应当是相对应一线城市教师工资的2~3倍。对于有突出教学成果的还应额外奖励,并且他们的工资应由国家和教育部直接发放。与工资对应的福利等也应当是2~3倍。

第二教师参与国家级、省级、市级名师的评选和教师职称的评定,都必须有在贫困地区持续工作三年及以上的工作经历并且必须有教学成果。对于国家级、省级名师愿意留在贫困地区工作的工资待遇翻倍,其他职称逐级合理设定。

第三对于各种培训机构例如特长班辅导班等要想获得办学资质,必须有在贫困地区义务办学n届,义务培训m人,并且必须有所成果,成果的检验由权威机构评定,对于成果达标的,义务办学期间的费用由教育部,地方政府和培训机构三方共同承担。不达标的由培训机构自己承担。办学可以采取与当地学校共办或者独立办学等多种方式。培训机构所聘用的教师必须有在贫困地区支教的经历。(其中n、m需经论证后,根据培训机构的大小确定)

第四允许教师有第二职业,前提是在此期间教师必须有教学成果。与教育有关的第二职业,国家还要给予鼓励,这样就实现了教育资源的价值再创造。

第五建立健全发达地区的名校与贫困地区的学校一对一或者一对多帮扶的制度,名校每年都必须派名师去所帮扶的学校教学和交流。等等

二要教育手段和经济手段并行。

加强新型教育理念在贫困地区的传播,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鼓励企业去贫困地区投资,扶持当地企业的发展等等目的就是想方设法改变当地教育观念,改善当地居民生活水平。也就是改善优质教育在当地发展的“土壤”环境

三要加强现有教育教学设备的利用和先进设备的引入。

现在规范化学校的评定标准存在严重的诟病,评定团队往往只看学校的硬件设施是否齐备,而忽视花费重金购买的教学设备是否被充分的利用。很多学校的先进教学设备仅仅是摆设,不是因为设备贵怕弄坏而不敢用,不想用,就是不习惯用,不会用。与之相比很多贫困地区的学校却面临无设备可用的局面等等。 从社会的角度

当一个人富起来后,他考虑的更多的不应再是个人,而应是社会和未来。一个人所占有的社会财富的多少也就意味着他对这个社会所要承担的责任的多少。先富起来的人们是不是该有所作为了。作为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是不是也要多承担点社会责任了,说不定他们将来就是你的客户,就是你企业的参与者。在社会角度方面我不想说太多,我相信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个人,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企业都知道该怎么做。

最后我想用一句话来结尾:“教育要面向社会,面向未来,教育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要对国家负责,要对人民负责,要对未来负责”。

注:由于作者水平阅历有限,文章不足和过激之处,敬请指正!本文作者保留著作权和解释权。如有意见或建议请联系邮箱:807323793@qq.com。

寒门再难出贵子

寒门再难出贵子

寒门再难出贵子

寒门再难出贵子

寒门再难出贵子

寒门再难出贵子

寒门再难出贵子

话题寒门再难出贵子?

寒门是否再难出贵子

寒门再难出贵子读后感

浅谈“寒门再难出贵子”
《浅谈“寒门再难出贵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