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高校自主招生利与弊

发布时间:2020-03-03 06:18:2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高校自主招生利与弊

摘要:近年来,诸多高校都实施了自主招生改革,它是高考改革中为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而推出的一项重要举措,在一定程度上它改变了原有的完全以高考分数为参考的录取政策,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机会,也为高校选拔人才提供了新的途径。但是, 这个政策尚不完善,一些方面忽视了学生权益, 有损教育的公平与公正, 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 有违自主招生的初衷。为此, 呼吁建立更加科学、完善的自主招生制度。

关键词:自主招生 利弊 公平人才

1.了解自主招生

1.1自主招生的含义 自主招生又叫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于2003年正式启动。经过十年的发展,自主招生已成为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我国高校招生多元录取的重要方式之一。

自主招生具体指部分高校在统一高考的基础上,拿出一定比例的招生名额,通过高校自主选拔考试,选拔出具有一定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毕业生。“ 自主招生”这个概念,在我国上世纪90 年代前期就已提出来了,并由上海工业大学率先实践。根据当时的报道“:在上海市政府和高教局的支持下,1993 年秋季上海工业大学面向社会自主招收全部自费生,不参加全国和全市的统一招生。这在全国尚属首次。”[1]其初衷在于打破“ 以分为纲” 的大一统局面, 使那些学习成绩并不十分突出但在某一学科或领域具有优异才能和发展潜力的学生不受高考分数的限制, 通过接受高等教育, 其才能和潜力可得到充分发展, 最终成为社会所需人才。

1.2我国高校自主招生现状 自1998年我国扩大招生以来,不断增长的招生规模所产生的高负荷使前的高校已没有多余的人力进行这样复杂的操作。而从近年的实践看到,诸多高校的自主招生仅为5%的招生。因此我国高校目前基本上只能在小范围进行自主招生,即有部分自主权。

自2003年教育部授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22所高等学校试行自主招生权以来,至今全国进行自主招生考试的“211”和“985工程”的高水平大学已增加到了

80所。除试点数量的增加以外,我国自主招生改革在范围、规模、条件上在7年间都发生了变化,在规模上,突破了录取人数控制在试点学校年度本科招生计划总数的5%内的限制,考生人数多、质量好的高校可增至10%,甚至更多。[2]自主招生的限制条件,由最初的指定地区、指定中学推荐改为个人自荐与中学推荐相结合,一般采取“学校推荐为主,个人自荐为辅”。

2.自主招生的成效和问题

自自主招生政策实行以来,社会大众对此评价不一。一方面,大家赞同通过这种方式选拔在某一领域有特殊才能的人才,降低高考分数对于人才发展的限制,但是另一方面,又有许多人对其功能和公平与效率等问题存有质疑。有关课题对于上海、南京、杭州、宁波、苏州等地四十多所高中调研能显示:81.7%的高中教师、71.8%的学生赞成实行高校自主招生。

[3]全面评价自主招生改革的利弊,对于自主招生改革的施行具有重要意义。

2.1自主招生的成效

高等教育发展进人大众化之后, 其价值重心转向职业型、技能型和服务型人才的培养。这反映了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 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趋向多样化, 即不仅需要能统领某个学科领域的学术研究型人才, 还需要能将新发现及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开发型人才, 以及能在生产第一线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型人才。因此, 建立一套适合于不同类型、层次、培养规格的高校选拔人才的招生制度体系与机制, 已成为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下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任务。[4]从各试点高校所规定的报考条件来看, 学科潜力大、创新和实践能力突出、文学、语言等某一领域有特殊才能的“ 偏才”、“ 怪才” 就成为各校青睐的对象。这种录取标准观较好地体现了大众化高等教育价值取向的重心, 有利于高校培养具有更强适应性和实践操作性的建设型人才。自主招生的施行有助于中小学摆脱应试教育, 向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通识教育转变; 扩大了高校自主权, 使高校能以社会和市场发展为横杆为导向, 科学调整和利用资源,构筑新型的人才培养体系。自主招生制度的实施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教育改革的大趋势, 更是我国高等教育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必然选择。

2.2自主招生中存在的问题

2.2.1公平问题

自主招生在多个方面存在着不公平的现象:在试行自主招生的过程中, 各试点院校大多明确指定了招生地区, 且多集中在经济、教育较发达地区的周边省市。以2 0 5 年为例: 华中科技大学将招生范围锁定在湖北、湖南、河南、江西等四省; 同济大学锁定在上海、江苏、

浙江、江西、四川、重庆、安徽、湖南、山东九省; 大连理工大学则仅仅指定了黑龙江、吉林、辽宁东北三省 , 等等。显然,广大西部地区和边疆地区很少或基本没有惠及, 其地区歧视和地方保护之嫌不言而喻。[5]这种地区间的差别对待, 对教育资源处于劣势的边穷地区之适龄青年而言, 其对待是事实上的不公平。并且,试点院校还明确规定了具有推荐考生参加自主招生资格的中学规格。据统计, 明确提出生源所在中学为省、地区、直辖市重点中学的试点高校有25 所, 约占62 .5%º , 显然, 绝大部分普通中学被拒之门外。在中国城乡二元结构的社会中, 由于地区间、城乡间差距的客观存在,城镇子女与农村子女相比, 无论是就近人学,还是自行择校, 其进人省市重点中学学习的机会之可能与差别明显较大。自主招生的高校对于中学规格的限定, 就无形中剥夺了众多优秀矛的农村学生通过这一渠道接受大学教育的机会, 体现出城市与农村之间教育的不公平。因此, 自主招生对地区、中学以及其他招收条件的硬性限定, 就有意或无意地酿成教育不公的现实, 使自主招生拓宽录取空间、促进教育公平的初衷发生了颠倒性变化, 不利于招生制度朝科学的方向转变, 也不利于整个教育改革的健康进行, 这与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发展要求是极不适应的。[6]

2.2.2自主招生滋生腐败

在自主招生实行以来,有不少媒体报道过其中高校负责人因此滋生的腐败问题,例如:中国人大曝出招生腐败大案,涉案金额高达数亿,还有中国科大教师向新语丝网站投稿反映,中国科大今年在安徽省招生最低投档线为668分,而中国科大现任校长侯建国的儿子侯致远(安徽合肥一中的考生)却以611分的低分被中国科大录取。这些事情发生在高校自主招生领域,而自主招生改革又被确定为高考改革的重要内容,这让公众对自主招生改革的前景充满疑虑,担心推行自主招生改革,会进一步剥夺贫困学生、底层学生进名校的机会,制造招生腐败、加剧高考不公平。大家有这样的担忧是必然的,这也提醒在推行自主招生过程中,必须进行科学、周密的设计,以防患自主招生变异为自主腐败,成为滋生招生腐败的又一温床。

3.总结

如何消除弊端、弥补不足, 以促进这一制度走向成熟和完善, 是今后考试理论研究者与 实践工作者共同努力的方向。主要有: (l) 自主招生改革应与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要求相符合, 公开、公正、负责,促进教育公平; (2 )应给予自主招生准确定位, 调整录取标准, 考试录取应以考查学生的学术、才能潜力为主; (3) 应进一步扩大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 合理分配专业与资源,; (4)应建立针对素质鉴定与评价标准的科学体系, 减少人为的或来自政策、程序的硬性干预,等等。

总之, 高等教育改革应在大胆创新、尝试的同时保证教育公平,为更多人才提供发展空间,为高校选拔人才提供更好的方式,利用好自主招生改革的长处,发展我国教育事业。

参考文献:

[1]张晓鹏 我国高校自主招生改革若干问题的探讨[J]复旦教育论坛, 2006,第四卷第三期

[2] 蒋莉 胡维治 杨岿我国高校自主招生制度现状分析[J]高教研究,2011.1

[3]高等学校自主招生对江浙高中教育影响调研组 高等学自主招生的问题与对策[J]上海教育科研,2009,(6),4-8

[4][5]张继明 从高等教育大众化角度审视自主招生 [J]湖北招生考试 2005.8

[6]张亚群 高校自主招生改革:动因、问题与对策 [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0.4

高校自主招生

高校自主招生

高校自主招生

高校自主招生

高校自主招生

高校自主招生文件

自主招生高校新政

高校自主招生解读

高校自主招生自荐信

高校自主招生自荐信

高校自主招生利与弊
《高校自主招生利与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