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为了农村孩子上好学

发布时间:2020-03-03 19:34:5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为了农村孩子上好学

国培历史班 刘诗好

在学习了温家宝总理在河北省兴隆县六道河中学与教师座谈时的讲话《办好农村中小学教育》及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强国必强教,强国先强教》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等材料后,作为安徽省农村骨干教师国培历史班的首批学员之一,我深感荣幸和责任重大。

从材料中我看到了国家近几年来十分重视教育,尤其是重视农村教育,实施国培计划就是有力的例证。作为来自偏远农村的一名中学历史教师,我时刻在思考这么一个问题,那就是国家花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让我们国培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从小的方面说不就是为了农村孩子上好学吗/?

我是一名在 乡村执教近20年的农村中学教师,我深刻地了解到广大农民群众热切企盼办好教育,他们生活再困难,也要供孩子上学,因为他们 懂得物质上的贫穷只是暂时的,只要孩子有文化,有知识,就能改变命运,生活就会有奔头,俗话说“穷不丢书”吗,他们经常说即使“砸锅卖铁”也要供自己的孩子上好学,然而现实中农村教育是个薄弱环节,教育设施简陋,教学条件差,教育经费困难,教师待遇不高,生活条件艰苦,职称评定困难等问题仍然存在,这些都影响了农村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也直接影响农村孩子上好学,但我们不能因为这些困难而放弃或倦怠自己的教学,否则既有辱自己的职业,也愧对广大农民及农村孩子。为了农村孩子上好学,我会以这次国培为契机,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更加热爱农村教育。因为热爱是做好一切本职工作的前提,当好乡村教师,首先要热爱农村,热爱农民,热爱农村教育事业。没有爱便没有教育,有了爱,就有了做好工作的热情和动力,就有了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就有了坚持下去的信念和毅力。当前,面对大量农民工外出的现状,我们对留守儿童,既要当好教师的角色,更要当好留守儿童“临时爸爸”“临时妈妈”的角色,用师爱父爱母爱浇灌他们幼小的心灵之花,让他们在爱河中茁壮成长。要把我们的一颗心献给乡村孩子,心里要始终装着乡村孩子的甘苦,要以李黎明老师为榜样,时刻牢记”我是农民儿子的老师,我也是农民的儿子“,真正把自己的心教给农村教育和乡村孩子们。

学教师,尤其是偏远农村中小为不尽然,其实教中小学也能有大出息,也能出大师。温总理的讲话不就阐明了这一点了吗?我相信,虽然我们不一定能成为大家,但只要我们能努力,能深钻,或许也能成为名家。我从国培讲座的老师成长的经历中就能看出这一点。

第三,要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学养”和“素养”。近两个月的国培学习,让我实实在在地明白了新课改的机遇与挑战,真真切切的领略了中学历史教师的行为方式,特别是同名师,专家,学者和教授的走近,这对提高我们教学一线历史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大有裨益的。也让我真正领略到了“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自知困”的真正内涵。更何况,教海无涯,学无止境,随着时代的进步,对教师的“学养”和“教养”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的要求。我在这里说的“学养”,是指教师本身的学科本体知识,包括历史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教养”是指教师的课堂教学和管理能力。如果一位乡村教师的专业底蕴没有深度,相关基础没有广度,教学理念没有高度,势必在新课程改革面前无所适从。“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其中就包含了“学养”与“教养”两方面的基本要求。当然,要想整体提升自己的“学养”与“素养”的必由之径就是要有自由的心胸,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教学艺术,过硬的科研能力和良好的身心素质。只有努力提高自己的“学养”和“ 素养”,才能更好地让农村孩子上好学,读好书。

第四,要有吃苦耐劳精神。同城市相比,乡村的生活环境和工作条件都还比较艰苦,困难也是重重的。既然我们选择了乡村教育,选择了乡村孩子,就必须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有一句话说的话得好,苦尽甘来,艰苦的环境,不仅可以磨炼人的意志,还能够增长才干。

总之,我认为作为一名乡村中学历史教师,应当抓住当前国家十分重视教育这个机遇,抓住国培学习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更加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及时了解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历史教学中的科研成果,努力提升自己的学养与素养,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这样,为了农村孩子上好学就不会成为一句空话。

温总理的讲话更加坚定了我的信念:为了农村孩子上好学而默默地在农村教育战线上干一辈子,做到“一切为了农村的孩子,为了农村孩子的一切。”让他们能真正上好学,读好书,成为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才。这或许就是我这次国培的最大收获吧。

二O一O年十二月十八日

农村孩子就业

为了农村孩子美好的明天国培开班典礼感言

农村孩子的自荐书

农村孩子心理健康问题

农村孩子的作文

好学的英文歌

要好好学字

要好好学字

要好好学字

助农村孩子实现梦想

为了农村孩子上好学
《为了农村孩子上好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