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古诗词在哲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初探

发布时间:2020-03-03 06:27:0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古诗词在哲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初探

王艳军

摘 要 在哲学课堂中运用古诗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实效,而且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塑造学生的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笔者分析了运用古诗词进行哲学教学的理论依据,就古诗词在哲学教学中的几种具体用法和运用古诗词进行哲学教学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自己几点体会,以求教于同仁。 关键词 哲学;古诗词;课堂教学

古诗词,以其语言精炼、内涵深刻、意境高远让我们回味无穷,难以忘怀。在哲学教学中,如果能巧妙地选取一些古诗词,分析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使之与哲学教学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实效,而且能陶冶学生情操,塑造学生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古诗词在哲学教学中有独特的一些作用,现就古诗词在哲学教学中的具体运用,谈点个人的心得体会。 1古诗词在哲学课堂教学中运用的理论依据分析 1.1是优化教学过程,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需要

教学过程实际上是师生共同活动的双向过程。因此,教师应该改革以知识为中心的单向式传授的教学模式,创设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探索性的教学模式。即:把教学活动由教师向全体学生讲授的方式,改变为互相合作、共同研究的学习活动过程;把教学活动由重视传授知识,改变为更加重视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活动过程。在哲学教学中,选择一些脍炙人口的古诗词,作为载体资料,有利于优化教学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在讲授《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一框题时,笔者先在多媒体屏幕上打出唐代诗人罗隐写的一首诗《西施》:“家国兴亡自有时, 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 越国亡来又是谁?”首先,由同学们集体朗诵一遍,然后通过一系列的设问形式,引导学生思考:这首诗是什么意思?蕴含了哪些哲学道理?接着引导学生围绕这首诗进行讨论,通过讨论,使学生懂得吴王夫差的穷奢极侈的本性注定其必然亡国,而将亡国的责任强加在西施之类妇女身上的认识是肤浅的。经过师生间的互动,学生认识到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现象与本质,看问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这样,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提供了广阔的机会,使其在参与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1.2是增强课堂感染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需要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可见,兴趣的激发在哲学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有了兴趣,可以变被动为主动、变厌学为愿学、变苦学为乐学。但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教师要想方设法诱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创造性地学习,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那么,如何激发并保持学生对哲学的浓厚兴趣呢?

中国古诗词语言精炼、内涵深刻、意境高远,蕴含丰富的人生哲理,能强烈地感染学生,使学生在接受哲理时能细细体味,加以思考。可见,在教学中运用古诗词,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哲学的兴趣。如“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让学生认识到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让学生体会到矛盾的普遍性;“擒贼先擒王,射人先射马”让学生懂得做事情要善于抓中心、抓关键、抓主要矛盾。

总之,在哲学教学中,引用这些古诗词,可以创设一个悦耳、悦目、悦心的教学情境,无疑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各种积极心理因素,使学生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

2古诗词在哲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可以有以下几种用法 2.1利用古诗词导入新课,先声夺人

“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个精彩的开头,要是具有先声夺人之势,可以激发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欲,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思维,愉快主动地去获取知识。相似的,在哲学课堂教学中,利用古诗词作为引言导入新课,凭借古诗词特有的语言艺术,喧染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同时陶冶学生情操,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在讲授《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这一框题时,笔者就采用古诗词导入新课。首先在多媒体上展示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上课前,笔者组织学生一起有感情地大声朗读,通过这样的方式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当学生还沉浸在古诗词的优美旋律中,笔者马上提问学生:“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呢?接下来,带领大家将诗的背景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起来领会诗词的大意和中心思想,不但达到了该课程的教学目的,而且还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2利用古诗词突破重难点,如虎添翼

正如“擒贼先擒王,射人先射马”一样,要上好一堂课,也必须从突破重点、突破难点着手。教师在上每节课前,需先备课,备课最不能少的环节就是这一节 2

课的重难点。哲学教学中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往往都是些知识性、理论性、抽象性很强的概念、观点或原理,如果采用单纯的说理,其效果显然是不会理想的。所以,要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教师就必须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法来阐释理论,在教学内容的通俗化方面多下功夫。笔者认为,借助古诗词,适度选择,合理解释,精心设计和演示,教学的重点问题就容易说清楚,难点问题就容易突破,学生也容易记忆和理解,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授《人的能动性及其后果》中讲到人的主观因素中立场不同会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有所不同这一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时,就可以引用下面两组诗:

李商隐《登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叶剑英《八十书怀》:“八十毋劳论废兴,长征接力有来人。导师创业垂千古,侪辈跟随愧望尘。亿万愚公齐破立,五洲权霸共沉沦。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

组织学生集体朗诵后,笔者提问学生:同样是描述夕阳,李商隐和叶剑英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这说明了什么样的哲学道理呢?在笔者的提示下,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唐代李商隐因政治上的失意而登游长安古原以求一时之解脱,给了我们迟暮之感,沉沦之痛;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叶剑英元帅在八十岁生日,看到粉碎“四人帮”后,全国到处一派生机和热火朝天的景象,写下了这首诗,一反老调,热情地为黄昏唱出美好的颂歌,显示出老当益壮的革命豪情和乐观向上的精神。这充分说明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人们的思维方法不同,直接影响着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因此,我们必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健康向上的心态。

可以看出,用诗词的方式来解释哲理,不但浅显,而且显得形象、生动,能达到其它方式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2.3利用古诗词结课,回味无穷

哲学教学是一个有序的整体,不仅要有“凤头”:引人入胜的导入,而且要有“豹尾”:意味深长的结尾。一个精彩的结尾不仅可以照应开头,促人兴奋,扣人心弦,而且可以整理知识,画龙点睛,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观点、发展能力、活跃思维、查漏补缺,并诱发继续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决不可以虎头蛇尾,认为新课讲完了就万事大吉,随口一句“下面还有时间,大家预习下次课的内容”,就等下课铃。而应高度重视结尾艺术,使教学善始善终,达到“虽尽而趣无穷,思未尽”的效果。在哲学课的结语中,选取一些古诗词作为课堂结尾,往往令人回味无穷。

例如在讲授《用发展的观点的看问题》这一框题时,当整节课的内容进入最后的环节——结课时,除了对该堂课的知识进行简单的梳理外,最后就引用了七 3

律诗《劝学》:“学林探路贵涉远,无人迹处偶奇观。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书山妙景勤为径,知渊阳春苦作弦。风流肯落他人后,气岸遥凌毫士前”作为结束语说明事物是不断发展的,要正确看待前进和曲折的关系,永远保持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通过这样的方式起到了画龙点睛、提炼升华的作用。 3古诗词在哲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应注意的问题: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运用古诗词进行哲学教学是符合教学规律、顺应课程改革潮流的。但它只是一种教学手段,起着辅助作用,决非起决定作用。因此,在实践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3.1选用古诗词要短小精悍

古诗词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引用古诗词要适度、适量,力求短小精悍。如果选用的古诗词内容深奥、复杂难懂,很容易变成古诗词欣赏课,喧宾夺主。因此,在哲学课堂教学中,我们不可能也不应该用过多的时间去讲解古诗词本身的含义。所以,在哲学教学中运用古诗词要力求短小精悍、通俗易懂。 3.2解析古诗词要贴近实际

教师在哲学教学中解释古诗词要有针对性,力求紧扣教学的内容,切忌哗众取宠,生搬硬套。如果我们解释的古诗词不贴切,距离要说明的哲学问题较远或根本不能说明问题,就不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反而会带来消极的影响。

总之,在哲学教学中进行古诗词渗透,既有利于突显学生主体地位和哲学课的智育和德育目标,也有利于培养、提高中专生在人文精神方面的素质以及发扬我国古诗词这一传统文化奇葩的魅力。

古诗词在哲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初探

浅谈名人名言在哲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名人名言在哲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多媒体在哲学与人生高效课堂教学运用

电子白板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电子白板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电子白板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口令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自主合作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

古诗词在广告文案中的运用

古诗词在哲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初探
《古诗词在哲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初探.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