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月球之谜

发布时间:2020-03-02 03:04:5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月球之谜》观课报告

观看了莱芜高新区滨河小学郑玲玲老师执教的《月球之谜》这节课堂实录确实让我眼前一亮,一看再看。当然,之所以吸引我,不是因为教学设计的完美,环节精巧,而是因为学生原始思维的可视化,因为学生数学活动的有效之美,也与我近年的思考和在教学中做的一些尝试产生强烈的共鸣。

一、定位明确,有效地体现了三维目标的整合。这篇课文虽然散发着科普知识的光芒,但其文字优美,要从语言文字中感受月球的神秘,不失语文的本味。因此,郑老师把文本的三维目标定位为:

1、认知目标——词语教学仍然是三年级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这节课的词语教学很有特点:1)只学习学生不理解的词语;2)在语言环境中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体悟词语的意蕴;3)理解词语的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4)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起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理解了这些重点词语,也就探究了“月球之谜”。

2、技能目标——了解有关月球的知识,积累有关月亮的诗句。

3、情感目标——感受月亮的神奇魅力,激发学生探索月球的欲望。课堂教学中郑老师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的方向,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重视朗读,郑老师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月球的奇异与神秘。1.阅读教学首先要读准字音,其次要做到不重字、不添字、不掉字、不颠倒、即读通读顺,让学生切切实实过好“认读关”。2.由读的不完全正确到读正确,读的不大通顺到读通顺、流利,读的比较平淡到读出感情,真正经历“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例如,课文的第一句话,“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完美的遐想!”由于这句话的生字较多,而且易读错,郑老师透过多媒体画面及多形式的读(范读,指名个别读,齐读)来启发学生“遐想”。再如,在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时,郑老师是透过问题的设计:“人类首次登上月球,看到的是什么景色?”来让学生先找出答案,再透过朗读来理解什么是“奇异”,在读后感悟“荒漠”。又如:在学习月球的未解之谜时,透过朗读品味其文字的优美与用词的准确性,到达“读中品”、“读中悟”的目的。整节课以读代讲,书声琅琅。

三、把信息技术与文本进行巧妙的整合。这一堂课最精彩的地方应该是把信息技术带进课堂,有利于推进了课文内容的发展。如:在学生了解“环形山、月球的荒漠”时,郑老师采用图片与解说的方式,让学生在视觉上有形象直观的体验。在拓展月球的未解之谜时,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其他的未解之谜,使学生又一次给月球蒙上神秘的面纱,激发了学生探索的欲望。

四、合作学习,发散学生思维。有效的小组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集体的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对学生分组合作提出明确要求和建议,是防止合作探究流于形式的有效手段,明确提出要解决的问题,确保学习的有效性。郑老师以“谜”为主线,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词语,感悟语言,经历了一个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探究阅读的核心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这堂课中,探究目标是学生自主确定的,探究问题是学生自己提出的,探究的过程也是学生自身经历的,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得到自我独特的体悟、感受和体会。尽管过程具有挑战性,但学生的身心是愉悦的。

五、课外延伸,追寻人类探究的脚步。2004年,我国正式启动了月球探测工程,并命名为“嫦娥工程”。这个名字既蕴涵着我国古老的嫦娥奔月的传说,也代表着中国人对探索遥远月球的无尽向往。

月球之谜

《月球之谜》

月球之谜

月球之谜

月球之谜

月球之谜

月球之谜

月球之谜

月球之谜教案

月球之谜教案

月球之谜
《月球之谜.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阅读月球之谜 月球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