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战国策教案_1_

发布时间:2020-03-02 20:24:1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战国策 教案

二0一一年八月二十八日

【一】、古代汉语的性质

1.古代汉语是古代汉族人民所使用的语言,是现代汉语的前身,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续和发展。

2.古代汉语有两种书面语形式:文言文和古白话。

3.文言文是在先秦口语基础上所形成的书面语,在发展中日益与口语相脱离,并从历代口语中吸取营养,与时俱新。 4.古代汉语的学习对象是文言文。 【二】、古代汉语的教学目的与要求

1. 培养学生阅读古代文献的能力,以继承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化遗产。 2. 提高运用与分析现代汉语的能力。 【三】、古代汉语课的学习方法

学习古代汉语必须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感性与理性相统一的原

第二单元

《战国策》

【一】教学内容:《战国策》是一部战国时期的历史著作,作者已无可考,由西汉刘向整理,十二国,共三十三篇。其语言流畅犀利,是辩论文的典范。 【二】教学难点:字 词 语法

冯谖客孟尝君

一字:属→嘱,责→债,徧= 遍,说→悦,介—芥,反→返。 二虚词:1、客无好也。客无能也。表肯定的句尾语气词。

2、食以草具:用(介)3、左右以告:把(介),后省宾语。 4、无使乏:不要。5、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乃”,就是(副)。“夫”,那个(代)。6、因烧其券:“因”,于是,就。“其”,那些(代)。7、窃以为君市义:私自(副词,表示自谦)。8、乃所以为君市义也:用来的方式。9、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才。

10、仅得免其死耳:才(副)。

11、齐其闻之矣:大概(表推测的语气副词)。

12、视吾家所寡有者:代词,……

13、齐人有冯谖者:代词,复指前面名词。译为冯谖这样一个人。

三、实词:1、食以草具:“食”给他吃。“草具”粗劣的饭食。

2 2、揭其剑过其友:“揭”,高举,举起。“过”,拜访。3、左右皆恶之:

厌恶。 4.冯公有亲乎:父母亲。

5、使人给其食用:供应。6、吾负之:对不起。7、请而见之,谢曰:道歉。8、于是约车治装:捆扎,套。9、驱而之薛:“驱”,赶车。“之”,到去(动)

10、市义奈何:买。

11、孟尝君顾谓冯

四、词类活用:1、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贱”,形→意动,认为…贫贱,

即轻视。2、孟尝君客我:名→意动,把…当门客。3、先生不羞:名→意动,以…为羞耻,后省略宾语。4、孟尝君怪其疾也:形→意动,认为…怪。5、衣冠而见之:名→动:穿好衣服戴好帽子。6、不拊爱子其民:名→意动,把…当作儿子。7、因而贾利之:“贾”,名→状,用商贾的方法。“利”,名→动,取利。

五、句:1、客何好?客何能(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2、为之驾。(双宾语 3、以何市而反?(疑代作宾语前置)。4、不拊爱子其民(二动词共一宾语 5、千金,重币也;百乘,显使也。(判断句)。

鲁仲连义不帝秦

一、常用字:

1、给:(1 )本义:衣食丰足、富裕。

(2 )引申义:使…丰足,即充足的供应、供给。

2、约:(1 )本义:用绳索捆缚、套。如本课“约车治装。”

(2 )引申义:用别的东西套—约束、限制—简约、节俭—订立 3、驱:(1 )本义:策马前进。如本课“驱而之薛”。

(2 )引申义:驱赶、驱逐—逼迫、迫使。

4、之:(1 )本义:到…去。

(2 )假借义:代词。A 作宾语。如本课“左右以君贱之也”。

B 作定语。“之二虫又何如?”

C 作宾语前置的标记

D 假借为连词。位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

5、被(1 )本义:睡眠盖身的被子

( 2 )引申义:A 复盖、披复,如“披坚执锐”

B 某一事物加在另一事物之上—及、至—遭到—表被动意义助动词。 6、称(1 )本义:称量物体的重量。

(2 )假借义:通常借为“偁”。举起、扬起—发起、举事—举用、称引—称为、称呼—称颂、称扬。如“民称万岁”。

触龙说赵太后

(1)赵太后:赵惠文王威后,赵孝成王之母。用事:执政,当权。 (2)长安君:赵太后幼子的封号。质:古代诸侯国求助于别国时,每以公子抵押,即人质。 (3)左师:春秋战国时宋、赵等国官制,有左师、右师,为掌实权的执政官。触龙言:原作“触詟”二字,据《史记·赵世家》改。 (4)揖:辞让。《史记·赵世家》“揖”作“胥”,胥为等待之意。义较胜。 (5)郄(xì

3 戏):通“隙”。有所郄,是身体有所不正常的委婉说法。 (6)鬻(zhù注):粥的本字。 (7)耆(shì试):通“嗜”,喜爱。 (8)贱息:对自己儿子的谦称。 (9)黑衣:赵国侍卫所服,用以指代宫廷卫士。 (10)宫:原作“官”,从《史记·赵世家》改。 (11)没死:冒着死罪。臣对君的谦卑用语。 (12)填沟壑:对自己“死”的谦称。自比为贱民奴隶,野死弃尸于溪谷。 (13)燕后:赵太后之女,远嫁燕国为后。 (14)踵:足跟。女嫁乘舆辇将行,母不忍别,在车下抱其足而泣。 (15)反:同“返”。古代诸侯嫁女于他国为后,若非失宠被废、夫死无子、或亡国失位,是不回国的。 (16)三世以前:指赵武灵王。孝成王之父为惠文王,惠文王之父为武灵王。 (17)赵之为赵:前“赵”指赵氏,周穆王赐造父以赵城,始有赵氏;后“赵”指赵国。公元前376年,魏、韩、赵三家灭晋分其地。赵国有今山西中部、陕西东北角、河北西南部等地。经赵武灵王至惠文王时,疆域又有所扩大。 (18)微独:非独,不仅,不单。微,非,不; (19)重器:指象征一个国家的权力的贵重器皿。 (20)山陵:喻帝王,此处指赵太后。崩:喻帝王死。

古汉语通论

一、汉字的结构

1、汉字的结构与“六书”

1)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2)象形:象形字的结构特点是依样画葫芦,即许慎所谓“画成其物,随体诘诎”。如日、月、止、目、人、车、行、牛、瓜、眉、虎女等。

3)指事:许慎的定义是“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一眼看去就可以认识大体,仔细观察就发现意义所在。如:上、下、中、亦(腋)、寸、刃

4)会意:许慎:“比类合谊,以见指挥”,字面意思是会合成意,即由若干符号相互构成一种联系来表达某种意义。如:逐、取、武暮、等

5)形声:由两个部分构成,一个部分表示意义或字义的属类,叫形符(或意符);另一部分大致地表音,叫声符。如:江、杨、柳等。

6)假借:许慎:“本无其字,依声托事”。有些词原先就没有为它造过专用字,只是从现成的字中选取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

7)转注:许慎:“建类一首,同意相受。”即两个字的部首相同、两个字的

意义有引申关系。如:考、老等。

8)形声字的形符和声符的位置:(1)左形右声。如:越。(2)右形左声。

如救。(3)上形下声。如茅、简。(4)下形上声。如基、裳、姿。(5)外形内声。如园、闾、街。(6)内形外声。如辩、闻、雠。

9)形符和声符位置有反常的情况:如“视、祁、锦、钦、冯、和、蚀”是右

形左声,“钊、到”是左形右声,“问”是内形外声,“阁”是外形内声,

10)形符和声符不能按自然结构分析:(1)形符偏于一隅:修、倏、腾、裁、栽、颖、颍、疆。(2)声符偏于一隅:旗、施、徒、徙。(3)形符藏于声符中间:赢、羸、辩、辨哀。(4)声符藏于形符中间:裹、衷

4 (5)互相穿插,分合离奇:随、游、赖。

11)省形和省声:有少数形声字,它的形符或声符已经简省,必须补全才能起表意或表声作用。如:釜,从金省,父声。雷,从雨,田省声。

12)最早成系统的文字,现在已知的是商代的文字,包括商代金文、甲骨文。 13)文字的演变阶段:(1)古代文字:商-金文、甲骨文。周金文。战国西

方周秦的“籀文”属大篆文字。东方六国系统的文字是“古文”。秦小篆、秦隶。

(2)今文字:汉隶、章草、行书。魏晋真书(楷书)。

14)隶变:汉字由篆书到隶书的变化叫隶变。 15)隶变对汉字结构的影响:

(1)部首形体的变化:如“人”变为“亻”,“心”变为“忄”。(2)简省或讹变。

“春”,从艹从日,屯声,(上部讹变)。“更”,从攴丙声(整体讹变)。(3)

混同,是讹变的后果。有些原先不相同的偏旁,隶变后就混同了。如“服”从舟而 16)本义:汉字在造字之初所代表的词义称为文字的本义。

17)如何探求本义:探求本义,既不能脱离文字形体,也不能脱离文献用例。若撇开字形,仅从文献用例追溯词义的源头,是无法或难以办到的。如诛;若 根据字形而脱离文献语言,探求本义也是不大可能的。如高。

战国策

战国策

战国策

教案1_集合【优秀教案】

战国策.苏秦

《战国策》读后感

战国策读后感

战国策读后感

战国策读书笔记

读《战国策》

战国策教案_1_
《战国策教案_1_.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