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寒假社会实践关爱农民工子女

发布时间:2020-03-03 15:22:0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传递关爱,点亮未来”

——关爱农民工子女寒假期志愿者活动

(一) 贵州农民工子女现状及面临的问题——不容乐观的现实

1、总体社会现象:随着发达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农民工群体进城规模不断扩大,速度不断提高。农民工子女大量随父母进城求学。然而,绝大多数的农民工在为了养家糊口而整天忙于工作的时候并不能够很好的关心他们的子女,再加之教育制度的不健全,以及他们与城市孩子的生活条件的巨大差距,这些不仅给农民工子女的求学带来很大的不利因素,也造成了大多数的农民工子女有认知偏差、情感失落、自我封闭、自卑心逆反心理、心理失衡等心理问题,极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2、教育问题:虽然国家一直在实行加强农民工子女教育工作的相关政策,但目前在农民工子女教育方面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学术界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原因分析主要集中在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财政体制不完善、社会歧视等几个方面

从社会学的视角分析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其表现为教育公平的偏差,具体而言包括教育机会分配起点的不公平、过程的不公平以及规则的不公平,这种不公平会带来弱势地位代际间传承的后果。

当前中国农民工子女教育中存在着诸多社会排斥因素,主要表现为文化观念排斥和受教育机会、师资、教育教学设施等资源排斥。

十七大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要“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农民工的孩子跟城市的孩子一样,都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并不仅仅是政府的义务,更是我们当代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到十八大的报告,这样的表述略有变化:“全

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

者和接班人。”

3、义务教育问题 :不能适龄入学及失学问题严重;入学、就学过程中

的不公平问题明显;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的频繁流动打乱了学校既有的教育教学及管理秩序;不同地区教育内容的衔接问题日益突出;简陋的民工子弟学校与大量的低成本入学需求成为政府管理上的难题。

4、家庭教育问题:家庭教育环境、条件差;家长文化素质偏低,家庭教

育观念落后;家长忽视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协调;社会对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关注太少。 5农民工子女的健康安全困境:健康不仅是生理的,也包括心理和社会适

应能力。

第一、在生理健康上,由于经济困难,农民工子女本身营养就不容乐观,农民工又无法或几乎不能给孩子提供医疗保险,当孩子们生病的时候也是往往不能上大医院看病。农民工子女的生理健康受到了威胁。

第二、在心理健康上,缺乏关爱、受到歧视、内心自悲:农民工子女多

来自偏远的乡村,经济条件较差,物资,精神生活都相对贫乏。社会环境的改变、竞争压力等一些原因使更多的农民工最大时间的在外务工。而随父母进城后,他们普遍感到城里生活的巨大反差。又加上经常变换居住地,生活的不稳定以及缺乏关爱和沟通,往往容易产生自卑,暴躁冷漠,戒备心理较强。对健康成长十分不利。农民工子女少了父母的陪伴性格发生改变关于人身安全困境,许多农民工居住环境相对复杂,对于大城市的治安形势又缺乏正确的认识。他们往往因为忙于生计,经常让孩子自己玩或托付给不熟悉的人员代管。孩子年幼无知,自身防范意识差,使得一些不法分子乘虚而入,给未成年儿童造成不应有的伤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流动人口规模不断增大。据有关部门估计,我国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大约有1.5亿人,这些人员的子女,大约有600万人被带到了城市,还有2200万人留在了家乡,总数约占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17%。调查发现,离开学校之后,农民工子女和留守儿童们面临着“监护盲区”、“教育空白”、“缺乏心理沟通”、“生活拮据”等众多问题。其中流动儿童是特殊群体,所谓流动儿童通常是指户籍不在“本地”但在“本地”已居住相当长时间的儿童。在流动儿童大量产生的初期,流动儿童在接受义务教育方面遇到的困难尤其突出,很多流动儿童无法上学。因此,近一个多月以来,积极响应校团委的号召:深入社会,联系农民工子女和留守儿童,利用假期开展学习辅导、亲情陪伴、自护教育、爱心捐赠等关爱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关爱农民工子女和留守儿童实践,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结合亲身调查实践总结如下:

二) 深入调查,全面了解农民工子女和留守儿童。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中国妇女报的一项调查显示,在近600名6-16岁中,父母外出务工达三年以上的占28.1%, 3%的儿童每年与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31%的儿童父母每年回家一次。据调查称,目前全国有2000万左右15岁以下的留守孩子,而且数量还在增加。父母成了孩子最亲近的陌生人。近年来随着儿童犯罪率不断上升,从而使人们将目光聚集在这些犯罪的儿童身上,人们发现80%的犯罪儿童是农民工子女和留守儿童,因为父母在外地打工,常年不在身边,导致性格要么孤僻、要么暴躁,从而使自己走上了犯罪的道路。他们也拥有天使般纯真的笑容,他们缺少的并不是什么优越的物质生活,并不是高级的玩具,漂亮的衣服,他们缺少的只是一种关心、一个心理上的慰藉,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走入这个群体,走进农民工子女的世界。

我走进家庭,了解农民工子女和留守儿童的居住地为“二台子区铁东街道”、数量有11人、家庭状况一般较差、学习成绩差、行为表现懒散、性格孤僻、兴趣爱好欠佳„„,从中我认识到:关爱农民工子女和留守儿童是关系家庭

和谐、社会稳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三) 学习辅导,帮助农民工子女和留守儿童树立自信心。

农民工子女和留守儿童的问题集中反映在学习成绩较差,行为习惯不好,心理不健康等诸多问题,从心理健康的角度去调节农民工子女和留守儿童学习心理,有效地排除他们的学习心理障碍,引导他们走出压抑的心理低谷,培养其优良的个性心理品质,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提高成绩。其中家住一组的留守儿童王婷婷,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她的生活都只有靠老人来管理、教育。而她的爷爷身体多病,没有文化,根本无法教育孩子,管孩子的吃都困难,在学习上是一点不懂,更不重视。因此,我和她爷爷谈心、讲道理„„与王婷婷交朋友,多关心、爱护、照顾、理解他们。在心理上,细心观察,多方沟通;在学习上,多予指导;教会她学习的一些方法。使她对学习也感兴趣,也充满了对生活的自信。

四) 亲情陪伴,教育农民工子女和留守儿童做有爱心的人。

“鸟有一个巢,人有一个家”对每个人而言:家是感受亲情的港湾,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又有许多孩子远离了那温馨的港湾,他们得不到其他孩子同样的爱温暖,因此,我想:应该给予他们一些关怀。

1、有些农民工子女从小缺少父母的关爱,没有安全感,事事靠自己。走进农民工子女吴辉的家中, 他指着一台电视机告诉我,每年寒假的时候,他唯一的伙伴就是家里的这台电视机。有时候无聊了会一个人跑出去玩,不会做菜,只吃咸菜。所以我做吴辉的“爱心哥哥”,以心交心,成为他信赖

的朋友。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真正的关心他。我和他一起玩卡片、做游戏,中午买来一些菜,教他做饭、炒菜。吃着香喷喷的饭菜,他高兴极了,说等爸爸、妈妈回家给他们露一手。

2、有些留守儿童产生怨恨父母心理,认为家里穷,父母无能耐,对父母外出打工,把自己留在家里不理解,因此产生怨恨情绪。王婷婷父母在外地打工,她从不接父母电话,所以我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讲述父母的付出都是为了孩子,父母的爱是伟大的„„直至孩子理解为止。王婷婷拿起电话打给妈妈,并说:“妈妈,辛苦了”。

通过与农民工子女和留守儿童结对帮扶等活动,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让他们受到锻炼,磨练意志,展示自己,在生活、心理、情感等方面得到更多关爱。

五) 自护教育,让平安健康伴随农民工子女和留守儿童成长。

平安伴随我成长,安全自护过寒假。孩子承载着未来,庞大的农民工子女和留守儿童同样如此,他们更加需要保护,让他们远离危险是社会的责任。由于他们更多的时候没有父母的保护,独自在家,需要了解一些安全自护知识。我主要是教他们在各种突发情况下的自救措施,并教会孩子了解简单的交通知识。就地震和火灾的自救方法,我用图像与文字相结合的方式给孩子进行了讲解,让他们可以在遇到这些紧急情况后能够对危险有具体的认识,并且能够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防止危险的进一步加剧。我还模拟地震和火灾现场,向孩子示范自救方法,并且与孩子热情互动,让他们亲身体验以掌握这些知识。

相信通过本次安全,能让孩子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六)、爱心捐赠,情系农民工子女和留守儿童。

“众人拾柴火焰高”,也许你的一个微笑会给他们信心;也许你的片言话语会给他们希望;也许你的慷慨资助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我为孩子发放了爱心书包、爱心书籍、爱心文具、爱心衣物„„孩子们纷纷表示:将努力学习,回报社会!

让我们捧出一颗爱心,帮助农民工子女创造和谐的成长环境,共同做好结关爱活动,为积极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今天我们播种关爱,明天收获的是阳光!

结语:总之,应该如何教育好农民工子女和留守儿童,使他们健康成长,已成为当前教育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希望全社会都要关心、关爱他们;我们应主动积极多加参与。关注农民工子女和留守儿童问题,应该本着对后代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态度,解决好他们的实际问题,他们是祖国的未来,对他们的健康成长,这是社会,学校,家庭义不容辞的、不可推卸的责任。

关爱农民工子女社会实践报告

关爱农民工子女社会实践调查

关爱农民工子女社会实践报告

关爱农民工子女社会实践报告

关爱农民工子女社会实践调查

关爱农民工子女社会实践活动

关爱农民工子女

关爱农民工子女

关爱农民工子女

关爱农民工子女

寒假社会实践关爱农民工子女
《寒假社会实践关爱农民工子女.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