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班主任工作总结

班主任农民工子女工作总结(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04 23:10:02 来源:班主任工作总结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农民工子女工作总结

农民工子女工作总结

我校处于我市中心地段,在校学生中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子女占到了学生总数的 30%左右,其蕴涵的社会问题、家庭教育问题等,给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许多不利因素。我校针对这一特殊情况,做出如下工作。

一、改善入学

拓展农民工子女家长获取就学信息渠道,简化农民工子女入学手续,提高家长对入学问题的满意度。

1、加大学校接纳农民工子女接受正规教育的宣传力度,制定有关工作方案。

2、招生期间在学校周边社区设立宣传点,悬挂招生宣传横幅,张贴招生简章,扩大宣传渠道。

3、组织专门工作小组,深入农民工居住相对集中的居民区或有针对性的进入部分农民工子女家庭开展招生宣传。

4、为农民工子女入学提供方便,鼓励农民工子女随班就读。

5、积极拓展扶助渠道,广泛接纳社会扶助资金,对特别困难的农民工子女实行减免和辅助制度。

二、加强融合

通过相互理解及文化融合活动的开展,促进不同社会阶层学生间相互理解和融合。

1、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

农民工子女学生的学习基础普遍较差,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自觉学习的动力不足,因此,学校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计相应的学习活动,以最大程度地吸引学生的参与,从而达到教与学的有效性。应当选择与农民工子女学生的学习基础相接近的教学内容来设计学习活动,逐步提高农民工子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树立他们对于学习进步的自信心。在生动多样的学习活动中,逐步培养他们对于各学科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有效参与,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逐步使他们养成较为良好的学习习惯。

2、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通过心理活动课对农民工子女学生进行心理教育,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逐渐树立学习信心。通过开设心理信箱和“星星聊天室”,让他们有机会将自己内心的苦恼用文字或交谈的方式向人倾诉,并求得解决。利用班会活动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有针对地对农民工子女学生进行心理、学习和规范等方面的教育。

3、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要融入学校和社会,就要创造与学校社会接触的机会,学校为他们创造参与活动的机会,除了学校常规的大型活动外,还应当举办一些适合于农民工子女学生与当地学生交往的活动,以提高他们与当地学生交往的能力。学校力争创造机会,让农民工子女学生走出学校,参与各种社会的有益活动,让他们在社会活动中得到锻炼,加快他们融入社会的进程。开展一些溶合各地家乡文艺、风俗的活动,抒发共有的热爱家乡之情,激发他们的自豪感,重塑自信。

4、创设良好的氛围,缩小校内差距

农民工子女学生之所以较难地融入当地社会,各方面的差距较大是原因之一。因此,学校将采取合适的措施,缩小他们与当地学生在各方面的差距,如鼓励学生统一作装校服,校内提倡说普通话,使农民工子女学生的差距感能得到最大程度地缩小,让他们有各方面平等的心理,无疑有利于农民工子女学生适应学校环境,进而适应本地的社会环境。

5、用关爱关注成长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教师应该用更多的关爱来教育他们,不仅关心他们的学习,更应关心他们生活和心理的发展变化。学生是不可能不犯错的,不能在他们犯了错后用有色的眼光来看待,而应这些作为在他们成长中的必然来看待,教师应付出自己的情感来打动他们。特别是在生活和心理上,他们更缺乏关心,教师应抓住这一有利因素,不失时机地加以批评教育和引导。同时,教师的关爱也将影响农民工子女学生对待其他人的态度。用情感换取情感,用爱心换取爱心。

6、做好家校联系,逐步改善家庭环境

农民工子女学生的家长对子女的学习和成长无暇顾及,因此,求得家长的支持对农民工子女学生在学习和社会中的适应都至为关键。通过学校和教师的努力,争取得到农民工子女学生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并得到明显的改善。通过“家长学校”培训,发放家庭教育指导小报,家长的来访,教师的家访,家长会,教学开放周等活动,使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和良好的教育方法对于他们子女成长的重要性,让农民工子女学生在家中也能有相对较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7、为农民工子女健康成长争取有利的学习和生存环境。

农民工子女学生的在校学习环境在接纳他们的学校中得到了保证,但他们在家的学习环境并未得到改善。他们的生存环境依然较为恶劣,而这一些环境的改变也将直接影响到农民工子女学生最终融入当地社会。学校将就此问题加大向有关部门反映,向社会呼吁的力度,只有全社会都来关注农民工子女学生的学习和生存环境,才能更有利于农民工子女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教学促进

通过相关机制的建立,结合农民工子女的学习特点,运用有效的手段,逐步提高农民工子女学生的学习成绩。

1、学校激励机制 学校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在农民工子女学生的教育教学中多出成绩。由于农民工子女学生在学习上与当地学生的差距,学校制定相应的农民工子女学生学习成绩的奖励标准,通过表彰优秀学生的手段促进农民工子女学生在各个方面取得不断的进步。同时,学校制定适合于考核农民工子女班级的教学成果的标准,任教农民工子女班级的老师在学习成绩达不到当地班级标准的情况下也能得到学校的肯定,以此激发教师们的工作热情。

2、利用教师期待激发良好行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的高期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已经成为共识。在进行农民工子女学生班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进行不断的鼓励和肯定,以使他们能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同时,对农民工子女学生的良好行为给予及时的肯定,相信农民工子女学生在行为上能与当地学生做得一样甚至更好,从而为他们树立个人的良好形象建立起心理基础。在教学中采用小步走的策略,放慢教学的节奏,使他们能觉得更好,从而缩小他们与本地班的学业成绩。

3、自我教育,激发个人的上进心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开展自我教育,用学生身边的榜样教育学生。让他们在学习榜样中学会自我教育,同时学校、教师、家长共同引导他们进行自我教育,来达到改善他们的行为方式、改变他们的行为习惯,以实现他们的健康成长。

推荐第2篇:关爱农民工子女工作总结

第一篇:关爱农民工子女工作总结

为贯彻落实团中央《关于开展“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的通知》(中青发〔20**〕5号)、《关于在六一期间集中开展“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的通知》(中青办发〔20**〕31号)精神,结合团市委《关于实施“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的通知》(渝青发(20**)29号)要求,推动这项行动深入发展,团区委在20**年“六一国际儿童节”期间,集中开展了以“心手相牵、快乐成长”为主题的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活动。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是在全市率先成立了“雏鹰义工队”。5月26日,“爱心手拉手,成长不孤单”大渡口区雏鹰义工队成立仪式暨全区青少年综合素质展演隆重举行,重庆市首个“雏鹰义工队”正式成立,得到了团市委的高度肯定,重庆日报、重庆晨报、新*网、腾讯网、大渝网等媒体予以报道,在全社会范围内引起强烈反响和高度关注。

二是开展爱心捐赠活动。发挥团组织和青年志愿者的杠杆作用,建立“多位一体”的农民工子女帮扶网络,发动全社会爱心人士献爱心,开展捐资助学活动。区育才小学发挥学校艺术特色,在步行街举办“书法爱心义卖活动”,筹集善款2万余元,帮扶慰问了一批贫困学生。各级团组织、青年文明号集体通过捐款、捐物、慰问等形式,“六一”期间慰问帮扶了100余名贫困少年儿童,结成帮扶对子300余对。

三是开展学业辅导活动。区马王小学开展“同在蓝天下,爱心永共筑”活动,学校青年义工与商务学校义工组织“四心社”一道,每周定期课外兴趣爱好培养、剪纸折纸活动,深受农民工子女家长好评,马王小学被授予全市“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活动示范点”。区大堰、公民等小学结合学校实际,举办了“爱心在行动中成长”等主题活动,发动少先队员相互开展课程辅导,营造了共同进步的氛围。

四是开展“好书传递”行动。积极和有关部门协调,在农民工子弟学校组建了5个红领巾书屋,开展了“捐书”、“藏书”、“漂书”活动,筹集资金落实了一批红色经典、少儿读物、励志文学等适合少先队员的“好书”,为农民工子女营造了积极向上、读书快乐、健康成长的氛围。

第二篇:关爱农民工子女工作总结

为深入贯彻团中央、团省委、团市委关于开展《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的通知,加强新形势下青年志愿者行动品牌建设,广泛动员嘉祥青年志愿者为农民工子女健康长提供形式多样、切实有效的志愿服务,嘉祥团县委在5月底启动了“手拉手,心连心嘉祥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现将阶段工作总结如下:

一、以党政重视支持为前提,凝聚强大关爱合力

关爱农民工子女是一项面广量大的社会性问题,嘉祥团县委按照上级团组织有关要求,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将青年志愿者服务农民工子女工作做为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团县委立足于引起全社会对农民工子女的广泛关注和支持,在全县15个乡镇(街道)开展了摸底调研活动,统计出全县农民工子女共28942名,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出台了《“青春助力嘉祥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工作方案》,各乡镇和有关部门也都出台了相关实施细则,关爱农民工子女工作纳入了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关爱农民工子女工作很快在全县全面铺开,形成了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二、加强领导,关爱工作全面铺开形成氛围

按照上级要求,我县成立了以团县委书记为组长,分管副书记为副组长的关爱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全面指导、协调关爱农民工子女工作。各志愿者组织迅速行动、积极响应,分别以不同的形式和途径在全县全面铺开,现全县各级志愿者组织关爱活动生机勃勃、异彩纷呈,已经形成了关爱农民工子女的爱心氛围。目前,全县已建立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基地15个,成立了4支“青春助力行动”志愿服务队,建立了4个“青春助力行动”志愿服务站。截至目前,我县已完成志愿者服务队与农民工子女学校结对15对,农民工子女受助人数达到13762人,结对数达到2729对,爱心捐款8020元,爱心捐物价值76120元,有3731名青年志愿者参与到特别行动中来。

三、以结对帮扶为重点,广泛搭建关爱桥梁

团县委积极发动社会力量,从亲情关爱、物质救助等方面开展了以结对帮扶为重点的关爱活动。团县委作为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的牵头单位,着眼于扩大关爱农民工子女工作的社会基础,积极与爱心单位、个人联系,开展了一系列关爱活动。

5月31号上午,团县委在梁宝寺镇留守儿童学校举行了“手拉手,心连心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启动仪式,是广大志愿者对全县农民工辛勤劳动的真情回馈,也是送给农民工子女的节日礼物。团市委书记钟称生同志出席活动,并为嘉祥县志愿者服务队代表授旗,掀起活动高潮。市公安局、华能嘉祥电厂、市直映教育推广中心、市人民医院为农民工子女们带来了价值万余元的文体用品和图书资料;市人民医院和县人民医院的志愿者们为全校300余名农民工子女免费查体,并建立了健康档案。

活动中,嘉祥县国土局、电力局、国税局、公安局志愿者服务队,分别与梁宝寺镇、孟姑集乡、仲山乡、纸坊镇的农民工子女结对,为他们送去了爱心捐赠物资。活动后,县供电公司“电力彩虹”帮扶小组给孟姑集乡农民工子女送来了价值2000多元的学习用品,并与20位农民工子女建立了爱心联系卡,为他们进行课业辅导、亲情陪伴。县国税局15名国税干部与仲山乡中心小学32名农民工子女建立帮扶关系,集中募捐2000余元,为贫困儿童购置桌凳和学习用品,并通过“结对子”、“一帮一”等形式,使孩子们的学习成绩和生活知识都有很大程度的提升。

7月上旬,振华丰田有限公司向嘉祥县疃里镇大刘、山前小学的农民工子女捐赠了价值5万余元的4个书橱、3000余册图书。

7月下旬,山东师范大学八名大二学生来到嘉祥县王仲强希望小学进行为期一周的爱心支教活动。大学生们以学、教、玩结合的形式对学校的农民工子女们进行英语、剪纸、小制作、健美操、唱歌、科学小实验等特长教学,培养了孩子们广泛的兴趣爱好。支教大学生与他们同吃同学,不仅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也对暑期农民工子女染上网瘾、吸烟、酗酒等不良嗜好起到一定的防范作用。

在团县委的牵线搭桥下,市质监局的何女士与嘉祥县万张乡以及梁宝寺镇的两名贫困农民工子女结成对子。在周末、节假日来到贫困孩子的家中,为他们送去文具、衣服、食品等必需品。何女士还经常和他们谈心,教导他们要努力学习,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将来回报社会。

12月7日,由团县委及嘉祥志愿者吧爱心人士代表组成的11人慰问团来到了梁宝寺镇留守儿童学校,为农民工子女们送去了2383本图书、457本写字本、50支铅笔、12支中性笔以及两幅地图。此次活动由嘉祥志愿者吧发起,由团县委牵线搭桥,目的是凝聚社会力量,为农民工子女献上一份温暖和关爱。12月4日至6日,志愿者们在花园广场设立了“关爱农民工子女图书捐赠现场”,为愿意献出爱心的人们搭建桥梁。短短三天的捐赠活动吸引了社会200余名爱心人士参加,他们中有年过花甲的老人,也有正在上学的少先队员和共青团员;有企业家,也有普通职工。

12月10日上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的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来到嘉祥县马集乡明德小学开展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活动,为全校600余名农民工子女进行免费健康查体。同时结合医院的“爱心医疗救助工程”,筛查出6名家庭经济困难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实施免费心脏手术。

四、创新关爱机制,对农民工子女实施全面关爱

下一步,我们工作的思路和方向是:

一是针对当前农民工子女缺乏课外阅读书籍,我们将重点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建立志愿者书屋,开展读书活动,引导农民工子女学会读书,乐于读书,以书为友,健康成长。

二是开展志愿课堂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活动,向社会广泛征集有体育、音乐、美术、舞蹈、科技等专业特长的志愿者,到农民工子女较为集中的学校、社区开办兴趣班,为广大农民工子女提供免费培训;利用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等契机,组织开展志愿课堂进千村活动,为留守农村的农民工子女提供服务。

三是开展手拉手志愿帮扶活动,组织城市学生与农民工子女开展手拉手结对互助活动,在学习上相互交流沟通,在生活上互相帮助;同时,总结“爱心家教”、“亲情家教”的成功做法,组织志愿者开展农民工子女爱心家教活动,为农民工子女提供课外辅导。

四是开展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志愿讲座,聘请12355志愿者、专家为广大农民工子女家长举办专题讲座,引导广大家长学会科学教育引导孩子,学会与孩子进行沟通,与学校加强配合,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第三篇:关爱农民工子女工作总结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打工。“农民工子女”这一群体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父母经常不在身边,这些孩子们需要更多的关爱和心灵的润泽。带着对农民工子女的关爱,我们来到聊城市东昌府区柳园办事处马官屯村,与这里的孩子度过了三天的美好时光。

活动目的:

本次活动旨在把爱心带到农民工子女心中,让他们感受到爱与温暖,品味到生活的乐趣。同时通过我们的宣传,唤起更多人对他们的关注。

活动时间:7月12日7月15日

活动地点:聊城市东昌府区柳园办事处马官屯村

活动内容:

志愿者融入到孩子们当中,以做游戏、表演节目的方式与他们进行交流。志愿者给孩子们讲童话故事,开设新型课堂,为孩子们辅导作业,并结合当前热点为孩子们介绍一些世博会、世界杯的相关知识,与他们一起畅谈理想,规划美好的未来。

总结:

策划一个活动也许很容易,但真正实施起来却很难。其间会遇到很多困难。这次活动让我感触最深的一点就是活动前一定要做好周密的和所有前期准备工作,与各方面做好充分协调。就像我们第一天到马官屯,本以为会有很多孩子来参加活动,可去了才知道想象与现实的差距有多大,来的孩子寥寥无几,活动根本无法开展。如果我们事先考虑到这一问题,与村里协调好,也许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在去之前,我们活动的具体内容和顺序也没有做详细的安排,以致活动中出现了一些混乱现象。还有一点就是要把具体任务分派到个人,每个人做什么要有明确的分工,增强个人的责任感,这样才能中分发挥个人的长处,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活动实施起来也会井然有序。此外,安全问题永远是第一位的。我们不仅要保证自己的安全,还要确保孩子们的安全,活动期间他们的安全就是我们的责任。这就需要我们更加细心,更有责任心,看护好每一个孩子,在带给他们快乐的同时保证他们不收伤害。

具体开展一个活动确实会遇到很多困难,但只要我们不灰心,努力寻找解决的办法,就一定能够克服。召集不到孩子,我们就挨家挨户去找,孩子们不好组织,我们就通过各种方式加强与他们的交流,拉近彼此的距离。后来我们与孩子们打成一片,相处得十分融洽。

第四篇:关爱农民工子女工作总结

按照团省委关爱农民工子女工作的要求,秦皇岛团市委高度重视此项工作,认真研究,及时部署,迅速行动,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秦皇岛青年志愿者服务农民工子女‘亲情传递e+1行动”,各志愿者组织迅速行动、积极响应,以不同的形式和途径将此项活动在全市全面铺开。

一、领导重视,关爱农民工子女工作已纳入重点工作之一。秦皇岛团市委领导高度重视关爱农民工子女工作,将此项工作列为我市今年全团重点工作之一。团市委志愿者部按照团省委、团市委有关要求,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将青年志愿者服务农民工子女工作做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加强领导,关爱工作已全面铺开形成氛围。按照团省委要求,我市成立了以主管书记为组长,志工部部长为副组长的关爱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全面指导、协调关爱农民工子女工作。各志愿者组织迅速行动、积极响应,分别以不同的形式和途径在全市全面铺开,现全市各级志愿者组织关爱活动生机勃勃、异彩纷呈,已经形成了关爱农民工子女的爱心氛围。目前,全市8个县区已建立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基地10个,其中,城市5个,农村5个。截至目前,我市已完成志愿者与农民工子女“一助一”或“多助一”结对347对,农民工子女受助人数达到704人,爱心捐款48020元,爱心捐物价值37120元,有731名青年志愿者参与到此项活动中来。年底前,我市将完成志愿者与农民工子女“一助一”或“多助一”结对至少900对,并形成相对完善的工作机制。

三、上下联动,关爱工作形式多样,异彩纷呈。关爱行动以来,全市各志愿者组织迅速行动、积极响应,分别以不同的形式和途径在全市全面铺开。青龙团县委组织心理维护志愿者深入凉水河中学看望留守儿童,并对他们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心理问题进行解答帮助。为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服务,帮助他们解决成长中的实际困难。北戴河团区委按照“项目+活动+阵地+团建”工作模式,以北戴河区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基地海宁路小学为依托,组织青年志愿者在课余时间开展学业和兴趣辅导讲授安全、自护和健康、卫生知识等。抚宁团县委多措并举积极开展关爱行动。抚宁团县委以“授人以渔”为手段,积极与工商、城管等部门取得联系,为农民工建立就业服务站,为其创业、就业、日常生活提供方便。因为收入稳定了,使农民工子女拥有了经济相对稳定的家庭。这成为关爱工作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同时抚宁团县委在关爱工作期间,积极与抚宁镇黄庄小学沟通联系,为抚宁镇兰州拉面馆外来务工人员的两名子女解决了入学问题,使两名适龄儿童及时就学,得到了应有的教育保障,解决了外来务工人员后顾之忧。卢龙团县委以调查、问卷、走访等形式,深入了解,有的放矢的开展活动。卢龙团县委积极开展农民工子女调查、问卷、走访等工作,以留守儿童比例大、存在实际困难多为摸底重点,确立燕河营镇良仁庄小学为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基地。并以服务基地创建带动全县开展志愿帮扶活动。

四、结合实际,在六·一期间开展多种形式主题活动。各级志愿者组织以“六·一”为契机,通过广泛开展亲情陪伴、学业辅导、自护教育、爱心帮扶等内容的志愿服务活动,让农民工子女度过了一个快乐的儿童节。

5月27日,团市委书记焦大伟同志来到抚宁县第二小学和抚宁县第一小学看望10名农民工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代表,并同孩子们亲切的交谈,勉励孩子们发奋学习,孝敬父母,热爱学校,热爱祖国,未来成为有用之才。

5月29日昌黎团县委、昌黎一中团委邀请120名社会各界志愿者和该校180名品学兼优的农民工子女到黄金海岸举行以“感受城市”为主题的拓展训练。通过这次活动使每个孩子都找到了自己的亮点,个性得到飞扬,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也获得了更多的团结、互助、有爱的精神。

5月31日,抚宁团县委组织全县青年志愿者代表60余人带着慰问金和学习文具,先后到大新寨镇猩猩峪小学和台营镇第二小学看望36名农民工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来自全县18个青年文明号集体的志愿者和孩子们建立了多助一结对帮扶关系,志愿者代表和孩子们亲切交流,表达爱心,台营二小的孩子们还特别为志愿者代表们表演了6个精致的小节目,以表达对刚刚结识的亲人的感激之情。

5月31日,为减轻农民工子女的心理负担,表达对他们的关爱,山海关团区委的工作人员与青年志愿者一起来到农民工子女较多的渝东街小学进行捐赠活动,将书包、笔、本等学习用具赠送到十多位农民工子女的手中。并勉励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练就顽强的意志,发奋学习,天天向上,努力做一个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6月1日,昌黎团县委组织了近20名县直机关志愿者,到昌黎县第二小学、昌黎县槐里庄希望小学进行爱心捐助活动,通过此项活动对孩子的学习、生活和心理给予必要的扶持和关心,真正为农民工子女解决一些实际困难。

6月1日,青龙团县委组织志愿者到凉水河中心小学开展针对农民工子女的结对帮扶救助活动,集中开展了学业辅导、亲情陪伴、自护教育等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们给孩子们带来了爱心包裹,为他们带来了各种学习生活用具,倾听了孩子们在生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对他们进行了心理疏导,为他们答疑解惑,帮助他们解开心结,释放压抑感,轻松快乐融入学校生活。通过开展亲情e+1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使农民工子女消除了孤独感,更加自信的融入到同龄人当中,切实感到了家的温馨。

6月1日,秦皇岛电力公司营销部团总支组织青年志愿者到纤维里社区“流动花朵服务站”志愿服务农民工子女,将“爱心礼包”交到这些“流动花朵”手中。在活动中,秦皇岛公司营销部“红马甲”不但为孩子们送去了节日礼物各种文具、书包等学习用品,还与农民工子女结成互助对子,给予孩子们亲切关怀和节日祝福。几年来,每逢节日,该公司营销部“红马甲”都会为这些特殊的孩子们送上礼物,这些小小的礼物让孩子们感到了温暖,体会到了如亲人般的关怀。

五、创新关爱机制,对农民工子女实施全面关爱。下一步,秦皇岛团市委将按照既定的,围绕“三个关爱”,即“关爱你的学校,关爱你的家庭,关爱你的心灵”,通过改善农民工子女学校的软硬件建设,包括操场建设、体育设施建设、少先队基础阵地建设等,做好“关爱你的学校”;通过一帮一,或者多帮一的结对形式,依靠青联和希望工程凑错资金,为特困、残病农民工子女家庭开展帮扶,做好“关爱你的家庭”;通过心理援助志愿者和报告团成员侯大鲲,开展各项心理援助志愿服务工作,做好“关注你的心灵”。年底前,我市将完成所有农民工子女学校操场全部硬化,体育设施齐全,少先队阵地建设标准,以及成功结成900对帮扶对子。建成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基地10个(基地建设数量还将有所突破),心理援助走进校园、走进社区、走进家庭。广泛开展学业辅导、亲情陪伴、感受城市、自护教育、爱心捐赠、手拉手等寓教于乐、生动活泼的活动,帮助农民工子女子在快乐中,提升思想品格,获得成长体验。

第五篇:关爱农民工子女工作总结

按照团中央、团市委关于做好“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的有关要求。昌平团区委结合区域实际情况,扎实开展“关爱农民工子女”结对工作,积极组织动员广大团员青年和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有效帮扶农民工子女健康成长。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推动关爱农民工子女工作有序开展

“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是共青团服务党政工作大局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昌平区农民工子女人数日益增多,昌平团区委按照团中央、团市委有关要求,将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作为全年重要工作,成立“关爱行动”领导小组,团区委副书记担任组长,区志愿服务指导中心、社会工作部负责具体工作。“关爱行动”小组定期研究工作思路,并将有关精神及时传达到各基层团组织,要求全区各级团组织统一推进,积极行动。

二、狠抓结对,搭建关爱农民工子女工作桥梁

昌平区经北京市教委审批,有办学资质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共有15所,为切实有效的帮扶农民工子女学校,团区委对15所学校进行了全面摸底,详细了解了学校学生人数、资源需求、人力需求、已结队单位等情况,并建立数据档案,为结对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基础。

经过摸查,全区已经开展长期结对的学校共有6所,为实现结对工作的全覆盖,昌平团区委参考摸查情况,动员区内高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志愿者组织,逐个落实结对单位。目前15所学校的结对工作已经全部完成,结对单位涵盖高校、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13家单位,实现了每所学校有一支固定的志愿服务队对应。

三、丰富项目,打造关爱农民工子女品牌项目

昌平团区委积极发动社会力量在结对的基础上合理设计服务项目和服务内容,从学业辅导、亲情陪伴、感受城市、自护教育、爱心捐赠等方面开展了以结对帮扶为重点的关爱活动,在全区逐步形成了“爱心助成长”系列关爱农民工子女品牌项目。

一是爱心助成长健康义诊类志愿服务项目。联合区医疗卫生志愿服务队为打工子弟学校开展健康义诊、健康讲座等志愿服务。全年累计服务2000余人。在教师节期间,区医院彩*志愿服务队为雨竹学校老师进行了全面体检,将帮扶对象由农民工学校学生扩大到学校老师。

二是爱心助成长教育辅助类志愿服务项目。一方面联合区政法大学、石油大学、化工大学等高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和区计算机网络协会成立支教助学志愿服务队8支,定期开展英语、体育、音乐、等方面的义务授课。另一方面结合志愿者日、六一儿童节等活动为契机,大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志愿服务活动。今年3月5日“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区志愿服务指导中心组织北京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的志愿者来到昌平区雨竹学校,开展“志愿者在行动,大手拉小手”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和学生们共同进行了拓展训练。5月,昌平区安利志愿服务队在昌平智泉学校邀请“北京最帅交警”孟昆玉为学生讲解了交通安全知识。9月1日,邓亚萍等世界冠军来到昌平打工子弟学校为学生上了开学第一课。9月8日中国石油大学志愿服务队开展了“高校一日游”活动,组织打工子弟学校参观校园。

三是爱心助成长爱心捐赠类志愿服务项目。

团区委积极联系各界社会企业开展为打工子弟学校献爱心活动,募集爱心捐款310192元,筹集爱心物资价值1万元。其中佳莲集团捐赠善款20万元,用于为打工子弟学校提供冬季取暖用煤部分费用,为全区8所打工子弟学校捐赠“爱心煤”,解决了打工子弟学校冬季供暖问题。安利集团志愿服务队为打工子弟学校捐赠爱心图书,建立爱心书库。一系列的爱心活动为农民工子女健康快乐成长提供了支撑和保障。

四、扩大宣传,营造关爱农民工子女的浓厚氛围

昌平团区委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启动以来,积极争取各级媒体的支持,加强与新闻媒体的合作,加大对各项活动的宣传报道力度,扩大活动的影响面。同时,借助志愿者日等活动契机,制作专题报道,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形成鼓励全社会关爱农民工子女的浓厚氛围。

第六篇:关爱农民工子女工作总结

为响应学院团委学雷锋活动月,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我系团学会成员开展了以“关注农民工子女,爱心主题班会”为主题的志愿者活动。通过这次活动,能够增强同学们的社会责任意识,关爱社会特殊群体。同时希望通过开展主题班会的形式,能使农民工子女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温暖,让他们在活跃快乐的氛围下掌握所学的知识,帮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一、本次活动的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一)活动时间:20**年3月21日(星期一)下午

(二)活动对象:城西小学各年级学生

(三)活动地点:城西小学教室

(四)参与人员:右江民族医学院医学影像系团总支书记卢小新老师和团总支学生会委员、干事

(五)前期准备:

1、社会实践部负责本次活动的策划和总结;

2、社会实践部负责准备医学影像系系旗;

3、团总支根据各班课表进行人员分配,并通知参与本次活动的成员;

4、各小组组长负责组织对主题班会详细方式、内容的准备;

5、宣传部邀请大通社记者一同前往城西小学,采集照片以及新闻报导。

(六)活动形式及内容:

在城西小学的每个年级各抽取一个班,以主题班会的形式开展这次活动,由右江民族医学院医学影像系团总支的委员和干事分为三个组(各组组长及组员见附表),分别组织开展三种主题不同的班会:

1、

一、二年级的班会主题为“爱环境、讲卫生”。从小培养同学们保护环境,爱护清洁的好习惯;

2、

三、四年级的班会主题为“感恩”。让同学们从小学会感恩,同时学会怎样帮助他人;

3、

五、六年级的班会主题为“扬起理想的风帆”。引导即将毕业的同学树立自己的理想,并启发他们如何为之而努力。

本次活动主要针对城西小学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开展了生动活泼富有意义的主题班会活动。活动成功地用实际行动响应了“学雷锋”活动,并且丰富了同学们在社会中的实践经验,增强同学们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同学们更多的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实践,各部积极配合院系,不仅使城西小学学生增强了课外知识,更是使他们明白如何在未来成长成,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各部门认真总结了这次活动成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活动的前期准备充分。具体分工安排合理各部门情报准确,联系密切。

各部门根据实际情况仔细斟酌,拟定了一套合理有效地活动方案,详细地说明活动流程。

各小组配合紧密,生动形象,浅显地向同学们说明授课内容地意义。

各部门组织紧密,服从领导。

但是,在这次活动中,仍存在很多缺点和不足:由于是我系团总支第一次面对小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各部门与学校沟通欠缺,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没有足够的认识和了解,所以只能慢慢摸索,不断改进完善;由于活动规模有限,所以不能吸收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接受锻炼。上述缺点和不足将成为我们继续努力的动力和参照。我们将努力做得更好,更完善。

希望在以后的日子中,同学们也能够继续发扬雷锋精神。把雷锋精神这颗种子。深深埋在了各自心中。时刻用实际行动去哺育它,让它生根发芽。三月雷锋已经过去了,同学们学习雷锋的精神是这样的热情和积极,雷锋精神依然在我院的每个角内绽放开花结果,院分团委、学生会自始自终地坚持开展学雷锋活动,把学雷锋活动继续进行,彻底消除雷锋三月来了四月走的形式主义。为社会、为学校贡献出一份应有的力量,让雷锋精神永存!

第七篇:关爱农民工子女工作总结

第26届国际志愿者日期间,共青团民和县委按照团地委统一部署,集中开展了以“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为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广泛开展爱心捐赠、结对帮扶、真情救助等活动,把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作为团县委的品牌工作,做精做深志愿服务活动,为我县农民工子女撑起一片爱的天空。

1、深入开展关爱农民工子女慰问活动。11月29日,团县委在古鄯镇福和希望小学举行了志愿服务活动,捐赠了共计1000多元的学习用品和体育器材,给希望小学的农民工子女发放了书包、笔记本、铅笔、文具盒等学习用品,向学校捐赠了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体育器材。

2、扎实推进联姻结对帮扶工作。12月3日,团县委书记张松萍、副书记李小花、康永英以及全体干部深入到官亭镇赵木川村小学,与学校师生和村社干部开展联谊活动。赵木川村是团县委联姻结对帮扶村,通过此项活动,团县委旨在进一步掌握村情校况,为该村帮扶工作找准切入点,为学校建设建言献策,促进素质教育,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3、积极救助重病回族学子。海东是我县马营中学高三(5)班学生,今年3月,专注于高考备战的他头痛难忍,后经青海省人民医院检查确诊为巨幼红细胞贫血、骨触增生异常综合症、伤寒、败血病、胃病糜烂性胃炎。巨额的治疗费使这个原本就不富裕的回族家庭陷入了一贫如洗的境地,我委得知此事后,积极联系县红十字会,将县红十字会捐助的1000元爱心款送到了海东妈妈的手中。

推荐第3篇:农民工子女调查报告

农民工子女调查报告

一样的童年,不一样的世界

---苏北四市外出民工子女生存现状调查 调查时间:xxxx年x月xx日至x月xx日 。

调查地点:宿迁、淮安、盐城、徐州。

调查人员:xxx、xxx、xxx、xxx

指导教师:xxx

调查主题:苏北四市外出民工子女生存现状。

从繁华都市到卫星城镇,到处都有这么一群忙碌的身影:他们搞建筑,送牛奶,卖小吃,当服务员,做清洁工„„他们不知疲倦风雨无阻,承担了城里人最不愿意干的脏活、苦活、累活;他们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建设中一股重要的力量,已经成为现代城市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们,就是从农村流入到城镇的劳动力;他们,就是为生活而四处奔波的地地道道的中国农民,被人们约定俗成为“农民工”,简称“民工”。

置身繁华都市,漫步大街小巷,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忙碌而又不知疲倦的身影,可以看到他们生活的艰辛与工作的劳累,可以看到他们在追寻梦想和希望中洒下的辛勤汗水,但我们却看不到与他们相隔千里、缺少父爱母爱的孩子,这些“留守孩子”的生存环境、生活状况是怎样的呢?他们的身体、心理、教育状况又是怎样的呢?

今年暑假,南京审计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社会实践服务团走近淮安、宿迁、盐城、徐州四市,深入苏北农村,与这些孩子进行面对面地接触,零距离地交流,去倾听一个个辛酸而又无奈的故事„„淮安:拿什么来拯救你,我的孩子

在苏北广大农村,父母外出打工,孩子留在家里,大都由爷爷奶奶照养,农村里的这部分老人,不仅年龄大,与孩子之间存在较大的代沟,而且他们中的教育程度偏低,大多是文盲和半文盲,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具有一定的保守性、局限性,他们欠缺教育孙辈的能力,有的甚至扭曲了孩子的教育,他们往往只能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却在其他方面心有余而力不足,这就是“隔代教育”现象。

Xxxx年x月xx日,我们来到淮安市盱眙县明祖陵镇龙窝村进行采访,全村共1400人,长期外出务工人员就达378人,其子女大多由爷爷奶奶照管。现读一年级的李加农,是一个典型的叛逆男孩,其父母在无锡打工,与爷爷奶奶相依生活。他身体强健、皮肤黑亮,第一眼给人的印象就是很顽皮、很霸气。由于是爷爷奶奶唯一的孙子,因此被奉为掌上明珠,倍加宠爱,大有“含在嘴里怕化了,顶在头上怕摔了,要月亮不敢给星星”的意思,这导致了他放纵、狂妄、蛮横的性格。周围的小朋友都很怕他,家里家外是个小霸主,听奶奶说,去年加农和小朋友一起玩的时候欺负别人,没想到对方也不甘示弱,两个人就打了起来,慌乱中被对方手中的金属钉刺伤了眼球,后经医生检查右眼已失明,为了不影响孩子的前途,家中花了好几万元在上海为他做眼球移植,即便如此,奶奶还是担心的说:“小小年纪就做出这种事情,长大了怎么得了啊?村里人会怎么评价他啊?恐怕连媳妇也难讨啊!”就因为这件事,妈妈和爷爷奶奶大吵大闹了一场,埋怨其管教不力;也因为这件事,学校劝其退学回家,可是没有别的学校愿意接收他,如今仍辍学在家,看着别人快乐的上学放学,这个昔日的“小霸王”忍不住流下了悔恨的泪水。经过这件事后,爷爷奶奶也开始意识到应对他加强管教了,每天让他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以消磨他任性、霸道的性格。如今,理菜已经成为他每天的必修课了,在我们离开的时候终于听到好消息:经与校方多次请求,小加农又可以重返他向往已久的课堂了。

该村的凯旅是一个8岁的小男孩,上小学一年级,凯旅在三岁的时候父母就离开了他到苏州打工,如今已有5年了,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他对父母的感情并没有因为常年的分离而越来越浓,反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越来越淡,他说父母不疼他,他也不喜欢自己的父母。把“凶狠”这个词用在一个年仅8岁的孩子身上本身就是残忍的,但我们所见的一切却不得不让我们想到这个词:他和比他壮一点的孩子发生了矛盾,在自己不利的情况下先是装输,然后又乘对方不备的情况下拿起板凳向对方砸去,真是令人胆战心惊。亏得我们及时制止,才避免了不良后果的发生。让我们费解的是,听村里人说,这种危险的事情经常发生,却得不到爷爷奶奶的阻止, 我们问他为什么这样对待别人,他说,是爷

爷教的,爷爷曾经用一把铁叉把他和姐姐扎得浑身是伤,他说:“不这样就会遭别人欺负,包括我爷爷!”说着说着,指着头上的伤疤说:“看,这就是我在学校和别人打架留下的。”二婶告诉我们说,凯旅今年数学考了48.5分,爸爸认为这样子与他的名字出入太大,长大了也不会有什么出息,准备让他辍学回家,放牛放羊,家里的情况不是很好,一方面,祖父母岁数大了,生活很拮据,舍不得花钱买菜吃,甚至连油也舍不得放;另一方面,爷爷与爸爸矛盾重重,因此孩子就成了他们之间的牺牲品,凯旅的生活起居还要看爷爷的脸色,这对长身体的孩子来说是极不合理的,不过凯旅也能吃,不

挑食,看,这么青的西红柿他也吃得津津有味的。

推荐第4篇:关爱农民工子女

关于开展“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

的活动方案

为贯彻落实团区委学雷锋期间在全区范围内集中开展“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结合我镇实际,现就我镇学雷锋期间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活动,作出如下安排。

一、活动主题

关爱农民工子女

二、活动时间

2011年“学雷锋”期间

三、总体要求

抓住“学雷锋”期间的有利契机,切实履行好共青团服务青少年的职能,把竭诚服务青少年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重点组织青年志愿者小组(或团队)与农民工子女结对,集中开展学业辅导、亲情陪伴、感受城市、自护教育等志愿服务活动。增强服务意识,完善服务手段,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能力,为我镇广大青少年特别是农民工子女提供扎实有效的优质志愿服务。

四、活动内容

1、紧急动员摸排行动

紧急发动各级团组织迅速行动,认真筹划,摸清所在地农民工子女的情况,动员组织各方面青年志愿者进行对接,全力做好各项筹备工作,确保活动参与广泛、取得实效,并为下一步工作持续开展打下基础。

2、进一步开展“知心哥哥,知心姐姐”品牌志愿服务行动。组织“知心哥哥,知心姐姐”志愿者按照就近原则深入农村农民工子女集中区域,为农民工子女提供心理咨询、心理帮扶、亲情关爱、义务家教、法律援助、医疗服务、“手拉手”等爱心服务,让孩子们在活动中相互沟通、了解,引导和激励他们健康快乐成长。

3、全面开展“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行动”。

组织注册志愿者深入农村街道社区,为困难农民工子女提供义务家教、心理健康咨询、医疗服务、法律援助、文体娱乐、信息咨询等志愿服务。

五、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形成合力。各村、社区及院校团组织和各青年志愿者队伍要从履行职能的高度,充分认识关爱农民工子女行动特别是困难农民工家庭重要性,认真做好“关爱农民工子女”行动的各项工作。要充分发挥团组织的优势,广泛动员社会力量,调动青年志愿者队伍的积极性,形成推进此项活动的强大合力。

(二)多办实事,务求实效。各村、社区及院校团组织和广大团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农民工,从农民工子女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确定重点帮扶对象,细化具体帮扶内容,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要结合本地本单位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不搞形式、不走过场,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三)加强宣传,突出服务。各村、社区团组织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各级团属新闻媒体的作用,抓住学雷锋契机,集中亮出“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的品牌,努力营造关心农民工子女、帮助农民工子女、服务农民工子女的良好氛围。

大阳岔镇共青团

2011年2月22日

推荐第5篇: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

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受教育现状:

在我们的调查过程中发现农民工子女在受教育权利上仍存在一些问题。对农民工子女发出的100份调查问卷中发现,70.41%的孩子是在家长先行安顿好后再到城市的,56.12%的孩子是与父母一起住,并有稳定住房。这其中可以看到近几年在农民工子女的生活环境的上已有所改善。但在针对家长的问卷调查中同时显示,受访农民工夫妻双方都在外务工的占58.33%,经常更换地点租房的占37.5%。有4.17%的家长表示其子女曾有过停学或休学的情况。在农民工子女择校时,16.67%的家长表示“做了多方面努力学校才接受”,4.17%农民工表示孩子在选择学校时曾“遭受到学校拒绝”且情况很严重。并且在有的学校甚至存在“择优录取”的现象,这也是农民工子女入学面临的一个障碍。农民工是流动人口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以从事体力劳动为主,经济收入微薄,社会地位较低,主要来自经济相对落后、文化相闭塞的偏僻农村,是一个社会弱势群体。农民工进城务工具有就业不稳定、住所不固定的特点。在我们的调查中,与父母一起无稳定住房的比例也占到了40.82%。这些都揭示了农民工子女在城市求学中存在的种种十分艰难的问题。城市外来人口的增长速度超出了许多城市公办学校的承受能力,民办学校仍是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的一个主要渠道。而因为涌入学校的农民工子女迅速增多,教育资源不足导致很多公办学校难以敞开接受全部前来报名的农民工子女。民办学校的教育条件又令人堪忧。此外,在入学问题上,费用是首当其冲的。在针对家长的问卷调查中显示,24名家长表示,最大的愿望是自己的孩子能“和城里孩子享有同样的待遇”。25%的家长认为学杂费用收费较高,4.17%的人提出有学校收取借读费或赞助费且费用偏高。按照现行标准,农民工子女不管上什么学校,都是要交费的。在公办学校借读,要交借读费。至于私立学校,收费标准不一,也不透明,很难统计。在费用问题上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面临三大难问题:就读私立学校费用太高,一般家庭根本无法负担;就读公办学校却因为户口的问题,使得孩子根本不能和同龄人享受同等的受教育权利;第三是一些为农民工子女专门办的学校却因为工商部门对于学校的定性和自身办学经费的问题而常常出现运转困难,这一类学校的本教育质量也难以保证。而在是否愿意将孩子送入政府开设专门的农民工子女学校或者学校建立专门的班级问题上,37.5%的家长愿意,41.67%家长表现为无所谓的态度,20.83%的家长明确表示不愿意。而33.67%的孩子表示愿意入读此类学校或班级,52.04%表示无所谓,有14.29%明确表示不愿意。

原因:

1 地方政府追求政绩,对农民工子女教育采取回避态度。

许多地方在计算经济发展总量或列举政绩的时候,基本上是以本地常住人口作为基数。如果增加了农民工的子女教育,既要增加财政投入的支出,还要拉低已经被人为高估的教育水准,影响到部门的政绩和形象。因此,当地主管部门只得采取排斥和关闭的办法,以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 出于对农民工进城数量增加的担忧。近年来,人们已经逐步习惯于单身农民工在城里就业。因为他们只提供廉价劳动,来去自由,由于没有子女和家庭的负担。可是一旦要把解决农民工的子女教育问题作为城市政府必须要解决的日常工作,直接导致的现象就是,农民工家庭的整体进入。那么城市政府要解决的就不仅仅是教育问题,还要涉及到他们的住房问题、社会保障问题以及就业问题,甚至对于城镇公共设施供给的压力。

2 我国义务教育体质城乡分割,影响农民工子女教育。

尽管城乡分割的义务教育体制在对农民的问题上存在着不公平现象,而且也需要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和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后逐步加以解决。但现实中,农民工子女离开了农村后,由于交纳的教育统筹费用没有根据民工的就业流向在地区间划转,而农民工就业所在地的城市财政体制在义务教育支出中并没有包含农民工子女的教育经费,等于在我国目前的义务教育体

制中出现了一个真空地带,实际上的受害者就是这些在城市打工就业的农民的下一代。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曾说,农民工子女教育属于九年义务教育,享受义务教育的一系列扶持政策,这完全符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

那么,就上述体制矛盾上存在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不仅仅是教育部门的问题,也是全社会的问题。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各级政府站在什么样的角度去认识农民工的子女教育问题,是否能够从心理上把他们与城里人公平对待,并逐步从体制环节上来解决这些现实的矛盾。

3 户籍制度对农民工子女的城市教育造成困境。 城市中学校数量不足,难以完全容纳农民工子女就学,随着进城农民工数量的增加以及一些城市户籍的开放,越来越多农民工子女跟随父母流入城市,这就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子女需要城市为他们提供基本的教育机会和条件。但现实情况却是城市中的中小学数量很有限,难以完全满足这一群体的就读需求。同时城市农民工子女转学时面临高额“择校”赞助费的问题也使很大一部分人不得不做出辍学的选择,从而失去了再进入学校学习的机会。目前的义务教育经费由市、县、乡财政管理,城市农民工子女在流入地没有户籍,无法享有到这部分教育经费,因此,城市农民工子女上学所需要的额外增加部分的教育费用,公办学校自然难以承受。一定时间与范围内,在流入地政府公办教育资源有限、财政无法转嫁、较好的办学条件不足的情况下,要满足大量涌入城市的农民工子女对教育的需求显然是不大可能的。因此,流入地政府对其辖区内公办学校的许多额外收费和变相拒绝农民工子女求学的行为不得不采取默许的态度。这就使得一些低收入的农民工子女仍然无法到公办学校就学,只能选择到民工子弟学校就读。另一方面,农民工虽然来到城市工作生活,为城市做出巨大贡献,但其户籍毕竟还在农村,这就使得其子女教育问题出现了断裂的真空地带,他们享受不到城市孩子享有的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4 监管机制不健全,乱收费现象仍比较严重;政策法规不完善,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得不到良好保证。 国家对农民工子女进城就学问题的规范,开始是在1996年颁发的《城镇流动人口中适龄儿童、少年就学办法(试行)》中体现的。其中的部分条款,明显地反映了包括农民工子女在内的城镇流动人口子女与流入地的城市居民子女在教育机会上的不平等性。如第六条规定:“城镇流动人口中适龄儿童、少年凡户籍所在地有监护条件的,必须在户籍所在地接受义务教育;户籍所在地没有监护条件的,流动期间在流入地接受义务教育”。第十五条规定:“城镇流动人口中适龄儿童、少年在流入地接受教育,流入地学校或教学班、组,可以向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收取一定的费用”。这两条规定限定了农民工子女就学的两个基本条件:户籍与缴费。反映出流动人口子女享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是有条件的。即使他们进了城上了学,仍然被拒之于优质教育之外。这种情况直至2003年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通知》才有了转机。文件明确要求,保障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要求流入地政府采取多种形式,接收农民工子女在当地全日制公办中小学入学。在入学条件等方面,农民工子女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学校不得违规乱收费,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要酌情减免费用。

但实际上,现有关于农民工子女平等受教育权保护的法律由于规定比较笼统,缺乏可操作性,难以起到应有的保护作用。对于违反法律法规的现象,也没有明确的制约和惩处措施,使农民工子女的城市教育得不到保障。

政策、制度的不健全是很多流动儿童失、辍学的一个主要原因。农民工子女在离开农村

时,没有相应的教育经费随之流动,其直接后果是流入地接收的流动儿童越多,地方政府的财政投入就越大,所以往往以地方财政困难为由,排斥外来农民工子女入学。

5 农民工的不稳定性,导致其子女受教育的不稳定。

6 城乡教育差距以及来自城市的歧视偏见。

一般来说,城市中的农民工子女大多是从农村的学校转入城市学校,他们在进城前的文化基础较差,城乡之间所采用的教材版本不同,教学进度不同、教学方法不同以及学习环境不同导致流动儿童在学习、生活等各方面都出现了不适应的现象。一些心理问题也随之产生。农村工一般文化水平较低、家庭经济相对比较拮据。根据美国社会学家科尔曼的报告,要使这种背景下的儿童获得与环境背景较好的儿童同样的发展,就应当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更好地对他们实施体现差异的教育,以便实现实质上的教育公平。但我国对待农村儿童的教育,却常常采用降低资源配置标准的做法,放任差距的扩大,致使最需要接受优质教育的农民子女,只能得到比较差的教育资源。如农村学校的教师编制标准、城镇流动人口子女的教学条件和授课要求等都比城市学校低。那些进入城市的流动儿童,由于“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体制而被排斥在城市的教育体系之外,他们入读城市的公办学校需交纳高昂的借读费和赞助费,或者只能进入条件低劣的打工子弟学校,无法享受和城市孩子同等的受教育权利。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进城农民工子女在公办中小学接受义务教育,在缴费、教育教学、评奖评优、入队入团等方面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但据调查,很多已进入公立学校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享受到的教育待遇和流入地孩子相比差距较大。主要表现为:一是学校把流动人口子女单独编班、不计入考评的对象。二是在处理城乡学生的矛盾冲突中,偏袒城市孩子;在学习辅导上,对农民工子女缺乏耐心。三是由于收入和消费水平的差距,本地学生经常会从他们身上寻找优越感和虚荣心的满足。因此,在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作用的负面环境中,许多农民工子女产生了一种难以解脱的困扰和压力。

在城市所遭遇的不公待遇,城乡之间巨大的社会差距使农民工子女感受到强烈不平等,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因此产生强烈的厌学情绪。有些教师因为利益驱动,对借读生的学习放任不管,导致农民工子女在学习起跑线上就输给城市孩子。他们无法改变现实,只好以消极的方式——厌学来表达对社会的不满。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来看,歧视是对儿童最大的隐性伤害。农民工子女在城市插班到公办学校读书,或多或少的歧视让刚刚萌生思想的孩子对自身的贫困有了认识,自卑心理从此产生。他们因此与社会产生隔膜、对抗甚至仇恨。一些地方专门设立的“民工子弟学校”或在公办学校内部单独编设“民工子弟班”更是对农民工子女贴上了“标签”,这些孩子会意识到自己是城市里的“异类”,是需要“隔离”起来的特殊群体。心理专家认为,十二三岁以前的孩子心智很不稳定,本身自我认识能力差,容易夸大问题的性质,凭自己想象走入心理“死胡同”。而13~18岁又是青少年的心理危险期。这个年龄段未成年人的心理容易趋向偏激逆反。

城乡物质条件的差距,很可能对初进城的孩子形成较大的心理冲击。未成年人需要借助外力才能获得自我肯定,在本能地与外界、同龄人的比较中容易陷入心理落差的困扰中。有的学生为了缩小差距,竭力从外表上改变自己,染头发、穿奇装异服,有的则自暴自弃,在打架、玩电子游戏等事情上显示“另类”能力。

不安全感、对环境的不适应、爱的缺失造成他们情感的匮乏。如果缺乏及时疏导和治疗,可能造成他们成年后生活的痛苦,重则会出现形形色色的反社会行为。

四、解决措施 1 加强户籍制度改革,完善教育体质。

允许在城市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的职业或生活来源的人员, 根据本人意愿办理城镇 户口, 尽快改变农民工身份转换滞后于职业转换的现状, 逐步实行统一居民身份的一元户 籍制度,打破户籍制度壁垒,在政策上保障农民工与城市市民在国民待遇上的一致性,降低 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入学的门槛,创造有利于农民工在劳动力市场获得较多的向“上”流动的 机会。同时配套改革与户籍制度直接相关的制度,淡化包括劳动就业、子女入学、住房分配、社会保障等政策规定中对户口的特殊要求, 逐步剥离在“城市户口”这一身份标签上附着的一系列不合理的社会福利, 实现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的主体平等。

要建立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的义务教育体制,而不能只从政府利益、行政管理方便不方便角度出发。以人为本就是以适龄儿童少年受教育为本,他们到哪里,就由那里的政府解决义务教育问题,防止两地政府互相推委。义务教育是国家的意志和行为,每个地区、各级政府都必须坚定不移地执行。

2 加强对农民工子弟学校的规范和扶持。

3 加强农民工子女幼儿教育,减少与城市儿童间的差距

推荐第6篇:关爱农民工子女

2013年九村小学关爱农民工子女“七彩课堂”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团委对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的总体要求,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践行我校“德育入心,成德于行”的德育教育思想,为我校农民工子女送温暖,为建设幸福新农村贡献力量,进一步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特制定我校大队部2013年关爱农民工子女“七彩课堂”实施方案。

二、活动对象

我校的农民工子女学生。

三、活动内容

根据团中央关爱行动内容,从学业辅导、亲情陪护、感受城市、自护教育、爱心捐助等五项志愿服务总体要求入手,开展活动,实施方案。

1.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扩大农民工子女的知识面,用爱心传递知识,激励农民工子女奋发图强,努力学习。

2.启动“七彩”体育锻炼计划,组织农民工子女进行体育锻炼,开展趣味运动会,提高其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3.关注农民工子女的身心健康,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护能力,为农民工子女提供法律咨询、心理疏导等常态化服务。帮助他们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为农民工子女的安全和健康成长做一份贡献。

4.开展形式多样的文艺活动,为农民工子女送去欢乐,送去温暖。

五、活动形式

1.成立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者队伍,与农民工子女结对帮扶,提供课业辅导、爱心家教等志愿服务。

2.依托志愿者队伍,组织青年教师,为农民工子女及其父母提供相关志愿服务,

3.组织爱心捐助活动,如捐书或学习生活用品,或者针对农民工子女个体进行结对帮扶等活动。

4.联系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文化宫、地震局等,利用六一儿童节、寒暑假等节假日,组织农民工子女参观或活动。5.组织青年志愿者定期开展学习功课辅导或文体活动等主题活动,让志愿者与农民工子女交朋友,促进他们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健全的人格。

6.充分发挥团员和少先队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与农民工子女结对帮扶,做到“不歧视、多关心、勤帮助”,注重建立长期有效的运行机制,保证结对帮扶活动的健康长远发展。

六、工作要求

1.营造良好氛围,构建学生“以我所学,服务社会”的社会实践平台,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培养其创新意识、实干精神,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及时了解农民工子女的需求,合理设计服务项目和服务内容,倾注真情、注重实效。

3.为推行“七彩课堂”出谋划策,并从中锻炼我校志愿服务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利用各类阵地开展活动,不断扩大活动的社会影响力,吸引更多的人积极参与到关爱农民工子女的行动中来。

4.打造务实高效的志愿服务队伍,通过社会实践,工作学习,增长才干,增进友谊,进一步增强整体的凝聚力与团队战斗力。

推荐第7篇:关爱农民工子女

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活动策划书

一、活动主题

“送农民工子女一片天空,让关爱成为一种习惯”

二、活动背景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党和国家对农民工问题也越来越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方针措施维护农民工利益,为农民工创造更好的条件。当前农民工关注的利益之一就是农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这些农民工子女虽然已经来到了城市,生活在城市,但是他们并没有真正的融入城市,绝大多数的农民工为了养家糊口而整天忙于工作,并不能很好的关心他们的子女,这就造成了大多数的农民工子女会有认知偏差、情感失落、自我封闭、自卑心理、逆反心理、心理失衡等心理问题,而且由于农民工自身的文化水平有限,不能辅导子女学习,因而农民工子女的学习也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根据这一情况,揭阳团市委山区计划项目办拟举办“送农民工子女一片天空,让关爱成为一种习惯”系列活动,制定了一系列关爱行动计划。通过策划举办这一系列活动,让所有的农民工子女都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关心,学会感恩,让他们能健康成长。

三、活动目的

为响应团中央关于开展关爱农民工子女行动的号召,帮扶农民工子女,关爱他们的心理健康,带领他们开展丰富多彩的拓展活动,更好地促使他们健康成长、成才。同时弘扬志愿者精神,增强广大志愿者的社会责任感。为此揭阳团市委山区计划项目办特举办以“送农民工子女一片天空,让关爱成为一种习惯”为主题的特色活动,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农民工子女学会生活,学会关心,学会感恩,让他们能健康成长;同时让更多人加入到关爱农民工子女的行列中来。

四、活动时间

2011年11月20日至2012年6月25日。

五、活动地点

社区以及村小

六、负责部门

主办:重庆师范大学志工部

协办:重庆师范大学志愿者服务队

七、活动预期效果

此次实践活动预计会对学校农民工子女,参与本次活动的志愿者以及山区计划志愿者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

首先,对农民工家庭而言,此次实践为农民工子女提供一定的帮助,为农民工子女带去温暖,同时呼吁社会加强对农民工子女的关注.

其次,对志愿者而言,可以从实践中提高志愿服务的能力,增强对农民工子女的了解和关注.同时提高自己的社会公益心和责任感,感受和弘扬志愿者精神。

最后,对山区计划志愿者而言,可以通过此次实践可以促进大学生志愿服务山区计划基层青年工作专项行动。

八、活动主要内容

(一)让农民工子女写一段想对爸爸或者妈妈说的话

1、活动时间:12月1日—12月4日

2、活动地点:陈家桥各个社区及镇上学校

3、活动参与者:

志愿者代表、社区居委会、物管

陈家桥镇上学校各班班主任、农民工子女

4、活动流程

希望通过给爸爸妈妈写一段想说的话的方式,了解孩子们的内心,为接下来的家访做准备。

(二)家访活动

1、活动时间:12月8日—12月11日

2、活动地点:农民工子女家里

3、活动参与者

青年志愿者代表

学校农民工子女代表

4、活动形式

通过走访部分农民工子弟家庭,与他们的家长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情况和内心感受,在生活和学习上提供一定的帮助。交换连心卡和爱心礼物

(三)学业辅导

1、活动时间:周末

2、活动地点:陈家桥各个社区及镇上学校

3、活动参与者:

志愿者代表、社区居委会、物管

陈家桥镇上学校各班班主任、农民工子女

4、活动流程

青年志愿者开展一对一或一对多的课业辅导

(四)感受城市

1、活动时间:12月15日—12月18日

2、活动地点:重庆师范大学、科技馆

3、活动参与者:

志愿者代表、江北区科协、陈家桥镇上学校各班班主任、农民工子女

4、活动流程

参观学校、体验城市新景、参观科技馆,引导孩子对知识和更高的学习殿堂的向往,

(五)自护教育

1、活动时间:12月1日—12月4日

2、活动地点:陈家桥各个社区及镇上学校

3、活动参与者:

青年志愿者、社区居委会、陈家桥镇上学校各班班主任、农民工子女

4、活动流程

给孩子们进行安全、自护、健康和卫生知识的讲解,呵护孩子们健康安心成长。

(六)爱心捐赠

1、活动时间:12月22日—12月25日

2、活动地点:陈家桥各个社区及镇上学校

3、活动参与者:

青年志愿者

陈家桥镇上学校各班班主任、农民工子女

4、活动流程

青年志愿者广泛动员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企业为捐款捐物,让孩子们真切感受到社会的关爱。

(七)

1、活动时间:12月29日—12月30日

2、活动地点:陈家桥各个社区及镇上学校

3、活动参与者:

志愿者代表、社区居委会、物管

陈家桥镇上学校各班班主任、农民工子女

4、活动流程

陪孩子们欣赏文艺演出,让他们得到快乐。

推荐第8篇:农民工子女调查

关爱农民工子女的寒假实践报告

(一)农民工子女现状及面临的问题——不容乐观的现实

随着发达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农民工群体进城规模不断扩大,速度不断提高。农民工子女大量随父母进城求学。然而,绝大多数的农民工在为了养家糊口而整天忙于工作的时候并不能够很好的关心他们的子女,再加之教育制度的不健全,以及他们与城市孩子的生活条件的巨大差距,这些不仅给农民工子女的求学带来很大的不利因素,也造成了大多数的农民工子女有认知偏差、情感失落、自我封闭、自卑心逆反心理、心理失衡等心理问题,极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二) 走访范围

关于“关爱农民工子女”我走访了我们村附近的几个村及周边的学校,我村位于贵州省剑河县太拥乡。

(三)走访对象及内容

走访从太拥小学以及太拥乡走访了20名农民工子女进行调查问卷,,

又和随机抽取的10名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现在的生活状况.需求及存在哪些问题。同时,我也得到了校领导的支持,和班上有农民工子女的班主任进行访谈,通过听取孩子们、学校老师们的看法和意见以及上网查阅全国农民工子女的基本情况掌握和分析农民工子女的现实状况。此外,我还走访了部分学生家长,通过进入农民工子女的家庭,观察居住环境,实地与孩子们的家长面对面的交流,对农民工子女的生长环境,物质水平、日常所需等掌握了一定的材料。

(四)、通过走访了解到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通过访谈,我发现,大多数农民工子女缺乏管教和课外学习能力,他们的成长环境不容乐观。

1.义务教育问题 :不能适龄入学及失学问题严重;入学、就学过程中的不公平问题明显;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的频繁流动打乱了学校既有的教育教学及管理秩序;不同地区教育内容的衔接问题日益突出;简陋的民工子弟学校与大量的低成本入学需求成为政府管理上的难题。

2.家庭教育问题:家庭教育环境、条件差;家长文化素质偏低,家庭教育观念落后;家长忽视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协调;社会对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关注太少。

3.农民工子女的健康安全困境:健康不仅是生理的,也包括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

一、在生理健康上,由于经济困难,农民工子女本身营养就不容乐观,农民工又无法或几乎不能给孩子提供医疗保险,当孩子们生病的时候也是往往不能上大医院看病。农民工子女的生理健康受到了威胁。

第二、在心理健康上,缺乏关爱、受到歧视、内心自悲:农民工子女多来自偏远的乡村,经济条件较差,物资,精神生活都相对贫乏。社会环境的改变、竞争压力等一些原因使更多的农民工最大时间的在外务工。而随父母进城后,他们普遍感到城里生活的巨大反差。又加上经常变换居住地,生活的不稳定以及缺乏关爱和沟通,往往容易产生自卑,暴躁冷漠,戒备心理较强。对健康成长十分不利。农民工子女少了父母的陪伴性格发生改变关于人身安全困境,许多农民工居住环境相对复杂,对于大城市的治安形势又缺乏正确的认识。他们往往因为忙于生计,经常让孩子自己玩或托付给不熟悉的人员代管。孩子年幼无知,自身防范意识差,使得一些不法分子乘虚而入,给未成年儿童造成不应有的伤害。

(五)问题解决对策

1学农民工子女和留守儿童的问题集中反映在学习成绩较差,行为习惯不好,心理不健康等诸多问题,从心理健康的角度去调节农民工子女和留守儿童学习心理,有效的学辅导,帮助农民工子女和留守儿童树立自信心。有效地排除他们的学习心理障碍,引导他们走出压抑的心理低谷,培养其优良的个性心理品质,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提高成绩。其中家住一组的留守儿童王婷婷,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她的生活都只有靠老人来管理、教育。而她的爷爷身体多病,没有文化,根本无法教育孩子,管孩子的吃都困难,在学习上是一点不懂,更不重视。因此,我和她爷爷谈心、讲道理„„与王婷婷交朋友,多关心、爱护、照顾、理解他们。在心理上,细心观察,多方沟通;在学习上,多予

指导;教会她学习的一些方法。使她对学习也感兴趣,也充满了对生活的自信。

2亲情陪伴,教育农民工子女和留守儿童做有爱心的人。

“鸟有一个巢,人有一个家”对每个人而言:家是感受亲情的港湾,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又有许多孩子远离了那温馨的港湾,他们得不到其他孩样的爱温暖,因此,我想:应该给予他们一些关怀。 (1)、有些农民工子女从小缺少父母的关爱,没有安全感,事事靠自己。走进农民工子女吴辉的家中, 他指着一台电视机告诉我,每年寒假的时候,他唯一的伙伴就是家里的这台电视机。有时候无聊了会一个人跑出去玩,不会做菜,只吃咸菜。所以我做吴辉的“爱心哥哥”,以心交心,成为他信赖的朋友。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真正的关心他。我和他一起玩卡片、做游戏,中午买来一些菜,教他做饭、炒菜。吃着香喷喷的饭菜,他高兴极了,说等爸爸、妈妈回家给他们露一手。

(2)、有些留守儿童产生怨恨父母心理,认为家里穷,父母无能耐,对父母外出打工,把自己留在家里不理解,因此产生怨恨情绪。王婷婷父母在外地打工,她从不接父母电话,所以我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讲述父母的付出都是为了孩子,父母的爱是伟大的„„直至孩子理解为止。王婷婷拿起电话打给妈妈,并说:“妈妈,辛苦了”。

通过与农民工子女和留守儿童结对帮扶等活动,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让他们受到锻炼,磨练意志,展示自己,在生活、心理、情感等方面得到更多关爱。

2自护教育,让平安健康伴随农民工子女和留守儿童成长。

平安伴随我成长,安全自护过寒假。孩子承载着未来,庞大的农民工子女和留守儿童同样如此,他们更加需要保护,让他们远离危险是社会的责任。由于他们更多的时候没有父母的保护,独自在家,需要了解一些安全自护知识。我主要是教他们在各种突发情况下的自救措施,并教会孩子了解简单的交通知识。就地震和火灾的自救方法,我用图像与文字相结合的方式给孩子进行了讲解,让他们可以在遇到这些紧急情况后能够对危险有具体的认识,并且能够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防止危险的进一步加剧。我还模拟地震和火灾现场,向孩子示范自救方法,并且与孩子热情互动,让他们亲身体验以掌握这些知识。 相信通过本次安全,能让孩子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爱心捐赠,情系农民工子女和留守儿童。

“众人拾柴火焰高”,也许你的一个微笑会给他们信心;也许你的片言话语会给他们希望;也许你的慷慨资助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我为孩子发放了爱心书包、爱心书籍、爱心文具、

爱心衣物„„孩子们纷纷表示:将努力学习,回报社会!

让我们捧出一颗爱心,帮助农民工子女创造和谐的成长环境,共同做好结关爱活动,为积极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今天我们播种关爱,明天收获的是阳光!

4.

户籍制度制约农民工子女享受城市义务教育。由于现行教育体制是遵循计划经济时代下的属地管理原则,即属地在哪里就接受哪里教育。这种城乡分割的义务教育财政管理体制以无法适应现在流动人口大量增加的现实,农民工子女无法负担得起借读费,致使他们被排斥在城市义务教育体系之外。

5.

治标更要治本,农民工子女生存现状折射出农民工在改革大潮中的艰难处境,如何加强农民工权益保护,逐步实现农民工劳动报酬,子女就学,公共卫生,住房租购等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的待遇,尽快制定和实施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统筹城乡社会管理,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中小城市落户条件,使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民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才是解决农民工子女及其家庭问题的根本。

6.

针对农民工,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加强对农民工的就业指导,职业介绍和就业信息服务,收集适合农民工的岗位信息,通过多种渠道及时发布。围绕市场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提高农民工的竞争创新能力。

总之,应该如何教育好农民工子女和留守儿童,使他们健康成长,已成为当前教育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希望全社会都要关心、关爱他们;我们应主动积极多加参与。关注农民工子女和留守儿童问题,应该本着对后代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态度,解决好他们的实际问题,他们是祖国的未来,对他们的健康成长,这是社会,学校,家庭义不容辞的、不可推卸的责任。

推荐第9篇:关爱农民工子女

关爱农民工子女活动实施方案

****乡大量青年农民外出务工,由此带来了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和管理等问题。我乡父母双方均外出务工的农民工子女有少部分随父母一起外出并接受教育和管理,而绝大部分托留在农民工户籍所在地成为农村留守儿童。根据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 “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的通知》精神,2010年要将青年志愿者关爱农民工子女作为当前青年志愿者的重要工作来实施,并深入持久开展。针对我乡实际,特制定活动方案如下:

一、活动对象和服务内容

留在农村的农民工子女

服务内容:开展学习辅导、经济帮扶、生活帮助、精神抚慰、爱心陪护、亲情沟通、课外活动、思想行为引导等志愿服务,使他们生活有人管、学习有人教、成长有人导。

二、活动形式和具体内容

结合我乡的实际情况,关爱留在农村的850名农民工子女应是此项行动开展的重要方向。重点通过“五结合”方式,把“圈里乡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推向农村,推向基层,开展丰富多彩、切实有效的志愿服务行动。

1.与基层团组织新格局创新试点相结合。各基层组织格局创新试点县,根据各兼职团干工作、生活、特长等优势,作为团组织的中坚力量,积极动员兼职团干参与到志愿关爱农民工子女活动中来。

一是成立兼职团干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队。各选取一个村作为试点,集中开展慰问农民工子女活动,与农民工子女谈心交流、互动游戏,向农民工子女家庭捐赠衣物、书籍、大米等生活和学习用品,为农民工子女解决生活、学习上的实际困难。形成兼职团干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队活动的长效机制,并将活动在不同的村延续开展。

二是发挥兼职团干联系青年、整合资源的优势,动员各方力量,尽已所能,为农民工子女童捐款捐物。

三是村兼职团干要组织本村农民工子女开展积极向上的各类活动。以农民工子女为主体,以村单位,就近就便成立各村的青少年志愿服务队,使农民工子女和村的青少年成为互助、团结的新集体新团队,帮助本村本寨孤老和农活繁忙的家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和农活等,开展志愿服务。让农民工子女在关爱他人、奉献他人的志愿服务活动中体验爱心、关爱他人、健康成长。

2.利用周末等闲暇时间,走访农民工子女所在家庭,对帮扶对象全面了解,结合实际开展帮扶工作,要形成长期有效的帮扶机制和志愿者爱心接力。

农民工子女的家中、农村已建设的文化活动室,因地制宜的对农民工子女开展“代理家长”、“亲情电话”、“亲情信箱”等关爱行动。活动形式要切合实际,形式可以是:

1、以“大哥哥”、“大姐姐”的身份融入到农民工子女日常生活中。

2、帮助搭建农民工子女与在外务工父母的联系平台,特别是法定节假日和传统节日期间,开展“亲情传递”主题活动,通过电话、写信、网络视频、送礼物等方式,让父母了解、关心子女成长情况,让农民工子女懂得知恩回报,心理上有依靠,精神上有关爱。

3、以实际行动来倡议社会各界关注农民工子女,如动员学校、机关、人民团体、个人等社会各界对农民工子女捐款捐物,对捐款捐物要登记造册,妥善管理,及时发放给农民工子女,如利用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等物资建立爱心超市,按时、按需发放给农民工子女;利用书籍、图册等物资建立流动图书室,在周末、节假日开展针对农民工子女的读书活动,利用体育用品、体育器械等物资开展篮球比赛、足球比赛等体育活动,丰富农民工子女的课余生活等。

3、与团队工作相结合。各地团队工作者应积极组织团队与农民工子女建立结对帮扶关系,并为结对服务活动提供便利和支持,制造舆论宣传氛围,努力建成长效接力机制,确保工作务实推进。

一是要充分发挥团员和少先队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组织团队内部开展与留在农村的农民工子女“手牵手,一同向前走”等类似结对帮扶活动,呼吁团员、少先队员关心身边同学,做到“不歧视、多关心、肯学习、勤帮助”,并注重挖掘宣传,建立长期有效的运行机制,保证结对帮扶活动的健康长远发展。

二是要树立各级、各单位团队工作者的关爱意识、平等意识,在团队工作中公平,甚至倾向于将更多的农民工子女吸收到团队中,在评选优秀团员、少先队员时,也要有侧重的体现农民工子女团员、少先队员所占的比例。

三是在平时的团队工作中,要积极为农民工子女营造良好的成长氛围,引导学生形成劳动者光荣、农民工伟大的心理认识,通过各种团队内活动、课堂内外活动,消除农民工子女的自卑心理,强化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让每一位农民工子女都能融入集体、健康开心成长。

三、服务模式

1、结对帮扶。采取“志愿服务团队+农民工子女群体”、“青年志愿者+ 农民工子女”、“高校+农民工子弟学校”的结对方式,进行结对帮扶活动。

2、爱心接力。组织青年志愿者轮换在社区、农村志愿者微笑小屋、各类服务场所、农村农民工子女家中等固定场所为农民工子女提供志愿服务。

3、临时监护。利用农民工子女周末和周一到周五每天下午四点半放学后至回家前的“失管”时间,组织青年志愿者为农民工子女进行学业辅导、励志训练、开拓视野等,丰富他们业余文化生活。

4、物资捐助。加快青年志愿服务基金会建设,向社会各界发出倡议,向农民工子女捐助学习用品、体育器械等,改善农民工子女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四、活动推进步骤

2010年在全乡广泛启动实施,建立基本工作机制,主要推进步骤如下:

(一)工作部署和示范启动时间(2010年4月至5月)

1、4月25日前,下发 “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通知,将工作安排至各团委和各团支部和相关部门。并督促各单位建立活动领导机构,指导各单位开展辖区内的农民工子女基本情况统计收集和制定活动方案。

2、5月1日前,举行 “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示范活动启动仪式, 2010年拟定中学团委作为关爱进城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的试点地区,

3、5月中旬前,各级团组织要完成服务对象的摸底统计工作,并按要求填写登记表。

(二)组织实施和全面推进时间(2010年5月至10月)

1、5月,各地、各单位全面展开工作,完成宣传发动、招募注册、培训管理、活动组织等具体工作,为青年志愿者和农民工子女建立长期帮扶联系打下基础。

2、6月,利用六一儿童节的契机,全面推动活动开展,各地在团省委的统一部署下,各有特色的关爱活动全面铺开。

3、7月-8月,要针对农民工子女暑期离校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组织青年志愿者对农民工子女在学习、生活上给予辅导和关爱,解决农民工子女回家后疏于教育管理的这一问题。

4、9月-10月,帮助农民工子女顺利返校,对家庭困难的农民工子女入学要提供相应的帮助。

(三)深入调研和总结经验阶段(11月-12月)

组织人员开展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大调研,认真总结经验,有序推进,巩固扩大活动成果,为2011年深入推进该项活动打下坚实基础。

五、活动要求

(一)各级共青团组织和志愿者组织要成立专门的活动机构,有专人负责活动开展,要结合实际,认真谋划,制订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具体活动方案。同时,要做好长期规划,制定完善的志愿服务守则、志愿者招募、培训、管理等制度,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要在示范活动取得良好影响和前期工作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提升活动水平,增强影响力和实效。

(二)全省各级共青团组织和志愿者组织要按照团省委的安排部署,统一行动,迅速形成声势、形成规模。同时在活动开展中要佩带青年志愿者标识、徽章,提高此项志愿服务行动的影响力。

(三)乡团委将对各地此项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分阶段督导,各地要按照规定,每周定期上报工作进展情况,每月进行一次月度小结。

共青团***乡委

2010.3

推荐第10篇:关爱农民工子女工作总结.11

关爱农民工子女工作总结

近一个月以来,按照区教育局的总体要求,我校继续开展关爱农民工子女活动。我校认真对待关爱农民工子女工作,完成相关工作任务,特简要总结如下。

我们知道,由于农民工子女离开家乡到新的学校学习,人生地不熟,不能很快跟上新环境的步伐,会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我校班主任教师经常关注他们的学习情况,思想情况,不时地找他们谈心,解决他们的一些心理问题,为他们的健康成长铺就一条阳光大道。时常辅导他们的学习,并安排时间和他们一同学习,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遇到的难题,并鼓励他们积极进取,努力学习,学有所得。在他们生活有困难时,他们总是第一个站出来为他们解决燃眉之急。

有时间,教师就把几个农民工子女一起请来谈心聊天,让他们感受学校的温暖,老师的温暖,有如父爱母爱般的温暖。这个学期,通过开展各类活动,减轻了他们不少的孤独感,让他们更有信心和勇气面对自己,面对新的环境,并且在学习上都有了明显的进步。

班主任教师时常跟他们的家长取得联系,有时是打电话,有时是家访,及时向家长汇报他们在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共同配合教育他们,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他们的家长也感到很欣慰。

总之,我校开展的关爱农民工子女的工作取得了较好

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完善,予以改进。

关爱农民工子女工作总结

长春市158中学 2011年11月

第11篇:农民工子女定点学校工作总结

农民工子女定点学校工作总结

2010年7月,我校被包河区教体局定为农民工子女定点学校以来,我们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严格执行国家政策,采取积极措施做好进城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工作。我校处于城乡结合部,全校600多名学生中,有一大半是农民工子女,因此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入学受教育工作是我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领导重视,规范招生行为

今年7月招生工作开始前,我校就成立了以一把手校长为组长的招生领导小组,认真学习了上级文件精神,制订了学校招生方案。我们做到切实落实义务教育政策,使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与城市学生一视同仁,无差异入学。只要是适龄儿童,居住在我们的学区,有劳动合同和暂住证都能在我校顺利入学。我校今年招收的116名一年级新生中,有100人是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除了书本费以外,没有额外收取一分钱的费用。在办理转出转入手续时,也不收取任何费用。学校收费实行一费制,并做到校务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尤其是来自农民工等弱势群体的监督。

二、加大投入,优化教学环境

虽然没有收费,但是学校的投入并未减少。学校为两个一年级的农民子女班级配备了崭新的桌椅,并为每个班安装了多媒体,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在周边的学校中算是名列前茅的真正做到了让每个农民工子女享受到和当地孩子一样优质的教育资源。

三、养成教育,培养良好习惯

进城务工子女因为父母的原因,就学环境会不断的变化,这对他们学习的连贯性有很大的影响,必然会导致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首先要做的就是养成他们学习的良好习惯。我们学校大队部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如开展了“文明礼仪伴我行”、“行为规范儿歌诵读”等活动,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规范自己的言行。

四、家校合作,架起沟通桥梁

由于家庭生活环境差,父母文化水平低,一般地说,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的文化素养相对较低。我校针对这一情况,开展了创建学习型家庭活动,要求家长要学习,并和孩子一起进行亲子共读,激发家长和孩子善读书、乐读书的兴趣,提高家庭文明素养。学校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定期开展活动,帮助家长解决一些教育孩子中遇到的难题。我校还利用开家长会的时机,对家长入校的行为作了文明指导,帮助他们改变自身的形象,树立文明的新风尚。也为孩子树立了好的榜样。真正地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融为一炉,为学生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经过我校上下一心的努力,进城农民工子女在我校生活愉快,学习进步,养成了比较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他们的家长也能够放下后顾之忧,踏实工作。不再为孩子上不起学,上不好学而心力憔悴。

在做好进城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工作中,我们也经历了这样和那样的困难和问题。但和这项工作的意义相比,都是可以克服,能得以解决的。比如进城农民工子女的课后辅导问题,我们的教师可以做得更好一些,多牺牲一些自己的休息时间,就能换来他们更大的进步。

进一步做好进城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工作,我们希望用我们更多的爱来撑起进城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工作更蓝更美好的天空。今后,我们会更坚决地执行国家和地方对进城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好政策,为做好进城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工作做更多的工作,解决政府和进城农民工在子女教育上的实际问题。

合肥市蔡岗小学 2010年12月

第12篇: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行动工作总结

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行动工作总结

开展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行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关系家庭和谐、社会稳定、民族发展的大事,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自2010年5月团中央在全团开展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专项活动以来,团六盘水委认真贯彻落实团市委相关文件、会议精神,结合实际,开展了包含亲情陪伴、学业辅导、感受城市、自护教育、爱心捐赠等系列“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志愿行动”,取得了一定实效,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强领导,抓落实。团区委书记班子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在认真学习文件精神后,立即召集团区委全体同志研究了工作方案,明确职责,分派工作任务。并召开了全区乡镇街道办事处、中学团委书记和中小学辅导员会议,专门对贯彻实施“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要求各基层团委、少先队组织根据自身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意见,迅速摸底调查当地留守儿童情况,并及时上报团区委。

二、抓队伍,厚基础。以钟山区65支志愿者大队为核心、“手拉手”结对活动为载体、部门联动为保障初步形成了关爱农民工子女的良好格局。成立了65支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者服务分队总计1300名志愿者定期、定点、定人的开展关爱活动;将辖区内5所中职以上的高校教师、城区重点学校的少先队辅导员、社会公开招募的志愿者组成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行动小组,与重点需要帮扶的农民工子女“手拉手”结对;协调宣传部、政法委、民政局等25家单位成立协调领导小组,每年专题研究、指导和部署关爱农民工子女工作。

三、尽职能,延手臂。一是以重大节点为契机广泛开展集中关爱活动。去年端午、中秋我们联合青商会企业家走进10所农民工子女集中的学校,开展“我们在一起”的主题活动,同游戏、同学习、同谈心,并为1000名农民工子女送去学习资料和节日礼品总计20000元;在12.5国际志愿者日组织万名志愿者集中关爱农民工子女启动仪式,以单位结对单位的形式完成了全区统计在册的农民工子女结对;今年的3月雷锋月开辟了关爱农民工家庭的青年文明号进村(社区)活动,将单纯的关爱农民工子女扩大到关爱农民工子女家庭。参加活动的100家青年文明号为1000个农民工子女家庭提供法律咨询、家电维修、医疗服务等20大类的实在服务;六一儿童节期间,组织近100名农民工子女进城感知名校教育、参观博物馆,区委书记张鸣还和孩子们一起共进共进午餐,团区委、区青商会也将关爱送到农民工子女身边,先后在水钢、汪家寨等乡镇慰问农民工子女近30人,为他们送去节日礼物和慰问金共计2万余元。二是拓展渠道丰富关爱内容。在传统的亲情电话、心理援助、维权咨询等内容的基础上,我们还特别注重农民工子女的励志教育和健康维护。在六

一、区少代会、冬日暖阳活动开展期间,我们一共组织了1000余名农民工子女进城看城市建设和贵州师范学院,请专门的励志教育专家给孩子上励志课堂。城区农民工子女学校如十四中每年暑期都会组织农民工子女代表到,鼓励他们立志成才;农民工子女的健康也是我们非常关注的问题,区委区政府在去年给所有的农民工子女解决了每天一个鸡蛋、一包牛奶、一顿营养午餐、节日一份礼物。组织基层团支部深入农民工学校开展爱眼护眼、女孩青春期讲座近100场,并

为农民工子女免费提供总价值5万元的爱心眼镜。在涪陵十一中关爱农民工子女的自制短片《给孩子一盏灯》获全国金奖后,我们与安利合作为1000名农民工子女赠送了护眼灯,并组织他们参加健康跑主题活动。三是增强互动注重关爱实效。建立每个结对单位、结对家庭、结对个人互动机制,每周一次电话、每个月一次主题活动、每学期一次互动反馈现在运行得非常好。

四、求创新,谋突破。一是出版《2010钟山区青年生存与发展状况蓝皮书》,将新生代农民工和农民工子女问题研究纳入书内,用翔实的数据研究了思想、民生、发展三大类26个具体问题并提出了建议供领导参考。二是手机报辐射,至去年5月开通以来的涪陵青年手机报每周一期均有农民工子女或农民工家庭政策、舆情、状况内容,让共青团干部和全社会关心、关注公民工子女。三是团旗飘飘发挥重要作用,我们在本地最大拥有近20万注册网名日均访问量最大的论坛开辟团旗飘飘专版,利用网络的力量关注农民工子女系列问题,为农民工子女寻求帮助,农民工子女小任豪被烧伤后通过网络得到帮助事件就是最好的例子。四是发布志愿动态,每月初将志愿需求信息和志愿服务信息进行公布,使关爱大队有事做,需要关爱农民工子女找得到帮助。

五、实推进,显实效。我区通过开展“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增强了广大青年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意识,体验了农村学生学习、生活的艰辛,增长了社会阅历和克服困难的勇气;提高了青年教师深入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的积极性,深切感受了留守儿童的孤独与困难,为今后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起到了很好的鞭策作用。家长、社会十分欢迎此项活动,认为这样的活动对锻炼青年的意志和品质有很大作用,同学们收获很大,同时学校和镇村一级也相当支持,认为这样的活动减轻了镇村一级的社会工作负担,带动了学校的整体教学发展。结对的农民工子女在这项活动中不仅得到了关爱、帮助,有的孩子还通过活动性格变得开朗,有的孩子学习成绩明显进步,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树立了学习的信心和生活的勇气。同时,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许多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为推动外出务工人员留守子女关爱行动、为社会稳定和谐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六、重经验,探机制。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行动的开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参与,在社会上已经产生了良好的影响。但是,也存在着许多不足,如覆盖面不够广、农村家庭家教知识缺乏、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没有长效的机制等。今后,团区委将扩大宣传力度,争取更多的社会资源,扩充志愿者队伍,在开展关爱行动的同时,加强农村家教知识的普及,引导农民家长树立科学的家教观念,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建立健全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长效机制,推动关爱留守儿童志愿行动规范化、制度化、项目化。为留守儿童创造健康和谐、宽松愉悦、积极向上的成长环境。

第13篇:学校关爱农民工子女工作总结(定稿)

篇1: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的活动总结

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 活 动 总 结

按照团市委下发的《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的活动方案》的要求,在我校内全面开展了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动,帮助农民工子女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促进农民工子女健康成长。现将此项服务活动各项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开展活动以来,我校团组织和广大青年志愿者纷纷行动起来,通过统一行动形成合力,感召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活动中。各级共青团组织(青年志愿者组织)与农民工子女结对数达到60多对,动员组织团组织开展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活动约10次,参与的青年志愿者达到200多人次。

二、主要做法

(一)全面范围动员,广泛发动组织。

接到团市委的通知后,我们及时向领导做了汇报,学校要求团组织结合本校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按照通知要求,团委及时动员学校各团组织、青年志愿者组织等,动员广大团员青年积极参与到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活动中来。各组织充分发动青年志愿者,依据实际情况参与一系列关爱农民工子女活动中来,进一步推动工作的进程。

(二)认真开展调研,确定实施方案。

为了切实开展好此项活动,组织学校各团组织对我校的农民工及子女情况进行了认真调研。对农民工子女的学习、生活、心理、安全、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登记,全面了解农民工子女的生存状况和成长需求,并召开了“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座谈会,详细听取了农民工较多的团组织负责人的意见和建议。在深入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立足实际,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最后形成活动方案,明确了活动的服务对象、服务内容、工作机制和工作要求。提出原则上以团支部为单位,按照“青年志愿者小组(团支部)+农民工子女+接力”的项目实施方式,与农民工子女进行“1+x”结对服务。要求各团组织通过“爱心捐赠、亲情陪伴、学业辅导、自护教育”等方式为农民工子女提供切实有效的志愿服务。

(三)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

我们通过印发传单和广播等形式大力宣传扶贫助学方面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发挥典型引导作用,营造全社会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的良好氛围,引导全社会都来关心农民工子女的成长。通过卓有成效的宣传,把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逐步推向高潮。我们充分发挥团组织的作用,发动团员与贫困生建立结对帮扶对象,实行一对一的帮扶。在班级内对留守学生及农民工子女充分关注,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关心,在看似简单的“问一问”、“拉一拉”中营造了爱的氛围,尊重留守学生及农民工子女的人格,滋润了他们渴望爱的心灵。

(四)组织丰富多彩的关爱活动。

我们开展“心手相牵助成长——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 仪式启动活动。动员各团组织、广大团员和青年志愿者,积极投身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共同为农民工子女的健康成长奉献爱心、播撒希望。活动上,志愿者团队代表与农民工子女签订结对服务协议,爱心捐赠了书籍。活动后志愿服务队与留守农民工子女聊天交流等,帮助他们与父母进行电话联络等服务。活动带动和影响了一大批团员青年加入到志愿服务活动中。 二是我校各团组织积极响应“心手相牵助成长”关爱农民工子女活动的号召,组织开展多次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活动。活动中为农民工子女捐赠书籍50册。还进行“一对一”帮扶结对子。活动充分体现为乡镇儿童创设丰富多彩的校外文化环境,促进教育事业协调发展,激励广大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积极进取、奋发向上。

(五)形成关爱“留守学生及农民工子女”的工作合力。

我们依据现有情况,组织团组织实行定期不定期的家访,与留守学生及农民工子女的临时监护人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沟通,增进了解,寻求互助,并对农村的老年监护人给予一定的家教指导,帮助他们正确地管教留守学生及农民工子女。我们还充分发动学校教师利用节假日、开学这些时间,争取与留守学生及农民工子女的父母进行直接对话,互通信息,或利用电话访问的形式及时通报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达到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增强“留守”学生教育合力。

三、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开展关爱农民工子女及留守儿童志愿服务活动以来,经过团组织的努力,农民工子女感受到了校的关心爱护,同学们学习更为努力,生活更有规律,身体更加健康,外出打工的家长也更放心,活动取得了初步的成绩,但是也存一些问题,比如服务范围还不够广泛,参与关爱活动的志愿者还不够多等问题,农民工子女是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值得全社会关心和关注。 今后,我们将继续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工作、建立留守学生及农民工子女档案和联系卡制度、开展“我与留守学生及农民工子女共度假活动”等,采取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猜迷语、下棋、跳绳等多种文体活动,留守学生及农民工子女寓教于乐,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同时组织慰问帮扶小分队,定期不定期为留守学生及农民工子女家庭打扫屋子、向家庭贫困的留守学生及农民工子女赠送小礼品和学习用品,让他们在组织的关怀和帮助下,享受到家的温暖。

榆树市弓棚镇武龙中学团委

2012年1月15日篇2:关爱农民工子女活动总结

一、高度重视,健全机构,推动关爱农民工子女工作有序开展近年来,农村外出打工的农民工日益增多,随父母进城或留在农村的农民工子女群体较为庞大。临泉团县委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重视改善农民工子女的学习、教育和生活条件,为他们的成长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的具体要求,认真部署,增强责任感,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做好关爱农民工子女工作。

二、以五

四、六

一、暑假等节庆假日为契机,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通过广泛开展亲情陪伴、学业辅导、自护教育、爱心帮扶等内容的志愿服务活动,让农民工子女快乐的度过了每个节庆假日。

三、上下联动,关爱工作形式多样,异彩纷呈。关爱行动以来,全县各志愿者组织迅速行动、积极响应,分别以不同的形式和途径在全县全面铺开

按照“项目+活动+阵地+团建”工作模式,以各乡镇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活动室为依托,组织青年志愿者在课余时间开展学业和兴趣辅导讲授安全、自护和健康、卫生知识等。积极开展农民工子女调查、问卷、走访等工作,以留守儿童比例大、存在实际困难多为摸底重点,确立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基地。并以服务基地创建带动全县开展志愿帮扶活动。

四、扩大宣传,营造关爱农民工子女的浓厚氛围

临泉团县委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启动以来,积极争取各级媒体的支持,加强与新闻媒体的合作,加大对各项活动的宣传报道力度,扩大活动的影响面。同时,借助志愿者日等活动契机,制作专题报道,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形成鼓励全社会关爱农民工子女的浓厚氛围。

五、创新关爱机制,对农民工子女实施全面关爱。

一是针对当前农民工子女缺乏课外阅读书籍,我们将重点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建立志愿者书屋,开展读书活动,引导农民工子女学会读书,乐于读书,以书为友,健康成长。

二是开展志愿课堂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活动,向社会广泛征集有体育、音乐、美术、舞蹈、科技等专业特长的志愿者,到农民工子女较为集中的学校、社区开办兴趣班,为广大农民工子女提供免费培训;利用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等契机,组织开展志愿课堂进千村活动,为留守农村的农民工子女提供服务。

三是开展手拉手志愿帮扶活动,组织城市学生与农民工子女开展手拉手结对互助活动,在学习上相互交流沟通,在生活上互相帮助;同时,总结“爱心家教”、“亲情家教”的成功做法,组织志愿者开展农民工子女爱心家教活动,为农民工子女提供课外辅导。

四是开展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志愿讲座,聘请多名志愿者、专家为广大农民工子女家长举办专题讲座,引导广大家长学会科学教育引导孩子,学会与孩子进行沟通,与学校加强配合,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篇3:亲贤社区关爱农民工子女工作总结 亲贤社区关爱农民工子女服务案例总结

为了响应中央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的要求,以及山西省团委的统一部署,亲贤社区结合社区党委、居委会中心工作,充分调动社区团组织及青年志愿者组织的积极性,在我社区开展了关爱农民工子女活动,解决农民工子女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帮助农民工子女得以健康成长。现将活动内容总结如下:

在亲贤社区接到上级要求以后,对关爱农民工子女行动极为重视,组织人员统一行动,成立了多支为农民工子女服务的队伍,定期开展关爱农民工子女活动。参与进行动的青年志愿者以实际行动表现出极高的积极性,利用自身热情,按照团组织的要求,开展了多种活动。其中最富有特点的就是“放心吧”活动。

那么什么是“放心吧”呢?顾名思义,放心吧就是免费对社区内农民工子女开放的一个公共的学习和娱乐场所,由社区志愿者轮流管理,让家长放心,让孩子开心的地方。亲贤社区历来重视文化教育,对于学生们的基础教育和课外辅导尤为看重。考虑到农民工家长们的工作忙、能力有限等方面问题,而放心吧的建立正是为农民工家长们建立一个能放心托付孩子的地方,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也让孩子们从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放心吧”建立过程中,亲贤社区领导极为重视,由社区党委书记史润金担任“吧主”,社区常务副书记侯琳和社区党委办主任韩梅君担任“服吧主”,设立了安全保障、卫生保障、后勤保障等部门,全面发动社区内群众,充分利用社区内现有资源进行服务工作,并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保障“放心吧”的安全及服务质量。

“放心吧”主要是本着“让家长放心”的宗旨,主要任务包括:一是进行安全教育。加强和改善农民工子女思想道德建设,构筑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教育新格局,使农民工子女放学后有安定的学习场所,远离网吧的侵蚀;二是进行健康教育。充分发挥社区志愿者、社区党员、社区民警、大学生等多种人才资源优势,为孩子们提供思想道德、法律、科技等方面的教育和辅导;三是进行文化教育。让孩子们在这里能够安心写作业,拥有一个丰富的课余文化生活,同时分担了家长们的一部分负担。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于下午4点—6点之间有时间的居民都可以加入志愿者队伍。报名后由社区团委办安排对孩子们进行辅导。而想参与的农民工子女,由家长带领孩子到社区团委办即可报名。

“放心吧”一般辅导一个小时,但是如遇到学生课业量大的时候,也会延长时间,让孩子们写完作业后回家。这样保障了学习效率,也保障了学习效果,让孩子们得以养成按时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帮助他们打下坚实的基础。

自“放心吧”活动开始以后,得到了社区内良好的反映,许多青年志愿者纷纷报名参加,而家长们也都愿意将孩子送到“放心吧”内学习,他们讲:“平时由于自己忙,很难照顾周全孩子的学习,现在有了放心吧,我们就可以放心把孩子托付在这里学西,真是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啊。”

在今后亲贤社区一是要定期带领农民工子女开展读书活动,引导农民工子女学会读书,乐于读书,以书为友,促使他们健康成长。二是积极探索社会资源,进一步加大关爱农民工子女行动的资金投入,切实为农民工子女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第14篇:关爱农民工子女、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2009年关爱农民工子女、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一年来,我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在市、镇关工委的正确指导下,按照省、市、镇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实施意见的要求和我校年年初制订的工作方案,扎实有效地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结合工作实际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1、学校成立了以校长彭琴为组长的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由教导主任具体负责实施。

2、学校多次召开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会议,把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摆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让每一位教职员工充分认识到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是推进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根本需要,是关系家庭和谐、社会稳定、民族发展的大事。根据关爱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自觉地落实到行动中去。

二、措施落实,注重实效

1、认真细致地做好留守儿童的摸底调查工作

我们组织各班教师对留守儿童进行摸底调查。调查统计数据表明,全校留守儿童为99人。

2、建好留守儿童档案

通过对留守儿童的几次摸底调查,已将调查信息分类统计,整理建档。我校以校为单位,分年度建立了“留守儿童”个人档案,对留守儿童的家庭基本情况,父母的务工地点和单位、联系电话,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行为表现、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留守儿童的临时监

护人姓名等都有详细的记录。

3、对留守儿童坚持实行三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从期中留守儿童的成绩统计表看,90%以上的留守儿童学习成绩有进步,不少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在班级是名列前茅,如杨丹、朱文玉等留守儿童都是班级前几名。

(2)、生活上优先照顾。从学校领导到普通老师,对待留守儿童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给予关心和照顾。如有的留守儿童生病,都会及时到医院去看病,孩子打吊针就守护在旁边。很多老师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还买来水果送给生病的留守儿童。

(3)、活动上优先安排。如我校庆“六.一”文艺演出,各个班级的两个节目演员中,有一个节目演员大多是留守儿童。

4、对留守儿童实行结对帮扶。我校从领导到教师,开展“师生结对帮扶”活动,有的是一对一,有的是一对几。

5、坚持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对留守儿童开展谈心交流和家访制度。要求班主任教师不定期对留守儿童进行谈心、家访,每学期对留守儿童的家访至少每人1次以上。

6、为留守儿童免费开通亲情热线电话。每逢节日,如“三八妇女节”、“六一儿童节”的前一天,教师办公室免费开通亲情热线电话,让留守儿童和他们的父母进行一次亲情交流,很多留守儿童的父母打来电话,对我们的做法很感谢,也很感动。

7、积极配合镇关工委,组织发动校外辅导员,义务担当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利用自身的影响,督促、帮助“隔代家长”加强

对留守儿童的监护作用。如学校保安彭诚当起了网吧义务监督员,发现未成年人进入网吧就要进行教育和干预,并及时和学校、家庭联系,共同进行教育。

8、继续加强小伙房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每天都能让带饭学生吃上热饭菜,只有学生生活舒心,家长才能放心。

9、努力办好家长学校。我校在“东风小学校讯通”网站上,有“搭建关爱平台”的专题帖。我校教师通过此平台,定期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对家长进行家教培训,为留守儿童家长发放教育资料,以共同教育好留守儿童。

三、下一阶段工作思考

1、多方努力,积极配合,做好留守儿童的监护,让“代理家长”充分发挥监护作用。

2、要针对不同情况的留守儿童开展有针对性的帮扶活动。

3、要扎实做好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存在心理问题的留守儿童要及时进行心理矫正。

4、多开展以留守儿童为主体的各种兴趣小组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5、开展“五小留守儿童”评比活动。五小即:行为规范的小标兵,勤学好问的小学生,集体生活的小主人,兴趣小组的小能人,劳动生活的小帮手。

清镇市新店镇东风小学

2009年12月25日

2009年关爱农民工子女、留守儿童

清镇市新店镇东风小学

2009年12月25日

第15篇:关爱农民工子女···支教

2008年福建外经贸学院

“关爱农民工子女——支教活动”

福建外经贸学院团委学生会

青年志愿者服务中心 2008年3月10日

“关爱农民工子女”活动

之支教活动策划书

一、活动主题;手拉手,心连心,走近福美。

二、活动背景;随着社会的瞬息万变,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农民纷纷涌入城市,而其中大部分子女也跟随在其身边。但他们却难以融入到城市的生活环境,这实际上是新生代农民工边缘性的体现,受城乡二元结构的限制与自身文化、技能的制约,他们在城市中难以获得稳定、高收入的工作,也很难真正融入城市主流社会。因此,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成了很大的问题,但家长总归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受到良好的教育,父母迫于生计,很少有时间去关注他们的学习和身心健康。又由于农村与城市差异悬殊,导致这些孩子们内心的自卑、迷惘与孤独等众多心理问题。而福美小学就是典型的农民工学校,教学设施不完善,师资力量薄弱,同学们的娱乐活动呢较少。针对此情况,外经贸青年志愿者中心正进入活动月,为丰富同学们的课外生活,让学生深入基层去充分了解和关注社会的那些孩子们。

三、活动目的及意义;

1、丰富福美小学生的文化生活,让他们接受更多课外知识和娱乐活动,拓宽农村孩子的视野,对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

2、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给基层教育注入新的血液

3、让大学生深入基层,了解农村,感受生活,培养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达到受锻炼,长才干,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4、充分利用大学生的社会宣传作用,呼吁社会,争取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支教活动;

5、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响应教育部的支持农村教育工作。

四、活动组织机构: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青年志愿者服务中心

五、活动对象:福美小学的学生们

五、活动的时间、地点:2008年每周三下午,福美小学

六、

(一)活动流程: A、前期准备:

1、向院递交策划书,取得院方同意并得到支持。

2、安排人员进行实地调查,联系学校老师,征得同意后,了解所教班级数量以及孩子们的实际情况,根据反馈回来的信息着实安排志愿者人数。

3、宣传部负责制作活动海报,放置食堂门口,以便所有学生了解本次支教活动,起到宣传的效果。

4、派干事下班级,宿舍等进行积极宣传,并让志愿者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特长精心准备授课内容,并对他们进行面试,筛选有较强的表达能力,亲和力和有特长,才艺的志愿者,保证教学质量。

5、安排面试通过的人,对这些授课的志愿者及参与活动的所有人进行临时的教学培训。

6、选择合适的路线、公交车,以防交通拥挤并保证及时安全到达目的地、

7、经费预算:每周一次,车费来回200元,授课需要的材料100元 B、授课内容:

文艺类: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手语、折纸,京剧等。 体育类: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等。 语言类:歌曲、演讲、诗歌朗诵,讲童话故事等。 话题类:自信、成长、感恩等。

娱乐类:猜谜语、跳棋、吹乒乓球、找茬等。 社会知识类:地震知识、防范火灾知识,自然科学等。 C、课后对对帮:

支教志愿者根据与被教课班级老师交流,和自己授课观察,将特别的几个同学列为对对帮名单。并能在课后予以特别关注,引导同学对学习更积极,使其学习更加主动、热情。

(二)、活动开展:

1、召集所有参与此次活动的志愿者到院团委门口,1点集合,到达之后,由此次的活动带队负责人与校长及老师接洽,简单介绍活动流程。

2、为每位授课志愿者分好组,并分别派到 xx 班。

3、志愿者根据自己所准备的授课内容进行讲课。在课堂上细心观察学生们的表现及时做反馈。

4、各个班级分配一个记录员,一个拍照员和和2个后勤工作者。

5、记录员做好登记并且及时的在课后做问卷调查,以备提高教学质量和调整教学方案。

七:活动注意事项:

1、上课时,志愿者要尽量维持课堂纪律,保证教学质量,时刻体现当代大学生、青年志愿者的风貌

2、遇到不懂之处和突发事故的发生,及时与所在班级班主任进行交流与沟通。

3、活动时的材料:体育器材、笔墨纸砚、铅笔、颜料、画板、绘画纸、折纸等要在课前准备好。

4、注意支教路途的安全。

5、支教人员注意文明礼貌,兼顾支教形象

6、遇有特殊情况,如大雨、生病等不能及时到达的支教人员,可由学院实践部配备后备人员,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

八、活动后期:

1、精选照片制作电子版和纸质版材料,精选照片贴制作海报宣传,并上传新浪微博对此次活动进行后期宣传,以便下一次发动更多志愿者加入。

2、召集此次活动的所有参与者,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授课心得与体会,干事们讲讲此次活动的优点与不足之处。

3、由于此活动是一个长期性活动,负责人会分配长期任务,确定好志愿者人数以及他们的授课内容,更多的是需要我们的坚持。

4,每次活动后都要对记录的内容和问卷调查表进行分析,并长期与福美小学的老师和校长联系,了解更多孩子们对课程的需要。

九、预期效果:

1、通过对小学生的授课,丰富农村小学生的文化生活,拓宽农村孩子的视野,拓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他们的潜能, 树立正确的三观和对生活,学习的渴望,对梦想的憧憬。使其健康快乐的成长。

2、志愿者与小学生之间的相互接触,激起志愿者对教育事业的浓厚兴趣,提高自己的社会责任感,领悟关心,关爱,关怀,和个人对社会的真正价值所在,培养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对社会的服务奉献精神和责任感。

3、志愿者的授课获得校长及老师的支持,得以能够长期坚持这种支教活动。

4、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给基层教育注入新的血液充分利用大学生的社会宣传作用,呼吁社会,争取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支教活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响应教育部的支持农村教育工作。

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 院团委学生会青年志愿者服务中心

二00八年三月十日

第16篇:农民工子女调研报告

自从一年前选择了农学作为自己的专业,就对“三农”事业情有独钟了。在刚刚过去的这一学期里,我到一所农民工子弟学校——喜良小学进行了支教。在这一过程中,我一直想对农民工子女在授课内容之外有一个更深入的沟通和认识。无奈受课时和其他条件的限制,我与孩子们的关系就只能一直停留在老师与学生的这一层了。这次团委组织的农民工子女调研活动恰恰提供了这样一个近距离接触和深入了解他们的机会,弥补了我心中的遗憾。

前期唐书记带我和尹付军、裴洛伟到沈阳药科大学进行志愿者培训,使我对这次活动更加信心十足,充满了期待。以前,我以为做志愿活动,需要的只是年轻人的激情和悲悯天下的爱心。但是通过这次培训,我认识到自己的理解实在太过片面。首先,志愿服务的对象不仅是那些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还包括一些大型活动(如大型赛事、博览会)的服务和管理工作;其次,志愿服务靠的不仅仅是一时的冲动,更需要长久的乐于奉献的内心;再次,志愿者不单是年轻人或者说大学生群体的专有名词,更多的是属于一个更大的群体,很多有爱心、不甘于只是索取的孩子、中年人,甚至是老同志也早已加入到了志愿者的行列;还有,一些间接进行的、对志愿服务有促进作用的间接志愿服务,也是志愿服务的一部分,从事这些工作的人也是志愿者,如安排进行直接志愿服务的志愿者的食宿、进行前期活动的策划、安排等;最后,在进行志愿活动的过程中,要讲究方式方法,对待不同的服务对象要考虑到不同的问题,比如这次针对农民工子女,我们要注意调研前的破冰、注意说话时的语气和用词等细节。

带着信心和期待,我们如期到已定好的小学做调研,我去的是二零五小学。学校的在校学生中,农民工子女和非农民工子女都占有不小的比例,所以该校老师在我们到达后临时通知三到六年级的农民工子女到一楼的两个教室集合坐好。此言一出,我们几个志愿者面面相觑,原因是“农民工子女”这种比较敏感的词汇我们是坚决不能说的,没想到调研还没开始,学校的老师就毫不避讳的在广播里喊了出来。这会给我们下面的活动带来怎样的影响?我们的任务能顺利完成吗?我们心里谁都没底,大家手心里都捏了一把汗。好在在后来的交流和活动进展中,可以看出这个细节对此次调研并无实际影响。

我在此次二零五小学的调研活动中,除需和尹付军在两位研究生学长的带领下整体负责外,还负责照相,因此研究生给老师们做问卷和本科生给孩子们做问卷我都几乎能够全程观察和感受到。整体来说,前者有惊无险,后者辛苦并快乐着。这里不再赘述整个过程,只说说我有感触的几个片段吧

给老师做问卷是在 一个不大的办公室里进行的。该小学的大队辅导员为我们找来了几位有经验的班主任老师和一位校里的主任。由于之前的交流不充分、准备不到位,因此很不幸的事情发生了。调研一开始,研究生学长就把调查问卷拿了出来,有几位老师或是很顺其自然地,或是有防范心理地把问卷浏览了一遍,这对我们后面的工作产生了不小的阻力。但是经过后来充分的交流,老师们还是支持了我们的调研,最后较为圆满地完成了问卷。其中那位学校的主任是位年龄不小的女老师,个头不高,其貌不扬,可是说起话来实在是很有水平。很明显,她对我们的到来并不表示欢迎,可是从她说的话里又不太能够听出来。她跟我们说了很多,可就是没有一句是有实际意义的,这一度让我和两位研究生学长感觉尴尬极了。这真是语言的艺术啊!还有一位老班主任告诉我们,在他们学校,农民工子女可以享受很多照顾,不论是在各种费用的减免上,还是在各项荣誉的评比上都占有很大的优势,甚至有的家长和孩子都希望自己也是农民工或是农民工子女了。而且现在不少的农民工可以挣到很多钱,经济条件还不错。所以说现在的农民工子女缺少的并不是关爱,而是感恩教育、而是更深层次的心理引导。这确实是我们国家、教育者和我们志愿者应该深思的问题。

给孩子们做问卷就要顺利多了。按照之前讨论的步骤,在进入填写问卷的“趣味答卷”环节之前是大家精心准备的小游戏。两个小组(即两个教室)准备的游戏大同小异,但是他们的进展情况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在小朋友的参与度和现场秩序的组织和维持方面都能体现出我们志愿者的个人能力和团队整体的合作水平。带孩子们游戏其实是个并不太困难的工作,但也能看出大家的态度和实力,当然其他工作也一样,所以说关注细节、努力提升自己是我们一生的课题。填写问卷,大部分孩子都是跟着我们的节奏,但也不乏填的飞快,一会儿就全部完成了的,看着他们,我心里竟有一种莫名的激动。孩子们来自全国各地,黑龙江和山东算是比较近的了,他们平时都住在学校附近租来的房子里,有的和父母住在一起,有的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条件艰苦的很少。后来又和几个看起来年纪比较大的女生聊了几句,感觉她们确实很成熟,其中一个家里在保利花园买了房子,生活比较富裕。但是毕竟我了解到的情况很片面,数据还是需进一步的搜集和整理才有说服力。

给孩子们合影时他们很开心,都表示希望哥哥姐姐们有时间再去陪他们游戏,我们心里都感到说不出的欣慰。此次调研活动意义重大,我为能成为其中的一名普通志愿者而感到自豪。希望“三农”问题早日解决,希望农民工子女茁壮成长!

第17篇:浅谈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

公平教育——浅析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

四年前,我遇见了一群孩子,便开始踏上我的公益教育之路,直到我来到北京。一路走来,推动教育公平发展逐渐成为了我追求奋斗的理想。在这里简单讲讲关于教育公平之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起源、发展与解决方法。首先请看我录制的一段视频,向大家呈现的是哈尔滨市一个农民工聚集区的环境及一个孩子的梦想。

视频链接:优酷网 《农民工孩子的心愿》

很感谢大家可以看完这段视频,我们很多人会为之感动和震惊,因为孩子的可爱和环境的破落。接下来,请允许我向大家简单介绍因为这群孩子而出现的一个社会问题——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

一、问题的起源与发展

我和我的父亲所处的年代,以及所经历的事正好可以作为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起源与发展的代表。

我父亲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离开浙江的一个农村,到东北打工。父亲经过十几年的拼搏,做的一手好木匠活,在内蒙古赤峰市有了固定的住所。1996年暑期,父亲将母亲、我和妹妹接到赤峰和他一起居住生活。我成为了数以万计的农民工子女中的一员,从上小学四年级开始每学年要额外缴纳400元借读费,当上了“借读生”。升入初中后,借读费有所增加(忘记具体多少了)。高考时,因为户籍不在当地,就回到浙江高考。相比于大多数的农民工子女,我是幸运的,因为有教育至上的父母,也顺利的升入大学。然而,成千上万的农民工子女他们的命运,他们的成长道路则令人担忧„„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初期,大批农民工进入城市,开启了持续至今的“民工潮”。随着第一批进城务工人员拥有相对稳定的收入与固定住所,他们开始携妻带子进入城市。由此开始出现一个新的称谓——“农民工子女”。

随着进城务工人员数量的增加,义务教育阶段的适龄农民工子女数量越来越多,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问题逐渐涌现。流入地政府为了避免大量外来人口子女的涌入,公立学校普遍设置较高的入学门槛(要收取借读费、暂住证、户口薄、工作证明等),导致大量的农民工家庭无法全部提供,他们的孩子被迫关在了校门外。另外,国家政府对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严重性估计不足,导致相关政策法规的滞后性。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一度没有相关政策指导,导致了这群孩子在义务教育阶段处于了无人负责的“真空期”。直至1998年,国家教委立法规定“农民工子女教育是流入地政府的责任”。但是政策中同时提到:流出地政府要严格控制生源外流;公办中小学接收农民工子女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适当收取借读费。政府明确采取“限制”措施,并将“借读费”合法化。这实属教育之不幸!

公立学校的高门槛催生了“打工子弟学校”,大多数打工子弟学校因为前期资金投入小,硬件和软件均不好,无法得到各地教委的办学审批,身披“非法办学”旗号。因为非法办学,无法得到政府的资金与政策支持,就无法改善办学条件,如此陷入一个恶性循环。在打工子弟学校上学的孩子,教学质量与安全健康等都得不到保障,政府为了学生的安全,下令取缔非法办学的打工子弟学校,数万名学生含泪离开心爱的学校。“农民工子女,你的课桌在哪里”等报道见诸各媒体,媒体的集中关注使得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在新世纪初期涌现出来。

进入新世纪,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逐渐被全社会了解,政府也逐渐意识到问题的严重程度。2001年、2003年相继推出相关政策,明确提出“两为主”(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的解决办法,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利开始得到法律保障。

在2005年、2006年,国家教委颁布的政策明确指出要解决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此时,因为农民工子女问题经过十年的堆积,相关政策法规对于一些地方教委已经起不到解决问题的作用,北京、上海等地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依旧急剧扩张。

2008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全面取消义务教育阶段的借读费;参加升学考试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

我认为《纲要》中提到全面取消借读费,一些欠发达的城市可以做到,因为其农民工子女的基数少(2007哈尔滨市开始在义务教育阶段全面免除借读费,当年哈尔滨农民工子女数量为6.8万)。而在北京等人口众多,教育资源极不均衡的城市,仅仅是取消了“借读费”这个称呼(改称“赞助费”等其他名号),高门槛依旧存在(特别是重点中学),差别对待依然很明显!

《纲要》中对于“参加升学考试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这条规定,已经在黑龙江省等四省市进行试点。包含解决农民工子女升学考试、职业教育等四个方面的措施已分别在一些省市试点。

我怀着美好的心愿相信,农民工子女在流入地的教育问题会很快得到解决!

二、问题的严重性

上个世纪70年代,法国爆发过工人大罢工事件,这正是法国农民工子女问题的集中爆发。

农民工是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一个群体,第一代农民工以其“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价值观进入城市,他们亲身感受到城市对他们的贬低与蔑视,所以不打算留在城市。他们在城市挣钱,挣足够的钱供养子女读书,然后回到家乡(我的父亲就是其中的代表)。现在,第二代农民工(上世纪末至今,在城市里长大的农民工子女)的价值观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他们渴求平等、被尊重、体面的活着。他们心底没有一丝对农村的好感,不想回家种地。他们希望留在城市通过努力来改善生活、改变地位。

第二代农民工的数量绝不在少数,已经成为城市青年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或许因为家庭拮据、个人学习差、自卑心理等原因而没有得到好的教育(多数只有初中学历),这些原因终会归结到教育的不公平。他们在城市里学习、成长,在接受不公平教育的同时也被日新月异的社会(价值取向混乱,拜金主义盛行的社会)所影响,更因为受教育程度的限制,他们多数的价值观、行为方式、思想意识已经扭曲,不公平的感受催生报复心理。一旦这个群体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却依旧在承受教育不公引起的种种不公平,当这种不公平心态愈加膨胀,可怕的报复心理必将蔓延。这个有相当长倒计时的定时炸弹就要猛烈爆发„„

让我们再仔细看看我们身边的这些农民工子女吧,脏乱差的生活环境,缺少家长、老师监管的教育环境,忍受城里人歧视的生存环境,自卑的心理环境„„温家宝总理曾在北京行知打工子弟小学(可能是)题写“同在一片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不确定),孩子们确实同在一片蓝天下,却无法“共同成长进步”!家长因精力与经济所限,不能提供优质的成长环境,孩子的老师因诸多原因不愿提供优质的教育环境,高楼大厦与垃圾堆臭水沟的对照正好反映了孩子们的心理环境,试问:在这般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他们凭什么和城里孩子共同成长?

过于激愤的话,我只能在心里久久激荡,不愿多说。解决这些问题,才是我为之追求奋斗的事业。

三、解决问题的方法

中央政府的政策导向。这个部分已经在发展中简单谈到。从最初的“限制”到后期的“差异化对待”,再到现在的“人文主义”。政府远没有解决问题的前瞻性。

地方政府的政策。各地教委响应教育部号召,纷纷出台了相关的措施。一般解决较好的都是经济较发达的大中城市。北京一直是农民工子女问题最严重的城市。

NGO。政府像一只握紧的拳头,即使握得再紧,也总有缝隙。NGO(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则是弥补缝隙。在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方面,各种不同的NGO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南都公益基金会属于NGO领域的顶层,它从2007年由希望工程创始人徐永光先生开创,定位于帮助农民工子女。主要通过两种形式:一是投入资金与资源,促进打工子弟学校合法化,成为“新公民学校”;二是资助全国各地的社团组织开展帮助农民工子女的公益项目。

百年职校是一所以培养适龄农民工子女职业技能的学校。由服务性企业的资深管理者、大学教授、高级技术工人为学生免费授课,学生的所有费用全免。它于2005年创办,经过五年的发展,如今得到相关政府、中国青基会、众多企业、社会爱心人士的支持,顺利复制到南京等五个城市。

歌路营教育咨询公司是北京一家工商注册的公益组织。它开展活动的方式是招募优秀的大学生担任志愿者,依靠成熟的项目带领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孩子进行城市体验、心理成长方面的公益活动。

东北林业大学启明星爱心学校。她是我创办的一所学校,没有经过政府批准。我们以校内公益社团的身份开创一个公益教育平台,从08年5月18日开始至今,每个周末与寒暑假,为数百名农民工子女和家庭贫困的孩子开展义务的课外辅导。我们拥有特色的教育理念“养成良好品行、夯实基础知识、增加快乐体验、培养特长爱好、拓展视野思想”,开设基础、特色、特长与艺术团四大类,十余门课程,依靠优秀的大学生志愿者,长期关注引导和辅导孩子,以期能够健康快乐成长。

四、呼唤爱与责任感,倡导教育公平性

在最后,我想向各位同事呼吁一下,作为教育者,要深深的将爱与责任感铭记在心,在当老师时要将这份爱与责任感引导给每一个孩子,告诉他们去追求“让身边的环境因为你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我想,如果每个人都可以持续的做到这点,那么教育的公平性、社会的公平问题就一定会得到改善。

周鹏

2011年5月11日

第18篇: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调查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调查

在武汉市汉阳汉兴街新松里社区一栋五层的民房里,有一所专门接收农民工子女的凌智小学。这所小学创办于1999年,目前有200多个学生在此就读。办学10年来,小学历经多次搬迁,因为之前曾位于一个菜场屋顶,被称为“屋顶小学”。搬到目前所在的小楼后,学习与活动空间依旧狭小,唯一一块室外活动场地是小楼的楼顶与楼梯间

问题的提出:农民工是现代城市的建设者,同时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生力量。他们子女的 教育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问题,关乎农民工家庭的教育水平和文化素质,关乎社 会 公平与法治原则的实现,关乎我国劳动力资源的整体发展后劲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水准,更 是关系到“三农”问题的最终解决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这次暑假的湖北之行,我们实践小分队来到了凌智小学,对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进行了一次调查。

调查方式: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全校所有的农民工子女的问卷和统计资料进行了分析。

调查分析:1.农民工子女就学年龄(13.95±1.397岁)普遍大于市民子女就学年龄(12.25±0.440岁)。

2.父母职业以个体经营(40.15%,53/132)和给个体单位打工(18.94%,25/132)为主,以后的排序为:无业(16.67%,22/132),集体单位打工(15.91%,21/132),其他(8.33%,11/132).

3.家庭经济收入较低,大多集中在800~1000元/月,父亲或母亲完全没有经济收入者占12.88%。

4 .家庭居住面积较拥挤,全家住一间房占43.55%,两间35.48%。全家住房面积少于15平方米占18.75%,16~20平方米占31.25%,21~30平方米占18.75%。

5.学校距离家较近,上学路程所需时间少于10分钟者占22.73%,10~20分钟33.33%,20~30分钟28.79%。多于30分钟15.15%。

事实上,农民工子女实际上包括了两个群体,一个是流动儿童,一个是留守儿童。而也正成为和谐社会中不和谐的现象之一。

(一)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现状

1、受教育机会不平等

受教育机会是衡量教育是否平等的重要指标,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机会具体反映在农 民工子女的就学渠道等方面。他们的就学渠道主要有:第一,在公立中小学借读。 第二, 就读于流出地政府在流入地所办的学校。第三, 进入民助公立(或公助私立)学校学习。第 四,就读于民工子弟学校。第五,在家乡学校接受教育。 第六,部分 农民工子女失学或辍学。

2、就学过程不平等

第一 ,与城市孩子同处一校的农民工子女,由于户籍的限制,必须比城市孩子多缴纳 高昂的赞助费和借读费,尽管他们生活的经济条件比城市孩子要低很多。接受农民工子女的 城市公立学校目前主要有以下两种:一类是城市中基础薄弱的学校,二是城郊的乡镇学校。 在公办学校就读的农民工子女经常是“插班”或者是被‘单独编班”。由于户口不在当地, 经济条件薄弱,常被公办学校的城市学生排斥;由于父母工作流动性大,学校有时会疏于管 理;由于

没有学籍,成绩因此不计入教学考评,甚至无机会参加学校或当地各级政府举办的 各种活动,以及“三好学生”的评选和一些体育竞赛;

第二,民办农民工子弟学校由于资金短缺,且不少学校办学以赢利为目的,办学条件被 降到最低,因此存在很多问题,如教学设备奇缺、管理水平低、师资力量弱以及存在安全方面的隐患等。

(二)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

1、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

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曾以“农业”和“非农业”户口的形式把中国公民分成身份不同的 两大类别,蜂拥入城的农民工居住在城市,户籍却仍是在农村。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应 由户籍所在地负责。农民工子女在流动的同时,教育资金并没有随之流转,从而致使处于流 入地的农民工子女享受不了流出地政府的教育财政补贴,也没有资格享受流入地政府的优待 。《流动儿童少年就学暂行办法》第十一条规定“招收流动儿童少年就学的全日制公办中小 学,可依国家有关规定按学期收取借读费”,显示国家政策赋予流入地学校收取农民工子女 的借读费和赞助费的权利来弥补教育经费的不足。因此在流入地城市就学的农民工子女,必 须比城市孩子多支付高昂的借读费和赞助费。农民工子女上学难问题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现 行户籍制度与人口流动需求不相适应的结果。

2、义务教育制度的过度分权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实行的“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教育体制过度分权。《义务教育法 》第八条规定:义务教育事业,在国务院领导下,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第十二条规定 :实施义务教育所需事业费和基本建设投资,由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筹措,予以 保证。这个教育法则明确了流入地政府对流动人口学龄儿童的入学并没有法律上的责任,作 为城市边缘人口,农民工子女无法享受流出地政府带给他们的教育补助。因此,义务教育 的过度分权是造成农民工子女上学难的主要原因。

3、农民工经济收入低

在我国加工制造业、建筑业、采掘业、运输业以及环卫、家政、餐饮等服务业中,农民 工占到从业人员的半数以上,人数超过一亿。作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为经济社 会 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理应得到公平、公正待遇,但农民工却经常遭遇工资偏低或拖欠的不公 正待遇,收入普遍微薄。他们大部分居住在城市郊区,生活在城市贫困线以下,城市学校尤 其 是公办学校昂贵的求学成本,使他们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再加上额外的赞助费和借读费 ,他们只能“望学兴叹”,这是导致他们子女上学难的直接动因。

(三)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建议

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的解决,不仅是对农民工子女权益的尊重,更关乎国家、社会的长期稳定和长远发展,因此全社会应一起来关注农民工子女的教育,让所有的农民工子女都能在共同的蓝天下一起成长。

1.制度创新问题。我们国家已逐渐加强政府的公共服务,义务教育就是最重要最基本的公共服务。国家已经规定了两个为主的原则,就是以流入地为主,公办学校以政府为主,这体现了政府公共服务的基本价值,要强化政府的公共服

务的职能和公共服务的能力,以政府为主,公办学校为主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就是要改变当前以户籍人口为准的教育管理体制。我们管理模式是以户籍为主的,要适应流动人口的现实,就要改成以常驻人口为准,把常驻人口纳入地方公共服务的范围,纳入政府的教育的日常管理。

2.正确认识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首先,教育是“全民教育”,农民工子女享有受教育权利,而且是平等的教育权利。

3.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农民工子女离开农村时,没有相应的教育经费随之流转。这样,农民工子女接受教育就没有了保障。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严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变“地方负责,分级管理”为“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破除城乡分割,保证教育投入,维护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和谐健康发展。

4.关心贫困农民工子女,切实保障其完成义务教育。采取“减、免、捐”等措施,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道筹措资金,帮助贫困农民工子女完成义务教育。对进城务工人员中贫困家庭子女入学,在接受政府、学校及个人资助时与本地学生同等对待。对家庭确有困难的学生,学校要采取多种措施,筹措经费。利用好“希望工程”、教育基金会和个人捐助等渠道,资助贫困农民工子女完成学业。

农民工子女教育不仅是一个教育问题,它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推动城市建设和发展、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公平的客观需要。我们当务之急,是有质量的教育公平。我们最重要的还是要经济制度的改革,要消灭城乡两元制度,这个制度不改革,经济不发展,城乡的差异造成了农民工子女教育永远解决不了,为什么农民要进城,就是因为经济水平的差异,经济制度的差异,是一个长期的问题。

同时,农民工子女比较懂事,有良好的自强自立意识,但也有孤僻、自卑的性格倾向和与社会对立的不良情绪,他们需要得到健康、积极、向上的教育。总之,农民工子女也是公民,他们的父母也是国家的建设者,政府义不容辞地有为他们提供教育的责任。

第19篇: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浅析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浅析

(一)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我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全面实施,农村剩余劳动力脱离农村和农业,走向城镇,主要从事与产业工人一样的工作,逐渐产生了“农民工”现象和问题。但是从历史角度考察,我国明代中后期在江浙出现的从事纺织业的雇佣劳动者,从某种意义上讲已经具备了现在农民工的性质。在古代,农业属绝对的第一产业。当时绝大部分的人都从事农业生产,那时候工业还没出现。即使到了清代有所萌芽,由于其规模很小,也不可能有“农民工”的产生。所以随着后来第三产业的发展,有部分闲散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第三产业,就形成了早期的“农民工”。随之“进城”的“农民工”子女数量很少,对当时的科举考试并无大的影响。科举制度并没有像现在的教育体制一样划分地域,而且农民工子女数量很少,所以问题并不突出。

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初期,大批的农民工进入城市,形成了一轮又一轮的“民工潮”。只身前往城市的农民工有了相对固定的收入、住所后,开始将孩子带到身边,于是在城市里形成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这样一个数量庞大的特殊群体。农民工子女在城市求学,经历了很艰难的历程:从最初的被拒绝排斥,到后来的自我解决,再到现在的被有限接纳,经历了10多年。据估计,全国现有流动人口已超过1.3亿,约有300多万农民工子女面临受教育的问题。

目前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1.农民工子女辍学现象严重,相当一部分农民工子女得不到相应的教育机会,被迫或主动放弃了受教育的机会。前不久由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和中国儿童中心共同立项、财政部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资助了目前全国范围内针对流动儿童生活状况进行的规模最大的一次调查。这项调查历时一年,在北京、深圳、武汉、成都等9个大城市,访问了12000多名流动儿童的监护人和7800多名儿童。在调查中,3到6周岁流动儿童入托比例为60.7%,低于城市户籍儿童入托率;6周岁儿童中有46.9%没有接受入学教育;超龄现象也比较严重,有近20%的9周岁的孩子还只上小学

一、二年级,13周岁和14周岁还在小学就读的占相应年龄流动少年的31%和10%。另外,在学儿童的“童工”问题也比较突出,在失学的12到 14周岁的流动儿童中,有60%的人已经开始工作。

2.在公办学校就读的农民工子女的心理问题日益严重。进城务工农民大多工作不稳定、流动性大,有的临时租房居住,没有固定场所;有的居住地离学校较远,学生上学不便,学校与家庭联系不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不能很好地结合,学生脱离父母监护问题非常突出,课余时间及往返学校途中学生的人身安全没有充分保障。此外,农民工子女往往存在很强的自卑心理,性格大多内向,不容易与同学和老师沟通。由于农民工子女介入城市和农村这两个群体之间,他们无法短时间内适应城里的生活,也不愿意再回农村;孩子因为父母的流动性大频繁转学,使一些农民工子女错过了最佳受教育的时期。所以,他们最后形成的价值观念即人格核心,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

4.民办学校境况堪忧。目前一些适应普通农民工子女上学要求、费用低的简易民办学校发展很快,但是由于资金的匮乏,其办学条件相当恶劣,学生安全和办学质量都没有保障。这类学校的办学者多为初、高中毕业生,其目的多以营利为主,授课教师多数是劳动市场的招募人员。此类学校有许多根本没有注册登记,校舍多由民居、仓库改建,教室昏暗、狭小、通风差,消防隐患十分严重。除此之外,很多农民工子弟学校缺少合法的办学手续,处于三不管的半地下状态,在倒闭边缘苦苦挣扎。

第20篇: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报告

在我国城乡之间,每天流动着上亿农民,农民工已经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存在于大中城市的角角落落。而在这些农民工的身后,有着数千万未成年的子女。这些孩子是一批游走于城乡之间的特殊群体,他们的教育问题也是这些流动农民的心头之痛。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是当前农村和城市义务教育中的难点之一。农民工子女的教育上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问题,也是党和政府高度关注并着力解决的问题。并且随着市场化、工业化及城市化的发展,我国将有越来越多的农民从农业转到非农业,从农村转到城镇,流动农民及农民工子女的数量将不断增加。农民工子女是一个数量庞大且不断增加的群体,其权益保护不容忽视。我们对长沙市马王堆等中学部分农民工子女及其家长展开了问卷调查,学生年龄段为13—16岁。

在我们的调查过程中发现农民工子女在受教育权利上仍存在一些问题。对农民工子女发出的100份调查问卷中发现,70.41%的孩子是在家长先行安顿好后再到城市的,

56.12%的孩子是与父母一起住,并有稳定住房。这其中可以看到近几年在农民工子女的生活环境的上已有所改善。但在针对家长的问卷调查中同时显示,受访农民工夫妻双方都在外务工的占58.33%,经常更换地点租房的占37.5%。有4.17%的家长表示其子女曾有过停学或休学的情况。在农民工子女择校时,16.67%的家长表示“做了多方面努力学校才接受”,4.17%农民工表示孩子在选择学校时曾“遭受到学校拒绝”且情况很严重。并且在有的学校甚至存在“择优录取”的现象,这也是农民工子女入学面临的一个障碍。农民工是流动人口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以从事体力劳动为主,经济收入微薄,社会地位较低,主要来自经济相对落后、文化相闭塞的偏僻农村,是一个社会弱势群体。农民工进城务工具有就业不稳定、住所不固定的特点。在我们的调查中,与父母一起无稳定住房的比例也占到了40.82%。这些都揭示了农民工子女在城市求学中存在的种种十分艰难的问题。城市外来人口的增长速度超出了许多城市公办学校的承受能力,民办学校仍是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的一个主要渠道。而因为涌入学校的农民工子女迅速增多,教育资源不足导致很多公办学校难以敞开接受全部前来报名的农民工子女。民办学校的教育条件又令人堪忧。此外,在入学问题上,费用是首当其冲的。在针对家长的问卷调查中显示,24名家长表示,最大的愿望是自己的孩子能“和城里孩子享有同样的待遇”。25%的家长认为学杂费用收费较高,4.17%的人提出有学校收取借读费或赞助费且费用偏高。按照现行标准,农民工子女不管上什么学校,都是要交费的。在公办学校借读,要交借读费。至于私立学校,收费标准不一,也不透明,很难统计。在费用问题上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面临三大难问题:就读私立学校费用太高,一般家庭根本无法负担;就读公办学校却因为户口的问题,使得孩子根本不能和同龄人享受同等的受教育权利;第三是一些为农民工子女专门办的学校却因为工商部门对于学校的定性和自身办学经费的问题而常常出现运转困难,这一类学校的本教育质量也难以保证。而在是否愿意将孩子送入政府开设专门的农民工子女学校或者学校建立专门的班级问题上,37.5%的家长愿意,41.67%家长表现为无所谓的态度,20.83%的家长明确表示不愿意。而

33.67%的孩子表示愿意入读此类学校或班级,52.04%表示无所谓,有14.29%明确表示不愿意。

尽管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度都充分考虑了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尽管许多城市的主管部门都在承诺着手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但实际上都收效甚微。农民工子女教育困难的原因究竟在深层次的体制矛盾上体现在哪些方面,我们的看法是:

首先,许多地方在计算经济发展总量或列举政绩的时候,基本上是以本地常住人口作为基数。如果增加了农民工的子女教育,既要增加财政投入的支出,还要拉低已经被人为高

估的教育水准,影响到部门的政绩和形象。因此,当地主管部门只得采取排斥和关闭的办法,以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

其次,出于对农民工进城数量增加的担忧。近年来,人们已经逐步习惯于单身农民工在城里就业。因为他们只提供廉价劳动,来去自由,由于没有子女和家庭的负担。可是一旦要把解决农民工的子女教育问题作为城市政府必须要解决的日常工作,直接导致的现象就是,农民工家庭的整体进入。那么城市政府要解决的就不仅仅是教育问题,还要涉及到他们的住房问题、社会保障问题以及就业问题,甚至对于城镇公共设施供给的压力。

第三,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也关系到我们国家城乡分割的义务教育体制问题。尽管城乡分割的义务教育体制在对农民的问题上存在着不公平现象,而且也需要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和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后逐步加以解决。但现实中,农民工子女离开了农村后,由于交纳的教育统筹费用没有根据民工的就业流向在地区间划转,而农民工就业所在地的城市财政体制在义务教育支出中并没有包含农民工子女的教育经费,等于在我国目前的义务教育体制中出现了一个真空地带,实际上的受害者就是这些在城市打工就业的农民的下一代。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曾说,农民工子女教育属于九年义务教育,享受义务教育的一系列扶持政策,这完全符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

那么,就上述体制矛盾上存在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不仅仅是教育部门的问题,也是全社会的问题。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各级政府站在什么样的角度去认识农民工的子女教育问题,是否能够从心理上把他们与城里人公平对待,并逐步从体制环节上来解决这些现实的矛盾。如何妥善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有以下建议:

首先,均衡配置教育资源。要正确认识农民工也是城市财富的创造者,他们在无法享受城里人各项公共福利的状况下,以极低的成本为城市的企业提供了大量利润,并创造了城市的税收,同时还在很多方面承担各种不公平的费用。因此城市政府有责任有义务来解决农民工的子女教育问题,这是政府对于作为纳税人之一的农民工的正常的服务。政府应着力解决导致教育领域受教育权利事实上不平等的体制性问题,取消二元户籍制度所强加的受教育界限,取消教育赞助费等其他不合理的收费制度,保证流动劳动力子女的受教育权利,并为其提供公平的教育环境。注重义务教育公共投资的内部效益,必须建立严格的教师人力资源配置制度和合理的学校设置制度。

其次,是要正确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我们是在以一部分农民不能享受正常的城镇化进程的代价换取了近些年城市的快速发展。当我们看到农民工的子女大量失学,而在一部分城市却盲目地提出教育已经现代化的口号,把大量投资用于提高城市教育的硬件设施,使城里人的后代和农民的后代文化素质的差距日益扩大。这不仅不符合我国的现实国情,而且会拉大我国的城乡差距,引发长期的社会矛盾。因此,应允许在城市里专门解决农民工子女基本教育的民办学校存在,不能以降低城市教育水准为借口关闭这些学校,使大量农民工子女失学。对农民工子女应放宽就学准入,减少甚至取消部分入学就读程序,畅通人员流通,尤其是加强民工子女教育引进的绿色通道,在民工子女的就学、就业等方面提供便利条件。消除体制障碍,改善地区、城乡关系,进一步放宽农民工子女来杭就读的准入条件,切实做好教育、社会保障等等方面的配套措施,为民工在城务工减少后顾之忧。

再次,消除偏见,提高农民工子女学校教师的福利水平,加强义务教育师资队伍管理和建设,提高义务教育水平。不必担心农民工大量的涌入城市,会带来城市的不安定。因为根据近些年对农民工的调查跟踪,农民工的流动就业行为是完全理性的,并非盲目的。因为农民工也需要就业的稳定,特别是携带子女的农民工家庭。如果没有稳定的收入和就业条件,农民工很难选择带着妻子儿女饱受颠沛流离。他们在家乡还有一块土地作为他们永久的社会保障和满足温饱的收入条件。作为中国农民还有一个十分眷恋家园的传统。从未来户籍制度改革的方向上看,农民也应该享有这个国家文明和城市文明的正常权利,这是宪法赋予的权利。当然这是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逐步要解决的城乡分割体制的根本矛盾,要有一个历史过程。

最后,应加快我国现行的义务教育体制的改革,实行城乡公平、地区公平的义务教育制度。义务教育首先具有“义务”性质,各级政府有责任和义务来普及和落实这项目标。推进义务教育是关乎国家和民族进步的基础性、全局性和先导性的工作,各级政府应真正落实研究教育均衡发展问题,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确保弱势群体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国家颁布的义务教育法的监督和实施,应是中央政府的事权职责,也就是应由中央政府来解决城乡基本的义务教育经费支出,而不能实行两种国民待遇。因此,应确定中央对于各级地方政府义务教育经费的支出,解决农民工子女的基本教育问题。在过渡期间,政府应对在城市内私立的农民工子女学校的办学条件予以补贴,提供基本的场地,并严格监督不得乱收费,防止增加农民工的负担。 流入地政府应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农民工子女上学的补助政策。这种补助,一方面体现在对学生的补助,另一方面体现在对接纳农民工子女入学的学校的资助。对农民工子女来说,可以以政府财政资助、补贴等形式加以资助,体现“以流入地政府为主”的精神,避免把农民工子女往民办学校一推了之。而在我们的调查发现,45.83%的学校没有设立关于农民工子女的助学金或补助,这是教育部门应当切实做好的一个重要部分。教育部政策与法制建设司副司长孙霄兵认为,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不仅仅是民办教育问题。农民工子女受教育,要由流入地政府负责首要责任。政府要把这些子女安排到公办学校当中,与本地学生一视同仁地接受教育。在政策运用上,当地政府要采取措施积极扶持农民工子女学校,使他们的办学条件达到规定标准,而不能采取达不到标准便取消的方式。

农民工学生已经成为城市学校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学生群体,因此,针对他们的心理行为特征,采取相应的教育管理措施,已成为学校、教师、家庭的当务之急,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我们认为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学校在以下几方面切实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管理。

首先,学校应给与农民工子女更多的关心与爱护。由于农民工孩子来自农村,使他们与集体中的城市学生之间存在差异,表现为交往中具有退缩、提心吊胆、没有魄力等特点。有的孩子还是半路转学,就更加缺少和同学们认识熟悉的过程,在活动中容易受到冷落,胆小一些的学生越是受到冷落就越不愿和同学们交流,于是恶性循环形成孤僻的性格,导致了自卑心理的形成,他们想融入到集体之中,却又害怕来自城市同学的冷漠。共同的处境使他们同病相怜,常常在农民工孩子内部自成“ 一帮”,形成一些小团伙。这些小团伙具有极强的小团体性,并和班集体存在一定的距离,成为一个游离的群体。还有一些学生放弃学校环境到社会上寻找温暖,与社会中的无业青少年相结识,这些处于青少年期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差,社会阅历浅,认知水平低,从而导致相应的问题行为频频出现,也对社会造成了一些不良影响。因此,学校在对待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上,应该注意减轻他们的学习压力,多发现他们身上的其它长处,并给予足够的表扬,帮他们提高在集体中的地位,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并且要努力防止形成小团体,注意它们于社会上的交流,避免给社会和正常的学校教育带来隐患。

其次,学校应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来对待农民工子女。农民工孩子的父母千辛万苦来到城市,把子女送到城市读书,渴望的就是孩子能受到良好的教育,能有一个健康的发展,能像城里孩子一样生活、学习。因此,无论是成绩的差异,还是性格的不合,抑或是心理的缺陷,学校老师都要一视同仁,从内心去关心他们,并努力做好他们的心理转化工作,在生活上给予关心和爱护,在精神上给予鼓励和支持。

第三,学校多开展集体活动,增强与同学间的亲和力,使农民工孩子尽快“本土化”。由于农民工学生的自卑心理,不能很快的融入到集体中去。那么学校就应该组织班级学生多开展一些集体活动,并有意地安排这部分学生参与到各种活动中,并让他们承担相应的管理工作。老师还要积极地协助他们,为他们出谋划策,让他们能在各种活动中表现自己,为他们树立信心。并有意安排他们与其他学生一道共进退,增强与同学间的友谊和凝聚力,也能使他们尽快与班级融为一体,适应当地的学习和生活。

第四,注重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如果开设有专门的心理课程或配备有专门的心理教师或组织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就可以掌握这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基本状况,把握影响他们心理健康的因素。这对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有着极大的帮助。

第五,注重家长与社会力量的参与,共同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加强与农民工孩子父母的联系,是促进农民工子女尽快融入学校的一个关键。学校的教育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因此,多组织农民工家长学习孩子的心理,了解教育,更能从根本上解决孩子心理上的种种问题。

综合我们从问卷调查中发现的一些现象与提出的一些浅陋的观点看,农民工为城市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城市人不应歧视农民工和他们的孩子。我们要认识到农民工子女面对的不单单是读书的问题,更有如何融入城市的问题。农民工的后代,将不再是“农民工第二代”,而是城市新公民。他们可以成为农村走出来的最有希望的一代。农民工子女教育的问题突显在我们面前,更让我们深思现在中国教育存在的一些十分严峻的问题。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是转型期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十分棘手的社会问题,是中国社会转型中的成本,这个成本需要政府、全社会和农民共同来承担。政府要把农民工问题与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合二为一,切实解决好农民工这个特殊的城市群体的问题。而教育部门应该和社会共同协起手来,办好教育,办好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学校应把农民工孩子的教育摆在重要位置,尤其是心理教育,帮助他们尽快且和谐融入城市。这样不仅仅对于农民工及其子女,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有深远的意义。

班主任农民工子女工作总结
《班主任农民工子女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