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民间艺术鉴赏心得

发布时间:2020-03-03 15:20:1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民间艺术鉴赏选修心得

经过两周对民间工艺的学习,我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又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在这里如果我只把老师上课所讲的那套照办下来,就实在没什么意思了。所以下面我要说的是我亲眼所见,亲手所做得出的感悟!

为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源我特意到图书馆借了《中国传统民间故事选》、《诗经》、《佛教文学》,虽然都没有读完,但我已深切感受到中国古人博大的智慧。最让我惊叹、敬佩,乃至崇拜的是古人丰富的想象力。也许古人不如今人对世界的了解更深入或者说是更科学。可他们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解释那些他们不能用已知事物和原理去解释的现象与事物,这就是神鬼传说最根本的来源。这些传说与当中的人物也就成为中国民间工艺所表达的题材之一。我认为这同时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之处!课上老师曾提到中西方文化差异的问题,我认为这两种文化的差异在于“中国是将人神化,而西方是将神人化。”

其实,从中国的传统民间故事中就不难证实这点,那些中国历史上有过伟大创举的人个个都位列“仙班”了,古代的皇帝都是“天子”、“真龙”。而西方经过了文艺复兴之后则全力将神贬为人,各种文学作品和艺术品中都有所显现,西方的天神不仅从形象上完全人化,还充满了“人性”,七情六欲健全不说,有时还有意将其扩大化。

再说的简单些,就是中国古人的思维方式上喜欢将事物完美化,而西方则求其写实化!

在我亲手做民间工艺的过程中,我一直在追问自己:“究竟在怎样的心气儿下才能创作出好东西?”我第一次尝试去做,是为了我爸的生日,我做了张剪纸送他,(见图一)

分析前后两次的创作过程,我总结如下:

1、创作要有对象。我一直认为创作工艺品的过程中一定要有目的性,最起码的目的是让其有装饰性,再高一点是让其有感情,可是没有表达感情的对象,又何来感情,就更谈不上用什么心气儿去创作了!2心境要平和,思想要专一。

再次做的时候,我给自己定了题目,做的时候只一心想着“我要把这东西做好,做漂亮。”这件作品很适合端午节时挂在自家门上作装饰。(见图三 “该看的也看了,该做的也做了,中国文化、中国传统民间工艺出自劳动人之手,究竟是什么使他们创作出的那些可以称得上是艺术的东西?”我仍思索着这样的问题。是天地人和的思想?唯道的宇宙观?工艺手法?修饰手法?色彩搭配?艺术价值?情感?、、、、、、、我不否认这些对创作过程有影响,但我敢肯定他们满脑子想着这些边边框框的理论和方法,是做不出东西的,我已经感同深受了。总结我的经历,在顺畅的创作过程中,我只要求自己“做好它”、“要把它做得很漂亮”或许这就是心气儿。然后尽可能的发挥想象力去美化它。“情感”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是自然流露出来的,而不是附加条件。有“感情”才有“心情”去做,做出来的东西才能用来表达“感情”。

在我看来中国民间工艺是:对生活的观察+想象力。“感情”、“爱”这应该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如果只依赖“感情”和“爱”就能创作出艺术,那每个人都应该是艺术家(特别是做母亲的人)。可事实不是这样。我认为可以称得上艺术家的人一定有比一般人强的生活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如果不是有想象力,中国古人不会创作出自然界中不存在的龙和凤凰等。可这些东西也绝不是空想出来的,在自然界中又确实能找到其原形。可见古人就是通过想象力创作出的艺术品,而想象力又是以对生活的敏锐观察为基础的。

所以我曾不止一次的抱怨过,就因为生活条件改变了,现代的城市环境让我们与自然生活的接触少了,发达的经济社会让我们变得懒惰,生活中自己动手的机会少了,我们没有观察的环境,没有那样的心境,又如何去想象和创作。我甚至抱怨为什么自己不早出生几年。但近来受人点拨,我有所悔悟。历史所造成的损失是因为历史具有局限性,是人力无法阻止的,所以永远不要去抱怨历史,弥补上一代人造成的损失,让下一代人去评价,是每一代人所肩负的责任。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民间工艺虽有被破坏,但没有消失。只要有“心”去找,有“心”去维护,即便天地都不在了,中国传统文化也在!

中国民间艺术鉴赏

15年民间艺术鉴赏体会

民间艺术

民间艺术

国际民间艺术周 志愿者心得

茶文化鉴赏心得

《向日葵》鉴赏心得

交响音乐鉴赏心得

音乐鉴赏心得

戏曲鉴赏心得

民间艺术鉴赏心得
《民间艺术鉴赏心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