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基层学习型党组织调研报告1(优秀)

发布时间:2020-03-03 11:34:1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关于加快推进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

调研报告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全局出发,深刻总结党的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当前形势,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战略任务,其重要着力点之一就是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按照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和《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的有关要求,我们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调查与研究相结合,采取查阅资料、问卷调查、座谈走访、实地考察等方式,就建设基层学习型党组织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现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建设基层学习型党组织的意义

由于基层党组织所处的特殊地位,使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创建工作在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特别是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具有特殊性的重要性。

(一)建设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对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作用更为直接

基层组织是党执政兴国的战斗堡垒,是壮大党的队伍、搞好党组织建设及思想建设的培训者和实施者。基层党组织不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党员,为党的肌体输入新鲜血液,使党永葆青春活力。基层党员的学习状况、学习效果如何,直接影响到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

(二)建设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

随着社会进步和全球化发展,党执政所面临的冲击是多维的,对党的基层队伍的挑战是全面而深刻的。近年来,贵州瓮安、云南孟连、甘肃陇南、湖北石首等大规模冲突事件的背后,都有一些作风不扎实、工作效能低,不能适应推动经济发展、维护稳定需要的基层党组织。因此迎接挑战最根本、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要推动作为社会之基石、最贴近人民群众的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其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促进作用。

(三)建设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对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普及作用更为突出

基层学习型党组织是学习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人数多、辐射面广,必须更加全面地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宣传、示范、辐射作用。这个基本工作抓好了,就能巩固、扩大和促进各级党组织成为学习型党组织,就能推动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进而推动全国各族人民建设学习型社会。

二、建设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近年来,镇党委十分重视建设基层学习型党组织的工作,将其放在全盘工作之重,充分利用中心组、党支部等学习的平台,通过集中培训、网络课堂、党群互动等学习载体和方式开展活动。在学习过程中,党员率先垂范,人人争做学习型党员,个个争创学习型党支部,真正树立起终身学习理念,有力促进了党员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扎实推进了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中央和地方党委要求、与自身职能及担负的任务、与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和争做学习型党员领导干部的要求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一)重工作,轻学习

基层工作千头万绪,事务繁杂,借口工作忙、以工作会议代替学习培训的现象比较普遍,往往是党员投入不够、精力不集中、被动应付,存在不愿学、不真学、不善学、不勤学的问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好。

(二)重形式,轻实效

部分基层党组织非常注重学习形式,创建工作动员阶段喊口号、拉横幅、贴标语,宣传有力,却后续无影,只做表面文章。学习计划安排不到位、学习内容不系统不规范、学习制度不落实,仅把学习定位在完成规定时间和次数上,学习的实效差。

(三)重理论,轻实践

基层党组织的学习培训局限于照搬中央精神、上级文件、领导讲话,本本主义思想抬头,而不对一些制约本镇本村建设发展的实际矛盾进行深入研究,缺乏有效应对举措,学而不用,知行不一,学以致用水平低,学用脱节现象较为严重。

透过这些问题和现象,经过认真分析,仔细梳理原因,笔者认为:

(一)思想认识存在误区,学习重视程度不够高,学习风气不正 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交谈发现,一些部门和村委对建设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工作认识偏差、研究不多、重视不够。

第一,相当一部分支部和党员存在“要我学”的思想误区,学习主动性不高,致使此项工作的推动力和执行力不够。

第二,个别领导干部认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只是一种口号,没有实际意义,对此忽略甚至淡忘。有的成天忙管理、忙事务、忙创业,常常是“眼睛一睁,忙到熄灯”,无暇顾及思想政治学习,“没时间学”;有的不肯学习,作决策、抓工作都凭老办法、老套路、老经验,自诩“知识不多能应付,水平不高过得去”,亦不善于思考,以“粗人”自居,以“学不来、学不会”为借口逃避学习培训,不能正确处理工作与学习的矛盾,“不乐意学”;有的重业务轻学习,认为“抓项目、引外资、促发展”是硬任务,学习是软任务,只要项目上去了、经济发展了、税收增加了就一好百好,“不屑于学”。 从130份多项调查问卷显示来看,112人认为阻碍学习的主要因素是思想上认识偏差,定位不准,占86.2 %;74人认为部分党员不参加或者参加集体学习活动少,重视程度不高,占56.9%。

第三,部分干部忙于应酬,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学风不实不正:有的把学习教育活动放到行政会议中“一锅煮”,没有突出学习主题,结果学习会变成了工作安排会;有的重形式轻内容,学习内容随意安排,甚至以学习为名,行其他事为实。

(二)学习内容缺乏广泛性和针对性,形式不灵活,创新意识薄弱 一是学习范围不够广。经查阅资料发现,基层干部存在专题学习多、系统学习少的问题,满足于听一两堂讲座、读一两张报纸、念一两份文件,缺乏全面广泛的学习。

二是学习针对性不强。当前为了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各地党组织都派人外出取经学习,看到一些单位的经验做法独到有效,便直接套用到自己的创建工作中,这种简化的“移花接木”,形似而神不备,没能很好地把理论知识与本镇本村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欠缺学习的针对性。

三是学习组织不得力,活动形式单一单调。经调研统计,59人认为高水平

专家的深奥理论难以滋润到基层党员的心田,导致学习内容抽象空洞、毫无吸引力,占45.4%;61人认为学习总限于“以会代训”、“满堂灌”、照本宣科、读书读报,缺乏交流,占46.9 %。这些支部对组织开展学习工作的方法缺乏深入思考和探讨,创新意识薄弱,导致学习方式太过传统,培训模式一成不变,感染力和号召力不强,党员参加学习的热情不高,工作落实性差。

(三)学习制度不健全,走过场现象严重,学以致用能力差

首先,一些部门责权不挂钩,对建立的学习制度缺乏“刚性”约束,忽视汇报反馈、检查监督环节,缺乏实施管理的必要手段,放任以工作忙日渐冲淡学习等不良现象。调查问卷反映,学习计划的安排、学习主题的审定、学习资料的准备、交流人员的落实、学中考勤、学后考评等制度在不同程度上均不完备。

其次,有的支部过分强调党员集中难、参学难,主观上不积极落实学习任务,年终靠做假台账应付检查;有的存在“走过场”现象,学习流于形式,囫囵吞枣,不求甚解,敷衍了事,常会出现“上级要求时学一阵,风头来时学一阵,对付考评时学一阵”;有的根本没有建立定期培训等制度,零敲碎打,学习随意性大。

再次,学用“两张皮”,结合不紧密,导致学以致用能力差。调查中107人认为学用严重脱节,理论成果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够,占调查总数的82.3%,具体表现在:在思维力上,思考研究不够深入,立足长远、用发展眼光认识和判断当前问题不够自觉;在决策力上,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经济社会实践工作的能力不够强;在创造力上,以理论结合实际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党的政策的本领有待提高;在执行力上,将思路变为部署、部署变为行动的效率不够高,尤其缺乏灵活运用知识和经验、有效解决突出矛盾和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

三、建设基层学习型党组织的对策措施

(一)以目标推动学习:建立共同愿景,培养内在动力,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着力解决学习动力问题

将“学习力是原动力”、“每天灯下一小时”、“唯德唯廉唯实、尽心尽职尽力”、“创建学习共同体,基层党员身先行”、“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等活动主题确定为基层党组织发展的共同愿景。立足于提高党员素质,着眼于永葆党的先进性,每一位党员均要制定个人学习计划,及时更新当前愿景,产生为

达愿景而主动努力学习的内在动力。在基层政府网站上开设“名师讲堂”、“学习论坛”,特设“当前愿景”等栏目,时刻提醒和激励党员不断端正学习动机、开拓进取,树立自觉学习理念。

(二)以共享互助学习:改革培训模式,开展团队学习,从“单独学”到“互相学”,着力解决学习方式问题

第一,组织学习。扎实“三会一课”、中心组学习、领导班子政治学习等制度,定期开展基层干部培训、党员业务培训,充分利用党校资源优势、发挥党员活动室阵地作用,搭建多元学习的平台。

第二,团队学习。开设网络课堂、学习论坛、农家书屋;举办专家讲座、读书会、研讨会;组织观看电影、实地考察、红色旅游;开展读书月、好书推荐、成果展示、业务技能比赛,把学习寓于各项活动中,使基层党组织成为党员共同学习、交流经验、迸发思想火花的家园,树立起团队学习理念。

第三,改革培训。实行讲座授课、典型示范与现场实践各占三分之一学习时间的“三三制”模式,综合运用讲授式培训、案例式培训、辩论式培训、远程式培训、论坛式培训、情景模拟式培训等现代教育培训方法,满足党员人性化和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以实现学以增智、学以立德、学以创业为目标,进一步树立创新意识、焕发学习激情,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党员参学的积极性。

(三)以导向强化学习:引导发现问题,加强系统思考,从“看一点”到“看全面”,着力解决学习能力问题

一是问题悬挂。通过组织党员学习,收集汇总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通过网络、会议、条线分管等途径悬挂问题,最大限度地寻求集体智慧。

二是分清主次。通过问题悬挂,梳理出主要问题,群策群力献计,锻炼和增强党员系统思考的能力,切实做到立足全局谋划局部、放眼长远处理当前。

三是共同面对。遇到问题不回避、不草率,互相鼓舞、其力断金,共迎挑战、共谋对策、共享成果,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增强组织凝聚力。

(四)以科学思维提升学习:勇于破固立新,改善心理建设,从“我不行”到“我能行”,着力解决学习实效问题

首先应主动反思。每一位党员遇到问题时应转变思维模式,变“问责制”为“反省制”,结合所学知识,从自身环节出发寻找问题根源。

其次是相互点评。组织党员进行个案点评,通过交流观点,相互汲取知识和经验,在学习论坛中争创“每周星级帖”,既丰富了学习形式,又与实践紧密结合,学以致用,增强学习的实效性。

再次须权责明确。基层党组织一方面要鼓励党员勇于承担高难度任务,敢于挑战原先自认为是能力范畴之外的工作,另一方面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全员培训、注重能力、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原则,具体问题分解任务、安排各人分挑重担,权责明确,通过树立标杆等勉励措施帮助党员实现自我超越。

(五)以完善结构敦促学习:深入发掘潜能,系统学习内容,从“零散学”到“系统学”,着力解决学习内容问题

一是要抓好党的基本理论学习。要坚持把政治学习放在首位,将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贯彻始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把握党的方针政策,密切关注国内外重大事件,居安思危,提高政治敏锐度,使学习成为坚定政治追求、深化理论水平的过程。

二是要抓好业务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基层党员应深入发掘自身潜能,不断增强开展工作的主动性、前瞻性、创造性,及时更新业务领域内的基础性、应用性、前沿性信息,完善知识结构,培养党员的人文理念、公仆精神和服务意识。

三是要抓好实践锻炼。实践出真知。要把坚持书本学习与向群众、向实践学习紧密结合,使学习成为树立执政为民理念,了解民情、掌握民意、集中民智的过程。在做好群众工作、维护社会稳定、处理重大或突发事件等工作中检验知识、明晰思路、总结经验,通过系统学习和实践来推动各项工作的完成。

(六)以制度体系规范学习:建章立制,硬化任务,从“应突击”到“抓常态”,着力解决学习长效问题

第一,实行学习考勤制度。对无故缺席或者迟到早退者提出严肃批评,对因故请假者要及时补课,用严格规范的制度保障学习活动落实。

第二,坚持定期分析制度。党组织每年至少要分析一次党员学习情况,有计

划地组织不同层次党员参加学习分析会,查找薄弱环节和现存问题,认清差距,总结经验,制定改进措施,做到学有所获。

第三,落实检查监督制度。党组织应采取审阅学习计划、检查学习笔记、听取学习汇报、开展心得交流会等形式,定期对党员自学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使学习始终处于督促约束之中,保持良好有序进步状态。

第四,开展评学述学制度。党员每年要在班子民主生活会或干部大会上,结合述职述廉汇报个人学习情况,并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主动接受监督。党组织应制定评学计划,评估党员学习方式、学习态度、学习成果。

第五,建立考核激励制度。组织评比达标,建立个人学习档案,在动态与定期考核的有机结合中实现学习长效性。建立竞争激励机制,把学习与干部考察和调整任用挂起钩来,对思想不重视、学习不坚持、工作不得力者提出批评,限期整改;对爱学习、真学习、善学习、学有所成者给予必要的物质和精神奖励,激发党员崇尚科学、求知求是的热情,加强党员自身学习,促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此外,建立城乡联动学习机制,借助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充分利用共建单位在学习资源、理念、方式等方面的优势;健全领导责任制,发挥其在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创建工作中的领头表率作用;完善保障机制,加大经费投入,积极创造条件,抓紧培训阵地、文化设施、学习场所的硬件建设,为党员提供便利的学习条件。

四、结语

学习力是领导班子建设的原动力,一个重视学习的党组织,必定是充满希望、富有活力的党组织;一个善于学习的党组织,必定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党组织。建设基层学习型党组织是一件长期任务,也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着眼于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和基层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以建设政治坚定、务实高效、勤政廉洁、人民满意的基层党组织为目标,切实加强领导,统筹兼顾,整体推进,着力开创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新局面。

学习型党组织调研报告

学习型党组织调研报告

学习型党组织调研报告

学习型党组织调研报告

基层党组织调研报告

基层党组织调研报告

基层党组织调研报告

基层党组织调研报告

创建学习型党组织调研报告

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调研报告

基层学习型党组织调研报告1(优秀)
《基层学习型党组织调研报告1(优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