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以公开课之心态上好每一堂课

发布时间:2020-03-03 03:07:2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以公开课之心态上好每一堂课

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第一小学 刘燕

每个学期,学校都会举行不同规模的公开课活动,有新老师的见面课,师徒结队的徒弟汇报课,大规模的赛课活动„„每当这些时候,总听见有这样的戏谑声“人都瘦一圈了哎”“马上要登台表演了哟”“终于解放了哦”„„是啊,每一位教师都曾经是那个舞台上的“表演者”,都深知“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道理,因为,席下坐着的不再仅仅是幼小的学生,更有那给你莫名压力的同事、领导;每一位教师也都曾经是那个舞台下的“观众”,也尽悉一堂好课不仅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就连自己也受益匪浅,犹“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于耳矣”。

上公开课是一种压力,而要上好它,特别需要教师以积极的心态去应对,用心研究教材,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上公开课更是一份动力,它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有利于增强自信,公开课的评价让教师学会完善。公开课,无论是多上或多听,对于教师的成长,都是强有力的助推器。

如果说教师每天的工作是一片汪洋大海,那么公开课只是偶然掀起的惊涛骇浪,浪潮退后,依旧是那片湛蓝平静的海洋,而那就是常规的课堂。教师每天都会有课,这些课是最真实可信、实实在在的课,但是,平常条件下不同的老师上课的质量会有差别。一个富有教育责任、爱钻研、肯探索的老师与一个碌碌无为、不思进取的老师在常规状态或者平常条件下上的课是否效果一样呢?前者的课准备充分、组织有序、教学质量比较高;而后者可能是“一个哨子、两个球,老师学生都自由”的课。前者是一个教学基本教育责任的体现,是课堂教学的自然呈现;后者就偏离了我们心中常态课的标准与要求,缺乏了基本的教学责任,远离了最根本的教学目标。

教师要成长,关键在于上好每一堂课,以公开课之心态去积极应对每一堂课。

一、认识上,每一堂课都是“公开课”。

把每一堂课当成公开课来上,把每一个孩子不仅仅当作是学习者,也是一个个与你共同探讨问题的研究者,更是一个个鉴别课堂效率的反馈者。他们不仅仅是你的学生,同时也是你的同事,你的老师。

把每一堂课当成公开课来上,使课堂转变,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学生们听懂了吗为我讲明白了吗,要让全体学生参与到“变别人看完了给你讲为你看完了给别人讲”,让学生成为“使用式教学法”的行动指南。

二、实践上,精心准备每一堂课。

首先,导入要有新意。万事开头难,有了好的开端,对后面的过程产生水到渠成的效果。一节课开始的部分很重要。耳目一新的导入,会对学生产生良好印象,因为第一印象会先入为主。导入要自然,简洁而又生动。导入是很简短的一个过程,但却很有讲究,它要把复习旧课和新课联系起来,同时也得与即将上的新课衔接。所以要求教师要多多研究,找到最适宜的导入材料,让复习轻松过渡到新课。

其次,扬长避短,采取多种方式上好课。

1、和蔼可亲与充满自信是上课成功的第一前提。当一位教师走进教室时,人们就会在脑海里产生第一印象。当你带着微笑,和蔼可亲,充满自信地走进教室时,首先会让学生对你充满好感,产生一种积极的心态,激发想听你讲课的欲望。这就是你成功的第一步。

2、声音洪亮、语速适中、教态大方自然是上好课的有力保障。当你以优雅的姿态走进教室,开口说第一句清脆或带满磁性的口语时,你就已经获得学生的肯定。再加上准确而流畅的表达,不快不慢的语速,学生会觉得很过瘾,也会兴趣倍增。

3、授课条理清晰、重难点突出是上课成功的关键。一节课的设计有条不紊,思路清晰,衔接自然。这节课就已经成功一大半。教师要镇静自若,把提前设计的课烂熟于心,这样在上课过程中就会临危不乱,带领学生朝自己设计的理想目标发挥,让节奏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4、时间的掌控是关系上课是否成功的保障。一节课的几个步骤各分别需要多少时间,不仅需要课前设计好,还更是我们教师需要练就的感觉能力。我们不可能一边上课一边看时间,我们得凭自己的感觉来进行分配和调控。

再次,写好教学反思记录。它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生活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记录,是一份完美教案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教师日后教学提供了最基本的原始资料,它是一笔巨大财富。我们应该认识教学反思的重要性,写好教学反思记录。

以公开课之心态上每一节课,这是一种理念,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动力,我们呼吁:教师上好每一堂课,管理好每一堂课,在每一堂课中收获成长。

努力上好每一堂课

如何上好每一堂课

怎样上好每一堂课

教师如何上好每一堂课

把握每一分钟 上好每一堂课

用新基础教育理念上好每一堂课

尊敬老师从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做起

如何上好一堂课

如何上好一堂课

如何上好一堂课

以公开课之心态上好每一堂课
《以公开课之心态上好每一堂课.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